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去风险化
icon
搜索文档
关税战摊牌时刻,中美各走一条道路,美国在等待中国的决定!
搜狐财经· 2025-10-08 02:55
贸易影响与数据 - 中国对美出口在八月同比骤降33.1% [1] - 美国通胀居高不下,消费者价格指数仍超过4% [1] - 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高达45%至50%的关税壁垒 [1] - 美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长期徘徊在荣枯线之下 [7] - 若中美关税维持现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全球贸易量将减少1.5% [7] 供应链转移与产业动态 - 美国企业加速将产能转移至墨西哥、越南等地 [1] - 亚利桑那的芯片厂、泰国的生产线、印度的苹果代工厂正在兴起 [1] - 墨西哥、越南等替代地区缺乏完善的配套体系,无法迅速填补中国留下的空缺 [6] - 中国在新能源汽车、储能、电机等行业的出口屡创新高 [7] - 中国企业在印尼建设电动车产业链,在沙特合资兴建炼化项目,在巴西推进港口合作 [8] 战略应对与行业投资 - 中国将外部压力转化为推动国内创新和加速自主研发的动力 [4] - 中国持续加大在新能源、人工智能制造、新材料科技等领域的投资 [4] - 中国的策略是致力于让美国的高压政策失去效果,而非被动回击 [4] - 美国通过《美墨加协定》的毒丸条款、印太经济框架和七国集团供应链联盟来减少对中国的依赖 [4] - 印太经济框架缺乏实质性的贸易内容,东盟国家未盲目跟随美国对华实施高关税 [10]
美媒:全世界都在关注谁先撑不住,有货卖不出,有钱买不到,两大经济体矛盾能否调和?
搜狐财经· 2025-09-29 12:32
当前国际经济格局正经历深刻调整,两大经济体的产业对决已进入微妙阶段。一边是制造业强国面临出口梗阻,另一边则是消费市场遭遇供给短缺,这场拉 锯战正牵动全球产业链的神经。 制造业大国的产能优势在近年愈发凸显,从消费电子到新能源装备,从智能家居到光伏组件,完备的产业链能持续输出质优价廉的商品。这本该是占领国际 市场的黄金期,但贸易壁垒的层层加码却让出口通道严重受阻。美高层政府连续出台关税政策,将数百种商品纳入加征清单,更以"国家安全"为由限制关键 技术出口,直接导致传统出口市场大幅萎缩。 反观消费市场,过度依赖货币扩张维持需求的模式已显疲态。为抵制特定国家商品,美高层不惜承受通胀压力推行"去风险化",但长期看,货币信用与实物 供给的失衡终将反噬金融体系稳定性。当纸币失去商品锚定,其购买力必然加速稀释,这种靠透支信用维持的经济模式,犹如空中楼阁难以为继。这场产业 博弈的本质,是制造能力与市场容量的深度较量。当一方握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链却难展拳脚,另一方攥着强势货币却买不到足够商品,失衡状态终将催生 变局。美国人印的那张纸就是用来买东西的,买不着东西只能,现在美国举国不惜通胀,也要不买特定国家商品,这只能一时不能一世, ...
币圈全线暴跌,近29万人爆仓
证券时报· 2025-09-27 07:39
加密货币市场大幅回调 - 整个加密货币市场市值蒸发超过1400亿美元 [1] - 比特币跌破11万美元 以太坊跌破3900美元关口 均创近七周新低 [1] - 比特币下跌2.22% 以太坊下跌2.99% [1] 主要加密货币价格表现 - 比特币报价108,880.01美元 人民币报价776,826.21元 [2] - 以太坊报价3,882.97美元 人民币报价27,703.83元 [2] - BNB下跌5.13%至935.49美元 人民币报价6,674.44元 [2] - Avalanche暴跌10.07%至27.52美元 人民币报价196.35元 [2] - Filecoin下跌3.96%至2.1075美元 人民币报价15.04元 [2] - dYdX下跌4.99%至0.5631美元 人民币报价4.02元 [2] - Uniswap下跌4.68%至7.3798美元 人民币报价52.65元 [2] - FTX Token下跌3.36%至0.8733美元 人民币报价6.23元 [2] - EOS下跌2.47%至0.3994美元 人民币报价2.85元 [2] 爆仓情况分析 - 近24小时全球共有近29万人爆仓 爆仓总金额超8.82亿美元 [2] - 以太坊投资者成为爆仓金额最大的加密货币 [2] - 以太坊爆仓金额达616.54万美元 Solana爆仓328.43万美元 [3] - XPL爆仓209.92万美元 其他币种爆仓158.87万美元 [3] - DOGE爆仓122.72万美元 XRP爆仓70.39万美元 [3] 上市公司股价影响 - 持有比特币最多的微策投资(MSTR.O)大跌约7% [3] - Marathon Digital Holdings(MARA.O)大跌约9% [3] - 周五美股开盘后两家公司股票一度上涨 但截至发稿已转跌 跌幅均在1%以内 [3] 资金流动与市场情绪 - 自本周一以来 投资者从美国上市的以太坊ETF中撤出近3亿美元资金 [4] - 周一市场突发下跌导致价值17亿美元的做多押注被强制平仓 [4] - 几乎所有主流加密货币都受到冲击 [4] 市场回调原因分析 - 比特币跌破11万美元大关带动整个市场加速下跌 [4] - 美国二季度GDP超预期 初请失业金人数低于预期 打击降息预期 [4] - 俄罗斯和北约冲突 特朗普宣布药品关税 美国监管部门调查加密公司内幕交易等利空消息压制市场情绪 [4] - 下跌伴随成交量放大 反弹无力 市场调整仍未结束 [4] 以太坊特别关注 - 以太坊自4月1613美元涨至4886美元 但9月跌幅高达15% [5] - 机构资金流入降温 技术指标显示短期承压 [5] - 若跌破3800美元可能引发更多平仓操作 [5] - 交易所供应量降至九年低点 但抛售行为抵消新增资金流入 [5] 衍生品市场数据 - Deribit交易所周五有超过170亿美元比特币未平仓合约到期 [6] - 约53亿美元以太坊未平仓合约同期到期 [6] 行业专家观点 - 清杠杆调整期仍将继续 但回调更可能是震荡探底而非深度杀跌 [4] - 加密货币价格下跌对持有大量数字资产的上市公司造成压力 [5] - 市场出现去风险化趋势 缺乏坚实基本面的资产最先受到冲击 [5] - 监管、数字资产财库公司和降息等利好已反映在价格中 需要新叙事保持上涨势头 [5]
历史性转折!中国突然抛售美债1829亿,全球掀起“黄金储备潮”的背后
搜狐财经· 2025-09-22 08:11
全球金融资产配置趋势 - 中国于2024年3月单月减持美国国债1829亿美元,总持仓规模降至7307亿美元,创2009年以来最低[1] - 中国已连续十个月增持黄金,稳步提升国家储备中的硬通货比例[1] - 2023年全球央行增持黄金规模突破1000吨,连续多年处于高位,新兴市场国家尤其积极[11] 美元体系与去风险化战略 - 多国央行正在行动,包括增加黄金储备、推动本币跨境结算、建立替代SWIFT的支付系统[4] - 美国债务规模突破34万亿美元,美元信用基础受到挑战[4] - 这不是去美元化而是去风险化,旨在降低对单一资产的依赖,增强系统抗压性[8] - 俄乌冲突中俄罗斯近半数外汇储备被西方冻结,警示资产放在别人体系内可能被武器化的风险[4] 黄金的金融属性重估 - 黄金被重新青睐不是因其高效,而是因其超越政治,不依赖任何国家信用,不惧怕任何形式的冻结[4] - 黄金被视为一种最后的支付手段,沉默但极具力量[4] - 黄金不再被视作老旧保守的象征,而是金融自主的压舱石,不生息但生信[11] 对全球金融秩序的影响 - 全球定价体系正在进入多元混合时代,企业跨境结算可能不再仅依赖美元[12] - 个人配置外汇资产将有更多渠道选择[12] - 美元不会突然崩溃,但其绝对主导地位正在松动,世界正在走向多货币共存的未来[14] - 这是一场静默的金融秩序重构,旨在争取更多自主权,是一种长远战略而非短期投机[4][9]
iPhone17,印度制造?
虎嗅· 2025-09-11 07:24
苹果产业链转移趋势 - 2025年起美国市场iPhone将全部产自印度而非中国 标志着全球制造业产业链争夺战的开端[4][5] - 苹果"中国+1"战略全面提速 印度成为首选目的地 核心代工厂富士康、和硕和纬创加大在印投资[17][18] - 预计到2025年印度产iPhone占全球25% 2027年提升至50% 产业链重心呈现东亚向南亚转移趋势[22][23] 印度制造业优势分析 - 人口结构年轻化 年龄中位数28岁比中国年轻近10岁 提供庞大劳动力供给[27][28] - 制造业平均工资远低于中国 成本优势显著 政府通过PLI计划提供4%-6%现金补贴激励投资[30][37][38] - 14亿人口市场潜力巨大 本土生产可规避高额进口关税 满足"在地生产、在地销售"战略需求[32][33][34] 中国制造体系竞争力 - 超过50%的iPhone供应商仍在中国 高端零部件如OLED屏幕和摄像头模组高度依赖中国供应链[50] - 中国手机品牌在印度市场份额领先 vivo多次登顶第一 建立完整本地供应链和销售网络[45][46] - 基础设施和产业生态构成系统优势 被评价为"难以在别处复制的庞大生态系统"[49][51] 全球产业链格局演变 - 产业转移催生"双中心"格局 中国聚焦高端制造与研发 印度承担大规模最终组装[53][55] - 产地标识变化反映全球化新阶段 本质是效率、成本和安全驱动的全球资源再配置[56][57] - 未来竞争核心在于不可替代性的保持 创新力决定产业链地位而非单纯产能转移[59][60]
被挖空了?特朗普称台积电将在美追加3000亿投资,台媒:跪久了
搜狐财经· 2025-08-07 14:37
台积电赴美投资计划 - 特朗普宣称台积电将在美国投资3000亿美元,较此前公布的1650亿美元几乎翻倍 [1] - 台积电官方回应以公司公告为准,未直接确认或否认该消息 [1] - 公司2020年首次宣布在亚利桑那州投资120亿美元建厂 [1] - 2024年3月追加1000亿美元投资,计划建设3座晶圆厂、2座封装厂和1座研发中心 [1] 投资背景与动机 - 公司在中美芯片战中选择了美国市场,放弃华为和中国市场 [1] - 表面理由是"全球化布局",实际受美国政策压力和520亿美元补贴诱惑 [2][3] - 美国提出"去风险化"要求,限制未来十年在中国大陆的投资或扩建 [3] 美国建厂面临的挑战 - 亚利桑那州工厂进度延迟,原计划2024年投产但遭遇多重障碍 [5] - 在美制造成本比台湾本地高出至少50% [5] - 面临人才短缺、文化冲突等问题,本地工人不适应加班制度 [7] - 美国工程师效率受台籍员工质疑,团队协作存在矛盾 [7] 补贴政策与行业竞争 - 美国承诺的补贴难以兑现,实际获得金额有限 [7] - 英伟达、美光等本土企业更受政策倾斜 [7] - 建厂进度延迟和成本问题引发对投资回报率的担忧 [5][7] 地缘政治影响 - 投资决策涉及企业与国家间的博弈,超出纯商业范畴 [11] - 公司被质疑低估美国政策风险,高估自身应对能力 [11] - 长期依赖美国市场可能导致战略自主权丧失 [9][11]
德国发布风电“去风险”路线图,又炒降低对“特定国家”依赖
环球时报· 2025-08-07 06:51
行业政策与目标 - 德国计划到2035年实现海上风力涡轮机关键部件永磁体采购的多样化,以降低对特定国家的依赖[1] - 德国计划到2030年将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增加两倍,达到30吉瓦,目前海上风电仅满足德国5%的电力需求[1] - 路线图计划到2030年实现30%的永磁体来自中国以外的国家,到2035年将这一比例提升至50%[2] 供应链现状与挑战 - 德国当前所需的永磁体几乎全部来自中国,制造永磁体的稀土元素也大多源自中国[1] - 永磁发电机能够提升风力涡轮机的效率,同时让维护成本更低[1] - 计划落实面临挑战,包括需与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协商成本、价格、企业意愿等细节,且市场选择在采购中仍起重要作用[2] 多元化战略措施 - 德国将通过促进外商投资、设立原材料基金、开展能源研究以及加强与澳大利亚、日本等友好国家的伙伴关系来推动产业多元化[2] - 德国政府将把欧盟《净零工业法案》的设计诉求纳入后续实施进程[2] 行业内部观点分歧 - 德国政界受安全化思维影响,将与中国在诸多领域的合作视为存在安全风险[2] - 德国经济界更注重实际情况,认为当前与中国合作良好,未发现安全风险,不愿因政策变动增加成本和面临不确定性[2] - 此前德国智库炒作中国风力涡轮机存在安全风险,但德国大型能源公司表示反对[3]
关税战最后结果曝光!美国自食其果,中国税率竟成全球最低?
搜狐财经· 2025-07-27 14:18
全球关税现状 - 中国进口商品平均关税税率仅为3.1%,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最低水平 [3] - 欧盟关税税率为3.2%,加拿大3.6%,澳大利亚3.7%,印度6.2% [3] - 美国对中国进口商品关税税率高达19.3%,与中国对美3.1%税率形成鲜明对比 [3] 美国关税政策影响 - 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导致美国消费者购买中国货价格猛涨 [4] - 美国企业采购中国制造的原材料和零部件成本大幅上升 [4] - 精密机械部件和关键电子元件等依赖中国供应链的美国制造业面临成本压力 [4] 中国企业应对策略 - 中国制造商通过在越南、马来西亚、墨西哥等国设厂或组装来规避美国高额关税 [8] - 供应链转移导致越南港口吞吐量逐年增长,工业园区面临仓储紧张 [8] - "中国制造"通过第三国加工后以"当地制造"身份进入美国市场 [8] 欧洲对华贸易策略 - 德国汽车工业、空客订单和法意奢侈品品牌高度依赖中国市场 [10] - 欧洲在关键原材料和高端工业零部件领域短期内无法完全脱离中国 [11] - 欧盟采取务实态度,主要寻找备用供应商而非彻底与中国供应链脱钩 [11] 全球贸易格局变化 - 全球供应链展现韧性,中国供应链价值在贸易摩擦中更加凸显 [13] - 中高端制造领域中国竞争力依然强劲 [13] - 中国进口税率成为全球大国中最低水平 [1][3][13]
特朗普投资上百亿开发稀土,中国传来消息,对美出口暴涨6倍
搜狐财经· 2025-07-21 23:56
中国稀土出口策略调整 - 中国6月对美稀土磁铁出口量环比激增600%至353吨 对比5月仅几十吨的出口量 显示出口政策出现戏剧性转折 [1][4] - 出口产品集中于稀土磁铁等低端品类 高纯度稀土原料仍受严格管制 被列入"两用物项"管制清单 [4] - 建立苛刻的审批流程 对每批次稀土的买家信息和用途进行全程追溯 形成"可控释放"机制 [4] 美国稀土供应链建设 - 美国政府投入数百亿美元推动本土稀土磁铁生产 并寻求与乌克兰、东南亚、拉美、澳大利亚及非洲五国建立矿产合作 [4] - 战略目标为构建独立于中国的稀土供应链 但中国突然放宽出口打乱其部署节奏 [4] 中国稀土战略升级 - 从"总量控制"转向"结构管控" 低端产品适度放开以分化对手 高端产品严格管制保持垄断 [6] - 通过"涓涓细流"式供应维持美企依赖心理 削弱其建设替代产业链的动力 [6] - 以稀土为杠杆在科技封锁和贸易摩擦中形成战略牵制 降低美国推动"去风险化"的积极性 [6] 行业竞争格局 - 中国通过精细化操作掌握全球稀土流向 既实现资源价值最大化 又维持对国际市场的隐性主导权 [6] - 战略核心为"画地为牢" 使对手难以获取核心高端产品 同时通过低端产品出口影响竞争对手决策 [6][7]
何山海:美欲将稳定币变为金融霸权蓄水池
搜狐财经· 2025-07-21 07:19
美国财政与货币战略重塑 - 美国通过《天才法案》应对财政脆弱性与金融对外依赖,旨在制度化稳定币市场并拓宽美国国债需求基础 [1] - 美国国债长期依赖外国政府持有,日本持仓1.135万亿美元,英国持仓8094亿美元,存在战略脆弱性 [1] - 地缘政治或经济冲突可能导致外国债权人减持美债,引发市场波动与融资成本飙升 [1] 《天才法案》的战略意图 - 法案为美元计价稳定币建立统一监管体系,实质为美债市场开辟非主权化买方体系 [2] - 泰达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持有美债超1200亿美元,成为全球第19大美债买家 [2] - 稳定币购买美债行为不受主权政治立场限制,降低债权武器化风险 [2] 美元霸权延伸至数字金融 - 稳定币锚定美元,构建平行美元系统,扩大美元实际使用半径 [3] - 稳定币实现低成本跨境支付,在金融薄弱国家充当价值储存工具 [3] - 《天才法案》将稳定币市场优势制度化,形成私人驱动、政府受益的金融再循环机制 [3] 稳定币的宏观战略价值 - 稳定币补充传统美元清算网络(如SWIFT),保留非官方渠道影响力 [4] - 稳定币使用者遍布全球,储备依赖美债,形成全新资本吸附机制 [4] - 美国关注稳定币强化财政独立性与金融安全的结构性价值 [4] 数字金融霸权的转型 - 《天才法案》与稳定币是美国国家战略组成部分,降低对外国主权债权人依赖 [5] - 美国通过受控美元数字金融体系,构筑财政融资与货币霸权新防线 [5] - 政策组合反映美国从传统金融霸权向数字金融霸权的主动谋划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