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农业强国
icon
搜索文档
南农晨读丨汕尾风味 天下领“鲜”
南方农村报· 2025-10-24 10:36
全国秋粮收获进度 - 截至10月21日,全国秋粮收获进度接近80% [4] - 分作物看,中稻收获近80%、玉米超过80%、大豆近90%、双季晚稻超过20% [4] - 分区域看,黄淮海地区收获近80%,东北、西南、西北地区均超过80%,长江中下游地区近70%,华南地区超过30% [5] 农业社会化服务政策 - 农业农村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现代农事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 [6][7][8] - 政策以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质效为目标,重点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全链条服务能力 [9] - 政策坚持市场导向、因地制宜,聚焦关键薄弱环节,旨在服务小农户,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迭代升级 [10][11][12] 农产品博览会与区域特色 - 2025全球高端食品及优质农产品(深圳)博览会规模达6万平方米,超过30个国家及地区海外展团参展 [22][23] - 汕尾展团组织近50家特色企业携超百款优质产品亮相,全面展示水产、畜牧、种植等领域特色物产 [15][16][17] - 汕头市组织近40家企业上百种产品参展,主题为“慧联深汕 智启鹏鮀” [23][24][25] - 广东省及深圳市人大代表团亲临汕尾展区品鉴交流,对优质农产品表现出浓厚兴趣 [18][19]
中央财办副主任韩文秀:农业农村现代化是需要优先补上的最大短板
央视新闻· 2025-10-24 10:33
中共中央今天(24日)上午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和解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中央财办分管日常 工作的副主任、中央农办主任韩文秀介绍,农业农村现代化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全局和成色,是需要优先 补上的最大短板。《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把解决 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需要优先补上的最大短版
央视新闻· 2025-10-24 10:21
中央财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农办主任韩文秀介绍,农业农村现代化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全局和 成色,是需要优先补上的最大短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 议》强调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文章来源:央视新闻) 中共中央今天(24日)上午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和解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
政策专题:四中全会公报有哪些要点?可能对市场有哪些影响?
招商证券· 2025-10-23 22:32
核心观点 - 报告认为四中全会公报为“十五五”规划定调,明确了未来五年的政策方向与重点发展领域,并可能对市场风格及行业表现产生显著影响 [1][3] - 基于历史复盘,会议后市场风格预计将从小盘占优,多个行业存在上涨机会,尤其需关注公报中重点提及的四大赛道 [3][29][33] 公报核心要点总结 - **篇幅与词频变化**:公报全篇超过5000字,约32段,相较于前两次会议篇幅略有减少但段落增加;从词频看,“科技”及“消费”相关词频有所增加 [3][9][12] - **主要目标调整**:保留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远景目标;相较于“十四五”公报的三大跃升,新增“国防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两大跃升目标 [3][13][14][15][17] - **结构顺序优化**:保留了12大要点,但顺序调整,其中“对外开放”从之前的第9位大幅提升至第5位,“民生”和“现代化产业体系”排序亦有所上调 [3][18][19] - **新增核心战略**:相较于“十四五”公报,新增“航天强国”和“农业强国”两大战略目标,其中航天强国配套有明确的三阶段发展规划(至2027年、2028-2035年、2036-2050年) [3][20][21][22] - **扩内需路径明确**:提出“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对“统一大市场”的措辞更为坚决,变为“坚决破除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卡点堵点” [3][22][23] - **区域发展新重点**:提及“海洋开发”,此为自2010年十七届五中全会(聚焦“十二五”规划)后,“海洋”一词再次出现在五年规划相关的全会公报中 [3][23][24][25] - **短期政策空间**:公报涉及当前经济形势,强调“坚决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及“宏观政策要持续发力、适时加力”,预示若经济数据超预期下行,四季度政策仍有加力空间 [3][26][27] 市场影响与投资机会 - **市场风格展望**:历史复盘显示(2005-2020年数据),五年规划会议后一周至后两周,小盘风格显著走强,中证1000指数平均收益走高至6%,表现优于大盘指数 [3][29][31][32] - **行业表现机会**:会议后一至两周为行情集中爆发期 - **中游制造业**:基础化工、电力设备、机械设备等上涨概率和平均收益相对较高 [3][33][34] - **TMT行业**:电子表现相对占优,细分领域中半导体会后两周平均收益达12%,消费电子达7% [3][33][35][36][37] - **消费行业**:社会服务、食品饮料等上涨概率和收益相对占优 [3][33][34] - **会议前表现**:前一个月国防军工题材相对占优,航空装备平均收益达11%;前两周有色金属(如能源金属平均收益11%)和银行股表现较好 [3][33][35][36] - **重点赛道梳理**:报告指出需重点关注四大赛道 - 航天强国战略下的相关赛道(如商业航天) [3][28] - 海洋开发相关赛道(如深海科技) [3][28] - 对外开放相关题材(如一带一路、海南自贸港) [3][28] - 四季度政策可能加力的领域 [3][28] 后续关键时间节点 - **建议稿发布**:预计在全会结束后一周左右(参考历史经验,可能于下周二)发布,字数约2万字,并伴有详细《说明》 [3][38] - **正式稿发布**:通常于次年三月发布,字数约5-6万字,将详细落实建议稿的各项部署 [3][38]
联播+|强农报国 天地广阔
央视网· 2025-10-19 07:42
核心观点 - 国家最高领导人强调培养知农爱农专业人才对建设农业强国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至关重要 [1] - 人才振兴被视为乡村振兴的基础 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施展才华 [1] - 当前中国乡村活力奔涌 有超过40万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活跃一线 青年大学生和城市白领返乡入乡创业趋势明显 [1] 人才战略与政策导向 -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迫切需要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专业人才 [1] - 政策导向明确 旨在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 [1] 行业现状与人才流动 - 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数量超过40万 一年四季活跃在乡村一线 [1] - 出现新的人才流动趋势 表现为越来越多的青年大学生和城市白领选择返乡入乡创业 [1] - 广袤乡村地区当前呈现活力奔涌的积极态势 [1]
韩俊在“强农论坛”上指出:我国农产品供给体系正在加快从“量的满足”向“质的提升”转变
南方农村报· 2025-10-18 17:31
韩俊在"强农论 坛"上指出:我 国农产品供给体 系正在加快 从"量的满 足"向"质的提 韩俊指出,建设 农业强国,是以 习近平同志为核 心的党中央着眼 中国式现代化全 局作出的战略部 署。他强调,必 须以习近平总书 记提出的"供给 保障强、科技装 备强、经营体系 升"转变_南方+_ 强、产业韧性 强、竞争力 强"为根本遵 循,坚持均衡发 展、整体提升。 南方plus 10月18日,第二 十二届中国国际 农产品交易 会"强农论坛"在 天津举办,农业 农村部党组书 记、部长韩俊出 席并讲话。 立足高位,锚 定"五个强"根本 遵循 足'向'质的提 升'历史性转 变。"韩俊精准 勾勒出当前农业 发展所处的历史 新方位。面对新 趋势,他提出, 要紧扣农业高质 量发展主线,坚 持产量产能、生 产生态、增产增 收协同发力,大 力发展科技、绿 色、质量、品牌 农业,构建现代 化农业产业体 系。 五维发力,擘画 农业强国施工图 围绕如何将"农 业强国"的宏伟 蓝图转化为现实 图景,韩俊从五 个关键维度,描 绘了清晰而深刻 的"施工图" 。 第一,稳定提升 农业综合生产能 力。"确保国家 粮食安全 韩俊介绍,粮食 产量在去年首次 ...
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全体师生回信引发热烈反响
央广网· 2025-10-18 11:37
农业高等教育与人才培养 - 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强调要弘扬优良办学传统,矢志强农报国,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努力培养更多知农爱农的专业人才[1] - 中国农业大学表示要固本拓新,培养更多具有"三农"情怀、服务国家粮食安全的人才,将国家战略需求融入学校事业发展[1] - 福建农林大学科学家提出要走出实验室和校门,走到农业生产第一线,在实践中锤炼培养知农爱农的思想[3] - 四川农业大学教授计划持续提供突破性品种,研发高效栽培技术,培养优秀农业人才,为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大田铺设高速通道[3] 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 -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针对黑土地退化问题创新提出"梨树模式",将按照要求突出应用导向,加快成果转化,为黑土地保护利用、盐碱地改良等耕地保护事业贡献力量[2] - 中国农业大学在河北省曲周县探索成立科技小院,毕业生带领种粮大户在中低产田上实现"绿色吨半粮",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2] - 在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中国农业大学科研团队对盐碱土壤障碍因子进行改良产品的研发与应用,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供科技支撑[2]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构建起立足西北、面向旱区、服务全国、辐射"一带一路"的试验示范站农技推广平台体系,聚焦农业关键难题,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与产业协同创新[3] 农业强国战略与产业发展 - 农业工作者表示要积极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加快科技成果大面积推广应用,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为建设农业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贡献[2] -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广大农业工作者致力于推动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农村地区更加繁荣[1] - 通过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和产品推广,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2] - 让科技成果更好地惠及广大农民,精准服务旱区农业提质增效和绿色发展[3]
砥砺奋进,为建设农业强国贡献力量
新华社· 2025-10-17 08:32
事件概述 -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农业大学建校120周年之际回信,向全校师生员工和广大校友表示祝贺,并提出“矢志强农报国”的期望 [1] - 回信事件引发农业教育及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反响,一致表示要推动农业基础稳固、农村繁荣,为建设农业强国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贡献 [1] 农业教育发展 - 中国农业大学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快构建高质量人才自主培养体系,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 [1] - 教育部门将坚定走人才自主培养和科技自立自强之路,建强优势学科,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引导专业人才扎根农业生产一线 [5] 农业科技创新 -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是明确方向,需保障粮食稳产高产并推动农业全链条绿色转型与价值提升 [3] - 种子被视为农业的“芯片”,小麦育种等领域将持续深耕,以培育优良品种守护国家粮食安全 [4] - 玉米遗传育种等课题是科研重点,旨在提升创新能力以服务国家农业发展 [5] 科研与实践结合 - 科研工作聚焦极端气候下粮食与水资源安全等课题,让成果融入教学实践,服务于国家粮食和水安全屏障建设 [2] - 坚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理念,通过科技小院等形式为农业生产一线提供技术方案,建立与农户的深厚联系 [2] - 科研精神强调从农业生产中来,到农业生产中去,用先进科学技术服务农业,推动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 [3] 人才培养与使命 - 人才培养注重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培养知农爱农的专业人才 [1][2][3] - 青年学子与校友积极投身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工作,助力农民增收致富,传承强农报国使命 [2][3]
砥砺奋进,为建设农业强国贡献力量——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全体师生的回信激励广大学子和教育、农业工作者矢志强农报国
新华社· 2025-10-16 20:19
核心观点 - 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全体师生的回信激励了广大学子和教育、农业工作者,要求其矢志强农报国,为建设农业强国贡献力量 [1] 高校与科研机构表态 - 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表示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快构建高质量人才自主培养体系,为农业强国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 [1] - 江苏省教育厅厅长表示将坚定走好人才自主培养和科技自立自强之路,建强优势学科,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引导人才投身农业科技创新 [5] 农业科技研发重点 - 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教授聚焦极端气候背景下西北干旱区的粮食安全与水资源安全课题,让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实践 [2] - 小麦育种专家强调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将持续深耕小麦育种领域,培育更多好品种,并将一线经验融入课堂 [4][5] - 湖南农业大学副教授致力于生物质高值化利用,以推动农业全链条的绿色转型与价值提升 [3] -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表示将立足本职岗位,用先进科学技术服务农业,推动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格局 [3] - 东北农业大学博士生深度参与玉米遗传育种研究,旨在提升该领域的创新能力以服务国家农业发展 [5] 农业实践与人才培养 - 科技小院硕士生通过实地调研为当地农产品产量低等问题提供技术方案,坚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2] - 校友代表表示将积极传承弘扬学校优良传统,投入到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助力农民增收致富的工作中 [3]
【央视快评】矢志强农报国 努力培养更多知农爱农的专业人才
央视网· 2025-10-16 15:33
农业教育与人才培养 - 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全体师生回信,祝贺建校120周年,希望其弘扬传统、矢志强农报国、深化教育改革、加强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培养更多知农爱农专业人才 [1] - 回信为全国农林类院校发展指明方向,激励师生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舞台上建功立业 [3] - 中国农业大学秉承校训,累计培养30余万名毕业生,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国家进程中展现新作为 [3] - 奋进新征程需牢记嘱托,以培养“三农”人才、提升农业科技水平为己任,践行“强国先强农、农大作先锋”的使命 [6] - 需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推进新农科建设,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全面融入农业专业教学 [6] - 需充分发挥“科技小院”作用,鼓励师生“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努力培养更多知农爱农的专业人才 [6] 农业科技创新与转化 - 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在科技和人才,需在“三农”战线统筹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5] -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1][6] - 需优化学科专业设置,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 [6] - 需围绕生物育种、智慧农业、食品安全、动物医学等重点领域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6] 农业强国战略与乡村振兴 - 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是应对变局的底气和实现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 [3][5] -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舞台 [3][8] - 需从为中国式现代化夯基础、保安全、添动力的战略高度把握“三农”工作使命 [6] - 新时代农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和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需坚持改革、科技、人才一起抓,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