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互联网
搜索文档
海特高新涨2.00%,成交额1.15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1438.56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16 10:41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9月16日盘中股价上涨2.00%至12.23元/股 成交额1.15亿元 换手率1.28% 总市值90.61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入1438.56万元 其中特大单净流出94.21万元 大单净流入1532.77万元 [1] - 年内股价累计上涨20.49% 近5/20/60日分别上涨3.38%/6.81%/18.05% [1]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股东户数达9.64万户 较上期增加10.22% 人均流通股7685股 减少9.27% [2] - 南方中证1000ETF增持103.26万股至547万股 香港中央结算减持202.87万股至524.18万股 [3] - 华夏中证1000ETF新进持股323万股 位列第十大流通股东 [3]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7.05亿元 同比增长14.08% [2] - 归母净利润6370.41万元 同比增长35.31% [2] 业务构成与行业属性 - 航空工程技术与服务占比69.66% 高端核心装备研制与保障占比25.79% [1] - 公司隶属国防军工-航空装备Ⅱ行业 涉及卫星互联网/低空经济/氮化镓等概念板块 [1] 分红历史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3.64亿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3704.30万元 [3]
移远通信涨2.03%,成交额1.90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845.88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16 10:01
股价表现 - 9月16日盘中上涨2.03%至98.99元/股 成交1.90亿元 换手率0.74% 总市值259.01亿元 [1] - 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46.72% 近5个交易日涨6.87% 近20日涨7.31% 近60日涨21.58% [1] - 主力资金净流入845.88万元 特大单买入1073.11万元(占比5.65%) 卖出969.46万元(占比5.10%) [1] 资金与交易 - 今年以来2次登上龙虎榜 最近一次为4月8日 [1] - 大单买入4919.04万元(占比25.90%) 卖出4176.81万元(占比21.99%) [1] 股东结构 - 截至6月30日股东户数3.83万户 较上期减少11.33% [2] - 人均流通股6831股 较上期增加12.78%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1663.59万股(第三大股东) 较上期增加156.10万股 [3] - 睿远成长价值混合A持股310.29万股(第十大股东) 较上期减少148.98万股 [3] 财务业绩 - 2025年1-6月营业收入115.46亿元 同比增长39.98% [2] - 归母净利润4.71亿元 同比增长125.03% [2] 分红记录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7.49亿元 [3] - 近三年累计派现5.40亿元 [3] 业务概况 - 主营业务为物联网领域无线通信模组及解决方案的设计、生产、研发与销售 [1] - 收入构成:模组+天线占比99.32% 其他业务占比0.68% [1] 行业属性 - 所属申万行业:通信-通信设备-通信终端及配件 [1] - 概念板块包括:卫星互联网、星闪概念、华为海思、边缘计算、6G概念等 [1] 公司基本信息 - 成立于2010年10月25日 2019年7月16日上市 [1] - 注册地址:上海市闵行区田林路1016号科技绿洲3期(B区)5号楼 [1]
“天龙三号”年底前首飞
苏州日报· 2025-09-16 08:32
天龙三号火箭技术突破 - 完成一子级动力系统试车 验证系统方案正确性和工作协调性 [1] - 刷新国内商业航天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纪录 [1] - 实现全球航天领域首个海上热试车试验 高度模拟实际飞行状态 [2] 运载能力与性能参数 - 近地轨道运载能力17-22吨 太阳同步轨道运力10-17吨 [1] - 火箭长度72米 起飞重量约600吨 [1] - 一级配置9台天火十二发动机并联工作 [1] - 实现一箭36星互联网卫星组网发射 [1] 商业应用与产能规划 - 具备每年30次以上发射任务保障能力 [2] - 张家港智能制造基地投资40亿元 实现年产超30发火箭 [2] - 亚洲面积最大、产能最大的单体火箭总装厂房 [2] 行业发展里程碑 - 国内商业火箭初步具备一箭多星批量发射工程能力 [1] - 性能比肩SpaceX猎鹰9号火箭 [1] - 为卫星互联网超大规模组网提供低成本高频次发射解决方案 [1] - 支持空间站货物运输和中高轨卫星发射需求 [1] 项目进展时间表 - 2022年3月启动型号研制 [1] - 计划2024年底前完成首飞 [2] - 首飞后快速实现常态化商业发射 [2]
天龙三号大型液体运载火箭通过首飞前最大技术考验
科技日报· 2025-09-16 07:35
公司技术进展 - 自主研制的天龙三号大型液体运载火箭完成一子级动力系统试车 通过首飞前最大技术考验 全面进入首飞冲刺阶段 [1] - 试车验证一子级火箭各系统方案正确性和工作协调性 刷新国内商业航天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纪录 [1] - 试车高度模拟实际飞行状态 覆盖推进剂加注 多机分批点火 稳定工作到程序关机全过程 各系统工作正常 参数满足首飞性能要求 [1] - 完成国内商业航天领域首个海上热试车试验 验证防风 防晃 防雷 防盐雾 防噪 环境保护及发动机火焰高温防护等关键技术 [1] 产品性能参数 - 火箭为国内商业航天首款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超20吨的运载火箭 全长72米 起飞重量约600吨 [2] - 一级配置9台天火十二发动机并联工作 近地轨道有效运力17吨至22吨 太阳同步轨道运力10吨至17吨 [2] 市场应用前景 - 具备一箭多星批量发射工程能力 填补国内商业火箭运力空缺 加速卫星互联网超大规模组网进程 [1] - 大运力 低成本 可复用特点高度契合卫星互联网星座建设对高频次 大规模发射的迫切需求 [2] - 支持空间站大规模货物运输需求及中高轨卫星发射需求 [2] 项目时间规划 - 拟于2025年底执行首飞任务 [3]
星链2025年事故频发:两次全球断网+583颗卫星报废,可靠性遭质疑
新浪财经· 2025-09-16 03:26
近期服务中断事件 - Starlink卫星互联网服务在近期发生短暂中断,峰值时影响超过43,000名美国用户[1] - 中断发生后数小时,报告问题的用户数量从峰值超过43,000人降至不足1,000人[1] - 此次中断并非首次,在8月18日也曾发生网络中断,高峰时段影响超过40,800名美国用户,并波及英国、澳大利亚及南美部分用户[3] - 8月中断期间,星链整体连接率降至平日的32%[3] 卫星系统面临的挑战 - 受太阳风暴等因素影响,大量星链卫星加速坠落,2025年1月有120颗卫星在大气层中烧毁,全年截至目前已有583颗卫星报废[4] - 第一代卫星因设计寿命到期进入大规模退役阶段,超过4,700颗Gen1卫星中已有500多颗退役[4] - 卫星坠落引发公众对地面安全的担忧,例如去年8月加拿大一农场发现星链卫星残骸[4] - 研究显示每颗星链卫星坠毁会产生约30公斤氧化铝颗粒,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并破坏臭氧层[4] 业务规模与行业影响 - 星链目前在轨卫星总数已超过7,000颗,覆盖全球125个国家,拥有超过500万用户[5] - 事故暴露出低轨卫星互联网的结构性弱点,包括核心软件服务的单点故障风险、卫星受空间环境影响大以及大规模部署与退役带来的安全与环境隐患[5] - 随着用户规模持续扩大及与其他企业合作推出新服务,公司的运维压力与公众期待同步上升[5]
创远信科股票明日起停牌 拟募资购买实控人旗下资产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5 22:25
并购交易概述 - 创远信科拟以发行股份并支付现金方式收购微宇天导100%股权并配套募集资金[1] - 交易双方实际控制人均为冯跃军及其配偶吉红霞创远信科实际控制人持股公司34.64%同时持有微宇天导35.52%股权[1][2] - 公司股票自9月16日起停牌预计9月30日前复牌交易尚处筹划阶段需经董事会股东大会及监管机构批准[1][3] 公司业务与标的资产 - 创远信科主营业务为射频通信测试仪器和整体测试解决方案聚焦5G/6G通信无线通信测试车联网测试及卫星互联网低空经济通信测试三大方向[2] - 微宇天导主要从事全球卫星PNT卫星互联网通信导航高集成芯片设计人工智能等技术研发主要产品包括高性能GNSS信号模拟器北斗短报文综测仪[2] - 微宇天导对外投资湖南卫导后者以卫星导航信号模拟仿真检测采集5G测试干扰对抗技术为核心开展软件仪器研发销售[2] 近期财务表现与战略合作 - 2025年半年报显示公司营业收入1.11亿元同比增长18.44%归母净利润631.53万元同比增长354.24%但扣非归母净利润为-661.90万元[4] - 8月28日公司与中国信通院华东分院签署协议布局6G+AI及6G+卫星技术共同推进6G通信+卫星互联网测试验证中心建设[4] - 8月30日公司与凯盛机器人合作提供电信号测试及软硬件测试解决方案并与优策管理共建华信大湾区研究院华东分院推动6G关键技术研究产业化[4] 业务扩张战略 - 公司表示将根据业务发展和市场情况审慎考虑通过并购合作或新项目投资等方式加速业务扩张或进入新市场领域[5]
计算机行业周度:卫星互联网迈入加速组网新阶段-20250915
国新证券· 2025-09-15 20:35
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计算机行业 预期未来6个月内行业指数优于市场指数5%以上 [7] 核心观点 - 卫星互联网产业在政策支持、技术突破和资本投入三重驱动下加速发展 工信部设定2030年卫星通信用户超千万目标 [5][27] - 我国卫星互联网建设正式迈入加速发展期 GW星座采用双轨道层设计 卫星总数达12,992颗 构建覆盖全球宽带互联网网络 [3][21] - 卫星互联网与地面5G/6G网络融合构成空天一体化通信架构 服务海洋、偏远地区及应急场景 带动超2000亿元市场空间 [4][25] 本周市场表现 - 计算机(申万)板块上涨3.37% 跑赢沪深300指数1.99个百分点 行业涨幅位列申万第8位 [2][15] - 行业335家上市公司中253家收涨 占比75.3% 涨幅前三为淳中科技(52.91%)、开普云(36.96%)、新炬网络(30.81%) [18][19] 星座建设与技术架构 - GW星座自2024年12月首批发射后稳步推进 2025年下半年实现"三天两发"及"九天三发"高密度发射里程碑 [3][21] - 采用双轨道层架构:GW-A59子星座6,080颗卫星运行于500公里以下轨道 GW-A2子星座6,912颗卫星部署于1145公里近地轨道 [21] - 技术演进包括Ka频段载荷、星间激光链路高速传输 从"天感地算"转向空天计算新范式 [21] 发射与制造能力突破 - 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提升发射灵活性 民营企业银河航天通过智能化生产线实现卫星批量化制造 年产上百颗且单星成本显著降低 [3][22] - 相控阵天线技术提高频谱使用效率 星间激光通信实现高吞吐率传输 国内商业航天公司积极研发可回收火箭以降低发射成本 [22] 天地融合与应用场景 - 5G R17标准新增非地面网络支持 6G构建泛在连接能力 卫星互联网为智能驾驶、低空经济提供基础网络支撑 [23][24] - 应用场景包括应急通信(地震台风灾害救援)、智慧农业(5米级畜群定位)、能源行业(南海钻井平台远程诊断)、交通领域(长三角自动驾驶厘米级定位) [24] 商业前景与全球布局 - 重点面向"一带一路"国家及偏远地区布局 预计2027年后进入密集组网阶段 带动地面设备制造、应用服务等关联产业 [25] - 国内企业如时空道宇与中东、东南亚、非洲、拉美等20余国运营商合作 在阿曼测试显示通信成功率99.15%、网络可用性超99.97% [26] - 手机直连卫星技术打开C端市场 华为Mate X6支持低轨卫星直连 北斗短报文技术多终端应用普及 [25] 投资线索 - 短期聚焦卫星制造与火箭发射服务 关注参与"国网"与"G60"星座配套企业及可回收火箭技术突破 [27][28] - 手机直连卫星生态成熟 中国联通获业务许可 华为、荣耀、小米旗舰机加速搭载相关功能 [5][27] - 中长期布局卫星运营与应用服务 关注高轨厂商、航空及海洋互联网企业 低轨运营商随用户渗透率提升兑现收益 [9][27] - 建议关注空天计算软硬一体化领军企业(普天科技、中科星图、中科曙光)及卫星互联网细分龙头 [29] 本周行业要闻 - 阿斯麦向Mistral AI投资13亿欧元 成为其最大股东 Mistral AI融资前估值100亿欧元(117亿美元) [30][32] - 苹果发布iPhone 17系列 起售价5999元 Pro Max顶配17999元 全系支持120Hz高刷 A19 Pro芯片支持70亿参数大模型本地运行 [33][35][37] - OpenAI与甲骨文签署年值约300亿美元云基础设施合同 甲骨文剩余履约义务达4550亿美元 另与博通签100亿美元AI芯片订单 [40][41][42] - 高通与谷歌合作将Gemini AI模型引入汽车 基于骁龙数字底盘打造个性化车载体验 [48] - 英伟达发布Rubin CPX GPU 专为大规模上下文AI设计 [50] - 高德地图发布"高德扫街榜"并启动10亿元补贴计划 对标美团大众点评 [50]
天龙三号液体火箭一子级动力系统在海阳东方航天港海上试车成功
齐鲁晚报网· 2025-09-15 19:14
技术突破 - 公司成功完成世界首次海上动力系统试车试验 验证一子级火箭各系统方案正确性和工作协调性 [1] - 试车刷新国内商业航天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纪录 标志国内商业火箭初步具备一箭多星批量发射工程能力 [1] - 天龙三号火箭配置9台天火十二发动机并联工作 近地轨道运力17-22吨 太阳同步轨道运力10-17吨 性能比肩SpaceX猎鹰9号 [3] 基础设施 - 东方航天港HOS-1平台首次正式投入使用 是我国首个半固定式海上试车试验平台 具备机动灵活和安全高效优势 [2] - 平台满足长度不大于72米 直径不大于3.8米的液氧煤油或液氧甲烷火箭一子级试车需求 [2] - 东方航天港已保障4型固体火箭18次海上发射任务 将115颗卫星送入轨道 并保障4型液体火箭3次动力试车和2次飞行回收试验 [2] 项目进展 - 天龙三号通过首飞前最大技术考验 全系统试车覆盖推进剂加注 多机分批点火 稳定工作到程序关机全过程 [3] - 试车获取各项参数满足火箭首飞性能要求 计划于2025年底执行首飞任务 [3] - 天火十二发动机约90%零组件采用3D打印技术一体化打印 大幅缩短研制周期 [4] 成本与创新 - 采用煤基航天煤油燃料结合硫分离技术 有效降低燃料成本并改善发动机结焦问题 提升火箭复用潜力 [4] - 自主研制三冗余计算机采用工业级元器件 在保证高可靠性前提下大幅降低系统成本 [4] - 火箭具备大运力 低成本和可复用特点 可支持空间站货物运输及中高轨卫星发射需求 [3]
云计算投资图谱:产业赛道与主题投资风向标
天风证券· 2025-09-15 17:41
核心观点 - 云计算市场保持高速增长 2024年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达6929亿美元 同比增长20.3% 预计2030年将接近2万亿美元[4][9] 中国云计算市场2024年规模达8288亿元 同比增长34.4% 预计2030年突破3万亿元[17] - AI技术推动云计算向智算云体系转型 催生AlIaaS、AIPaaS、MaaS等创新服务模式[14] 中国MaaS市场2024上半年规模达2.5亿元 预计2024-2028年复合增长率64.8%[28] - 算力租赁成为重要解决方案 中国算力总规模2022年达302EFLOPS 位居世界第二 2018-2022年数据中心机架数量年复合增长率超30%[25] 云计算市场分析 - 全球云计算市场平稳增长 2024年规模6929亿美元[9] 亚洲市场快速发展 2023年与欧洲市场差距缩小至2个百分点以内[9] 云计算具备弹性服务、资源池化、按需服务、服务可计费和泛在接入五大特性[10] - 中国云计算市场保持高增长 2024年规模8288亿元[17] 其中公有云规模6216亿元(同比增长36.6%) 私有云规模2072亿元(同比增长29.3%)[17] 预计"十五五"期间保持20%以上增长[17] 云计算服务模式演进 - 传统云计算包含IaaS、PaaS、SaaS三层服务模式[14] AI技术推动向智算云体系架构转型 涌现AlIaaS、AIPaaS、MaaS、AISaaS、AIMSP等创新模式[14] - 中国公有云细分领域增长分化 2024年IaaS市场规模4201亿元 同比增长超800亿元[18] SaaS市场增长率从23.1%反弹至68.2%[18] PaaS市场规模突破千亿元[18] 产业链格局 - 云计算产业链涵盖基础设施提供商、云服务提供商、应用及终端用户[22] 中国公有云IaaS市场前五为阿里云(37%)、天翼云(17%)、移动云(14%)、华为云(9%)、腾讯云(6%)[27][29] - 中腰部厂商通过垂直行业AI云、高性能计算场景、云生态联合等差异化策略突破市场格局[27] 国内外云厂商在MaaS服务上差异化布局 国外侧重基础设施工具 国内强调生态建设[28][30] 应用场景拓展 - 云计算应用从互联网拓展至政务、金融、电信、工业等传统行业[31] 行业应用呈阶梯分布:政务/金融/电信进入成熟期 工业/交通/医疗处于成长期 石化/钢铁/建筑处于探索期[31] - 央国企上云覆盖率86% 重点推进专有云改造和信创兼容[31] 中小企业以SaaS模式为主 SaaS支出占比年均增长10%[31] 具体应用覆盖工业互联网、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政企等领域[32] 算力基础设施 - 算力租赁解决高端GPU供需缺口问题[25] 2022年中国算力核心产业规模1.8万亿元[25] 在用标准机架超650万架[25] 预计2022-2027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以33.9%复合增长率增长[25] - 甲骨文2026Q1"剩余履约义务"达4550亿美元 同比增长359%[83] 云基础设施(IaaS)营收33亿美元 同比增长54%[83] 政策与产业动态 - 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89] 北京、上海、深圳等数十城市出台专项行动计划[89][91] 工信部推动人工智能+制造专项行动[105] - 卫星互联网快速发展 工信部出台《关于优化业务准入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96] 中国联通获卫星移动通信业务牌照 中国移动积极申请[96] - 中央网信办新增99款生成式AI服务备案 累计538款完成备案[102][104]
ETF收评 | A股冲高回落,游戏板块全天强势,游戏ETF、游戏ETF华泰柏瑞涨4%
格隆汇· 2025-09-15 16:30
市场指数表现 - A股三大指数涨跌不一 上证指数收跌0.26% 深证成指涨0.63% 创业板指涨1.52% 北证50涨0.38% [1] - 沪深京三市成交额23031亿元 较上日缩量2452亿元 [1] - 全市场超3300只个股下跌 [1] 行业板块表现 - 游戏板块领涨 华夏基金游戏ETF涨4.38% 游戏ETF华泰柏瑞涨4.02% 国泰基金游戏ETF涨3.88% [1] - 影视院线板块午后涨幅扩大 银华基金影视ETF涨3.09% 国泰基金影视ETF涨2.85% [1] - 汽车零部件和CRO概念股涨幅居前 [1] - 新能源产业链冲高回落 工银瑞信基金锂电池ETF涨2.92% 景顺长城基金电池30ETF涨2.82% [1] - 芯片板块冲高回落 [1] - 贵金属 卫星互联网 铜缆高速连接概念股跌幅居前 [1] ETF板块表现 - AI应用板块全天走强 [1] - AI硬件板块回调 通信ETF跌1.75% 5G50ETF跌1.72% 通信设备ETF跌1.68% [1] - 电信板块走弱 电信ETF基金跌1.5% 电信50ETF跌1.5% [1] - 香港金融股下跌 港股通非银ETF跌1.3% 香港证券ETF跌1.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