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工智能产业
icon
搜索文档
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专题调研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证券时报网· 2025-09-02 20:25
人民财讯9月2日电,据长沙发布,9月2日,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在长沙调研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并主持召 开座谈会,听取有关专家、企业负责人对湖南培育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意见建议。沈晓明指出,要进一 步明确发展方向,充分发挥湖南特色和优势,大力推动人工智能与先进制造、文化、现代农业、医学等 领域融合发展。要进一步明确发展重点,支持培育一批人工智能优势企业,前瞻布局未来应用场景,提 升湖南人工智能领域的核心竞争力。要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围绕人工智能基础研究、产业发展、应用 场景培育、人才培养等方面细化目标任务和工作举措,确保人工智能安全、稳健、可持续发展。 ...
2025数博会开幕 贵州建成全球首条400G全光网算力通道 数博会
中国经营报· 2025-08-28 13:16
中经记者 索寒雪 贵阳报道 8月28日,2025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数博会")在贵州贵阳开幕。本届大会以"数聚产 业动能 智启发展新篇"为主题,共举办26场交流活动、34场系列特色活动,吸引了1.6万余名嘉宾注册参 会,375家中外企业参展。 在开幕式上,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麟介绍道:"贵州数字经济是在总书记亲自关心关怀 下一步步发展起来的。在贵州数字经济布局起步的关键节点,总书记肯定贵州发展大数据'确实有道 理';在贵州数字经济蓄势发力的重要时期,总书记连续两年向数博会致贺信,赋予贵州在实施数字经 济战略上抢新机的重要使命;在贵州数字经济扩面提质的新阶段,今年3月总书记亲临贵州考察,明确 要求做强做优数字经济。" 徐麟指出,在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指引下,贵州数字经济发展已迈出两大步:"第一步是大抓数据中心 建设,抢占先机;第二步是聚焦算力赋能产业'三个关键',抢抓新机。"他进一步表示:"面对新形势新 机遇,我们正与时俱进迈出第三步,坚持算力、数据、应用、产业联动,建设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加 快形成突出的比较优势。" 截至今年7月底,贵州算力规模已突破92 Eflops,出省带宽超过 ...
13家企业和机构获颁“广州会展合伙人”证书
广州日报· 2025-08-28 10:08
广州会展业发展现状 - 广州会展业规模稳居全国第二 会展业竞争力连续多年居省会城市第一 [5] - 2024年展览面积和参展参观人次分别增长8.8%和14.7% 均创历史新高 [5] - 2024年1-8月重点场馆举办展览195场 展览面积超720万平方米 累计参展参观超836万人次 [4][5] 产业基础与政策支持 - 广州拥有35个工业大类 6个千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和万亿级消费市场 [2] - 提出"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 成立会展产业工作专班 构建"一产业一展会"品牌体系 [6] - 计划推动会展立法 提升通关物流等配套服务 出台支持政策发展智慧会展 [6][8] 企业参与与合作模式 - 英富曼会展在中国举办展会涵盖生活方式/建筑/医疗/科技/工业领域 每年吸引3.8万家参展商和超210万观众 [7] - 上海博华每年组织超70场展会 拥有"数链百业·云展万家"线上平台 [8] - 13家企业和机构获颁"广州会展合伙人"证书 形成政府+合伙人+产业主体+服务机构协同生态 [4] 细分领域发展机遇 - 广州人工智能产业2023年营收1265亿元 增加值588.2亿元 2024年上半年增加值313.6亿元 [8] - 重点引进培育AI+垂直领域应用和智能终端产业链两类展会 [8] - 会展业与制造业双向奔赴 为现代化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6]
徐麟李炳军会见国家数据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烈宏一行
证券时报网· 2025-08-28 09:24
行业政策支持 - 国家数据局继续大力支持贵州发展数字经济和数据产业 [1] - 贵州省委省政府希望国家数据局在创新试点、产业发展和数据开发利用等方面给予指导支持 [1] 产业发展重点 - 贵州全省正围绕做强做优数字经济大力发展算力产业、数据产业、人工智能产业和电子信息产业 [1] - 贵州深化数智赋能发挥引领支撑作用以实施数字经济战略 [1] 行业活动 - 2025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即将召开 [1] - 国家数据局将与贵州共同把数博会办得越来越好 [1]
穿越周期:全球三大报告解读AIoT产业的真实突破口
36氪· 2025-08-26 19:31
文章核心观点 - AI与物理世界深度融合处于关键拐点 三份权威报告从不同视角揭示产业趋势 聚焦AIoT融合、商业化路径及生态协作 同时揭示在自研与采购、增长模式及资源分配等方面的分歧 [1][5][6] AI与IoT融合趋势 - AI从单一技术工具转变为推动各行各业数智化转型的底层操作系统 主动参与流程优化、产品创新、能源管理等场景 [8] - AI与物理世界联动成为突破口 通过AIoT打造可落地业务闭环和新型服务模型 [8] - AI与IoT结合使物理节点具备自治、协作、记忆和上下文感知能力 成为全球技术和产业升级确定性主线 [8] - AIoT成功落地案例多为"小切口、深集成" 聚焦具体行业痛点而非追求泛化应用 [8] - AIoT产业机遇始于深度垂直场景与"小模型精做" 而非空谈万能大模型 [9] AIoT商业化路径 - AIoT商业化依赖真实场景价值创造和可衡量业务回报 聚焦高ROI、高痛点、强刚需流程 [10] - 95%企业在生成式AI落地中未获得商业回报 主因脱离真实流程仅停留伪智能阶段 [10] - AI能力需深度嵌入生产、运维、供应链等明确回报业务链路才能跑通ROI闭环 [10] 平台化与生态化协作 - 平台化和生态化协作成为主旋律 与专业AI服务商合作可提升项目成功率 [11] - AIoT企业无需重复造轮子 应通过标准协议、开放接口整合资源共享能力 [11] - 企业竞争力取决于在全球分布式智能网络中找到定位和价值接口 [11] - AIoT成功离不开平台思维和生态共建 需合纵连横激发协同创新 [12] 自主研发与外部采购分歧 - 企业内部自建AI系统商业化成功率仅为33% 与专业服务商合作项目成功率高达67% [14] - 企业自研模式易陷入高投入低产出困境 但头部科技巨头及高合规行业仍倾向自研核心系统 [14] - 自主研发与外部采购冲突体现产业分工与创新能力间的动态平衡 [14] 增长模式选择 - AIoT企业分为"超新星"(短期用户激增估值暴涨)和"恒星"(长期深耕客户黏性高) [17] - 泡沫消退后只有具备持续创新能力、扎根行业需求的企业能真正站稳 [17] - 需在爆发与深耕间找到动态平衡 兼顾快速迭代和建立壁垒 [17] - 爆发与韧性之争本质是短期机会与长期价值的赛跑 [17] 资源分配重点 - 大量企业将AI投入集中在前端环节(销售、营销等) 但可观ROI多来自后台智能(流程优化、运维管理等) [18] - 超半数生成式AI预算投向销售和市场 而后台智能贡献最高投资回报率 [18] - AIoT需深入嵌入核心运营、供应链等环节实现效率提升和成本优化 [18] - 前端体验与后台智能冲突代表企业对AIoT商业化本质的不同理解 [18] AIoT系统演进方向 - 多数AIoT项目仍停留在表面智能阶段 与企业核心业务流程割裂 [22] - 未来AIoT节点需具备自治行动力、记忆能力、上下文理解和协同学习能力 [22] - AIoT系统需从"数据搬运工"转向"自治智能体网络" 构建分布式物理智能经济体 [22][23] - 需通过平台化开放、标准协议和多方协作实现生态合作与信任体系 [23] - 价值锚点从"数据上传云平台"转向"后台智能+场景ROI+分布式协作"模式 [23]
我国人工智能专利数占全球总量60%(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 2025-08-15 16:17
核心技术突破 - 人工智能专利数量占全球总量60% [1] - 人形机器人和智能终端领域持续取得技术突破 [1] - 集成电路形成设计、制造、封装测试、材料和装备完整产业链 [1] 数字基础设施发展 - 截至6月底5G基站总数达455万个 [1] - 千兆宽带用户规模达2.26亿户 [1] - 算力总规模位列全球第二 [1] 数据产业规模 - 2024年数据企业数量超过40万家 [1] - 数据产业规模达5.86万亿元 [1] - 较"十三五"末增长117% [1] 研发投入与创新 - 2024年上市数据企业平均研发投入较"十三五"末增长79% [1] - 形成数据深度挖掘与融合应用的产业生态 [1] - 算法算力与数据高度集成特征显现 [1]
发展新质生产力要纠正几种错误认识
搜狐财经· 2025-08-11 04:52
新质生产力的定义与特征 - 新质生产力是以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先进生产力质态,由技术革命性突破催生,符合新发展理念 [3] - 其内涵随技术变革动态演变,当前以"算力"为核心的智能化技术为代表,对应产业包括人工智能及所有数字化生产领域 [4] - 全要素生产率(TFP)大幅提升是其核心标志,可通过标准化统计方法衡量效能 [5] 产业发展路径与误区 -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兼顾新技术突破与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避免仅聚焦未来技术而忽视要素配置创新 [6] - 新兴产业如新能源、节能环保、文化创意(VR/AR应用)均属新质生产力应用场景 [7] - 警惕"新瓶装旧酒"、泡沫经济、地方债务过重等产业政策实施风险 [10] 区域发展机遇 - 后进地区可通过新技术革命实现"换道超车",历史案例包括美国超越英国、日本电子产业崛起 [8] - 东北地区可借算力革命重塑重工业体系,解决产业结构不合理与人才外流问题 [9] 跨领域协同 - 教育创新是核心动力,人力资本提升直接支撑"三高"特征实现 [7] - 绿色发展领域需构建高效生态产业集群,降低资源环境消耗 [7]
最高法:研究起草数据产权司法保护指导意见
证券时报网· 2025-08-08 10:29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指导意见支持民营经济和新兴产业发展 -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的指导意见》,提出保障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1] - 研究起草数据产权司法保护指导意见,妥善处理数据权益纠纷,推动数据要素高效流通和交易 [1] - 依法审理涉人工智能纠纷案件,支持人工智能依法应用,引导人工智能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1]
当AI“看见”世界,商业的未来正在被彻底重塑 | 两说
第一财经· 2025-08-07 18:20
AI与未来商业 - 五位顶级科学家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特别节目中探讨AI如何重塑商业未来 包括图灵奖得主杰弗里·辛顿 北斗三号总设计师林宝军 多模态AI先锋梅涛 世界模型探索者申恒涛 中国计算机之父姚期智 [1][3] - AI不仅接管重复性工作 更成为创造性脑力劳动的合作者 不懂AI不用AI的人将首先被淘汰 [7] - AI正从数字世界向物理世界拓展 带来从"字节"到"空间"的范式转变 [13] AI对劳动力市场的冲击 - AI可能在5年内完成电视节目脚本写作等创造性工作 [7] - 从快递员 收银员到金融分析师 节目编剧 多个职业将被AI重构 [7] AI赋能北斗产业 - 中国北斗系统具有站得高 看得远 精度更高的优势 [10] - AI赋能PNT体系后 北斗将实现精准调度洪水救援 城市红绿灯优化 车道级出行规划等功能 [10] - AI推动卫星系统向"高精度 低延迟 全感知"的产业进化 [10] 世界模型发展 - 世界模型是下一代AI方向 能感知空间 推理关系 执行任务 [13] - 世界模型是支撑空间智能和机器人产业的关键底座 [13] - 应用场景包括森林火灾预警 集装箱智能卸货等复杂物理环境 [13] AIGC内容产业革命 - 使用AI的视频创作者效率是传统创作者的10倍以上 [15] - AI不仅提高效率 更赋予普通人表达的可能 [15] - 一部AI辅助制作的电影仅需数月 未来三万亿美元内容产业将重新洗牌 [15] AI治理与发展 - AI发展的终极命题是治理 如何让AI"不想统治世界"是真正难题 [18] - 中国已在AI国际治理中开始发挥话语权 [18] - AI治理需要全人类共同参与 是未来科技与伦理的核心战场 [18]
具身智能,上海印发重要文件!
证券时报· 2025-08-06 11:42
产业规模目标 - 力争到2027年具身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 [1][3] - 2023年一季度上海市规上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1180亿元 同比增长29% 利润增长65% [1] 技术攻关支持 - 重点支持感知决策、运动控制、具身语料、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攻关 [1][3] - 按核定项目总投资给予最高30%且不超过5000万元支持 [1][2][3] - 开发语料工具链 构建高质量具身数据集 [3] - 对购买语料服务企业给予最高500万元/年语料券支持 [3] 金融支持措施 - 探索算力和语料作价入股模式 [1][5] - 支持发展面向具身智能的新型金融工具 [1][4][5] - 市级人工智能先导产业母基金战略牵引 推动设立CVC和产业生态基金 [5] - 对销售或租赁具身智能机器人企业按合同额给予最高5%且不超过500万元奖励 [9] 平台建设规划 - 建设算力、实训场、中试、投资、租赁五大公共平台 [5] - 对产业创新服务平台按总投资给予最高50%且不超过2000万元支持 [5] - 建设"金融工具链+产业服务链"双轮驱动的市级租赁平台 [5] 应用场景部署 - 聚焦物流装配、工业制造、商业零售、医疗康养、家政服务领域 [7] - 对创新融合示范应用项目按总投资给予最高20%且不超过1000万元支持 [7] - 医疗康养领域研发多模态感知、柔顺运动医疗护理机器人 [7] - 构建仿真训练平台突破多任务适应性瓶颈 [7] 核心技术突破 - 力争实现具身模型、具身语料等核心算法与技术突破不少于20项 [3] - 加快具身智能专用芯片、核心主板等核心零部件研制 [8] - 推动关节模组、智能传感器、视觉相机等高价值零部件研发生产基地落地 [8] 产业生态建设 - 建设不少于4个高质量孵化器 [3] - 实现百家行业骨干企业集聚、百大创新应用场景落地与百件国际领先产品推广 [3] - 招引培育优质企业和产业生态主导型企业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