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加密资产
icon
搜索文档
深扒贾跃亭进军RWA,老演员背后的新导演是谁?
36氪· 2025-07-25 16:29
FF与Web3生态合作 - 公司闪电宣布与数字资产基础设施平台HabitTrade达成战略合作,提出"EAI出行+Web3+区块链+加密+稳定币"概念,旨在打造"Web2 & Web3"、"链上 & 链下"、"现实 & 虚拟"的价值融合生态 [1] - 合作模式基于将1万多份未交付的FF电车预订单打包为"未来收益权资产池",通过HabitTrade平台发行结构化代币产品,本质是用"卖车承诺"融资造车资金 [3][5] RWA模式与底层资产分析 - RWA(Real World Asset)需具备法律权属和明确收益路径的现实资产,如房产、债权等,而FF仅能提供不具备应收账款属性的预订单作为"或有资产" [2][3] - 预订单代币化方案由RWA Group设计,其前身为NFT China,擅长资产包装与结构金融,负责构建收益模型和合规框架 [9][10] 合作方HabitTrade的角色 - HabitTrade是开曼群岛注册的多市场券商,以USDT稳定币为入口打通链下股票市场与加密资产交易,曾为优品车设计"股权+代币"融合融资方案 [6][7] - 平台提供USDT兑换通道和流动性支持,与RWA Group形成"故事原料-结构设计-交易落地"的完整闭环 [8][10] 商业模式可行性评估 - 短期依赖投机逻辑:预订单代币化+空投预期可能激活市场情绪,但底层资产缺乏法律保障和兑付能力,实质是"情绪众筹"而非真实资产上链 [12][14][15] - 监管风险突出:FF作为纳斯达克上市公司,若面向美国公民募资可能触及SEC对未注册证券的监管红线,当前已因财务披露问题接受审查 [16] 长期核心矛盾 - 模式可持续性取决于FF能否实现车辆量产交付,否则代币化仅为金融包装手段 [18] - 金融创新与信任缺失的冲突:公司擅长资本叙事但屡次未能兑现承诺,RWA模式可能加剧"PPT造车"的质疑 [19]
新力量NewForce总第4823期
第一上海证券· 2025-07-25 15:10
奈飞公司 - 全球本土化内容战略有优势,内容储备和丰富度领先,预计2025年广告收入达25 - 30亿美元,24 - 27年收入复合增速13.2%,经营利润率为30.0%/32.3%/34.6%,EPS复合增速25.5%[7] - 2025Q2收入同比增16%至110.79亿美元,运营利润同比增45%至37.75亿美元,摊薄后EPS为7.19美元[8] - 2025Q3预计收入同比增17%至115.26亿美元,运营利润36.25亿美元,净利润29.79亿美元,摊薄后EPS为6.87美元[9] - 上调2025年指引,预计全年收入448 - 452亿美元,同比增15 - 16%,运营利润率29.5%,现金内容支出约180亿美元,自由现金流80 - 85亿美元[10] - 目标价1397美元,较当前股价有18.7%上升空间,买入评级[11] 金沙中国 - 2025年第二季度净收益同比增2.3%,环比增5.3%至17.9亿美元,经调整EBITDA同比增0.9%,环比增5.8%至5.66亿美元,季度净利润同比减13.0%,环比增5.9%至2.14亿美元[15] - 预计未来EBITDA将达27亿美元,其中澳门威尼斯人和伦敦人预计为20亿美元,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25.31港元[17][18] 数字货币行业 - 美国立法进程超预期推进,白宫拟允许401(k)养老金投资加密资产,推进200 - 300美元以下比特币支付免税政策[23] - 比特币7月14日突破12万美元后回落,7月24日短暂突破119000美元,以太坊周涨幅超27%,月内累计涨幅48%,显著跑赢比特币[26][30] - 资金从比特币ETF部分转向以太坊ETF,上周5个交易日ETH现货ETF净流入21.8亿美元,贝莱德ETH规模突破100亿美元[38]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刘晓春:稳定币不能脱离应用场景谈发行,支付工具要服务真实需求
新浪财经· 2025-07-25 08:14
稳定币监管框架确立 - 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指导与建立美国稳定币国家创新法案》,美国首次正式确立稳定币监管框架 [2] - 香港《稳定币条例》将于8月1日正式生效 [3] - 立法后将在稳定币领域划出清晰界线,区分合规与不合规行为 [3][14] 稳定币市场现状 - 2023年全球稳定币种类已达170多种 [3] - 全球稳定币总市值约2550亿美元 [3] - 真正被市场广泛认可的是与法币挂钩的稳定币如USDT、USDC [9] 稳定币应用场景 - 在货币体系不稳定地区(如非洲、土耳其)有应用价值,可绕过外汇管制和货币贬值问题 [6] - 可用于跨国企业发放工资,相比银行转账更快且成本更低 [7] - 目前应用多集中在灰色地带甚至黑色地带 [10] 稳定币在交易体系中的作用 - 充当连接虚拟资产和现实货币的桥梁 [9] - 加密资产交易活跃度提升很大程度上依赖锚定法币的稳定币 [9] - 支付手段与应用场景相辅相成,如同支付宝促进网络交易 [9][12] 数字金融发展趋势 - 稳定币是数字金融体系中的一个分支 [5] - 香港发布《数字资产发展政策宣言2.0》,2022年前已有1.0版本 [5] - 区块链是重要基础设施,需要实现自主可控 [12] 监管核心原则 - 立法核心是加强监管而非合法化 [14] - 货币监管必须体现主权统一性,不能多个监管主体各自为政 [15] - 人民币稳定币发展应由央行主导制度设计 [15]
美股行情聚焦大而美法案细节,XBIT持续迭代技术栈应对政策
搜狐财经· 2025-07-23 10:39
法案影响 - 美国国会通过"大而美"法案,延续特朗普2017年减税政策,包含永久资本支出扣除与SALT上限提升,构成股市长期利多 [1] - 法案预计长期支撑GDP增长0.7–1.2%,但短期增加联邦财政赤字约2.8–5万亿美元,对公共债务和财政可持续性带来压力 [2] - 法案削减Medicaid、SNAP等社会保障支出,导致10年期美债收益率迅速升至4.3%附近 [1][5] 美股市场反应 - 标普500涨幅一度接近0.3%,纳指小幅上扬,科技股受人工智能板块资金支撑 [1] - 债券收益率上行抬高资金成本,施压成长股,金融、工业及国防股迎来轮动机会 [1] - 资金结构由科技成长板块向价值股与金融周期股倾斜,科技板块处于等待美联储信号和估值回调窗口期 [6][8] 加密市场表现 - 加密市场因政策和资金轮动迎来明显增长,盘中链上交易量增加逾15% [2] - XBIT去中心化交易平台两小时交易量环比飙升逾60%,新增永续合约、USDT跨链桥接等对冲工具 [2] - XBIT平台日均活跃地址较前日激增25%,资产调仓比例提升30%,多链组合需求上扬逾20% [5][8] 行业政策转向 - 法案转向化石能源扶持,削减对可再生能源政策支持,可能导致电价上涨并延缓新能源设备退役和投资节奏 [2] - 能源政策趋向传统化石燃料,短期内有利相关板块 [6] - 传统金融机构对法案带来的地产泡沫风险、债务激增与资金分流趋势发出警示 [5] 资金流动与配置 - 加密资产被部分视为替代性避险工具,链上撮合效率及活跃度成为观察资金情绪转向的即时指标 [5] - 链上平台作为补充路径,活跃度成为流动性分布与策略切换的即时指示器 [8] - 若美元贬值压力持续,加密市场会迎来政策再平衡契机,链上平台有望跻身主要资产配置选项之一 [6][8]
传小摩(JPM.US)正探索以客户加密货币为抵押发放贷款
智通财经· 2025-07-22 14:25
摩根大通探索加密资产抵押贷款 - 公司正在探索以客户持有的加密资产作为抵押发放贷款的可能性 [1] - 这是美国最大银行推动加密资产进入主流金融体系的又一迹象 [1] - 该计划可能会有所变动 公司拒绝置评 [1] 首席执行官立场转变 - 若政策落实 将标志着首席执行官杰米·戴蒙立场的重大转变 [1] - 戴蒙曾在8年前称比特币为"骗局" 认为其"最终会崩盘 仅供毒贩与罪犯使用" [1] - 2021年加密货币估值狂飙时 仍认为比特币"毫无价值" [1] - 2023年底在美国参议院听证会上表示"一直非常反对加密货币" [1] - 2024年达沃斯论坛称比特币为"宠物石" 认为"比特币什么也做不了" [1] 公司最新政策调整 - 今年5月年度投资者日上表示将允许客户购买比特币但不提供托管服务 [1] - 只会将比特币列在客户账户报表里 [1] - 这一决定标志着公司迈出了值得注意的一步 [1] 比特币进入主流投资 - 公司政策调整是比特币进入主流投资的最新迹象 [1] -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长期以来戴蒙对数字货币和加密市场的广泛批评 [1] - 戴蒙强调个人对比特币看法未变 仍关注其被滥用于洗钱等问题 [1] - 戴蒙表示"捍卫你购买比特币的权利" 尽管个人不认可 [1]
摩根大通探索以客户加密货币作为抵押来发放贷款
快讯· 2025-07-22 12:18
摩根大通探索加密货币抵押贷款 - 公司正在探索以客户加密货币资产作为抵押发放贷款的可能性 [1] - 该举措是美国最大银行推动加密资产进入主流金融体系的又一迹象 [1] - 若政策落实将标志着CEO戴蒙立场的重大转变 八年前其曾称比特币是"一场骗局" [1] 业务实施细节 - 最早可能于明年开始接受比特币和以太币等加密资产作为抵押直接发放贷款 [1] - 当前计划仍可能变动 公司对此拒绝置评 [1] 行业影响 - 摩根大通作为美国最大银行之一 其动作反映传统金融机构对加密资产接纳度提升 [1] - 加密货币抵押贷款业务若开展 将扩大数字资产在传统金融体系的应用场景 [1]
加密总市值首破4万亿美元,稳定币立法与主流币涨势共推里程碑
智通财经网· 2025-07-18 17:25
加密资产市场里程碑 - 加密资产总市值首次突破4万亿美元大关 [1] - 美国《天才法案》通过为市场注入信心 该法案由共和党主导并获特朗普支持 旨在建立稳定币监管框架 [1] - 法案要求稳定币发行人需获得许可并接受储备资产 反洗钱 审计等严格监管 [1] 加密资产价格表现 - 以太币5日内累计上涨22% 比特币创123 205美元历史新高 [1] - Uniswap代币单日飙升近20% Solana上涨2 52% [1] - 比特币ETF 7月净流入55亿美元 以太坊ETF同期流入29亿美元 [2] 稳定币市场展望 - 花旗预测2030年全球稳定币流通量或达1 6万亿美元 乐观情景下3 7万亿美元 [2] - 美元计价稳定币预计占市场90%主导地位 [2] - 非美国家加速央行数字货币发展可能影响稳定币格局 [2]
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FCA):查获七台加密货币自动取款机,并逮捕两人,涉嫌运营非法加密资产交易所。
快讯· 2025-07-17 18:22
加密货币监管行动 - 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FCA)查获七台加密货币自动取款机 [1] - 逮捕两名涉嫌运营非法加密资产交易所的人员 [1]
华尔街权力转移:Citadel证券接管摩根士丹利期权业务及其对加密资产的深远影响
新浪财经· 2025-07-17 12:17
HFT巨头的崛起与市场主导 - 城堡证券收购摩根士丹利美国股票期权电子做市业务,获得数千个专业交易席位和100亿至120亿美元股票期权头寸,标志着传统银行在电子期权做市领域的退出[4] - 收购后城堡证券控制约40%专业做市商覆盖范围和超过35%零售期权流量,成为美国现货与期权市场的"影子央行"[5] - 高频交易公司凭借微秒级交易速度(Delta对冲循环缩短150-200微秒)和FPGA专有网络技术优势主导市场[5] - 做市商通过买卖价差盈利,执行巨大交易量将微小价差累积成可观利润[6] 做市商运作机制与市场影响 - 做市商通过持续报价买卖价格确保市场流动性,填补零售交易者订单缺口[6] - 做市商利用Delta和Gamma等指标管理风险,对冲行为可能显著影响标的资产价格[7] - 正Gamma环境下做市商"低买高卖"导致区间震荡市场,负Gamma环境下"低卖高买"放大波动性[8] 传统银行的撤退原因 - 金融危机后监管趋严增加做市商运营成本和合规风险[9] - 传统银行受制于监管资本要求和风险厌恶文化,无法与高频交易公司的技术投入竞争[9] - 高盛等华尔街大行已陆续退出电子做市业务(如2017年终止美国期权交易)[9] 加密资产市场的战略机遇 - 传统银行撤退为加密期权市场创造发展空间,期权将成为链上资本结构深化关键支点[10][12] - 加密资产具有低相关性、高波动性特点,吸引对冲基金参与套利[13] - 以太坊L2和Solana等链上基础设施降低技术门槛,使更多参与者可成为做市商[13] - DeFi领域发展MEV防御、零知识证明等工具对抗"黑箱流动性"问题[14] 未来市场结构展望 - 高频交易巨头将主导交易基础设施,衍生品(尤其期权)成为核心战场[13] - 加密市场需在技术创新与公平流动性之间找到平衡,实现机构级重构[15] - 中国科创板试点推动做市商制度完善,券商需加强金融科技投入把握机遇[15]
全球首家!银行也能交易比特币了
中国经营报· 2025-07-16 21:42
渣打集团推出数字资产交易服务 - 渣打集团成为全球首家为比特币和以太币提供安全、合规、可扩展现货交割交易的全球系统性重要银行 [1] - 服务与现有平台高度整合,机构客户可通过外汇界面交易数字资产,并结算至托管银行(包括渣打银行的安全托管方案) [2] - 通过英国分行推出比特币(XBT/USD)和以太币(XET/USD)现货交易,并计划推出无本金交割远期交易 [2] 行业趋势与市场背景 - 加密资产交易日益普遍,传统金融机构从“幕后支持”转向“前台参与” [1] - 加密货币与传统金融融合加速,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入场表明其逐渐被传统体系接纳 [3] - 机构投资者主导加密货币市场,影响力增强 [3] - 2024年下半年以来,银行机构参与稳定币和加密货币服务的数量快速增加,业务范围拓宽 [3] 战略动机与监管环境 - 渣打集团旨在利用资产、规模、品牌和技术优势,围绕加密货币市场打造全方位金融服务 [2] - 全球主要国家逐步对加密资产分类监管(证券、商品等),设定边界和规范,使金融机构在规则内提供服务 [4] - 加密货币市场野蛮生长时期结束,未来需与传统金融市场实现动态平衡,发挥技术、便捷和生态优势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