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回升向好
搜索文档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第九次全体会议强调 巩固拓展经济回升向好势头 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证监会发布· 2025-08-18 21:24
经济形势与政策导向 - 我国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强调要全面辩证把握经济形势 既要看到发展成绩和强大韧性 又要警惕风险挑战和外部环境复杂性 [2][3] - 需巩固拓展经济回升向好势头 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 [2][3] 宏观政策与市场调控 - 提升宏观政策实施效能 增强政策针对性有效性 及时回应市场关切 稳定市场预期 [4] - 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释放超大规模市场红利 采取有力措施巩固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态势 推进城中村改造释放改善性需求 [4] 内需与投资驱动 - 系统清理消费领域限制性措施 加快培育服务消费和新型消费等新增长点 持续激发消费潜力 [4] - 加力扩大有效投资 发挥重大工程引领作用 更多投资于民生领域 积极促进民间投资 [4] 改革开放与创新 - 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激发经营主体创新活力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创新发展数字贸易和服务贸易 [4] - 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 以国内大循环稳定性对冲国际循环不确定性 [4] 政府效能建设 - 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抓手优化政府监管服务 为企业经营创造有利条件 增强解决新问题能力 [5] - 坚持实事求是提升政府工作水平 加强行政效能建设 [5]
李强:巩固拓展经济回升向好势头 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新华社· 2025-08-18 21:10
经济形势与政策导向 -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1] - 坚持全面辩证把握经济形势 既看到发展成绩和强大韧性 又关注风险挑战和外部环境复杂性[1] - 巩固拓展经济回升向好势头 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1][3] 宏观政策与市场预期 - 提升宏观政策实施效能 增强政策针对性和有效性[2] - 及时回应市场关切 稳定市场预期[2] - 深入评估政策实施情况[2] 国内大循环与消费投资 - 抓住关键着力点做强国内大循环 以内在稳定性和长期成长性对冲国际循环不确定性[2] - 持续激发消费潜力 系统清理消费领域限制性措施[2] - 加快培育壮大服务消费和新型消费等新增长点[2] - 加力扩大有效投资 发挥重大工程引领带动作用[2] - 适应需求变化更多投资于人 服务于民生 积极促进民间投资[2] 市场建设与房地产 - 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不断释放超大规模市场红利[2] - 采取有力措施巩固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态势[2] - 结合城市更新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 多管齐下释放改善性需求[2] 改革开放与创新 - 在深化改革开放中增强发展动力 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2] - 激发各类经营主体创新创造活力[2] - 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2] - 创新发展数字贸易和服务贸易[2] 就业民生与社会稳定 - 更大力度稳定就业保障民生 拓宽就业增收渠道[2] - 聚焦群众关切提升民生服务[2] - 进一步加强防灾减灾救灾和安全生产监管 确保社会大局稳定[2] 政府效能与工作落实 - 持续加强行政效能建设 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抓手优化政府监管和服务[3] - 创新思路提升本领 增强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3] - 坚持实事求是扎扎实实下苦功夫 全面提高政府工作整体水平[3]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第九次全体会议
券商中国· 2025-08-18 20:49
经济形势与政策导向 - 今年以来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强调要全面辩证把握经济形势 既要看到经济韧性和活力 也要清醒认识风险挑战和外部环境复杂性 [1] - 要求提升宏观政策实施效能 增强政策针对性有效性 及时回应市场关切 稳定市场预期 [2] - 强调以国内大循环稳定性对冲国际循环不确定性 通过激发消费潜力 扩大有效投资 促进民间投资等方式巩固经济回升势头 [2] 重点领域发展措施 - 消费领域将系统清理限制性措施 加快培育服务消费 新型消费等新增长点 [2] - 投资领域将发挥重大工程引领作用 更多投向民生相关领域 积极促进民间投资 [2] - 房地产市场需巩固止跌回稳态势 结合城市更新推进城中村改造 多措并举释放改善性需求 [2] 改革开放与创新驱动 - 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激发各类经营主体创新活力 [2] -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有序推进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 重点发展数字贸易 服务贸易 [2] - 要求深化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持续释放超大规模市场红利 [2] 政府效能建设 - 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抓手优化政府监管服务 为企业经营创造有利条件 [3] - 强调提升行政效能 增强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全面提高政府工作水平 [3]
同比增长5.6%!1至7月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330亿元|快讯
搜狐财经· 2025-08-16 13:05
铁路固定资产投资表现 - 1至7月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330亿元 同比增长5.6% [2] 铁路建设进展与项目动态 - 高质量推进"十四五"规划纲要102项重大工程中的铁路项目 [2] - 贵州盘州至兴义高铁全线铺轨完成 [2] - 南宁至凭祥高铁崇左至凭祥段新建站房建设完成 [2] - 沪渝蓉高铁武汉至宜昌段 沈阳至白河高铁 襄阳至荆州高铁 合肥至新沂高铁等项目联调联试有序推进 [2] 铁路建设战略定位与未来规划 - 铁路建设有效发挥对全社会投资的拉动作用 [2] - 加快构建现代化铁路基础设施体系 加大铁路建设投资力度 [2] - 确保铁路"十四五"规划各项任务圆满完成 [2]
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部署防汛救灾高质量发展和深入贯彻 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等工作方红卫主持会议
西安日报· 2025-08-15 10:31
防汛救灾工作部署 -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兰州市榆中县山洪灾害重要指示精神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原则[2] - 以时时放心不下责任感抓紧抓实防汛救灾工作 坚决克服麻痹大意思想[2] - 采取宁可十防九空不可万一失防坚决态度 实施精准预警叫应和完善应急联动机制[2] - 开展全方位拉网式隐患排查整治 及时组织群众转移避险[2] - 压紧压实工作责任 加强宣传引导提高群众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2] 经济发展与政策落实 - 学习贯彻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精神 以深化三个年活动和打好八场硬仗为抓手[2] - 持续巩固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2] - 扎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 全面推进中央巡视审计环保督察问题整改[2] - 深入开展保护鸟类和打击非法猎捕贩卖野生鸟类三年行动[2] - 统筹发展和安全 确保十四五收好官十五五谋好篇[2] 文化建设与城市发展 - 发挥省会城市和文化大市示范带头作用 在以文铸魂以文传脉以文育人等方面积极探索[2] - 为文化强省建设贡献西安力量 推进以文润心以文兴业以文传声等工作[2] 党政建设与学习教育 - 抓紧抓细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后续工作 保持标准不降劲头不松力度不减[3] - 以理论学习筑牢思想根基 以整改整治巩固学习教育成果[3] - 建立长效机制维护政治生态 确保学习教育善始善终善作善成[3] 会议安排 - 近期召开市委十四届九次全会 审议有关文件[1][4]
金融“活水”为回升向好添动力增活力
陕西日报· 2025-08-10 07:50
金融运行总体情况 - 上半年陕西社会融资规模增量达3479亿元 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61173.27亿元 同比增长7 93% 高于全国水平0 83个百分点 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74896 67亿元 同比增长8 29% [1] - 金融数据表明陕西为经济回升向好提供了有力资金支撑和良好货币金融环境 [1] 信贷结构优化 - 上半年陕西八成以上新增贷款投向企(事)业单位 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730 58亿元 [3]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制造业和建筑业贷款增量占行业贷款增量的68% 显示信贷结构持续优化 [3] 重点领域金融支持 - 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新增561 13亿元 同比多增179 63亿元 科技贷款余额同比增长8 96% 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9 0% [4] - 普惠小微贷款余额6156 16亿元 同比增长14 26% 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8239 26亿元 较年初增长9 40% [4] - 前5月省级重点项目贷款投放额已达去年全年一半以上 包括50万吨/年甲醇制乙醇项目 8英寸半导体芯片生产线等项目 [5] 科技金融发展 - 陕西AIC股权投资基金规模扩大 西安市首笔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落地 陕企发行全国首批科技创新债券 [6] - 科技金融体制和生态建设加速完善 更多资金支持创新型企业 [6]
市委常委会会议学习贯彻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近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 持续巩固拓展经济回升向好势头 切实扛牢促发展保平安政治责任 马明龙主持并讲话
镇江日报· 2025-08-09 08:04
经济工作部署 - 深刻把握党中央对当前经济形势的科学判断 锚定两个高于目标 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 [1] - 重点推进稳就业 稳企业 稳市场 稳预期四方面工作 同步强化信心提振与需求扩张 [1] - 同步推进改革深化与开放促进 兼顾民生保障与底线守护 聚焦长远发展与合力凝聚 [1] 防汛与青年工作 - 全面排查整治风险隐患 加强防汛工程建设与应急预案演练 保障河湖安全与人民安宁 [1] - 推动青年参与和平发展事业 引导青年群体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贡献智慧力量 [1] 双拥与基层减负 - 将双拥工作纳入长期战略规划 强化政策保障与军地协同 巩固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成果 [2] - 从严推进基层减负工作 对照负面清单整改形式主义问题 建立常态化治理机制 [2] 安全生产与社会治理 - 压实党政领导与部门监管责任 通过重点工作清单推动安全隐患消除与制度成果转化 [2] - 推进城乡网格化治理条例制定 提升社会治理工作制度化 法治化与规范化水平 [2]
财政部:及时启动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
中国证券报· 2025-08-08 15:31
财政收入与支出情况 - 一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0877亿元 同比下降2.3% 扣除特殊因素后可比增长2.2% [1] - 特殊因素包括2022年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税入库抬高基数及2023年减税政策翘尾减收影响 [1] - 一季度税收收入49172亿元 同比下降4.9% 扣除特殊因素后保持平稳增长 [1] -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2.9% 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2708亿元增长3.7% 教育支出10436亿元增长2.5% 城乡社区支出5614亿元增长12.1% 农林水支出5185亿元增长13.1% 住房保障支出2049亿元增长7.8% [2] - 财政支出进度达预算24.5% 高于近三年平均水平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进度30.7% 城乡社区支出进度26.2% 卫生健康和交通运输支出进度均为25.1% [2] 政府债券发行安排 - 将根据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分配情况及时启动发行工作 科学设计期限匹配项目周期 [3] - 统筹一般国债和特别国债发行节奏 加强中央与地方资金统筹 建立全流程监管机制 [3] - 指导地方合理把握专项债券发行节奏 优化政府投资力度 保障重大项目资金需求 [3] - 2024年扩大专项债券投向领域 新增新能源/新基建/新产业领域 包括独立新型储能和重点流域水环境治理 [4] - 将保障性住房纳入专项债券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 增强专项债券撬动作用 [4] 财政政策支持方向 - 实施新一轮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财政支持政策 培育产业链配套专家 [5] - 安排30亿元资金支持首批20个左右城市开展制造业新型技改试点 推动智改数转网联 [6] - 启动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 支持国家高速公路/普通国道/高等级航道数字化改造 [6] - 实施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 支持24个省份70个左右试点县挖掘农村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 [6] - 支持大中城市实施城市更新行动 开展地下管网改造 补链强链国家综合货运枢纽城市 [6] 储蓄国债调整计划 - 密切关注储蓄国债供需变化 研究适当增加发行规模 [4] - 研究调降单人购买限额 扩大储蓄国债惠及投资者范围 [4]
透过多项数据看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机器人产业“新新”向荣
央视网· 2025-08-07 00:18
零售业 - 8月份零售业景气指数为50 1%,环比上升0 5个百分点,其中商品经营类指数上升1 0个百分点,租赁经营类指数52 1%维持在中高位景气区间 [1] - 今年以来零售业景气指数有7个月保持在50 0%以上的扩张区间,零售企业经营状况持续改善 [1] 期货市场 - 7月全国期货市场成交量同比增长48 89%,成交额同比增长36 03% [3] - 截至7月底国内上市期货期权品种达152个,市场活跃度提升反映实体经济结构转型深化 [3] 小微企业融资 - 截至6月末全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87 74万亿元,同比增长12 49% [5] - 1-6月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同比下降0 46个百分点 [5] 机器人产业 - 上半年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35 6%,服务机器人产量增长25 5% [7] - 国内机器人相关企业超93万家,上半年新增企业10万多家,同比增长约45% [7] - 行业技术稳定度和灵活度显著改进,应用场景持续拓展 [9]
财政资金精准发力,“两新”政策持续显效
人民日报· 2025-08-04 10:46
政策效果与数据表现 - 上半年"两新"政策在提振消费、扩大投资、促进转型和改善民生方面发挥关键作用,推动经济回升向好[1] - 消费品以旧换新带动2.8亿人次申领补贴,相关商品销售额超1.6万亿元[4] - 限额以上单位家电和音像器材零售额同比增长30.7%,文化办公用品增25.4%,通信器材增24.1%,家具增22.9%[4] - 乘用车零售量增长10.8%,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增速高于去年全年1.5个百分点[4] - 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7.3%,增速比全部投资高14.5个百分点,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86%[4] 消费升级与供给优化 - 中央财政对12大类耐用消费品实施精准补贴,聚焦绿色、智能、安全升级方向[6] - 一级能效产品销售额占比超90%,AI眼镜成交量同比激增10倍,智能影像设备销量增长30%[6] - 2025年设备更新支持资金规模增至2000亿元,覆盖电子信息、安全生产、设施农业等领域[6] - 科技创新再贷款额度1.4万亿元,企业设备改造投入可按10%比例抵免应纳税额[6] 政策实施机制 - 省级财政部门需在30日内制定资金分配方案,市县财政部门30日内将资金细化到具体项目[7] - 多部门协同监管:发改委优化支持领域清单,财政部强化资金监管,商务部监测市场动态,市场监管总局严把质量价格关[7] - 形成"中央+地方+企业"三重让利格局,各地实施特色化方案激发消费热情[8] - 建立"资金监管-市场监测-质量追溯"全链条防护网,有效遏制骗补套利行为[8] 后续政策部署 - 第三批69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已下达,第四批同等规模资金将于10月发力[9] - 政策将进一步聚焦重点产品设备,丰富支持手段,构建更新换新长效机制[9] - 严格全链条监督管理,防范项目和资金风险[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