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环境保护
icon
搜索文档
马来西亚槟城州强化“限塑”
人民日报· 2025-10-21 06:42
政策实施 - 槟城州自2025年9月1日起进入全面执行阶段,固定商业场所如超市、商城、便利店、餐馆等均不得发放任何塑料袋[1] - 政策分阶段实施,2025年3月1日至8月31日为过渡期,零售商、超市、便利店逐步停止提供塑料袋[1] - 传统集市和路边摊在短期内可继续使用塑料袋[1] 企业应对与市场反应 - 部分商家调整策略,例如糕点店规定消费68林吉特可获赠一个特别设计的可重复使用手提袋[1] - 当地大型菜市场定期举办“无塑购物日”,摊贩使用香蕉叶、牛皮纸、竹篮等天然材料替代塑料包装[2] - 过渡期内向公众免费派发10万个可重复使用环保袋,为顾客提供便利[2] 社会与教育举措 - 环保组织通过活动帮助家庭科学减塑,例如组织市民将一周内的塑料垃圾带到指定地点进行分类、称重和分析来源[2] - 开展“旧衣改袋工作坊”等活动,邀请居民将废旧衣物改造成个性化购物袋[2] - 多所中小学将环保教育纳入课程,学生利用回收材料制作艺术品,并在食堂推行“自带餐具日”[2] 政策效果与影响 - “限塑”政策推行后,乔治市街道更加清洁,绿色的消费场景提升了游客的体验感与满意度[2] - 该政策致力于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与马来西亚的低碳愿景及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高度一致[2] - 政策在2009年首次推出“不提供免费塑料袋”措施,经过多年试行,不少民众已养成自带购物袋的意识[1] 全国性趋势 - 除槟城州外,沙巴、雪兰莪等州也相继推出类似的“限塑”政策[3] - 马来西亚国家层面正加快制定统一的塑料管理战略[3] - 马来西亚政府将每年9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六定为“国家清洁日”,以强化公众环保意识[3]
苹果公司首席运营官Sabih Khan到访瑞声科技(02018)
智通财经网· 2025-10-16 12:52
合作考察与认可 - 苹果公司首席运营官Sabih Khan于10月14日走访了瑞声科技位于江苏常州的均热板模组生产工厂 [1] - Sabih Khan在采访中高度赞扬中国供应商的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在智能制造环节的创造力和聪明才智 [3] - 特别指出瑞声科技与苹果合作研发的自动化产线成功实现了VC均热板注水除气环节所需的高精密度和极低容错率 [3] 长期合作关系 - 瑞声科技与苹果公司已合作17年,从最初为MacBook提供麦克风,发展到为iPhone、MacBook和Apple Watch等多条产品线提供声学与马达、金属结构件等多种组件 [6] - 截至2025年,瑞声科技的苹果产品累计出货量达到80亿个,年出货量从最初的200万个增长至6.1亿个 [6] - 瑞声科技自iPhone 4开始参与每一代iPhone机型的开发,在国内拥有9个研发和制造基地,总投资高达15亿美元,并计划持续加大投资 [6] 技术创新与自动化生产 - 双方合作建成全球首条全自动化的超薄均热板生产线,并成功应用于iPhone 17 Pro系列产品 [6] - 常州工厂的均热板模组生产流程实现100%自动化,从原材料输入到成品产出及中间流转均由机器人设备完成 [7] - 关键工艺如“注水除气线”利用工业相机确保定位精准,实现一致性与稳定性;热性能测量系统和包装产线也实现全自动化,其中自适应测试时间缩短一半以上 [9] 可持续发展举措 - 苹果公司透露其在中国超过90%的生产制造已采用可再生能源,逾百家供应商共同促成此进展,目标在2030年前实现所有产品生产全面使用可再生能源 [9] - 瑞声科技已加入苹果的供应商清洁能源项目、零废弃物项目及清洁水项目,其常州工厂生产的iPhone 17 Pro系列超薄均热板主要生产环节已实现使用100%回收铜材料 [10] 人才发展与技能培训 - 瑞声科技与苹果公司合作开展专门的自动化培训项目,近1年来共同开发了18个精品课程,完成了759人次的培训,显著提升了员工的自动化技能 [10] - 例如员工张鑫通过培训和实践提升了技能并获得内部讲师认证,从而带动更多员工进步以适应未来角色 [10]
景区禁止游客捡枫叶,网友质疑“太小气”,最新回应
中国基金报· 2025-10-12 14:41
景区管理规定争议 - 辽宁本溪老边沟景区因禁止游客捡拾枫叶的规定引发网络关注和争议 [2][3] - 景区广播明确提示禁止采摘枫叶 禁止手持枫叶 捡拾枫叶也不被允许 [3][11] - 部分网友质疑规定过于严苛 认为景区小题大做 也有网友表示理解 因采摘者可能谎称是捡拾的 [7][9] 景区规定目的与生态价值 - 景区工作人员回应称 该规定长期存在 目的是为了保护自然环境 [11] - 科普中国文章解释落叶重要意义 林地枯枝落叶通过微生物分解成腐殖质 可为土壤提供养分并保蓄水分 [11] - 园林废弃物处理数据显示 1吨树叶经过粉碎和发酵处理 可产生300至400公斤有机质 [11]
珍·古道尔点燃的希望,那个无法被“知识化”的自然
第一财经· 2025-10-11 11:10
珍·古道尔的职业生涯与公众形象 - 珍·古道尔于23岁时在肯尼亚内罗毕联系古人类学家路易斯·利基,并成为其助理,尽管她当时没有大学背景[3] - 她的形象被《国家地理》杂志在1963年拍摄并登上封面,其深棕色长腿成为话题,杂志利用"美女与野兽"的反差吸引公众关注[4][5] - 1965年《国家地理》播出电视专题片《古道尔小姐和野黑猩猩》,进一步扩大其公众影响力[5] 研究贡献与著作 - 珍·古道尔与摄影师雨果·冯·哈维克合作撰写了科学冒险类书籍《在人类的阴影下》,该书在领域内具有显著声誉[5] - 她从1970年前后开始出版作品,记录黑猩猩社会的观察,例如黑猩猩社会由雄性主导、雌性在发情期需顺从雄性求偶,以及梳理毛发作为重要社交行为等发现[7] - 她的写作强调个人体验与自然连接,例如在描述独处自然时的美感时提到"对于热爱独处自然的人,我无需多言"[7] 与动物的互动方式 - 珍·古道尔通过持续靠近黑猩猩进行"驯养"式观察,每天逐步建立信任关系,最终被猩猩群体接纳[8] - 她在照片中常呈现与黑猩猩无界线的互动,例如蹲下伸手给幼猩猩"弗林特",动作自然如长辈陪伴孩子[6] - 她强调凝视作为与动物交流的核心方式,能越过语言障碍传递情绪和意图[6] 晚年倡导与公众传播 - 珍·古道尔在后半生成为动物保护与环境保护的公众人物,通过演讲扩大影响力,例如在2021年出版的《希望》一书中呼吁人们从自然韧性中汲取力量[11] - 她反复讲述贡贝丛林大火后新草破土而生的故事,以说明生命的恢复力,并认为亲口叙述比文字更具感染力[11] - 她14岁时通过遗嘱从外祖母处获得一棵山毛榉树,常在树上写作业,体现其与自然对象的深度连接[12] 相关著作出版 - 珍·古道尔的多部作品被翻译出版,包括《点燃希望:古道尔的精神之旅》(2021年5月上海译文出版社)和《大地的窗口》(2017年9月北京大学出版社)[13] - 其他相关著作包括《和黑猩猩在一起:对面的你,让我们做朋友吧》(2006年10月四川人民出版社)及《希望:拯救濒危动植物的故事》(2011年1月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5]
阿联酋总统欢迎参加“2025年世界自然保护大会”的国际嘉宾
商务部网站· 2025-10-10 11:19
大会基本信息 - 阿联酋总统穆罕默德在阿布扎比接见了参加2025年世界自然保护大会的多位代表 [1] - 2025年世界自然保护大会将于2025年10月9日至15日在阿联酋举行 [1] - 该大会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主办 [1] 大会目标与期望 - 阿联酋总统穆罕默德祝愿大会圆满成功 [1] - 期望大会能够制定切实可行的机制以保护自然和维护生物多样性 [1] - 期望大会能够提升全球对环境及其所面临挑战的认识 [1]
著名灵长类动物学家珍·古道尔去世 享年91岁
中国新闻网· 2025-10-03 09:12
珍·古道尔生平与逝世 - 珍·古道尔于10月1日去世,享年91岁 [1] - 去世地点为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原因为自然原因,当时正在进行美国巡回演讲 [1] - 珍·古道尔1934年4月3日出生于英国伦敦 [1] 学术贡献与成就 - 作为黑猩猩研究先驱,于1960年在非洲开始对黑猩猩的研究 [1] - 是首位在坦桑尼亚观察到黑猩猩行为与人类相似的科学家 [1] - 其发现被珍·古道尔研究所评价为彻底改变了科学 [1] 社会影响与荣誉 - 于2002年被任命为联合国和平使者 [1] - 被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评价为毕生致力于环境保护事业并长期坚定支持联合国工作 [1] - 被联合国官方社交媒体誉为为星球及其所有居民孜孜不倦工作的科学家、自然资源保护主义者 [1] 外界评价 - 《大英百科全书》官方社交媒体称其未受正规学术训练的背景使其能以开放心态研究黑猩猩 [1] - 生前好友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称其为地球上一位真正的英雄,激励了数百万人 [1]
著名灵长类动物学家珍·古道尔去世,终年91岁,当时正在巡回演讲!她曾17次来到中国
新浪财经· 2025-10-02 16:07
文章核心观点 - 珍·古道尔博士是著名的动物行为学家和环保主义者,其开创性的黑猩猩研究改写了人类对自身独特性的认知,并终身致力于野生动物保护和环境教育 [2][4][6] - 珍·古道尔博士于当地时间10月1日因自然原因去世,去世时正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进行巡回演讲 [2] 珍·古道尔的早期生涯与研究突破 - 1934年出生于英国,因家境贫困中学毕业后未继续学业,受好友邀请只身前往非洲 [8] - 26岁时获得古人类学家路易·利基提供的机会,前往坦桑尼亚贡贝研究黑猩猩,探索远古人类社会进化 [10][11] - 研究初期面临黑猩猩躲避观察的困难,通过长期坚持最终获得黑猩猩接纳,得以近距离观察记录 [13][15][17] - 其研究有重大发现:黑猩猩会制作和使用工具获取食物、拥有复杂的社群结构和权力阶层、存在个体性格差异,这些发现颠覆了“人类是唯一会制造和使用工具的动物”的定义 [20][21][23][25] 从科学家到保育人士的转变与环保事业 - 因非洲森林遭破坏、黑猩猩被偷猎导致数量大幅下降,珍·古道尔从科学家转变为动物保育人士 [26][28][29] - 1991年与坦桑尼亚青年创办“根与芽”项目,鼓励青年人关心环境、保护动物、服务社区 [31] - 通过以社区为中心的保护和发展项目,成功促进贡贝地区森林再生,并为黑猩猩种群建立沟通走廊 [33][34] - 晚年仍保持高强度工作,年过九旬时每年花300天在全球奔走呼吁环境保护,并于2024年11月第17次访问中国,在5天内参加6场大型活动宣讲环保 [6][8]
【逝者】珍·古道尔:她无法看着动物受苦,就像没法看着人类受苦
新浪财经· 2025-10-02 13:11
文章核心观点 - 著名灵长类动物学家、自然保护主义者珍·古道尔因自然原因去世,终年91岁,其离世消息在公开活动中宣布,令现场近800名师生和家长愕然 [1] - 珍·古道尔晚年仍保持极高工作强度,每年有300天在全球各地演讲,致力于宣讲环境保护和希望的力量,其中国之行受到现象级欢迎 [2] - 珍·古道尔的研究重新定义了工具使用和人类独特性,其创立的珍·古道尔研究所及“根与芽”项目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广泛影响力 [4][11] 珍·古道尔的生平与成就 - 1934年出生于英国伦敦,童年时期即对动物和非洲产生浓厚兴趣,1960年在母亲陪伴下前往坦桑尼亚贡贝保护区开启传奇科学生涯 [4] - 其突破性发现包括黑猩猩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捕食白蚁,此举挑战了“制造工具是人类独有特征”的传统观念,促使科学界重新定义“工具”和“人类” [4] - 发现黑猩猩拥有丰富的交流系统和鲜明的个性差异,坚持为研究对象命名并记录其情感生活,此举在当时遭到部分同行批评 [4][5] - 1961年被剑桥大学破格录取攻读博士学位,于1965年获得学位,其成功为更多女性进入灵长类行为研究等领域开辟了道路 [7] 公众影响力与环保事业 - 自1965年起通过电视纪录片等大众媒体获得广泛公众知名度,其形象频繁出现在报刊和电视节目中 [8] - 1977年创立珍·古道尔研究所,并将其发展为全球最大的非营利性研究和保护组织之一,晚年的一项重要使命是为研究所筹集资金以确保其在她去世后能持续运作 [11] - 1991年启动“根与芽”项目,旨在向全球年轻一代传授自然保护知识,该项目已在120个国家成立超过一千个小组 [11] - 2002年被联合国授予“和平使者”称号,这是联合国授予全球公民的最高荣誉 [11] - 2022年美泰公司推出珍·古道尔娃娃,作为芭比“鼓舞人心的女性”系列的一部分,激励了众多年轻女性投身自然保护或动物行为研究 [11] 晚年活动与精神遗产 - 2024年11月底第17次到访中国,在北京的五天时间里参加了近10场公开活动,所到之处受到现象级瞩目和欢迎 [2][13] - 在每一次演讲末尾都会号召大家齐声呼喊“Together we can, together we will, together we must save the world”,强调集体行动的重要性 [12] - 将希望定义为需要主动争取的目标,而非被动等待的空想,并将死亡视为自己的下一场伟大冒险 [12]
珍·古道尔博士逝世:当森林的低语停歇
虎嗅· 2025-10-02 11:32
珍·古道尔的生平与成就 - 珍·古道尔博士于当地时间10月1日在美国洛杉矶因自然原因去世,享年91岁 [1] - 她是珍·古道尔研究所的创始人、联合国和平使者,毕生致力于提高对野生动物处境的认识和推动动物保护工作 [1] - 她在坦桑尼亚贡贝进行了长达65年的黑猩猩研究,因其开创性工作而闻名 [1][8] - 她一生创作了超过27本成人和儿童读物,其最新著作《希望之书:艰难时期的生存指南》已被翻译成20多种语言 [1] 珍·古道尔的荣誉与思想遗产 - 2002年被任命为联合国和平使者,2004年在白金汉宫获授大英帝国勋章 [2] - 获得美国总统自由勋章、法国荣誉军团勋章、京都奖、本杰明·富兰克林生命科学奖章、甘地–金非暴力奖、泰勒环境成就奖、坦桑尼亚勋章等众多国际殊荣 [2] - 在晚年将研究与行动结合,积极倡导动物福利、人权以及环境与物种保护 [2] - 热衷于鼓励年轻人参与自然保护和人道主义项目,并发起了许多针对野生与圈养黑猩猩的教育计划 [2] 珍·古道尔的早期经历与研究起点 - 从小对野生动物充满热情,梦想去非洲旅行并撰写关于动物的书籍 [3][8] - 1957年登上非洲大陆,在肯尼亚与人类学家路易斯·里奇会面,后被雇佣为秘书并最终被建议研究黑猩猩 [8] - 1960年7月起开始对贡贝溪国家公园的黑猩猩进行研究,首次发现黑猩猩会吃肉、制造并使用工具等行为 [8] - 她的发现改变了科学界对黑猩猩和人类的看法,路易斯·里奇称必须重新定义工具和人类 [8] 珍·古道尔的保护工作与社区建设 - 1977年建立了珍·古道尔研究会,在全球推进野生动物保护和社区建设工作 [9] - 1991年创立根与芽环境教育项目,从坦桑尼亚一所学校中的12人小组发展成10000多个小组 [9][10] - 意识到保护黑猩猩需先改善当地人生活,通过帮助周边村庄改善农业、教育、卫生条件来取得当地人的善意 [19][20] - 项目帮助对象从最初12个村子扩展到55个村子,贡贝周边山丘重新长满树木,黑猩猩数量有所好转 [20][21] 珍·古道尔对动物研究与保护的见解 - 主张在研究灵长类动物时给它们取名字,将其视作不同个体而非研究物件 [12] - 表示如果不研究黑猩猩,会选择研究鬣狗,认为它们是令人着迷的社会动物 [7][13] - 认为现在是年轻人投身动物研究最令人兴奋的时代,章鱼、乌鸦等动物的智力研究取得新进展 [17] - 强调保护野生动物必须先保护人,改善当地社区生活条件是环境保护的前提 [19][22]
“课本上的传奇”珍·古道尔逝世 因妈妈鼓励成为科学家
新京报· 2025-10-02 09:23
创始人及核心人物 - 珍·古道尔研究所创始人珍·古道尔于当地时间10月1日因自然原因去世,享年90岁 [1] - 珍·古道尔是联合国和平使者,长期致力于黑猩猩野外研究,是首位观察到黑猩猩行为与人类相似的科学家 [3] - 珍·古道尔26岁进入热带雨林研究黑猩猩,其关于黑猩猩使用工具的发现打破了人类是唯一会制造和使用工具物种的定义 [3] 公司业务与活动 - 珍·古道尔研究所是著名民间动物保育机构,由珍·古道尔创建并管理 [3] - 公司业务重点从研究黑猩猩逐渐转向环境保护,倡导野生动物保护、反对象牙贸易、推动可持续发展 [3] - 公司创始人90岁高龄时依然常年奔走于世界各地进行美国巡回演讲,传播保护动物与保护地球的理念 [1][3] 发展历程与理念 - 公司创始人从小喜欢观察动物,因其母亲鼓励而成为科学家 [3][5] - 创始人10岁时立志去非洲并写关于野生动物的书,在母亲支持下通过非常努力和利用每一个机会实现梦想 [5] - 公司理念的形成源于非洲森林不断被砍伐的现实,促使创始人意识到光是研究远远不够,必须转向行动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