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造

搜索文档
产品出海→品牌出海 “风浪”中的义乌如何破局?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4-28 21:44
义乌小商品市场概况 - 义乌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汇集210万种商品,每天超3000万件快递发往全球 [1] - 义乌连接2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210多万家"中国制造"企业,涉及3200余万名工人 [1] - 义乌国际商贸城有7万多家商户,其中3000多家参与对美贸易 [1] 企业对美贸易现状 - 电子产品商户毛业强美国市场占比约10%,其他地区订单增长显著,东南亚和非洲订单从几十个增至几百上千个 [1][5] - 玩具商户王许雪美国市场占比40%,美国客商仍在下单,因义乌小商品具有价格竞争优势,美国采购商可将关税成本转嫁消费者 [7][9] - 光学仪器商户陈嘉佳美国市场占比超50%,库存通过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客户快速消化,中国制造的光学产品全球占比达80%-90% [10][12][14] - 化妆品企业美国市场占比超50%,客户要求暂缓出货但订单未停,因长期合作难以完全替代 [15][18] 企业应对策略 - 毛业强加快产品创新,本月推出30个新品耳机,平均一天一个,通过多元化市场降低风险 [3] - 化妆品企业引入数字化改造,生产效率提升40%,库存周转率提高50%,并扩建智能化厂房 [20][21][23] - 电子秤商户吕成均布局自主品牌十余年,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销售覆盖170多个国家,不受关税显著影响 [26][28] 行业转型升级 - 义乌海关推动自主品牌备案,一季度浙江省新增超1200项,居全国首位 [24][30] - 义乌发布"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品牌出海计划,已在20多个国家落地,帮助近5000家经营主体开拓海外市场 [30] - 企业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出口占比达66.8%,一季度进出口超1000亿元 [23] 中国制造竞争优势 - 义乌小商品具有全球价格竞争优势,工艺和质量难以被工价低的地区替代 [9][14] - 中国拥有完整供应链体系,国外需二三十年积累才能达到同等水平 [14][16] - 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通过品牌化提升定价权和利润空间 [24][28][30]
老字号、新潮牌“赴约”!国货产品分享中国智慧 引领消费新潮流
央视网· 2025-04-14 15:11
展会规模与品牌参与 - 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汇聚4100多个消费品牌[1] - 中国30多个省区市组团参展集中展示非遗技艺智能制造等消费精品与产业成果[8] 主宾省展示与创新成果 - 北京担任消博会首个主宾省市汇集25家优质企业分享发展成果与未来机遇[9][13] - 北京馆融合传统与现代设计涵盖老字号文创及首发科技产品[11] - 科技企业展示AI耳机具备多语翻译语音转文字实时转写及宠物语言翻译情绪识别功能[15][17] 传统文化与国货创新 - 北京展商展示景泰蓝制作工艺及北京中轴线文创产品[20] - 老字号展区展现经典品牌焕新成果[23] - 非遗文化产品在国际展览中样品被抢购一空显示海外市场高度认可[25] 科技突破与市场拓展 - 高新企业自主研发核心材料再生硅解决世界再生医学领域卡脖子问题[28] - 企业通过国内外销售推广自主品牌与自主研发材料[28] - 3D打印行业预期将吸引更多参与者形成良性市场循环[30]
博世中国的中国创造
董扬汽车视点· 2025-03-07 12:07
博世中国的定位与战略 - 博世中国定位为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 致力于支持中国汽车产业发展 由大陆成长的中国高管执掌 [1] - 公司将德国技术转化为中国制造 既支持中国汽车产业 也满足自身发展需求 [1] - 过去在中国不能制造时高价销售 中国企业能制造后大幅降价 对中国技术创新持怀疑态度 [1] 氢动力系统创新突破 - 博世中国与庆铃合资的氢动力系统企业实现技术突破 开发氢燃料电池系统和重型电动桥产品 [1] - 技术在中国研发 依托中国工程师和产业链 具有成本低 产品系列宽 性能质量好的特点 [1] - 技术为中国知识产权 甚至向德国总部反向输出 体现中国创造 [1] 外企在中国的发展机遇 - 博世中国模式可作为其他国际汽车零部件企业在华子公司的范例 [1] - 真正开展中国创造既有利于企业发展 也有利于中国汽车产业整体进步 [1] - 外企在中国汽车产业新阶段面临新发展机遇 需要中国的创新和速度 [1]
博世中国的中国创造
董扬汽车视点· 2025-03-07 12:07
文章核心观点 - 博世中国在重庆考察的合资企业展现出中国创造成果,希望其他国际汽车零部件企业在中国子公司也开展中国创造,这利于企业和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是外企新机遇 [2] 对博世中国的过往看法 - 博世中国前任和现任总裁称全心全意为中国汽车产业发展,但曾被认为根本立场是做大做强博世中国 [1] - 博世集团依仗技术做国产化业务,既支持中国汽车产业发展也是自身发展需求,曾高价卖零部件后降价,不被相信开展真正技术创新 [1] 博世中国的新成果 - 博世中国与庆铃合资的氢动力系统企业开发的氢燃料电池系统和重型电动桥产品,依托部分博世集团原始技术,总体在中国研究开发,依靠中国工程师和产业链,成本低、产品系列宽、性能质量好,拥有中国知识产权 [2] - 博世集团总部派人来学习新技术,技术向德国总部输出,实现中国人开发、中国效率、中国成本、中国产业链、中国知识产权 [2] 行业期望 - 希望其他国际汽车零部件企业在中国的子公司像博世中国一样开展中国创造,利于企业自身和中国汽车产业总体发展,是外企新机遇 [2] 引用话语 - 徐大全总裁称曾经也许中国需要博世,现在博世需要中国,需要中国的创新和速度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