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快充技术

搜索文档
海外重卡电动化低迷,中企超快充生态出海破局
高工锂电· 2025-08-01 19:09
年会预告 2025(第十五届)高工锂电年会 暨十五周年庆典&高工金球奖颁奖典礼 主办单位: 高工锂电、高工产研(GGII) 协办单位: 卡洛维德 总冠名: 海目星激光 年会特别赞助: 大族锂电 专场冠名: 欣旺达、英联复合集流体、逸飞激光、华视集团、欧科工业空调 金球奖全程特约赞助: 思客琦 时间&地点: 2025年11月18-20日 深圳前海华侨城JW万豪酒店 会议合作: 陈女士 13560731836(微信同号) 放眼全球,目前仅中国的新能源重卡渗透率达到了20%,且增速较快,为扩大版图、抢占先机,头 部主机厂、电池企业、充电桩企业已广泛开启出海布局。 从节奏来看 ,早期中国新能源重卡出海更偏向于整车出海,带动重卡电池出海,而后逐渐拿下海 外重卡品牌的电池订单。 然而,部分国家不允许直接进口整车,且对关税、本地化组装、进口产品的低碳化要求较高。 从场景来看 ,海外矿山、码头、城市配送、干线物流等场景在低碳化要求下对重卡电动化需求较 高,但存在充电桩、换电站配套不成熟的问题。若不解决补能设施的建设问题,很难带动新能源重 卡销量。 从技术来看 ,大电量及超快充是提升新能源重卡运行效率的主要标的,但部分发达国家 ...
H1电动重卡电池装机同比增长230%,瑞浦兰钧装机排名升至第二
高工锂电· 2025-07-25 18:22
新能源重卡行业概况 - 2025年上半年国内新能源重卡销售约7.9万辆,同比增长185%,接近2024年全年销量 [1][3] - 新能源重卡渗透率已超过20%,行业电动化进程显著提速 [2] - 超充技术、产业链完善推动补能时间差缩短,混动重卡销量增长,竞争格局呈现多元化 [2] - 新能源重卡销量增长带动动力电池装机量达31.7GWh,同比增长230% [4] 技术趋势与竞争焦点 - 超快充技术成为2025年重卡电动化核心焦点,带动充电重卡销量及新车发布量提升 [5] - 超快充电池、高压平台、兆瓦级充电桩需求紧俏 [5] - 换电领域呈现电池企业与主机厂协同布局趋势,上半年换电重卡销售2.5万辆,同比增长141% [6][14] - 背部换电为主流方式,设计简单便于维修,但电池组空间与重量制约运营经济性 [14] 瑞浦兰钧市场表现与产品创新 - 公司上半年新能源重卡电池装机量2.38GWh,市场份额7.5%排名第二 [5] - 换电重卡领域装机量1.75GWh,同比增长809%,市场份额18% [7] - 核心客户包括三一、东风、重汽等头部主机厂,覆盖解放、徐工等12家客户 [8] - 推出岁星324Ah Pro电芯,能量密度提升至198Wh/kg,循环寿命超10000次,适配矿山场景 [10] - 日均充放电4次场景下,电芯全生命周期可用电量超6300kWh,系统最大运营里程增至160万公里 [11] 产品技术突破 - 后背Stacking电池簇采用无框架结构,电量达680kWh,Z向无缝连接设计节省16%高度空间 [15] - 同电量下电池簇重量降低600kg,提升整车载重与经济性 [16] - S箱方案支持铁锂450-680kWh及三元800kWh电量梯度,覆盖多场景需求 [16] - 电池系统兼容4C超充设计,机械强度达3倍GBT31467标准,耐酸性盐雾480h [12] 行业未来展望 - 超快充技术革新与换电网络完善将持续驱动新能源重卡销量增长 [8] - 公司计划深化场景化应用,推动绿色货运配送体系转型 [16]
新能源大SUV扎堆发布,用户群体都是哪些人?
车fans· 2025-07-23 08:29
新能源大SUV市场概况 - 多家品牌集中发布新能源大SUV车型 主要针对家庭用户和二孩三孩政策带来的市场需求 [1][5] - 纯电技术快速进步 包括超快充技术 充电网络健全 动力电池储能和安全性提升 消费者对纯电车型接受度提高 [10] - 大型纯电SUV市场此前较为空白 品牌通过推出高端车型提升利润和品牌定位 [13][20] 特斯拉Model YL - 即将上市的三排六座纯电SUV 预计售价低于40万 采用与Model 3相同内饰 功率高于长续航版Model Y [3][4] - 目标用户为有孩子的家庭用户 主要竞品包括理想i8 乐道L90等六座纯电SUV [4] - 目前普通客户关注度不高 可能因对特斯拉三排车空间预期较低 [4] 问界M8纯电版 - 预计售价37-46万 提供后驱和四驱版本 CLTC续航超700km 新增外观配色 [8][9] - 关注度高于问界M9纯电版 主要竞品包括理想i8和蔚来ES8 [9] - 目标用户为35岁左右年轻家庭 关注大空间和智能辅助驾驶 但最关心价格因素 [10] 理想i8 - 预售价35-40万 主打5C超充+近3000座超充站 纯电布局+越级空间 [13] - 关注度高 主要竞品为30万以上所有纯电中大型SUV和MPV [13] - 目标用户为二胎及以上家庭 实车空间表现优于图片视频展示 [13] 乐道L90 - 预售价27.99万 baas后19.39万起 主打大前备舱 大空间 低能耗和换电 [16][17] - 关注度高 主要对比理想和问界车型 部分客户对比传统MPV [17] - 目标用户为有娃家庭和三代同堂家庭 关注空间 续航和补能便利性 [17] 极氪9X - 预售价45万以上 采用超级混动系统 配备6C 70度大电池 三电机功率破千 [20] - 智驾系统采用双索尔芯片+5激光雷达 外观设计高端 [20] - 目标用户为高净值都市精英和创业者 定位旗舰豪华SUV [20]
小米YU7开启交付 雷军再现“总裁开门”
搜狐财经· 2025-07-08 13:27
产品交付与用户服务 - 小米汽车旗下第二款量产车型YU7完成首批车主交付仪式,公司创始人雷军延续SU7交付风格,与车主合影、90度鞠躬并亲自献花交车 [1] - 雷军在社交媒体发文强调YU7将陪伴用户解锁美好体验,延续SU7交付时亲自为车主开门的服务传统,体现对用户服务的重视 [3] 产品配置与性能 - YU7于2025年6月26日上市,售价25.35万至32.99万元,共三款车型,定位中大型SUV,全系标配天际屏全景显示、连续阻尼可变减振器、激光雷达及后排135度豪华电动座椅 [5] - 动力系统搭载800V碳化硅高压平台和V6s Plus电机,标准版续航835公里,零百加速3.6秒,支持超快充技术(充电10分钟补能300公里) [7] 市场表现与产能 - YU7上市后3分钟大定订单突破20万台,1小时订单量达28.9万台,创中高端SUV市场新纪录 [7] - 北京工厂满负荷运转,月产能突破2万辆,为后续交付提供保障 [7]
2026年量产固态电池,欣旺达拟于港股IPO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07-07 23:04
行业现状与欣旺达IPO背景 - 全球锂电池市场持续增长,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823.6万辆,同比增长24.4% [2] - 中国动力电池装车量达548.4GWh,同比增长41.5% [2] - 行业高度集中化,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合计市占率超70%,欣旺达国内市场份额2.89%,全球排名第十 [3] - 欣旺达启动H股上市计划,旨在为全球化扩张融资,其动力电池子公司已完成355.6亿元估值融资,超过母公司市值 [3] 业务结构与盈利能力 - 公司业务结构多元,2024年消费电池占比54.27%,动力电池27.02%,储能3.37% [1][3] - 盈利能力薄弱,2025年Q1净利率仅3.14% [1][3] 产品竞争力与技术路线 - 欣旺达采取差异化竞争策略,HEV混动电池装机量全国第一,配套大众、日产等车企 [5] - 超快充技术领先,闪充电池4.0支持1分钟补能150km,领先同行2年 [5] - 储能电池技术突出,314Ah电芯循环超1.2万次,寿命达20年 [5] - 全固态电池研发进度滞后,预计2026年实现1GWh量产,落后于头部企业 [4] - 研发投入增至33.3亿元(2024年),但规模仍不及宁德时代等巨头 [4] 市场表现与财务风险 - 市场份额下滑,2024年国内市占率较2023年下降0.22个百分点 [6] - 动力电池业务长期亏损,2023年净亏损1.44亿元 [6] - 现金流压力大,在建工程超200亿元,短期负债占比达65% [6] 同业对比分析 - 宁德时代核心优势为全技术路线布局和规模效应,全球市占率38%,毛利率27%,欣旺达规模不足且成本控制劣势 [7] - 比亚迪核心优势为刀片电池技术和垂直整合能力,自供率超90%,净利率5%,欣旺达客户不够稳定 [7] - 亿纬锂能核心优势为储能电池领先和海外布局早,储能出货50.45GWh,毛利率15%,欣旺达储能业务规模较小(8.88GWh) [7] - 欣旺达核心优势为HEV电池第一和超快充技术领先,消费电池全球30%份额,但动力电池毛利率仅8.8% [7]
巨湾技研“史上最严新国标”后行业首测 充电比加油快!
南方都市报· 2025-05-23 01:46
技术展示与性能突破 - 公司展示800A国标充电桩技术 在3分58秒内将电量从5%充至78% 充入54 54kWh 平均充电倍率达8 8c [3] - 该技术可使普通纯电SUV在5分钟内补能超530公里续航 [5] - 搭载三年前量产电池的车辆通过软件升级实现性能飞跃 超越友商1000A非标桩表现 [10] 超快充技术发展前景 - 公司总裁预测超快充将在5年内成为汽车标配 发展曲线类比新能源汽车渗透率 [6] - 强调全域超充(恒流充电)优于高峰值倍率充电 前者效率更高且对电池更友好 [6][8] - 2024年底新国标将充电接口电流上限从250A提升至800A 电压上限从1000V提升至1500V [8] 产品研发与市场策略 - 公司产品通过软件更新即可适配新国标 实现硬件性能释放 避免用户陷入参数竞赛 [9][13] - 正在开发XFC极快充电池新产品 即将量产上市 [9] - 选择锚定国标框架 避免非标方案带来的成本暴涨问题 [13] 电池性能与耐久性 - 常温超快充循环次数达3000次 衰减程度小 性能输出稳定 [13] - 实测数据显示行驶里程超31万公里的电池包衰减不到5% [13] - 新一代固态电池研发中 能量密度达450Wh/kg 充电倍率6C [14] 行业政策与安全标准 - 2025年3月工信部发布"最严电池安全令" 要求动力电池终身不起火不爆炸 [8] - 新规要求电池通过30毫米钢球150焦耳能量撞击三次 300次快充循环后仍安全 [8] - 公司成为国家级固态电池研发项目承接单位 预计3-5年内实现超快充与高能量密度双重突破 [14]
充电新国标发布后行业首测完成 巨湾技研稳居超快充技术第一梯队
证券日报网· 2025-05-21 18:43
充电新国标测试表现 - 公司完成充电新国标发布后的行业首次公开测试,已量产的超充电池产品经过软件迭代后性能大幅提升,相较于行业领先水平仍保留一定优势 [1] - 基于800A国标充电桩,XFC极快充电池在5%-63%SOC区间充电耗时仅3分58秒,较兆瓦闪充标称时间快62秒 [2] - 5分钟充入54.54kWh电量(5%-78%SOC),平均充电倍率达8.8C,超越友商在1000A非国标桩上的表现 [2] - 搭载该电池的2022款AION V Plus车型经软件升级后,0%-80%SOC区间持续平均倍率超8C,20%-70%SOC区间可突破更高倍率 [2] 充电新国标技术标准 - 2024年底发布的大功率充电新国标将电流上限从250A提升至800A,电压上限从1000V提升到1500V,覆盖充电桩枪头与车载充电插座 [1] - 新国标综合考量安全性、成本及能效,为充电安全预留冗余空间,同时兼容新旧国标接口,避免因电流提升导致元器件升级成本呈几何级增长 [1] 公司技术战略与市场定位 - 公司总裁认为超快充将成为电动车的标配,"无超充,不电动"的时代正在加速到来 [3] - 800A是当前我国直流充电接口电流能力的稳妥规定,包含安全性、成本及提升功效的综合考量 [3] - 公司在产品研发中始终将场景需求纳入重要范畴,以高标准技术打造卓越硬件性能 [3] - 公司已量产成熟产品,通过软件更新即可释放硬件强劲性能,正在开发更具市场竞争力的XFC极快充电池产品并即将量产上市 [3]
充电比加油快!巨湾技研完成充电新国标行业首测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21 17:08
充电新国标技术升级 - 2024年底大功率充电新国标出台,电流上限从250A提升至800A,电压上限从1000V提升至1500V,覆盖充电桩枪头与车载充电插座 [1] - 新国标综合考量安全性、成本及能效,为充电安全预留冗余空间,同时兼容新旧接口避免元器件升级成本几何级增长 [1] 巨湾技研超快充技术表现 - 公司XFC极快充电池通过软件升级实现性能跃升,在800A国标桩上5%-63% SOC充电耗时3分58秒,较兆瓦闪充标称时间快62秒 [3] - 5分钟充入54 54kWh电量(5%-78% SOC),平均充电倍率达8 8C,超越友商在1000A非国标桩表现 [3] - 搭载该电池的2022款AION V Plus车型经升级后,0-80% SOC区间持续平均倍率超8C,20%-70% SOC区间可突破更高倍率 [3] - 常温超快充循环圈数达3000次,行驶里程最长电池包超31万公里且衰减低于5% [7] 技术理念与竞争优势 - 采用全程恒流充电策略,测试中均值倍率稳定在8 8C,避免非恒流策略导致的适用性受限问题 [7] - 超快充电池成本仅比普通动力电池高5%,可覆盖不同档次电动车型实现"技术平权" [9] - 公司预测超快充车型5年内市场覆盖率达50%-70%,爆发速度将超行业预期 [10] 产能与研发布局 - 超快充动力电池专业工厂2022年5月启动建设,2024年全面投产,率先实现规模化量产 [8] - 研发新一代超充固态电池技术,最高能量密度450Wh/kg,最高充电倍率6C,获国家级重大项目支持 [12] - 计划3-5年内实现"超快充+高能量密度"双重突破 [12]
新国标严控超快充安全 宁德时代麒麟电池率先达标
高工锂电· 2025-05-09 17:58
新国标提升安全门槛 - 中国新版动力电池安全国家标准GB 38031-2025于2024年3月发布,对快充循环后安全测试提出新要求,要求电池在完成300次快充循环(20%-80% SOC,充电时间≤15分钟)后仍需通过外部短路测试且"不起火、不爆炸"[5][6][7] - 新国标将热扩散测试要求从"着火前5分钟报警"升级为"不起火、不爆炸",并新增底部碰撞测试,要求电池包承受直径30mm撞击头以150J能量进行3次撞击后无泄漏、无破裂、无起火爆炸[7][9] - 标准适用于锂离子、镍氢及钠离子等新型电池,覆盖从单体到系统的全链条安全要求,标志着中国动力电池安全监管进入更严格阶段[5][6] 宁德时代NP技术突破 - 宁德时代麒麟电池成为首款通过新国标认证的高倍率快充产品,搭载NP(无热扩散)技术,最高支持6C充电倍率[3][11] - NP技术已迭代至2.0版本,采用"高压与烟气主动隔离技术",广泛应用于2023年后量产的麒麟电池、磐石底盘等产品,实现"不起火、不扩散"[14] - 公司规划了NP1.0到4.0的技术路线,NP3.0技术已开发成熟,提前三年完成安全升级储备[13][17] 超快充技术发展现状 - 2025年成为超充技术规模化应用元年,乘用车高端车型向5-6C快充迈进,中低端车型普及3-4C快充[20][21] - 快充技术正从纯电拓展至增程、混动车型,商用车领域快充电池瞄准3-4C以上能力,如天行重卡电池超充版具备峰值4C能力[22] - 高性能快充开始进入20万元以下市场,如小鹏G6/G9全系标配5C磷酸铁锂电池[22] 宁德时代战略布局 - 公司应用AI增强的第八代极限制造生产线,设置6800个质量控制点,将电芯安全失效率降至PPB级别[23] - 开发双重高压供电备份和双动力冗余系统架构,确保极端工况下系统供电,为L3/L4自动驾驶预留安全冗余[24] - 推动电池从"零部件"向"能源资产"转变,探索V2G技术和零碳园区等一体化解决方案[25] 行业影响与趋势 - 新国标将于2026年7月1日起强制实施,已获批准车型需在2027年7月1日前满足要求,将加速行业优胜劣汰[26][27] - 极致安全成为不可动摇的前提,电池长期价值与全生命周期可靠性成为头部企业核心竞争力[28][29] - 高倍率快充技术从技术发布进入量产装车阶段,如华为问界与小米旗舰车型搭载麒麟电池[21]
瞭望新15年: 超快充爆发元年,安全标准何时升级
高工锂电· 2025-05-02 17:35
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发展历程 - 中国动力电池产业经历了15年发展,从2010年"十城千辆"起步,实现从0到1、从跟随到领跑的跨越,现已成为中国制造"新三样"代表[1][2] - 2025年将开启新15年征程,面临交通电动化全场景渗透、能源体系深度变革等挑战,需应对新应用场景、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和产业格局变化[3] 超快充技术发展现状 - 2025年被行业视为超快充技术规模化应用的"爆发元年",技术正通过产品、场景、产能及配套体系四个维度快速渗透[3][6] - 产品端:华为与江淮合作的尊界S800增程版支持6C快充,比亚迪第二代刀片电池技术宣称峰值达10C,小鹏将5C快充下放至20万元以下车型[5][6] - 应用场景:商用车领域宁德时代天行系列、弗迪动力刀片电池支持4C快充,华为联合企业将推出超20款4C超充重卡;eVTOL领域快充技术是商业化落地的关键需求[6][7] 快充技术产业链布局 - 材料端:宁德时代2024年启动超70万吨高压实磷酸铁锂扩产,包括宜昌45万吨单体最大产能项目;负极材料扩产项目占锂电五大材料近半数[9] - 电池产能:台州弗迪新能源项目落地,规划22GWh年产能生产支持800V高压快充的刀片电池[9] - 基础设施:2024年新建充电桩中支持1000V高电压比例超80%,宁德时代、华为、比亚迪推出兆瓦级"光储充"一体化解决方案[10] 快充技术安全挑战与应对 - 物理风险:快充导致电池内部温度短时超60℃,热管理系统承压;电化学风险包括负极锂枝晶析出刺穿隔膜,频繁快充加速电池老化[12] - 政策规范:2025版动力电池新国标新增快充循环后安全测试要求,要求电芯热失控后电池包不起火不爆炸,并增加底部碰撞测试[13] - 技术解决方案:电芯层面采用磷酸铁锂正极、硅基负极优化电解体系;系统层面通过隔热材料(如二氧化硅气凝胶)、高效冷却设计(如CTP 3.0水冷板集成)实现热失控抑制;BMS系统实现±1.5℃温差控制[17][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