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超快充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充电新国标发布后行业首测完成 巨湾技研稳居超快充技术第一梯队
证券日报网· 2025-05-21 18:43
充电新国标测试表现 - 公司完成充电新国标发布后的行业首次公开测试,已量产的超充电池产品经过软件迭代后性能大幅提升,相较于行业领先水平仍保留一定优势 [1] - 基于800A国标充电桩,XFC极快充电池在5%-63%SOC区间充电耗时仅3分58秒,较兆瓦闪充标称时间快62秒 [2] - 5分钟充入54.54kWh电量(5%-78%SOC),平均充电倍率达8.8C,超越友商在1000A非国标桩上的表现 [2] - 搭载该电池的2022款AION V Plus车型经软件升级后,0%-80%SOC区间持续平均倍率超8C,20%-70%SOC区间可突破更高倍率 [2] 充电新国标技术标准 - 2024年底发布的大功率充电新国标将电流上限从250A提升至800A,电压上限从1000V提升到1500V,覆盖充电桩枪头与车载充电插座 [1] - 新国标综合考量安全性、成本及能效,为充电安全预留冗余空间,同时兼容新旧国标接口,避免因电流提升导致元器件升级成本呈几何级增长 [1] 公司技术战略与市场定位 - 公司总裁认为超快充将成为电动车的标配,"无超充,不电动"的时代正在加速到来 [3] - 800A是当前我国直流充电接口电流能力的稳妥规定,包含安全性、成本及提升功效的综合考量 [3] - 公司在产品研发中始终将场景需求纳入重要范畴,以高标准技术打造卓越硬件性能 [3] - 公司已量产成熟产品,通过软件更新即可释放硬件强劲性能,正在开发更具市场竞争力的XFC极快充电池产品并即将量产上市 [3]
充电比加油快!巨湾技研完成充电新国标行业首测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21 17:08
充电新国标技术升级 - 2024年底大功率充电新国标出台,电流上限从250A提升至800A,电压上限从1000V提升至1500V,覆盖充电桩枪头与车载充电插座 [1] - 新国标综合考量安全性、成本及能效,为充电安全预留冗余空间,同时兼容新旧接口避免元器件升级成本几何级增长 [1] 巨湾技研超快充技术表现 - 公司XFC极快充电池通过软件升级实现性能跃升,在800A国标桩上5%-63% SOC充电耗时3分58秒,较兆瓦闪充标称时间快62秒 [3] - 5分钟充入54 54kWh电量(5%-78% SOC),平均充电倍率达8 8C,超越友商在1000A非国标桩表现 [3] - 搭载该电池的2022款AION V Plus车型经升级后,0-80% SOC区间持续平均倍率超8C,20%-70% SOC区间可突破更高倍率 [3] - 常温超快充循环圈数达3000次,行驶里程最长电池包超31万公里且衰减低于5% [7] 技术理念与竞争优势 - 采用全程恒流充电策略,测试中均值倍率稳定在8 8C,避免非恒流策略导致的适用性受限问题 [7] - 超快充电池成本仅比普通动力电池高5%,可覆盖不同档次电动车型实现"技术平权" [9] - 公司预测超快充车型5年内市场覆盖率达50%-70%,爆发速度将超行业预期 [10] 产能与研发布局 - 超快充动力电池专业工厂2022年5月启动建设,2024年全面投产,率先实现规模化量产 [8] - 研发新一代超充固态电池技术,最高能量密度450Wh/kg,最高充电倍率6C,获国家级重大项目支持 [12] - 计划3-5年内实现"超快充+高能量密度"双重突破 [12]
新国标严控超快充安全 宁德时代麒麟电池率先达标
高工锂电· 2025-05-09 17:58
新国标提升安全门槛 - 中国新版动力电池安全国家标准GB 38031-2025于2024年3月发布,对快充循环后安全测试提出新要求,要求电池在完成300次快充循环(20%-80% SOC,充电时间≤15分钟)后仍需通过外部短路测试且"不起火、不爆炸"[5][6][7] - 新国标将热扩散测试要求从"着火前5分钟报警"升级为"不起火、不爆炸",并新增底部碰撞测试,要求电池包承受直径30mm撞击头以150J能量进行3次撞击后无泄漏、无破裂、无起火爆炸[7][9] - 标准适用于锂离子、镍氢及钠离子等新型电池,覆盖从单体到系统的全链条安全要求,标志着中国动力电池安全监管进入更严格阶段[5][6] 宁德时代NP技术突破 - 宁德时代麒麟电池成为首款通过新国标认证的高倍率快充产品,搭载NP(无热扩散)技术,最高支持6C充电倍率[3][11] - NP技术已迭代至2.0版本,采用"高压与烟气主动隔离技术",广泛应用于2023年后量产的麒麟电池、磐石底盘等产品,实现"不起火、不扩散"[14] - 公司规划了NP1.0到4.0的技术路线,NP3.0技术已开发成熟,提前三年完成安全升级储备[13][17] 超快充技术发展现状 - 2025年成为超充技术规模化应用元年,乘用车高端车型向5-6C快充迈进,中低端车型普及3-4C快充[20][21] - 快充技术正从纯电拓展至增程、混动车型,商用车领域快充电池瞄准3-4C以上能力,如天行重卡电池超充版具备峰值4C能力[22] - 高性能快充开始进入20万元以下市场,如小鹏G6/G9全系标配5C磷酸铁锂电池[22] 宁德时代战略布局 - 公司应用AI增强的第八代极限制造生产线,设置6800个质量控制点,将电芯安全失效率降至PPB级别[23] - 开发双重高压供电备份和双动力冗余系统架构,确保极端工况下系统供电,为L3/L4自动驾驶预留安全冗余[24] - 推动电池从"零部件"向"能源资产"转变,探索V2G技术和零碳园区等一体化解决方案[25] 行业影响与趋势 - 新国标将于2026年7月1日起强制实施,已获批准车型需在2027年7月1日前满足要求,将加速行业优胜劣汰[26][27] - 极致安全成为不可动摇的前提,电池长期价值与全生命周期可靠性成为头部企业核心竞争力[28][29] - 高倍率快充技术从技术发布进入量产装车阶段,如华为问界与小米旗舰车型搭载麒麟电池[21]
瞭望新15年: 超快充爆发元年,安全标准何时升级
高工锂电· 2025-05-02 17:35
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发展历程 - 中国动力电池产业经历了15年发展,从2010年"十城千辆"起步,实现从0到1、从跟随到领跑的跨越,现已成为中国制造"新三样"代表[1][2] - 2025年将开启新15年征程,面临交通电动化全场景渗透、能源体系深度变革等挑战,需应对新应用场景、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和产业格局变化[3] 超快充技术发展现状 - 2025年被行业视为超快充技术规模化应用的"爆发元年",技术正通过产品、场景、产能及配套体系四个维度快速渗透[3][6] - 产品端:华为与江淮合作的尊界S800增程版支持6C快充,比亚迪第二代刀片电池技术宣称峰值达10C,小鹏将5C快充下放至20万元以下车型[5][6] - 应用场景:商用车领域宁德时代天行系列、弗迪动力刀片电池支持4C快充,华为联合企业将推出超20款4C超充重卡;eVTOL领域快充技术是商业化落地的关键需求[6][7] 快充技术产业链布局 - 材料端:宁德时代2024年启动超70万吨高压实磷酸铁锂扩产,包括宜昌45万吨单体最大产能项目;负极材料扩产项目占锂电五大材料近半数[9] - 电池产能:台州弗迪新能源项目落地,规划22GWh年产能生产支持800V高压快充的刀片电池[9] - 基础设施:2024年新建充电桩中支持1000V高电压比例超80%,宁德时代、华为、比亚迪推出兆瓦级"光储充"一体化解决方案[10] 快充技术安全挑战与应对 - 物理风险:快充导致电池内部温度短时超60℃,热管理系统承压;电化学风险包括负极锂枝晶析出刺穿隔膜,频繁快充加速电池老化[12] - 政策规范:2025版动力电池新国标新增快充循环后安全测试要求,要求电芯热失控后电池包不起火不爆炸,并增加底部碰撞测试[13] - 技术解决方案:电芯层面采用磷酸铁锂正极、硅基负极优化电解体系;系统层面通过隔热材料(如二氧化硅气凝胶)、高效冷却设计(如CTP 3.0水冷板集成)实现热失控抑制;BMS系统实现±1.5℃温差控制[17][18][20]
中国汽车市场一周行业信息快报——2025年4月第4期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4-28 15:50
宁德时代电池新品发布 - 发布三款动力电池产品:钠新乘用车动力电池、骁遥双核电池、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以及一款钠新24V重卡启驻一体蓄电池 [1] - 钠新乘用车电池在零下40℃保持90%可用电量,极端状态下动力基本不衰减,能量密度175Wh/kg,支持5C充电速率和500公里续航,循环寿命超1万次 [3] - 骁遥双核电池采用自生成负极技术,体积能量密度提升60%,重量能量密度提升50%,搭配三元体系时能量密度最高可达1000Wh/L以上 [3] - 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兼具800公里续航和12C超充速度,峰值功率1.3兆瓦,零下10℃环境下15分钟可从5%充至80% [4] 华为超充技术突破 - 发布全液冷兆瓦快充解决方案,峰值功率1.5兆瓦,每分钟补能20度电,重卡15分钟充电至90%,效率较传统快充提升4倍 [5] - 采用浸没式液冷技术,使用寿命10年,支持-30℃至60℃极端环境运行,搭载SiC芯片能量密度是传统硅基器件3倍 [7] - 已与顺丰、京东达成合作,计划首批部署5000辆适配超充的电动重卡,并推动兆瓦级充电协议标准制定 [7] 雷克萨斯新能源项目 - 丰田在上海设立独资新能源公司,研发生产雷克萨斯纯电动汽车及电池,结束20余年纯进口销售模式 [8] - 项目集研发、制造、销售于一体,建设雷克萨斯纯电动车及丰田先进动力电池生产能力 [10] - 金山区组建工作专班支持产业链合作,推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10] 行业战略合作动态 - 江汽集团与华为深化战略合作,覆盖新能源汽车技术开发、充电网络建设、商用车超快充技术等领域 [11] - 双方将建立常态化技术交流机制,探索前沿领域融合应用 [13] - 星星充电与长城汽车合作开发720kW/900A全液冷超充桩,推进光储充一体化能源网络建设 [14][16] 理想汽车交付表现 - 理想L6上市1年累计交付突破25万辆 [17] - 推出L6智能焕新版,标配激光雷达,Pro版售价24.98万元,Max版27.98万元 [19] - 搭载1.5T增程器+双电机系统,总功率300kW,CLTC纯电续航212km,综合续航1390km [19]
动力电池迎“新大考”① | 超快充爆发元年,安全标准何时升级
高工锂电· 2025-04-07 18:18
文章核心观点 2025年是超快充技术规模化应用的“爆发元年”,但行业需构建并升级安全技术体系与规范以回应市场安全关切;新国标即将实施,行业正多维度构建动力电池安全防线,技术进步与安全标准协同关系到市场接受度和产业发展 [2][3][23] 超快充元年,四大信号勾勒爆发图景 产品端 - 超快充加速落地并向更广价格带渗透,华为与江淮合作的尊界S800增程版、比亚迪超级e平台展示主流车企补能效率战略升级 [4] - 小鹏汽车将超快充技术下放至20万元以下主流消费价格带,预计2025年支持高电压快充车型渗透率超三成;3C至4C快充技术下沉至10万到15万元经济型电动车市场 [6] 应用场景 - 商用车和eVTOL领域对快充电池需求迫切,宁德时代、弗迪动力、华为等企业在商用车领域有相关布局 [6] - eVTOL商业化落地离不开更高倍率动力电池支撑 [7] 相关产能 - 快充电池“铁锂化”趋势明显,高压实磷酸铁锂技术突破实现能量密度与快充性能同步提升 [7] - 宁德时代启动超70万吨高压实磷酸铁锂扩产计划,2024年负极材料扩产项目数量在锂电五大关键材料中占比近半 [8] - 台州弗迪新能源动力电池项目落地,规划年产能22GWh,生产支持800V高压快充平台的刀片电池 [9] 超充基础设施 - 2024年新建充电桩中支持1000V高电压比例超八成,2025年超充桩市场竞争白热化 [10] - 宁德时代、华为、比亚迪等企业发布“光储充”一体化解决方案,理想、小鹏、小米等车企建设自有品牌超快充网络 [10] 安全大考来临,新国标为快充划定“红线” 安全挑战 - 超快充安全挑战来自物理层面大电流导致电池内部热量急剧累积,以及电化学反应中高倍率充电易导致负极表面析出锂枝晶 [11] 新国标变化 - 新国标首次增加“快充循环后”安全测试要求,对热失控最高安全等级要求跨越式提升,新增底部碰撞测试项目 [13] 企业应对情况 - 78%受访企业表示具备相应技术储备,能做到单个电芯热失控后电池系统不起火、不爆炸 [14] 解决方案 - 电芯层面追求“本征安全”,采用热分解温度更高的正极材料、硅基负极材料等,应用复合集流体等新技术,严格生产制造品控 [16][18] - 系统层面构筑“防火墙”,有“堵”和“疏”两种技术路径,智能化电池管理系统实时监控与早期预警 [17][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