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储备多元化
搜索文档
要中国增持美债,不许武统台岛,美学者:历史证明美国能击败中国
搜狐财经· 2025-10-19 20:22
美国债务状况 - 美国国债总额接近37.5万亿美元,每日新增约60亿美元 [1] - 利息支出占联邦预算10%,2024财年超过1万亿美元 [1] - 2025财年政府赤字估计为1.8万亿美元 [1] - 截至2025年8月底,美国公共债务达37.3万亿美元,占GDP比重持续上升 [1] 中国持有美债动态 - 中国作为美国国债最大外国持有者之一,持续减持美债,2025年7月持有量降至7307亿美元,为2008年以来最低点,较6月减少257亿美元 [3] - 与2011年峰值超过1.3万亿美元相比,中国持有美债规模显著下降 [3] - 中国外汇储备总规模约3.32万亿美元,但美债占比缩水,转向其他资产配置 [3] - 外国投资者总体持有美国国债规模在2025年7月创下9.16万亿美元纪录,日本和英国分别增持至1.1514万亿美元和8993亿美元 [3] 美国官员访华与沟通 - 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在2023年3月国会听证会上表示,中国持仓变动将直接影响美国金融市场 [5] - 耶伦于2023年7月访华,讨论全球经济稳定与金融合作,双方同意建立定期对话机制 [5] - 2024年4月耶伦再次访华,焦点包括产能过剩问题,并提及经济对话 [5] - 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访华期间表示欢迎中国参与美债市场,强调其对全球金融稳定的重要性 [7] 中国外汇储备多元化策略 - 中国减持美债原因包括美债收益率不高、地缘风险上升以及推动外汇储备多元化 [9] - 中国持续增持黄金,2025年9月黄金储备达2302吨(约7406万盎司),较8月增加4万盎司,为连续第11个月增持 [9][11] - 中国黄金储备总量排名全球第六,通过上海黄金交易所和国际市场购买以对冲美元风险 [11] - 除黄金外,中国还增加机构债和基础设施投资,并推动人民币跨境结算以提升国际金融自主性 [11] 地缘政治背景与市场影响 - 美国学者罗伯特·凯根于2023年2月在《华尔街日报》发文,警告中国不要挑战美国,特别是在台湾问题上 [13][15] - 中国减持美债加剧了美国政府的融资难度,迫使其发行更多短期债券,增加了债务滚动风险 [11] - 中美经济关系呈现相互依存与摩擦并存的特点,美国在台海问题上的强硬姿态与在美债问题上对中国的需求形成对比 [11]
美元布局紧急生变!中国拒绝援助买家离场,45万亿资产陷困局
搜狐财经· 2025-10-15 02:19
中国经济表现与展望 - 2025年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66053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3%,其中第二季度增长5.2% [2] - 经济增长源于内需拉动、制造业和服务业恢复以及出口的稳健贡献 [2] - 国际机构如世界银行将中国全年增长预测上调至4.8%,接近官方5%左右的目标 [2] - 中国通过内需扩张和科技投资实现高质量转型,增长率保持在5%以上稳定 [14][20] 美国经济表现与挑战 - 美国第二季度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年化增长3.8%,但全年预测仅为1.8%至1.9% [2][20] - 美联储在9月将联邦基金利率降至4.00?.25%,但消费疲软和贸易摩擦持续拖累增长 [2] - 美联储预测美国2025年增长仅1.7%至1.9%,远低于中国 [8] - 美国需应对债务高峰,如2025年大量国债到期 [18] 中国外汇储备与美债策略转变 - 2025年7月,中国持有美国国债降至7307亿美元,比上月减少257亿美元,为自2008年12月以来最低水平 [4] - 与2023年相比,持有量显著压缩,体现外汇储备多元化策略 [4] - 中国外汇储备管理更注重亚洲资产和黄金,增强抗风险能力 [4] - 外汇管理局通过数据模型分析,逐步转向欧元和黄金,实现储备结构优化 [6] 美国债务与房地产市场风险 - 美债10年期收益率接近4.05%,但核心通胀率徘徊在3%附近,实际回报转为负值 [6] - 美国房屋总价值达551万亿美元,但过去一年多个州出现下滑,如佛罗里达减少1090亿美元,加利福尼亚减少1060亿美元 [10] - 美国家庭房产作为财富核心存在脆弱性,国债价格下跌可能引发货币基金赎回潮 [12] - 美国房地产库存持续增加,销售下滑,房价涨幅仅0.8% [16][20] 中国投资策略转向与全球影响 - 中国投资者从2024年起逐步退出美国物业,转向亚洲或其他稳定区域 [10] - 中国买家提前离场,避免了美国房地产市场下行风险 [12][16] - 中国通过分批操作,先出售高风险物业,再转移资金至亚洲,实现配置优化 [16] - 中国减少对美元依赖,通过国际合作提升人民币在结算中的作用 [8][18] 中美政策对比与长期趋势 - 中国通过精准调控和产业升级,避免了外部压力的过度影响 [2] - 美国则需面对内部结构性问题,试图通过援助维持但效果有限 [2][14] - 中国策略从单纯追求收益转向综合风险防控,体现预判能力提升 [8][12] - 全球投资者转向新兴市场,为中国提供机遇,强化其话语权 [18][20]
市场掀起“黄金风暴”
金融时报· 2025-10-14 09:12
美国政府停摆与政治僵局 - 美国联邦政府于10月1日零时起停摆,僵局已持续12天且无结束迹象,民主党与共和党拒绝就临时拨款法案达成协议[1] - 政府停摆导致数十万联邦雇员强制性无薪休假,并可能引发政府机构大规模永久性裁员,低收入家庭的食品券和住房补贴面临中断风险[1] 黄金价格短期驱动因素 - 美国政府停摆后,伦敦金价于10月8日突破4000美元/盎司,随后继续冲高,截至10月13日现货黄金价格一度突破4060美元/盎司,刷新历史新高[2] - 国际金价今年以来涨幅已超过51%,是自1979年以来金价涨幅最大的一年[2] - 美国政府停摆与关税扰动刺激黄金避险需求,同时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也推动投资者转向黄金[2][3] - 美国政府停摆导致关键经济数据(如就业和CPI)推迟发布,可能造成市场定价失灵并加剧市场波动[3] 黄金长期走强的根本因素 - 高企的美国政府债务、持续通胀以及市场对美元主要储备货币地位的质疑是支撑金价长期走强的根本因素[2] - 全球央行持续增持黄金,2024年增持量连续第三年超过1000吨,截至2024年底全球央行持有约3.6万吨黄金,接近1965年历史高位的3.8万吨[4] 全球储备资产结构变化 - 截至2024年底,美元在全球官方储备资产中占比约46%排第一,黄金占比约20%首次超过欧元(16%)成为全球第二大储备资产[4] - 世界黄金协会数据显示,黄金在全球央行储备中的占比已升至18.3%,并在2025年9月首次超过美国国债成为仅次于美元的第二大储备资产[4] - 针对73家央行的调查显示,95%的央行计划在未来12个月内继续增加黄金储备,近四分之三的央行预计将削减美元资产配置[5] - 部分央行增持黄金反映国际社会对美元信任度下降,新兴经济体出于发展和安全考虑选择减持美元资产、增持黄金[3]
金价突破4000美元,距离下一个关口还有多久?
中国新闻网· 2025-10-09 22:21
金价表现 - 国庆中秋假期期间国际金价突破4000美元/盎司大关,COMEX黄金最高触及4081美元/盎司,伦敦现货黄金最高触及4059.31美元/盎司,双双创下历史新高[1][3] - 金价从突破3900美元/盎司到突破4000美元/盎司仅用了5天,从突破3000美元/盎司到突破4000美元/盎司仅用了169天[1][5] - 10月9日金价出现波动下调,COMEX黄金报4059.2美元/盎司跌0.28%,伦敦现货黄金报4036.588美元/盎司跌0.09%,但整体仍维持在4000美元上方[1] 国内金饰价格 - 受国际金价影响,国内足金饰价格持续上调,10月9日周大福、周大生足金首饰价格为1168元/克,克价较9月30日上涨45元[1] - 10月9日周生生足金首饰价格为1170元/克,克价较9月30日上涨42元[1] 金价上涨驱动因素 - 黄金价格上涨主要驱动因素是避险和交易资金的持续流入,9月美联储再度进入降息通道为黄金价格上涨提供了良好的流动性环境[4] - 地缘政治风险是重要推动力,包括美国政府再度停摆、美债上限危机、美元信用风险以及日本新政府政策带来的区域不确定性[4] - 市场方面,全球科技股指持续上涨引发泡沫担忧,黄金作为避险资产成为对冲科技股风险的重要资产,新兴经济体央行持续加大购金力度改变了黄金供需格局[4] - 私人消费者顺周期交易行为增多,投资或购买黄金的需求也有所增长[4] 价格波动原因 - 10月9日黄金价格盘中回落主要受以色列和哈马斯达成停火协议影响,地缘风险溢价有所回落[5] - 在金价短期快速走高之后,部分获利资金开始降低仓位[5] 行业趋势与展望 - 国际金价首次突破4000美元关口被视为货币体系重构的信号弹,全球央行购金行为已从危机应对转向战略资产配置[5] - “黄金+非美货币+数字货币”的组合正在重塑国际金融体系,这是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制度性重构[5] - 未来黄金价格仍主要受全球流动性宽松情况、避险情绪以及央行购金等因素影响,明年上述因素大概率仍将驱动黄金价格上涨[6] - 高盛将2026年年底的黄金价格预期从每盎司4300美元上调至每盎司4900美元,涨幅近14%,预测2025年各国央行黄金月均购买量为80吨,2026年为70吨[6]
7月中国减持257亿美债,已是今年第四次减持,释放了什么信号?
搜狐财经· 2025-09-28 19:21
中国减持美债情况 - 7月减持257亿美元美债 持仓创2009年以来新低[1] - 今年前7个月累计减持500亿美元 全年减持额可能突破千亿[5] - 持仓规模从历史峰值1.3万亿美元降至7307亿美元 累计减持幅度超过40%[6][11] 持仓变化趋势 - 2022年减持1732亿美元 2023年减持508亿美元 2024年减持573亿美元[5] - 持仓自2022年4月起持续低于1万亿美元[1] - 今年呈现"增减持交替"特征:1月增持18亿 2月增持235亿 3月减持189亿 4月减持82亿 5月减持9亿 6月增持1亿 7月减持257亿[5] 国际持有者对比 - 日本7月增持38亿美元 持仓达1.1514万亿美元 保持最大海外持有国地位[1][11] - 英国7月大幅增持413亿美元 持仓达8993亿美元创历史新高[11] - 中国持仓降至7307亿美元 为2008年12月以来最低水平[11] 减持原因分析 - 外汇储备多元化需求 降低对美元单一资产的过度依赖[8][15] - 中美关系变化促使战略调整 特朗普时期对华加征关税打破原有平衡[9][11] - 美元信用受损因素包括:对外加税、对内减税、扩大支出及美联储独立性受质疑[9] 市场影响评估 - 美债市场反应相对平稳 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年初4.1%升至4.8%[11] - 长期国债收益率上升被解读为市场看好美国经济前景[12] - 减持行为未对美债市场造成重大冲击 日英等国增持形成互补[13] 全球去美元化趋势 - 全球外汇储备中美元占比58.9% 较十年前下降8.3个百分点[15] - 俄罗斯、印度、巴西等国都在调整外汇储备结构 增加黄金和欧元配置[15] - 黄金作为非信用资产受到青睐 具有避险属性和价值存储功能[15] 战略意图解读 - 减持是深思熟虑的战略选择 旨在增强外汇储备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15] - 反映中国正在主动优化外汇储备结构 分散风险多元化配置[16] - 释放战略信号:单一依赖美元的时代已经结束[16]
央行购金翻倍与ETF狂飙 共塑黄金市场新格局
金投网· 2025-09-23 14:15
黄金价格表现 - 现货黄金价格创下3759.12美元/盎司的历史纪录,自2022年底以来价格已翻倍 [1] - 黄金价格近期呈现高位震荡格局,周线成功收取5连阳,日线破坏连阴收跌表现后再度显示强势 [5][6] 黄金需求驱动因素 - 推动金价持续上扬的主要力量源自各国央行的积极购买行为以及极为强劲的投资需求 [2] - 美国总统特朗普颠覆传统安全政策、发起贸易战以及美联储独立性隐忧等因素刺激市场对黄金的需求 [2] - 中东乱局和俄乌局势有扩大化趋势,对黄金构成较强支撑 [5] - 美联储降息预期落地,市场预期降息周期开始,对黄金构成中长期支撑 [5] 央行购金行为 - 2022年全球央行年购金量稳定超过1000吨,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约900吨,较2016-2021年年均457吨的水平几乎翻倍 [2] - 2022-2025年期间,央行购金量占黄金总需求比例高达23%,是2010年代平均水平的两倍 [3] - 2024年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报告的官方统计数据仅能反映央行实际购金总量的约34%,暗示真实需求更为强劲 [3] - 西方冻结俄罗斯约一半官方外汇储备后,发展中国家加速外汇储备多元化以降低对美元依赖,黄金成为重要选择 [2] 投资需求表现 - 黄金上市交易基金成为推动需求增长的关键因素,2025年上半年全球黄金ETF需求增量达397吨,创2020年以来同期最大流入纪录 [3] - 截至6月底,黄金ETF总持仓量回升至3615.9吨,为2022年8月以来最高点,逐步逼近五年前3915吨的历史峰值 [3] - 预测显示,在2024年小幅流出7吨后,2025年黄金上市交易产品净流入量有望达到500吨,表明机构资金正系统性回归黄金市场 [3] - 全球最大黄金ETF数据显示增仓18吨以上,创9月份增仓记录,说明黄金多头被看好 [5] 市场前景与价格走势 - 黄金市场得到央行购金、强劲投资需求及地缘政治与政策不确定性等多重因素支撑 [4] - 尽管高金价抑制部分珠宝消费,但投资与储备需求的结构性上升势头预计将持续为金价提供上涨动力 [4] - 技术分析显示,周内黄金若连涨,上方可能破位前高3710美元,并有望涨至3780美元 [6]
一个月抛了1829亿元,创16年来新低!美国通告全球:中国大规模减持美债
搜狐财经· 2025-09-22 09:35
中国减持美国国债 - 7月单月减持美国国债257亿美元,总持仓降至7307亿美元,创16年来新低 [1] - 减持行为反映了外汇储备管理从“被动保值”转向“主动管理”,旨在实现资产多元化以分散风险 [3] - 减持背景包括美国国债规模突破34万亿美元,以及美联储利率政策导致美债价格剧烈波动 [3] 中国增持黄金储备 - 央行已连续10个月增持黄金,当前黄金储备总量超过2400吨 [5] - 增持黄金因黄金为“硬通货”,不依赖任何国家信用,能有效对冲地缘政治风险 [5] - 当前黄金储备占外汇储备比例不足4%,远低于美国和德国超过70%的水平,预示未来可能继续增持 [5] 全球央行资产配置趋势 - 去年全球央行购买1136吨黄金,创历史纪录,印度、土耳其、巴西等国均在增持 [7] - 全球趋势表明对美元信用的担忧,多国推动贸易本币结算,如俄罗斯使用人民币结算石油 [8] - “去美元化”并非要取代美元,而是减少对美元的依赖,实现贸易结算货币多元化 [8] 外汇储备调整的宏观影响 - 外汇储备多元化将增强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性,利好出国旅游、海淘等消费活动 [11] - 全球央行购金需求上升可能推动黄金价格继续上涨 [11] - 资产配置调整是中国从“经济大国”向“金融强国”转型的必经之路,旨在提升金融自主权和抗风险能力 [13]
美国债市崩塌,中国A股崛起,减持1829亿美债正悄悄流入这些板块?
新浪财经· 2025-09-21 17:07
中国外汇储备结构调整 - 中国一个月内抛售美国国债超过257亿美元,持仓量降至2009年以来新低 [1] - 中国人民银行连续第10个月增持黄金储备,当前黄金储备达7402万盎司 [1] - 减持美债是对美国国债规模突破36万亿美元、占GDP比例达123%以及利息支出压力的理性回应 [1] 黄金储备的战略意义 - 黄金作为非主权信用储备资产,具备独特的避险属性,能有效对冲单一货币风险 [2] - 中国黄金储备占比仅为7.64%,显著低于全球约15%的平均水平,未来增持空间巨大 [2] - 全球央行二季度官方黄金储备增加166吨,处于历史高位,反映对国际货币体系的深层思考 [2] 对A股市场的潜在影响 - 外汇储备管理优化有助于增强国际市场对人民币信心,对A股市场整体估值提升有积极作用 [3] - 减持美债回流资金可能部分投入国内市场,为A股市场带来增量资金并改善流动性预期 [3] - 人民币国际化推进可能使以人民币计价的资产获得溢价 [5] 受益行业与板块 - 黄金概念股(包括黄金开采、销售等相关企业)是央行持续增持黄金最直接的受益板块 [4] - 减持美债增持黄金反映对实物资产的偏爱,这种偏好可能延伸至其他资源类资产,如有色金属、稀土等战略资源 [4][5] - 人民币汇率可能更加市场化,波动幅度可能加大,外汇依赖型或对美出口比重高的公司需关注汇率风险 [4]
中国突然抛售1829亿元美债,美国要慌了!
搜狐财经· 2025-09-21 02:33
中国外汇储备资产配置变动 - 2025年7月中国减持美国国债257亿美元,持仓规模降至7307亿美元,创2009年以来新低 [1] - 中国央行连续10个月增持黄金,与减持美债形成鲜明对比 [1] 减持美国国债的原因分析 - 美国滥用美元霸权,频繁将金融武器化,例如冻结俄罗斯3000亿美元外汇储备,使美债资产安全性受质疑 [3] - 美国国债规模已突破35万亿美元且持续增长,两党政治斗争导致债务上限危机反复,财政管理混乱削弱美债信用 [3] - 国际社会对美元霸权信任度下降,日本、比利时、卢森堡、沙特、以色列等多个主要持有国均在减少美债比例 [5] 增持黄金的战略意义 - 黄金作为不依赖任何国家信用的“硬通货”,具备抗冻结、抗货币贬值特性,是国际金融风暴中的“压舱石” [3] - 增持黄金是构建多元化外汇储备体系、提升应对外部风险能力的主动举措 [5] 中国金融战略的宏观转向 - 中国外汇储备操作体现从被动依赖美元体系向主动构建多元化储备体系的深刻转变 [5] - 减少对美元体系依赖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5] - 中国行动顺应多极化世界需要多元化货币体系的全球趋势,推动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金融秩序 [7]
从狂抛800亿到猛增416亿!一年内,外资对中国债券180度大反转
搜狐财经· 2025-09-20 22:26
全球债券市场资本流动格局 - 2023年上半年,美债收益率高达5.5%-5.7%,而中国三年期国债收益率仅为2.35%,巨大的利率差异驱动全球资金涌向美国 [5][6] - 2023年上半年,外资持有的中国国债规模从3.2万亿元减少了约800亿元,资金流向呈现多元化配置,例如某伦敦基金经理的配置策略为"30%美债、25%德债、20%加拿大债、15%日债、10%其他" [7] - 2024年,外资净流入中国债市416亿美元,同时境外机构持有中国银行间市场债券达到4.3983万亿元,显示资金对中国债市的信心回升 [11] 中美债券持仓动态 - 中国持续减持美债,2024年全年减持573亿美元,持有规模首次跌破1万亿美元大关,至2025年5月持仓进一步降至7563亿美元 [1][11][16] - 截至2025年5月末,共有1169家境外机构进入中国债市,涵盖70多个国家和地区,持有总量较2024年末增加2700多亿元 [14] - 2025年1月至5月,中国对美债持仓呈现波动:1月增持18亿美元,2月增持235亿美元,3月减持189亿美元,4月减持82亿美元,5月减持9亿美元 [16] 市场驱动因素分析 - 利率差异是核心驱动因素之一,当前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1.78%左右,美国在3.6%,但投资决策不仅基于收益率,还需考虑经济韧性、政策可预期性及汇率稳定等隐性收益 [14] - 风险事件影响市场情绪,2023年3月硅谷银行倒闭及美国财长耶伦关于美债可能违约的警告,加剧了市场对美债风险的担忧 [8][10] - 地缘政治风险加剧背景下,稳定本身成为重要红利,中国经济的稳步复苏、金融市场开放及人民币国际化为资本流入创造机会 [14][18] 未来格局展望 - 美国面临财政赤字飙升、银行业风险暴露及政治不确定性增加等挑战,债务上限问题持续构成风险 [15] - 中国经济复苏、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及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速正形成吸引力,2025年8月单月净流入近390亿美元的数据印证了这一趋势 [18] - 全球资本流动显示,未来的赢家将是那些在变化中保持韧性、在开放中实现共赢的经济体,而非单一市场 [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