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抗体偶联药物(ADC)
icon
搜索文档
皓元医药总经理郑保富:抓住ADC赛道发展机遇 实现跨越式发展
证券日报· 2025-07-07 00:14
行业发展趋势 - 全球创新药产业高速发展带动CDMO行业迎来"高光时刻" [1] - ADC技术成为癌症治疗领域明星项目 正在加速重塑全球抗癌治疗格局 [2] - ADC技术向PDC RDC等新兴领域拓展 催生新市场机会 [2] 公司战略定位 - 公司瞄准ADC细分赛道构建核心竞争力 处于CDMO第一梯队 [1] - 通过"技术研发—产业化落地—全球化服务"全链条建立竞争壁垒 [5] - 布局PDC RDC ApDC SMDC等新兴领域 已为多家客户提供服务 [5] 技术研发进展 - 2024年承接ADC项目超110个 12个小分子产品完成FDA备案 [2] -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ADC细胞毒性药物和连接子技术 [3] - 研发投入2.27亿元 重点投向高活性载荷 偶联技术及下游工艺平台 [2] - 与AI制药企业合作 共建联合实验室解决新药研发技术瓶颈 [3] 商业化成果 - 2024年营业收入22.54亿元(同比+20.62%) 净利润2.02亿元(同比+58.17%) [2] - 服务我国首个获批ADC一类抗癌新药纬迪西妥单抗的全程开发 [3] - 优化依喜替康生产工艺 周期缩短33% 成本降低50% [3] 产能与全球化布局 - 重庆5.6万平米ADC CDMO基地投产 通过欧盟质量审计 [4] - 上海及马鞍山建有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 [4] - 生命科学试剂业务覆盖全球1.3万家机构 CDMO业务服务近千家ADC客户 [5] - 2024年上半年服务多数中国ADC"出海"订单(占同期9笔海外交易的多数份额) [4]
17亿元亏损、196.7%负债率!映恩生物押宝ADC研发豪赌困局|创新药观察
华夏时报· 2025-06-30 19:26
财务困境 - 截至2024年末累计亏损达17.95亿元,其中2024年单年亏损10.5亿元,同比激增193.82% [2][4][7] - 总负债膨胀至41.12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196.7%,短期偿债缺口达27.63亿元 [2][8] - 2024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仅7800万元,为近三年最低值,仅够覆盖一个月研发经费 [9] 收入模式与盈利能力 - 收入高度依赖License-out模式,2024年占比近100%,但毛利率同比骤降35.64个百分点至40.42% [2][12] - 2024年License-out收入19.37亿元(同比+8.3%),其他产品收入仅0.04亿元 [12][13] - 主要收入来源为与BioNTech(首付款1.7亿美元)和GSK(首付款3000万美元)的合作授权 [13] 研发投入与产品竞争力 - 研发投入持续加大:2022年3.40亿元→2023年9.87亿元(+190%)→2024年8.37亿元(Q1同比+168.2%) [7] - 核心产品DB-1303在HER2阳性乳腺癌的ORR(38.5%-50%)逊于竞品DS-8201(52.3%-60.9%)和SHR-A1811(55.8%-81.5%) [14] - B7-H3靶点药物DB-1311尚无获批先例,临床数据未成熟,存在研发失败或延迟风险 [15] 行业风险与挑战 - 缺乏自主商业化能力,收入完全依赖合作方付款节奏,合作终止或延迟将直接影响现金流 [13] - 所有候选药物处于临床前或临床阶段,若开发失败或监管未获批将导致业务受重大冲击 [15] - ADC领域竞争激烈,核心产品疗效数据落后且商业化路径不明确 [14][15]
百普赛斯(301080) - 301080百普赛斯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630
2025-06-30 17:18
公司业绩情况 - 2024 年公司聚焦生物医药与细胞免疫治疗,推进全球化战略,实现营业收入 64,502.19 万元,同比增长 18.65%,境外收入(扣除特定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相关产品)同比增长超 2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2,383.25 万元 [1] - 2025 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8,649.04 万元,同比增长 27.7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4,057.85 万元,同比增长 32.30% [1] 创新药行情影响 - 创新药市场关注度和活跃度提升,公司聚焦抗体药、CGT、ADC 等应用场景,为生物医药开发提供关键生物试剂及服务,创新药行情回暖将为公司带来更多业务机会,推动业绩增长 [1][2] CGT 领域布局 - 公司能为细胞与基因治疗客户提供从药物靶点发现到商业化生产的全方位解决方案,开发的 CD19、BCMA、Her2 等重组蛋白和抗独特型抗体产品可用于 CAR - T 产品开发和测试 [3][4] - 公司拓宽细胞与基因治疗相关产品,包括细胞因子、磁珠、试剂盒等,助力 CAR - T 细胞疗法研发进程 [4] - 公司在 GMP 级别质量管理体系平台基础上,开发超 50 款高质量的 GMP 级别产品,可提供 Premium (Pre - GMP) 级别原料和 GMP 级别蛋白的一站式开发服务 [5] ADC 领域布局 - ADC 是新一代抗癌免疫治疗药物,其研发核心要素包括合适的抗原靶点、高度特异性的抗体、高效的毒素分子、优质的连接子以及精确的 DAR 值 [6] - 公司提供多种靶点蛋白、酶类、抗独特型抗体等产品,推出 AGLink® ADC 定点偶联试剂盒及分子互作及抗独特型抗体开发服务,覆盖 ADC 药物全流程 [7]
百力司康闯关港交所上市,已完成五轮融资,两年亏损7.6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6-29 22:32
公司上市申请 - 百力司康于6月29日递交港交所主板上市申请 高盛、华泰国际及建银国际为联席保荐人 [1] - 公司成立于2017年12月7日 由魏紫萍、周宇虹创立 运营主体为百力司康生物医药(杭州)有限公司 [1][3] 公司股权结构 - 上市前魏紫萍直接持股15.71% 周宇虹持股10.48% 二人通过PartnerBio Corporation合计持股8.01% [6] - 主要机构股东包括高瓴(合计持股11.70%)、东方富海(11.55%)、珠海夏尔巴(9.21%)、卫材(7.75%) [8] - 近期发生股东变更 注册资本从281.4294万元减少31.36%至193.1661万元 多名股东退出 [3][4] 融资历程 - 2018-2023年完成五轮融资 总金额约8.838亿元 包括3500万元天使轮、1.1亿元A轮、4.35亿元B轮等 [5] - 2025年6月与沈阳约印签订减资协议 削减约6400万元权益 [5] 业务概况 - 临床阶段生物制药公司 专注于开发抗体偶联药物(ADC) 拥有4个临床阶段候选药物 [8] - 核心产品BB-1701为HER2靶向ADC 针对乳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等适应症 [8] - 其他临床阶段产品包括BB-1705(EGFR ADC)、BB-1712(B7-H3 ADC)和BB-1709(CD73 ADC) [9] 财务表现 - 2023年收入1.80亿元 2024年收入2260万元 同比下降87.5% [9][10] - 收入主要来自与卫材的合作协议 2023年包含一次性里程碑付款 [9][10] - 2023年净亏损2.06亿元 2024年扩大至5.57亿元 两年合计亏损7.6亿元 [10][11] - 2024年毛利仅277万元 研发成本达1.20亿元 [10]
百力司康冲刺港交所:拥有4款ADC候选药物,夏尔巴、高瓴为股东
IPO早知道· 2025-06-29 21:27
公司概况 - 百力司康是一家成立于2017年的临床阶段生物制药公司,专注于开发下一代抗体偶联药物(ADC)以解决肿瘤治疗中未满足的需求 [1] - 公司已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计划于2025年6月29日在主板挂牌上市,联席保荐人为高盛、华泰国际和建银国际 [1] 核心产品与管线 - 核心产品BB-1701是全球临床阶段最靠前的针对TOP1-i ADC经治患者的HER2 ADC候选药物,靶向HER2并采用艾立布林作为有效载荷 [1][4] - BB-1701目前在美国、欧洲、日本及中国进行2期研究,已显示出令人鼓舞的疗效和可控的安全性 [4] - 公司正在快速推进BB-1701的全球临床开发策略,旨在率先推出针对优赫得®经治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疗法 [4] - 除BB-1701外,公司还有三种临床阶段ADC:BB-1705(EGFR靶向)、BB-1712(B7-H3靶向)和BB-1709(CD73靶向),所有管线资产均拥有全球权利 [2] 市场定位与策略 -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BB-1701在治疗优赫得®经治的HER2阳性及HER2低表达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全球试验中处于临床阶段最靠前位置 [4] - 公司正积极探索扩大BB-1701适应症的机会,并探索与其他疗法(如免疫疗法、靶向治疗或化疗)的联用以产生协同效应 [4] 融资与资金用途 - 公司已获得夏尔巴投资、高瓴、东方富海、卫材药业等知名机构的投资 [5] - IPO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BB-1701的研发和商业化、其他关键产品的研发及商业化、现有管线资产和新候选药物的持续研发、技术平台及生产设施的升级以及营运资金 [5]
百力司康递表港交所 公司核心产品为BB-1701 BB-1705等三款ADC处于临床阶段
智通财经· 2025-06-29 19:49
公司概况 - 百力司康是一家处于临床阶段的生物制药公司,专注于开发下一代抗体偶联药物(ADC),旨在解决肿瘤治疗中未满足的需求 [4] - 公司拥有由四个临床阶段候选药物组成的ADC管线,所有管线资产均拥有完全的全球权利 [4] - 核心产品BB-1701是一种HER2靶向型艾立布林ADC候选药物,针对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和其他HER2表达癌症 [4] 产品管线 - BB-1701是全球临床阶段最靠前的针对TOP1-i ADC经治患者的HER2 ADC候选药物,采用已在70多个国家获批的艾立布林作为有效载荷 [5] - 其他临床阶段ADC包括BB-1705(EGFR ADC)、BB-1712(B7-H3 ADC)和BB-1709(CD73 ADC),具有广泛的适应症潜力 [4] - BB-1701在2期研究中显示出令人鼓舞的疗效和可控的安全性,260名患者中仅出现三例ILD(两例1级,一例2级) [5] 研发与制造能力 - 公司拥有内部化学、制造和控制(CMC)开发及制造能力,在抗体开发、偶联工艺、制剂配方及ADC构建方面提供高品质、高效率的解决方案 [6] - 公司能够在14个月内将项目从临床前候选推进至IND状态,快于18个月的行业平均水平 [6] - 全球多个监管机构(美国、中国、欧盟、日本)已授予公司多个IND批准,证明其CMC平台能力 [6] 财务表现 - 2023年收入约为1.8亿元人民币,2024年收入约为2259.1万元人民币 [6] - 2023年年内亏损约为2.06亿元人民币,2024年年内亏损约为5.57亿元人民币 [6] - 2023年毛利为1.795亿元人民币,2024年毛利为27.7万元人民币 [7] - 2023年研发成本为1.439亿元人民币,2024年研发成本为1.199亿元人民币 [7]
港股打新,市场热爱哪类题材?
金融界· 2025-06-20 21:34
港股新股市场概况 - 截至2025年6月20日港股市场共有32家新股上市合计募资净额77969亿港元超额配售募资8462亿港元总募资额86431亿港元远超2024年上半年募资总额13464亿港元 [1] A+H股上市表现 - 年内已有6家A股公司完成A+H股上市包括海天味业吉宏股份恒瑞医药宁德时代钧达股份赤峰黄金 [1] - 除钧达股份微跌和海天味业次日破发外其余公司上市后均实现双位数涨幅赤峰黄金累计涨幅达11720 [1] - 三花智控将于6月23日港股上市发行价2253港元位于区间高位预计募资811亿港元用于研发产能扩建等 [2] 新消费板块表现 - 传统消费股表现平淡海天味业股价平收绿茶集团持续破发而新消费股舒宝国际现价较发行价上涨19804 [3] - 茶饮股沪上阿姨蜜雪集团古茗上市后累计涨幅分别为20671538313340香港公开发售认购倍数达5258倍和3617倍 [3] - 潮玩股泡泡玛特布鲁可年内涨幅超一倍布鲁可香港发售认购6000倍上市首日涨4085累计涨幅13049 [4] 未盈利生物科技股 - 年内5家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上市包括脑动极光Mirxes映恩生物派格生物医药维昇药业 [5] - Mirxes脑动极光映恩生物累计涨幅分别为48711136615455派格生物和维昇药业表现相对滞后 [5] - 映恩生物专注ADC药物研发脑动极光涉足脑机接口与AI均为医疗热门赛道尽管亏损仍获高估值 [6] 即将上市新股 - 6月剩余时间将有10家公司上市包括三花智通周六福香江电器颖通控股IFBH曹操出行药捷安康佰泽医疗圣贝拉云知声 [7]
先声ADC新药成功出海!授权斩获最高7.45亿美元
南方都市报· 2025-06-19 10:09
合作概况 - 先声药业旗下先声再明与美国NextCure就靶向CDH6的ADC新药SIM0505达成战略合作,NextCure获得除大中华区外的全球开发和商业化权利 [2] - 先声再明将获得最高7.45亿美元付款,包括首付款、里程碑款项及高至双位数的分级特许权使用费 [2] - 合作还包括双向技术授权,NextCure可使用先声再明专有ADC连接子和TOPOi有效载荷开发新靶点ADC,先声再明保留大中华区权利 [4] 药物技术特点 - SIM0505是全球首个靶向CDH6的ADC药物,采用专有TOPOi有效载荷,临床前显示强效抑瘤作用和高系统清除率 [3] - 该药物对肿瘤抗原的亲和力高于同类候选药物,已获中美两国临床许可 [3] - 先声再明CEO表示该药物具有显著差异化优势,技术平台获国际认可 [3] 研发进展 - SIM0505中国I期临床剂量递增研究进行中,首例患者已于2025年2月用药 [3] - NextCure计划2025年Q3在美国启动临床试验,I期数据预计2026年上半年公布 [3] - 全球另有两款CDH6 ADC处于临床阶段,其中第一三共/默沙东的R-DXd针对卵巢癌的II/III期临床显示46%客观缓解率和98%疾病控制率 [6] 行业意义 - 交易金额7.45亿美元,是中国创新药通过BD模式出海的典型案例 [5] - 先声再明2025年1月与艾伯维就三特异性抗体SIM0500达成潜在10.55亿美元合作,2022年9月与Almirall的自免药物合作创当时国内临床前项目出海金额纪录 [5] - 近三年先声药业通过三项海外许可累计潜在交易总额超23亿美元,显示中国药企转型全球化研发布局的趋势 [5] 技术平台价值 - NextCureCEO指出先声再明专有有效载荷可能比其他拓扑异构酶抑制剂更具安全性和疗效优势 [5] - 合作凸显中国药企在ADC等前沿技术领域的自主研发实力获国际认可 [5] - 行业观察显示中国药企正通过构建核心技术平台加速具有全球竞争力创新分子的开发 [6]
SYS6010:广谱抗肿瘤大品种,早期NSCLC数据优异
开源证券· 2025-06-15 19:4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维持)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SYS6010是广谱抗肿瘤大品种,NSCLC早期数据优异,为EGFR - TKI耐药患者提供新治疗选择;6月第2周医药生物上涨1.4%,医疗研发外包涨幅最大 [1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SYS6010:广谱抗肿瘤大品种,NSCLC早期数据优异 - SYS6010是石药子公司巨石生物自主研发的EGFR抗体偶联药物,抗体部分通过连接子偶联拓扑异构酶Ⅰ抑制剂,可诱导癌细胞凋亡,在多种瘤种中高表达的EGFR上有广谱抗肿瘤潜力 [14] - 截至2025年6月,全球6款EGFR单抗ADC药物进入临床,无获批上市药物,乐普生物维贝柯妥塔单抗进度最快,石药SYS6010国内针对EGFR突变NSCLC开展两项注册III期临床,海外2023年进入临床I期 [5][17] - SYS6010采用高DAR值低毒素设计,临床前数据显示药效显著优于基于MMAE或Dxd等成熟毒素的对照ADC药物 [18][19] - SYS6010治疗NSCLC进入中国注册III期临床,广泛布局乳腺癌等适应症,获FDA 3项快速通道资格认定和NMPA 1项突破性疗法认定,多项早期临床探索其单药或联合用药治疗潜力 [6][20] - 第三代EGFR - TKI一线治疗EGFR突变NSCLC占主流,但60%患者会耐药,耐药后治疗策略分四类,目前EGFR靶点联合用药策略进度最快,EGFR - TKI耐药患者亟需安全有效的后线治疗方案 [23] - SYS6010治疗EGFR TKI耐药NSCLC患者mPFS明显延长,后线治疗EGFR野生型患者ORR达71.4%,164例患者三级及以上TRAE为51.2%,兼具较好安全性 [7][28] 6月第2周医药生物上涨1.4%,医疗研发外包涨幅最大 板块行情 - 2025年初至今沪深整体下行,6月第2周有色金属等行业涨幅靠前,家用电器等靠后,本周医药生物上涨1.4%,跑赢沪深300指数1.66pct,在31个子行业中排第5位 [30] 子板块行情 - 2025年6月第2周多数板块上涨,医疗研发外包涨幅最大,上涨4.76%,化学制剂上涨4.04%,其他生物制品上涨2.99%,原料药上涨0.9%,医疗耗材上涨0.13%;线下药店、医院、血液制品、医疗设备板块下跌,疫苗跌幅最大,下跌3.34% [34] 推荐标的 - 制药及生物制品:恒瑞医药、华东医药等;CXO:药明康德、药明合联等;科研服务:毕得医药、百普赛斯等;中药:东阿阿胶、江中药业等;原料药:普洛药业、健友股份等;医疗器械:迈瑞医疗、联影医疗等;医疗服务:爱尔眼科、通策医疗等;零售药店:益丰药房 [8]
13亿BD交易仅是序幕,明慧医药藏了多少“金矿”?
格隆汇· 2025-06-12 09:33
公司发展历程与创始人背景 - 公司成立于2018年,同年获得8000万人民币Pre-A轮融资,2019年启动杭州研发中心,2020年获得超7000万美元的第二轮融资 [1] - 创始人曹国庆博士拥有礼来十余年工作经验,曾任恒瑞医药副总经理,获得过礼来研发总裁奖 [1] 近期业务进展 - 5月9日将B7-H3 ADC(MHB088C)大中华区权益授权给齐鲁制药,交易总金额达13.45亿元(首付款2.8亿元) [1] - 5月25日启动IGF-1R抗体(MHB018A)治疗甲状腺眼病的Ⅲ期临床试验 [1] - 5月31日外用JAK抑制剂伊托法替布软膏(MH004)上市申请获国家药监局受理,适应症为特应性皮炎 [1] 研发管线布局 - 管线覆盖单抗、双抗、ADC、软膏,包括IGF-1R抗体MHB018A、PD-L1/VEGF双抗MHB039A、全球首创外用JAK抑制剂MH004软膏 [2] - ADC管线矩阵包含6款产品(MHB088C、MHB036C等),覆盖B7-H3、TROP2、IGF-1R等差异化靶点 [2] - B7-H3 ADC(MHB088C)采用专有SuperTopoi™ ADC平台开发,I/II期数据显示小细胞肺癌ORR达61.3%,DCR达93.5% [3][4] 商业化进展 - 外用JAK抑制剂MH004软膏预计2026年获批上市,适应症覆盖特应性皮炎(中国患者超7000万)和白癜风(患者超2200万) [5] - IGF-1R抗体MHB018A采用皮下注射(每4周一次),较已上市静脉注射产品(Tepezza、IBI311)更具便利性 [6][8] 潜在BD机会 - PD-L1/VEGF双抗MHB039A具备出海潜力,行业同类交易首付款最高达12.5亿美元(三生制药SSGJ-707) [10][11] - B7-H4 ADC(MHB009C)和c-MET ADC(MHB042C)均处于临床早期,同类产品授权金额最高达16亿美元(翰森制药HS-20089) [14][15] 行业竞争格局 - B7-H3 ADC领域全球尚无获批产品,中国3款进入III期(明慧MHB088C、宜联YL201、翰森HS-20093) [2] - IGF-1R抗体领域Tepezza 2024年销售额达18.15亿美元,信达IBI311打破中国TED治疗70年无新药局面 [7] - c-MET ADC领域全球仅艾伯维Emrelis获批,国内4款在研(含明慧MHB042C)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