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高质量发展

搜索文档
学习笔记|坚持城市内涵式发展 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7 22:36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核心要点 - 会议指出我国新型城镇化水平和城市发展能级显著提升 包括规划建设治理水平 宜业宜居水平 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水平 生态环境质量等[1] - 提出建设"创新 宜居 美丽 韧性 文明 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目标 强调城市内涵式发展和城市更新[1] - 我国城镇化率已达66.16% 城镇常住人口9.3亿人 城镇化进入从快速增长转向稳定发展的新阶段[3][4] 城市发展重点任务 - 优化现代化城市体系 强调都市圈发展和城乡协调融合[2] - 建设创新城市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发挥城市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2] - 提升城市宜居性 加大公共服务供给 加快城市更新改造[2] - 推进绿色低碳转型 巩固生态环境治理成果[2] - 增强城市安全韧性 提高应急能力[2] - 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2] - 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应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2] 城镇化发展数据 - 2023年末城镇常住人口增加1196万人至93267万人[3] - 城镇化率同比提升0.94个百分点至66.16%[3] - 城市发展进入存量提质增效阶段 从增量扩张转向质量提升[1][4] 城市治理方向 - 建立科学城市发展评价体系 纠正唯GDP论和形式主义[3] - 大城市病治理成效显著 空气质量改善 管理精细化程度提高[4] - 新城市设施建设注重低碳要求 垃圾分类等管理措施持续推进[4]
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引发热烈反响
央广网· 2025-07-17 11:42
城市工作会议核心精神 -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为新时代城市工作提供根本遵循 明确城市发展为了谁 依靠谁以及建设什么样的城市 怎样建设城市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1][3] - 会议总结新时代城市发展成就 分析当前形势 明确总体要求 重要原则和重点任务 [1] - 各地干部群众表示将统一思想行动 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 走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 [1] 城市发展转型方向 - 我国城镇化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 城市发展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 [2] - 北京将坚持以总体规划为引领 转变发展方式 注重集约高效 推进老城保护 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整治 [1] - 淮南市将加快采煤沉陷区修复 推进城市绿环绿道建设 抓好国土空间规划和城市设计 [2] - 威海市将更新供水供热燃气等老旧管线 推进城市安全生命线工程 提升城市韧性 [2] 重点任务部署 - 会议部署城市工作7个方面重点任务 "七个着力"提供清晰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 [3] - 自然资源部将推动城市低效土地再开发 支持各地探索盘活存量土地政策措施 [3] - 住建部将坚持人民城市理念 一手抓城市更新 一手抓城市治理 提升治理现代化水平 [3] - 抚州市临川区将以生态环境治理为抓手 治理山体修复 企业排污和环境污染 [3]
省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
新华日报· 2025-07-17 07:45
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传达 - 党中央召开城市工作会议意义重大 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为新时代城市工作提供根本遵循 强调城市发展为了人民 建设什么样的城市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1] - 全省上下需认真学习领会会议精神 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1] 城市发展阶段与方向 - 我国城镇化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 城市发展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增效阶段 [2] - 需结合地方实际完善工作思路 推动城市发展模式转变 [2] - 当前城市工作总体要求是建设创新 宜居 美丽 韧性 文明 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 [2] 城市工作重点任务 - 坚持城市内涵式发展原则 增强工作科学性 预见性 主动性和创造性 [2] - 优化现代化城市体系 重点建设六大类型城市:创新城市 宜居城市 美丽城市 韧性城市 文明城市 智慧城市 [2] 城市工作保障措施 - 加强党对城市工作的全面领导 树立正确政绩观 [3] - 增强城市政策协同性 提高工作队伍素质和能力 强化执行力 [3] - 加快培育壮大城市发展新动能 [3]
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从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看城市发展新目标新路径
新华网· 2025-07-16 23:57
城市发展新阶段 - 我国城镇化率从2012年53 1%提升至2024年67%,进入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增效阶段 [2] - 城市发展要素从土地资本等传统投入转向知识数据技术管理等新型要素,追求更高质量效率公平可持续安全的发展 [2] - 会议提出"五个转变":发展理念方式动力工作重心工作方法的系统性转变 [2] 城市发展新路径 - 强调"七个着力"构建施工图,目标升级为"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较十年前"和谐宜居富有活力特色"目标更全面 [4] - 创新城市位列首位,涵盖科技创新治理创新及体制机制创新,需做好改革大文章 [4] - 优化城市体系需发展组团式网络化城市群都市圈,分类推进县城城镇化建设以平衡大中小城市发展 [5] 城市发展实践方向 - 美丽城市建设聚焦减污降碳扩绿协同与生物多样性提升,韧性城市侧重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 [5] - 文明城市建设强调文化软实力与市民素质提升,形成新发展阶段的全方位指引 [5] - 需差异化制定实施方案,避免千城一面,如南通依托区位优势协同长三角城市群建设 [6][7] 实施保障机制 - 住建部将推进城市体检与更新一体化,完善土地财税金融政策支持完整社区老旧街区改造等任务 [6] - 自然资源部强化规划引领,建立动态评估机制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 [6] - 需破除跨部门协作障碍,统筹经济生态文化安全等多维度工作链条 [6]
【新华解读】城市发展步入存量提质增效期 推动房地产市场从“量”向“质”跨越
新华财经· 2025-07-16 13:26
城镇化进程 - 1978-1990年城镇化率年均增长0.71%,1991-2000年提升至0.98%,2001-2010年进一步加速至1.37%,2011-2020年维持在1.39% [1] - 2011-2015年城镇化率年均增长1.48%,2016-2020年放缓至1.31%,2021-2024年显著下降至0.78% [1] - 2024年城镇化率达到67%,较2015年的57.3%提升近10个百分点,城镇人口从7.9亿增至9.4亿 [1] - 2021-2024年城镇年均新增常住人口1033万人,较此前年均1600万人的增速明显放缓 [1] 城市工作会议背景 - 2015年会议聚焦治理城市病(当时城镇化率55.75%),2025年会议核心转向推进以城市为载体的中国式现代化(2024年城镇化率67%) [2] - 城市发展进入存量提质增效阶段,需关注新需求和市场结构变化 [5] 房地产政策导向 - 城市工作重点任务包括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城中村改造等,与宜居城市建设相辅相成 [3] - 新模式涵盖住房供应体系改革、要素联动机制、高品质住房建设及协同监管机制 [4] - 国内贷款占房企资金来源比例同比增长0.6%,为4年来首次正增长,商业银行"白名单"贷款增至6.7万亿元(较2023年末增1.7万亿元) [4] 市场影响 - 核心城市通过城市更新和保障房分流有望实现供需再平衡,房价或企稳 [5] - 会议明确"城市更新"为总体要求,城中村改造等任务将直接影响房地产市场 [5] - 需利用金融政策盘活存量土地和房屋,促进市场向好发展 [5]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快评:城市发展迈入新阶段
国信证券· 2025-07-16 10:25
会议概况 -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于7月14 - 15日举行,本次是第五次会议[2][3] 历史会议回顾 - 1962年第一次会议,当时全国城镇人口从9950万增至13070万,城市化率由15.39%增至19.75%,指示集中力量组织生产等[4] - 1963年第二次会议延续人口控制政策,此后城镇化率维持在17% - 18%[4] - 1978年第三次会议强调城市重要性,此后城镇化率从17.9%持续增长到2014年的55.8%[5] - 2015年第四次会议,1978 - 2014年城镇常住人口由1.7亿增至7.5亿,城市数量由193个增至653个,提出六个统筹[4][5] 当前形势 - 我国城镇化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2015 - 2024年城镇化率从57.3%增长到67%,2021年起增长幅度低于1个百分点[6] - 2025年上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 - 11.2%,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套数在同期下界运行[6] 会议提出方向 - 城市工作要转变发展理念、方式、动力、重心和方法[6] 未来工作任务 - 提出优化现代化城市体系等七项城市发展工作任务[8][10] 后续展望 - 可能有更多专项债资金用于城市相关工程并匹配增量资金,对基建投资形成支撑[12] - 我国城镇化率与美日有差距,后续城市发展注重以人为本[12]
时隔十年再召开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新提法如何解读?
央视网· 2025-07-16 06:49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核心观点 - 会议提出五个"转变"和五个"更加注重",标志着城市工作重心转向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1][3] - 与2015年会议五个"统筹"相比,新提法体现城市发展理念的深刻变革与持续健全 [1] 五个"转变"与五个"更加注重"具体内容 - 转变城市发展理念,更加注重以人为本:聚焦人的生产生活需求,满足不同群体需求推动城市发展 [3][5] - 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更加注重集约高效 [3] - 转变城市发展动力,更加注重特色发展 [3] - 转变城市工作重心,更加注重治理投入 [3] - 转变城市工作方法,更加注重统筹协调 [3] 会议部署的核心任务 - 优化城市体系、全面推进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 [6] - 通过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和内涵式发展主线,提升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8] 城市建设新目标 - 提出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 [10] - 新目标较过去宜居、韧性、智慧三目标内涵更丰富全面,更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 [10]
时隔十年再召开!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
第一财经· 2025-07-15 23:53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核心观点 - 会议明确推进城市更新为当前和今后城市工作的重要抓手,标志着城市发展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增效阶段 [1] - 城镇化率已达67%,1978-2024年年均提高1.1个百分点,城镇人口年均新增1700万 [3] - 提出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目标,强调内涵式发展 [2] 城市发展阶段转变 - 城镇化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房地产市场自2022年大幅下滑后进入以城市更新为主的时期 [2] - 人口增量发展转向减量发展,城市资源不平衡、公共服务不完善成为未来工作重点 [5] - 需解决超高层建筑、绿色低碳转型等新城市病问题,严格限制超高层建筑并提升房屋安全水平 [4] 城市更新具体措施 - 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 [4][6] - 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加快老旧管线改造升级 [4] - 完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保护城市历史文脉和自然景观 [4] 城市体系优化方向 - 发展组团式、网络化的城市群和都市圈,分类推进以县城为载体的城镇化建设 [5] - 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协调大中小城市发展,推动城乡融合 [5] - 发挥城市在双循环中的枢纽作用,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5][6] 城市治理重点任务 - 强化自然灾害防治,统筹防洪体系和内涝治理 [4] - 解决空气治理、饮用水保护、新污染物治理问题,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4] - 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坚持人口、产业、城镇、交通一体化规划 [6]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或带来哪些影响?
中泰证券· 2025-07-15 17:16
会议概况 - 7月14 - 15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强调城市发展进入存量提质增效阶段,对多方面作出系统部署[3][12] 政策基调 - 总基调以稳为主,强调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政策更趋理性和中长期导向[7][13] 房地产政策 - 政策连续性增强,但刺激有限,未用强刺激手段,表述中性温和[7][13] - 释放坚持房住不炒、改造存量资产、减弱地产拉动作用三个信号[13] 城中村与危旧房改造 - 重在稳步推进,强调正面作用,控制节奏,以地方主导等方式推进[14] 城市发展主线 - 城市更新与城市群中长期主线明确,发展逻辑向质量提升驱动切换[15] 投资建议 - 维持“哑铃型策略”,下半年以债市等稳健板块为底仓,逢低布局科技板块[18] 风险提示 - 国内产业政策落地不及预期,“对等关税”政策不确定,海外市场流动性收紧[5][19]
时隔十年再召开,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推进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
第一财经· 2025-07-15 16:38
城镇化发展阶段转变 - 我国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从大规模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1] - 1978-2024年城镇化水平年均提高1.1个百分点,城镇人口年均新增1700万人,新增城市501座,2024年底城镇化率达67%[3] - 房地产市场自2022年大幅下滑,进入以城市更新为主的时期[2] 城市工作新方向 - 推进城市更新成为当前和今后城市工作重要抓手,目标为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2] - 城市工作重点转向内涵式发展,强调结构优化、动能转换、品质提升、绿色转型、文脉赓续、治理增效[2] - 严格限制超高层建筑,提升房屋安全保障水平,推动减污降碳扩绿协同增效[3] 城市更新具体措施 - 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3] - 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加快老旧管线改造升级[3] - 完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保护城市历史文脉、人文地理、自然景观[3] 城市体系优化 - 发展组团式、网络化的现代化城市群和都市圈,分类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4] - 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推动城乡融合发展[5] - 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发挥城市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枢纽作用[5] 城市发展挑战 - 面临超高层建筑、绿色低碳转型等新城市病问题[3] - 农民工和大学生成为城市新增就业主体,农村"空心化"突出[4] - 城市群间协调性不足,超大城市仍存在无序扩张问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