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信用减值损失
icon
搜索文档
康众医疗: 康众医疗关于计提信用减值损失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8-15 21:20
计提信用减值损失情况 - 公司及合并报表范围内子公司对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应收账款及其他应收款进行减值测试,计提信用减值损失合计876.68万元 [1] - 其中应收账款坏账损失839.28万元,其他应收款坏账损失37.39万元 [1] - 减值测试基于《企业会计准则》和公司会计政策,采用预期信用损失结合个别认定法 [1] 应收账款减值原因 - 客户合肥登特菲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出现经营异常,可能导致应收账款重大逾期风险 [2] - 公司已对该客户应收账款按50%比例计提减值损失763.75万元 [2] - 该单项计提导致报告期内应收账款信用减值损失金额较上期发生较大变动 [2] 财务影响 - 本次计提信用减值损失减少公司2025年半年度合并利润总额876.68万元(未计算所得税影响) [2] - 计提行为符合会计准则要求,客观反映公司资产实际情况 [2]
哈投股份上半年 净利润同比增长233%
证券时报· 2025-08-14 01:39
核心财务表现 - 营业总收入14.75亿元 同比增长1.12% [1] - 归母净利润3.8亿元 同比增长233.08% [1] - 扣非净利润3.61亿元 同比增长436.42% [1] - 基本每股收益0.18元 [1] 业绩驱动因素 - 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同比大幅增加 [1] - 买入返售金融资产信用减值损失同比大幅减少 [1] 证券业务表现(江海证券) - 营业总收入7.26亿元 同比增长81.17% [1] - 净利润2.88亿元 同比增长1311.6% [1] - 自营业务收入4.06亿元 同比增长211.77% [1] - 经纪业务收入2.09亿元 同比增长21.11% [1] - 信用业务收入0.39亿元 同比增长112.59% [1] - 资管业务收入0.1亿元 同比增长6.49% [1] - 投行业务收入0.3亿元 同比降低16.53% [1] 热电业务表现 - 热电业务利润总额1.09亿元 [2] - 热电业务归母净利润1.23亿元 [2]
扬子银行上市辅导更新: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仍“超限”
犀牛财经· 2025-08-11 20:36
来源:公告 近日,证监会官网发布《关于芜湖扬子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扬子银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辅导工作进展报告(第三十期)》,辅 导期间为2025年4月至2025年6月。自2015年12月启动上市辅导开始,扬子银行的IPO长跑之路已持续10年有余。 扬子银行成立于2006年12月29日,是安徽省首家农村商业银行。截至2024年末,该行下辖营业网点43个,并在广德市、石台县、东至县、天津市、巢湖市、 武汉市以及上海市发起设立7家村镇银行。 财报显示,截至2024年末,扬子银行资产总额为627.18亿元,同比增长7.77%;资本充足率为13.58%,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51%,拨备覆盖率为 266.53%,均符合监管要求。 业绩方面,2024年,扬子银行实现营收10.23亿元,同比增长30.32%;实现净利润2.67亿元,同比下滑6.97%。 本期辅导期间,扬子银行针对具体监管意见研究制定了整改措施,并进一步规范了贷款三查、征信管理、股东及股权管理、公司治理等方面的内控措施。 然而,扬子银行第一大股东淮南矿业股权问题至今仍未解决。 报告显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淮南矿业持有扬子银 ...
珠海华润银行收到334万元罚单,去年净利润缩水近七成
南方都市报· 2025-08-09 16:37
行政处罚情况 - 珠海华润银行因违反支付结算业务、货币金银业务、国际业务、征信业务、反洗钱业务管理规定,被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警告并罚款334.75万元 [1][3] - 公司总行多名部门总经理级高管因对违规行为负有责任被处罚,包括个人信贷部总经理吴某罚款13.5万元、智能科技部副总经理马某杰罚款1.1万元、风险管理部总经理程某罚款7.6万元、法律合规部总经理谭某罚款5万元 [1][2][4] - 本轮行政处罚总金额超过360万元 [5] 违规行为细节 - 主要违规行为包括:违反信用信息采集、提供、查询及相关管理规定;未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未报送大额交易或可疑交易报告;与身份不明客户交易或开立匿名账户;未保存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 [1][2][4]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71.32亿元,同比增长4.87%,但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幅下降68.21%至4.44亿元,主要由于计提信用减值损失 [5] - 2024年一季度营收继续下滑超过20% [5]
上市银行财务总监盘点:招商银行彭佳文年薪最高为276万元 个人薪酬增加公司营收下滑
新浪证券· 2025-07-31 10:33
A股CFO薪酬概况 - 2024年A股上市公司财务总监CFO群体薪酬规模合计42.70亿元 平均年薪81.48万元[1] - 美的集团钟铮年薪946万元 比亚迪周亚琳年薪896万元[1] 银行业CFO信息披露情况 - 银行业42家A股上市公司中仅11家公布财务总监完整信息[1] - 公布信息的银行包括招商银行 宁波银行 杭州银行 华夏银行 瑞丰银行 苏州银行 张家港行 江阴银行 南京银行 中信银行[1] - 银行财务总监年龄最大为宁波银行罗维开60岁 年龄最小为张家港行朱宇峰48岁[1] 招商银行财务总监薪酬表现 - 招商银行财务总监彭家文2024年年薪276.08万元 较2023年增加35.56万元[2] - 薪酬增长同时公司营收同比下降0.48%至3374.88亿元[2] 招商银行盈利能力指标 - 2024年归母净利润1483.91亿元 同比增长1.22%[2] - 净息差1.86% 较2023年下降17个基点[2] 招商银行资产质量变化 - 不良贷款余额656.10亿元 较2023年末增加40.31亿元 同比增长6.55%[2] - 新生成不良贷款667.04亿元 同比增加57.07亿元 不良贷款生成率1.05%[2] 招商银行风险拨备状况 - 信用减值损失399.76亿元 同比减少13亿元 降幅3.15%[2] - 拨备覆盖率连续三年下降 从2021年483.87%降至2024年411.98%[2]
瀚川智能: 国泰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瀚川智能2024年年度报告的信息披露监管问询函的核查意见
证券之星· 2025-07-11 20:17
业务板块分析 - 汽车智能制造装备板块收入同比下降49.81%,收入占比从66.17%降至46.67%,主要受宏观经济环境、客户需求波动及战略调整影响[1] - 充换电智能制造装备板块收入同比下降60.16%,人员从292人裁至28人,主要因市场饱和及战略收缩[1] - 电池智能制造装备板块收入同比下降101.32%,人员从169人裁至37人,主要因行业下行及竞争力不足[1] - 零部件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1.59%,主要来自博睿汽车,公司已于2024年11月出售其81%股权[1] 盈利能力分析 - 2024年归母净利润-11.03亿元,同比下降1205%,扣非净利润-10.98亿元[1] - 汽车板块毛利率下降至16.33%,主要因客户价格压力及部分订单亏损[1] - 新能源板块毛利率转负,充换电设备毛利-2,133.27万元,电池设备毛利-2,074.57万元[1] - 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毛利率23.07%,公司毛利率-6.00%,远低于行业水平[2] 资产减值情况 - 2024年资产减值损失55,846.02万元,其中存货及合同履约成本减值51,962.87万元[3] - 固定资产减值3,545.95万元,主要因新能源板块设备闲置[3] - 信用减值损失17,612.53万元,主要因客户纠纷及预计扣款增加[2] 现金流分析 - 经营性现金流持续为负,主要因营运资金需求上升及期间费用增加[10] - 2024年销售商品收到现金85,396.79万元,其中票据收款占比14.64%[10] - 购买商品支付现金64,922.31万元,其中票据付款占比66.71%[10] - 同行业可比公司中,豪森智能、巨一科技等也出现经营性现金流为负情况[12] 订单及收入情况 - 2024年第四季度收入大幅下降,主要因战略调整导致订单验收延迟[19] - 2025年一季度收入环比增长2838%,主要因汽车板块订单集中验收[19] - 截至2025年3月末,汽车板块在手订单约7.3亿元,客户包括泰科、安波福等[3] - 历史订单收入转化周期中位数为175-412天,2025年一季度验收项目周期符合历史规律[19]
华仁药业再遭股东减持,公司去年亏损13.68亿元
贝壳财经· 2025-06-04 20:14
股东减持情况 - 华仁世纪集团计划在2025年6月24日至2025年9月23日期间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不超过公司总股本1%的股份(即不超过11822100股)[1] - 华仁世纪集团目前持有公司7.90%股份(93365046股),为公司第二大股东,减持原因为自身经营需要[2] - 自2014年起华仁世纪集团持股比例从53%持续下降至7.9%,2016年通过股权转让失去控股股东地位[2] - 第三大股东红塔创新在2024年8月22日至2025年4月29日期间累计减持23619960股,套现7416.39万元[2]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3.68亿元,创上市14年来最差业绩,亏损额超过2010-2023年累计净利润11.97亿元[3] - 亏损主因是对国药药材13.478亿元应收款项全额计提信用减值损失[4] 应收账款风险事件 - 全资子公司青岛华仁与国药药材合作医药原料贸易业务形成14.1亿元应收账款,2023年终止合作后未能收回款项[4] - 2024年1月双方签署3年还款协议并约定增信措施,但截至2024年底应收款项净额仍达13.478亿元[4] - 国药药材存在经营乱象:国药集团声明其非控股股东,并指控其伪造文件、侵害商标权等违法行为[5] - 国药药材当前有8条被执行人信息(总金额1.06亿元)、40条限消令和11条失信记录[6] 债务化解进展 - 2025年初青岛华仁与国药药材达成债务抵偿框架方案,拟以股权及资产抵债,但执行仍存不确定性[6] - 公司表示将加强应收账款管理,跟进债务化解进度以维护股东权益[6]
浙江两千亿级贸易商信披违规被警示,误判形势还是心存侥幸?
华夏时报· 2025-05-22 21:29
会计政策问题 - 公司因会计政策问题被浙江证监局下发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对董事长袁仁军、总经理李文明、财务总监邓朱明、董事会秘书雷邦景分别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监督管理措施,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 [1] - 公司未正确计提信用减值损失,将一笔应收款计成预付款,影响了信息披露准确性 [1] - 公司年均近2000亿元交易额产生近60亿元应收账款,虽然占比不高但足以对净利润产生影响 [1] 客户应收账款问题 - 会计处理问题涉及三个客户:宁夏晟晏实业集团能源循环经济有限公司、宁夏翼通实业有限公司和江苏德龙镍业有限公司及其关联公司 [2] - 2023年宁夏晟晏和宁夏翼通成为失信被执行人,2024年江苏德龙系启动破产重整 [2] - 公司未区分这些客户的应收账款和一般应收账款,将其按账龄组合在一起,难以区分信用风险 [2] - 对于江苏德龙系破产重整,公司解释持有充足担保措施,破产重整方案尚未出台,影响金额无法判断,因此按账龄组合计提坏账准备 [2] 财务数据影响 - 公司将宁夏晟晏的应收账款转成预付款,导致2023年净利润调减3373.86万元,2024年前三季度净利润调减5458.89万元,后者占总净利润比例近10% [3] - 2023年和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都超过2000亿元,但总资产分别为344.51亿元和349.41亿元,净资产分别为58.69亿元和57.18亿元 [5] - 2023年和2024年应收账款分别为56.08亿元和58.04亿元,占总营收比例2.76%和2.87% [5] - 2023年信用损失约1.6亿元占净利润23.43%,2024年信用损失3.35亿元占净利润高达90% [5] 业务模式与财务状况 - 公司核心主业为供应链集成服务,模式包括工程配供配送、工业配供配送和库存分销 [4] - 经营主要货物品种为黑色系大宗商品,包括铁矿石、煤炭、钢材等,需投资期货平抑价格波动 [4] - 2022-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38.11亿元、-14.59亿元和-8.48亿元 [6] - 2023年底应收票据73.56亿元比年初增加28.15亿元,2024年底保持71.05亿元规模 [6] - 2024年第一季度应付票据攀升至99.65亿元,应付账款增至74.76亿元,流动负债从252.26亿元增至401.55亿元,负债率接近81%比年初增加6.7个百分点 [6]
河北银行股权拍卖频流拍资产规模省内第一 难掩盈利困境
中国证券报· 2025-05-16 05:18
股权拍卖情况 - 河北银行1017.53万股股份于4月17日流拍,起拍价2021万元(每股1.99元),5月19日将再次拍卖且起拍价降至1616.80万元 [1] - 另一笔684.29万股股份2025年三次流拍,起拍价从1890.22万元逐次降至1134.13万元(较首次折价40%) [2] - 河北银行回应称股权流拍因市场估值普遍偏低,属股东行为不影响经营稳定性 [2] 公司基本情况 - 河北银行是河北省资产规模最大的城商行,总资产5696亿元(2024年同比+7%),网点覆盖河北11地市及天津、青岛 [2][3] - 2024年末股东总数5124名(法人股东126名,自然人股东4998名) [2]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137.25亿元(同比+22%),但净利润21.96亿元(同比-20%),呈现"增收不增利" [3] - 净利润增速连续两年放缓:2023年+3%(2022年为+16%),2024年转负 [3] - 净利润规模被唐山银行反超:2024年唐山银行净利润33.93亿元,河北银行21.96亿元 [3] 资产质量与减值计提 - 2024年计提信用减值损失77.28亿元(同比+60%),主要消化2020年前历史不良 [4] - 不良贷款余额49.6亿元(同比+8.31亿元),不良率1.50%(同比+0.19个百分点) [4] -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9.50%,在河北省城商行中排名靠后 [5]
信用减值超80亿元,哈尔滨银行盈利增长背后存隐忧
华夏时报· 2025-05-15 13:54
业绩表现 - 2024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42.43亿元 同比增长7.56% 净利润10.82亿元 同比飙升21.88% [2] - 2022年营业收入128.71亿元 同比增长4.47% 净利润7.13亿元 同比增长78.71% 2023年营业收入132.42亿元 同比增长2.88% 净利润8.88亿元 同比增长24.65% [3] - 2025年一季度实现净利润10.09亿元 接近2024年全年水平 归母净利润9.74亿元 超过2024年全年归母净利润 [3] 收入结构 - 2024年净息差从1.43%收窄至1.31% 利息净收入仅增长3.01%至98.37亿元 [4] - 金融投资净收益达15.22亿元 同比增加12.57亿元 增幅高达474.5% 主要得益于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处置净收益增加 [4] - 截至2024年末投资证券和其他金融资产净额3778.01亿元 同比增长9.1% 占资产总额41.2% 客户贷款及垫款净额3624.08亿元 占比39.6% [4] 资产质量 - 2024年末不良贷款率2.84% 较上年末下降0.03个百分点 但仍超过同业水平 [2][6] - 信用减值损失高达80.73亿元 较2023年69.58亿元增长16% 2020-2024年信用减值损失均处于较高水平 [5] - 个人贷款不良率4.97% 其中个人消费贷款占个人贷款总额68.4% 不良率由2023年末3.94%上升至2024年末5.51% [6] 业务发展 - 截至2024年末黑龙江区域省内贷款余额2330.51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28.49% 零售存款余额在当地市场份额达19.65% 连续七年居区域市场首位 [7] - 制造业贷款余额119.73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28.27% 战略新兴产业贷款余额56.28亿元 增长398.05% 科技金融贷款余额117.67亿元 增长41% [8] - 绿色金融贷款余额108.32亿元 增长249.46% 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投放295亿元 较上年增长4.8% [8] 战略规划 - 推动公司同业、零售小微、跨境金融协同发展 形成独具特色的竞争优势 [2][8] - 加速推进风险管理数字化转型 完善智能预警风控模型和全流程风险监测机制 [6] - 采取市场化转让、债务重组及法律追偿等多元化手段加快存量不良资产处置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