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型电力系统
icon
搜索文档
我国牵头制定的两项高压直流开关设备领域国际标准发布
新华财经· 2025-07-30 21:48
国际标准发布 - 我国牵头制定的两项高压直流开关设备国际标准正式发布,包括《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313部分:直流断路器》和《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315部分:直流转换开关》[1] - 两项标准规定了高压直流断路器与高压直流转换开关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为全球高压直流开关设备提供统一技术规范[1] 行业影响 - 高压直流开关设备是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核心关键组件,对保障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推动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并网与跨区域输送具有重要作用[1] - 我国通过张北柔直工程、白鹤滩—江苏特高压直流工程等项目积累了丰富的研发与工程经验[1] 技术领先地位 - 两项国际标准的发布标志着我国高压直流开关设备技术方案成为国际规则,巩固了我国在高压直流输电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1] - 标准将助力高压直流输电装备和技术开展国际贸易及交流合作[1] 国际合作 - 两项标准由我国专家牵头,与来自德国、美国、法国、意大利、日本、挪威、西班牙等9国专家组成工作组,历时5年协同合作完成[1]
电力设备及新能源行业之钒电池专题报告:深峡锁钒成碧玉裂谷熔钛化金桥
东莞证券· 2025-07-30 20:28
深 度 研 究 电力设备及新能源行业 超配(维持) 电力设备及新能源行业之钒电池专题报告 深峡锁钒成碧玉,裂谷熔钛化金桥 资料来源:东莞证券研究所,iFinD 本报告的风险等级为中风险。 本报告的信息均来自已公开信息,关于信息的准确性与完整性,建议投资者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请务必阅读末页声明。 2025 年 7 月 30 日 投资要点: SAC 执业证书编号: S0340522050001 电话:0769-22119416 邮箱:liuxingwen@dgzq.com.cn 分析师:苏治彬 SAC 执业证书编号: S0340523080001 电话:0769-22110925 邮箱:suzhibin@dgzq.com.cn 分析师:刘兴文 中国着力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2015年以来,风电、 太阳能的发电装机容量比重逐年提升,火电和水电的发电装机容量 比重呈下降趋势。截至2024年年底,太阳能、风电的发电装机容量 合计占总装机容量的比重达42.0%。随着光伏和风电新能源装机量持 续增长,光伏和风电的消纳水平有所下降。新型储能是促进新能源 消纳及稳定供电的重要一环,新型储能在新型电力系统 ...
威胜信息(688100):2025H1点评:Q2业绩平稳,半年度分红+回购股份重视股东回报
西部证券· 2025-07-30 14:5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半年报显示营收13.68亿元、同比增长11.88%,归母净利润3.05亿元,同比增长12.24%,扣非后为2.98亿元,同比增长12.67% [1] - 2025H1业绩增长平稳,经营性净现金流同比改善;新签订单合计16.27亿元,同比增长8.31%;在手合同合计39.56亿元,同比增长12.63%;ROE为9.18%,资产负债率为34.83%,经营性净现金流为1.78亿元,同比优化11.12%;推出36款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实现收入6.42亿元,占比营收47% [2] - 2025H1进行半年度分红,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5元(含税),合计派发现金红利1.22亿元,占比上半年归母净利润39.94%;2025年1月推出第二次回购计划,截至2025年H1末,已回购358.64万股,回购金额1.28亿元;自上市累计现金分红达9.58亿元,股份回购并注销金额约2亿元,累计分红和回购并注销总额达11.6亿元,远超上市募集资金总额;承诺未来五年保持40%的基准分红派息率 [3] - 预计2025 - 2027年公司EPS分别为1.54、1.88、2.32元,PE分别为22、18、15倍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数据 - 2025Q2单季度营收8.13亿元,同比增长4.90%;归母净利润为1.66亿元,同比增长3.18%;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1.61亿元,同比增长3.27% [2] - 2023 - 2027E营业收入分别为22.25亿、27.45亿、32.83亿、39.87亿、47.57亿元,增长率分别为11.1%、23.3%、19.6%、21.5%、19.3%;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25亿、6.31亿、7.58亿、9.23亿、11.39亿元,增长率分别为31.3%、20.1%、20.1%、21.8%、23.4% [4] - 2023 - 2027E ROE分别为18.6%、20.1%、22.3%、24.6%、25.3%;毛利率分别为40.8%、39.7%、39.8%、39.7%、40.3%;营业利润率分别为27.0%、26.4%、26.5%、26.6%、27.5%;销售净利率分别为23.7%、23.0%、23.1%、23.2%、24.0% [9] - 2023 - 2027E资产负债率分别为30.2%、32.4%、34.7%、35.5%、34.7%;流动比分别为2.94、2.74、2.59、2.57、2.67;速动比分别为2.69、2.52、2.35、2.34、2.44 [9] - 2023 - 2027E EPS分别为1.07、1.28、1.54、1.88、2.32元;BVPS分别为5.97、6.82、7.03、8.26、10.03元;P/E分别为32.3、26.9、22.4、18.4、14.9倍;P/B分别为5.8、5.1、4.9、4.2、3.4倍 [4][9] 分红与回购 - 2025H1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5元(含税),合计派发现金红利1.22亿元,占比上半年归母净利润39.94% [3] - 2025年1月推出第二次回购计划,拟回购1 - 1.5亿元股份,截至2025年H1末,已回购358.64万股,回购金额1.28亿元 [3] - 自上市累计现金分红达9.58亿元,股份回购并注销金额约2亿元,累计分红和回购并注销总额达11.6亿元,远超上市募集资金总额 [3] - 承诺未来五年保持40%的基准分红派息率 [3]
64.23GW!国家电网开展大规模新型储能集中调用,顶峰能力堪比3座三峡
新型储能发展现状 - 国家电网经营区内新型储能可调最大电力达6423万千瓦(64.23GW),实时最大放电电力达4453万千瓦(44.53GW),较去年同期增长55.7% [1] - 新型储能顶峰能力相当于近3座三峡水电站容量,夏季晚高峰平均顶峰时长约2.4小时 [1] - 云南新型储能装机超过500万千瓦,位居南方五省区第一 [5] 新型储能调用情况 - 江苏全省93座新型储能电站在晚间用电高峰集中向电网放电,最大放电功率达714万千瓦,占江苏新型储能装机容量的94% [3] - 山东144座新型储能电站集中向电网输送电能,最大放电功率804万千瓦,相当于一个济宁市的用电负荷 [4] - 云南新型储能在午间光伏大发时段最大充电功率达479万千瓦(装机利用率96%),晚间最大放电功率474万千瓦(装机利用率95%) [5] 新型储能应用效果 - 在江苏、福建、湖北、山西、天津等地,新型储能可实现全容量调用,大幅提升电力保供能力 [1] - 新型储能为夏季晚间用电高峰时段提供了有力支撑 [1] - 新型储能有效支撑了晚间电网用电高峰 [4] 新型储能发展前景 - 发展新型储能是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重要举措 [4] - 云南将结合区域现货市场建设,通过市场手段开展新型储能系统科学调用 [5] - 公司将持续促进电力资源优化配置,推动储能技术产业进步,引导各类储能科学配置和高质量发展 [4]
如何让绿电供得上、用得好 ——来自福建省的调查
经济日报· 2025-07-30 06:12
能源结构转型 - 福建省构建"水核风光气储"多元供给体系,清洁能源装机比重达56.7%,发电量占比53.6% [1][4] - 从单一水电依赖转向多能互补,形成"622"结构:火电与核电占60%,水电与抽蓄占20%,风电光伏占20% [4][6] - 海上风电装机达381.8万千瓦,占总装机4.25%,利用小时数连续多年全国第一 [4] 清洁能源项目 - 三峡集团福清海峡59台风机年发电12亿千瓦时,漳州核电"华龙一号"单机组年发电超100亿千瓦时 [1][3] - 东山杏陈180兆瓦海上光伏项目年发电3亿千瓦时,配套18兆瓦/36兆瓦时储能系统 [4] - 水口水电站累计发电1700亿千瓦时,增容改造后新增21万千瓦装机 [2][6] 智慧电网技术 - 构建AI驱动的智慧调度系统,新能源功率预测精度达95.8%,实现100%消纳 [5] - 开发"三全"供电服务平台,故障定位响应达"分钟级",馈线自动化覆盖100% [6] - 布局10个微电网示范项目,如湄洲岛微电网实现77%用电清洁化,翔云镇台区光伏100%就地消纳 [6][7][8] 产业链创新 - 三峡海上风电产业园聚集金风科技等企业,形成60亿元产值集群,下线全球最大26兆瓦风机 [9][10] - 东方电气建成国际领先的风机测试平台,太阳海缆公司具备750千伏海底电缆生产能力 [9][10] - 首创"风雷冰污涝"五防体系,台风灾后复电效率提升68.8% [11] 绿电经济模式 - 开展"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渔光互补"等综合开发,漳浦六鳌风电场试点深远海养殖 [13] - 2024年绿电交易量19.49亿千瓦时(+154%),绿证交易135万张(+495%) [14][15] - 创新"绿电贷""绿证贷"金融产品,跨省购入山西、新疆等地绿电6060万千瓦时 [15][16]
如何让绿电供得上、用得好
经济日报· 2025-07-30 06:11
随着我国风光发电规模不断增大,如何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做好新能源消纳工作备受关注。作为清洁能 源大省,福建省持续完善清洁能源结构,构建了"水核风光气储"多元供给体系,并实现清洁能源完全消 纳,让更多绿电"供得上""用得好",将能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升级的澎湃动能。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尤其是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突飞猛进。然而,随之产生的新能源 消纳问题日益凸显,尤其在新能源富集区弃风弃光现象时有发生。如何将清洁能源完全消纳成为当前亟 待破解的难题。 位于东海之滨的福建省是清洁能源富集区,坐拥全国第二长海岸线、年均风速超过9米每秒。依托核 电、海上风电、光伏发电"三驾马车",福建正将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禀赋转化为源源不断的发展势能。 截至2025年4月底,福建清洁能源装机比重达56.7%,发电量占比53.6%。福建如何在装机占比过半的情 况下实现高效消纳?又是如何不断完善能源结构的? 福建省福清市兴化湾的蔚蓝海域上矗立着数十座百米高的白色风机,巨大的叶片徐徐转动,将风能转化 成电能。三峡集团福清海峡发电有限公司电力生产部副经理蔡正伟介绍,这片海域上共有59台风机,年 发电量达12亿千瓦时。 从这里发出的每千 ...
申万公用环保周报:6月用电增速回升,天然气消费维持正增长-20250727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7-27 22:2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6月规上工业发电同比增长1.7%,清洁能源发电量增幅显著,用电增速环比加快,三产及居民用电拉动增量显著 [2] - 6月全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同比增长1.4%,全球气价回落,我国天然气综合成本有望下降,城燃行业量利回升值得期待 [2][48] - 推荐关注电力、天然气、环保、热电联产+高股息、可控核聚变低温环节、氢能制氢环节等领域的相关公司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电力:6月用电增速环比加快 - 6月单月规上工业发电量796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7%,新能源贡献主要发电增量,发电结构持续改善 [2][7] - 6月单月全社会用电量867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4%,三产及居民用电拉动增量显著,产业向高端化方向稳步发展 [2][15] 燃气:全球气价回落 6月全国消费同比增长1.4% - 供给稳步回升,全球气价回落,美国、欧洲、东北亚等地天然气价格均有不同程度下跌 [21] - 6月全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350.5亿m³,同比增长1.4%,需求侧年内首次连续两月正增长,行业景气度有所回升 [48] - 建议关注港股城燃企业和天然气贸易商两条投资主线 [48] 一周行情回顾 - 本期公用事业板块、环保板块相对沪深300跑输,电力设备板块相对沪深300跑赢 [50] 公司及行业动态 - 2024年全国海水冷却用水量1883.36亿吨,海水淡化工程规模增加,沿海省市积极推进大型海水淡化工程建设 [53] - 截至6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36.5亿千瓦,同比增长18.7%,太阳能发电和风电装机容量增长显著 [53] - 多家公司发布公告,包括权益分派、激励计划调整、融资券发行等 [54] 重点公司估值表 - 提供了公用事业、环保及电力设备等板块重点公司的估值数据,包括收盘价、EPS、PE、PB等 [61][63]
报告发布暨专家研讨:储能等低碳灵活性资源的潜力
核心观点 - 活动聚焦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背景下用户侧储能的发展路径,通过发布研究成果与多场景应用研讨,为负荷中心区域能源转型提供解决方案 [1] - "源网荷储智"协同发展正从战略构想加速走向实践落地,新能源行业处于市场化改革关键节点 [6] - 活动明确了三大关键趋势:储能投资逻辑向多元模式转型、现货市场与辅助服务机制重构储能价值评估体系、技术创新与场景融合成为突破盈利瓶颈的核心路径 [29] 研究成果发布 东部区域 - 东部区域(江苏、浙江、安徽、福建、上海)通过发展新型储能、需求侧资源和省间互济,预计2026~2027年发电侧排放达峰,2030年电网侧新型储能需达1459万千瓦,需求侧调节能力3330万千瓦,跨区输电容量12417万千瓦,三类资源保供潜力达最大用电负荷30% [9] - 2030年前新建新型储能比扩大跨区输电容量保供效果更好、成本更低,需求侧资源库可按8%或更高比例构建,重点省市可提高至10% [9] - 配套机制建议:建立市场化交易为主的省间协调互济机制,适时扩大价格上限以反映灵活性资源真实价值 [9] 南部区域 - 南部区域(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预计2027年发电侧排放达峰,2030年电网侧新型储能需达2368万千瓦,需求侧调节能力3288万千瓦,省间互济规模7800万千瓦以上,保供潜力接近最大用电负荷30% [10] - 2027年前重点提升储能充放电效率并控制成本,优先发展需求侧资源,推动特高压通道向多元互济转变;2027年后探索长时储能技术,深入挖潜用户侧资源 [10] - 配套机制建议:建立储能容量补偿机制、降低用户侧资源参与门槛、优化跨区交易和输电价格机制 [10] 储能发展路径 - 东部和南部区域2030年电网侧新型储能规划装机分别需达1459万千瓦和2368万千瓦,2035年分别达3000万千瓦和3983万千瓦,重点发展方向为集中式新能源配储、分布式光伏配储和工商业储能 [11] - 近期新能源强制配储政策取消导致储能收益和需求承压,分时电价调整影响工商业储能收益稳定性,需优化规划布局、完善市场机制 [11] - 技术层面:近期以锂电池1-2小时储能为主,"十五五"后期需重点发展长时储能技术 [12] - 市场机制:省级层面需完善储能参与现货及辅助服务市场,区域层面建立跨省联合评估机制,优化储能调频容量申报规则 [12] 圆桌对话要点 - 高比例新能源需新型灵活性资源调节,储能规模化推广需聚焦安全可靠性和系统经济性 [17] - 跨区互济潜力未充分挖掘,需优化电网通道规划、鼓励虚拟电厂聚合平台建设 [19] - 电动汽车作为需求侧资源未来需发挥聚合商作用,形成规模化调节能力 [21] - 储能投资需转向"光储联合投资"和虚拟电厂布局,现货市场成熟将打开新盈利空间 [23] - 用户侧储能需跳出传统峰谷套利思维,积极参与电力市场创新 [25] - 虚拟电厂需解决"四可"技术瓶颈(可观、可测、可控、可用),建立行业标准和市场化机制 [27] - 市场机制是灵活性资源价值兑现关键,需丰富市场品种并保持规则稳定性 [29]
国网新源发布的新一代抽水蓄能研究阶段性成果有哪些具体内容?
中国电力报· 2025-07-25 10:49
行业发展现状 - 抽水蓄能行业迈入高质量探索新阶段,电站功能演变为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调节单元和清洁高效的调节资源,"调"的功能日益凸显 [2] - 当前抽水蓄能装机容量超过6000万千瓦,在建规模较大,呈现多元化投资、多途径收益、多场景应用和多技术路线的发展态势 [3] - 行业创新发展动力不足,尤其在规划设计理念、设备改造、新技术新装备应用、融合发展等方面需保持清醒并主动创新 [3] 抽水蓄能经济性分析 - 抽水蓄能具有公共品属性,系统源网荷各环节共享电站功能和投资效益,难以精准区分受益比例 [4] - 项目概算中预备费和建设期利息占比超过20%,与实际完成额差异较大,评价经济性需考虑调节时长(6小时左右,部分超过10小时)、转换效率(超过78%)、服务年限(技术寿命周期可达100年)等可比性指标 [4] - 抽水蓄能行业经济性体现在新型电力系统的整体高效运行中,投资正外部性特征明显,不会成为推高能源终端消费价格的主要影响因素 [5] 抽水蓄能与新型储能的关系 - 在可规划的时间段内,抽水蓄能仍是最主要、最经济、最可靠、最绿色的优质调节资源 [6] - 调节技术应用需同步发展(考虑功能特点、调节特性、成本特征差异)、协同发展(通过规划统筹避免资源错配)、融合发展(推动技术、经济、管理、机制统筹协调) [7] 新一代抽水蓄能技术 - 新一代抽水蓄能技术是对现有技术的创新发展和全面升级,聚焦规划选址、勘测设计、工程建设、装备制造和运维调控等关键领域,通过全业务提质升级培育行业新质生产力 [8] - 技术目标包括:调节品种全面拓展(新增系统调压、长时调相等功能)、调节品质大幅跃升(更灵活调节时长、更快捷系统响应)、调节成本持续优化(控制规划选址等成本)、调节技术协同兼容(与各类技术功能互补) [9] 推进新一代抽水蓄能发展的举措 - 深化发展研究:围绕勘测设计、装备制造等重难点领域,通过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实现工程示范 [9] - 坚持需求导向:个性化设计电站技术功能,提升特定场景适用性以高效匹配差异化需求 [9] - 推动政策完善:争取财政、价税和金融等政策支持,完善市场机制激发投资积极性 [9]
我国抽水蓄能机组有了“超强新肺” 首台大型国产变速抽蓄机组励磁系统成功下线
技术突破 - 国家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之一的肇庆浪江300兆瓦变速抽水蓄能机组交流励磁系统通过工厂试验并正式下线,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制的首台大型变速抽蓄机组进入工程应用新阶段 [1] - 新下线的交流励磁系统容量达到常规定速抽蓄机组的10倍以上,成功打破国外长期技术垄断 [1] - 交流励磁系统历时3年研制而成,是肇庆300兆瓦国产变速抽蓄机组生产流程的最后攻关任务 [1] 技术优势 - 变速抽蓄机组可通过改变约7%的转速实现近50%范围的抽水、发电功率调节,比传统定速机组更高效、稳定 [2] - 变速抽蓄机组采用交流励磁技术实现"动态变化",输出电流和电压分别达到定速抽蓄机组的3倍和10倍 [2] - 交流励磁系统采用全新的"器件串联+支路并联"技术路线,攻克了输出电压电流、调节频率等技术难题 [2] 行业应用 - 我国将300兆瓦级、400兆瓦级国产变速抽蓄机组成套设备纳入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清单 [3] - 南网储能公司以肇庆浪江、惠州中洞两个在建抽蓄工程为依托,推进不同容量等级的国产变速机组工程应用 [3] - 肇庆浪江和惠州中洞两个首台(套)机组预计分别于2026年、2027年投产发电 [3] 技术原理 - 抽水蓄能机组利用山上山下两个水库进行水能和电能相互转换,在用电低谷时抽水蓄能,用电高峰时放水发电 [1] - 机组励磁系统根据负荷调节需要维持电压稳定,相当于维持正常呼吸的"肺部" [1] - 定速抽蓄机组采用"静态固定"的直流励磁技术,而变速机组需要"动态变化"的交流励磁技术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