产业协同发展
搜索文档
成都文旅消费新场景“上新”,新川派园艺文创展在温江举行
搜狐财经· 2025-10-03 08:20
文旅活动策划 - 国庆中秋假期成都温江以"万千气象成都行 微度假到温江"为主题策划系列文旅消费活动 [1] - 活动通过文商旅体养融合的优质供给激活假期消费新活力 [1] 展会核心内容 - "2025温江寿安新川派园艺文创展"于10月1日在温江光华公园举行 [3] - 寿安镇作为川派盆景重要发源地集中展示非遗传承与农业转型升级成果 [3] - 展品包括承袭古法讲究意境的传统盆景和融汇当代美学的极简新川派力作 [3] 创新展示模式 - 微盆景多维场景展区将盆景从陈设品转化为可融入日常的空间元素 [3] - 创新采用"一展双会场"模式联动城市商超与寿安本地文化地标 [3] - 模式在城乡之间架起桥梁构建文化共融与产业协同发展新平台 [3] 消费动能转化 - 文创市集展示桂花香薰和天香集等文创产品将非遗资源转化为消费动能 [3] - 活动有效提升"寿安盆景"品牌知名度 [3] - 盆景艺术从乡村走向城市标志传统农业向文创化品牌化与高附加值方向转型 [3]
民航二所数据服务项目入选国家级行业高质量数据集先行先试项目
中国民航网· 2025-09-28 15:34
项目核心成就与地位 - 民航航班运行服务高质量数据集成功入选国家数据局的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试点项目,成为全国民航领域首个国家级试点项目 [1] - 该项目标志着研发方在民航运行数据资源开发利用领域迈入国家级先行序列 [1] 数据集覆盖范围与网络规模 - 数据集搭建了覆盖国内333家单位的高质量航空数据网络 [2] - 项目未来将全面支持国内66家航空公司、261家运输机场和26家机场集团的数据需求 [5] - 系统每日将提供超过1.7万架次航班运行数据,覆盖99.9%以上的国内航班 [5] 数据质量与安全提升 - 通过构建行业首个具有业务态势感知和推理能力的领域知识图谱,数据平均有效率从71.97%大幅提升至99.14% [2] - 在数据安全方面,已实现持续运营600余日、超过550亿条数据零泄露 [2] 运营效率与试点成效 - 系统整合全国航班、机场及航空公司的实时运行数据,有效打破部门间数据壁垒 [2] - 在广州白云、成都双流、西安咸阳等试点机场,航班平均放行正常率提升2%,靠桥率提升3% [2] - 系统能自动监测航班延误并关联受影响机场用户,触发告警以提前进行资源配置调整 [2] 标准建设与行业协同 - 项目积极践行数据标准,建立“实践-反馈-迭代”的标准验证闭环 [3] - 支持开展《民航公共/共享数据资源目录清单》等标准编制,并积极推动与国际组织的标准互认 [3] - 已与166家单位签订服务协议并完成全量数据引接,正探索建立市场化运营和收益分配机制 [3] 未来发展规划 - 依托民航“十五五”规划,项目将推动与城市地面交通数据的深度融通 [5] - 计划打造以枢纽机场为关键节点的综合交通网络,旨在为旅客提供无缝衔接的出行体验 [5]
2025国际旅行健康大会在京启幕
北京商报· 2025-09-27 19:33
大会概况 - 2025国际旅行健康大会于9月27日在北京举行 [1] - 大会设有专业委员会会议、分论坛研讨、签约仪式暨成果发布等环节 [1] 行业趋势与定位 - 国际旅行健康大会已从最初以传染病防控为核心,转型为涵盖健康旅游、医疗旅游、旅行医学、健康管理等多元化内容的综合性交流平台 [2] - 该大会是连接医疗、旅游、健康、科技等多领域的重要平台 [2] - 旅行医学在全球卫生治理体系中具有核心地位 [1] 市场需求变化 - 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倾向于在自然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厚的地方进行年度体检、长寿治疗或康复项目,而非冰冷的医院 [1] - 中国海南的博鳌等医疗旅游试点区以及泰国和新加坡的顶级医院正在引领这种综合模式 [1] - 银发族看重在确保健康的同时获得滋养心灵的体验 [1]
全国国庆文旅消费月,发放超过3.3亿元的消费补贴
搜狐财经· 2025-09-27 12:04
活动核心与规模 - 2025年全国国庆文旅消费月活动于9月下旬启动 旨在激发文旅消费活力 活动恰逢国庆与中秋叠加形成的8天长假 [1] - 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各地政府及企业推出超过3.3亿元消费补贴 补贴形式涵盖消费券 支付满减 门票折扣等 [1] - 活动覆盖全国超过5000家景区及文化场所 联动金融机构与在线平台打造多元优惠体系 [1] 地方政府补贴举措 - 山东省推出“好客山东文旅优惠大礼包” 河南省上线全省一码通年票产品 [4] - 浙江省发放文旅惠民卡并开展“机票门票即消费券”创新活动 广东省计划发放2000万元消费券 [4] - 江苏省徐州市投放800万元线上补贴 镇江市发放20万元消费券 常州市开通4条免费旅游直通车 [5] - 山西省通过“晋享美好”小程序开展景区打卡抽奖并叠加AR互动福利 吉林省对G331沿线景区实行门票8折优惠 [5] 区域联动与特色活动 - 京津冀地区推出区域协同文旅活动 四川省与重庆市借“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策划“跟着演出去旅行”等精品线路 [5] - 吉林省联合《国家地理》推出G331特辑 结合沈白高铁开通打造跨境消费热点 黑龙江省推出“银龄逸游”“知途童趣”等主题线路 [5] - 在线平台上线“跟着影视去旅行”特色线路 推广非遗美食旅游及“美术馆之夜”等沉浸式体验 [5] - 全国将举办超过2.9万场文旅活动 涵盖观演赏剧 乡村游 夜间消费等领域 包括演唱会 非遗展销 国潮市集等 [5] 产业影响与支持措施 - 活动通过补贴与场景创新推动区域资源共享与产业协同发展 预计覆盖食住行游购娱全场景 有效撬动消费潜力 助力文旅产业复苏及服务消费增长 [6] - 中国银联 在线旅游平台及各地金融机构提供支付优惠 入境旅游消费便利服务同步优化 [5] - 多地开放机关事业单位停车场并新增免费停车位以提升游客出行便利性 例如扬州市开放主城区50个内部停车场 [7]
锡连共建“三园三基地”首个园区投用 无锡连云港惠榆智能信息产业园正式开园
扬子晚报网· 2025-09-26 21:35
园区建设与投资 - 惠榆智能信息产业园总投资5.6亿元 占地135亩 建筑面积15.2万平方米[3] - 园区分三期建设 一期三栋厂房已交付 二期四栋厂房明年3月交付 三期已开工[3] - 双方国有企业完成三轮增资 注册资本达1.63亿元 其中赣榆高新区注资8326.53万元 惠山经开区注资8000万元[11] 产业协同与发展 - 园区推动新能源 高端装备 新材料等特色产业集群 实现区域产业融合和南北协作[1] - 签约6个过亿元项目 总投资超20亿元 包括天眼美哈护理液 纳米纤维素 前卫检测中心等[7] - 项目科技含量高 建链补链能力强 如护理液项目年产1000万瓶 2026年6月投产[7] 创新与平台建设 - 园区坚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 推动制造业高端化 智能化 绿色化发展[3] - 前卫检测中心将建设化学分析实验室 物理性能检测室 研发实验室 打造国家级新材料实验检测平台[7][8] - 爱伺博机械臂项目助力工业4.0和中国制造机械化转型[7]
成德携手“链”动未来 装备制造共谱新篇
经济网· 2025-09-23 17:25
产业协同基础 - 成都与德阳同为四川装备制造业核心承载地,产业特色互补性显著[2] - 德阳在重型机械、发电设备等领域根基深厚,具备“重、大、精、特”的装备制造能力以支撑国家重大工程[2] - 成都依托智能制造、供应链数字化及蓉欧班列优势,加速向“智能装备创新高地”转型[2] - 双方商会将合作视为“左手与右手”的协同,成都提供“智能需求”与“蓉欧渠道”,德阳提供“重装实力”和“精密制造”[4] 供需对接成果 - 对接会现场企业合作意向明确,例如成都天马铁路轴承的高精度轴承锻造毛坯需求与德阳九益锻造可实现公差0.02毫米内的定制化生产精准匹配[5] - 成都锐龙机械对耐磨重型机械备件的需求与德阳万联重型机械备件精准匹配,其特种合金备件能使矿山设备部件寿命延长30%以上[7] - 活动共达成初步合作意向23项,其中11项已明确后续对接时间表[7] 企业互访与技术交流 - 成都企业代表参观德阳思远重工智能车间,对其融合巨型数控龙门铣床与数字孪生系统的“硬核基础+智能思维”转型路径表示赞叹[8] - 德阳天元重工展示的从国内跨江大桥到海外铁路桥梁的重大工程案例,体现了“德阳造”钢桥构件的精湛工艺[10] - 四川英杰电气的新能源电源技术国际领先,为成都企业弥补核心设备进口依赖的短板[10] - 四川顺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的精密加工车间实现“微米级”操作,与成都企业形成产业链协作契机[10] 未来合作展望 - 两地商会计划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推动企业合作从“点对点”走向“产业链”融合[11] - 协同效应旨在整合形成“重型装备+智能控制+国际供应链”的完整产业链[11] - 此次合作是成德眉资同城化的生动实践,为中国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川蜀力量[13]
武汉南昌双城记: 黄鹤楼和滕王阁的双向奔赴
长江日报· 2025-09-22 09:03
双城旅游协同发展 - 武汉和南昌双城出游线路在社交平台走红 形成黄金旅行线路 游客可跨省体验不同早餐文化如热干面和南昌粉 [1] - 两城交通便利 目前动车通行时间为1小时51分钟 未来将提速至1小时30分钟直达 [1] - 两城拥有著名文化地标 武汉黄鹤楼和南昌滕王阁共同承载长江文化 [2] 政策支持与战略定位 - 武汉和南昌是中部地区和长江中游城市群重要城市 国家多次召开座谈会要求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5][6] - 国家明确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成为高质量发展增长极 [9] 多领域协同合作进展 - 科技领域 鄂赣湘三省签署科技合作框架协议 成立科技成果转化促进联盟和共享平台 并举办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等具体活动 [7] - 交通领域 开通中三角集装箱公共班轮航线连接武汉阳逻港 湖南岳阳城陵矶港和江西九江港 [8] - 教育领域 南昌大学与武汉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签署合作协议 开展学生交流 科学研究和学院建设合作 [8] - 商业领域 武汉本土商业集团武商将南昌作为走出湖北第一站 南昌武商MALL自2023年4月开业至2024年销售额达31亿元 [8][9] - 民生领域 实现两地公积金异地互认互贷 方便居民双城生活 [9] 产业优势与未来合作方向 - 武汉在光电子信息 人工智能 低空经济等产业具有核心优势 南昌在航空制造 生物医药领域具有深厚基础 [9] - 未来两城可加强合作 推进科技协同创新和产业协同发展 共同打造具有全国乃至世界影响力的优势产业集群 [9]
翱翔长空 |“航展+”赋能 解锁城市文旅与产业融合新图景
央视网· 2025-09-21 11:06
活动概况 - 2025年空军航空开放活动和长春航空展于9月19日开幕,展示尖端航空科技 [1] - 活动打破单一展会边界,将航空展与城市文旅、航空文化深度绑定,探索科技与文旅双向赋能下的产业协同发展新图景 [1] 场景焕新与文旅融合 - 长春打造高品质文旅盛宴,主会场航博城上演无人机表演和中央歌剧院专场音乐会 [2] - 新民大街打造航空主题街区,举办百年航空史主题展览,新晋网红打卡地肆季南河推出航空主题光影水幕秀和航模大赛 [2] - 全城多地同步开启特色活动,包括动植物园的逐梦航天乐享西游、长影世纪城的航空狂欢季、净月潭的Evtol观光项目首飞 [2] - 全市文博场馆及公共文化场所开展航空主题讲座与演绎,全方位激活文旅消费活力 [2] 科普赋能与体验升级 - 展会搭建生动科普平台,空军大幅增强装备开放体验力度,设置模拟飞行、无人机操控、跳伞等沉浸式体验区 [3] - 军营开放活动同步开展,主题科普研学馆设有探索宇宙、逐梦星空等6个特色版块和15组科普体验项目 [3] - 红旗街54路有轨电车化身移动航空博物馆,全市图书馆举办航空知识讲座,持续为青少年及航空爱好者输送知识 [3] - 长春以航展为契机,加快推进长春国际航空博览城建设,推动航空产业与现代文旅、低空经济等产业深度融合 [3] 服务提质与常态化运营 - 航展现场提供温情城市服务,机场、火车站及核心区设有长春文旅服务驿站和志愿者提供贴心帮助 [4] - 相关部门同步开展文旅市场专项治理,及时响应游客诉求 [4] - 自2019年起,长春航空展从阶段性亮点变为常年性风景,已建成开园的蓝天公园和常态化运营的航博城实现了永不落幕的航空展 [4] 品牌建设与产业影响 - 活动以打造中国军事特色航空展第一品牌为目标,观展人数、展馆面积、全网热度等指标屡创新高 [5] - 现已形成集空中飞行展演、装备静态展示、航空产业论坛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 [5] - 长春航空文化展示中心主场馆建成投用,完善设施与丰富内容推动长春航空城建设,带动省内外航空航天产业协同发展 [5]
持续追踪中国核心区域创新增长背后的投资力量——投中榜·2025年度区域榜单评选启幕
投中网· 2025-09-18 14:33
区域股权投资市场总体表现 - 2025年1-8月,三大战略区域(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西部地区)合计贡献全国股权投资市场近七成交易规模,成为资本市场极具活力的增长极 [2] - 长三角地区披露交易总额达1582亿元,投资案例数超3200起,同比增长4%,反映投资活动高频化、早期化新特征 [2] - 粤港澳大湾区披露投资案例1070起,交易规模58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0% [2] - 西部地区披露投资案例767起,交易规模654亿元,同比激增217%,产业转移与升级在资本端获得积极响应 [2] 长三角地区发展特征 - 作为国家科技创新策源地,截至2025年8月该地区科创板上市公司总数达270余家,占全国比重约47% [3] - 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指引下,形成高效协同产业生态格局:上海聚焦研发策源、江苏深耕规模化制造、浙江专注数字化应用、安徽承接产业转化 [4] - 分工协同模式推动长鑫存储、君实生物、商汤科技等领军企业跨区域合作,加速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世界级产业集群形成 [4]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特征 - 依托港澳独特制度优势,深港通、债券通、理财通等互联互通机制扩容增效,推动跨境资本流动规模稳步提升 [5] - "港澳高校—深圳研发—东莞转化—广佛制造"的产业链协作模式成熟,在人工智能、智慧医疗、新能源等领域涌现一批独角兽与高成长性企业 [5] 西部地区发展特征 - 以"双碳"目标与制造业转型升级为战略牵引,在承接产业转移同时注重培育自主创新能力 [6] - 成都、西安、重庆三大中心城市发挥创新集聚效应,在光伏储能、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涌现通威股份、隆基绿能、云从科技等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本土企业 [6] - 西部正从传统"产业承接地"向高质量"创新策源地"转变,成为中国区域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增长极 [6] 区域协同发展趋势 - 各区域基于自身优势展开差异化竞争与合作成为新常态,市场驱动下资源要素跨区域配置持续深化 [7] - 存在区域间基于比较优势的功能互补,也伴随吸引高端产业、人才与资本的良性竞争,共同激发中国经济系统活力与创新韧性 [7] 投资机构评选活动 - 投中信息正式启动"投中2025年度长三角地区榜单"、"投中2025年度粤港澳大湾区榜单"和"投中2025年度投资西部地区最佳投资机构榜单"评选 [7] - 评选依托专业数据支持,结合投资实效、产业带动能力、创新参与度等指标,旨在发现善于捕捉机会且能深耕区域、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的优秀投资机构 [7] - 长三角地区榜单聚焦注册或总部位于该地区的投资机构,重点关注其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的投资策略、产业深耕与创新协同能力 [9] - 粤港澳大湾区榜单针对注册或总部位于该地区的投资机构,特别关注其在金融创新、产业融合及跨境生态构建方面的表现 [10] - 投资西部地区榜单面向所有积极参与西部发展的全国性投资机构,重点关注其在支持西部产业升级、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引入先进模式与技术等方面的贡献 [11]
“短板”破万亿 沿海大省再踩油门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6 22:53
文章核心观点 - 江苏正通过高规格会议和政策推动,力图扭转其海洋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局面,将其作为全省经济新的增长极和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关键引擎 [1][2][9] 全国海洋经济背景 - 2024年全国海洋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0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7.8% [1] - 中央提出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1] 江苏海洋经济现状与短板 - 2024年江苏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万亿元,达到10046.2亿元,但比预期目标晚了4年 [2][5] - 江苏海洋经济总量在全国排名第六,落后于广东(超2万亿元)、山东(超1.8万亿元)、福建(超1.2万亿元)、浙江(超1.2万亿元)和上海(超1.1万亿元) [2][5] - 江苏海洋经济占其GDP比重仅为7.3%,低于全国7.8%的平均水平,远低于广东 [9] - 江苏沿海三市(南通、盐城、连云港)2024年GDP占全省比重为18.1%,未达到2025年20%的规划目标 [4] - 海洋经济产业结构偏重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海洋服务业不充分 [9] - 海洋科研教育和管理服务增加值合计占比21.2%,略低于全国22.6%的平均水平 [12] 江苏发展海洋经济的优势与基础 - 拥有海域面积3.75万平方公里,海岸线954公里,资源禀赋独特 [3] - 海洋船舶工业与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领跑全国,2024年造船完工量、新承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三大指标分别占全国份额的47.4%、46.2%和47.1% [10] - 拥有全球海上风电装备综合产能最大的研制基地,盐城海上风电整机产能占全国四成以上 [11] - 2024年重点推进的十大海洋产业链全部实现正增长 [11] 江苏沿海三市定位与挑战 - 南通是江苏沿海唯一万亿城市,在船舶与海工装备领域形成规模优势 [16] - 连云港是新亚欧大陆桥东方起点,在海洋运输业上独具优势 [16] - 盐城拥有全省56%的海岸线,是全球海上风电装备最大基地之一,新能源产业势头强劲 [16] - 沿海三市对海洋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相对不足,存在资源分散、无序竞争的问题 [13][19] - 三市需跳出"单打独斗"思维,通过抱团发展和协同来提升整体影响力 [19] 江苏海洋经济发展路径 - 以科技创新为抓手,聚焦有潜力、有比较优势的领域,加快培育科技力量 [10] - 推动"苏南模式"北移,主动融入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对接上海、浙江的科创资源 [12] - 构建"三纵三横三门户"的海洋空间发展格局,明确三市作为不同功能门户的定位 [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