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模型

搜索文档
中国企业调用大模型日均超10万亿Tokens 阿里通义份额第一
证券日报网· 2025-09-01 14:11
中国企业级大模型调用增长态势 - 2025年上半年日均调用量较2024年底增长363% [1] - 当前调用量超10万亿Tokens [1] 中国大模型市场竞争格局 - 阿里通义以17.7%的市占率位列市场第一 [1] 开源模型发展趋势 - 千问Qwen和DeepSeek等国产模型持续开源推动技术普及 [1] - 开源模型与国际顶级闭源模型性能差距几近抹平 [1] - 预计超过80%企业将采用开源大模型 [1] - 开源模型将驱动企业级市场新一轮增长 [1]
企业级大模型报告:阿里通义第一
扬子晚报网· 2025-09-01 12:59
中国企业级大模型市场增长态势 - 2025年上半年中国企业级市场大模型日均总消耗量达10.2万亿Tokens 较2024年下半年暴增363% [1] - 阿里通义以17.7%市占率位列第一 字节豆包占14.1% DeepSeek占10.3% 前三名合计占比超40% [1] - 生成式AI加速渗透中国企业级市场 调研覆盖金融、制造、互联网、消费电子、汽车等700家企业 [1] 公有云与开源模型发展趋势 - 70%企业选择公有云部署或调用大模型 71%企业计划增加公有云形态生成式AI服务 [2] - 开源模型成为关键增长动力 千问Qwen和DeepSeek等国产模型与国际闭源模型性能差距几近抹平 [2] - 未来超80%企业将采用开源大模型 因企业可完全掌握自主权并根据业务特点定制应用 [2] 阿里通义开源生态与全球影响力 - 阿里通义开源千问3指令微调模型、推理模型及多模态模型 含AI编程模型Qwen3-Coder和文生图模型Qwen-Image [3] - 千问模型全球市场份额最高达12.3% 超越OpenAI和Llama系列居全球第四 Qwen3-Coder调用量一周暴增1474% [3] - 阿里巴巴累计开源300多个模型 全球开发者基于千问衍生开发超14万个模型 成为全球第一开源模型 [3]
路线图出炉!未来十年,AI改变中国
华夏时报· 2025-08-30 17:44
国家人工智能战略部署 - 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 系统规划人工智能赋能产业升级的实施路径 围绕六大重点行动和八大基础支撑能力作出详细部署 [1] - 发展目标分三阶段:2027年实现与6大重点领域广泛深度融合 智能终端和智能体应用普及率超70%;2030年普及率超90% 智能经济成为重要增长极;2035年全面步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新阶段 [2] 智能体发展重点 - 智能体与新一代智能终端成为赋能各行业转型的重要载体 全球人工智能厂商正竞相布局智能体 [2] - MiniMax推出首款全栈通用智能体 提供企业版本服务 覆盖建站编程、小程序制作、SaaS服务及复杂程序编制等场景 [3] - 阶跃星辰重点布局汽车、手机、具身、IoT四大场景 多模态能力已落地OPPO、荣耀等多品牌量产旗舰机型 与吉利汽车、千里科技达成深度合作推动"AI+车"融合 [3] 行业应用落地 - 百川智能专注AI医疗 发展理念与《意见》中"人工智能+"民生福祉高度契合 通过开源医疗模型提升辅助诊疗、健康管理、医保服务等场景能力 [5] - 零一万物CEO李开复表示中国开源模型性能比肩顶尖闭源模型 开源优势在于规模化、定制化和社区活力 有望在产业渗透深度和应用生态多样性上反超闭源模型 [5] 发展挑战与解决方案 - 面临三大核心挑战:构建国产算力平台上自主可控大模型及产业生态、解决数据治理问题、解决场景问题 [6] - 360集团通过"安全+AI"打造安全智能体 利用专业安全数据、知识、工具和工作流应对"智能体黑客"攻击 实现安全能力质的突破 [7] - 《意见》高度关注安全可控 12处提到"安全" 明确提出打造安全治理多元共治新格局和提升安全能力水平等要求 [6]
OpenAI之后,xAI也开源了!马斯克:中国公司将是最强大对手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5 06:20
xAI与Grok模型开源进展 - xAI公司宣布Grok-2.5(实际为Grok-2)正式开源,Grok-3预计在6个月内开源 [1] - 开源权限限制商业用途:仅允许年收入低于100万美元的关联公司免费商用,超过该门槛需获得xAI单独许可 [1] - 禁止使用Grok-2材料训练或改进其他基础/大型语言模型,除非协议允许修改或微调 [1] Grok App功能升级 - 推出v1.1.58版本更新,Imagine图像生成速度提升,Companions功能更生动有趣 [1] - Vision模式全面开放给所有Android用户,使用体验升级 [1] 行业竞争格局动态 - 马斯克宣称xAI将很快超越除谷歌外的所有公司,并最终超越谷歌 [1] - 中国公司被视为最强劲竞争对手,因其电力资源远超美国且硬件建设实力超强 [1] - OpenAI因中国开源模型竞争(如DeepSeek)推出两款开放权重模型GPT-oss-120b和GPT-oss-20b [2] DeepSeek技术升级 - 发布DeepSeek-V3.1版本,采用混合推理架构,支持思考模式与非思考模式自由切换 [3][4] - 思考效率提升:相比DeepSeek-R1-0528,新模型能在更短时间内给出答案 [3] - Agent能力增强:通过Post-Training优化,工具使用与智能体任务表现显著提升 [3] 产品与接口更新 - 官方App及网页端同步升级至DeepSeek-V3.1,支持128K上下文长度 [4] - API分为deepseek-chat(非思考模式)和deepseek-reasoner(思考模式) [4] - 新增strict模式Function Calling,确保输出符合schema定义 [4] - 支持Anthropic API格式,可接入Claude Code框架 [5] 技术细节与硬件适配 - DeepSeek-V3.1采用UE8M0 FP8 Scale参数精度 [5] - UE8M0 FP8专为下一代国产芯片设计 [5]
马斯克终于开源Grok-2,称“中国公司将是最强大的对手”
第一财经· 2025-08-24 18:09
xAI模型开源 - xAI于北京时间8月24日正式开源Grok-2模型 同时宣布Grok-3将在约6个月内开源[3] - 开源Grok-2是兑现去年承诺 即每当创建新版本时就开源前一个版本[5] - 模型需要8个GPU(每个超过40GB显存)才能运行 总文件42个 大小约500GB[9] 模型性能表现 - Grok-2在AI基准测试中得28分 目前排名第23位 而当前领先的GPT-5/Grok-4/o3分数分别为69/68/67[6] - 官方称Grok-2在编码、复杂问题和数学方面表现出色 性能曾比肩当时的GPT-4o[5] - Grok-4训练量是Grok-2的100倍 计划8月发布编程模型 9月发布多智能体 10月发布视频生成模型[9] 开源协议限制 - 开源协议仅允许年收入低于100万美元的公司进行商业使用 超过需单独许可[9] - 禁止使用开源模型训练其他基础模型[9] - 相比MIT或Apache 2.0许可 该协议限制条件更为严苛[9] 行业竞争格局 - 马斯克认为xAI将很快超越除谷歌外的任何公司 并最终超越谷歌[3] - 中国公司被视为最强劲竞争对手 因电力资源更丰富且硬件建设实力超强[3] - OpenAI推出gpt-oss-120b/20b开源模型 性能堪比o4-mini/o3-mini 可在高端笔记本和手机运行[10][11] 开源战略动因 - OpenAI表示开源是为满足企业及个人在自有硬件运行技术的需求 降低新兴市场和小型组织使用门槛[11] - 中国AI竞争(特别是DeepSeek等开源系统)是OpenAI决定推出开放权重模型的重要原因之一[11]
马斯克终于开源Grok-2,称“中国公司将是最强大的对手”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8-24 17:45
公司动态 - xAI于北京时间8月24日开源Grok-2模型 并宣布Grok-3将在约6个月内开源 [1] - xAI允许非商业与合规商业使用开源模型 但禁止用于训练其他基础模型 仅当年收入低于一百万美元的公司可商业使用 超过需单独许可 [5] - Grok-2开源文件共42个 总大小约为500GB 运行需8个GPU 每个显存超过40GB [5] - OpenAI于8月6日推出开源权重语言模型gpt-oss-120b与gpt-oss-20b 性能堪比o4-mini和o3-mini 可在高端笔记本和手机上运行 [6] 技术进展 - Grok-2在编码、复杂问题和数学方面表现出色 支持生图识图 性能曾比肩GPT-4o [2] - Grok-4训练量是Grok-2的100倍 于今年7月发布 [5] - xAI计划今年8月发布编程模型 9月发布多智能体 10月发布视频生成模型 [5] - 根据Artificial Analysis基准测试 Grok-2排名在20名开外 当前智能指数前列为GPT-5(69分)、Grok-4(68分)、o3(67分) [2] 行业竞争 - 马斯克表示xAI将很快超越除谷歌外的任何公司 并最终超越谷歌 但中国公司因电力资源丰富和硬件建设能力强成为最强劲竞争对手 [1] - OpenAI CEO山姆·奥尔特曼提及中国AI竞争 尤其是DeepSeek等开源系统的出现 是OpenAI决定推出开放权重模型的重要原因之一 [6] - 相比xAI的严苛开源协议 国内通义千问、DeepSeek及海外微软、OpenAI均采用MIT或Apache 2.0等限制更宽松的开源许可 [5]
钢铁侠的AI帝国崛起?马斯克“掀桌”开源Grok 2.5,明年Grok 3!
搜狐财经· 2025-08-24 14:01
公司动态 - xAI开源Grok 2.5模型并计划约六个月后开源Grok 3模型 [1] - 开源内容包括Grok-2的模型权重和架构等核心部分共42个文件总大小约500GB [1] - 开源许可允许非商业与合规商业使用但商业使用仅限年收入低于100万美元的公司且禁止用于训练其他基础模型 [1] - xAI每月运营成本高达10亿美元 [3] - xAI正计划启动新一轮融资目标估值或达2000亿美元若成功将成为全球估值最高人工智能公司之一 [3] - Grok AI面临隐私争议超过37万条AI聊天记录被泄露并被搜索引擎索引 [3] 技术进展 - Grok 2在编码、复杂问题和数学方面表现出色并能生图识图性能比肩GPT-4o [1] - xAI去年已开源Grok1模型 [1] - Grok 4模型已于今年7月推出Grok 5模型计划年底前问世 [1] 行业竞争 - Meta的Llama系列一直是开源模型的先驱之一在开放许可下推出所有四种模型 [2] - OpenAI今年早些时候宣布推出两个新的开源模型 [2] - 中国初创公司如DeepSeek因开源特性声名鹊起 [2] - 马斯克宣称xAI将很快超越除谷歌外的任何公司并最终超越谷歌但中国公司才是最大对手 [2]
走进办公室,美国投资巨头合伙人惊讶:都在用中国AI?
观察者网· 2025-08-22 15:28
中国AI开源模型全球影响力 - 中国初创企业深度求索(DeepSeek)于2024年1月免费开放低成本开发的先进AI模型 引发全球股市震动[1] - 中国科技巨头阿里巴巴及其他公司的AI模型在海外获得持续增长关注度[1] - 硅谷风投公司a16z合伙人评估其投资初创企业使用中国开源AI模型的概率达80%[1] 中美AI开发战略差异 - 中国企业聚焦开源模型竞争 被斯坦福专家称为"达尔文式生死之争"[1] - 美国企业如OpenAI转向专有模型销售 2020年后拒绝完全开源技术[4] - 中国开源模型在2024年各类智能测试中表现优于Meta等美国同类产品[2] OpenAI战略调整与市场反应 - OpenAI首席执行官承认中国开源竞争带来巨大压力 促使公司改变模型发布策略[2] - 2024年8月推出两款开放权重模型gpt-oss-120b与gpt-oss-20b 系2019年来首次发布开源模型[5] - 新开源模型被批评缺乏核心功能 同期发布的GPT-5专有模型遭遇口碑滑铁卢[5] Meta战略转向与行业影响 - Meta宣布对开放内容选择更谨慎 致力于开发"超级智能"系统[7] - 以高达上亿美元薪酬挖角OpenAI/谷歌/苹果等公司顶尖研究员[7] - 新实验室负责人计划放弃开源模型Behemoth 转向开发闭源模型[7] 开源与专有模型商业价值对比 - 美国专有模型创造营收远超中国开源模型[10] - 开源模型支持企业/政府/研究人员适配细分场景 支持本地化运行无需云端依赖[10] - 通过定制化支持等辅助服务 开源模型开发商仍可实现盈利[10] 全球开源竞争格局变化 - 美国学者指出美国基本退出前沿开源大语言模型竞争 欧洲仅存一个竞争者 中国市场占主导地位[8] - 艾伦人工智能研究所专家承认美国在开源领域已经落后[10] - 中国厂商全力以赴公开优质模型 美国企业将技术作为专有资产保留[10]
惹怒7亿用户的GPT-5,暴露了OpenAI的全部焦虑
新财富· 2025-08-19 16:05
GPT-5技术评价与市场反应 - GPT-5未带来颠覆性技术突破,仅实现渐进式升级,未达行业对"新范式"的预期 [2] - 性能提升集中在代码编程和Agent工具调用领域,普通用户难以感知差异 [3] - 在专业领域与竞品Claude Opus 4.1差距不明显 [4] OpenAI运营危机与用户反弹 - 强制下架GPT-4o等旧版本引发大规模用户抗议,Reddit形成"复活GPT-4o运动" [7][10] - 用户不满GPT-5在回答速度、准确性和人情味上逊于GPT-4o [10] - 公司因退订压力迅速恢复旧版访问,但限制为付费用户专享 [16] 竞争格局变化 - 中国开源模型DeepSeek-R1冲击OpenAI技术护城河,引发CEO承认"站在历史错误一方" [19] - AI编程赛道崛起,Cursor年化营收达5亿美元,估值99亿美元,依托Claude技术优势 [25][27] - Anthropic在API收入超越OpenAI,60%营收来自API调用 [28] 战略调整与商业布局 - 发布开源模型GPT-oss系列,采用Apache 2.0许可试图重建生态标准 [35] - 深化政府合作,签署2亿美元国防合同和1美元企业版协议 [37] - 推出"统一模型系统"GPT-5,通过路由选择降低算力成本并挖掘用户数据价值 [39][42] 商业模式挑战 - 免费用户占比超90%,算力成本压力巨大 [41] - 订阅费占营收42.5%,5000亿美元估值依赖7亿周活用户增长 [14] - 计划通过精准广告和数据变现探索新盈利路径 [42] 组织与竞争压力 - 核心团队遭Meta高薪挖角,首席研究官公开指责 [33] - 收购Windsurf计划被谷歌截胡,错失AI编程领域关键资源 [32] - 面临开源阵营、专业领域竞品和用户期待的三重夹击 [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