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

搜索文档
欧洲卡中国光刻机脖子,中国却在意欧洲稀土需求,这是为什么?
搜狐财经· 2025-07-03 18:09
稀土供应格局 - 中国2023年对欧盟稀土出口占比高达80% [1] - 稀土是电动汽车电机、先进战机雷达、风电涡轮和高端声学设备的刚需材料 [1][3] - 欧盟制造业高度依赖中国稀土供应,断供可能导致生产线瘫痪 [5] 稀土产业链优势 - 中国拥有从采矿、分离、提纯到磁材应用的完整产业链 [20] - 澳大利亚和美国在稀土冶炼分离环节面临技术瓶颈和环保限制 [19] - 中国稀土产业优势来自30多年持续投入和技术积累 [20] 环境成本与产业升级 - 中国南方稀土矿曾因粗放开采导致严重生态破坏 [14] - 公司投入巨资治理环境并升级环保技术 [15] - 环保成本已体现在稀土产品价格中 [15] 全球博弈态势 - 西方曾对中国实施光刻机等技术封锁 [7][9] - 中国当前稀土政策被视为"价值回归"而非报复 [21] - 稀土贸易规则转向透明申请和合理定价机制 [23] 应用领域影响 - 稀土短缺将直接影响电动车电池、战斗机、风电设备等高端制造领域 [1] - 稀土被称为"现代工业维生素",缺货将导致产业链瘫痪 [3][5] - 核磁共振仪和手机等日常产品也依赖稀土材料 [5]
美环保署员工发表公开信批评美国政府政策
新华社· 2025-07-01 19:24
美国环保署员工公开信事件 核心观点 - 美国环保署超过200名现任及前员工联合近200名匿名签署者发布公开信,批评政府政策导致该机构政治化,背离其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的使命 [1][2] - 公开信获得2900多位外部科学家、政界人士及社会活动家支持,形成跨领域声援 [2] 政策争议焦点 - 放松监管政策使环境污染者获益,忽视科学共识 [1] - 撤销研究与开发办公室,削弱决策科学依据 [1] - 机构内部营造恐惧氛围,压制员工发声 [1] 行业影响 - 斯坦福大学教授指出环保署在公众健康保护方面出现"令人沮丧的倒退" [2] - 环保署律师透露员工对纵容环境破坏行为的法律执行不力深感担忧 [2] - 此前已有公共卫生专家联名批评政府政策损害国家卫生研究院职能 [2] 数据支撑 - 公开信签署者包含200+实名员工、200+匿名员工及2900+外部支持者 [2] - 环保署50年科学决策传统正被政治化信息传播取代 [1]
“广泛共识是欧中合作的坚实基础” ——访西班牙前外交大臣冈萨雷斯
人民日报· 2025-07-01 05:52
欧中建交50周年合作成果 - 欧中贸易自1975年建交以来增长迅速,双向投资实现大幅增长[1] - 双方在开放市场、多边贸易体制改革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存在广泛共识[1] - 欧中合作势头向好,前景广阔,双方能够坦承差异并努力缩小分歧[1] 当前国际背景下的欧中关系 - 个别行为体将开放贸易视为零和博弈,违反国际法行为增多[1] - 欧中合作对构建多极世界秩序不可或缺,冲突世界不符合双方利益[1] - 中国致力于促进合作与对话而非对抗,这对全球稳定至关重要[1] 人文交流与认知改善 - 中国对24个欧盟成员国实施单方面免签政策有助于改善欧洲民众对华认知[2] - 巴黎政治学院与中国多地高校建立合作关系,中国赴法留学生人数增多[2] - 加强欧中民众、企业、学生间对话是改善认知的关键[2] 新兴领域合作机遇 - 人工智能、环境保护、公平贸易等议题正在深刻重塑世界[2] - 需要建立更广泛的多层级对话与协商机制,各方共同参与[2] - 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强烈意愿推动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2]
中国机动车尾气检测行业发展概况、市场全景分析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2025版)
搜狐财经· 2025-06-25 10:28
行业概述 - 机动车尾气检测是指对机动车怠速或工况状态时排出废气的组分、浓度进行的分析测定,是环境空气污染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3] - 依据国六排放标准,汽油机车型尾气分析需涵盖七大关键指标:CO₂、CO、NOx、NO₂、O₂、HC和PM[3] - 机动车尾气已成为大气污染主要来源之一,氮氧化物排放量占全国总量34%以上,其中重型货车占比达80%[4] - 北京、深圳、成都等大型城市机动车污染排放占PM2.5比重超过40%[4] 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中国机动车尾气检测市场规模约为116.06亿元[4] - 市场增长驱动因素包括: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增加带来检测需求提升,以及环保要求趋严促使检测项目增加和精度提高[4] 产业链结构 - 上游:检测设备核心部件供应,包括传感器、排气分析仪、底盘测功机等[6] - 中游:检测服务与设备供应环节,含工况法检测设备、简易瞬态工况检测设备等整机生产商[6] - 下游:机动车终端用户和监管机构(生态环境部、市场监管总局、地方交管部门)[6] 区域分布 - 行业分布省市包括吉林、天津、山东、河南、安徽、上海、湖北、重庆、广东等[9] - 广东省企业较为集中,代表企业有安车检测、南华仪器、大雷股份等[9] 竞争格局 - 行业重点企业包括深圳市安车检测、安徽夏阳检测、山东格林检测、深圳大雷检测、汉威科技、南华仪器等[19][23] - 企业分析维度涵盖概述、竞争优势、经营状况和发展战略[19][23] 未来展望 - 预测区间为2025-2031年,报告将提供市场规模预测和发展前景展望[21] - 建议包括企业发展策略和营销策略,如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途径和影响因素[21][22]
长江7号主题邮局落地武汉
长江日报· 2025-06-17 08:54
主题邮局建设 - 武汉汉口江滩新增长江7号主题邮局,设计包含临江观景窗以增强游客体验 [1] - 邮局由四川省绿色江河环境保护促进会与中国邮政武汉分公司合作运营,兼具传统邮政功能和环保理念传播功能 [2] - 全球首个以河流命名的系列主题邮局计划,目标在长江流域11个省市区各设1个编号邮局 [2] - 目前已建成4个邮局(长江1号沱沱河站、长江11号上海站、长江4号宜宾站、长江7号武汉站),其余7个(云南丽江、湖南岳阳等地)将陆续落地 [2][3] 环保与公益联动 - 邮局内展示"垃圾清零30平"公益行动海报,鼓励公众以30平方米为单位清理周边垃圾 [3] - 项目发起人杨欣通过"绿色江河"组织持续推动生态保护,包括1997年建立可可西里首个自然保护站 [3] 文化传播与教育 - 武汉西藏中学学生参与邮局明信片填写活动,连接长江文化与少数民族群体 [2] - 11个邮局将作为文化窗口,通过互联网串联长江流域自然景观、历史人文及环境数据 [3]
ESG一周丨创业板指数编制方案引入ESG负面剔除机制;我国首个聚焦企业气候信披的具体准则征求意见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10 09:26
ESG政策 - 生态环境部联合多部门印发《中国履行〈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国家方案(2025—2030年)》,全面加强消耗臭氧层物质和氢氟碳化物管理,协同应对臭氧层损耗和气候变化 [1] - 该方案旨在推动相关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体现我国在环境保护领域的责任担当 [1] 企业气候信披准则 - 财政部发布《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第1号——气候(试行)(征求意见稿)》,构建覆盖治理、战略、风险和机遇管理、指标和目标的全链条披露框架 [2] - 该文件有望成为我国首个针对企业气候信息披露的具体准则,推动企业提升信息披露质量和履行气候责任 [2] ESG指数编制 - 深交所修订创业板指数编制方案,自2025年6月16日起纳入ESG负面剔除机制,剔除国证ESG评级B级以下公司 [3] - 新规设置单只样本股每次定期调整时有20%的权重上限,避免单一成分股波动对指数造成过度冲击 [3] 新能源汽车充电量 - "五一"假期前四天,全国高速公路服务区新能源汽车充电量达3068万千瓦时,同比增长28%,创历史同期新高 [4] - 数据反映新能源汽车普及度和接受度提升,绿色出行理念深入人心 [4] ESG行动方案 - 厦门市印发《厦门市环境、社会和治理(ESG)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构建"124"体系,目标成为ESG发展全国领先城市 [6] - 方案涵盖ESG先行实践、市场生态两大体系,以及绿色产业、专业服务、理论创新、人才聚集四大高地 [6]
美媒:我为知更鸟踩刹车
环球时报· 2025-05-08 06:42
所以,当知更鸟又开始贴地飞翔,乌龟慢条斯理地横穿马路去产卵,松鼠在车辆驶近时惊慌失措、左右 摇摆不定时,我选择放慢脚步。我希望至少我们可以给这些野生邻居一点时间,让它们安全穿越我们在 其家园中修建的道路。 昆虫学家、野生生态学家道格拉斯·塔拉米提到,大的改变需要技术创新和政治意志,但这并不意味着 个人就无能为力。在全球烽火连天的背景下,这些小小绿地变得无比重要。 美国《纽约时报》 5 月 5 日文章,原题:我为知更鸟踩刹车 现在已是春意盎然。黑莓开始抽出新枝,西 番莲也破土而出。树上开始闪烁第一批萤火虫的微光,而第一只红喉蜂鸟也已安全从南美的越冬地迁回 田纳西州。就像每年一样,这些春天的迹象总能暂时驱散我对这个世界的忧虑。 但并不是所有春天的信号都让人感到宽慰。几周以来,知更鸟总是在马路上低飞穿梭。我不明白它们为 什么这么做。是被荷尔蒙冲昏了头,忘记自己比汽车更有优势的地方就是能飞吗?还是经过一个寒冬后 太过饥饿,以至于不愿离开地面去寻找那些刚刚苏醒的昆虫?无论原因如何,每个早晨我都屏住呼吸, 希望这些低飞的知更鸟能平安无事。 也许在特朗普政府正对整个生物界发起公然攻击的背景下,我对知更鸟的担忧显得微不足道: ...
地下水晶宫“洗脚”?招商接待不能越过环境保护“雷池”
北京晚报· 2025-05-01 08:21
文章核心观点 贵州道真县一招商考察女子赤脚踏入“地下水晶宫晶花池”拍照引发生态保护争议,当地政府不能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招商,开发应基于保护,不能越环境保护“雷池”半步 [1][3] 事件概述 - 4月27日贵州道真县一招商考察女子赤脚踏入“地下水晶宫晶花池”拍照引发生态保护争议,洞穴已紧急封闭 [1] - 当事女子称已进去多次,照片拍摄地段是未知区域,此前所有人脱鞋进入,但在已知区域一行人很可能穿鞋进入 [1] 洞穴情况 - “地下水晶宫”位于贵州道真县,藏在4.8亿年奥陶纪地层里,毗邻大沙河自然保护区,有极佳水源,经白云岩层过滤水质纯净,孕育出全球罕见的“洞穴沉积物基因库” [2] 破坏影响 - 当事女子赤脚进入易打破洞穴内化学平衡,可能导致沉积物不再生长进化 [2] - 许多钟乳石和穴珠生长速率极慢,平均每100年才增长1厘米,轻微触碰可能导致数千年地质结晶失去光泽甚至碎裂且无法修复 [2] 问题反思 - 当事女子称是政府招商允许进入,道真县文旅局证实女子是招商对象且进洞获政府同意 [3] - 当地政府不能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取悦招商对象,招商对象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此次无人制止女子行为反映出急功近利心态 [3] - 事件引发争议后道真县文旅局才恳请专业人士提供保护建议,开发应基于保护,不能越环境保护“雷池”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