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
搜索文档
展现新面貌 焕发新活力——赣吉青三省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步伐
人民日报· 2025-08-20 08:26
城乡融合发展政策推进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强化乡村全面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 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步伐 [2] - 江西 吉林 青海等地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结合 县域经济特色化发展 [2] - 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 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4] 农业数字化与科技赋能 - 江西数字化养殖基地通过扫码溯源技术实现鸡蛋全周期溯源 日产鸡蛋4万枚 年产值约1300万元 [1][3] - 应用5G与物联网技术实现鸡舍温湿度监测 自动喂料机精准投喂 立体智能仓库调度 [3] - 下一步将深化人工智能在精准营养调控的应用 带动周边农户共同发展 [3] -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三代科研工作者30余年接力研发耐盐碱水稻品种 推动土壤改良技术 [6] - 镇赉县水稻播种面积达155万亩 产量20.6亿斤 科技助力种粮大户毛印华150公顷稻田增产20多万斤 纯利润100多万元 [6] 生态资源转化与文旅创新 - 吉林松花湖度假区打造四季运营模式 夏季客流量有望突破40万人次 冬季50条雪道总长55公里 [3][4] - 南沟村发展149家民宿 年接待游客2000人 年收入超1500万元 [4] - 青海湖畔生态旅游带动环湖8个乡镇20个村超过2万名群众增收 [1][4] - 江西返乡创业者陈亦飞开发望仙谷景区 2024年接待游客310万人次 提供6500个直接就业岗位 带动周边就业3万余人 [7] - 村民吴启安返乡开饭店 上半年接待游客3.6万余人 月均营收30余万元 [7] 金融支持与资源激活 - 青海金融系统创新活畜抵押 订单融资等产品 累计发放抵押贷款超30亿元 [7] - 牧民桑科通过采购合同获得6万元贷款 用于扩大养殖规模 预计收入翻番 [7] - 江西深入实施农业产业化"双百行动" 拥有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81家 省级1147家 带动376万户农民年均增收4260元 [5] 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升级 - 吉林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率超98%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达47.1% [9] - 青海实现医共体县域全覆盖 通过"岗位派驻+巡回医疗+远程指导"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10] - 江西"湾里办"智慧平台实现群众诉求90%以上当日受理并解决 数字化治理嵌入乡村 [10][11] - 吉林新建宜居农房1.8万余户 新改建农村公路3700多公里 [11] 区域协同发展与资源整合 - 青海推动产业"四地"建设 绿色算电协同发展 引导人口向城镇和产业集聚区适度集聚 [8] - 吉林破除城乡要素双向流动体制机制障碍 促进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 [11]
展现新面貌 焕发新活力(活力中国调研行)
人民日报· 2025-08-20 06:46
城乡融合发展政策推进 - 强化乡村全面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步伐 [2] - 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 [4] - 坚持人口、产业、公共服务、城镇、生态保护协同发展,分类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 [8] 农业数字化升级 - 江西数字化养殖基地通过扫码溯源技术实现鸡蛋全周期管理,每日产量4万枚,年产值约1300万元 [1][3] - 应用5G与物联网技术实现鸡舍温湿度实时监测和自动喂料,深化人工智能精准营养调控 [3] - 全省国家级和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分别达81家和1147家,带动376万户农民年均增收4260元 [5] 生态资源转化与旅游开发 - 吉林松花湖度假区通过四季运营模式,夏季客流量预计突破40万人次,冬季设50条雪道总长55公里 [3][4] - 南沟村发展149家民宿,年接待游客2000人,年收入超1500万元 [4] - 青海湖生态旅游带动环湖8个乡镇20个村超2万名群众增收,通过政府主导和农牧民分红机制 [1][4] 科技创新与资源优化 -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通过30年科研实现盐碱地改造,推广155万亩稻田,年产20.6亿斤水稻,帮助种粮大户毛印华150公顷稻田增产20万斤,利润超100万元 [6] - 江西望仙谷景区由废弃矿山改造为网红旅游地,2024年接待游客310万人次,提供6500个直接就业岗位,带动周边3万余人就业 [6][7] 金融支持与资本流动 - 青海创新活畜抵押和订单融资产品,累计发放抵押贷款超30亿元,帮助牧民桑科获得6万元贷款扩大养殖规模 [7] - 资金投入推动高原特色产业发展,加大普惠金融资源投入 [7] 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提升 - 吉林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率超98%,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达47.1%,新建宜居农房1.8万余户,新改建农村公路3700多公里 [9][11] - 青海实现医共体县域全覆盖,通过"岗位派驻+巡回医疗+远程指导"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10] 数字化治理与乡村振兴 - 江西"湾里办"智慧平台实现群众诉求90%以上当日受理和解决,通过智能分拨机制24小时内处理故障 [10][11] - 数字技术深度嵌入乡村治理,构建分级处置和部门联动机制 [11]
展现新面貌 焕发新活力——赣吉青三省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步伐(活力中国调研行)
人民日报· 2025-08-20 06:33
县域经济发展模式 - 江西新余市良山镇森凤蛋鸡散养有限公司通过5G和物联网技术实现数字化养殖 每天产鸡蛋4万枚 年产值约1300万元[3] - 吉林松花湖度假区通过四季运营模式将冰雪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 夏季客流量预计突破40万人次[3] - 吉林市南沟村发展民宿产业 全村149家民宿可同时接待游客2000人 年收入超1500万元[4] - 青海省共和县尕日拉村通过生态旅游带动环湖8个乡镇20个村超过2万名群众增收致富[4] - 江西上饶市望仙谷景区通过文旅开发吸引310万人次游客 为村民提供6500个直接就业岗位 带动周边就业3万余人[7] 农业产业化升级 - 江西省实施农业产业化"双百行动" 拥有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81家 省级1147家 带动376万户农民年均增收4260元[5] - 吉林省镇赉县通过科技改良盐碱地 水稻播种面积达155万亩 产量20.6亿斤 种粮大户毛印华150公顷稻田实现纯利润100多万元[6] - 青海省金融机构创新推出活畜抵押和订单融资产品 累计发放抵押贷款超30亿元[7] 城乡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 - 吉林省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率超98%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达47.1%[9] - 青海省实现医共体县域全覆盖 通过"岗位派驻+巡回医疗+远程指导"模式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10] - 吉林省新建宜居农房1.8万余户 新改建农村公路3700多公里[11] - 南昌市湾里管理局"湾里办"智慧平台实现90%以上群众诉求当日受理和解决[10][11] 科技创新与资源转化 - 森凤公司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精准营养调控 带动周边农户共同发展[3] -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推广水稻育苗基质和稻蟹共养新技术 帮助农民节本增效[6] - 青海省将生态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 通过政府主导、村集体参与、农牧民分红的机制实现生态红利共享[4]
得利斯集团有限公司再获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称号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8-19 15:38
公司荣誉与资质 - 公司再次成功入选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名单 该评选以企业经营规模 科研创新能力和联农带农作用为核心指标 [1] - 龙头企业评选实行两年一监测的动态管理机制 确保队伍先进性和示范性 [1] 业务模式与产业链 - 公司坚持联农带农机制 采用企业+合作社+养殖场户模式 为新型经营主体提供发展平台 [4] - 通过整合农业产业链资源 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推动区域农业转型升级 [4] - 依托农业 畜牧 食品 生物四大科技平台 打造从田园到餐桌的绿色全产业链 [4] - 产业体系涵盖生猪屠宰 肉制品深加工 速冻调理产品加工和牛肉系列产品精深加工 [4] 社会贡献与区域发展 - 公司投资2亿余元建设现代化社区 包括高标准小学教学楼和社区医院 [5] - 投资5000万元打通乡村到城市的公路 建设辐射周边镇村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5] - 带动建成潍坊市首个电气化村 中国专利山东明星村 全国十佳小康村和全国文明村镇 [5] - 村民利用公司产品和品牌发展农村电商 带动50多户村民从事电商营销 [5] - 本村及周边逾千户农民从事饲料贸易 生猪交易等配套服务业 年产值达5000万元 [6] 未来战略规划 - 公司将持续深化全产业链布局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整合上下游资源 [6] - 强化科技创新驱动 加大农业科技和食品加工领域研发投入 [6] - 加速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市场化进程 同时强化品牌建设提升市场竞争力 [6] - 推动产业融合带动农户增收 为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作出贡献 [6]
深耕“黑吉辽”东北市场!清远供销携西牛麻竹笋亮相长春农博会
南方农村报· 2025-08-15 15:01
公司动态 - 清远市供销投资有限公司携西牛麻竹笋系列产品亮相第二十四届长春农博会 [4] - 公司参展产品包括即食笋和笋干系列 采用现代工艺加工 满足便捷食品需求 [13][14] - 公司成功研发西牛麻竹笋下饭酱和糯米笋等创新产品 丰富产品矩阵并提升附加值 [18] - 公司计划通过长春农博会平台直面东北消费者与采购商 并通过品鉴和讲解提升产品知名度 [29][30] - 公司将在未来1年内向斐济出口不低于200万元人民币的清远优质农产品 [22] 产品与产业 - 西牛麻竹笋是中国地理标志产品 被誉为"蔬中第一珍" 是清远市重点打造的五大百亿级现代农业产业之一 [8][9] - 2024年西牛麻竹笋产业综合产值突破百亿大关 成为清远农业产业发展领头羊 [9] - 2025年上半年西牛麻竹笋种植面积达100.53万亩 总产量43.32万吨 全产业链综合产值32.45亿元 同比增长29.8% [10][11] - 加工企业数量从零散几家壮大至34家 精深加工产值从8亿元升至25.76亿元 即食笋产值增长134.6% [17] 市场拓展 - 清远供销通过整合产业链资源和搭建产销对接平台帮助加工企业打通销售渠道 [23][24] - 公司积极组织企业参与国内外大型展会 长春农博会是深耕东北市场的重要布局 [24][25][26] - 长春农博会影响力辐射整个东北地区 公司借此平台对接海外潜在客户 开拓非洲和欧美市场 [28][31][32][33][34] - 未来公司将从品牌打造、渠道拓展和产业链整合等多方面发力 推动产业标准化、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 [37][38]
菏泽|亚洲大型全品类果蔬汁加工企业在菏泽初长成
大众日报· 2025-08-13 08:56
山东佳美食品工业有限公司 - 公司采用世界领先的600MPa超高压灭菌设备和HPP超高压冷灭菌技术生产生鲜饮料,产品供应瑞幸咖啡、喜茶、古茗等知名企业 [2] - 公司被列入农业农村部"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名单",实现牡丹区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零的突破 [2] - 公司进驻菏泽30年累计投入超2亿美元,亩均投入突破1000万元,亩均产出500万元,亩均税收50万元 [2] - 2025年1至5月公司营业收入达5.06亿元(同比增长61.15%),税收2963万元(同比增长53.28%) [2] - 公司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模式签约20万亩标准化农产品基地,带动10余万户增收,每年为农民创造超4000万元收入 [3] 菏泽市农业产业化发展 - 菏泽市规上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企业营业收入超1000亿元,牡丹省级农高区通过验收,郓城县现代农业产业园获评国家级园区 [3] - 成武、单县、巨野大蒜入选国家级产业集群,菏泽牡丹、单县羊肉汤跻身全省农产品公共品牌前列 [3] - 芍药鲜切花产量占全国市场60%以上,牡丹产业从单一观赏向全产业链融合跨越 [3][4] - 牡丹产业形成11大类260余种产品,涵盖牡丹籽油、茶、日化品、生物医药等,远销海内外 [4] - 菏泽拥有30余处牡丹芍药标准化种植基地,对全国牡丹苗木供给率超85%,出口量占全国90% [4] 曹县汉服产业 - 曹县是全国最大原创汉服生产基地,原创汉服加工企业占比超90%,从业者近10万人 [5] - 汉服产业形成方圆5公里的完整产业链,涵盖面料供应、设计打版、生产制作、电商销售、品牌孵化等环节 [5] - 全县汉服上下游企业达2753家,网店数量突破1.5万个 [5] - 2025年上半年汉服销售额61.4亿元(同比增长10.27%),占据全国市场半壁江山 [5] - 菏泽市推出"数字化普惠金融项目"累计发放贷款超268亿元,14.6万名从业者获得授信 [5] - 当地职业院校开设美学、服装设计、直播电商等定向专业,培养1100余名在校生作为产业升级生力军 [5]
得利斯集团有限公司入选“2025山东民营企业200强”等多项荣誉榜单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8-12 17:20
公司荣誉与排名 - 得利斯集团入选2025山东民营企业200强榜单 位列第68位 [1] - 公司同时入选2025山东民营企业创新100强榜单 位列第30位 [2] - 公司还入选2025山东民营企业吸纳就业100强榜单 位列第68位 [3] - 此次入选三大权威榜单体现公司在规模扩张 科技研发和社会责任等领域的全面发展 [4] 公司业务与产业链 - 公司创立于1984年 是集良种猪繁育 粮油饲料加工 生猪养殖屠宰 肉制品深加工 生物工程于一体的大型食品产业集团 [3] - 坚持贸工农一体化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方向 依托农业 畜牧 食品 生物四大科技平台 [3] - 打造从田园到餐桌的绿色全产业链 [3] 产能扩张与投资布局 - 近年来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过3.5亿元 [3] - 先后投产宾得利牛肉 丰得利米面 10万吨肉制品等重点项目 [3] - 建成山东 北京 陕西 吉林 江西五大生产基地 [3] - 具备覆盖全国及东南亚市场的能力 [3] 发展战略与定位 - 公司以创新为引擎 以就业为担当 [5] - 在推动产业升级和促进民生改善中发挥标杆作用 [5] - 为山东民营经济跨越式发展注入更强动能 [5]
可喜安晋级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 助力打造全国人参精深加工第一强市
中国食品网· 2025-08-04 16:35
公司荣誉与认证 - 延边可喜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入选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名单 彰显其在农业领域的权威地位和综合实力 [1][3] - 该认证由农业农村部等8个国家部委共同认定 以企业经营规模 科研创新能力 带动农户数等为核心指标进行严格筛选 [3] - 公司成为延吉市人参现代农业产业园内首家国家级龙头企业 园区同期入选2025年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立项名单 [7] 行业与区域发展 - 延吉市人参现代农业产业园自2018年创建以来已集聚37家人参深加工企业 成为延吉市首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7] - 吉林省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 重点推动科技农业 绿色农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 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8] - 延吉市围绕育龙头 壮集群 强园区的发展思路 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打造全国人参精深加工第一强市 [9] 公司战略与展望 - 公司依托国家级平台优势 强化科技创新和产品开发 致力于成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金名片 [10] - 公司引领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 促进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建设 为国家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10]
媒体新疆行 助力“新”发展
消费日报网· 2025-07-22 10:46
新疆林果产业发展 - 新疆林果产业具有显著地理优势,2024年种植面积达2100万亩,果品总产量1400万吨,其中阿克苏地区占比约25%[5] - 阿克苏地区构建完整产业链,博斯坦合作社拥有核桃油生产线等精深加工设备,产品达国家一级标准[6][7] - 合作社采用"电商+中转仓"模式,在陕西咸阳设1200平方米中转仓,日均处理500-1000单,最高日发货量1万单,2024年销售额突破6000万元[13][14] - 2024年阿克苏地区果品加工能力154.36万吨,精深加工52.69万吨,产品拓展至133类,林果畅销国内外市场[18] 农产品电商转型 - 博斯坦合作社2017年转型电商,注册"丝路龟兹"品牌,线上渠道覆盖微信、淘宝、抖音,半年新增粉丝超万人[13] - 合作社通过直播带货实现年订单18万笔,主播年收入超10万元,培养返乡大学生成为专业主播[16] - 电商模式带动就业,解决148名脱贫户就业,辐射周边农民近3万人,2023-2024年累计收购核桃9600吨[16] 新疆自驾游产业升级 - 独库公路单日进出车辆超2万辆次,新疆跻身全国自驾游热门目的地前三甲[20] - 库车市东湖房车营地配置300余个智能水电桩及配套服务设施,2022-2024年自驾游客年均增长25%[23][27] - 营地带动周边形成综合消费区,新增夜市3处、商超15家,游客停留时间从0.5天延长至2天[27][28] - 2024年新疆接待游客3.02亿人次,旅游收入3595.4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和21%[28] - 新疆规划到2030年建成自驾旅游环线,实现4A级景区自驾直通,打造千亿级自驾旅游产业[29]
普惠金融要围绕产业振兴做文章
金融时报· 2025-07-15 11:07
政策目标与框架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与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方案 提出未来五年基本建成高质量综合普惠金融体系 普惠金融促进共同富裕迈上新台阶[1] - 方案强调加强"三农"领域信贷供给 加大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贷款投放力度 同时增强数字赋能优化服务模式[4] 农业产业化发展趋势 - 农业产业化推动农村金融需求从单一小额信贷向大额多元化转变 产生与产业链供应链相适应的综合金融服务需求[2] - 农业产业化进入新阶段 "一县一业一品"成为发展潮流 例如辽宁公布10个特色产业生产基地 覆盖樱桃草莓蓝莓葡萄南果梨海参等产业[3] - 重庆聚焦智慧农业发展 力争到2027年农业生产信息化率突破35% 建成农业产业大脑10个 未来农场60个[3] 金融产品创新实践 - 金融机构推出针对性惠农贷款产品 包括汉中"种植e贷""稻渔贷""元胡贷" 宁德以林业碳汇资源为基础的"碳汇贷" 大连支持海参产业的"连海贷"信用贷款[3] - 数字技术驱动生物资产抵押和供应链融资等创新金融产品发展 通过卫星遥感物联网设备实现农作物智能识别和生物资产数字化监测[4][5] 数字技术应用与风控 - 金融机构通过"线下尽职调查+线上数字赋能"模式推进小微金融数字化转型 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效率[5] - 数字技术实现对农业经营主体生产数据的动态监测 降低服务成本并构建智能风控体系 提升风险预警能力[5] - 保险公司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遥感和地面移动查勘技术 推动农险服务数字化精准化[4] 农村金融环境建设 - 农村支付环境改善和信用体系建设营造良好金融环境 信用村信用户覆盖面不断扩大[1] -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如农民专业合作社已成为银行重要授信对象 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降低农业生产自然和市场风险[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