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京津冀协同发展
icon
搜索文档
“太好吃・原味道”天津推介活动成功举办
搜狐财经· 2025-10-22 11:35
新华社客户端天津10月18日电(记者包庆龄)18日上午,"太好吃・原味道"太原市农产品公用品牌天津 推介活动在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现场顺利举办。本届农交会以"塑强品牌助振兴 提振消费 增活力"为主题,汇聚了来自全国农业和食品行业的采购商、经销商和消费者,是农产品走出产地、对 接大市场的重要平台。 太原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聚焦乡村振兴,勾勒生态画廊,就太原市区域特色品牌及产业发展成就进 行了专题推介。 推介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太原市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携60款产品亮相天津农交会,精心组织 山西陈醋、清徐葡萄及葡萄酒系列等19家区域特色品牌企业参展。清德铺红薯、祥五高阳羊肉串现场烤 制和晋祠桂花元宵现场制作,逛展市民排队品尝,成为山西展区的爆款。 现场,清徐葡萄及炼白葡萄酒、晋祠大米等企业从产品制作工艺、非遗种植技艺、风味特色等多维度对 其产品作了精彩推介,吸引了来自天津的采购商和现场消费者的驻足交流和业务对接。 本次推介会的成功举办为打造"太好吃・原味道"太原市农产品公用品牌"金名片"搭建了有效平台,为打 通产销对接"快车道"疏通了难点堵点,为引入产业发展"活水源"提供了成功经验。 来源:新华 ...
天津在渤海,不只是港口
36氪· 2025-10-22 10:55
据说,当年,溥仪离开紫禁城,来到天津。 他还很兴奋地对外说:"天津卫比紫禁城好啊!" 九河下梢天津卫,三道浮桥两道关。 这句话很有名,说的是九河同归于海,天津的海河水系汇聚了华北地区众多河流,说"天子渡口"是实至名归。 近代史背后是开埠史,开埠史背后是海运贸易史。 天津开埠164年,依海而生、向海而兴。 环渤海,其实天津才是这个"家"的大哥,带大了几乎半个河北。 海运贸易本就是天津起家的本事,100多年了依然强悍。 根据天津港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报,天津港完成货物吞吐量4.45亿吨。 其中天津港集装箱吞吐量为2002万TEU(标准集装箱),在中国北方排名第2(次 于青岛的3000万TEU),在全国排第6,在全球排第8。 世界级的天津港地位还是很耀眼的,不仅很大,很重要,是中国重要的现代化综合性港口,而且2019年以来,天津港依托前沿科技解锁新质生产力,还建 成了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 根据央视10月2日的前线报道,天津港码头根本看不到一个人在执行作业。 能看到搭载着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和边缘计算模块的人工智能运输机器人,能看到L4级自动驾驶把集装箱送到指定位置,背后有车路云网协同的智能 驾驶系统,有5G、北 ...
烽火淬炼运河畔 协同发展作示范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10-21 06:45
历史见证与区域变迁 - 燃灯塔及塔榆作为历史地标,见证了通州古城从抗战烽火到新城崛起的变迁,塔榆树龄达290年[1][4] - 抗战时期通州遭日寇轰炸,1937年日寇在通州古城一次性屠杀、活埋平民700余人[2] - 为支撑侵略战争,日寇在通州疯狂掠夺粮食,百姓仅能依靠混杂麸皮、沙土等杂物的"混合面儿"苟活[2]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 燃灯塔区域已构成"三庙一塔"景区,免费向公众开放,成为文旅亮点[4] - 通州文旅资源丰富,包括累计接待游客超3000万人次的环球影城、国家5A级景区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等[4] - 城市绿心森林公园面积相当于3个颐和园,通州在京城文旅推荐榜上愈发醒目[4] 运河商务区发展 - 运河商务区由昔日的盐滩村蜕变而来,累计注册企业已超2万家,占通州区企业总数的8.48%[5] - 商务区包含23家企业总部、218家央国企子公司、154家金融企业[5] - 入驻企业可享受"三区"政策叠加红利,今年1至8月保持每个工作日新增10家企业的注册速度[5] 区域协同发展 - 通州与河北廊坊"北三县"正加快建设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1][6] - 交通同网持续提速,地铁"平谷线"通车后三河至副中心仅需9分钟[6] - 产业协同培育数字经济、先进制造等7大产业集群,通州33所学校与"北三县"51所学校建立合作关系[7] - 两地实现数千项政务服务"跨省通办",民生福祉持续增进[7]
从传统农业大区到现代化开放新城 北京大兴今年落地高质量项目超千个
北京商报· 2025-10-20 20:00
10月20日,"一把手发布·京华巡礼"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聚焦大兴区"协同发展示范区,繁荣开放国门新城"建设, 北京大兴区主要负责同志带队介绍,大兴区正以协同发展为核心定位,依托京津冀协同发展腹地核心区位与多重 政策优势,固定资产投资已连续多年保持近千亿规模,今年以来落地高质量项目突破1000个,境外迁入企业数、 规上企业数及亿元以上重大项目数均居全市首位,正加速从传统农业大区向现代化开放新城转变,全力打造首都 南部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 六大功能区构筑产业核心 作为大兴未来产业发展的总纲,"6+5+3"产业布局的落地是区域经济跃升的关键。大兴区委副书记、区长,北京 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大兴)管理委员会主任刘洋明确表示:"蓝图已经绘就,关键在于落实。在核心的'六 大产业功能区'建设上,我们将倾注最大精力,实施最精准的滴灌,确保每个功能区都能强势起步、加速成势。" 在临空经济区建设上,随着民航大学、适航审定中心、航科院等项目落地,临空产业加速集聚。今年上半年,大 兴已携手全球顶尖企业谋划国际会展中心、国际消费枢纽等顶流地标,下一步将以百亿投资强度汇聚战略性项 目,打造国际航空城市新标杆。生物医药基地作为全国面 ...
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会议在京举办
环球网· 2025-10-20 15:21
顺义、武清、廊坊三地生态港集中签约12个优质项目,将显著增强区域在车载芯片、智能座舱、电控系 统等核心环节的配套能力。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完成汽车产业重点项目的集中签约,下一步将开展联合 攻关,共同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从技术验证迈向规模化商业落地,为区域产业创新注入新动能。 随后举行的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上,北京亦庄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与中关村京津冀新能源汽车协同发展促进 会达成重要合作。促进会通过整合优质资源,组织会员单位和社会资本,支持北京亦庄投资控股有限公 司成立一支服务于下一代智能网联汽车和机器人产业实现车机融合发展的产业基金,总规模10亿元。 10月17日,2025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会议在北京亦庄举办。会议由北京市经济和 信息化局、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联合主办,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政府、北京经 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中关村京津冀新能源汽车协同发展促进会共同承办。 会议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郝立顺、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姜广智、天津市工 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崔伟、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王素文、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苏国斌出 席并发言。北汽自主品牌、理想汽 ...
轨道上的京津冀,“十四五”跑出加速度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10-20 14:57
京津冀轨道交通网络建设成就 - 京津冀高铁总里程从2013年的1284公里增长至2024年的2669公里,实现区域内所有地级市全覆盖 [2] - 京津冀铁路营业里程超过1.1万公里,"轨道上的京津冀"主骨架基本成形,"1小时交通圈"初具规模 [2] - 京哈高铁北京朝阳至承德段开通使北京至承德时间从3小时缩短至50分钟,京唐城际和京滨城际宝坻至北辰段开通标志着东部高效客运通道成形 [2] 重点线路规划与建设进展 - 京港(台)高铁雄商段作为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组成部分计划2026年9月建成通车,雄忻高铁连接雄安新区与忻州市计划2027年建成 [4] - 石雄城际铁路于2024年12月开工建设,是京津冀城际铁路网客运主轴之一,将形成环绕核心城市的"城际走廊" [4] - 京雄城际铁路将北京西站至大兴机场时间缩短至最快28分钟,实现空铁联运无缝衔接 [6] 市域铁路与枢纽建设 - 北京通过改造既有铁路线路已开通4条市郊铁路共400公里,加速构建中心城与新城的"0.5小时通勤圈" [6] -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计划年内投入运营,将实现15分钟到首都机场、35分钟到大兴机场和唐山站、1小时到雄安和天津滨海新区 [6][9] - 北京将形成"八站两场"枢纽新格局,实现铁路、地铁、公交立体换乘 [6] 通勤服务与民生影响 - 京津冀通勤定制快巴已开通燕郊、固安、廊坊、武清等11条主线39条支线,日均客运量达5800人次,助力打造"1小时环京通勤圈" [7] - 截至2024年底首都通勤圈已涵盖13个环京区县,38条跨省公交线路覆盖河北17个环京县市 [9] - 京津冀三省市已发行"交通联合"互通卡700余万张,实现336个全国城市互联互通,北京地铁乘车二维码与天津等多城市联通 [7] 经济协同发展成效 - 2024年京津冀区域生产总值达11.5万亿元,是2013年的2.1倍,北京、天津、河北GDP同比分别增长5.2%、5.1%和5.4% [9] - 雄安新区启动区主干交通路网基本建成,北京企业总部和科研机构沿京雄城际"黄金走廊"加速聚集 [10] - 天津滨海新区依托津秦高铁、京津城际延伸线形成吸引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的"高铁经济带" [10] 未来发展规划与愿景 - "十五五"期间重点将从"主体建成"转向"优化完善",着力推动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的"四网融合" [13] - 将广泛应用北斗导航列车控制系统、智能票务、5G车地通信等技术,智慧物流案例显示可降低运营成本约15%,减少人工成本约50% [13] - 将探索使用氢能源等清洁能源动车组,深化"交通+产业"融合模式,如雄安新区依托京雄快线打造"轨道经济带" [14][15]
百姓宣讲团讲述生动实践,京津冀第三轮联合宣讲北京专场举行
新京报· 2025-10-20 06:57
10月17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百姓宣讲京津冀三地第三轮联合宣讲北京专场报告会,在首都博物 馆举行。现场,7位来自京津冀三地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百姓宣讲员开讲,生动展现习近平文化思想 在京畿大地的实践伟力。 宣讲模式创新:百姓故事+文化展示+文艺表演 傅琰东出身魔术世家,傅氏家族四代人技艺在传承中创新突破。傅琰东曾在2011年春晚表演《年年 有"鱼"》魔术节目,还在被誉为"魔术界的奥林匹克"的世界魔术大会上,以独创作品《青花神韵》获得 银奖,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传统魔术的魅力。 宣讲员张涵是天安门广场特级养护班组的副大队长,8年前,她从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毕业,怀揣着对 园林事业的热情,进入天安门广场特级养护班组,承担着天安门和长安街重点绿地施工及养护任务。 在张涵的日常工作中,最为人熟知的就是天安门祝福祖国的巨型花篮。让张涵最难忘的是2019年国庆 节,当时正值新中国成立70周年,10月1日阅兵,天安门广场上搭建了临时观礼台,花篮的布置要等到 临时观礼台撤走后,才能开始施工。 以往10天的花篮施工时间,被压缩到了7小时,难度空前。"我们通过创新模块化施工工艺,将花坛分成 多个模块,制作完成后在广场上进行拼搭, ...
京冀联手科研公关,坝上“金种子”开出“致富花”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10-18 16:15
沽源藜麦能从"坝上杂粮"成长为"高端有机粮",背后离不开北京科研力量的助力。为破解藜麦在高寒、 多风环境下的种植难题,沽源县与中国科学院、河北省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共建3个良种培育科研试验基 地,建成国内最大的藜麦联合育种基地。其中,中科院团队带来的分子育种技术、抗逆性研究成果,成 为突破产业瓶颈的关键。 "以前种的藜麦品种,遇到坝上的大风天容易倒伏,亩产只有300多斤。现在种的'坝藜2号',是和中科 院一起育的,秆子粗、抗风强,亩产最高能到550斤,还比传统品种增产三成。"张庆军手里的"坝藜2 号",正是京冀科技协同的结晶。截至目前,双方累计试验1051个藜麦品种资源,选育出151个适配坝上 气候的新资源,其中"坝藜2号""冀藜5号"等6个品种获省级认定。 "坝上有机粮"走进北京商超 "以前种莜麦,一亩赚600多块;现在种藜麦,一亩能赚1500多块,还不愁卖。"在张庆军的账本里,藏 着沽源藜麦与北京市场的紧密联结。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17日,来自白河源头的沽源藜麦亮相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张家口市沽源县以有机藜麦守 护白河清流,当地向外界揭开北方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密码,这背后还藏着京津冀地区"生态 ...
天津武清:站产城融合流量变留量
经济日报· 2025-10-18 05:57
交通网络与区域协同 - 京津城际铁路武清站日最高开行列车达70列,日发送旅客高峰期达1.3万人次 [2] - 武清区构建多层次交通体系,8条京津定制快巴覆盖北京主要工作区域,与4条联通河北的定制公交无缝衔接,累计运送乘客16.6万余人次 [3][4] - 便利的交通推动“流量”变“留量”,上半年全区累计落地项目390个,预计投资额118亿元,签约项目41个,预计投资额135亿元 [4] 数字科技产业发展 - 高村数智创新园占地1.58平方公里,是中国联通京津冀数字科技产业园所在地,其南区10万平方米智算大楼内81兆瓦算力资源满载运行 [5] - 园区已汇聚多个算力中心及300余家数字经济核心企业,带动武清区数字经济类企业数量突破7500家 [5] - 项目北区占地54亩,建筑面积逾10万平方米,建成后将通过大带宽网络实现京津区域内时延小于0.5毫秒 [5] 汽车产业集群构建 - 京津产业新城京清汽车产业园与北京顺义、河北廊坊协作,打造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科技生态港 [6] - 园区内法雷奥汽车空调公司每日有几千套零部件发往京津冀地区,其中发往北京大兴近2000套 [6] - 园区集聚300余家上下游企业,自去年11月开园以来累计落地项目12个,在谈项目62个,重点对接项目39个 [6] 区域经济与城市发展 - 上半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492.61亿元,同比增长5.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5.03亿元,同比增长13.40% [7] - 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7.70%,限上批零业销售额同比增长17.60%,规模以上服务业同比增长11.80%,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增长8.30% [7] - “十四五”以来,武清区新建学校20所、新增学位17100个,与北京医疗机构建立9个医联体 [7] 消费与文旅产业融合 - 以京津佛罗伦萨小镇为核心,聚集300多家国内外知名品牌,打造高端时尚消费和车文化体验为主题的“新商圈” [8][9] - 围绕大运河文化生态发展带建设,推动休闲农业旅游,“新十景”和10条旅游线路吸引游客600余万人次 [9][10] - 构建“赛展演食住购乐训游”九大功能体系,推动农工商文旅体深度融合发展 [10]
天津东丽:培育新质生产力打造百亿级产业链
中国经济网· 2025-10-17 15:56
创新驱动与新质生产力发展 - 东丽区五年来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26家,专精特新企业达到133家 [1] - 技术合同交易额达430亿元,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为3.9%,位居天津市前列 [1] - “十四五”期间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30%,培育3个百亿级产业链 [1] - 新材料产业集群产值接近50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比重达30.8% [1] - 围绕龙头企业培育航空航天产业,产业链产值同比2022年增长60% [1] - 成立低空经济产业联盟,设立5亿元专项引导基金,237项科技成果完成转化 [1] - 天开东丽园已吸引202家科技型企业入驻,聚焦低空经济、航空航天等产业 [1]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 33个项目争取国债资金12.4亿元,带动企业在智能化改造、节能降碳等领域投资近百亿元 [2] - 近三年来培育推动“智改数转”项目85个,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2] - 天钢、钢管公司等12家企业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 [2] - 平高智能电气、置信电气获评全国卓越级智能工厂,引领区内企业升级 [2] 区域协同与资源引进 - 东丽区精准承接北京新质生产力资源,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机构合作 [2] - 引进优质项目122个,协议投资额超400亿元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