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产业链发展
搜索文档
“中国薯都”乌兰察布300万亩马铃薯喜迎丰收
中国新闻网· 2025-10-14 17:12
文章核心观点 - 乌兰察布市通过订单农业、科技创新和延伸产业链条,成功将马铃薯产业发展成为支撑地方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产业 [1] 订单农业模式 - 合作社与薯都凯达公司签订种植合同,流转2000多亩土地开展订单种植,从种植到收获有明确保障 [2] - 订单种植模式为当地村民提供就业,每天有200多名村民在基地务工,日收入达200至300元,并同时获得土地流转租金 [2] - 种植户冯建明种植1800亩马铃薯,预计亩产3.8吨,通过订单以每吨1650元的价格销售,预计年收入180万元 [2] - 专业农事服务公司负责大田的耕、种、防、收全部环节,使种植户更省心 [2] 科技创新与机械化应用 - 使用大型马铃薯收获机进行协同作业,机身尾部离地面近,明薯率高且不破皮,减少碰撞损伤 [5] - 2025年通过太空育种和基因编辑技术,使马铃薯亩产较往年提高15% [5] - 察右后旗种薯繁育科技示范园预计年产微型薯7万粒,为产业提供核心种源支撑 [5] - 示范园全面采用精准滴灌、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先进技术,实现从种源到采收的科学化管控 [5] 全产业链发展与市场拓展 - 民丰种业是集育种、种植、深加工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企业,拥有5万亩现代化农场和11万吨智能仓储库 [7] - 公司与多家国际企业建立订单合作,2023年实现内蒙古加工薯出口零的突破,2025年预计出口大西洋马铃薯3万吨以上 [7] - 四子王旗马铃薯预计总产量达80万吨,形成外销约48万吨、当地加工约24万吨的加工+鲜销+仓储销售格局 [7] - 乌兰察布马铃薯亩产表现优异,民丰种业分布在7个农场的马铃薯亩产均达7000多斤 [7]
(乡村行·看振兴)山西柳林:火红扫帚“舞”动秋收 全链条发展助农致富
中国新闻网· 2025-10-14 15:54
扫帚产业发展现状 - 柳林县贾家垣乡曹家沟村180亩扫帚作物进入集中收割期 [1][3] - 扫帚产业已实现全村覆盖,形成家家有产业、户户有收益的发展格局 [5] - 通过合作社+农户模式构建起种植、加工、运输、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 [5] 经济效益分析 - 种植扫帚的亩均收益是传统玉米种植的两倍 [3] - 参与种植的农户达50余户,投入劳动力50余人,预计收入在40万元左右 [5] - 村民在合作社打工每天能挣200元,实现就地就业增收 [3] 产业规模与产出 - 村民冯成万种植8亩扫帚作物,今年扫帚品质上乘,市场价格高于普通品种 [3] - 今年扫帚长势很好,预计收入在40万元左右 [5] - 产业既改善了乡村生态环境,又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动能 [5]
黄河“几字弯”丰收图鉴:从“一季旺”到“四季兴”
中国新闻网· 2025-10-13 16:57
文章核心观点 -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通过创新农业种植模式和产业链发展,实现从单一季节丰收向全年多季增收的转变,有效提升了土地产出效率和农民收入 [1] 乌拉特后旗农业模式 - 推广“小麦+燕麦草”轮作模式,夏收小麦后复种燕麦草,实现一亩土地两次增收 [3] - 燕麦草每亩产干草300公斤,253亩总产约38吨,按每吨1200元计算,燕麦草部分带来约5万元纯收入,叠加小麦收入和政策补贴,农户年总收入可达30余万元 [3] - 全旗燕麦草种植面积达9300亩,对集中连片种植300亩以上的农户提供每亩500元补贴,麦后复种再补贴300元/亩,并由农技专家提供支持 [3] 乌拉特前旗设施农业 - 发展“香瓜+蔬菜”轮作模式,头茬白梨脆香瓜售罄后,于7月种植二茬蔬菜,将土地利用率提升至200% [5] - 设施农业农户占常住户数三分之一,去年亩均收益近17000元,今年按当前菜价预计亩均收益可达20000元左右 [6] - 通过设施农业带动村民就近务工,日薪可达200元,实现土地生金和村民增收 [6] 杭锦后旗辣椒产业 - 采用“1+8+N”领航共富模式和“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发展辣椒全产业链,覆盖品种研发、育苗、种植、加工、仓储、物流等环节 [8] - 尖子地村辣椒种植面积1600多亩,品种多样,并实行订单种植保障销路,亩产可达四五千斤,单价1.2元/斤 [8] - 全旗已建成26个辣椒种植基地,带动60多个合作社和1.6万户农户种植辣椒11万多亩,预计产量达16万吨 [8]
谱写“媒体+”赋能新篇!汕尾市庆祝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陆河举行
南方农村报· 2025-10-12 00:03
活动概况 - 汕尾市庆祝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暨陆河县“媒体+”赋能“百千万工程”活动于10月11日在陆河县儿童公园举行 [1][2][3] - 活动通过丰收小聚场、媒体+授牌仪式、发布“汕农领鲜”企业等环节展现“三农”工作成果 [4][5] 农业产业发展成果 - 陆河县通过“耕地银行”模式加大土地流转力度,高效盘活耕地资源,在河田镇河北村、螺溪镇欧西村等地取得显著成效 [11][12] - 陆河县做足“土特产”文章,青梅、茶叶、油柑成为主导支柱产品,并壮大培植有机蔬菜、蜜柚、葡萄、百香果、火龙果等经济作物 [13][14] - 青梅产业已构建从种植、深加工到品牌营销的全产业链,将青梅开发出青梅酒、梅酱、梅汁等30多种产品 [24][25] 品牌建设与市场推广 - 活动打造“齐来陆河庆丰收”嘉年华市集,名特优新农产品展销区汇集全市20余家农业企业,展示陆河青梅、油柑,陆丰甘薯,海丰油粘米等农特产品 [29][30][31][32][33][34][35] - 活动现场发布第二批共31家“汕农领鲜”授权企业及产品名单,涵盖水产、果蔬、粮油、禽畜等多个品类 [42][43][44] - “圳品”帮扶专区集中展示通过深圳帮扶渠道对接大湾区市场的优质农特产品,产品均通过质量体系认证,符合大湾区市场上架标准 [38][40][41] “媒体+”赋能实践 - 活动包含赋能“百千万”直播带货区,主播推介汕尾特色农产品,直播开播半小时在线观看人数突破10万人次 [51][52][53] - 汕尾市及陆河县已发布“媒体+”赋能“百千万工程”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利用媒体平台挖掘农业产业和品牌故事,提升产品影响力 [56][57][58][59][60][61][62][64][65] - 活动现场举行“媒体+”赋能“百千万工程”战略合作授牌仪式,中共陆河县委宣传部、陆河县农业农村局授予南方农村报社为陆河战略合作单位 [66][67][69]
“北菜”端上南方人家餐桌 “通道+枢纽+网络”现代物流体系夯实北菜南运基础
央视网· 2025-10-11 15:17
行业生产与供应链 - 黑龙江豆角迎来丰收 弥补南方蔬菜市场供应不足 [1] - 豆角采摘后需在中午前运往加工厂以保证最佳色泽和品质 [1] - 豆角在加工厂经过清洗、蒸煮、速冻等工序以支持长达数千公里的长途运输 [3] - 根据运输距离的远近 对白菜、萝卜等蔬菜采取不同的加工方式 [10] - 绥化市北林区的豆角加工合作社平均每天有7辆冷链车发出 [19] 品种技术与生产效率 - 豆角新品种亩产量从1000多斤提升到3000斤以上 [5] - 新品种具有耐运输、适合加工的特质 是北菜南运的核心需求 [5] - 科技团队致力于破解豆角品种基因密码 从源头挑选优秀品种 [7] - 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建设恒温冷库、加工车间、育苗基地 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24] 经营模式与产业规模 - 通过专业合作社将分散的农户、土地和市场紧密串联 解决种和卖的问题 [8] - 合作社规模化经营让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和合作社打工获得双份收入 [12] - 绥化北林区蔬菜种植合作社带动本乡及周边市县1300余户订单农户 成为重要青椒种植合作社之一 [16] - 北菜南运从农民自发行为发展成为重要民生产业和富民工程 [17] 物流基础设施与政府支持 - 2025年绥化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纳入建设名单 为北菜南运提供支持 [19] - 绥化市北林区有70家工商注册物流企业及400多家具有物流、货运资质企业 [21] - 通过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体系为北菜南运奠定有利基础 [21] - 成立特色蔬菜产业发展工作专班 推动产业从分散经营迈向全产业链发展 [23] - 政府通过推动标准化和品牌化 提升产业价值 [24]
甘肃渭源:东西协作助力菌业振兴 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加速形成
央广网· 2025-10-09 11:36
产业合作与技术引进 - 渭源县与山东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于2024年5月签订框架协议,以技术共建、产业共育、人才共育为目标开展合作 [1] - 鑫瑞坊公司借助鲁甘协作政策,成功申报覆盖菌种培育到产品深加工的全产业链项目,并筹备2026年省级科技协作专项 [1] - 公司与青岛农业大学合作,成功引进粉木耳和元蘑新品种,粉木耳具有肉质厚、口感脆、产量高的特点,并已在五竹镇基地规模化种植 [1] 全产业链建设与产能 - 公司协同创新基地于今年8月揭牌,形成菌种培育到产品销售的全产业链模式 [2] - 公司与青岛农业大学合作,利用非热加工技术研发出木耳脆片、木耳酱等十余种深加工产品,提升附加值 [2] - 渭源县已建成5个食用菌产业基地,包括2个木耳种植基地、1个食药用菌生产基地和2个光伏食用菌产业园 [2] - 全县共有种植大棚423座,预计总产量2690吨,总产值5483.6万元 [2] - 现有菌棒生产厂年生产能力1500万棒,龙头企业3家,专业合作社5家,保鲜储藏库库容4.12万吨 [2] 品牌认证与发展规划 - 行业拥有有效注册商标3个,获得食用菌绿色食品认证10个、有机食品认证27个,2022年“智昇农特”入选“甘味”农产品品牌 [2] - 计划到2030年实现食用菌种植规模400亩以上,袋栽与地栽总规模1000万棒,总产量1500吨,全产业链总产值突破1亿元 [3] - 下一步将创新合作方式,拓宽合作领域,深化东西部科技协作关系 [3]
【渭南】242个产业园托起600亿大产业
陕西日报· 2025-09-25 06:58
渭南市现代农业产业园总体发展 - 渭南市已累计创建各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42个 包括国家级3个 省级10个 市级60个 县级169个 各级产业园创建数量均居全省首位 [1] - 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总产值已超600亿元 其中主导产业产值达300亿元 [2] - 产业园内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9万元 较全市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高出19.4% [2] 大荔县冬枣产业 - 大荔县冬枣种植面积达42万亩 总产量超70万吨 年产值突破90亿元 全产业链产值跨越百亿元大关 [1] - 通过日光温室 钢架棉被棚等设施农业将冬枣上市期从集中时段变为5月至10月 [1] 产业布局与政策支持 - 产业园主导产业品类丰富多元 涵盖冬枣 奶山羊 樱桃 葡萄 苹果等20余个品类 [2] - 渭南市级财政每年列支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 [2] - 明确"一年有起色 三年见成效 五年成体系"的总体目标 [2] 各级产业园发展重点 - 省级农业产业园注重产业链完善和价值提升 例如白水县扩大苹果种植规模并引进深加工企业开发苹果脆片 苹果醋等高附加值产品 [2] - 市级产业园更注重特色化和差异化发展 例如华州区果蔬产业园大力发展设施蔬菜 推广水肥一体化和病虫害绿色防控新技术 [3] - 县级产业园注重与小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创新 大多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周边农户 [3] 科技创新与全产业链构建 - 强化科技支撑 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所组建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 建设产业研发中心和技术推广基地 [3] - 澄城县樱桃产业初步构建涵盖品种研发 标准化种植 冷链物流 精深加工 品牌营销等环节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3] - 澄城县樱桃种植面积达10万亩 挂果面积8.7万亩 全产业链产值突破30亿元 [4] 未来发展规划 - 未来将以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 以4条特色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培育发展为主线 [4] - 以粮油 肉制品 乳品 果菜和特色功能食品等精深加工为主攻方向 [4]
光耀太行·红土巨变 | 浑源:北岳灵秀厚植“千年芪乡
央广网· 2025-09-22 16:08
核心观点 - 浑源县依托文化生态资源 聚焦旅游康养和特色产业 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 通过黄芪产业 凉粉产业和文旅融合实现经济快速增长 [2][4][11][12][15] 黄芪产业发展 - 黄芪种植面积达28万亩 涉及约3万多户芪农 全产业链年产值达15亿元 [4] - 龙头企业万生黄芪公司年收购量约600吨 自产基地3500亩产量仅占销量20% [3][4] - 建立全国唯一黄芪博物馆 2023年恒山黄芪栽培系统列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7] - 强化种质保护 精深加工和三产融合 定位小众高端市场 [4] 凉粉产业升级 - 全县凉粉企业及个体户超200家 夏季摊点达800多家 从业人员超1万人 [8] - 对标柳州螺蛳粉模式 推动2家企业获SC认证 建设区域公共品牌 [11] - 研发沙棘凉粉 黄芪凉粉等新品 2024年获评大同市级专业镇 [11] - 建成集生产加工 康养休闲 研学旅游于一体的凉粉文化园 [11] 文旅产业增长 - 2024年接待游客567.82万人次 同比增长46.52% 综合收入18.47亿元 增长61.31% [15] - 恒山游客中心投入运营 建筑面积2.36万平方米 提供票务 交通 文创及AI/VR体验服务 [12] - 文创产品快速发展 2024年上半年推出35款产品 同比增长78% 悬空寺冰箱贴创全国销量第三 [13] - 智慧旅游系统接入多平台数据 分析游客消费习惯及客源 支撑精准服务 [13] - 488处不可移动文物中含7处国宝级古迹 《黑神话:悟空》带动悬空寺等景点热度提升 [12][15]
光耀太行·红土巨变 | 浑源:北岳灵秀厚植“千年芪乡”
央广网· 2025-09-22 15:23
黄芪产业 - 公司3500亩黄芪生产基地产量占年销量20% 其余从当地种植户收购约600吨黄芪[4] - 黄芪种植面积28万亩 全产业链年产值达15亿元 涉及芪农约3万多户[5] - 围绕种植端原生态保护 生产端精深加工 销售端小众高端定位 强化种质保护和品种提纯[5] - 建成全国唯一黄芪主题博物馆 2023年恒山黄芪栽培系统列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6] 凉粉产业 - 从事凉粉企业和个体户200多家 夏季摊点800多家 从业人员超1万人[7] - 对标柳州螺蛳粉百亿产值模式 推动2家企业获SC认证 建设区域公共品牌[9] - 研发沙棘凉粉 黄芪凉粉等新产品 2024年获评大同市级专业镇[9] - 建成凉粉文化园 集生产加工 康养休闲 研学旅游于一体[9] 文旅产业 - 县域内存有488处不可移动文物 其中国宝级古迹7处[10] - 2024年新建2.36万平方米恒山游客中心 提供票务 交通 餐饮 文创一体化服务[10] - 文创产品推出19个系列35款 上半年销量同比增长78%[12] - 2024年接待游客567.82万人次(增速46.52%) 综合收入18.47亿元(增速61.31%)[14] - 智慧旅游系统接入线上平台大数据 分析游客消费习惯和客源地数据[12] - 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高度还原悬空寺等古建 带动景区热度提升[14]
电商赋能“链”式发展 乡村特色产业向“新”而“兴”
搜狐财经· 2025-09-19 19:28
乡村产业振兴政策与规模 - “十四五”期间支持建设21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5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1098个农业产业强镇项目 [1] - 2024年全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营收达到18万亿元左右 [1] - 农村电商等新业态发展推动农业特色化、标准化、品牌化提升 [1] 蒙阴蜜桃电商发展案例 - 蒙阴县蜜桃种植面积71万亩,年产量超20亿斤,去年蜜桃旺季日最高网络订单量超过100万单 [1] - 电商平台提升品牌知名度,网络销售为每斤蜜桃提高0.5元售价,并带动线下市场价格提升 [1] - 通过调整种植品种和结构,形成四大类70多个主栽品种,成熟期覆盖5月至11月共7个月 [2] 农村电商整体增长态势 - 今年1至7月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7.4% [3] - 截至7月底全国农村网商数超过1950万家,同比增长6.4% [3] - 电商驱动农业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整体提升,需从产品源头规划打造差异化优势 [2][3] 南县小龙虾产业链延伸 - “稻虾共生”模式使水稻秸秆用作饵料占小龙虾食物量一半,每亩节约成本近400元,亩均增收3000元 [4] - 产业链从“苗种繁育—生态养殖—冷链流通—预制菜深加工”延伸,开发稻虾米、虾青素等高附加值产品 [4] - 全县拥有稻虾规上企业21家,其中国家重点龙头企业3家,培育多个本土龙头企业和食品产业园 [4] 特色农业发展趋势与挑战 - 特色农业从单一产品销售向全产业链发展,从一产向三产融合拓展,催生乡村产业新动能 [5] - 面临转型升级挑战,需结合特色资源与市场需求,健全全产业链质量标准体系,重视消费者体验以提升竞争力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