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碳减排
icon
搜索文档
智通港股解盘 | 中美会谈落地迎来发展期 战略资源类集体爆发
智通财经· 2025-10-30 20:03
【解剖大盘】 上午的走势还算正常,港股是高开的,因为美联储降息的原因,而A股则因为提前反馈了。不过,午后 出现了一波急速的跳水,后面港股又收回了不少。恒指收盘微跌0.24%。 先说一下降息,美联储这次降25个基点毫无悬念。不过,鲍威尔的讲话鹰派十足:特意强调了美国联邦 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内部的分歧,并淡化了六周后降息已成定局的看法。在谈及对12月的降息押注 时,他一度表示,"事实上,远非如此",原因是就业市场仍在降温,通胀短期有上行压力。留悬念是正 常的,否则都要下去了,按部就班就明确会降息,那不是太不体面了,好歹要保留一点美联储的独立性 和尊严。但大概率12月继续降息。美股市场搞得一惊一乍的,其实背后反馈的是对中美元首会谈的担 心。 据央视新闻报道,当地时间10月30日中午,中美元首会晤结束。这次会谈后由于没有惯例的签协议、没 有联合发布会、没有现场采访,有人认为不达预期。因此,就有人午后开始砸盘。甚至还有资金拉了一 下稀土,如金力永磁(06680)涨近6%。这种反制的东西涨更是加剧了恐慌。还有黄金也动了,次新的紫 金黄金国际(02259)涨超8%,赤峰黄金(06693)涨超4%。黄金的上涨看成超跌 ...
昊华科技(600378) - 昊华科技2025年前三季度主要经营数据公告
2025-10-29 17:30
产量与销量 - 2025年1 - 9月氟碳化学品产量92,085.87吨、销量90,768.81吨[2] - 2025年1 - 9月含氟锂电材料产量60,151.88吨、销量54,940.28吨[2] 销售金额与价格 - 2025年1 - 9月氟碳化学品销售金额403,221.87万元[2] - 2025年1 - 9月含氟锂电材料销售金额97,450.84万元[2] - 2025年1 - 9月氟碳化学品平均售价44,422.95元/吨,较2024年同期增长48.59%[5] - 2025年1 - 9月含氟锂电材料平均售价17,737.59元/吨,较2024年同期下降26.75%[5] 采购价格 - 2025年1 - 9月氟化锂平均采购价115,130.04元/吨,较2024年同期下降21.09%[5] - 2025年1 - 9月氢氟酸平均采购价9,548.09元/吨,较2024年同期增长5.32%[5] 价格影响因素 - 氟碳化学品受配额政策影响价格上涨,含氟锂电材料受供需错配影响价格走低[3] - 部分主要原材料价格受化工大宗原材料波动影响大[4] - 催化剂价格变动因减少低附加值产品销售占比[3] - 特种轮胎均价下降因产品销售结构变化[3]
广州知几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 注册资本100万人民币
搜狐财经· 2025-10-29 16:32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广州知几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李丽津,注册资本100万人民 币,经营范围为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工程和技术研究和 试验发展;电力设施器材制造;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通信设备制造;电器辅件制造;配电开关控制设备制 造;电容器及其配套设备制造;变压器、整流器和电感器制造;光伏设备及元器件销售;电力设施器材销售; 仪器仪表销售;储能技术服务;人工智能行业应用系统集成服务;大数据服务;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开发;人工 智能理论与算法软件开发;智能控制系统集成;碳减排、碳转化、碳捕捉、碳封存技术研发;业务培训(不 含教育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等需取得许可的培训)。 ...
SHEIN:超百亿供应链建设再加码,推出供应商科学减碳项目
新浪科技· 2025-10-28 11:35
新浪科技讯 10月28日上午消息,在投资超百亿建设国内智慧供应链、助力供应商绿色升级一系列行动 的基础上,SHEIN近日再推出了系统性的供应商科学减碳项目。 据SHEIN可持续发展部环境保护全球负责人Mustan介绍,SHEIN将根据不同环节供应商的排放占比及供 应商数量,面向不同环节采取差异化减排策略。作为实现范围三减碳目标的关键环节,该项目的首要目 标将聚焦在面辅料生产供应商。SHEIN将与必维集团、TÜV莱茵等业内知名机构合作,为供应商提供培 训、工具、技术支持和资金激励,前期通过环境能源审计进行碳盘查、设定减碳目标并制定减碳落地方 案,后续将持续推进减碳举措落地、过程进展追踪、成果核验等工作,"这不仅是一个减排项目,更是 一次价值链的协同升级。我们期待通过这个项目,与供应商共同探索出一条兼具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 路径,让'绿色'成为我们供应链的新竞争力"。(闫妍) 责任编辑:江钰涵 根据计划,SHEIN将携手第三方专业机构、面向不同环节供应商采取差异化减排策略,首批将助力面辅 料等重点供应商,提供从碳盘查到目标设定、路径规划以及减排方案落地的全面支持,以完整的减碳服 务链,助力供应商实现近期及长期净零 ...
海新能科第三季度营收增长63.82%,把握SAF上行机遇大幅提升盈利能力
证券时报网· 2025-10-27 09:03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42亿元,归母净利润5795.11万元,整体业绩扭亏并大幅增长[1] - 第三季度单季实现营业收入9.58亿元,同比增长63.82%,归母净利润9333.24万元[1] - 公司资产结构优化,截至2025年9月末资产负债率为29.81%,较2024年末的38.99%降低9.18个百分点,财务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均同比减少[1] 业务运营与战略 - 生物能源是公司核心战略支柱,创新销售组合策略,有效拓展非欧盟客户,顺利履行并超额交付非欧盟客户HVO销售长协订单[1] - 公司运营管理水平提升,质量管控、供应商管理、时效管理、预处理与催化剂方案等持续优化[1] - 公司明确战略聚焦主业、增加SAF产能、优化生产提质增效、精益管理改善经营,生物能源业务板块实现扭亏为盈[3] 生物航煤(SAF)业务进展 - 生物航煤是生物柴油最热门的应用领域,也是公司重点发力点,因其碳减排效果明显且可与传统航空燃料直接掺混使用[2] - 公司子公司山东三聚异构项目建成并稳定运营,SAF关键运行参数优于设计指标,原料供应链保障能力增强,签订多家核心供应商长协订单[2] - 公司是行业内具备产能与资质双重领先优势的SAF供应商,率先获得民航局适航证书,并于2025年10月取得商务部等四部委关于生物航油出口先行先试的批复,进入出口“白名单”[2] - 公司已与海外客户签订生物航煤订单,四季度生产排期较满[2] 行业前景与市场环境 - 全球多地强制掺混政策发布驱动SAF需求高增,市场步入放量元年,2024年欧盟SAF消费量约为61万吨,2025年掺混政策实施预计带来约130万吨需求增量[3] - 我国SAF政策以引导为主,若2030年掺混比例达到IATA建议的4.7%,对应民航业SAF年需求量将增至约249万吨[3] - 全球SAF供需持续偏紧,推动价格上涨,截至2025年10月18日我国SAF离岸高端价为2500美元/吨,较年初上涨38.9%,处于历史高位,市场分析机构普遍认为高景气有望持续[3] 公司展望 - 公司有望在2025年实现全年业绩扭亏,带给股东更好回报,并在长期投入中实现效益提升[3] - 生物航油出口“白名单”资格有助于公司合理安排生产,提升产能利用率,增强产品国际竞争力,巩固在生物航煤领域的地位[2]
大金碳减排净零目标获科学碳目标SBTi认证 双认证彰显百年企业气候担当
金投网· 2025-10-24 10:29
SBTi认证体系 - 科学碳目标倡议由全球环境信息研究中心、世界资源研究所、世界自然基金会和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联合发起,是全球公认的企业温室气体减排目标权威验证机构 [2] - 认证体系基于气候科学,紧扣《巴黎协定》要求,分为“近期目标”与“净零目标”两大等级,其中“净零目标”认证要求更高 [2] - 认证要求企业减排目标契合将全球温度升高控制在1.5℃的目标,并覆盖企业直接排放、能源间接排放及供应链上下游排放等维度 [2] 大金SBTi认证成就 - 公司净零目标获得SBTi认证,计划于2050年3月底实现全价值链温室气体净零排放 [2] - 以2019年为基准,计划至2030年实现自身运营及外购能源间接排放减少46.2%,上下游价值链间接排放减少55% [2] - 公司在2024年率先通过SBTi“近期目标”认证,2025年再获“净零目标”认证,成为全球少数获得“双认证”的企业 [3] - 全球仅有约2000家企业通过“净零目标”认证,占提交承诺企业总数11732家的不足20% [3] 大金气候战略与规划 - 公司早在2018年就提出“大金环境愿景2050”,旨在2050年于全球事业活动及产品服务中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 [4] - 公司以每5年为目标周期制定“FUSION”经营战略规划,将应对气候变化作为经营计划执行 [7] - 公司设定明确的阶段目标:以2019年为基准,2025年温室气体排放减少30%,2030年减排50% [7] - 截至2025年3月,公司已完成温室气体排放减少27%,为后续净零目标推进奠定基础 [7] 大金减排行动路径 - 在产品端推进节能化与环保型冷媒开发,覆盖从生产到回收的全生命周期减排 [7] - 在建筑与能源领域,通过一体化节能方案、能耗管理系统及可再生能源应用降低建筑碳足迹 [8] - 针对难以直接抵消的剩余排放,通过普及热泵采暖、布局可再生能源事业及开展森林保护等碳抵消举措形成补充 [8]
Thermal Energy International (OTCPK:TMGE.F) 2025 Conference Transcript
2025-10-22 23:02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公司为Thermal Energy International (TMGE F) 是一家专注于工业热能效率与碳减排解决方案的提供商 [1][2] * 行业为工业能源效率与碳减排 主要客户为大型跨国公司 如财富500强企业 客户行业集中在食品饮料(约60%)和制药(约20%) [2][24] 核心观点与论据 **业务模式与价值主张** * 公司定位为"通往净零的盈利之路" 通过其专有技术帮助客户节省燃料成本并减少碳排放 使客户和自身均实现盈利 [2] * 工业领域能源消耗中约90%为热能 仅10%为电力 而客户在电力减排方面已基本解决 热能效率提升是更关键且具挑战性的减排途径 [3][4] * 公司技术组合可回收典型蒸汽或热力系统中约80%的损失能量 理论上能将客户系统效率从50%提升至90% [5] **财务表现与增长** * 公司近两年营收增长41% 截至2025年5月的财年营收约为3000万美元 并已连续三年保持盈利 [2][8] * 2025年EBITDA和盈利能力略有下降 主要因2023和2024年进行了约80万美元的积极扩张投资 包括增员 新建制造设施和开发Crest移动应用 [9] * 尽管有扩张投资 公司净收入仍保持为正的16万美元 上一财年运营现金流为170万美元 过去三年累计产生超过500万美元运营现金流 [9] * 公司利用自有现金流偿还了约400万美元长期债务 截至5月仅剩30万美元债务 预计次年1月前全部还清 资产负债表强劲 持有约280万美元现金及240万美元营运资本 [9][10] **市场机遇与客户策略** * 公司约60%至70%的业务来自前10大客户 这些客户在全球约有1000个站点 而公司目前已向约100个站点售出产品 渗透率不足5% 现有客户内部存在巨大增长空间 [6][7] * 公司专注于大型跨国公司 因其拥有能源密集型大型站点且全球站点众多 便于开展大规模项目 [6] **战略举措与增长杠杆** * 公司正启动多项战略举措以扩大业务规模 包括在北美建立间接销售渠道(制造商代表网络) 推广标准化产品 将Heat Sponge产品制造扩展到欧洲 以及利用Crest数字平台 [11][12][14][15] * 大型交钥匙项目(占收入约三分之二)的毛利率通常在30%左右 而单纯设备销售的毛利率可达50%左右 两者混合后平均毛利率约在40%区间 [22] * 发展间接销售渠道和标准化产品旨在以更低成本覆盖更多小型项目机会(数万美元级别) 从而提升整体毛利率 [13][26] **订单与运营指标** * 公司财年于5月结束 第一财季截至8月31日 该季度订单额达1130万美元 是去年同期的4倍 也是历史平均水平的3倍 [10][11] * 截至9月22日 订单积压达到2450万美元 为公司有史以来最高水平 [11] * 大型项目销售周期长 第一季度获取的1130万美元订单中的大部分收入预计将在第三或第四财季确认 [29] 其他重要内容 **技术与运营细节** * 公司通过收购拥有12项专有技术 并在加拿大 美国和英国设有工程 销售 管理和制造业务 [5][6] * 公司采用外包制造模式 80%至90%的制造业务外包 自身只进行少量精加工 [15] * 员工总数约70人 其中约40%为销售人员 40%为工程师 20%为行政和营销人员 随着销售效率提升 工程师与销售人员的比例已变为约2:1 [28][30] **Crest数字平台** * Crest(碳减排与效率评估工具)是一款移动应用 用于现场数据收集和项目方案制定 可加速销售过程并促进交叉销售机会 [16][17] * 该应用获得了英国技术奖的"年度移动应用"奖 但目前在客户站点中的使用覆盖率仍低于10% [18][28] **并购策略** * 公司未来并购目标为具有商业化产品和200万至2000万美元潜在营收的互补性公司 收购估值粗略标准约为1倍营收 并需对每股收益有增值效应 [31][32][33] * 并购方向从侧重技术扩展 转向寻找在特定地理区域或垂直市场有业务的公司 以实现协同效应 [31]
辉煌“十四五”壮美新答卷丨自贸试验区扬帆破浪
广西日报· 2025-10-21 10:56
制度创新与改革成效 - 南宁片区推行全国首创的涉企经营事项“免审即得”改革,企业实现准入即准营,缩短筹备期2至3个月 [2] - 累计推出214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10项获海关总署备案,5项入选全国自贸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1项纳入国家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文件推广 [4] - 实施“铁路笼车+滚装船”创新模式,助力汽车出口沙特,成本降低8%以上 [2] - 陆海新通道多式联运“一单制”数字提单信用证等突破性举措有效激发企业活力 [2] 物流与通关效率提升 - 南宁空港智慧联合调度中心通过“虚拟卡口”、“机坪直转”等模式,使单吨货物通关成本锐减千余元 [4] - 崇左片区创新中越跨境快递物流服务标准,实现“一次托运、一单直达”,快递从南宁到越南河内最快12小时内送达 [4] 经济发展关键指标 - 截至2025年8月,广西自贸试验区贡献了全区42%的实际使用外资和39.6%的外贸进出口额 [4] - 自设立以来新设企业数量激增32倍,突破12万家 [5] - 工业产值年均增速达15%,实际使用外资年均增长24.3%,外贸进出口额年均增长16.1% [5] 产业集群发展 - 南宁片区依托国际通信枢纽,发展数字经济,培育规上数字经济企业124家,中国—东盟国家人工智能应用合作中心已促成超60个项目签约,40个项目落地,与22家海外企业携手,14家海外企业入驻 [5] - 钦州港片区形成绿色化工、新能源材料等五大临港产业集群,2024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362亿元,6年累计实际使用外资近12亿美元 [5] - 崇左片区主攻电子信息、东盟特色加工等百亿产业链,吸引42家东部企业“组团入桂” [5] 面向东盟的跨境服务平台 - 建成面向东盟的跨境征信服务平台,汇聚东盟10国787万户企业信息,已服务超912万户企业 [6] - 探索搭建“中华文化AIGC文创平台”,以人工智能赋能文化出海并创新数字版权确权机制 [6] - 在新加坡落地全国首个气象数据海外云节点,支持中国—东盟气象合作 [6] 企业集聚与生态构建 - 南宁片区已吸引23家世界500强企业和22家中国500强企业布局 [2]
电力大数据+碳足迹管理:中国创新解锁绿色转型新路径
扬子晚报网· 2025-10-20 09:58
10月17日,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成立25周年走进国家电网活动中,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发布优秀SDG创新 实践成果。该公司首创的"电力大数据+碳足迹管理"服务体系,已为苏州电子制造业企业新安电器节省 用能成本超百万元,降低碳排放千余吨。若该模式在全国推广,预计年降碳效益近4000万吨。 国网苏州供电公司科技数字化部五级职员周游现场演示了平台运作逻辑:"电力大数据+碳管理"体系一 方面对接部署于边端企业的数字化终端,根据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包括原材料、运输、生产等,自动化精 准测算碳足迹;另一方面直接对接国内外权威碳认证机构,实现碳足迹的快速认证。通过这种方式,企 业碳足迹核算时间从15天压缩到1天,平均效率提升85%。 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驻华代表刘萌表示:"电力大数据+碳管理"的创新模式不仅为企业碳管理提供了高 效低成本解决方案,更为全球碳减排贡献了中国智慧。" 产品碳足迹指的是一个产品从原材料开采到最终废弃处理全过程中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对企业而 言,掌握产品碳足迹是实现碳减排和绿色转型的重要一步。 "电力大数据+碳足迹管理"服务体系是指利用电力大数据实时、精准的特点,自动获取企业用能数据, 构建覆盖产品全链条的碳 ...
全文 | 赋能全球碳中和,上海定势能源董事长钱胜利呼吁中国软硬件能源技术协同出海
新浪证券· 2025-10-18 18:13
大会概况 - 2025可持续全球领导者大会于10月16日-18日在上海世博园区召开,主题为“携手应对挑战:全球行动、创新与可持续增长” [1] - 大会由世界绿色设计组织与新浪集团联合主办,汇聚约500位中外重磅嘉宾,其中约100位为海外嘉宾,包括政要、国际组织代表、诺奖得主及全球500强企业负责人 [1] 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全球地位 - 中国新能源产业已从“大而不强”迈入“又大又强”的新阶段,拥有强大的供应链体系与制造能力,能提供具有显著成本优势的光伏产品、风力发电机等关键设备 [3] - 中国企业具备将产品、技术、服务与投资进行一体化整合的能力,可向全球市场提供综合性的绿色能源解决方案 [5] 中国在能源软技术领域的优势 - 国内拥有全球最大规模的风电功率预测与电力现货价格预测体系,人工智能算法与数据模型技术位居世界前列 [5] - 这些核心能力在园区能源管理系统自平衡调度、跨省/跨区及跨国电力交易中具有通用应用价值 [5] 企业降低电力碳足迹的路径 - 企业可通过电力市场化交易扩大绿电绿证消纳规模,例如参与电力现货交易、签订3至5年直购电市场化合约以及探索跨省点对点交易 [8] - 企业需建立自身的调节能力与生产柔性,如发掘可中断负荷、可调节负荷,或自建企业内部储能资源以提高绿电消纳能力 [9] - 需实现电到碳的价值转化路径,明确电碳转换标准与降碳环境效益的变现方式,以经济效益牵引企业持续降低碳足迹 [9] 中国能源技术出海的机遇与挑战 - 海外中资园区度电成本高达2元,迫切需要先进的调节能力与自平衡算法优化运营,但当前出海支持体系仍以低价硬件产品为主,先进软技术未同步输出 [12] - 呼吁设备出口商实现从“产品出海”到“技术出海”与“服务出海”的升级,例如在出口储能系统时内置已适配当地规则的EMS系统,实现“开机即用” [6] - 用于风电、光伏预测和电力市场分析的数值天气预报模型底层逻辑是全球性的,技术无国界,服务国内市场的成熟能力完全可推广至全球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