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虚假宣传
icon
搜索文档
充电宝容量“文字游戏”何时休?
广州日报· 2025-10-20 11:03
充电宝容量"文字游戏"何时休? 电芯容量20000毫安充电宝 额定容量12000毫安 专家呼吁明确标注规范堵漏洞 "我的手机电池容量是4600毫安,10000毫安的充电宝,应该能给手机充两次电,实际充一次就没多 少电了。"消费者王先生手持一款知名品牌充电宝,语气中透着无奈。今年8月,他在淘宝某品牌官方旗 舰店购买了这款电芯容量为10000毫安的充电宝,背面小字标示的额定容量仅有6000毫安。文字游戏背 后,是消费者权益的隐形流失。在黑猫投诉平台上,类似的案例比比皆是。 电量焦虑:认清额定容量是关键 王先生将商家的宣传策略比喻为"海参炒面":"面里没有海参,只是厨师名叫海参。商家宣传的 10000毫安如同菜名,只是由两颗5000毫安电池组成的充电宝,实际可用容量(额定容量)却大打折 扣。"王先生表示,"我向客服投诉,客服拒绝承认存在虚假宣传,认为是行业惯例。" 消费者杨女士购买了一款10500毫安的充电宝,额定容量5800毫安。用充电宝给手机充满一次电, 电量便所剩无几,在没有专业设备测试的情况下,商家仅靠专业术语就忽悠了消费者。杨女士表示,商 家应该实事求是,按照她的情况,购买20000毫安的充电宝更合适,但 ...
市场监管总局:重拳出击“私域围猎老年人”乱象
中国经营报· 2025-10-18 02:02
专项整治行动概况 - 市场监管总局部署全国系统开展针对老年人药品、保健品虚假宣传的专项整治,查办违法案件4516件,罚没金额6876.91万元,责令3611家主体整改[2] - 专项整治征集问题线索7415个,向纪检监察机关移送违规违纪线索95条[2] - 上海市截至9月底立案89件,关闭涉嫌虚假宣传的保健品销售门店12家,罚没款150余万元[2] 私域直播违法案件查处 - 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对私域直播虚假宣传行为立案30件,其中私域直播平台6件,直播商家24件[1][3] - 已处罚没金额293万元,拟处罚没金额约663万元[1][3] - 广东省核查平台内保健品销售直播主体7213个、视频39222个,形成有效线索606条,并立案调查两个私域直播平台[3] 平台治理与技术应用 - 相关平台累计封禁违规视频5904条,处置违规直播1.1万场,对1877家违规店铺实施直播功能封禁,将472家屡教不改店铺纳入黑名单[4] - 市场监管总局约谈相关平台企业,要求其压实主体责任,配合办案取证并对涉嫌违法内容的外部链接进行限制访问[3] - 监管部门引入AI大模型、电子数据取证等技术,通过大数据分析、AI识别等手段对微信群、小程序进行风险监测[8] 违法行为特点与监管挑战 - 私域直播具有用户精准性、封闭性与隐蔽性等特点,存在主动监控监测难、内容取证难、链条追溯难等监管挑战[6][7] - 违法行为主要表现为虚假宣传与夸大功效、“专家人设”造假、产品资质造假,并通过“播完即关”、屏蔽信息等方式销毁证据[6][7] - 不法商家通过“免费健康讲座”、“专家义诊”等形式将老年群体引流至私域直播间实施虚假营销[2][6] 法律环境与制度建设 - 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于10月15日正式实施,完善了规制虚假宣传的法律条款,强化了平台企业责任[9][10] - 此次修法细化了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类型和认定标准,增加了关键词搜索、侵害数据权益、虚假交易等方面的制度[10] - 针对基层执法难点,研究制定虚假宣传有关法律适用问题的指引,为地方市场监管部门执法办案提供参考[9]
AI伪造名人带货首案 揭示数字治理底层逻辑
证券时报· 2025-10-17 06:25
案件基本情况 - 2025年6月北京市海淀区市场监管局查处利用AI技术冒用央视知名主持人名义和形象发布虚假广告的案件 [1] - 此为北京市场监管部门首次运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对滥用AI技术冒用知名人物形象问题进行查处 [1] - 涉案企业将普通食品包装成具有医疗功效的神药进行宣传 [1] 欺诈手法与技术滥用 - 利用算法生成虚拟形象以每秒30帧的流畅度模仿真人微表情 [1] - 使用声纹克隆技术完美复刻特定人物的音色特征 [1] - 利用公众对权威媒体人的天然信任将其异化为商业欺诈工具 [1] - 欺诈模式具有数字时代特征先以AI生成形象构建信任再通过话术包装产品最后借助算法推荐流量完成收割 [1] - 存在专业化分工的黑色产业链包括名人形象数据库采集语音克隆模型训练和话术模板库建设 [3] 产品与宣传问题 - 涉案产品深海多烯鱼油的实际执行标准仅为糖果类普通食品 [2] - 产品宣传中宣称具有治疗头晕头痛改善记忆等医疗功效 [2] - 宣传展板标注适合头晕头痛手麻脚麻记忆下降人群等医疗用语表述 [3] - 企业构建了完整的虚假证据链包括伪造的检测报告和用户评价 [2] 平台责任与监管漏洞 - 一个拥有88万粉丝的直播间能够长期进行虚假宣传 [3] - 平台内容审核存在三重漏洞对AI生成内容识别技术滞后对医疗宣传语敏感度不足对高流量直播间监管存在选择性忽视 [3] - 平台责任的真空状态使技术滥用行为获得野蛮生长空间 [3] 法律与监管应对 - 执法部门创造性运用《广告法》中不得含有虚假内容的规定实现对新型违法行为的精准打击 [2] - 案件查处揭示需通过扩大解释现有法律条款填补空白并加快制定专门性法规 [2] - 急需建立跨平台的联合监管机制以遏制产业化趋势带来的整体性风险 [3] 社会影响与治理启示 - 消费者举报在案件中起到关键作用公众从被动受害者转变为数字治理参与主体 [4] - 普通民众识别深度伪造内容面临巨大困难需加强数字素养教育 [4] - 技术开发者需建立技术向善的自我约束机制平台方需将社会责任纳入核心考核指标 [4] - 构建良性数字生态需建立法律伦理和共治三重保障 [5]
爆款榜第一!“清华冯博士”被查
新浪财经· 2025-10-17 02:21
事件概述 - 直播带货顶流主播“清华冯博士”因其推广的产品“养能健学龄DHA藻油叶黄素酯凝胶糖果”涉嫌虚假宣传而被推上舆论风口浪尖 [1][3] - 该产品在抖音平台热销,一度登顶抖音商城爆款榜单首位 [1][3] -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已介入调查,并对涉事企业立案调查,责令直播间停播及整改宣传内容 [3][4] 涉事产品与公司 - 产品为“养能健学龄DHA藻油叶黄素酯凝胶糖果”,其委托生产方为厦门养能健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受委托生产方为广东汕头仙乐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4] - 该产品通过抖音直播间“清华冯博士-儿童营养研发专家”进行销售 [4] - 该产品仅为普通膳食食品,并非保健食品或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 [4] 涉嫌违规行为 - 直播间宣传话术包括“专利防蓝光配比”、“让孩子学得多记得牢”、“1粒补2样,眼脑双效补充”以及“投资营养,投资孩子大脑,就是在投资未来”等 [1][6] - 上述宣传被认为很可能超出了普通食品仅能提供营养补充的范畴,存在宣称保健功能的倾向,涉嫌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 [6][7] - 主播借用“药食同源”概念及分享个人体验等方式对消费者进行心理暗示,从而达到误导消费的效果 [7] 行业监管现状与问题 - 直播带货领域针对“三品一械”(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监管存在显著问题,主要为虚假宣传、夸大疗效以及监管处罚力度不足 [9][10][11] - 违规宣传行为隐蔽性强,一些与健康领域无关的主播(如健身、母婴、美妆主播)通过擦边球方式向特定受众兜售并夸大疗效,难以被发现 [10] - 对违规带货“三品一械”的处罚案例不多且力度不大,对试图打擦边球的主播缺乏震慑力 [11] 行业规范建议 - 建议设置严格准入门槛,要求“三品一械”必须由具备相关资质的直播间进行带货 [13] - 可参考健康医疗类自媒体管理资格要求,将健康消费相关直播带货权限限定于拥有相关资格认证的专业机构及人员 [13] - 对带货中出现的违规问题应从严管理,一经发现即取消其资格,以有效杜绝隐患 [14]
假专家、假神药精准“围猎”老年人 市场监管总局严打私域直播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5 23:10
专项整治工作成果 - 市场监管总局专项整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征集问题线索7415个,查办违法案件4516件,罚没金额6876.91万元,责令3611家主体整改、涉及金额382.42万元,向纪检监察机关移送违规违纪线索95条 [1] - 针对私域直播虚假宣传违法行为,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共立案30件,其中私域直播平台6件,直播商家24件,已处罚没金额293万元,拟处罚没金额约663万元 [2] - 广东省市场监管部门开展老年人药品、保健品虚假宣传专项整治,截至9月底已立案516宗,结案344宗 [5] 私域直播领域特征与问题 - 私域直播具有用户精准性、购买意愿高转化率、封闭性与隐蔽性、运营模式多元四个显著特征 [2] - 该领域突出问题表现为虚假宣传与夸大功效、“专家人设”造假、产品资质造假以及消费维权困难 [3] - 上述问题给监管执法工作带来主动监控监测难、内容取证难、上下游链条追溯难等挑战 [4] 监管技术与法律手段 - 市场监管部门运用AI大模型、电子数据取证、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进行网络监测和风险预警 [5][6] - 通过强化电子取证固证、跨区域协同办案、全链条“穿透式”监管等针对性手段提升监管能力 [4] -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于10月15日正式实施,细化了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类型和认定标准,增加了对关键词搜索、虚假交易、平台责任等方面的制度规定 [6]
老年消费者被“围猎”?监管部门整治私域直播虚假宣传
中国新闻网· 2025-10-15 22:08
私域直播行业监管动态 - 市场监管总局针对私域直播领域开展专项整治工作 已征集问题线索7415个 查办违法案件4516件 罚没金额6876.91万元 责令3611家主体整改 涉及金额382.42万元 [1] - 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对私域直播虚假宣传违法行为立案30件 其中私域直播平台6件 直播商家24件 已处罚没金额293万元 拟处罚没金额约663万元 [2] -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于10月15日正式实施 完善了对虚假宣传违法行为的法律条款并强化了平台企业责任 [4] 针对老年群体的违法行为特点 - 不法商家通过"免费健康讲座"、"专家义诊"、"直播领福利"等形式精准"围猎"老年群体 将其引流至私域直播间实施虚假营销 [1] - 主要违法手段包括虚假宣传与夸大功效 通过虚构身份、虚假原料、虚构疗效等将普通商品包装成"神药"、"神器" 诱导老年消费者购买高价商品 [2] - "专家人设"造假问题突出 部分直播间通过"伪科学养生课"、"专家一对一咨询"等形式诱导营销 而所谓"专家"往往没有真实专业背景和资质 [2] 产品资质与消费维权问题 - 产品资质造假现象严重 一些私域直播间销售的产品没有合法资质 却伪造或冒用批准文号、认证标志等 例如将普通食品宣传为药品 [2] - 消费维权困难 不法商家通过"播完即关"、屏蔽信息、解散群组等方式销毁证据、逃避责任 并通过虚构售后服务、拖延退款等手段进一步侵害消费者权益 [3] - 上述行为给监管执法带来主动监控监测难、"私域"内容取证难、上下游链条追溯难等挑战 [3] 监管执法措施与平台责任 - 各地市场监管部门通过强化电子取证固证、跨区域协同办案、全链条"穿透式"监管等手段提升监管能力 [3] - 市场监管总局约谈相关平台企业 要求其压实主体责任 配合监管部门办案取证 并对涉嫌违法内容的外部链接进行限制访问 [3] - 针对基层执法难点 研究制定虚假宣传有关法律适用问题的指引 为地方市场监管部门执法办案提供参考 [4]
因虚假宣传“保证找到对象”,世纪佳缘被罚
新京报· 2025-10-14 19:39
公司处罚与违规行为 - 公司因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宣传行为被处以28万元罚款 [1] - 公司在2024年12月至2025年5月期间向多名消费者宣传不实会员信息并作出与实际不符的承诺 [1] - 公司涉案服务费共计3.8万余元 [1] - 公司在去年4月因骗取消费者价款或不按约定提供服务被罚款20万元 [2] - 公司在2023年6月至9月未能按照售前约定内容向多名消费者提供服务 [2] - 公司在2023年6月至8月向2名消费者销售服务时未告知具体的服务数量和质量 [2] 公司业务与风险概况 - 公司为“世纪佳缘”App的经营主体 主要从事互联网婚介服务 [1] - 消费者注册后销售人员会推荐高端定制会员服务 付费后可获取介绍对象的联系方式及后续服务 [1] - 公司成立于2004年4月 注册资本10000万人民币 [1] - 公司目前共有222条自身风险 66条周边风险 489条历史风险以及87条预警提醒 [1] 行业营销策略与问题 - 行业公司被曝光利用年龄焦虑、生育焦虑等痛点诱导消费者购买价格上万元的会员服务 [2]
世纪佳缘因虚假宣传“保证找到对象”被罚28万
贝壳财经· 2025-10-14 19:33
处罚事件概述 - 世纪佳缘关联公司上海花千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因虚假宣传被上海市杨浦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处以28万元罚款 [1] - 该公司为“世纪佳缘”App的经营主体,主要从事互联网婚介服务 [1] 违规行为细节 - 在2024年12月至2025年5月期间,公司为促成交易向多名消费者宣传不实的会员信息并作出“保证找到对象”等不实承诺 [2] - 涉案服务费共计3.8万余元,无违法所得 [2] 公司历史与风险状况 - 上海花千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4月,法定代表人为孙鹏轩,注册资本10000万人民币 [3] - 公司目前共有222条自身风险,66条周边风险,489条历史风险,以及87条预警提醒 [3] 过往处罚记录 - 去年4月,公司因骗取消费者价款而不按照约定提供服务被上海市杨浦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20万元 [3] - 2023年6月至9月,公司对多名消费者未能按照售前约定内容提供服务,涉及服务费共计10万余元 [3] 行业曝光事件 - 在去年的央视3·15晚会中,世纪佳缘等婚恋公司被曝光利用年龄焦虑、生育焦虑等痛点诱导消费者购买价格上万元的会员服务 [3]
别买、别戴!重金属严重超标
搜狐财经· 2025-10-13 13:00
市场现象与产品定位 - 随着黄金价格持续上涨,外观酷似黄金但售价低廉的“沙金”首饰在市场上涌现,并被视为黄金的平替选择,迅速受到热捧 [1] - 在多个网络平台的直播间和视频中,商家宣称“沙金”首饰内外颜色相同、永不掉色、不怕火烧,且价格远低于黄金,一件仅售一两百元 [1] - 部分商家在店铺取名上玩花样,使用与著名品牌同音不同字的名称,如“老凤详”,或直接取名“老庙沙金” [3] - 在电商平台上,销售“沙金”饰品的店铺众多,有商家宣称单月销量超10万件 [5] 产品材质与真实价值 - 天然“沙金”是含金岩石风化后与砂石混合形成的矿物,含金量约为5%,但市售绝大多数“沙金”饰品与黄金并无关系 [3][11][14] - 浙江义乌小商品城的商户表示,当地销售的首饰主要采用黄铜作为原材料,表面电镀0.05微米的黄金以模拟质感,但镀层薄,长期佩戴会磨损 [7][9] - 商户坦言,即使加厚镀层,汗水、洗手液等液体仍能腐蚀镀层,首饰仅在妥善保存下可维持半年至一年不掉色 [9] - 出厂价约10元的黄铜镀金首饰,在街头夜市售价约40元,而在网络直播间则被包装成所谓越南提纯“沙金”,售价上百元 [11] - 浙江黄金珠宝饰品质检中心检测发现,送检的“沙金”首饰主要成分为铜镍合金,表面镀金层厚度小于0.05微米,根据国家标准不能称为镀金饰品 [14][16] 产品质量与潜在风险 - 由于镀层过薄,消费者佩戴时可能磨损掉镀金层,释放其中的镍元素 [18] - 国家标准规定人体长期接触首饰的镍释放量限值为每星期每平方厘米0.5微克,但检测中心遇到的部分铜镍合金饰品,镍释放量可达国标上限的千倍 [18] - 镍是最常见的致敏金属,金属制品过敏引发的皮肤病症在临床上比较常见 [18] - 黑猫投诉平台上已有消费者就“佩戴沙金饰品导致过敏”向相关电商平台维权 [20] 行业规范与法律风险 - 法律界人士指出,根据中国刑法,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若销售金额达到一定数额,可能面临罚金、拘役或有期徒刑等处罚 [22]
侵害消费者权益 世纪佳缘提供虚假相亲信息被罚28万
齐鲁晚报· 2025-10-13 11:51
公司处罚事件 - 世纪佳缘关联公司上海花千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因在销售中提供虚假相亲会员信息被上海市杨浦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28万元[1][2] - 处罚事由为自2024年12月至2025年5月期间,公司为促使消费者购买高端定制会员服务,对多名消费者宣传的公司会员信息和"保证找到对象"等内容与实际不符,属虚假宣传[1][2] - 上述虚假宣传所涉及的服务费共计人民币3.8万余元,无违法所得[1][2] 公司业务模式 - 公司主要从事互联网端的婚姻介绍婚恋会员服务,为"世纪佳缘"app的运营主体[2] - 消费者通过app注册登记后,公司销售人员会与消费者联系,根据消费者意向安排会员服务,消费者缴纳费用签订服务合同后,获取介绍对象的会员联系方式及后续服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