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改数转
icon
搜索文档
成都数字经济“新基座”:从算力奔跑到产业赋能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30 18:14
数字经济基础设施 - 成都构建"算力、融合设施、数据要素"三位一体的数字基础设施新基座,成为催生新质生产力和赋能产业升级的核心引擎 [1] - 数字基础设施重塑城市经济版图,通过"双千兆"网络、AI大模型和公共数据激活实现增长驱动 [1] 算力基础设施 - 成都天府数据中心集群作为国家"东数西算"核心节点,算力总规模达8754PFlops,其中国家超算成都中心运算速度达10亿亿次/秒 [4] - 人工智能算力规模6889PFlops,支撑"蓉城·熊猫"动物特征识别基础模型等应用 [4] - 2024年人工智能产业规模1079亿元,同比增长39%,实现核心产业规模与企业数量"双千突破" [4] - 成都高新区发放1亿元算力券与1亿元模型券,降低企业创新成本 [4] 融合基础设施 - 成都建成283家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成为"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试点城市 [5] - 工业互联网国家顶级节点标识注册量109.2亿条,车联网试验场拥有266个实车测试场景和上万个虚拟测试场景 [5] - 智慧蓉城市域物联感知中心接入2380万个终端,汇聚120亿条物联数据 [5] 数据要素市场 - 成都市公共数据开放平台开放3.19亿条数据,累计访问量619万人次 [9] - "蓉数公园"聚集261家数据商和服务机构,上架1050款数据产品,赋能二级数据商业务增长超14亿元 [9] - 《成都市数据条例》施行,推动数据要素市场规则清晰化 [9] 产业协同效应 - 数字基础设施协同形成高效网络,支撑制造业降本增效和新兴产业场景验证 [6] - 算力节点、工业互联网和数据要素市场共同释放对千行百业的乘数效应 [11]
第五届中国罐式集装箱合作发展暨化工与液态食品物流技术应用大会顺利召开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6-26 21:40
行业概况 - 中国罐式集装箱产量约4万台,占全球95% [1] - 2024年主要企业运量达60.6万TEU,同比增长10.7% [1] - 罐箱应用正向新能源、半导体等高端领域拓展 [2] - 全球产业重心加速向亚洲转移 [2] - 智能化绿色化成为行业主流趋势 [2] 公司动态 - 中集环科建成行业首条全自动粉末喷涂线,实现"油改粉"源头替代 [1] - 公司依托数字孪生技术构建可视化运营管理体系 [1] - 借助数据与AI技术推动流程变革,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 [1] - "油改粉"工艺与双碳数字化系统成为行业低碳转型典型实践 [2] 行业活动 - 第五届中国罐式集装箱合作发展大会聚焦多式联运应用及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1] - 会议吸引铁路、海关、石化等领域200余名代表参会 [1] - 中集环科等企业围绕铁路罐箱发展、自动化技术展开专题研讨 [2]
四川加快推进制造业智改数转 这个平台专门打造“样板间”
四川省制造业智改数转进展 - 四川省制造业智改数转资源池聚集183家优质供应商,梳理392个"小快轻准"产品和服务 [1][4] - 四川数智化绿色化发展促进中心举办对接交流活动264场,服务企业2400余家 [1][5] - 全省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64.7%,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85.3% [1][6] 赋能平台建设成效 - 赋能平台展示大厅呈现智能制造图景,展陈案例来自灯塔工厂、数字领航企业等重点标杆企业 [2] - 长虹控股集团"5G+AI"视觉检测设备精准率达99.98%,漏检率小于0.01‰ [2] - 长虹云化供应链平台接入上万家供应商,订单交付周期从40天缩短至12天 [2] 企业转型案例 - 瀚江新材预计通过"智改数转"减少10%人力成本,生产效率提升5%以上 [1] - 虹信软件入驻促进中心8个月后新客户同比增长约30% [5] - 促进中心采用政企联动模式,提供股权投资、担保贷款等金融服务缓解企业资金压力 [6] 行业发展现状 - 四川传统产业占比超70%,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转型的重要时期 [3] - 企业面临"不会转、不敢转、转不起"困境,主要因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 [3] - 促进中心通过精准匹配方式提升对接成功率,已服务2400余家企业 [3][5]
扬中经开区以更优营商环境交好“半年成绩单”
新华日报· 2025-06-18 03:54
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材料项目 - 江苏与乐科技投资3亿元建设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材料内外饰件及注塑模具项目 高层厂房已建成并投入自动化生产 [1] - 项目从2023年12月开工后实现60天"五证齐发"、86天完成土建封顶 得益于扬中经开区"铁堡垒"专班服务 [1] - 当地政府将工业项目审批材料简化至14件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备案时限压缩至1个工作日 [1] - 扬中经开区2025年计划推进30个市级重点项目 总投资97亿元 其中18个新建项目中14个已开工 12个续建项目全部复工 [1] 传统产业智能化升级 - 江苏亿能电气集团投入1亿元新建低压母线槽智能制造车间 采用翻转式双工位和机器人激光焊接技术 [2] - 该集团2023年以来累计投入7000万元进行技术改造 与美国伊顿合资的伊顿母线公司入选江苏省先进级智能工厂 [2] - 扬中经开区2024年已有7家企业入围江苏省先进级智能工厂名单 以智改数转和绿色发展为抓手推动规上企业转型 [2] - 经开区启动"岗营家"工匠培养项目 通过设工匠成长岗、定期培训课程和技能竞赛提升产业工人素质 [2] 技能人才生态建设 - 扬中经开区通过校地合作引进高层次人才 并依托"技能人才之家"机构提供政策培训、就业创业等全链条服务 [3] - 全区现有约7000名外来技能人才 其中青年人才占比显著 [3]
索普股份书写高质量发展精彩答卷
中国化工报· 2025-06-13 10:51
公司概况 - 江苏索普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是镇江市市属国有企业江苏索普(集团)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主要从事化工原料及产品制造、销售 [1] - 公司拥有煤化工、精细化工、基础化工3条完整产业链,主要产品醋酸年产能约占全国年总产能的11%、全球年总产能的7% [1] - 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全国醋酸醋酐行业协作组理事长单位,入选国务院国资委"科改示范企业" [1] - 公司先后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江苏省绿色发展领军企业、镇江市环保示范性企业、镇江市无废工厂、镇江市大气污染防治友好减排先进单位 [1] 环保治理 - 公司投资8.8亿元实施《本质安全暨生态环境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在大气治理、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环境安全应急等方面重点部署 [4] - 对3台循环流化床锅炉进行低氮和SCR改造,NOx原始生成量降低70%,氨水使用量降低50%,锅炉运行周期达6个月以上 [4] - 投入约600万元实施环保项目技术改造,完成高效密封呼吸阀、特征因子在线监测、VOCs处置技术研究等项目 [5] - 投资2400万元建成清下水回收项目,建设2万立方米雨水收集池,回收厂区所有雨水及清下水 [5] - 投资3500万元建设中水降硅改造项目,每天可回收3000吨中水,每年减少污水排放量约110万吨 [5] - 投资2100万元建设三级应急防控体系,形成800立方米一级应急容量、10.7万立方米二级应急容量和2.1万立方米三级生态应急容量 [6] 数字化转型 - 投资4000多万元建设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平台,包括"五位一体"安全信息化系统、生产全流程管理系统、可视化监控系统和环保排口监管系统 [10] - 平台采集全厂11套DCS、4套电力系统和多套PLC系统数据,共采集点数9万多个 [10] - 投资1780万元完成智能控制室项目,整合24套生产装置生产操作系统 [11] - 围绕生产运行管理、工艺管理、设备管理、安全管理、环保管理等开展多维度智能化应用 [11] - "基于工业云脑的醋酸产品智能工厂"被认定为江苏省先进级智能工厂 [11] 技术创新 - 投资12.7亿元建设醋酸造气工艺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年协同处置10万吨危险废物,预计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20万吨 [14] - 投资约1.76亿元对醋酸装置进行技术提升改造,降低产品能耗,减少废液产生 [15] - 采用国际先进的多喷嘴水煤浆气化技术,替代煤炭能源 [14] - 随着甲醇羰基化合成醋酸技术的日趋成熟,装置运行费用逐步下降 [15]
宜宾市翠屏区:向绿而行 擦亮高质量发展底色
四川日报· 2025-06-08 07:26
俯瞰四川长江工业园区。 杨晓川 摄 □柘文 初夏时节,万物竞荣。从宜宾城区向北远眺,岷江以北城市发展势头正猛——酒都大道两侧,交 通路网、产业基地建设如火如荼。在这里,翠屏区元水产业园正加速从规划蓝图变为城市图景, 宜宾北向新门户、宜宾未来产业示范园正加快孕育。 作为宜宾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近年来,翠屏区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 力,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六个新翠屏"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自2020年首次入围全国百强区、排名第68位,到2024年跃升至第55位,翠屏区连续4年实现跃升进 位。站在新的起点,翠屏区坚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锚定优质白酒、动力电池千亿级优势产业, 加力布局数字经济、未来产业,推动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智改数转",全力推进以元水产业园为 重要支撑的翠屏省级经开区创建,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在高质量发展中增进民生福祉。 生态向绿 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时值汛期,在长江岸线,翠屏区河道巡护队伍正在开展拉练,参加拉练的还有无人机"飞手"。科 技赋能,当地构建起"水陆空"立体化监测网络,全面精准掌握河道动态,河道管理质效大幅提 升。 宜宾市翠屏区合江门风貌。 王宇 摄 近年来 ...
宜宾市江安县:以“绿”为底向“新”发力 推动县域经济能级跃迁
四川日报· 2025-06-08 07:21
县域经济发展战略 - 江安县围绕加快建设市域副中心目标,构建"两核一带一线"四化同步、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以绿色和创新推动县域经济能级跃迁 [4] - 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以小微园区建设为核心抓手,重点培育留耕、四面山、红桥等5个特色小微园区,累计入驻企业66户,年产值达6亿元 [6] - 各乡镇累计新签约项目50余个,预计带动就业2500余人,并计划实施"链式招商"升级行动,锁定广东东莞、浙江义乌等重点地区 [7] 镇域经济与小微园区 - 留耕镇小微产业园吸引21家企业聚集,带动500多名返乡务工人员就业 [6] - 红桥镇依托"红桥猪儿粑"等特色品牌,吸引九大碗等食品加工企业入驻,形成特色产业集群,一期标准化厂房预计年底投产 [6] - 通过东莞专场招商推介会吸引5家企业签约落户小微园区,总投资约1.1亿元,聚焦劳动密集型产业以构建完整产业链条 [7] 产业升级与数字化转型 - 宜宾新宇酒业有限公司通过智能传感器实时监测酿酒车间窖池和制曲车间环境,保障生产稳定性和产品高品质 [8] - 宜宾德方时代科技有限公司年产8万吨纳米磷酸铁锂项目即将试生产,单条生产线日产40吨,实现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 [8] - 江安县为70余家企业提供免费数字化成熟度评估,为28户企业定制转型方案,实施18个"智改数转"项目,带动技改总投资超20亿元 [9] 绿色化工与循环经济 - 宜宾海丰和锐有限公司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98.5%,烧碱、聚氯乙烯、水泥等产品耗水量达行业先进水平 [11] - 江安经开区聚焦新能源电池材料、绿色化工等新兴产业,集聚规上工业企业41家,拥有3家国家级绿色工厂和2家省级绿色工厂 [11] - 编制《四川江安经济开发区循环经济专项规划》,形成产业配套、物料循环、废渣利用等循环经济链条 [11] 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 长江江安段水域鱼类种群数量稳步回升,珍稀鱼类重现踪迹,濒危野生植物疏花水柏枝种群扩大 [12] - 通过"群管+专管"和跨区域协同检查等机制提升水域治理效能,织密生态保护网 [12]
以“进”谋“变”,集聚强劲产业势能
新华日报· 2025-06-01 04:41
工业经济表现 - 仪征一季度累计完成开票销售459.3亿元,同比增长38.1%,总量、增幅和序时进度三项指标均居扬州各县(市、区)首位 [1] - 去年仪征实现工业开票销售收入1672.8亿元,同比增长18.3%,总量和增幅均位居扬州各县(市、区)首位 [4] - 仪征目标今年实现工业开票销售增幅10%以上 [4] 产业集群发展 - 仪征构建"6群8链"产业体系,推动传统产业放大优势、新兴产业壮大成势、未来产业加速起势 [1] - 临江重工产业集群一季度实现开票销售37.2亿元,同比增长48.1% [1] - 汽车产业链已集聚120余家配套企业,覆盖60多个细分领域,一季度实现营收169.09亿元 [2] 重大项目进展 - 4月17日招商签约活动中,32个亿元以上项目集中签约,涉及临江重工、新能源、文旅文创等领域 [2] - 西门子20亿元智能电机项目实现"当年开工、当年竣工、当年投产" [3] - 5个列省重大项目和80个扬州市级重大项目上半年将全部开工 [3] - 重大项目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超过六成 [3] 智能制造转型 - 亚新科智能汽车技术公司通过智改数转,生产效率提升40%,可按时交付200万车(套)订单 [3] - 仪征已建成5家国家级"5G工厂"、3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92家企业通过智改数转标杆认证 [4] - 仪征化纤PTA生产线设备国产化率达97.5%,金陵船舶焊接机器人将工序效率提升3倍,船体建造精度达毫米级 [4] 企业案例 - 招商局金陵船舶码头建造的全球最大汽车滚装船比亚迪"深圳号"可装载9200车位,采用LNG双燃料动力 [1] - 上汽大众仪征工厂自2012年建成投产以来累计生产整车超300万辆,计划在仪征陆续投产多款车型 [2] - 南京大学新材料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基地从签约到一期封顶仅用9个月 [3]
抚顺大抓项目推动经济持续向好
辽宁日报· 2025-05-31 09:58
一季度经济表现 - 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3%,位列全省第一,创10年来最好位次 [1] - 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1%,位列全省第一 [1] -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3%,位列全省第二 [1] - 一产、二产、三产增加值增速分列全省第一位、第一位、第三位 [1] - 开复工项目284个,同比增长14% [1] - 87个重点项目首批集中开工,位列全省第三 [1] - 亿元以上项目投资增长31.1%,民间投资增长48%,制造业投资增长63% [1] 上半年经济目标 - 力争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左右 [2]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 [2] -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5% [2] -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8% [2]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5%左右 [2] 产业发展规划 - 第一产业:粮食产量突破18亿斤,加快实施黑土区侵蚀沟治理,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2] - 第二产业:确保全年原油加工量770万吨,新钢市场直供率达到55%以上,抚矿和特钢产值双双过百亿元 [2] - 第三产业:扎实推进提振消费专项行动,落实以旧换新扩围政策 [2] 项目建设计划 - 推动新建项目6月底前开工率达80%、9月底全部开工 [2] - 加快实施总投资172.6亿元的98个技改项目 [3] - 推动精细化工、冶金新材料、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全链条数字化改造 [3] 冰雪经济发展 - 加快"十五冬"雪上赛事主赛区项目建设 [3] - 以冰雪运动带动冰雪文化、冰雪旅游和冰雪装备制造全产业链发展 [3]
将推动工业保持高增长态势作为攻坚重点 冲刺“双过半” 南充紧盯工业增长
四川日报· 2025-05-28 15:45
南充市工业发展战略 - 南充市提出构建"3+2+3"现代化工业体系 三大支柱产业为汽车汽配、化工轻纺、食品医药 两大成长性产业为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 三大新赛道产业为低空经济、氢能、人工智能 [1] - 一季度南充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6% 增速居全省第12位 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较去年提升8.3个百分点 [1] - 187个重点工业项目一季度完成投资160亿元 完成率超目标任务49.5个百分点 技改投资增速达48.1% [3] 智能制造转型 - 四川浙南智造科技引进五轴联动和智能喷蜡系统 壳模厚度误差控制在0.1毫米以内 突破航空级精密铸件技术壁垒 [2] - 德健荣昇电子年产20万套灯饰电池盒控制器生产线 用工从15人减至5人 预计今年产值提升30% [3] - 南充推行制造业"智改数转"行动计划 41个项目正申报入库 将重点服务产值前50强和97家"专精特新"企业 [3] 招商引资成果 - 南充市推出112个重点招商引资项目 总投资额达4890亿元 配套10个产业发展支持政策文件 [4] - 高坪区签约20个项目 协议总投资85.7亿元 聚焦电子信息、人工智能领域 [4] - 中科瑆曜氟化新材料产业项目推进中 将带动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抱团发展 [4] 企业服务创新 - 富泰宏智能科技从签约到投产仅用2个月 订单额达5000余万元 生产排期至10月 [6] - "企业之家公共服务平台"上线 实现政策直达、诉求上传、供需对接 预计覆盖千家规上企业 [6][7] - 航空港经济开发区为企业配备专属"福利官" 提供税收优惠等政策服务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