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监管
搜索文档
【逝者】“中国证券教父”管金生:曾见证资本市场初创与跌宕
新浪财经· 2025-10-10 12:44
公司关键人物与事件 - 九颂基金实际控制人、执行董事管金生因突发疾病于2025年10月7日逝世 [1] - 管金生被誉为“中国证券教父”,是万国证券创始人,开创中国证券市场多个先河 [1] - 管金生逝世不会影响九颂基金正常运作,公司生产经营活动有序开展 [1] 万国证券早期发展 - 1988年管金生创办万国证券,起步资本仅数千万元,数年后资产规模达数十亿元 [2] - 万国证券深度参与上海证券交易所1990年成立,贡献交易规则制定、设备搭建等关键工作 [2] - 巅峰时期万国证券承接上海证券交易所70%的A股交易量和几乎全部B股交易量 [2] 327国债事件经过 - 1995年2月23日财政部公告“327国债”按148.50元兑付,直接宣告管金生做空策略失败 [3] - 万国证券在收盘前最后8分钟抛出大量空单,最后一笔730万手卖单面值达1460亿元 [3] - 上交所宣布最后8分钟交易无效,万国证券因此亏损近56亿元 [3] 327事件影响与后果 - 万国证券爆发挤兑危机,1996年7月与申银证券合并为申银万国证券公司 [4][5] - 1997年2月3日管金生被判处17年有期徒刑,2003年获准保外就医 [5] - 1995年5月17日证监会暂停国债期货交易试点,中国第一个金融期货品种夭折 [5] 管金生后期职业活动 - 2015年6月管金生在论坛公开反思327事件经验教训 [5] - 2016年6月管金生以董事长身份出席上海九颂山河基金公司揭幕仪式,重回资本舞台 [5] - 九颂基金设立是管金生经过长期酝酿、团队筹备的重要创业抉择 [6]
“换马甲”违规炒股红线不能碰
经济日报· 2025-10-09 07:20
监管处罚动态 - 证监会近日对4名证券从业人员违规买卖股票行为作出行政处罚,其中最大罚没金额高达1.59亿元,并实施5年证券市场禁入 [1] - 证券法明确规定证券从业人员不得买卖股票,此次天价罚单再次清晰划出从业人员的行为底线 [1] 违规行为动因与特点 - 部分从业者利用职务之便,借用他人账户、通过层层嵌套的马甲身份入市炒股,试图大捞一笔 [1] - 违规行为屡禁不止的重要缘由包括内部管控缺位、自我约束缺乏、守法意识淡薄以及从业者的侥幸心理 [1] 监管应对策略 - 监管部门坚持"零容忍"政策,对违规炒股的打击追溯历史更久、追责处罚更严,未来应继续保持高压态势 [2] - 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提升精准发现能力,让隐蔽违规交易无所遁形 [2] - 重点关注违规炒股背后是否存在内幕交易、市场操纵等行为,一旦涉嫌犯罪则严厉移送司法 [2] 行业内部管控要求 - 部分券商内控管理存在漏洞,证券公司需压实主体责任,持续完善内部监测、自查自纠及问责机制 [2] - 对投行、资管、自营等关键岗位员工实施重点监督,严格控制其可获取的信息范围 [2] - 通过健全内部管控体系,在从业人员与股票交易之间筑起隔离墙,从物理空间和操作流程上切断违规交易可能性 [2] 从业人员职业操守 - 证券从业人员应提高认知,其专业素质和职业操守直接关系市场公平公正及普通投资者利益 [3] - 从业人员需摒弃侥幸心理,拒绝非法诱惑,让讲规矩、守诚信成为行动自觉,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市场生态 [3]
加大对吹哨人奖励是巩固投保防线的重要举措
证券日报· 2025-10-09 00:23
吹哨人奖励标准提升 - 奖励金额由案件罚没款金额的1%提升至3% [1] - 提供重大违法行为线索的奖金上限从10万元提升至50万元 [1] - 对全国有重大影响、涉案数额巨大或内部知情人员的案件,每案奖金上限从30万元、60万元统一提升至100万元 [1] 吹哨人制度的背景与发展 - 中国证监会于2014年6月设立重大违法线索有奖举报制度 [2] - 2020年1月对《举报规定》进行修订 [2] - 近年来监管部门提及和鼓励吹哨人的次数明显增加,例如最高法与中国证监会于今年5月印发指导意见,强调对吹哨人就业权利和公平待遇的司法保护 [2] 提高奖励的必要性与预期效果 - 较低的奖励标准曾使部分潜在吹哨人因现实顾虑而止步不前 [2] - 提高奖励旨在构建与案件危害程度匹配的激励机制,让收益覆盖举报人成本,从而增加吹哨人站出来的动力 [2] - 此举有利于激发市场参与者举报违法违规行为的积极性,为维护资本市场健康发展贡献关键力量 [2] 对资本市场监管的积极影响 - 资本市场重大违法行为具有专业性强、隐蔽性高、证据链复杂的特点,给外部监管带来挑战 [3] - 监管部门在案件查处中面临发现难、取证难、查处慢的困境 [3] - 提高奖励有助于激活内部监督,与穿透式监管和全链条追责形成监管合力,促使市场主体加强合规管理 [3]
从巴菲特到A股龙头 致股东的信如何成为投资界的“战略说明书”
中金在线· 2025-10-08 18:22
致股东信的功能与意义 - 致股东信是企业与投资者沟通的重要桥梁,以第一人称进行战略叙事,弥补法定财报仅呈现“做了什么”的局限,解释“为什么这样做”以及“将要做什么” [2] - 信件是企业价值观的具象化表达,通过持续传递稳定的价值取向管理股东预期,减少短期市场波动对企业战略的干扰 [2] - 在A股市场,股东信向投资者传递“企业将如何创造价值”的核心主张,构成投资决策的隐性基础 [3] 优秀企业的实践案例 - 阿里巴巴、美的集团、迈瑞医疗、万科A、TCL科技等公司已连续五年以上发布致股东信 [3] - 迈瑞医疗在信中运用“数智化转型如参天大树”的比喻,将复杂战略转化为可感知的成长意象 [2] - 美的集团通过“市场环境—经营成果—挑战应对—未来规划”的结构,为投资者绘制清晰的战略路线图 [2] 怡亚通股东信深度分析 - 怡亚通2021年致股东信由时任董秘执笔,篇幅4000余字,带有明确的“危机应对”属性,旨在修复投资者信心 [5] - 信件坦诚承认2018-2020年的战略被动与沟通缺失,并采取“坦诚认错—机制改进—成果验证”的策略 [5][6] - 提出“1+N”商业模式,其中“1”是核心企业客户,“N”代表创造服务和商机的无限可能,重新定义供应链行业本质 [5] - 以酒业定制化运营为例,如钓鱼台珐琅彩、国台黑金十年等子品牌,展现从分销到品牌运营的战略升级路径 [6] - 介绍2020年底成立的资本运营团队,组织超过200场路演,作为管理层与资本市场的沟通桥梁 [6] 股东信与资本市场监管 - 股东信的自愿披露行为体现了监管对市场自治的尊重,监管首要目标是确保信息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而非规定形式与风格 [7] - 有效的资本市场监管需在尊重市场自治与维护信息真实之间找到精准平衡,股东信的自由撰写体现市场活力,监管把控守护市场底线 [7][8]
严监严管持续优化资本市场新生态
证券日报· 2025-09-29 00:08
核心观点 - 监管部门持续强化资本市场全链条监管 对财务造假 信息披露违法违规等行为采取"零容忍"态度 通过完善法规体系 加大执法力度和构建立体追责机制净化市场生态 [1][2][8] - 投资者保护体系不断完善 从"事后赔偿"转向"事前预防+多元救济" 通过特别代表人诉讼 示范判决等机制提升维权效率 康美药业案赔付投资者24.6亿元 紫晶存储案赔付10.9亿元 [5][6][7] - 执法效能显著提升 "十四五"期间作出行政处罚2214份 罚没414亿元 较"十三五"分别增长58%和30% 五年来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和线索超700件 [2][9] 监管执法行动 - 聚焦欺诈发行 财务造假 操纵市场 内幕交易等重大违法行为 对康美药业 美尚生态 紫晶存储等重大财务造假案件严肃处罚 [2] - 查处退市公司违法违规行为 去年以来至2025年8月已查处67家退市公司 移送33家涉嫌信息披露犯罪线索 [3] - 打击隐蔽性违法行为 对中核钛白定增融券罚没2.25亿元 破除造假"生态圈" 对第三方配合造假同步追责 [3] 制度体系建设 - 新证券法 刑法修正案(十一) 期货和衍生品法等法规构建资本市场"四梁八柱"制度体系 [2] - 新"国九条"出台后配套60余项规则 全方位重构基础制度和监管底层逻辑 [2] - 完善行刑衔接机制 会同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安部联合印发《关于办理证券期货违法犯罪案件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 [8] 投资者保护机制 - 最高人民法院出台虚假陈述司法解释新规 证监会完善证券期货纠纷多元化解机制 [5] - 证券纠纷特别代表人诉讼 示范判决 持股行权等机制落地 首单特别代表人诉讼康美药业案赔偿投资者24.6亿元 [5] - 推动欺诈发行责令回购机制与先行赔付制度常态化落地 优化行政罚款优先用于赔付投资者的具体条件 [6] 监管技术提升 - 运用大数据提升监管精准性 推进科技赋能监管 提升风险早识别能力 [3][4] - 会同公安部门运用联合情报导侦方式 综合运用数据资源和信息化手段提升案件查办效能 [8] - 建立第三方配合造假线索通报处理机制 构建齐抓共管 打防结合的综合惩防体系 [8]
监管执法“长牙带刺”、有棱有角 资本市场严守风险底线
上海证券报· 2025-09-26 02:14
在协同执法方面,中国证监会会同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联合印发《关于办理证券期货违法犯罪案件 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配合检察机关出台《关于办理财务造假犯罪案件有关问题的解答》等文件,汇 聚了打击证券违法犯罪工作的合力。同时,建立第三方配合造假线索通报处理机制,及时将配合造假线 索移交相关主管部门或属地政府依法处置,逐步构建齐抓共管、打防结合、有力有序的综合惩防体系。 五年来,证监会共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和线索超700件,一批责任人被依法严肃追究刑事责任。 "十四五"期间,证监会对财务造假、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案件作出行政处罚2214份,罚没414亿元, 较"十三五"分别增长58%和30% ◎记者 汤立斌 监管执法的"刚性"是资本市场的"底气"所在。过去五年,在国内外市场环境发生复杂深刻变化的背景 下,资本市场统筹发展与安全,严守风险底线,监管执法"长牙带刺"、有棱有角,从严查处各类证券违 法犯罪行为。 在业内人士看来,"十四五"期间,资本市场大幅增强了监管执法的有效性、震慑力,为市场经营主体划 定行为边界,亮明监管态度,有力净化了市场环境,重塑市场生态,增强了投资者信心。清华大学法学 院商法研究中心主任汤欣表示, ...
“四更”之变让资本市场生态系统性重塑
金融时报· 2025-09-24 10:54
更加健全的制度是推动市场转向的基础与抓手。去年9月以来,资本市场启动了一轮系统性的投融 资综合改革,涵盖了优化并购重组机制、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加强市值管理等多方面。同时,中 国人民银行创设两项新的货币政策工具,支持股票市场稳定发展。截至今年6月,改革持续深化,科创 板推出了以设置科创成长层为核心的"1+6"政策组合,创业板也正式启用第三套标准,共同提升了市场 对未盈利创新企业的包容性与服务能力。 更有力度的监管是维护市场"三公"原则的保障。一年间,资本市场监管保持高压态势,全链条执法 形成闭环,"行、民、刑"三维联动立体追责体系持续显效,严厉打击财务造假、信披违规等违法行为。 据《金融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仅2025年以来,已有超80家上市公司及相关责任人收到中国证监会 《立案告知书》,其中约八成涉及信披违规;同时,东方通、*ST高鸿、*ST普利等一批性质恶劣的财 务造假案件被严肃查处并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同时,"打大、打恶、打重点"的执法态势更加突出, 紧盯"关键少数"失责,严防"看门人"失守,严查"从业人员"失职,配合造假第三方也被纳入追责范围。 目前,资本市场监管执法已从"单点追责"迈向"生态共 ...
退市公司创新高,这些“雷”你避开了没?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9-23 11:33
2025.09.23 本文字数:1901,阅读时长大约3分钟 而第一财经记者获得的数据显示,仅2025年实质触及重大违法退市指标的公司就已达12家,为历年之 最。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ST东通、*ST高鸿、*ST苏吴、*ST紫天、*ST广道、*ST东方、 *ST普利等多家公司,均已拉响重大违法退市风险警报。 作者 |第一财经 周楠 "执法震慑进一步增强,透明度进一步提高,市场生态进一步净化。"在9月22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 上,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十四五"期间,证监会对财务造假、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案件作出行政处 罚2214份,罚没414亿元,较"十三五"分别增长58%和30%。 若将视线聚焦,除了近年来不断增长的罚单规模,资本市场的投资生态自去年"924"行情以来,还发生 了一些新的变化。 回看过去一年,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及配套措施在资本市场渐次落地。其中,从严打击财务造假等违法 违规行为成为净化市场生态、重塑投资者信心的关键着力点之一,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数量明显增 加,"退市不免责"的信号得以强化。 第一财经记者获得的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实质触及重大违法退市指标的公司已达12家,为历年之 ...
始终坚持稳中求进 筑牢监管防线
搜狐财经· 2025-09-23 06:20
证券时报记者 程丹 9月2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金 融业发展成就。证监会主席吴清在发布会上回答了本报记者的提问。谈及证监会在加强资本市场监管、 防范化解风险方面的举措时,吴清指出,证监会始终坚持稳中求进,统筹发展与安全,筑牢监管防线, 严守风险底线。 四是扎牢织密投资者保护"安全网"。先后完善了股份减持、量化交易、融券等相关的监管规则,推动出 台先行赔付、当事人承诺、欺诈发行责令回购等一系列制度,明确了申报即担责、中介机构执业质量评 价等硬性监管要求,事前事中事后有序衔接的投保体系持续健全。 总体来看,证监会从四方面筑牢监管防线。 一是坚决维护市场平稳运行。健全跨市场跨领域跨境风险防控机制,加强逆周期调节,统筹好一二级市 场协调发展,同时强化与有关方面的协调联动,共同打好"组合拳",有效应对了外部冲击,投资者信心 和市场预期明显改善。 二是稳妥推动重点领域风险持续收敛。交易所市场债券违约率保持在1%左右的较低水平,私募基金风 险整治扎实推进,"伪私募"等增量风险基本得到遏制,应关闭的27家金交所已全部取消资质,排查出的 上百家"伪金交所"也 ...
吴清最新发声!“十四五”时期我国资本市场实现量的稳步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
期货日报· 2025-09-22 22:42
资本市场发展成就 - 资本市场实现量的稳步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 为十五五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 - A股市场总市值于今年8月首次突破100万亿元 [3] - 期货期权品种达157个 广泛覆盖国民经济主要产业领域 [3] - 交易所债券市场创新品种加快发展 包括公募REITs、科创债和资产证券化 [3] 市场体系与制度建设 - 中国特色资本市场法治体系进一步健全 期货和衍生品法、私募基金监管条例等法规发布实施 [3] - 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 证监会配套出台60余项规则 [3] - 基础制度和监管底层逻辑得到全方位重构 [3] 投融资功能与科技创新 - A股科技板块市值占比超过1/4 显著高于银行、非银金融、房地产行业市值合计占比 [4] - 近五年上市公司通过分红、回购合计派发10.6万亿元 较十三五增长超过80% [4] - 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跑出加速度 含科量进一步提升 [4] 中长期资金与改革开放 - 截至今年8月底 各类中长期资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约21.4万亿元 较十三五末增长32% [6] - 股票发行注册制由试点到全面推开 逐步走深走实 [7] - 十四五期间新增核准13家外资控股证券基金期货机构来华展业 外资持有A股市值3.4万亿元 269家企业境外上市 [7] 监管执法与风险防控 - 十四五期间作出行政处罚2214份 罚没414亿元 较十三五分别增长58%和30% [5] - 交易所市场债券违约率保持在1%左右的较低水平 [9] - 私募基金风险整治扎实推进 约7000家僵尸机构完成出清 伪私募等增量风险基本得到遏制 [9] - 五年来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和线索超700件 一批责任人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9] 上市公司质量与退市机制 - 坚持信息披露和公司治理双轮驱动 支持和引导上市公司做优做强 [7] - 开展两轮退市制度改革 拓宽多元退出渠道 严格出清害群之马和空壳僵尸 [7] - 十四五时期共207家公司平稳退市 [7] 市场稳定机制 - A股市场韧性和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 上证综指年化波动率为15.9% 较十三五下降2.8个百分点 [5] - 支持汇金公司、社保、保险、证券基金和上市公司等发挥内在稳定作用 有效应对外部冲击 [9] 未来发展重点 - 增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适配性 更大力度支持创新 更好支持优质企业成长 [10] - 更好发挥中长期资金压舱石和稳定器作用 让更多全球资本投资中国 [11] - 持续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 夯实市场稳和活的微观基础 [12] - 提高监管精准性和有效性 塑造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资本市场秩序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