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防控

搜索文档
107.89亿元信用卡坏账2.45亿元甩卖,银行出清风险向精细化运营转型?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2 07:24
银行业信用卡不良资产处置加速 - 银行业加速出清信用卡不良资产 2025年以来金融机构发布近千条不良贷款转让公告 包括国有大型商业银行 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商行 涉及百亿元规模信用卡不良资产转让项目[1] - 某股份制银行信用卡中心以总价2.45亿元转让本息总额107.89亿元信用卡不良贷款包 折价率仅0.23折[2] - 2025年一季度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规模达370.4亿元 同比激增超7倍 其中信用卡透支不良占比达14%[2] 监管政策支持 - 监管部门出台《关于促进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高质量发展提升监管质效的指导意见》 要求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做强做优不良资产收购处置业务[3] - 政策明确要求服务化解中小金融机构 房地产等领域风险 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加大商业银行 非银行金融机构不良资产收购力度[3] - 监管部门要求坚持资产真实洁净转让 禁止为金融机构利用结构化交易违规掩盖不良 美化报表提供支持[3] 业务转型驱动因素 - 信用卡业务过去十年依赖规模扩张模式导致客户资质下沉 风险敞口累积 在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不良率呈现结构性上升[4] - 监管政策收紧要求银行强化风险管控 实施严格信用卡营销行为管理 加强客户资信审核 合理设置授信额度上限[4] - 司法催收周期延长 执行难度加大导致传统回收不良资产成本攀升 批量转让成为平衡风险化解效率与成本的最优选择[4] 行业转型方向 - 银行业从规模扩张和风险后置管理的粗放模式转向风险-收益动态平衡的精细化运营[5] - 通过剥离不良资产释放资本占用 优化拨备覆盖率 为支持消费信贷 绿色金融等政策导向领域腾挪资源[5] - 构建智能风控+场景生态+全周期服务三维体系 深化场景融合 强化科技赋能 优化客户分层策略[6] 风险防控措施 - 通过大数据建模实现客户精准画像 从源头控制信用风险[6] - 借助AI智能催收系统提升清收效率 降低人工干预成本[6] - 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资产穿透管理 提升不良资产处置透明度[6]
107.89亿元信用卡坏账2.45亿元甩卖 银行出清风险向精细化运营转型?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1 22:26
信用卡不良资产转让规模激增 - 银行业2025年以来发布近千条不良贷款转让公告 包含百亿元规模信用卡不良资产转让项目[1] - 某股份制银行2025年8月以2.45亿元总价转让本息总额107.89亿元信用卡不良贷款包 折价率低至0.23折[2] - 2025年一季度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规模达370.4亿元 同比激增超7倍 其中信用卡透支不良占比14%[2] 监管政策持续加码 - 监管部门出台指导意见要求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做强不良资产收购处置业务 服务化解中小金融机构及房地产领域风险[3] - 明确要求商业银行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加大不良资产收购处置力度 禁止通过结构化交易违规掩盖不良资产[3] - 此前发布新规要求银行强化信用卡风险管控 实施严格营销管理 加强客户资信审核并设置授信额度上限[4] 业务转型驱动因素 - 信用卡业务过度依赖"跑马圈地"模式导致客户资质下沉 经济放缓及疫情冲击使不良率结构性上升[4] - 司法催收周期延长和执行难度加大导致传统回收成本攀升 批量转让成为风险化解最优选择[4] - 通过剥离不良资产可释放资本占用 优化拨备覆盖率 为消费信贷和绿色金融等领域腾挪资源[5] 行业转向精细化运营 - 银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风险-收益"动态平衡的精细化运营模式[5] - 运用大数据建模实现客户精准画像控制信用风险 AI智能催收系统提升清收效率并降低人工成本[6] - 未来重点深化消费金融场景融合 强化区块链技术赋能 构建智能风控三维体系并优化客户分层策略[6]
姜波:推进金融改革创新 引导更高水平外资金融机构集聚湾区
证券时报网· 2025-08-30 17:35
大湾区金融开放进展 - 港澳银行内地分行获准开办银行卡业务 港澳金融机构参股内地保险公司标准降低[1] - 2024年"跨境理财通"北向通新增内地银行人民币存款产品 横琴新街坊增设澳门版智能柜台提供非现金金融服务[1] - 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多部门印发"南沙30条"指导意见 在跨境金融 绿色金融 科技金融 航运金融领域给予政策支持[1] 监管合作机制 - 大湾区与港澳监管机构建立定期会议机制 推进银保规则衔接和技术对接[1] - 监管联席会议与协同执法机制持续强化 完善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制度工具[2] 未来发展方向 - 引导高水平专业化外资金融机构集聚湾区 鼓励银行保险机构深耕绿色低碳人工智能新赛道[2] - 扩大"等效先认"政策覆盖面 优化横琴"单牌车"等跨境便利安排[2] - 支持内地金融机构依托港澳平台打造面向全球的服务基地[2]
0.23折甩卖!本息总额高达107.89亿元的信用卡贷款,被银行挂牌2.45亿元!银行业加速出清信用卡不良资产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9 23:34
银行业信用卡不良资产处置加速 - 银行业加速出清信用卡不良资产 2025年以来金融机构发布近千条不良贷款转让公告 包括国有大型商业银行 股份制商业银行 城商行等[1] - 某股份制银行信用卡中心2025年8月以总价2.45亿元转让本息总额107.89亿元信用卡不良贷款包 折价率仅0.23折[2] - 2025年一季度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规模达370.4亿元 同比增长超7倍 其中信用卡透支不良占比14%[2] 监管政策与市场环境变化 - 监管部门出台《关于促进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高质量发展提升监管质效的指导意见》要求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做强做优不良资产收购处置业务[4] - 《关于进一步促进信用卡业务规范健康发展的通知》要求银行强化风险管控 实施严格营销管理 加强客户资信审核 合理设置授信额度上限[6] - 司法催收周期延长 执行难度加大 导致银行通过传统途径回收不良资产的成本攀升[6] 业务模式转型动因 - 信用卡业务过去十年依赖线下网点扩张与线上流量红利实现规模跃升 但过度依赖"跑马圈地"模式导致客户资质下沉 风险敞口累积[5] - 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持卡人收入稳定性下降 叠加疫情冲击带来的阶段性偿付压力 使信用卡不良率呈现结构性上升[5][6] - 批量转让成为银行平衡风险化解效率与成本的最优选择 通过剥离不良资产释放资本占用 优化拨备覆盖率[6] 行业发展趋势与创新方向 - 深化场景融合 将消费金融嵌入新能源汽车 智能家居等大宗消费领域 通过真实交易场景降低信用风险[7] - 强化科技赋能 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资产穿透管理 提升不良资产处置透明度[7] - 构建"智能风控+场景生态+全周期服务"三维体系 优化客户分层策略 聚焦优质客群精细化运营[7] 处置方式与规模特征 - 转让不良贷款类型涵盖个人消费及经营性贷款 信用卡透支和对公贷款 部分不良贷款包以不到一折的极低折扣价格转让[4] - 在风险可控 商业可持续前提下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积极加大商业银行 非银行金融机构不良资产收购 管理和处置力度[4] - 监管部门要求坚持资产真实洁净转让 不得为金融机构利用结构化交易违规掩盖不良 美化报表等提供支持[4]
六大行半年报出炉,平均每天净赚约37.8亿元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8-29 21:38
经营业绩 - 六大行上半年净利润总额6841亿元 平均每日净赚37.8亿元 [1] - 农业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长2.7% 邮储银行和交通银行亦实现正增长 [3] - 工商银行净利润1681亿元 建设银行净利润1626.38亿元 两者差距不足55亿元 [3] - 中国银行营收增速最快达3.61% 建设银行营收增速为2.95% [3] 资产规模与质量 - 工商银行总资产突破52万亿元 六大行总资产规模整体稳步提升 [1][3] - 行业不良贷款率处于中低位 拨备覆盖率较高且风险抵补能力充足 [4] - 信贷结构优化显著 制造业/绿色金融/普惠金融领域贷款增速高于整体水平 [3] 战略举措 - 六大行中期分红总额超2000亿元 [3] - 信贷投放聚焦实体经济支持 重点布局制造业/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科技金融领域 [3] - 通过智能风控和数字化转型强化风险防控 资产质量预计保持稳健态势 [3][4]
光大银行马波:重点领域风险防控取得积极成效继续坚持稳健风险偏好
新浪财经· 2025-08-29 20:06
资产质量表现 - 2025年6月末不良贷款率为1.25% 保持平稳态势 [1] - 资产质量近年来总体保持稳定 [1] 重点领域风险防控 - 平台化债工作平稳有序推进 [1] - 加大房地产风险存量出清力度 [1] - 落实中小微企业无还本续贷政策 [1] 风险压力集中领域 - 房地产领域及对公房地产相关上下游行业存在压力 [1] - 零售贷款中售房类贷款面临较大压力 [1] - 光伏 汽车 钢铁 石化等行业存在风险 [1] 未来发展战略 - 坚持稳健风险偏好 [1] - 把握新一轮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机遇 [1] - 加大对相关产业客户信贷投资支持 [1] - 打造综合金融与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 [1]
严禁资金拆借与暴力催收,一地融资租赁新规倒计时!
金融时报· 2025-08-29 12:32
新规实施时间 - 上海市融资租赁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将于2025年10月1日起施行 有效期至2027年9月30日 [1] 监管框架特点 - 新规与行业监管部门制定的管理办法一脉相承 结合地方实际进一步细化 [3] - 为融资租赁公司搭建灵活的监管框架 推动行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 [3] - 对设立变更、规范整治、日常检查、业务经营、风险管理等重点工作作出细化安排 [3] 业务导向要求 - 重点支持符合国家及本市产业导向的行业企业 包括装备制造业发展、企业技术升级改造、设备进出口等领域 [3] - 鼓励逐步提高直接租赁业务占比 开展专业化、差异化经营 [3] - 对特定领域(航空航运、海工装备、集成电路、医疗器械、人工智能等)公司预留监管要求灵活调整空间 [6] 风险控制指标 - 对单一承租人全部融资租赁业务余额不得超过净资产的30% [4] - 对全部关联方全部融资租赁业务余额不得超过净资产的50% [4] 合规经营限制 - 不得接受已设置抵押、权属存在争议、无处分权的财产作为租赁物 [7] - 不得与其他融资租赁公司拆借或变相拆借资金 [7] - 禁止通过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各类地方交易场所等机构向社会公众融资 [7] - 要求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识别、控制和化解风险 [6]
中上协召开董事会秘书 专业委员会年中工作会议
金融时报· 2025-08-28 09:40
会议基本情况 -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董事会秘书专业委员会年中工作会议以现场加线上方式召开 参会人员包括董秘委全体委员和1500余家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 财务负责人和证券事务代表5400余人 [1] - 会议由董秘委主任委员 邮储银行副行长 董事会秘书杜春野主持 中上协党委委员 副会长余辉出席会议并致辞 [1] 董秘委工作方向 - 董秘委上半年工作重点围绕提升上市公司治理水平 优化信息披露质量 推动董秘职业化发展 [1] - 下一步将继续秉持专业引领 自律赋能宗旨 紧跟资本市场改革动态 勤勉履职 守正创新 共同促进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 [1] 监管要求与合规重点 - 上市公司董秘作为信息披露主要责任人 需认真贯彻落实各项监管要求 加强合规意识 严守合规底线 [1] - 在分红规划 ESG披露 风险防控等方面应主动作为 持续做好信息披露工作 [1] 监管政策解读 - 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司一处处长付艳超解读最新监管政策 强调分红对投资者和上市公司的意义及相关监管要求 [2] - 提出上市公司要加强可持续信息披露 避免信息披露出现低级错误 [2] 执法趋势与案例警示 - 行政处罚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董文媛介绍2024年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法行为行政处罚概况 揭示执法工作新特点新趋势 [2] - 通过典型案例深入剖析信息披露违法的严重后果及法律责任 [2]
中南传媒: 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管理制度
证券之星· 2025-08-27 18:29
投资管理制度框架 - 制度旨在规范公司及子分公司投资行为 涵盖固定资产投资 股权投资 金融投资 重大研发项目等经济活动 确保流程合法合规且风险可控 [1] - 投资管理包括投前论证 投中管理 投后管理等全流程行为 适用于全资和控股子分公司 参股公司可参照执行 [1][2] - 投资分类管理涵盖专业投资公司 股权投资 金融投资 固定资产及无形资产 重大研发项目五大类型 [1] 投资管理原则 - 聚焦主业并创造效益 坚持文化和科技融合 发展新媒体 新业态 新技术 新模式以提升核心竞争力 [2] - 实行整体规划与集中管控 子分公司需编制投资规划及年度计划 并与财务预算衔接 [2] - 严格把关防控风险 采取科学措施减少风险发生可能性或损失 实现收益最大化 [2] 管理架构与审批程序 - 投资决策由股东大会 董事会及董事长依职权执行 投资管理部为归口管理部门 负责战略规划及项目审核 [3][4] - 审批程序包括项目筛选 立项 尽职调查 论证评估 投资决策五阶段 需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并逐级审批 [4][5] - 同一对象连续投资时金额不得分拆 十二个月内累计投资合并计算 募集资金使用需符合专项管理办法 [5] 投资分类管理细则 - 专业投资公司需制定自身制度并报备 在授权范围内独立决策 超权限项目需经评估论证及申报审批 [6] - 股权投资除专业投资公司及政府专项资金外 均需报公司审批 [6] - 金融投资权限仅限专业投资公司及金融类公司 子分公司不得从事股票 债券 基金等金融产品投资 [8] - 固定资产及无形资产投资实行限额授权 湖南省新华书店400万元以下 天闻印务等200万元以下 其他子分公司100万元以下可自主决策并报备 超限额需批准 [8] - 重大研发项目投资权限与固定资产相同 分别设置400万元 200万元 100万元自主决策阈值 超限额需报批 [9] 投后管理机制 - 项目实施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 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 项目负责人承担直接管理责任 [12] - 投资项目纳入考核体系 需委派董监高人员 持股20%以上参股公司应委派董事或监事 [13] - 建立进度跟踪制度 定期分析经营情况 对业绩下滑或连续三年亏损项目进行专项调查 [13] - 分层分类开展投后评价 股权类项目于投后3年 5年及退出完成后评价 固定资产及研发项目于竣工后1-3年内评价 [15] 投资处置与退出 - 退出情形包括经营期满 收益达预期 战略背离 经营不善破产 市场重大变化 不可抗力等 [16][17] - 处置与退出程序权限与投资批准程序相同 [17] 信息及档案管理 - 投资管理部建立信息系统 对投资计划 完成情况 收益等进行统计监测 子分公司需建立项目资料数据库 [18] - 重大投资项目信息需严格保密 档案管理按公司档案办法执行 确保资料完整准确 [18] 可行性研究编制规范 - 报告需遵循真实性 充分性 重要性原则 重点分析投资规模 回报率及风险 [19] - 编制步骤包括成立工作小组 制定计划 收集资料 优选方案 形成正式文本 [19] - 内容涵盖总论 市场与技术分析 投资主体 实施方案 投资估算 融资计划 财务评价 风险分析等 [20][21] 立项报告模板 - 模板包含项目基本信息 立项背景 项目目标 投资测算 组织保障 风险分析 结论建议等模块 [22][23] - 需提供投资预算 资金来源 资金使用计划 财务测算及回报预期等关键数据 [23]
中国财险(02328) - 2025 H1 - 电话会议演示
2025-08-27 09:30
业绩总结 - 2025年上半年,集团保险收入为280.3亿人民币,同比增长7.1%[17] - 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6.7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4.0%[19] - 2025年上半年,集团总投资收益为40.8亿人民币,创历史新高[24] - 2025年上半年,集团保费收入为454.6亿人民币,同比增长6.4%[26] - 2025年上半年,寿险和健康险的保费收入为131.2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3.8%[30] - 2025年上半年,集团净现金流为74.8亿人民币,同比增长6.9%[43] - 2025年上半年,集团支付的索赔金额为233.5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4%[46] -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为265.3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6.9%[100] - 2025年上半年,总资产达到18784.95亿人民币,同比增长6.3%[101] 用户数据 - 截至2025年6月30日,集团合并净资产为390.6亿人民币,同比增长6.3%[20] - 截至2025年6月30日,集团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76%[41] - 2025年上半年PICC财产险的综合费用率为94.8%,较去年下降1.4个百分点[101] - 2025年上半年PICC人寿的新业务价值为49.78亿人民币,同比增长71.7%[101] - 2025年上半年PICC健康的新业务价值为38.37亿人民币,同比增长51.0%[101] 未来展望 - 2025年上半年,集团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35%[67] - 2025年上半年ROE为9.5%,较去年上升0.5个百分点[100] - 2025年上半年投资收益为408亿人民币,同比增长40.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