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房价下跌
icon
搜索文档
李嘉诚预言又说中了!我国手握“2套房”的家庭,或注定3个结局
搜狐财经· 2025-07-18 07:16
房价下跌趋势 - 全国房价普遍下跌30%,部分地区跌幅高达70% [3] - 上海闵行高新花园价格从9.8万/㎡跌至4.6万/㎡,北京某学区房从10万/㎡跌至5.2万/㎡ [3] - 三四线城市房价跌幅显著,例如某县城单价从1.2万降至8000 [3] 持房成本上升 - 物业费和维修基金持续增加,北京朝阳某高端小区每月费用高达3000元 [6] - 房产税试点扩围,一线城市500万房产年税费约5-6万 [6] - 经济通缩压力下,部分企业裁员60%,家庭收入缩水加剧还贷压力 [8] 资产分化与流动性危机 - 二线城市新区二手房挂牌价从1.1万/㎡降至6500/㎡,夜间亮灯率不足30% [10] - 上海外环某盘三年跌45%,内环优质学区房仅跌15% [12] - 全国13城二手房挂牌量超10万套,北京14.7万套、上海17万套,降价15%成常态 [13] 保障房冲击租赁市场 - 住建部计划新增100万套保障房,租金仅为市场价60% [15] - 广州房东租金从6500元/月降至4800元/月,租金收入无法覆盖房贷 [15] 行业应对策略 - 非核心资产加速抛售,止损优先 [15] - 提前还贷降低杠杆压力 [15] - 利用政策红利,通过以旧换新获取补贴 [15] 市场逻辑转变 - 楼市从金融属性转向居住属性,多套房家庭面临资产缩水快于还贷速度的困境 [17]
中国房价下跌过程还没过半,将持续到2027年?有可能吗?
搜狐财经· 2025-07-11 23:25
房价下跌预测 - 高盛报告预测中国房价下跌过程仅完成40%,剩余60%调整将持续至2027年底,累计跌幅可能达30% [1][3] -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5月70个大中城市中58个新房价格环比下跌,62个同比下跌,一线城市同比跌幅3-7%,二三线城市普遍超10% [3] - 调整周期参考国际经验需6-8年,中国本轮自2021年开始仅4年,预计持续至2027年 [7] 下跌驱动因素 - 人口负增长导致购房主力减少:2025年上半年出生人口376万同比降8.9%,预计2027年25-39岁人群减少4200万(占15%) [5] - 商品房库存高企:截至2025年5月待售面积6.89亿平方米,去化周期超24个月 [5] - 居民杠杆率达63.5%(2025年一季度),一线城市房价收入比12倍远超国际警戒线 [5] - 房企经营恶化:2025年前5月TOP100房企销售额同比降29.7%,37家上市房企违约涉及债务2.7万亿元 [5] 区域分化特征 - 一线城市预计累计跌幅15-20%,2025年5月环比平均跌0.3% [9] - 强二线城市(如杭州、南京)预计跌20-25% [9] - 普通二三线城市预计跌30-35%,三四线城市可能超40%,2025年5月环比平均跌0.8% [9] 经济连锁反应 - 房地产及上下游占GDP25%,2025年一季度建筑业就业减少287万 [7] - 建材价格较峰值下跌40%以上,政策刺激效果持续不足两个月 [7] - 政策导向从"托市"转为"稳市",重点控制跌幅而非逆转趋势 [7] 行业转型判断 - 市场从增量时代进入存量时代,短期难现大涨行情 [9][11] - 核心城市优质资产抗跌性更强,建议自住需求优先考虑一线及强二线核心区 [9] - 城镇化潜力与人口结构变化形成长期多空博弈 [11]
截止2025年6月,全国房价跌幅最高的6座城市,跌幅最高72%
搜狐财经· 2025-07-11 09:05
中国楼市寒冬:六城房价暴跌深度剖析 核心观点 - 全国平均房价跌幅达30%,部分城市跌幅更为显著[1] - 六座城市房价暴跌的核心原因包括前期泡沫破裂、人口外流及产业结构单一[11] 安徽安庆 - 迎江区房价从2019年5000-6000元/㎡跌至2025年2500-4000元/㎡,跌幅48.2%[2] - 城乡发展失衡导致工业基础薄弱,第一产业占比过高,年轻人外流至合肥及长三角[2] 内蒙古乌兰察布 - 集宁区房价从2019年6000-7000元/㎡跌至2025年1800-3000元/㎡,跌幅46.2%[3] - 农牧业主导经济缺乏新兴产业,就业机会不足加剧人口外流[3] 河北廊坊 - 房价从2017年2.8万-3.2万元/㎡跌至2025年1.2万-1.5万元/㎡,跌幅62.8%[4] - 环京限购政策及投机客撤离导致“睡城”泡沫破裂[4] 黑龙江鹤岗 - 主城区房价从2019年3500-4000元/㎡跌至2025年1000-1500元/㎡,跌幅53.7%[5] - 煤炭资源枯竭引发人口外流,工业基础薄弱制约转型[5] 甘肃兰州 - 房价从2019年1.5万-1.8万元/㎡跌至2025年5500-8000元/㎡,跌幅50.3%[8] - 黄河流域生态治理限制城市扩张,重工业增长乏力导致人口净流出1.1万人(2022年)[8] 云南西双版纳 - 勐腊县房价从2019年1万-1.2万元/㎡跌至2025年3000-5000元/㎡,跌幅50.8%[9] - 旅游地产退潮及橡胶/茶叶产业单一化加剧就业不足[9] 深层原因总结 - 前期房价炒作泡沫破裂、人口净流出及产业结构单一共同导致楼市寒冬[11]
二手房跌成这样,还有必要继续割肉抛售吗?
搜狐财经· 2025-06-30 10:19
二手房市场现状 - 全国各地区二手房价格普遍下跌,跌幅基本超过30%,部分区域跌幅甚至达到50%以上 [1] - 某广场楼盘价格从开盘1.2万元/平米跌至4000-5000元/平米,跌幅超过60%,但出租率较高 [1] - 部分业主2014年购入房产至今未升值,售价仅与初始成本持平,考虑装修费用实际亏损 [4] 业主决策困境 - 业主面临两难选择:割肉出售将承受大幅亏损,持有又担心继续贬值 [7] - 换房需求业主相对容易做出出售决定,因新购房产价格同步下跌 [7] - 非换房业主更倾向持有或转出租,避免彻底退出房地产市场 [4][7] 市场情绪与预期 - 当前市场出现"膝盖折扣"等极端降价现象,反映业主抛售意愿强烈 [4] - 存在对房价持续下跌的担忧,部分观点认为可能跌至"白菜价" [7] - 市场关注焦点集中在房价支撑位及未来反弹可能性 [7]
“保楼市”还是“保孩子”?国家动真格,向生娃方向“出手”了
搜狐财经· 2025-06-29 14:30
生育率与房价的双重挑战 - 2023年全国新生儿出生人口仅为902万,较2017年的1758万锐减近一半 [1] - 2024年7月全国100个城市二手住宅平均价格跌至14653元/平方米,连续下跌27个月,环比下跌0.74% [1] - 二三线城市100平米商品房价格普遍超过150万,对年轻人造成巨大经济压力 [1] - 2023年上半年全国结婚登记343万对,同比减少49.8万对 [1] 政府应对策略 - 2016年起持续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2021年调控次数高达650次 [2] - 各地放松限购限贷政策,房贷利率降至历史低点,首付比例从3成降至2成 [2] - 计划未来五年建设600万套保障房,年均120万套,价格远低于市场价 [2] - 取消结婚登记对户口簿的要求,仅需身份证即可登记 [4] 政策目标与效果 - 稳定房地产市场有利于短期经济发展 [6] - 提升生育率关系到国家长远发展 [6] - 保障房建设既能解决低收入群体住房问题,又能分流商品房市场需求 [2] - 降低房价压力和简化结婚流程为提升生育率创造条件 [4][6]
报价低至8万/平!74位二沙岛业主,开始跪了!
搜狐财经· 2025-06-29 07:35
二沙岛二手房市场现状 - 2023年二沙岛贝壳外网挂牌二手房仅7套 2024年增至26套 增幅271% 内网实际放盘数达74套 [2][3] - 二沙岛住宅总数1185户 当前挂牌率6.24% 远超正常流通范围3%-5% [3] - 74套挂牌房源中67.57%为2024年新增 洋房占比近9成 别墅不足1成 [3] 价格变动趋势 - 挂牌均价从2023年14.70万/平降至2024年13.33万/平 降幅9.32% [4] - 别墅报价仍坚挺 4套独栋别墅挂牌单价20.77-43.01万/平 [5] - 洋房价格下限崩塌 三房报价从10万+/平降至8万/平 个别房源7天内降价20% [8][11] 产品分化与市场驱动因素 - 别墅抗跌性强 仅急售案例出现大幅降价 如宏城花园独栋别墅从亿元级降至8088万 [13] - 老旧洋房价格承压 云影花园(1993年建)相比高位降幅达20%-30% 花城苑因设计过时难溢价 [13][24] - 2024年集中放盘主因包括:置换需求转向天河保利天曜等新盘 行业收入下滑导致套现需求 [26][27] 区域环境变化影响 - 电鸡泛滥破坏高端居住氛围 绿地出现烧烤摊贩 削弱富人区疏离感 [16][19][21] - 广州地铁12号线即将开通 业主担忧客流涌入导致圈层纯粹性丧失 [21][24] - 步梯设计(云影花园)和外墙老化(花城苑)成为洋房硬伤 与新建住宅产品力差距显著 [13][24]
买不起住宅,单身女性盯上了廉价公寓
搜狐财经· 2025-06-26 14:27
房价下跌与公寓购买趋势 - 房价下跌已成为事实 导致购房和卖房决策成为热点话题 [2] - 部分人群选择及时止损 甚至出现"送房子 接房贷"现象 [2] - 单身女性购房成为新潮流 部分转向购买公寓而非住宅 [2] 公寓购买动机分析 - 农村出身女性购买公寓的核心动机是为母亲提供稳定住所 结束寄人篱下状态 [4][5][7][9] - 广告行业创业者将公寓同时作为居住和工作室空间 实现商业与生活需求结合 [17][19] - 部分购买者受童年理想驱动 将loft公寓视为都市精英生活象征 [23][24] 公寓购买决策因素 - 价格因素:37平复式公寓总价70万(首付50%)显著低于住宅门槛 [11] - 使用成本:民水民电带燃气配置相比商用公寓节省日常开支 [11] - 产权特性:40年产权与高转卖税费被部分购买者视为可接受代价 [11][12] 公寓居住体验差异 - 正向案例:37平公寓实现母女共同居住需求 提供生活安全感 [15] - 混合案例:市中心商住公寓存在电梯拥堵(16户共享2梯)和隔音问题 但通过管理调整缓解 [19] - 负面案例:loft公寓存在商用水电(月电费500+)、结构不便(频繁上下楼)、环境杂乱等问题 [27] 市场行为特征 - 购买决策呈现明显性别特征 单身女性占比突出 [2][30] - 部分购买者存在"公寓包装效应" 初期被概念化都市生活吸引 后期回归实用考量 [24][25][27] - 当前市场环境下 公寓成为住宅替代品 但交易流动性差(高税费+降价周期)形成持有压力 [29] 行业趋势观察 - 公寓产品出现需求分层:自住型、创业型、情感寄托型等多元购买动机 [15][19][23] - 市场教育程度提升 关于公寓缺点的公共讨论影响后续购买决策 [27][29] - 产品设计存在改进空间 特别是电梯配置、隔音、水电等基础功能 [19][27]
跌惨!杭州这个区域新房交付房价不够还贷!最便宜的跌至7110元
搜狐财经· 2025-06-24 21:29
5月份,杭州二手房市场又降温,市区(含富阳、临安)成交了7716套,成交均价为28833元/㎡,成交量和价格双双下跌,环比分别下降18.1%和2.7%。 (这个成交均价是平均价格有高价位的,也有低价位的,像我们普通人和马云的存款平均数一样)。 杭州钱江晚报旗下潮新闻提供的数据显示,杭州最便宜的单价已经达到了7110元每平米,单格在1万上下的也很正常,甚至在市区的板块的单价也不贵, 普遍在2万上下。当然,有的板块也有5万~10万左右的单价,比如滨江、拱墅、西湖等区域,房价和小区、户型都有很大的关系。 | | 引滨江区成交活跃楼盘均价涨跌情 | | | | --- | --- | --- | --- | | 八区 | 5月成交均价 (元/㎡) | 4月成交均价 (元/㎡) | 环比涨跌情况 | | 银杏汇 | 97720 | | | | 滨江金茂府 | 90750 | 89752 | 1.11% | | 绿城晓风印月 | 90080 | 87500 | 2.95% | | 杭州壹号院 | 88140 | 83800 | 5.18% | | 水晶城 | 55400 | 57290 | -3.30% | | 寰宇天下 ...
房子卖不掉,释放什么信号?楼市真的顶不住?对普通人是福是祸
搜狐财经· 2025-06-24 13:50
中国房地产市场现状 - 2023年新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双双大幅下滑 开发商普遍采取降价促销策略 昆山出现八折促销 惠州更有对折促销案例[1] - 二手房市场供过于求 全国13个重点城市2023年上半年挂牌量持续飙升 重庆22万套 成都20万套 上海18万套位列前三[1] - 6月份百城房价数据显示91%城市二手房价下跌 仅1城持平 8城微涨 楼市投资价值明显下降[7] 市场低迷原因 - 疫情后企业裁员降薪导致改善型购房者购买力下降 消费者更倾向储蓄而非房产投资[3] - 刚需群体萎缩 结婚率持续走低 出生率下滑 婚房和大户型需求减少 年轻人继承房产现象普遍[5] - 房价下跌趋势形成 投资炒房者"买涨不买跌"策略转向抛售 进一步增加市场供给[7] 未来走势判断 - 行业调整趋势不可逆转 政策仅能延缓而非改变 未来数年将呈现"稳中有降"的软着陆态势[7] - 若房价大幅下跌将引发多重风险 包括家庭财富缩水 相关行业失业 地方政府财政压力 断供潮及银行系统风险[7] - 若实现稳中有降的软着陆 将带来去泡沫化后的健康市场环境 合理房价水平及稳定经济增长[8]
信仰破灭!二手房挂牌创天量,新房库存暴增,楼市未来何去何从?
搜狐财经· 2025-06-23 12:54
楼市现状 - 2023年中国楼市进入寒冬期 新房库存暴增 二手房挂牌量创历史新高 房价持续下跌 [1] - 2021年上半年全国平均房价达峰值1 1万元/平方米 一线城市突破6 5万-7万元/平方米 [1] - 2023年5月百城新房和二手房环比下跌城市数量分别达54个和83个 较上月增加10个和7个 [1] 库存与销售压力 - 2023年4月末新建商品房库存达6 4亿平方米 同比激增8000万平方米 增幅15% [3] - 开发商采取降价促销策略 包括"买房送停车位"和"送3000元/平方米装修费"等措施 [3] - 南京 成都 杭州等城市二手房挂牌量分别达17万 19万和21万套 北京和上海分别超11万和16万套 [3] 市场驱动因素变化 - 城镇化率已达64% 接近发达国家70-80%水平 未来提升空间有限 [4] - 新生儿数量从2017年1765万骤降至2022年956万 导致刚需和改善型购房需求萎缩 [4] - 疫情冲击导致居民收入下降 储蓄意愿增强 购房行为趋于理性 [4] 未来趋势 - 支撑房价上涨的三大因素(城镇化 人口红利 居民消费信心)已逐渐消失 [5] - 楼市进入新时代 房价只涨不跌观念被打破 未来走势取决于政策调整和经济形势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