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新质生产力
搜索文档
农业农村部:加力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
新华财经· 2025-10-24 21:59
农业发展核心战略 - 着力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大力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 [1] - 加力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1] - 加快推进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促进农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1] 农村发展与改革 - 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大力发展乡村富民产业 [1] - 持续抓好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着力培育文明乡风,创造乡村优质生活空间 [1] - 提高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效能,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释放农村发展活力 [1] 脱贫攻坚成果巩固 -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建立健全常态化防止返贫致贫机制,优化完善帮扶政策 [1] - 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强化重点区域帮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 [1]
农业农村部:加力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 加快推进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
第一财经· 2025-10-24 21:20
农业发展战略方向 - 着力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 大力发展科技农业 绿色农业 质量农业 品牌农业 [1] - 加力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 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1] - 加快推进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促进农业结构优化升级 [1] 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 - 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大力发展乡村富民产业 [1] - 持续抓好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着力培育文明乡风 创造乡村优质生活空间 [1] 政策与改革支持 - 提高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效能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1] - 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释放农村发展活力 让广大农民更多分享现代化成果 [1] 脱贫攻坚成果巩固 -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建立健全常态化防止返贫致贫机制 优化完善帮扶政策 [1] - 增强内生发展动力 强化重点区域帮扶 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 [1]
乡村振兴新动向:推动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4 08:18
会议核心部署 -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1] -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1] -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加快建设农业强国[1] 农业现代化与质量效益提升 - 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是“十五五”期间农业发展核心动能的转变,更加强调科技农业、智慧农业的赋能作用[2][6] - 需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动力,大力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这是驱动农业强国建设的核心新引擎[2][6] - 具体措施包括攻克种业“卡脖子”问题,推广智能农机与农业大数据应用,坚持绿色发展方向,推动规模化经营[7] 城乡融合发展 - 促进城乡之间要素自由流动,公共资源均衡配置,通过城乡融合发展来推动乡村全面振兴[4] - 城乡融合工作重点包括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以及推动医疗、教育、养老等公共资源更多向乡村倾斜[4] - 逐步打破各种制度壁垒,促进人财物等要素双向自由流动,是稳定农村人口、吸引人才下乡的关键举措[4] 农村现代生活条件建设 - “十五五”时期特别强调推动“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实现乡村生活质量的全面提升[5] - 建设重点将从“硬件”基础建设更多转向“软件”和“硬件”并重,突出“内涵”和“活力”[7] - 目标是让乡村不仅能安居,更能乐业,培育壮大乡村产业,创造更多本地就业和创业机会[7] 政策支持与效能提升 - “十四五”以来财政农林水事务支出10.8万亿元,全国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达到10%以上[8] - 会议明确提高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效能,未来可能出台产业引导基金、乡村创新创业扶持政策等[8] - 需完善政策体系,例如扩大农业保险覆盖范围,优化粮价形成与补贴机制,强化对主产区和产粮大县的支持[8] 农业现代化基础与成就 - “十四五”时期粮食产量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超过10亿亩[3] -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3.2%,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75%,农作物的良种覆盖率超96%[3] - 需继续强化现代农业基础建设,加快建成高标准农田,并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7]
乡村振兴新动向:推动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丨四中全会解读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4 08:15
农业现代化与核心动能转变 -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1] - “十五五”期间农业发展核心动能转变,更加强调科技农业、智慧农业的赋能作用,通过大力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 [2][5] - “十四五”时期农业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3.2%,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75%,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96% [2] 城乡融合与要素流动 -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城乡之间要素自由流动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通过城乡融合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3] - 城乡融合工作重点包括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以及推动医疗、教育、养老等公共资源更多向乡村倾斜 [3] - 统筹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土地、资本、劳动力等要素顺畅流动,实现城乡产业协同与公共服务均等化 [7] 乡村建设与生活条件提升 - “十五五”时期工作重点包括推动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实现乡村生活质量的全面提升 [4] -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重点从“硬件”基础建设转向“软件”和“硬件”并重,突出培育壮大乡村产业以创造本地就业机会 [6] - 建设重点不仅是修路、改厕等基础设施,更要培育乡村产业,解决乡村“空心化”问题 [6]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与产业发展 - 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 [5] - 具体落实路径包括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攻克种业问题,推广智能农机,坚持绿色发展方向,并推动规模化经营 [5] - 强化现代农业基础建设,如加快建成高标准农田,并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6] 政策支持与效能提升 - “十四五”以来财政农林水事务支出达10.8万亿元,全国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达到10%以上 [7] - 提高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效能,需完善政策体系,例如扩大农业保险覆盖范围,优化粮价形成与补贴机制 [7] - 未来可能出台产业引导基金、乡村创新创业扶持政策、农村数字化基础设施提升计划等针对性政策 [6]
我市部署开展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
南京日报· 2025-10-22 10:31
据悉,这次普查在摸清"三农"家底的基础上,对多元化食物供给、农业新质生产力、宜居宜业和美 乡村建设等新情况进行调查,将全面反映我市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即将展开,主要查什么?根据《市政府关于做好我市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 的通知》相关内容,此次全国农业普查的范围(对象)是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农村住户、城镇农业生产经 营户、农业生产经营单位、村民委员会(涉农居委会)和镇人民政府(涉农街道办事处)。普查的标准 时点为2026年12月31日24时,时期资料为2026年年度资料。普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农业生产条件、粮 食和大食物生产情况、农业新质生产力情况、乡村发展基本情况、农村居民生活情况等。 南京"三农"即将迎来新一次全面摸底。日前,我市印发通知,将于2026年开展第四次全国农业普 查。 农业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与经济普查、人口普查共同组成中国的三大周期性普查项 目。1996年,中国开展了第一次全国农业普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全国农业普查条 例》规定,农业普查每十年举行一次,尾数逢6的年份为普查年度。 ...
镜观中国|良田舒卷!夯牢中国饭碗新底气
新华社· 2025-10-21 19:23
小田并大田 粮田变良田 "十四五"以来 又是一年收获时 从耕地平原 到高山梯田 良田舒卷 "十四五"以来 我国深入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10月14日,在吉林省公主岭市,一列高铁列车沿着田间的铁路线穿行(无人机照片)。2025年,吉林省深化农机研发、制造、推广、应用 一体化试点示范,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4.6%。新华社记者 张楠 摄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10月14日,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西安区沙虎村,村民在水稻田里忙碌(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9月18日拍摄的重庆市黔江区五里镇梯田景色(无人机照片)。地处武陵山区腹地的重庆市黔江区五里镇水稻种植面积5300亩,是武陵山 地区粮食主要产区之一。新华社记者 唐奕 摄 我国累计建成超过10亿亩高标准农田 相当于黑龙江、河南两省面积的总和 7月9日拍摄的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撒莲镇安全村高标准农田(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5月27日,在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沙街道高标准农田里,农民驾驶收割机抢收小麦(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翟慧勇摄) 我国粮食产量迈上新台阶 2024年突破1.4万亿斤 比2020年增产740亿斤 ...
乡村产业绘新貌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10-21 08:43
农产品加工业规模与增长 - 2024年全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超过10万家,营业收入约18万亿元[1] - 全国县级以上龙头企业9.4万家,以农产品加工为主业的企业占比超过八成[3] - 农产品加工业持续提质增效,从水饺、汤圆等传统产品到酸辣粉、茶饮品等新兴产品频繁“出圈”[2] 农产品供给与产量 - 2024年我国粮食产量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比2020年增产740亿斤[2] - 棉油糖产能持续提升,果菜茶、肉蛋奶和水产品供给充足、种类多样[2] 乡村新业态发展 - 2024年全国休闲农业营业收入近9000亿元,比2020年增加近500亿元[4] - 农村电商、乡村休闲等新产业新业态方兴未艾,到乡村住民宿、吃美食、买特产已成为城乡居民消费新时尚[4] - “村BA”“村超”“村舞”等乡村文化体育活动火热“出圈”[4] 产业带动与农民收入 - 832个脱贫县均培育形成2至3个特色主导产业,总产值超过1.7万亿元[5] - 2024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119元,城乡居民收入倍差逐步缩小[5] 农业现代化与改革 - 果园多功能机器人等先进农业装备亮相,彰显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澎湃动能[7] - 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扎实开展,农村宅基地规范管理、集体建设用地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7]
“十四五”亮点丨年收入约18万亿元!乡村产业绘新貌
新华社· 2025-10-20 16:46
行业总体规模与增长 - 2024年全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超过10万家,营业收入约18万亿元[1] - 2024年全国休闲农业营业收入近9000亿元,较2020年增加近500亿元[3] - 832个脱贫县均培育形成2至3个特色主导产业,总产值超过1.7万亿元[4] 农产品生产与供给 - 2024年我国粮食产量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较2020年增产740亿斤[3] - 棉油糖产能持续提升,果菜茶、肉蛋奶和水产品供给充足、种类多样[3] - 2024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119元,城乡居民收入倍差逐步缩小[4] 加工业发展与创新 - 全国县级以上龙头企业达9.4万家,其中以农产品加工为主业的企业占比超过八成[3] - 行业产品从传统水饺、汤圆、火腿肠扩展到酸辣粉、茶饮品等新兴产品频繁“出圈”[3] - 先进农业装备如果园多功能机器人亮相,彰显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4] 乡村新业态与产业融合 - 各地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乡土产业,带动农村电商、乡村休闲等新产业新业态方兴未艾[3] - 到乡村住民宿、吃美食、买特产已成为城乡居民消费新时尚,“村BA”“村超”等文化活动火热[3] - 农村宅基地规范管理、集体建设用地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为产业发展增添动力[4]
黄河故道边的小镇新事
人民网· 2025-10-19 09:41
司法服务创新模式 - 响水县人民法院小尖法庭联合司法局创新打造“小尖枫桥E站”法律援助联络点,通过线上线下方式提供法律咨询、多元解纷、便捷诉讼等服务[4] - 该模式建立“人民法庭﹢司法局﹢村居”协作机制,由党员法官、助理及调解员组成党员先锋岗,村干部作为联络枢纽,汇聚多方力量[4][6] - “小尖枫桥E站”成立一年以来,党员干警带头化解矛盾纠纷70余起,提供法律问题解答300余次、法律援助服务30余次[6] 农业产业发展 - 响水县在黄河故道片区着力发展大豆、玉米、红富士苹果、铁皮石斛等富农产业,高位推动生态富民廊道建设[2] - 江苏省响水县运河镇的千亩红富士苹果进入丰收倒计时,果农面临收购合同签订问题[2] - 小尖法庭辖区面积约300平方公里,覆盖人口20万人左右,辖区三个乡镇均位于黄河故道片区[2] 具体服务案例 - 法官为果农讲解收购合同需注明保底价、货物质量标准及交货付款时间等风险防范知识,果农认真记录学习[2] - 通过视频连线成功调解一起因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补贴问题引发的纠纷,村民拖欠4万余元化肥款后达成调解协议分期履行[4][5][6]
韩俊在“强农论坛”上指出:我国农产品供给体系正在加快从“量的满足”向“质的提升”转变
南方农村报· 2025-10-18 17:31
韩俊在"强农论 坛"上指出:我 国农产品供给体 系正在加快 从"量的满 足"向"质的提 韩俊指出,建设 农业强国,是以 习近平同志为核 心的党中央着眼 中国式现代化全 局作出的战略部 署。他强调,必 须以习近平总书 记提出的"供给 保障强、科技装 备强、经营体系 升"转变_南方+_ 强、产业韧性 强、竞争力 强"为根本遵 循,坚持均衡发 展、整体提升。 南方plus 10月18日,第二 十二届中国国际 农产品交易 会"强农论坛"在 天津举办,农业 农村部党组书 记、部长韩俊出 席并讲话。 立足高位,锚 定"五个强"根本 遵循 足'向'质的提 升'历史性转 变。"韩俊精准 勾勒出当前农业 发展所处的历史 新方位。面对新 趋势,他提出, 要紧扣农业高质 量发展主线,坚 持产量产能、生 产生态、增产增 收协同发力,大 力发展科技、绿 色、质量、品牌 农业,构建现代 化农业产业体 系。 五维发力,擘画 农业强国施工图 围绕如何将"农 业强国"的宏伟 蓝图转化为现实 图景,韩俊从五 个关键维度,描 绘了清晰而深刻 的"施工图" 。 第一,稳定提升 农业综合生产能 力。"确保国家 粮食安全 韩俊介绍,粮食 产量在去年首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