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融合

搜索文档
“鹅荔CP”火爆小红书,快来广州289艺术园区打卡美食之旅
南方农村报· 2025-06-25 18:35
"鹅荔CP"火爆小 红书,快来广州 289艺术园区打 卡美食之旅_南 方+_南方plus "没想到马冈鹅 能成为荔枝的菜 搭子!" 幕,将这对"网 红CP"从线上带 到线下,为广大 食客带来一场别 开生面的美食盛 宴,直接把吃货 们的快乐拉满! "马冈鹅×荔枝也 太绝了吧!" "这对CP我能磕 一辈子!" 当美食界的新组 合"鹅荔双绝"的 消息传出,瞬间 在小红书等网络 平台掀起了一阵 热潮,备受期 待。6月26日, 2025年马冈鹅× 荔枝"鹅荔双 绝"推介活动即 将在广州289艺 术园区盛大启 "鹅荔CP"走红 网络,社交平台 话题爆棚 在活动预热阶 段,"鹅荔CP"的 菜品信息一经发 布,便迅速成为 美食界的新宠。 在小红书等社交 平台上,相关话 题阅读量持续攀 升。美食博主们 纷纷化身"CP粉 头",迫不及待 地分享着关于马 冈鹅与荔枝搭配 的新奇想法和期 待。 荔韵双味鹅、鹅 韵荔香盏、翠影 与荔枝相关企业 荔香鹅、荔香鹅 粒脆……每一道 菜品都创意十 足,引发了网友 们的热烈讨论, 大家纷纷点赞、 收藏,形成了良 好的口碑传播效 应。 约上"搭子"来打 卡,美食社交两 不误 当下流行的"搭 子文化 ...
国粹扬帆:爱达·魔都号开启海上京剧之旅
央视网· 2025-06-25 14:07
邮轮与京剧文化跨界合作 - 爱达·魔都号推出2025秋冬"国粹京剧·扬帆出海"主题航季 涵盖6个航次 包括9月27日 10月1日 10月8日 11月15日 11月19日 11月23日 国家京剧院将登船演出《霸王别姬》《贵妃醉酒》《闹天宫》等经典剧目 [1][2] - 邮轮设计沉浸式京剧体验 包括主题文化讲座 脸谱勾画教学 服饰穿搭互动 以及甲板快闪表演如《战马超》《昭君出塞》 [2][6] - 国家京剧院院长王勇表示 此次合作是京剧非遗创新传播的尝试 通过千人剧院演出 甲板快闪 身段教学等形式 让国际游客感受国粹艺术 [6][8] 邮轮文旅产业创新 - 爱达·魔都号为首艘国产大型邮轮 2024年首航至今已服务45万宾客 此次"国粹出海"主题航季将覆盖日韩近十座城市 预计吸引3万中外游客 [8][9] - 文化和旅游部指出 该合作是"以文塑旅 以旅彰文"的实践 响应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 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中"跟着演出去旅行"的政策导向 [8][9] - 公司持续探索"邮轮+文化"模式 此前推出敦煌艺术展 民歌主题航次 工业美学空间 《哪吒闹海》亲子剧等 此次京剧主题进一步深化文旅融合 [9] 文化传播与产业意义 - 京剧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通过邮轮移动舞台实现物理空间与传播维度的双重突破 成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创新载体 [6][8] - 文旅部强调 合作推动文化和旅游向深层次融合 同时助力邮轮产业升级 通过船上到岸上的消费场景联动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8][9]
曲江文旅: 曲江文旅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会议资料
证券之星· 2025-06-22 16:19
公司业务与经营情况 - 公司主营业务包括旅游景区运营管理(收入占比52%)、酒店餐饮管理(22%)、体育休闲服务(14%)、旅行服务(8%)、旅游商品销售(2%)和园林绿化(1%) [7]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2.53亿元,同比下降16.68%,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亏损1.31亿元 [52] - 景区运营管理板块收入6.51亿元,毛利率23.73%,同比下降13.57个百分点 [54] - 酒店餐饮服务收入2.77亿元,毛利率5.13%,同比下降1.53个百分点 [54] - 体育项目收入1.75亿元,毛利率12.53%,同比下降11.96个百分点 [54] 战略发展与改革 - 公司明确以"旅游目的地整合运营商"为战略定位,推动旅游景区、演艺、酒店餐饮和旅行服务协同发展 [6] - 启动国企改革方案,已通过公司党委会、总办会和职工代表大会审定 [6] - 完成4家子公司更名,强化专业化运营,如将西安曲江商唐投资更名为西安曲江文旅演艺发展有限公司 [6][45] - 推动"长安灯会"品牌升级,累计曝光量24.72亿+,阅读量3.2亿+ [9] 投资与子公司情况 - 与陕西沉浸文旅合资设立西安倾城之喜文化旅游发展公司,注册资本3000万元,公司出资300万元占10%股权 [9] - 主要控股公司中,西安曲江文旅景区管理公司2024年营收4093万元,净亏损4875万元;西安曲江城墙旅游发展公司营收1.39亿元,净利润1441万元 [10] - 参股公司无锡汇跑体育(持股55%)2024年营收1.75亿元,净利润327万元;西安曲江乐效数字科技(持股51%)营收2029万元,净利润53万元 [11] 2025年经营计划 - 预计2025年实现收入10亿元左右,控制成本费用7.7亿元,期间费用2.2亿元 [17] - 重点推动文化IP开发、固定资产运营和品牌授权业务 [13][15] - 促进非遗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研学旅行和国际游学业务 [16] - 加强与OTA平台合作,完善数智化管理平台和会员服务体系 [16][18] 财务与治理情况 - 2024年末总资产30.31亿元,同比下降16.73%;负债23.18亿元,资产负债率76.47% [52] - 期间费用合计2.92亿元,同比下降15.41%,其中财务费用5380万元,下降24.63% [55]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2.05亿元,同比下降19.08% [52] - 完成大明宫遗址公园公司100%股权转让,转让价款4239.88万元 [28]
文旅融合 一路繁花 ——河南践行“两高四着力”系列述评之四
河南日报· 2025-06-20 07:27
文旅融合发展 - 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为文旅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让文化有活力、旅游有魅力 [1] - 河南省着力推动文化繁荣兴盛,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1] 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 - 河南省与央视网联合打造《沿着中原大遗址走廊寻国宝》大型直播活动,沉浸式展示中华五千年文明 [2] - 累计55项考古发现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2] - 大河村遗址博物馆新馆开馆试运行,河南省挂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增至8家 [4] - 文物防震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河南工作站揭牌,科技赋能文化遗产保护和研究 [4] - 河南日报社推出"了不起的甲骨文"主题报道,讲好甲骨文故事,打造中华文化新地标 [4] 文艺创作与群众文化 - 河南省杂技集团打造大型红色杂技剧《进攻令》,融合传统杂技技艺展现革命历史故事 [5] - 豫剧《大河安澜》、曲剧《鲁镇》等作品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彰显河南文艺创作从"高原"迈向"高峰" [5] - 2024年全省开展"新时代新征程新风貌"十大群众文化活动,参与人次达9500万 [6] - 通过"非遗焕新购物月"、"非遗进景区"等活动,让非遗融入现代生活 [6] 文旅产业提质增效 - 河南省启动"青春起航·惠游河南"专项文旅补贴活动,通过"一机游河南"平台吸引游客 [7] - 端午节假期全省接待游客1511.6万人次、旅游收入67.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7%、5.3% [7] - 洛阳洛邑古城的"天女散花"、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等文旅演艺精品创新体验模式 [9] - 郑州记忆1952油化厂旅游休闲街区等"微改造、精提升"项目打造文旅消费新场景 [9] - 河南省拥有7处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56处省级旅游休闲街区,形成多元化发展格局 [9]
一碗豆花如何撬动数十亿元级大产业?——四川富顺豆花产业发展观察
新华财经· 2025-06-13 14:48
富顺豆花产业发展概况 - 富顺豆花产业已形成"标准化、连锁化、产业化"发展路径,产值达数十亿元[1] - 川渝地区有近千家富顺豆花门店,带动上万人就业[1][2] - 富顺县豆花相关餐饮收入超35亿元[2] 产品与市场表现 - "富顺豆花制作技艺"2007年被列入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 - 富顺豆花蘸水等调味品年产值超10亿元[1] - 富顺香辣酱和豆花蘸水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达80%和60%,2024年营收2.27亿元[1] - 即食豆花产品日均产量8000-10000碗,年销售额超500万元[3] 产业链与技术创新 - 建立1000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实现数字化质控追溯生产线[3] - 与西华大学合作研发"即食豆花",完成从现煮堂食向速食模式转变[2] - 建立20万亩大豆种植基地,年产量达3.5万吨[3] 品牌推广与文旅融合 - 举办豆花文化旅游季,包含11项子活动[2] - 春节期间举办豆花文化旅游节,深化农旅融合发展[3] - 发展餐饮、非遗体验、特色民宿等延伸产业,提升产业链附加值[3] 政策支持 - 设立50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用于基地建设、非遗传承和品牌推广[3] - 出台《豆花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3] - 作为全国大豆科技自强示范县获得政策支持[3]
时代专论 | 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当代使命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6-12 08:50
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核心意义 - 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延续至今的有力见证,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2] - 保护文化遗产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必须秉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的态度[2][3] - 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需兼顾保护与利用的双重价值[3][13] 文化遗产保护的系统性方法 - 构建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差异化保护体系,物质遗产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非遗坚持"保护为主、传承优先"[4][6] - 实施整体性保护策略,涵盖文物古迹、历史街区、传统村落等多类型文化遗产[5][6] - 建立全流程监管机制,包括执法督察、举报流程规范和打击文物犯罪等制度[7][8] 文化遗产的当代价值挖掘 - 通过研究阐释提炼文化遗产精神标识,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10] - 注重"冷门绝学"如甲骨文、敦煌文化的代际人才培养[11] - 发挥博物馆、革命文物的教育功能,增强青少年文化认同[10][20] 保护与发展的协同路径 - 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与文旅融合,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形成产业联动[15][17] - 城市更新需保留历史文脉,采用"绣花"式微改造实现保护与民生统一[14] - 文化遗产合理利用可带动旅游经济、就业及相关服务业发展[12][16] 文化遗产的国际影响力 - 文化遗产是展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特征的重要载体[18] - 通过考古成果和文明探源工程增强文化自信,构建中国特色考古学[19] - 推动文化遗产国际交流,将其打造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名片[20]
香港馆将亮相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 聚焦非遗与城市记忆
新华网· 2025-06-12 01:25
展会概况 - 第三十一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香港馆将于6月18日至22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主题为"漫步香港:非遗与城市记忆" [1] - 香港馆由香港特区政府文化体育及旅游局文创产业发展处主办,香港出版总会及香港印刷业商会共同承办 [2] 展区设置与内容 - 香港馆设4大专区,展出逾500件香港出版、印刷及文创产品 [1] - "主题展区"集中展示蒸笼、广彩、粤剧头饰、扎作、港式奶茶制作技艺等多项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并配合相关香港出版物、印刷品 [1] - 首次设立"香港作家掠影展区",展出逾70种由香港出版的汉语文学作品,作为10月首届"世界华语文学节"的预热宣传 [2] 参展亮点 - 多位香港非遗技艺传承人将亲临现场介绍非遗制作技艺 [1] - 策展人强调香港非遗设计已融入日常生活,展览旨在展示城市的"温度、律动、脉动",推动非遗设计的永续发展 [1] - "世界华语文学节"旨在打造全球华语文学核心交流平台,助力香港巩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地位 [2] 行业影响 - 活动展现香港作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风采,协助香港出版及印刷业界开拓市场 [1] - 通过"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1]
金融加码催热假日经济 共绘旅游消费新图景
证券日报· 2025-06-08 23:12
假日经济数据表现 - 端午假期(5月31日至6月2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达65370万人次,日均21790万人次,同比增长2.5% [1] - 数据反映旅游消费活力强劲,假日经济成为拉动内需重要引擎 [1] 旅游消费趋势演变 - 消费者从传统观光转向体验式、品质化文旅消费,旅游消费内涵外延持续拓展 [1] - 移动支付普及实现"一部手机走天下",旅游分期产品降低高品质体验门槛 [1] 金融支持旅游产业链 - 对上游企业: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景区门票收益权质押等创新方式解决融资难题 [1] - 对消费者:推广普惠金融,开发个性化消费信贷产品促进旅游消费 [1] - 绿色金融工具(绿色信贷、债券)支持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等可持续发展项目 [2] 金融科技赋能旅游创新 - 大数据和AI技术分析消费偏好,推动个性化、定制化旅游产品发展 [3] - 金融机构与旅游企业共建智慧旅游平台,提升服务智能化水平 [3] - "旅游+"模式深度融合文化、体育、健康等产业,创造新消费场景 [3] 行业未来发展方向 - 金融与旅游协同发展将提速,通过持续创新产品和服务模式 [3] - 预计将涌现更多元化、智能化的旅游消费新业态 [3]
驭风而行,湖山之间见未来——打造文化与旅游协奏共鸣的“杭州样本”
杭州日报· 2025-06-06 10:43
杭州文旅产业发展现状 - 杭州以"以文塑旅、以旅兴城"为核心理念,推动文化、旅游、体育、科技、生态深度融合,打造"世界一流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旅游目的地"[2] - 2024年杭州接待游客2.4亿人次(同比+7.5%),实现全域旅游收入3450.3亿元,其中入境过夜游客116.69万人次(同比+107.8%)[5] - 构建"一核三带三极"旅游空间格局:以西湖/大运河/良渚等为核心的都市休闲核,3条文化带(杭黄廊道/大运河诗路/天目吴越带),3个乡村发展极[4] 历史文化资源活化利用 - 西湖免费开放政策成为全球旅游改革典范,重构城旅关系并推动全域旅游发展[3] - 南宋御街设立"寻城·城市记忆空间",百名专家组成CityWalk导师团队,开发超50条文化漫步线路(2025年将扩展至100条)[6] - 连续五年举办"杭州奇妙夜"活动累计接待450万人次,推出"5000年中国看杭州"国际旅游产品及全国首个文旅智能体"杭小忆"[7] 演艺经济带动文旅升级 - 2024年举办演唱会/音乐节154场,票房超20亿元(同比+400%),2025年前5月已举办48场吸引82万观众,全年预计超85场[9] - Ed Sheeran演唱会吸引65%省外观众及2.5%境外观众(主要来自日本/新加坡/新西兰)[9] - 五月天演唱会创奥体中心24万观演纪录,带动周边酒店预订量+180%、景点门票+128%[10] 创新文旅融合模式 - 推出"演唱会+演艺"联动计划,提供7大演艺项目五折优惠票,形成艺术共振效应[10] - 实施街头艺术汇演,融合国潮IP与传统文化表演,吸引跨城观演游客辐射全城[10] - 通过《赛会之城·购物天堂》三年行动计划,建立"演赛展商旅"联动机制,推动文旅产业系统化发展[11]
端午假期出游“新风尚”激发消费“新活力”
消费日报网· 2025-06-04 10:38
端午小长假期间,人们纷纷走出家门,休闲放松,乐享假期。据交通运输部消息,5月31日至6月2日(端午节假期期 间),预计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累计6.57亿人次,日均2.19亿人次,同比增长3.0%。除了传统的短途游、周边 游,亲自体验划龙舟、来一场文化研学之旅,正成为消费者假日出游"新风尚"。 本报记者 闫利 刘元 □ 尹睿灵 供图 图为5月31日,游客在颐和园游览。 图为来自俄罗斯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的交换生泰娅(Taya)所在的龙舟队伍伴随旋律的鼓点,向前冲刺。 端午佳节,粽香飘溢,太行水镇化身千年古韵的沉浸式剧场。5月31日至6月2日,太行水镇推出六大主题活动与全天 候沉浸式演艺,将传统民俗与现代时尚深度融合,打造了一场穿越千年的文化盛宴。从易水溯源的史诗长河,到北福 祈天的倾情演绎;从非遗铁花的璀璨绽放,到燕国风云的侠骨柔情,再到鱼灯盛世的太平欢歌,每一个场景都让人热 血沸腾,仿佛置身于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之中。活动期间,万人同游、百场演出、千种玩法,让游客穿越古今,感受 到"白昼市井烟火,星夜光影传奇"的极致体验。 图为游客等待观看太行水镇打铁花表演。 端午节假期,北京各市属公园围绕传统文化与自然科普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