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城市高质量发展
icon
搜索文档
金观平:因城施策破解千城一面
经济日报· 2025-09-19 08:05
各地应立足资源禀赋和基础条件,培育创新生态,激发创新创业活力,结合本地产业基础、人才储 备等要素,把比较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比如,在自然条件较为恶劣的西部地区,通过技术赋能和要素 重组,化少雨劣势为冷凉蔬菜发展之长板、变荒凉短板为云计算散热优势,成功打造出特色产业;再比 如,合肥利用科创优势积极发展新兴产业,长春利用汽车工业基础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苏州发挥区位 优势与上海错位发展、优势互补……这些例子无不说明,城市发展的过程,就是找准定位、发挥优势的 过程。 当前,我国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推动城市发展百花齐放,既是增强城市活力的 现实需要,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大势所趋。日前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 见》指出,因城施策增强城市发展动力,培育壮大城市发展新动能。 城市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千城一面,不仅体现在城市规划和建筑风格的同质化,也表现为产 业布局和项目建设的跟风潮。"上项目,一说就是几样:人工智能、算力、新能源汽车,是不是全国各 省份都要往这些方向去发展产业?"习近平总书记一语中的,直击部分城市产业布局的症结所在。 选择最好的,未必是最好的选择,合适的才是最好的。从 ...
内涵式发展、推进城市更新……解码山东城市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齐鲁晚报· 2025-09-18 23:23
城市群与都市圈发展 - 增强济南和青岛的辐射带动能力 统筹城市群和都市圈联动发展 推动都市圈一体化发展 [2] - 研究制定都市圈联动发展协同开放实施方案 谋划实施130项重点工程 今年前8个月完成投资1166亿元 [3] - 突出抓好济滨高铁 董家口至五莲货运铁路 胶东核能供暖等44个都市圈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制定产业协同发展引导目录 布局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 推动政务事项跨域通办 [3] - 加快推进高速铁路 城际铁路 市郊铁路 城市轨道"四网融合" 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集群 强化山东半岛城市群整体协同一体化发展格局 [4] 住房体系建设与城市更新 - 健全"保障+市场"住房供应体系 实施棚改 旧改等民生工程 800万群众"出棚进楼" 2.3万个小区"旧貌换新颜" [8] - 系统推进"好房子 好小区 好社区 好城区"建设 建成高品质住宅3405万平方米 城市绿道1.2万公里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8.7平方米 [8] - 探索多元化产品供给 包括养老住宅 通学住宅 青年住宅 持续推动老旧小区改造 鼓励老旧小区自主更新 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整治 [8] - 实施城市更新"十大工程" 178个片区改造项目完成投资逾千亿 谋划更多市政管网 城中村改造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等重点项目 [14] 智慧城市与文化数字化 - 聚焦智慧城市建设 健全城市治理体系 完善城市智慧中枢 建强基层治理单元 [9] - 加快推进"齐鲁文化大模型" "山东文化数据库"等重点项目建设 打造"孔子数智大模型" "千里山海自在威海"元宇宙空间 "数字超然楼" 中医药文化大模型 [11] - 持续推进山东省文化数字化行动计划 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 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 [12]
现代化人民城市这样建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17 07:54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转型"包袱"变"财富" 人民日报记者 范昊天 湖北省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总装车间内,记者看到,一台台车身在头顶的传送 带上平稳滑行,灵活的机械臂将轮胎、座椅、中控台等零部件一一组装到位。仅需118秒,一台新能源 汽车便稳稳下线。 "935台工业机器人协同作业,可同时混流生产4种车型,每台车都能实现'定制化'。"岚图汽车首席执行 官卢放介绍,这里原本是一家燃油车工厂,公司创新采用AI视觉检测系统、5G全连接工厂等新技术, 用时14个月改建成一座新能源车智慧工厂。5年多来,累计生产新能源汽车超过20万辆,创造产值超过 500亿元。 城市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空间。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7月举行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目 标,明确"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6个方面的内涵。日前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 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加快城市发展方式转型和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 求、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当前,我国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 效 ...
城市建设“见物”更要“见人”(记者手记)
人民日报· 2025-09-17 06:12
城市发展理念与政策导向 - 新时代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聚焦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1] -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部署着力建设舒适便利的宜居城市,对建设宜居城市的重视一脉相承[2] - 坚持以人为本,保持定力,精准施策,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完善的基础设施、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更加精细的城市治理[2] 城市更新与基础设施建设成果 - 2019年至2024年全国累计开工改造老旧小区28万个[1] - 老旧小区改造共增设停车位387万个,建设养老、托育等各类社区服务设施7.8万个[1] - 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把民生改善和城市更新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2] 公共服务与民生改善 - 把民生清单变成发展清单,一件件补短板强弱项,解决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问题[2] - 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公共空间开设爱心驿站,口袋公园见缝插针等细微处功夫提升老百姓感受[3] - 推动老街区、老厂区成为消费新场景、城市新地标,老旧街区和城中村改造扎实推进[2] 智慧城市与新型基建 - 有条件的地区应探索建设智慧管网、智能交通等,让城市运行更智慧、更高效[2] -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正当时,有效提升城市运行效率[2] 投资与内需拉动效应 - 老旧街区和城中村改造在创造安全舒适居住环境的同时,能有效拉动投资、扩大内需[2] - 改善面貌、引进业态等城市更新举措具有显著的经济拉动作用[2]
充分挖掘城市存量资源潜力
经济日报· 2025-09-17 06:11
城市存量资源类型丰富,涵盖旧厂房、老街区、闲置土地、低效利用的基础设施等。存量资源的形成, 有着复杂的历史原因。部分老旧建筑由于建成年代久远,功能布局难以满足现代生活需求;有的闲置土 地因规划调整或项目搁置,长期处于未开发状态;一些低效利用的基础设施,因技术迭代、城市功能变 迁,未能及时转型升级。这些存量资源若得不到有效激活,会造成土地和空间资源浪费,影响城市整体 形象与发展活力。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培育壮大城市发展新动能,激活城市存量资 源潜力。当前,我国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 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充分挖掘城市存量资源潜力,已成为破解空间制约、重塑城市动能的关键之 举。 这些年,不少地方积极推动盘活存量"唤醒沉睡资产",让城市"边角料"变成"香饽饽"。旧厂房蜕变为文 化创意园区成为网红地标;零散的低效用地,改建为智慧停车场、养老服务站;废弃矿区修复后蝶变为 城市生态公园;改造后的老小区,让居民生活更加便捷舒适……这些转变不是简单"变脸",也不是大拆 大建,而是通过功能提升、空间优化、设施升级,使存量空间重新融入城市肌理,成 ...
人民城市 向“新”而行(记者手记)
人民日报· 2025-09-17 06:10
深挖城市发展潜力,重在盘活存量、优化增量。过去一些城市在短时间内高强度开发容易形成"摊大 饼"式扩张,出现人地失衡等问题,资源利用效率随之降低。要深刻认识到,盘活存量并非大拆大建, 要通过精准施策实现空间重构、功能提升、活力再造;优化增量旨在以人为核心,让每一项改革政策都 服务于人的需要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要全面摸清房屋、设施、土地等资产资源底数,改造利用老旧厂 房、低效楼宇、闲置传统商业设施,加强规范管理,提高运用效能,实现存量资源的价值提升。与此同 时,统筹财政资金引导、金融工具创新、社会资本激活,积极探索包括建立健康可持续投融资体系在内 的增量政策,让城市建设运营真正惠及民生。 积蓄城市发展动力,贵在交流合作、对外开放。今年5月13日,第三届全球可持续发展城市奖(上海 奖)城市宣讲会召开。作为推动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新城市议程》的重要国际公共产 品,上海奖自2022年设立以来,已吸引全球百余个城市参与申报,成为中国城市深度参与人居领域国际 交流合作的鲜活注脚。无独有偶,杭州借"城市大脑"升级国际化服务,从西安出发的中欧班列拉着中国 制造疾驰远行……提升对外开放合作水平,中国城市不曾止步 ...
建设更多富有活力的创新之城(现代化人民城市这样建·创新)
人民日报· 2025-09-17 06:10
图①:位于武汉经开区军山新城的"春笋"地标。 李 岿摄 城市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空间。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7月举行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目 标,明确"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6个方面的内涵。日前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 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加快城市发展方式转型和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 求、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当前,我国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 效为主的阶段。深刻把握、主动适应形势变化,如何坚持城市内涵式发展,更有针对性地提升城市发展 质量,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 本报记者近日走进多个城市,探访各地认真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大力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动能转换、品 质提升、绿色转型、文脉赓续、治理增效的生动实践,即日起推出"现代化人民城市这样建"6块整版专 题报道,带您感受城市高质量发展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 ——编 者 武汉市强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协同 图②:南京市民在百家湖硅巷散步休闲。 冯 芃摄 图③:俄罗斯姑娘安娜在上海市外滩国际人才服务中心办理外 ...
建设更多宜居宜业的幸福之城(现代化人民城市这样建·宜居)
人民日报· 2025-09-17 05:55
保障性住房建设 - 厦门市已建立"求职免费一年一张床 就业五年内五折租一间房 安家不高于四五折购一套房 双困家庭四档租保障房"的住房保障体系[1] - 保障性住房以小户型统一装修经济实用为原则 安装橱柜等家居用品 保障人数已达30万人[2] - 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位于核心地段 平均热岛强度室外噪声通风与采光系数均高于二星级绿色建筑标准[1] 社区配套设施建设 - 厦门保障房项目周边同步建成幼儿园生鲜超市社区医疗站等配套设施 形成15分钟生活圈[2] - 银川市已建成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31个 覆盖小区97个 服务群众35万余人[5] - 芜湖市今年75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将在10月完工 惠及居民2.7万户[8] 老旧小区改造 - 芜湖市采用"同心瑞东议事厅"机制解决群众问题 改造过程居民满意度达98%[7] - 改造内容包括解决雨污水管网问题 增加停车位 建设休闲广场 停车位缺口达300多个[6] - 采用"改造+长效管理"模式 推动物业规范化服务[8] 社区治理创新 - 淄博市胜利社区心理服务中心累计为上百位居民提供咨询 社区纠纷发生率下降近30%[10] - 建立街道社区两级联动议事机制 通过"党群议事会""板凳课堂"等载体让居民参与决策[10] - 构建"党委领导政府组织业主参与物业服务"的社区治理新格局[11] 养老服务设施 - 淄博市胜利社区每百户居民拥有综合服务设施面积超过30平方米 60%以上面积用于居民活动[11] - 社区建设医养结合中心日间照料中心 为71岁居民提供半年养老补助[11] - 银川市民生花园社区老年人占比达25% 配套建设社区食堂等适老设施[5]
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厮杀”升级!谁才是第一城市群?
搜狐财经· 2025-09-15 14:48
政策导向与城市群格局 - 国家支持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打造世界级城市群 推动成渝和长江中游城市群成为增长极 增强中西部和东北城市群对区域协调发展的支撑作用 [1] - 中国将形成"3+2+N"城市群新格局 三大世界级城市群为发展主力 [2] 经济规模对比 - 2024年GDP总量排名:长三角33.16万亿元>大湾区14.84万亿元>京津冀11.5万亿元 [4] - 2024年万亿GDP城市分布:长三角9个>大湾区4个>京津冀3个 [4] - 2024年人均GDP排名:大湾区17万元>长三角13.9万元>京津冀10.5万元 [4] - 城市数量对比:长三角41个>京津冀16个>大湾区11个 [5] - 人口规模对比:长三角23799万人>京津冀10925.2万人>大湾区8754万人 [5] 科技创新能力 - 研发投入强度:京津冀4.27%>大湾区3.54%>长三角3.33% [5] - 2025全球创新指数百强集群排名:深圳-香港-广州集群位列榜首 北京第4 上海-苏州第6 杭州第13 南京第15 [5] - PCT专利申请量:深圳-香港-广州集群117,542件 北京集群49,792件 上海-苏州集群42,819件 杭州集群11,128件 南京集群8,242件 [6] - 科学论文发表量:北京集群331,874篇 上海-苏州集群206,292篇 深圳-香港-广州集群193,635篇 [6] - 风险资本交易量:上海-苏州集群8,705件 深圳-香港-广州集群6,916件 北京集群6,727件 [6] 对外贸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港口集装箱吞吐量Top10中三大城市群占据6席:上海港2706万标箱(增速6.1%) 宁波舟山港2105万标箱(增速9.8%) 深圳港1723万标箱(增速10.8%) 广州港1364万标箱(增速7.7%) 天津港1225万标箱(增速3.1%) 苏州港504万标箱(增速3.1%) [9] - 2025年上半年深圳以微弱优势超越上海成为全国外贸第一城 [8] - 广州出口增速位居外贸十强市首位 金华进出口增速在外贸十强市中位居首位 [11] 战略定位与特色优势 - 京津冀承载特殊政治功能和非经济功能 作为首都所在地代表国家脸面 [2][12] - 长三角以不到4%国土面积创造全国近四分之一经济体量 体现全面发展优势 [12] - 大湾区在"一国两制三关税区"条件下建设 具有资源丰富和开放性优势 [12] - 三大城市群形成功能互补、各具特色的战略组合 共同推进高质量发展 [12]
保护城市文脉 古城古街如何焕发新活力?
央视网· 2025-09-15 07:05
菜场焕新:烟火裹文脉 市井见风雅 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守护城市的烟火气。"姑苏烟火漫卷处,一城风物半城鲜",在苏州改造换新后的彩香菜市 场里,感受最鲜活的姑苏城、最地道的江南味。 清晨6点多,第一缕阳光刚爬上姑苏城的粉墙黛瓦,干将西路旁彩香菜市场的烟火气已漫出巷口。一层美食区里,慈姑片的酥脆裹着蛋饼的软 糯;汤面摊位的师傅手起勺落,五花八门的苏式浇头溅出鲜气;食客们端着瓷碗嗦面,拿着手机打卡拍照。 央视网消息:在我国有140多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近1300片历史文化街区以及6.8万处历史建筑等,它们共同构成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丰厚载体,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近日印发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促进城市文化繁荣发 展",要求"推动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利用传承"。跟随记者的镜头,一起去品味城市里的烟火气,看看古城古街怎样焕发新活力,各地如何保护 城市文脉。 游客 周青悦:氛围感很强,很有烟火气,进来就有扑面而来的那种香气。 如今,有着40多年历史的彩香菜市场成了市民游客的文化打卡地。这一切得益于三年前的城市更新改造。 依照"菜篮子工程"提质重点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