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搜索文档
浦东阿联酋进一步开展金融与投资合作
解放日报· 2025-10-22 09:40
会议背景与目的 - 浦东—阿联酋金融与投资合作推介会在上海陆家嘴举行 旨在深化中国与阿联酋在金融 高端科技 生物医药 航空航天等关键领域的战略合作 [1] - 会议目标为破解跨国合作壁垒 推动双向资金高效流动 并全面展示浦东作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核心承载区的优质金融生态 [1] 中国工商银行的角色与规划 - 中国工商银行自2008年进入阿联酋市场 持续赋能当地基建与产业发展 积极助力中阿双边经贸往来 [1] - 工行未来将围绕强化内外联动 发挥人民币业务优势 搭好合作平台三大方向 促进阿联酋与上海产业对接和经贸合作 [1] 迪拜方面的战略协同与邀请 - 迪拜经济与旅游部代表认为中国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迪拜D33议程高度契合 双方均高度重视科技 可持续发展和数字经济 [1] - 迪拜诚挚邀请浦东的企业 投资者与创新者将迪拜作为其全球化发展的下一站 [1] 合作机遇与后续行动 - 推介会呈现了浦东与阿联酋在多维度 多层级上的战略合作机遇 涵盖宏观金融生态到微观产业服务 以及制度创新实践到前沿领域布局 [2] - 后续浦东将组织实地考察 走进金桥开发区 张江科学城 以推动理念共识转化为实质合作 [2]
“中国科技创新之路越走越宽广”(国际人士看中国“十四五”成就)
人民日报· 2025-10-22 05:43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日前发布《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国排名跃升至全球第十位。这是中国首次 进入榜单前十名,也是新兴经济体首次进入前十名。俄罗斯科学院中国与现代亚洲研究所所长基里尔· 巴巴耶夫表示,创新指数能够全面反映一个国家创新生态系统的表现,"中国排名的连年上升,代表着 中国市场主导、开放协同的创新生态系统充满活力,这将为中国式现代化不断注入动能"。 世界经济论坛执行董事米雷克·杜塞克表示,在新兴科技不断涌现的当下,全球日益关注中国的创新生 态系统。中国的经济规模以及庞大的消费市场对于发展新质生产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也让中国在亚洲这 个更大的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创新中国,活力澎湃。今年三季度,中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速明显快于全部工业;信 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1.7%,比上年同期加快1.7个百分点;机器人、3D打印设 备等智能产品,绿色设备及绿色材料等产品产量持续较快增长。创新成果竞相迸发,创新能力有效提 升。 "十四五"时期,中国在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物质科学、空间科学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成果。"天 宫"空间站转入常态化运营、"嫦娥六号"实现月背采样返回,"海 ...
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首现负增长,政策发力四季度增速有望转正
华夏时报· 2025-10-21 20:58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张智 北京报道 今年1—9月,我国固定资产投资领域呈现"整体偏弱、结构分化"态势,多项关键数据引发市场关注。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71535亿元,同比下降0.5%, 这是自2020年10月以来该指标首次出现负增长;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 而从当月数据看,9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维持在-7.1%,延续了7—8月的放缓节奏,"旺季不旺"特征 明显。 不过,在中国金融智库特邀研究员余丰慧看来,当前,我国在高科技领域的投资持续增加,特别是在当 前全球经济环境下,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反映出国家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坚定支持。 下一步,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或适当加力。"货币政策四季度可以继续适度降息,推动综合融资成本下 行,要形成企业利润、工资、物价机制,综合成本下行有助于企业利润上行。债务限额需要财政政策可 适度提前发力,提前下达2026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重点支持尤其考虑到三季度GDP增速放缓,重 点支持国家确定的重大项目,通过综合施策政策引导,形成整个社会风险偏好适度上行。"中国人民大 学经济学院教授王 ...
数据显示“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总量跃升、质量提升—— 继续跑好“十五五”基础坚实底气足
经济日报· 2025-10-21 11:40
经济总量与人均水平 - 国内生产总值(GDP)从2020年的103.5万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34.9万亿元,年均实际增长5.5% [1] - 人均GDP从2020年的10632美元提升至2024年的13445美元,连续两年超过1.3万美元 [1] - 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 [1] 科技创新投入与产出 - 2024年研发投入强度达2.69%,超过欧盟国家平均水平 [2] - 研发人员总量超700万人年,稳居全球首位 [2] - 2025年创新指数首次跻身全球前十,比2020年上升4位 [2] - 2024年“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8.01%,比2020年提高1.5个百分点 [2]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 2021年至2024年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8.2%、9.2% [3] - 2021年至2024年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9%,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60.6% [3] - 2024年末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3.2%,比2020年末提高2.5个百分点 [3]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 2024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7.00%,比2020年末提高3.11个百分点 [3] -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由2020年的2.56降至2024年的2.34 [3] 改革开放与内需市场 - 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事项从2020年版的123项缩减至2025年版的106项 [4] - 2021年至2024年内需对经济增长平均贡献率达86.8%,最终消费支出平均贡献率为59.9% [4] - 货物贸易规模从2020年的32.2万亿元增加到2024年的43.8万亿元,年均增长8.0% [4] 绿色发展与能源转型 - 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由2020年的16.0%提升到2024年的19.8% [5] - 2024年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87.2%,比2020年上升2.4个百分点 [5] 社会民生与就业保障 - 2021年至2024年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年末值稳定在5.1%至5.5%之间 [5] - 2024年文化产业实现营业收入比2020年增长37.7% [5] - 2024年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岁 [5] 粮食与能源安全 - 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2024年首次跃上1.4万亿斤新台阶 [6] - 能源生产总量全球占比超五分之一 [6] - 2021年至2024年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4%,占全球比重接近30% [6]
预计:我国2025年GDP上涨5.1%,突破140万亿元,约为19.6万亿美元
搜狐财经· 2025-10-20 23:11
上下同心同德、共克时艰,我国经济发展顶住多重压力,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展现出强大韧性——2025年前三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初步核 算结果显示总量达到1015036亿元人民币。 相较于上年同期的975357.4亿元,在剔除价格变动因素后,实际增长了5.2%。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宏观调控政策的精准发力、产业结构的持续优化以及 内需市场的稳步复苏,充分彰显了中国经济的活力和潜力。 这一差距主要反映了价格水平的变动,意味着与2020年的基准物价相比,我国当前的综合物价水平大致下降了1.1%左右,显示出当前阶段存在着一定的"同 缩"压力。 认识到这一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它表明:在经济体量实质性扩大的同时,价格因素暂时对名义增速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今年第四季度,若保持当前的经济复苏势头和发展动能,预计 2025年全年有望实现5.1%左右的实际经济增长。 在此基础上,2025年全年按市场价格核算的名义GDP规模,预计将在2024年1349083.5亿元的基础上扩大约4个百分点左右。 在分析经济数据时,需明确"实际增长"与"名义增长"的区别至关重要——实际增长剔除了价格变动因素,反映了经济体量的真实扩张; ...
前三季度固投增速小幅回调,资金向民生保障和高技术产业倾斜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0 17:41
固定资产投资总体表现 - 前三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371535亿元,同比下降0.5% [1] - 若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实现3.0%的正增长 [1] - 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1.1%,拉动全部投资增长0.2个百分点 [2] 分产业投资结构 - 第一产业投资7344亿元,同比增长4.6% [2] - 第二产业投资134063亿元,增长6.3% [2] - 第三产业投资230128亿元,下降4.3% [2] - 工业投资同比增长6.4%,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为2.1个百分点 [5] 高技术产业投资引领增长 - 信息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33.1%,高于全部投资增速33.6个百分点 [1] - 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20.6% [1] - 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7.4% [1] - 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6.1%,占全部服务业投资比重为5.3%,较去年同期提升0.5个百分点 [5] 重点行业投资亮点 - 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4.0%,大幅高于全部投资增速 [3] - 汽车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投资保持两位数增长 [5] - 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投资增长20.6% [2] - 水上运输业投资增长12.8%,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长4.2% [2] -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17.9% [2] 民生保障与农业相关投资 - 林业投资增长40.0%,增速比1-8月份加快0.2个百分点 [2] - 渔业投资增长12.9%,畜牧业投资增长4.3% [2] - 农副食品加工业投资增长14.3%,食品制造业投资增长10.8% [2] 民间投资参与情况 - 基础设施民间投资增长7.0%,占全部基础设施投资的比重为20.0%,比去年同期提高1.1个百分点 [2] - 水利管理业民间投资增长42.4%,航空运输业民间投资增长24.4% [2]
科技新观察|创新驱动三大指标提前实现 中国科技“十四五”乘风破浪
科技日报· 2025-10-20 17:22
创新驱动指标达成 - 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连续4年超7%,投入强度高于“十三五”时期[1] - 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从7.5件增长至14件,提前实现“十四五”目标[1] -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首次突破10%[1] - 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从2020年第14位提升至2024年第10位[1]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 华工科技实现新能源汽车整车焊接全球最快纪录,仅需43秒[2] - 华工科技第五代三维五轴激光切割装备关键核心部件实现100%自主可控[3] - “京华号”超大直径盾构机创造单月掘进542米新纪录[4] - 全球首套百兆瓦时级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投入运行[4] - 深地塔科1井成功完钻,深度达地下10910米[4] 新质生产力发展 - 洛阳轴承集团投资20多亿元进行智能化改造,建成国内首条特大型轴承智能生产线[6] - 全国已建成约460万个5G基站,技术和用户数全球领先[7] - 累计建成3.5万多家基础级智能工厂和6000多家绿色工厂[7] - 光伏风电新增装机连续4年超1亿千瓦,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突破4000万辆[7] - 涌现多个通用大模型,打造百余个标杆应用场景,人形机器人加速落地应用[7] 科技创新人才建设 - 全国研发人员数量从2020年755.3万人增至2024年1079.7万人,位居世界第一[12]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45岁以下青年科技人才担任项目负责人比例达43.3%[12]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0%项目由45岁以下青年承担[12] - 2024年高被引科学家达1405人次,较2021年增长50%,占全球五分之一[12] - 江南大学推行“破四唯”人才评价机制,王世波凭100多项专利获聘教授[10]
从“产品出海”到“标准出海”,潍坊高密引领安防产业升级新突破
齐鲁晚报网· 2025-10-20 15:54
聚焦产业创新引领,共绘高质量发展蓝图。10月18日,中国安防功能鞋高质量发展峰会暨海宇股份创 业"四十华章·启航新征程"庆典活动在潍坊高密市海宇股份有限公司举办,国内知名行业专家、权威检 测集团代表、头部企业负责人及本地骨干企业代表等齐聚一堂,共襄盛举,汇聚行业智慧,共商发展大 计,推动高密市安防鞋产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全球化发展新阶段。 在海宇股份有限公司的智能化生产车间,自动化生产线高速运转,机械臂精准地进行着各项操作,工人 们在数字化控制台前认真监控着生产数据。作为高密市安防产业的龙头企业,海宇拥有45项专利,先后 5次刷新全球防护鞋性能指标,其"防火鞋"技术,打破了国际行业壁垒,实现了从"制造"到"智造",从"国 内领先"到"国际标准"的蜕变。 潍坊高密市坚持新型工业化不动摇,紧盯新质生产力主攻方向,推动安防产业实现从"制造"到"智造"的 华丽转身,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产业升级之路。高密市鼓励企业实施"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 人",推动产业从'汗水型'向'智慧型'转变。不仅如此,高密市还深入践行"标准领航"战略,从"做 鞋"到"立标",从"产品出海"到"标准出海",构建起覆盖广泛、科学规范、先进 ...
淮安工业园区:建设一流聚氨酯新材料产业基地
中国化工报· 2025-10-20 15:38
产业定位与发展规划 - 淮安工业园区将聚氨酯产业作为新材料主导产业的核心发力点,目标打造国内一流的聚氨酯新材料产业基地并争创国家级园区 [1][6] - 园区通过精准招引产业链重点企业,已实现聚氨酯产业上中下游全覆盖,并初步形成基础原料隔墙供应、下游客户就地配套的产业格局 [1][4] - 园区规划在十五五时期围绕打造千亿级产业目标,深入实施四大战略,力争到203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翻两番 [6] 产业体系与集聚效应 - 园区充分利用环氧丙烷、聚醚等产业基础,补链延链特种聚醚、聚氨酯弹性体等产品,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产业体系 [2] - 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确认园区在功能性新材料、聚醚型聚氨酯等细分领域形成特色,正成长为全国聚氨酯产业重要集聚区 [2] - 富强新材料、巴德聚氨酯、晨化新材料等多家上下游企业已在园区建成投产,产业集聚效应显著 [4] 产业园硬件与配套优势 - 淮安聚氨酯新材料产业园占地686亩,配备甲类厂房、甲类仓库、丙类厂房及污水处理、消防等完备设施,安评环评手续齐全,可实现企业拎包入住 [3] - 产业园具备政策、交通、科研等七大优势,并提供服务、运营、金融、科技四大平台,为入园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 [3] - 园区依托高效政务服务中心提供全流程帮办服务,可实现化工项目50天极速审批,显著降低企业资金与时间成本 [3] 技术创新与成本效益 - 巴德聚氨酯开发的连续法生产工艺相比间歇法,大幅缩短生产周期并提升产能,每年可帮助国内聚醚企业节约生产成本超10亿元 [4] - 该新工艺为行业减少固废、废水排放约7万吨,产品稳定性大幅提升,能耗进一步降低 [4] - 随着产业链做大做强,巴德聚氨酯正在积极扩产以进一步满足周边企业需求 [4] 协同平台与战略合作 - 研讨会搭建政产学研金多方协同创新平台,推动10个聚氨酯产业园项目签约落地,并同步签约一批战略合作协议和人才、金融赋能合作项目 [1][6] - 北京化工大学高新技术研究院与淮安聚氨酯工程及智能材料技术转移中心揭牌,标志着校地合作迈入新阶段 [5][6] - 园区持续通过专业化服务、资源共享与政策协同,帮助企业降低运营成本、深化技术研发并拓展市场 [4]
创新驱动三大指标提前实现 中国科技“十四五”乘风破浪
科技日报· 2025-10-20 13:13
3项数据见证里程碑式跨越: 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稳定增长,2021年—2024年连续超7%,投入强度高于"十三五"时期实际;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从7.5件增长到14件,提 前实现"十四五"规划预期目标;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国内生产总值)比重首次突破10%,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正加快落地。"十四五"规划 提出的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中,"创新驱动"三大指标均提前实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 "十四五"规划明确,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5年来,属于中国科技的高光时刻数不胜数:福建舰的电磁弹射划破碧波、C919的机翼掠过天际、"奋斗者"号在万米深海留下印记、麒麟芯片高端突 围……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由2020年的第14位提升至2024年的第10位。 2023年5月28日,C919首个商业航班东航MU9191飞抵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5年来,科技界不辱使命,迎难而上,以鲜活昂扬的姿态,勠力同心、攻坚克难,书写着新时代的创新答卷。 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