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楼市调控
icon
搜索文档
房价不断下跌,历史却惊人相似,中国房地产可能要走日本“老路”
搜狐财经· 2025-05-23 08:03
楼市现状 - 5月19日统计显示住房价格基本持平或下降,新房售价进一步降低,行业持续低迷[1] - 大批城市房价停止上涨并开始下跌,仅少数城市维持涨势,当前变动呈现分水岭特征而非周期性波动[7] - 郊区普通小区房价曾轻松突破百万的现象消失,闭眼买房躺赢时代终结[5] 历史对比与潜在路径 - 市场担忧中国楼市可能重蹈日本覆辙:90年代日本房价连续下跌十余年,高债务比例、人口结构恶化等相似风险显现[13][15] - 美国模式提供另一种参照:金融危机后调整周期较短,中国凭借更大体量和集中调控能力或可避免最剧烈下跌[16] - 中国缺乏完整历史周期样本,需借鉴国际经验但无法直接套用[10] 结构性变化与核心问题 - 当前调整源于内生机制问题:居民购买力下降、生育率走低、高负债隐患等内部因素削弱市场,外部刺激难以扭转[11] - 土地财政体系赋予政府强控能力,部分城市已通过暂停宅地交易调节库存[23] - 保障房"双轨制"推进(如深圳保障房低价策略)分流商品房需求,避免硬着陆[20] 区域分化与未来展望 - 一线及强二线城市因资源集聚和人口流入具备更强抗跌性,可能率先复苏[29] - 产业结构单一、人口流出的非核心城市面临长期下行压力,或出现鹤岗式超低价现象[30] - 调整时长存在两极可能:美国模式需2-3年触底,日本模式或持续15年以上[30] 政策工具与差异化调控 - 房产税采取渐进式改革,差异化税率设计避免日本式市场速冻风险[22] - 土地供给国有化抑制投机,区别于日本土地私有导致的失控局面[18] - 全国统一调控失效,地域差异将加剧,需针对性施策[25][27]
上海徐汇滨江单价地王项目开盘“日光”,销售金额近70亿元
新浪财经· 2025-05-12 09:13
绿城潮鸣东方项目销售情况 - 绿城潮鸣东方项目120套房源一日售罄 单日销售金额达69 88亿元 均价约19 5万元/平方米 [1] - 项目认购率近160% 191组有效意向认购 最便宜房源超4000万元 最贵房源接近1 54亿元 6套顶层复式价格超一亿元 [1] - 绿城以48 05亿元竞得徐汇区斜土街道地块 成交楼面价13 1万元/平方米 溢价率30% 刷新全国住宅地块单价纪录 [1] - 地块原为小米总部用地 后调整为住宅用地 无联动价限制 周边楼盘招商汇元玺和香港置地启元均价分别为13 1万/平方米和17 8万/平方米 均已售罄 [1] 上海豪宅市场格局 - 徐汇区豪宅新盘价格分三档 绿城·潮鸣东方和香港置地启元以19 5万/平方米和17 8万/平方米居第一档 其他改善型楼盘多在15万/平方米以下 [1] - 2023年上海60个"日光盘"中 均价超10万元/平方米的豪宅占32个 2000万以上高端新房成交集中在黄浦 浦东 徐汇 静安等区域 [2] - 2024年前三月上海产生10个"日光盘" 4月至少有5个 4月全市成交商品住宅4309套 总价1000万元以上中高端住宅占25 7% [2] 政策环境 - 2023年上海取消非沪籍单身购房限制 松绑限购限贷 出台929新政等调控政策 [2]
恭喜有房人,压力再次减轻
搜狐财经· 2025-04-30 03:59
政策调整 - 税务部门明确符合条件的"二套转首套"住房贷款可享受房贷利息个税专项附加扣除 [1] - 政策调整后重新认定为首套房的家庭每年可在个税申报时增加减税额度 [1] - 新规要求住房在贷款发放时按首套房贷款利率执行即可享受扣除 [4] 楼市政策变化 - 此前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有62个执行"认房又认贷"政策 [3] - 2023年起"认房不认贷"新政在全国铺开 超过30个重点城市已实施 [3] - 政策实施首月置换型购房需求环比增长28% 首付比例从50%降至30% [3] 减税效果 - 每年最多可抵扣1.2万元应纳税所得额 相当于连续20年每年减少1200-5400元个税 [5] - 月收入1.5万元的购房者每年可少交3600元个税 [5] - 2023年存量房贷利率调整后 2800万笔二套房贷款被认定为首套 平均利率从5.8%降至4.2% [5] 市场影响 - 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52个城市新房价格环比下跌 38个城市二手房挂牌量同比增长超20% [6] - 1-5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额同比仅增长3.2% 实际销售面积仍在下降 [6] - 预计全年为购房者减负超300亿元 [6] 政策导向 - 楼市调控从"一刀切"转向"精准滴灌" 通过降低购房成本激活合理住房需求 [6] - 政策主要鼓励和支持自住需求 投资性购房已过黄金时代 [7]
楼市又有利好
Wind万得· 2025-04-28 06:24
核心观点 - "二套转首套"满足相关条件可享受住房贷款利息个税专项附加扣除 每年可享受1.2万元税前扣除额 [2][3] - 政策在房地产市场和购房者中引发强烈关注 是"认房不认贷"政策背景下的进一步深化 [2][4] - 政策有助于降低居民生活成本 鼓励持有房屋和贷款 避免无序挂牌售房和提前还贷 [7] 政策实施细则 - 纳税人可通过个人所得税APP填报住房贷款信息 推送单位或次年汇算清缴时享受 [4] - 贷款置换后仍为同一套住房的 可继续享受住房贷款利息专项附加扣除 [4] - 商业贷款转公积金贷款后符合首套利率条件的 也可继续享受扣除 [4] - 婚前各自购房的 婚后可选择各自50%扣除或一方100%扣除 [5] 受益人群 - 贷款利率符合首套房标准且未享受过房贷利息抵个税的纳税人 最多可节省24万元税款 [4] - 商业贷款或组合贷中商业贷款部分调整为"首套房贷利率"的购房者 [5] - 一线城市贷款500万案例 每年可少交2400元税 [5] 政策影响 - 持续降低房屋持有成本 对二季度及后续购房需求有提振作用 [7] - 楼市调控精细化的体现 在调控与减税降费间找到平衡 [7] - 形成"需求端降成本+供给端稳预期"双轨框架 [7] - 下一步可能围绕财政货币协同 存量资产盘活 区域精准施策深化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