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投资
搜索文档
华夏基金与阿曼签署双向投资产品合作备忘录
搜狐财经· 2025-09-11 08:50
合作事件概述 - 华夏基金与阿曼政府代表团签署双向投资产品合作备忘录 [1] - 备忘录签署仪式于9月4日在北京总部举行,华夏基金总经理李一梅与阿曼雅宝资管首席执行官Evgeny Korovin共同签署 [1] - 此次活动是阿曼政府代表团9月1日至5日对华行程的一部分 [3] 合作背景与历史 - 此次签署是阿曼代表团在华签署的3个合作备忘录之一 [3] - 2024年,华夏基金已与阿曼政府全资子公司阿曼雅宝资管签署首份合作备忘录,成为首家与阿曼政府合作的中国公募基金 [3] - 双方此前合作发行了中国股票基金产品“雅宝华夏龙基金”,阿曼主权基金阿曼投资局是该基金的锚定投资者 [3] 代表团活动与公司角色 - 阿曼代表团一行17人拜访了中国内地及香港的超过15家机构,包括监管当局、交易所、主权基金及头部金融机构 [3] - 华夏基金作为阿曼代表团中国行程及相关项目的独家顾问,陪同参加了所有会议 [3] 合作意义 - 此次合作为推动中国与阿曼、中国与海湾国家在金融服务领域的深度合作奠定了基础 [1]
“投资中国”和“中国投资”热度高 第25届投洽会看跨国投资新趋势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9-10 17:49
投资中国热度高涨 - 第25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吸引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参会,英国作为主宾国组织100多家企业参展[1] - 国际企业看好中国高质量先进技术,英国公司认为中国在机器人科技、医疗健康领域成果显著,蕴藏巨大机遇[1] - 投洽会设立金融资本专区以加强资本与产业对接,为拓展双向投资增添动能[1] 中国对外投资趋势 - 中国对外投资呈现活跃多元趋势,热点领域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绿色发展和新能源合作[2] - 土耳其驻广州总领事表示中国投资者对土耳其兴趣增加,合作潜力领域包括太阳能应用、电池生产、新能源汽车制造[2] 民营企业与外资企业合作 - 投洽会举办知名民营企业对话世界500强专题活动,强调共享市场机遇[3] - 民营企业经营机制灵活、决策效率高,世界500强企业技术实力雄厚、跨国资源网络完善,双方合作空间巨大[3] - 企业代表表示可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资金链等多方面紧密合作,共同开发海外市场[3][4] 跨国企业巨头在华投资 - 沙特阿美在中国成立9家合资企业,在华投资项目总规模超2400亿元人民币[6] - 沙特阿美设立规模约550亿元人民币的风险投资基金,关注数字技术领域及对中国初创企业的投资[6] - 益海嘉里在华总投资约1000亿元人民币,过去6年投资额超过此前30年总和[7] - 益海嘉里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投资创新食品产业园区模式,目前七个园区已投入使用[7]
从投洽会看跨国投资新动向 “投资中国”和“中国投资”热度高
央视网· 2025-09-10 15:46
投洽会双向投资拓展 - 第25届投洽会吸引120多个国家和地区代表参会 拓展"投资中国"和"中国投资"双向投资空间 [1] 国际企业投资中国意向 - 英国作为主宾国组织100多家企业参展 设立400平米国家馆展示最新产品和服务 [3] - 英国企业肯定中国技术优势 认为中国在机器人科技和医疗健康领域成果显著 [3] - 英国贸易公司计划将更多中国品牌引入英国市场 认为中国蕴藏巨大机遇 [3] 中国对外投资趋势 - 中国对外投资呈现活跃多元趋势 热点领域包括基础设施建设 绿色发展和新能源合作 [5] - 乌兹别克斯坦展示占地超过两万公顷的新塔什干建设项目吸引中国投资 [7] - 土耳其凭借地理位置优势吸引中国制造业投资 合作潜力领域包括太阳能应用 电池生产和新能源汽车制造 [7] 资本与产业对接 - 投洽会设立金融资本专区加强资本与产业对接 吸引国际投资机构参与 [5] 民营企业与外资企业合作 - 民营企业与世界500强企业举行70多场专题活动 聚焦共享市场机遇 [8] - 民营企业具备灵活经营机制和敏捷科技创新能力 世界500强企业拥有雄厚技术实力和成熟经营管理体系 [10] - 双方在产业链 供应链 创新链和资金链等多方面开展紧密合作 共同开发海外市场 [12] - 合作模式向双向奔赴 互为赋能和共建生态链转变 [12]
报告:中国对新西兰投资体现长期合作价值
新华网· 2025-08-30 17:30
中国对新西兰投资增长 - 2014至2024年间中国在新西兰累计外国直接投资增长106% 增速快于新西兰FDI存量总体增速 [1] - 投资体现出两国长期合作伙伴关系的价值 乳制品行业是代表性投资领域 [1] - 至少有60家新西兰企业在中国设有业务机构 [1] 投资行业分布特征 - 宠物食品和游戏开发行业体现投资多元化趋势 反映对消费需求反应快速的特点 [1] - 中国可着眼产业优势领域投资新西兰 包括可再生能源 先进交通 清洁技术和食品生产等领域 [1] 双边投资合作前景 - 增加新西兰与中国的双向投资有助于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 [1] - 新西兰正大力吸引投资推动增长 充分利用与中国长期稳固的双边关系是合理选择 [1]
陈晓东:高水平开放推动全产业链创新
经济日报· 2025-08-19 08:02
文章核心观点 - 双向投资(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与扩大对外直接投资)是提升产业链创新能力和整体竞争力的关键路径 [1] - 双向投资通过技术传递效应和竞争激励效应,深度影响产业链上下游的创新活动 [2][3] - 需通过制度型开放、差异化产业政策、畅通传导机制及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等措施,推动双向投资高质量协调发展,以增强产业链安全稳定与自主可控 [4][5][6] 双向投资对产业链创新的作用机制 - 外商直接投资通过提供技术先进的中间产品,为下游企业创新提供知识积累,并通过制定高标准促使上游企业进行技术创新 [2] - 对外直接投资通过逆向技术溢出,将国外先进技术传递至母公司,并倒逼投资国上游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供应能力 [2] - 双向投资带来竞争激励效应,促使东道国上下游企业为满足外商直接投资标准而展开创新竞赛,并激励对外直接投资企业所在国的上下游企业加大技术创新以应对国际竞争 [3] 推动双向投资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 以制度型开放促进高质量协调发展,包括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总结推广自贸试验区等平台经验、打造区域联动开放平台、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 [4] - 根据产业链技术属性实施差异化产业政策,对技术依赖度高的产业链设立支持基金并建立动态监测机制,对技术依赖度低的产业链落实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并优化对外直接投资结构 [4] - 畅通传导机制,通过财税优惠吸引跨国公司布局研发中心,支持国内企业布局海内外研发机构,并完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及共享平台 [5] - 大力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推进企业全流程数字化改造,制定差异化支持政策,并鼓励国产数字化产品和服务的优先购买与使用 [5][6]
高水平开放推动全产业链创新
搜狐财经· 2025-08-19 05:09
文章核心观点 - 双向投资通过技术传递和竞争激励效应提升产业链创新能力 需通过制度型开放 差异化产业政策 畅通传导机制和数字化转型来增强产业链竞争力和安全水平 [1][2][3][4][5] 全球产业链竞争态势 - 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调整 产业竞争成为大国竞争主战场 [1] - 中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持续提升 在全球分工体系中地位攀升 [1] - 部分产业存在大而不强 全而不优问题 自主创新能力仍需加强 [1] 双向投资对创新的作用机制 - 外商直接投资通过技术先进中间产品为下游企业提供知识积累 [2] - 外商直接投资通过制定生产标准促使上游企业进行技术创新 [2] - 对外直接投资通过逆向技术溢出将国外先进技术传递至母公司 [2] - 对外直接投资倒逼投资国上游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供应能力 [2] 竞争激励效应表现 - 外商直接投资倾向流入战略性新兴产业 引发上下游企业创新竞争 [3] - 国内竞争加剧促使企业寻求海外发展 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寻找新增长点 [3] - 逆梯度对外直接投资扩大中间产品来源 增加替代品竞争压力激励上游创新 [3] - 海外技术转移可能孵化竞争实体 迫使下游企业加大技术创新 [3] 制度型开放措施 - 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 推广自贸试验区成功经验 [4] - 打造多极点支撑 网络化发展的区域联动开放平台 [4] - 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 维护多边贸易体制 [4] 差异化产业政策 - 对高技术依赖度产业链设立专项支持基金 建立动态检测评估机制 [4] - 对低技术依赖度产业链落实鼓励外商投资目录 优化对外投资结构 [4] - 基于市场需求构建适配性政策体系 实时监测消费趋势变化 [4] 传导机制优化 - 通过财税优惠吸引跨国公司布局全球研发中心 [5] - 设立分级化补贴策略支持企业布局海内外研发机构 [5] - 完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 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和联合维权机制 [5]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 推进企业生产运营全过程数字化改造 发挥数字技术赋能效应 [5] - 制定差异化转型支持政策 提供针对性资金和公共服务 [5] - 实现数字化产品服务国产化替代 鼓励优先采购国产产品 [5]
我市推出深化与金砖国家经贸合作措施
杭州日报· 2025-07-22 10:37
金砖国家数字贸易支持政策 - 支持数字贸易企业在杭州设立总部 [1] - 推动游戏、微短剧、网络小说等文化"新三样"企业出海金砖国家 [1] - 鼓励跨境直播合作并提供网络设施建设、海外推广支持 [1] - 建议企业在迪拜等国际大宗商品贸易枢纽设立办事机构 [1] 双向投资促进措施 - 支持在金砖国家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园区 [2] - 鼓励企业参与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项目投资 [2] - 推动设立研发中心或生产基地 [2] - 落实WTO《促进发展的投资便利化协定》打造绿色投资通道 [2] - 探索提升人民币可兑换水平并鼓励金融机构设立分支机构 [2] - 合作中心已联合南非、肯尼亚、泰国举办推介活动并吸引27家服务机构入驻 [2] 贸易便利化与物流优化 - 提升进出口商品通关便利水平并建立跨境电商退货监管标准 [3] - 建设跨境电商出口集拼中心及全省首个综合性指定监管场地 [3] - 开辟金砖国家进口生鲜产品专用绿色通道 [3] - 实施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企业海关查验便利化措施 [3] - 萧山国际机场采用"提前申报+即到即查"模式加速乌兹别克斯坦樱桃进口 [3] - 支持开拓金砖国家国际航线并提升航空枢纽能级 [3] - 阿联酋航空7月30日起开通杭州-迪拜每日直飞航线 [3] 贸易数据表现 - 1-5月杭州对金砖国家出口额同比增长17% [3] - 同期进出口总额达935.97亿元 [3]
累计在辽设立企业超1.3万家,香港携手辽宁“掘金”
商务部网站· 2025-06-12 23:16
辽宁—香港投资推广交流会 - 活动主题为"把握投资新机遇,开拓海外新商机",旨在深化辽宁与香港经贸合作,推动双向投资 [1] - 由香港投资推广署、香港驻京办、辽宁省商务厅联合主办,160余名企业及金融机构代表参会 [1] 两地经贸合作现状 - 香港是辽宁最大外资来源地,累计设立外资企业超1.3万家,实际到位外资占全省46.3% [2] - 辽宁在港投资企业300余家,备案中方投资额超75亿美元 [2] - 2023年辽宁与香港进出口总额达160亿元,同比增长25.9% [2] 香港资本市场利用 - 目前20家辽宁企业在港上市,覆盖工业制造、能源、金融、医疗、食品、教育等行业 [1] - 香港投资推广署鼓励辽宁企业利用香港金融服务优势,通过上市融资拓展海外市场 [1] 重点合作领域 - 贸易方向:扩大机电产品、农产品、消费品等贸易规模 [2] - 产业投资:香港企业可参与辽宁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数字经济等领域 [2] 企业案例 - 东软集团、信华信技术、阳光能源控股等辽宁企业分享赴港发展经验 [2]
辽宁—香港投资推广交流会助辽企借港出海
搜狐财经· 2025-06-05 18:33
辽宁—香港投资推广交流会 - 活动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投资推广署、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驻北京办事处及辽宁省商务厅联合主办,旨在帮助辽宁企业借香港平台出海并促进双向合作 [3] - 香港是辽宁省最大外资来源地,累计在辽设立外资企业超1.3万家,实际到位外资占全省总量的46.3% [5] - 辽宁在香港投资企业300余家,备案中方投资额超75亿美元 [5] 香港作为辽宁企业的融资与上市平台 - 香港上市的内地企业中,辽宁企业有20家,覆盖工业制造、能源、金融、医疗等行业 [3] - 香港投资推广署鼓励辽宁企业利用香港金融服务优势进行上市融资,并推动海外企业、资金、人才进入辽宁 [3] 辽港合作重点领域 - 辽宁希望扩大与香港在机电产品、农产品、消费品等贸易规模,并支持企业通过香港拓展国际市场 [3] - 香港企业被鼓励参与辽宁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数字经济等产业投资 [3] - 双方计划在跨境电商、服务贸易等新业态领域培育增长点 [3] 企业支持与资源对接 - 香港投资推广署建议辽宁企业在香港建立跨国供应链管理中心 [5] - 香港驻京办提供人才入境计划支持,企业代表呼吁辽宁企业了解香港营商环境并实施"走出去"战略 [5]
德国加大外资吸引力度
人民日报· 2025-05-22 05:59
外国企业在德国投资概况 - 2024年共有1724个外国直接投资项目落户德国 外国企业在德投资总额达232亿欧元 [1] - 中国企业在德国投资规模保持稳定 位列第三 略低于美国和瑞士 [1] - 外国企业对数字化 能源与原料 电子产品和自动化3个行业的合计投资量占2024年外国企业在德国投资总量的48% [1] 德国吸引外资的政策措施 - 德国政府设立多个经济园区和自由贸易区 实施税收优惠 简化审批流程 优化营商环境 [1] - 提供研发补贴和知识产权保护 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和管理创新 [1] - 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为外国公司提供咨询和支持 协助在德成立的企业进入外国市场 [1] 中国企业在德国的投资情况 - 中国企业在可再生能源领域投资活跃 投资项目数达31个 电子产品和自动化 交通与物流也是主要投资领域 [2] - 市场和销售类项目占比达41% 生产与研发类项目占26% [2] - 更多中企聚焦可再生能源 电池供应链 汽车 医疗技术 机器人等新兴领域 尤其是这些行业的软件解决方案 [2] 中德双向投资趋势 - 50%的在华德资企业计划未来两年增加在华投资 超1/3的受访企业加速在华本土化 [2] - 36家在华德企联合建议德国政府对中国加大投入 而非减少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