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生产
搜索文档
告别“罚金一刀切”,南京积极探索生态损害赔偿新实践——
南京日报· 2025-11-13 10:47
环保政策与执法创新 - 南京市在处理轻微环境违法案件时采用创新性的“替代修复”方案,而非传统的罚款或刑事处罚[1][2] - 替代修复方案包括由责任方提供环保科普教育、中医义诊等服务来履行生态损害赔偿责任[2][3] - 此举旨在通过多部门协作将生态赔偿从单纯现金惩罚转变为多元化的责任承担,实现从末端担责到源头减排的“反哺”[3][4] 具体案例与执行方式 - 南京中医药大学因实验室部分涉有机溶剂的实验工序未在密闭通风橱内进行,导致挥发性有机物逸散,违反了大气污染防治法[1][2] - 作为赔偿履行,该校为中小学生提供名为“中药渣的奇妙变身”的环保科普课程,讲解中药渣的循环利用[1][2] - 另一案例中,某企业因膏药煎制工段废气排放问题,通过为小区居民开展中医义诊活动的方式履行赔偿责任[3][4] 行业影响与机制建设 - 南京市出台了国内首个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办理地方标准,以规范并指引基层办案[4] - 创新清洁生产与替代修复衔接机制被列为2024年全省法治惠民实事项目[4] - 探索以提供生态环境服务、开展小区环境整治等形式替代赔偿,有效保障惠民惠企[4]
武汉以清洁生产促绿色转型发展
中国环境报· 2025-09-26 09:39
截至目前,武汉市已有累计299家企业开展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工作。据核算,其中已通过验收的140家 企业累计实施清洁生产方案2000个,投资超过7.6亿元,不仅大幅推动废水、废气以及固体废物等减量 化,还有效帮助企业节水、节电、节油、节气等,累计实现碳减排量超过5.4万吨,产生的经济效益近 7.39亿元。 凸显政策温度,强化技术支撑 "我们在前期进行了细致调研,针对中小企业经费不足的实际,为符合条件的企业'松绑减负',适用强 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简化流程。"武汉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指南》,对部分非重点排污 单位与非重点监管单位,或是已达到清洁生产国际先进水平的企业,可以申请按简化流程开展审核。同 时,对一些减产较大、污染较轻、经营困难的企业,经企业申请,通过组织专家进行现场评估,也可以 按照简化流程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有效减轻了企业负担。 为加快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节约资源、降低能源消耗、减 少重点污染物排放"的目标,武汉市生态环境局制定印发了《武汉市重点行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实施 方案(2023—2025年)》,对全市钢铁、石化、建材、有色、化工、电力、印染 ...
企业清洁生产为替代修复提供新思路
中国环境报· 2025-09-10 13:43
文章核心观点 - 清洁生产作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替代修复方案 可实现污染防治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1][2] - 苏州市创新性地将清洁生产理念融入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2] 清洁生产替代修复案例 - 苏州工业园区一专用设备制造企业因未按规定更换活性炭造成约1.4万元大气环境损害 后选择清洁生产作为替代修复方式 [1] - 企业投入11万余元改造5台注塑机冷却水系统 用时3个月完成 改造后每小时节水约22立方米 年节电约4.1万度 [1] - 改造项目每年为企业节省生产经营成本几十万元 同时二氧化碳年排放量预计减少约18吨 [1] 政策与实施框架 - 苏州市生态环境局2024年出台试行办法 将清洁生产融入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是对《清洁生产促进法》的具体实践 [2] - 与货币赔偿或劳务代偿相比 清洁生产替代修复能从源头降低污染物产生与排放 为企业降低环境风险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 - 政策要求对适用对象严格把关 如对意愿不强或能力不足的企业不应强制 已列入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名单的企业不得采用此方式 [2] 行业挑战与支持 - 行业在清洁生产方面面临意识不足、资金短缺、政策法规不完善等挑战 中小企业实施积极性不高 [1] - 生态环境部门需发挥政策引导和技术帮扶作用 为资金和技术能力不足的企业制定扶持政策 并组织专家论证方案 [2] - 修复完成后可委托第三方评估效果 日常执法中需持续监督企业实施情况 推动不断深化 [2]
上半年北京完成44家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年减排1.66万吨二氧化碳
北京商报· 2025-08-10 08:03
清洁生产工作进展 - 北京市上半年推动151家重点单位启动清洁生产工作[2][3] - 44家企事业单位完成清洁生产审核[2][3] - 总投入3.5亿元实施各类清洁生产方案[2][3] - 实现年节能7720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1.66万吨、节水51.51万立方米[2][3] - 同时减排COD 41.55吨、挥发性有机物189吨,减少危险废物产生443吨[3] - 为企业节约经营成本7718万元[3] 政策背景与规划 - 北京市2024年10月发布《关于北京市加快建设国际绿色经济标杆城市的实施意见》[2] - 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清洁生产"[2] - 2025年上半年持续强化顶层设计、注重政策服务、深化区域合作[2] - 下半年将启动修订清洁生产管理办法[6] 具体实施案例 - 北京红桥市场实施11项清洁生产方案[4] - 建立智能配电系统实现年节电3300千瓦时[4] - 智慧供热系统实现年节能24吨标准煤、年节水180吨[4] - 步行梯节能改造实现年节电9.69万千瓦时[4] - 实现29488.88平方米商业楼宇绿电供应全覆盖[4] - 通过消纳绿电减少碳排放2898吨[4] - 综合节能率16.62%,二氧化碳排放减少86.97%[4] - 每年节约运行费用228.51万元[4] 行业影响与意义 - 清洁生产可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质生产力提供先进理念和技术支撑[5] - 从源头植入绿色设计、绿色材料、绿色生产等元素[5] - 有效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5] - 促进传统产业实现绿色化转型升级[5] 未来工作方向 - 聚焦推进清洁生产与ESG机制结合[6] -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6] - 以更大力度、更广范围、更高标准推行清洁生产[6]
上半年北京完成44家企业清洁生产审核 年减排1.66万吨二氧化碳
北京商报· 2025-08-05 20:48
清洁生产工作进展 - 北京市上半年推动151家重点单位启动清洁生产工作并组织44家企事业单位完成审核[2][3] - 总投入3.5亿元实施清洁生产方案 实现年节能7720吨标准煤 减排二氧化碳1.66万吨 节水51.51万立方米[2][3] - 同步实现减排COD41.55吨 挥发性有机物189吨 减少危险废物443吨 节约企业经营成本7718万元[3] 红桥市场改造案例 - 实施11项清洁生产方案包括智能配电 智慧供热 高效冷站 污水处理 智慧照明和数字孪生系统[4] - 智能配电系统实现年节电3300千瓦时 智慧供热系统实现年节能24吨标准煤及年节水180吨[4] - 步行梯节能改造实现年节电9.69万千瓦时 并融合8个文化主题进行装饰[4] - 实现29,488.88平方米商业楼宇绿电全覆盖 减少碳排放2898吨[4] - 最终达成综合节能率16.62% 二氧化碳排放减少86.97% 年节约运行费用228.51万元[4] 战略意义与发展方向 - 清洁生产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绿色设计 绿色材料 绿色生产等全链条技术支撑[5] - 通过改善工艺设备和技术方案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转型升级[5] - 下半年将聚焦清洁生产与ESG机制结合及京津冀协同发展[6] - 计划启动修订清洁生产管理办法 以更大力度更广范围推行清洁生产[6] 政策背景与实施体系 - 2024年10月北京市发布《关于加快建设国际绿色经济标杆城市的实施意见》明确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清洁生产[2] - 通过强化顶层设计 政策服务 区域合作 示范效应和企业根基五大维度推动清洁生产改造[2] - 开展300余人规模清洁生产审核培训 持续推进京津冀清洁生产伙伴计划[3]
上半年北京44家单位完成清洁生产审核 年减排二氧化碳1.66万吨
中国新闻网· 2025-08-05 14:15
清洁生产审核成果 - 44家企事业单位完成清洁生产审核 总投入3.5亿元[1][3] - 年节能7720吨标煤 减排二氧化碳1.66万吨[1][3] - 节水51.51万立方米 减排COD41.55吨 减排挥发性有机物189吨 减少危险废物443吨[3] - 为企业节约经营成本7718万元[3] 重点单位清洁生产推进 - 发布2025年清洁生产审核单位名单 推动151家重点单位启动工作[1] - 聚焦重点用能单位与环境监管单位 紧扣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需求[1] - 围绕大规模设备更新与城市副中心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1] 区域协同与示范项目 - 推进京津冀清洁生产伙伴计划 支持"总部在京、工厂在津冀"模式[2] - 北陆药业密云工厂与沧州工厂协同改造 实现区域节能减排[2] - 正大蛋鸡示范项目年节能51吨标煤 减排二氧化碳237吨 减排危废1.5吨[2] - 新城热力 京东世纪等3家单位完成清洁生产绩效验收[2] 能力建设与政策推进 - 举办节能宣传周 开展300余人清洁生产审核培训[1] - 下半年将启动清洁生产管理办法修订[3] - 推进重点单位用能设备更新与清洁生产ESG机制结合[3]
兖矿新疆煤化工有限公司:技术升级铺就绿色转型路
中国经济网· 2025-07-25 15:52
绿色生产技术 - 公司采用多喷嘴水煤浆加压气化技术,碳转化效率达99%,残渣含碳量低于3% [2] - 尿素造粒塔加装高效除尘系统,实现尾气粉尘95%回收利用,年减排粉尘120吨 [1] - 采用干法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烟气颗粒物浓度指标优于国标30% [1] 环保与排放控制 - 年回收硫化氢制取硫酸1.5万吨,实现有害气体零外排 [2] - 单位产品能耗较投产初期降低12%,碳排放强度优于行业均值15% [2] - 气化渣规范回填或销售给制砖企业,危废合规处置率100% [2] 资源循环与生态建设 - 厂区可绿化区域覆盖率达92%,实施"清污分流、雨污分离"工程 [1] - 每年105万吨原料煤转化为30万吨甲醇、52万吨尿素及6万吨三聚氰胺,煤炭价值提升3.2倍 [2] - 甲醇合成工序能耗较设计值降低8%,年节约标煤1.2万吨 [2] 未来规划与行业影响 - 计划2025年实施包装车间粉尘全封闭回收,推动尿素生产"近零排放" [2] - 联合周边企业共建危废循环利用网络,打造精细化工绿色集群 [2] - 公司将绿色工厂经验向兖矿新疆能化权属单位输出,助推区域煤化工产业低碳转型 [3]
北京出台全国首个大型活动医疗保障地方标准
新京报· 2025-07-02 13:08
大型活动医疗保障标准 - 北京市制定全国首个大型活动医疗保障地方标准《大型活动医疗保障通用要求》,规范医院基本要求、现场及院内医疗保障等环节 [1] - 该标准将提升北京市大型活动医疗保障能力,并对全国相关工作起到引领作用 [1] - 同时制定《大型活动食品安全管理规范》,明确主办方、供应商及检测机构职责分工,细化食品采购、储存、加工、销售全流程操作规范 [1] 京津冀协同发展 - 京津冀三地协同制定首个健康体检领域标准《健康体检质量控制规范》,统一区域内医疗机构体检服务质量控制要求 [2] - 标准覆盖检前-检中-检后全流程,重点规范场地、人员、设备配置及质控体系运行原则,强调异常结果处置 [2] - 实施后将实现京津冀三地健康体检服务同质同标 [2] 数字经济标准建设 - 制定《自动驾驶地图数据交换及服务接口规范》,规定数据交换基本要求、主体及模式 [2] - 发布北京市首个重要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地方标准,从网络、边界、计算环境等7个方面提出增强型安全保护要求 [2] 清洁生产审核机制 - 为支撑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制定《清洁生产协同审核技术导则》,创新审核机制 [3] - 建立同行业企业横向对标机制,引导企业从被动合规转向主动优化 [3]
宿迁生态化工科技产业园:“双碳”引领,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子
新华日报· 2025-07-02 05:42
绿色化工园区建设 - 宿迁生态化工科技产业园入选2024年绿色化工园区(建设期)单位名单 园区始建于2003年 规划面积9.9平方公里 现有企业60余家 [1] - 园区以"双碳"目标为引领 聚焦"清洁生产 标杆培育 智慧赋能"三大任务 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体系 [1] 清洁生产体系创新 - 系统重塑园区清洁生产审核体系 从简化审核流程 优化评价体系 建立审核平台三方面入手 [2] - 2022年获批国家首批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 2024年通过生态环境部 国家发改委评估 [2] - 简化清洁生产审核流程 将传统7大阶段35个步骤简化为3个环节 提高审核效率 节省审核费用 [2] - 建立《园区清洁生产指标体系》 选取符合清洁生产理念的一 二级指标 科学设置权重和标准值 [2] - 搭建清洁生产审核平台 嵌入智慧园区管理平台 构建"企业填报—园区初审—专家审核—问题反馈"全流程线上闭环 [2] 绿色企业培育机制 - 构建"准入—培育—示范"阶梯式发展体系 推动企业绿色转型 [3] - 出台《入园项目管理办法(试行)》 严禁工艺落后 高风险 高耗能 高污染项目入园 优先布局有机新材料 生物医药 电子化学品等新兴产业 [3] - 在全国化工园区中率先全面推行ESG实践 邀请罗兰贝格专家团队开展专题培训 [3] - 开展"绿色示范企业培育"行动 "十四五"以来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1家 国家绿色设计产品2项 省绿色发展领军企业2家 省级绿色工厂5家 宿迁市"绿色标杆"示范企业5家 [3] 智慧园区建设 - 深度融合物联网 AI 区块链等技术 构建"空天地一体 全要素联动"智慧管理体系 [4] - 入选全国智慧化工园区名录 智慧园区平台项目获"数据要素×"大赛江苏省分赛优胜奖 [4] - 构建立体监测网络 建成大气监测体系 安装污水在线监测设备300余台 雨水在线监测设备180余台 地表水监测站5个 [4] - 建成环境检测中心 配备设备100余套 可实现109项CMA认证项目检测 [4] - 智慧园区管理平台接入环境指标传感器800余个 对污水 雨水 废气排口及管网实施全流程监管 [4] - 建立水资源管理系统 获批省级节水型工业园区 建立能源管理系统 动态监测企业水 电 气使用情况 [4] 园区发展成效 - 实现重大环境风险"零发生" 群众环保投诉数量大幅下降 企业竞争力显著提升 [5] - 近3年新增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3家(全区 全市占比分别达75% 50%)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家(全区 全市占比分别达60% 21%) [5]
河北:绿电支撑工业企业转型发展
新华社· 2025-05-28 21:17
绿电支撑工业转型 - 惠达卫浴2024年消费绿电2560万千瓦时,折合节约3146.24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8463.39吨,今年绿电购销量进一步增加 [1] - 首钢股份迁安钢铁公司2024年采购绿电超过8.5亿千瓦时 [1] - 领克汽车张家口工厂实现100%绿电生产,2018年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 [2] 绿电政策与市场发展 - 国家明确要求钢铁等重点行业设立绿电消费硬性指标 [2] - 张家口市绿电消费企业达115家,绿电交易市场持续活跃 [2] - 冀北电网近三年工程中绿色供应商占比达51.51% [2] 技术创新与装备升级 - 国网石家庄供电公司与保变电气联合研发国内首套单芯式移相变压器,解决新能源高比例接入问题 [3] - 保变电气在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接入解决方案等领域持续增加研发投入 [3] 行业转型成效 - 唐山卫生陶瓷行业通过绿电认证提升产品国际竞争力 [1] - 迁安钢铁企业通过使用绿电迈向"绿色智造" [2] - 河北鑫环通变压器制造公司因绿电投入被认定为国家级绿色工厂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