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互联网泡沫
icon
搜索文档
美股“恐慌指数”飙升!动荡来袭,是危还是机?
搜狐财经· 2025-10-19 00:35
美股"恐慌指数"飙升:一场暴风雨前的宁静被打破? 当华尔街的"恐慌指数"VIX开始躁动不安,市场就像一只被惊醒的睡狮,露出了它锋利的獠牙。过去几 个月美股那令人昏昏欲睡的平静行情,终于在多重利空因素的夹击下宣告终结。这场突如其来的市场动 荡,不仅让投资者们措手不及,更在无声地诉说着一个残酷的事实:金融市场的平静从来都只是暴风雨 前的假象。 风暴中心的"恐慌指数" 这场市场动荡绝非偶然,而是多重利公因素交织形成的"完美风暴"。首当其冲的是贸易战威胁的再度 升温。一周前,当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威胁加征新关税时,原本高歌猛进的美股立刻遭遇了4月以来最 惨重的单日跌幅。 这一记重拳不仅终结了标普500指数连续33个交易日波动不超过1%的平静期,更打 破了2020年1月以来最长的市场宁静。 区域性银行的连环爆雷则为这场风暴增添了更多戏剧性。Zions Bancorp近日披露的巨大坏账损失和对借 款人的欺诈指控,直接导致地区性银行板块急剧下跌。 这不禁让人想起今年早些时候First Brands和 Tricolor的破产案——银行系统的脆弱性似乎从未真正消失,只是在平静期被市场选择性忽视了。 更耐人寻味的是,曾经风光无限的 ...
“恐慌指数”飙升:美股平静期结束了?
财联社· 2025-10-18 18:20
美股市场波动性加剧 - 美股市场陷入自4月以来最为动荡的行情,热门交易面临风险[1] - 尽管三大股指上周收高且标普500指数接近历史高位,但数年来的最平静行情已终结[1] - Cboe波动率指数VIX本周五盘中最高触及28.99,创四月底以来最高水平,收盘回落至20附近,仍处年内罕见高位[2] 市场恐慌情绪与VIX指数 - VIX指数通过计算标普500指数期权的隐含波动率,反映市场对未来30天波动性的预期[1] - 市场恐慌情绪升温时,交易员更愿支付高期权费保护投资组合,导致VIX指数在市场暴跌时飙升[1] - 投资者正大量买入VIX飙升至47.5和50时可获利的期权合约[4] 引发市场波动的多重因素 - 区域性银行股暴跌引发信贷市场担忧,Zions Bancorp蒙受巨大坏账损失并披露欺诈指控,导致板块急剧下跌[5] - 贸易战威胁重燃,特朗普威胁加征新关税导致股市遭遇4月以来最惨重单日跌幅,终结标普500连续33个交易日涨跌幅未超1%的纪录[5] - 部分投资者开始质疑对AI概念股的狂热押注合理性[4] - 美国经济可能比表面更疲软,贸易战或将导致经济衰退[4] 行业板块轮动表现 - 银行和能源公司是10月迄今标普500指数表现最差的板块[5] - 公用事业、医疗保健和必需消费品等以高股息率著称的相对稳定板块领涨大盘[5] - 高风险投资遭受重挫,比特币价格本周大幅下跌约8.7%,创二月以来最差周度表现,网红股Opendoor Technologies重挫5.4%[6] 华尔街对市场波动的观点 - 部分业内人士认为近期市场跌势未必预示长期抛售,在市场迅猛上涨后调整是健康的[7][8] - Allspring Global Investments超配摩根大通和花旗集团等金融股,并在近期波动中大致保持持仓不变[7] - 有市场人士担忧高估值使大盘股达历史高位,剧烈波动可能暴露股市平静期掩盖的问题[8] - 当前高估值与科技巨头股集中上涨令人联想到1990年代末互联网泡沫时期[8][9]
台积电(TSM.US)为“AI信仰”添把火!Q3业绩超预期后上调2025年指引
智通财经· 2025-10-16 16:09
财务业绩与展望 - 公司将2025年营收增长预期上调至30%中段区间 [1][3] - 第三季度营收为331亿美元,同比增长40.8%,远超市场预期 [1] - 第三季度每股收益为2.92美元,高于市场预期的2.60美元 [1] - 第三季度利润跃升39%至新台币4523亿元(合148亿美元) [1] - 第三季度初步销售额达新台币9900亿元(合330.5亿美元),超出指引预期 [5] - 毛利率预计将处于55.5%-57.5%预测区间的高端 [5] - 第四季度增长势头有望延续,环比第三季度可能小幅下滑,但跌幅将小于11%的全年指引增速 [5] 资本支出与产能扩张 - 公司将2025年资本支出目标下限提高至至少400亿美元,高于此前380亿美元的下限 [1] - 公司承诺投资1650亿美元扩大美国亚利桑那州制造业务 [6] - 公司的全球扩张计划也涵盖欧洲和日本 [6] 技术节点收入构成 - 第三季度3纳米出货量占晶圆总收入的23% [1] - 第三季度5纳米出货量占晶圆总收入的37% [1] - 第三季度7纳米出货量占晶圆总收入的14% [1] - 先进技术(7纳米及更先进技术)占晶圆总收入的74% [1] 人工智能(AI)驱动因素 - 业绩释放出对英伟达公司芯片等人工智能组件需求的强烈信心 [1] - 公司是AI基础设施支出狂潮的主要受益者之一,预计未来几年这类支出将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 [1] - 公司生产对ChatGPT和谷歌Gemini等AI服务训练和运行至关重要的强大加速器 [3] - 公司是以英伟达为核心的AI投资热潮中的主导角色 [3] - 公司首席执行官多次重申对AI需求可持续性的信心 [6] - 公司主要设备供应商阿斯麦控股表示,得益于人工智能热潮,对其最先进芯片制造设备的需求正在激增 [3] 客户与终端市场需求 - 公司是苹果及全球多数最大半导体设计商的首选芯片制造商 [1] - 公司是iPhone及众多其他设备处理器的独家制造商 [3] - 第三季度业绩反映出AI和iPhone芯片需求的强劲态势 [5] - 第四季度苹果A19和英伟达Blackwell芯片的强劲订单应能大体抵消典型的季节性影响及关税相关阻力 [5] 地缘政治与运营环境 - 在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消费电子需求仍存不确定性 [3] - 全球半导体供应链企业正为可能出现的中断做准备,原因是中国对稀土矿物出口实施限制以及美国对软件销售至中国施加额外关税和限制 [3] - 公司首席执行官曾对特朗普政府关税及整体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带来的不确定性发出警告 [6] - 公司在美国扩张部分是为缓解地缘政治风险 [6]
如果我们正处于AI泡沫之中,为何毫无泡沫之感?
人工智能泡沫的现状与特征 - 当前人工智能领域存在泡沫特征,包括巨额开支、高估值交易和不切实际的幻想,OpenAI等公司是主要推手和受益者[2] - 与历史上的互联网、房地产和加密货币泡沫相比,当前人工智能热潮缺乏广泛的公众参与感,尚未渗透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4][5][6] - 人工智能行业集中度极高,主要资源集中在少数科技巨头手中,这些公司主导着人才、算力和投资活动[9] 历史泡沫的对比分析 - 互联网泡沫时期超过50%的美国家庭持有股票,较十年前增长约20个百分点,主要通过亿创理财等券商参与IPO投机[7] - 房地产泡沫时期美国住房自有率接近70%,次级贷款规模激增,五年期可调利率抵押贷款成为流行话题[4][8] - 2021年加密货币泡沫期间六分之一的美国成年人参与交易,在年轻男性群体中比例更高,并伴随大量超级碗广告营销[5][9] 当前市场结构特点 - 人工智能相关投资主要发生在大型科技公司内部,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上,而非分散的初创企业投资[9] - 英伟达、微软等7只科技股贡献了标普指数近期绝大部分涨幅,形成高度集中的市场结构[10] - 普通投资者主要通过退休账户中的指数基金间接接触人工智能资产,缺乏直接参与的高收益投机机会[10]
前IMF首席经济学家警告全球过度依赖美股风险
搜狐财经· 2025-10-15 22:59
美股市场现状与驱动因素 - 美国股市近期大幅波动但整体仍接近历史高位 [2] - 此轮上涨由人工智能热潮驱动 让人联想到上世纪90年代末的互联网狂热 [2] - 全球对美国股票存在高度依赖 过去15年美国家庭股市投资大幅增加 外国投资者也纷纷涌入 [3] 潜在市场回调的冲击测算 - 若发生与互联网泡沫相当的市场回调 美国家庭财富将蒸发超过20万亿美元 相当于2024年美国GDP的约70% [4] - 此类冲击可能导致消费增长减少3.5个百分点 进而拖累整体GDP增长约2个百分点 [4] - 全球层面 外国投资者的财富损失可能超过15万亿美元 约占其他国家GDP总量的20% 损失规模远超互联网泡沫期间 [4] 当前市场环境的脆弱性 - 与2000年不同 当前经济面临的逆风更强劲 包括美国加征关税 中国限制关键矿产出口以及全球经济秩序前景不明 [5] - 美国政府债务已处于历史高位 财政刺激的空间比2000年小得多 [5] - 贸易战升级会打击双边贸易并冲击全球供应链 加剧整体风险 [6] 美元与投资者信心的变化 - 美元相对多数主要货币走弱 反映出外国投资者对美元前景的忧虑加深 越来越倾向于对冲美元风险 [5] - 近期的法律和政治挑战正在动摇市场对美联储独立性和稳健性的信任基础 [5] - 维持投资者信心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外界对美国制度 尤其是美联储独立性的看法 [5] 全球增长失衡与潜在解决方案 - 过去15年生产率提升和高回报主要集中在少数地区 尤其是美国 导致资产价格和资本流动的基础狭窄且易动摇 [7] - 世界其他地区必须找到新的增长动力 问题在于增长失衡而非贸易失衡 [7] - 若其他国家能够实现增长 将有助于缓解失衡 例如欧洲完成单一市场建设可能释放新机会并吸引投资 [7] - 已有迹象显示资本正开始重新流入新兴市场和其他地区 [8]
AI引爆美国电力需求,燃气轮机成“关键瓶颈”,GE Vernova、西门子能源和三菱重工“三巨头”面临抉择
美股IPO· 2025-10-11 20:52
行业需求驱动因素 - AI数据中心引发美国“电荒”,将重型燃气轮机推向科技革命风口[3] - AI竞赛本质是算力竞赛,算力基础是稳定庞大的电力供应,燃气轮机需求以前所未有速度飙升[6] - 自2023年中以来,新建燃气发电厂成本已大致翻番,主要驱动力是燃气轮机价格上涨[6] - 公用事业和科技巨头为确保能源安全,已将燃气轮机订单锁定至2020年代末[6] - 美国制造业复苏、电动汽车普及及其他电气化转型持续推高整体电力需求[6] - 美国能源政策为天然气发电提供顺风,特朗普政府视燃气轮机为新一代核电站建成前的关键过渡方案[6] - 在《One Big Beautiful Bill Act》法案通过后,对未来五年美国风能、太阳能和电池新增容量预测下调23%,加剧对天然气发电依赖[6] 行业竞争格局与市场反应 - GE Vernova、西门子能源和三菱重工三大行业寡头迎来黄金时代,订单与价格一路飙升[4] - 三大燃气轮机制造商在扩产问题上异常谨慎,选择有限扩张[1][5] - 燃气轮机凭借高效、灵活及较煤炭更低污染特性,已取代燃煤机组成为支撑美国电网主力[6] 历史教训与行业周期性 - 行业谨慎源于对周期性波动的深刻认知及2000年代初行业灾难的惨痛记忆[1][7] - 2000年代初市场对互联网电力需求过度乐观预测,引发债务驱动燃气电厂建设狂潮,互联网泡沫破裂后电力巨头破产,制造商深陷产能过剩泥潭[7] - 西门子能源首席执行官指出燃气轮机是周期性行业,需求总有下降的一天[7] - 三菱电力美洲公司CEO坦言面临巨大挑战是分辨需求中哪些真实哪些不真实[8] - 能源数据公司专家指出博弈困境:无人增产可维持价格高位,但一家大幅增产可能导致整个市场价格崩溃[9] 主要制造商扩产策略 - GE Vernova计划投资超过3亿美元,目标将重型燃气轮机年交付能力从近年平均55台提升至80台[10] - 西门子能源计划将产能提升30%至40%,同时明确表示将避免对2030年代市场前景进行高风险押注[11] - 三菱重工预计将投资数亿美元用于扩大其在美国的生产规模[12] - 能源咨询公司认为这些扩张计划与过去两年需求增长幅度远不相称,显示巨头不愿过度承诺[13] 供应链瓶颈与挑战 - 当前瓶颈已从总装工厂向上游蔓延,构成燃气轮机核心的特种合金等关键材料供应紧张[13] - 先进合金制造商ATI首席执行官透露,去年一家大型燃机制造商已同意与ATI共同投资扩建工厂以避免材料短缺[13] - 对于巨头而言,当前风险在于能否获得材料,价格问题已是次要[13]
AI引爆美国电力需求,燃气轮机成“关键瓶颈”,GE Vernova、西门子能源和三菱重工“三巨头”面临抉择
华尔街见闻· 2025-10-11 15:19
文章核心观点 - AI数据中心引发的电力需求激增将重型燃气轮机行业推向风口浪尖 [1] - 行业三大巨头GE Vernova、西门子能源和三菱重工迎来订单与价格飙升的黄金时代 [1] - 基于历史教训 三大巨头对扩产持谨慎态度 选择有限扩张策略 [1][4] 从"算力竞赛"到"电力竞赛":需求井喷与政策助推 - AI竞赛本质是算力竞赛 其基础是稳定庞大的电力供应 [2] - 燃气轮机凭借高效、灵活、低污染特性 取代燃煤机组成为美国电网主力 [2] - 自2023年中以来 新建燃气发电厂成本已大致翻一番 主要驱动力是燃气轮机价格上涨 [2] - 除AI外 美国制造业复苏、电动汽车普及及其他电气化转型持续推高电力需求 [2] - 美国能源政策为天然气发电提供顺风 将其视为新一代核电站建成前的关键过渡方案 [2] - 法案通过后 对未来五年美国风能、太阳能和电池新增容量的预测下调了23% 加剧对天然气发电的依赖 [3] 以史为鉴:2000年互联网泡沫的"幽灵" - 三大制造商扩产异常谨慎 源于对行业周期性波动的深刻认知及对2000年代初行业灾难的记忆 [4] - 2000年代初 对互联网电力需求的过度乐观预测引发债务驱动的燃气电厂建设狂潮 互联网泡沫破裂后导致电力巨头破产及制造商产能严重过剩 [4] - 当前行业面临挑战是如何分辨需求的真实性 [4] - 市场存在博弈困境:无人增产可维持高价 但一家大幅增产就可能导致整个市场价格崩溃 [4] 有限扩产 - 三大巨头选择有限度地扩张产能 [6] - 扩张计划与过去两年需求增长幅度远不相称 显示其不愿过度承诺 [7] - 生产瓶颈已从总装工厂向上游关键材料蔓延 特种合金等关键材料供应紧张 [7] - 大型燃机制造商已同意与先进合金制造商共同投资扩建工厂以避免材料短缺 当前风险在于能否获得材料而非价格 [7] - GE Vernova计划投资超过3亿美元 将重型燃气轮机年交付能力从平均55台提升至80台 [8] - 西门子能源计划将产能提升30%至40% 并避免对2030年代市场前景进行高风险押注 [8] - 三菱重工预计投资数亿美元用于扩大其在美国的生产规模 [8]
AI热潮会不会重蹈互联网泡沫的覆辙?
第一财经· 2025-10-10 23:55
AI热潮对全球经济和贸易的推动作用 - AI相关产品支出增加提振全球经济和贸易,AI相关产品(包括半导体、服务器和电信设备)推动2025年上半年近一半的整体贸易增长,价值同比增长20% [4][6] - 全球商品贸易在2025年上半年超出预期,贸易增长涵盖数字价值链各环节,从原材料到支持云平台和AI应用的设备 [6] - 亚洲是AI相关贸易增长的主要贡献者,占2025年上半年AI相关贸易总增长的近三分之二,北美在进口方面表现突出,半导体进口增长36% [7] 科技行业投资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 AI热潮帮助美国经济避免陷入衰退,2025年上半年科技行业的投资贡献了美国固定投资的全部增长,而其他行业的投资实际下降 [4][10] - 信息处理设备和软件的投资年化增长率在2025年上半年达到20%~40%,为自互联网时代以来的最快增速 [10] - 新建AI数据中心创造前端施工和后端服务岗位,但新建工厂中创造的直接就业机会不多 [8] 科技股估值与市场集中度风险 - 标普500指数近一半的市场收益由科技相关股票推动,科技和通信类股目前占标准普尔500指数的40%以上,与2001年互联网泡沫高峰时期水平相当 [8][10] - 标普500指数前五大科技企业(苹果、微软、Alphabet、亚马逊、英伟达)的合计市值占比约30%,为50年来最高水平,市场高度集中使其在AI预期降温时易受冲击 [9] - 当前科技股估值正逼近25年前互联网热潮的水平 [4] 潜在风险与历史对比 - 如果科技行业遭遇衰退,美国将面临风险:若无科技投资,到2025年上半年美国GDP几乎不会增长,商业投资实际会下降 [4] - 在科技行业衰退情景下,美国GDP增长率可能在2026年降至0.8%,濒临衰退;若加上国际溢出效应,全球增长率可能降至1.7% [9][10] - 参考互联网泡沫时期,技术进步推动生产力增长的效应仅限于有限时期(1997年至2003年),之后增长趋势回归此前水平,且一些地区如欧元区生产力未明显提升 [11]
这是要吹爆AI泡沫么?
美股研究社· 2025-10-10 20:53
OpenAI的资本运作与合作协议 - OpenAI与AMD签订未来几年600-900亿美元的芯片采购协议 该订单规模相当于AMD年营收300亿美元的2-3倍 [9] - 根据协议 AMD股价上涨至特定水平后 OpenAI可以象征性一分钱获得AMD公司10%股权 潜在获利600-900亿美元 [10] - OpenAI承诺未来几年向甲骨文采购3000亿美元云算力服务 [9][11] 美股市场估值与泡沫迹象 - 标普500总市值从2025年8月1日56万亿美元增至10月9日60.5万亿美元 两个月内增长4.5万亿美元 [15][16] - 美股总市值达到67.3万亿美元历史新高 多项估值指标(总市值/M2 总市值/GDP)超越2000年科技泡沫和2021年疫情泡沫峰值 [19][20] - 美国前十大公司总市值接近25万亿美元 约占全球股市总市值25% 其中八家为科技相关企业 [23] AI行业资本循环与市值影响 - 英伟达宣布投资OpenAI 1000亿美元 OpenA用该资金向甲骨文采购算力 甲骨文再用资金购买英伟达芯片 形成资本内循环 [11] - 英伟达入股英特尔推动英特尔股价上涨50% [14] - OpenAI估值在短期内从1500亿美元飙升至5000亿美元 尽管其年营收仅120亿美元且利润为负值 [14]
AI热潮会不会重蹈互联网泡沫的覆辙?|全球贸易观察
第一财经· 2025-10-10 18:38
AI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 AI相关产品支出增加提振全球经济和贸易,AI相关产品(包括半导体、服务器和电信设备)推动2025年上半年近一半的整体贸易增长,价值同比增长20% [1][4] - 2025年上半年,信息处理设备和软件的投资年化增长率达到20%~40%,是自互联网时代以来的最快增速,科技行业的投资贡献了美国2025年上半年固定投资的全部增长 [7] - 如果没有大型科技企业大量投资建设新AI数据中心,美国今年将接近经济衰退,AI热潮正在帮助美国经济避免陷入衰退 [1][5] 科技股估值与市场集中度风险 - 标普500指数近一半的市场收益由科技相关股票推动,科技和通信类股目前占标准普尔500指数的40%以上,与2001年互联网泡沫高峰时期水平相当 [5][7] - 标普500指数前五大科技企业(苹果、微软、谷歌母公司Alphabet、亚马逊与英伟达)的合计市值占比约30%,为50年来最高水平,高度集中使市场在AI预期降温时易受冲击 [6] - 当前估值正逼近25年前互联网热潮的水平,若市场发生剧烈回调,将拖累全球增长 [1] 潜在的经济衰退情景 - 如果科技行业遭遇衰退,到2025年上半年,美国GDP几乎不会增长,商业投资实际上还会下降 [2] - 在以美国为中心的科技衰退情景中,美国GDP增长率将在2026年降至仅0.8%,濒临衰退;若加上更广泛的国际溢出效应,2026年全球增长率将降至仅1.7% [6] - 科技行业衰退的主要拖累因素将来自对科技设备和软件投资的减少以及股价下跌,科技股约占标准普尔500指数的40% [6] AI生产力增长的可持续性质疑 - AI带来巨大且持续生产力增长的预测可能无法实现,危险在于可能会重蹈2001~2002年科技泡沫破裂的覆辙 [2][7] - 当前大部分增长来自建造新设施,AI技术和服务业尚未对GDP作出实质性贡献,资本投资需要保持抛物线式增长几乎不可能 [5] - 互联网泡沫时期的技术进步推动美国生产力增长的效应仅限于1997年至2003年,之后增长趋势又回到了之前的水平,微观层面的生产力提升能否带来总体增长尚不明确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