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论

搜索文档
花旗:对周末中美贸易谈判的预期,关税能否降至 65% ?
智通财经· 2025-05-12 09:32
贸易谈判预期的研究背景与进展 - 早期研究回顾了中美达成可能降低关税的临时协议的可能性 并参考了英美贸易协议的经验 即使达成协议美国仍会征收10%关税且美国出口增加进口有限 [1] - 分析方法从博弈论角度完善 假设美国对华出口下降30% 中国对美出口下降60% 中国损失420亿美元 美国获利1690亿美元 为判断协议可行性提供依据 [1] 不同贸易情景下的博弈分析 - 当前形势下达成全面消除贸易逆差的协议并非最优选择 双方收益损失分析显示对双方都不是最佳决策 [2] - 部分协议分析显示 若关税降至65%且中国出口下降40%美国出口下降20% 中国受益但美国会拒绝 因无法满足其1690亿美元收益需求 [2] - 可能达成部分协议的条件是中国出口降幅小于40%美国出口降幅小于20% 例如关税70%时中国出口降25%美国出口降12.5% 对双方更有利 [2] 关税调整对贸易逆差的影响 - 要实现消除贸易逆差 关税需达到120% 60%关税下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仍达578亿美元 远低于当前2900亿美元但未清零 [3] - 65%关税下美国仍面临651亿美元贸易逆差 无法实现消除逆差目标 这是美国谈判中的重要权衡因素 [3] 市场反应与协议达成的可能性 - 特朗普表示愿削减对华关税后市场上涨 但博弈论分析显示65%关税下中美达成协议仍非最优 美国将放弃2930亿美元换取1080亿美元 中国从损失70亿变为650亿 [4] - 协议达成仍需较长时间 双方可能等待贸易实际下降幅度和损失更明朗后再行动 7月31日前不太可能找到解决方案 市场或回落至4月9日水平 [4]
在学习金融知识的时候,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去适应?
搜狐财经· 2025-05-09 03:54
金融学习心态重构 - 金融知识体系庞大且迭代迅速,需从底层重构学习心态以突破认知壁垒 [1] - 接纳"慢即是快"的成长逻辑,摒弃速成幻想,采用"知识树"模式:先扎根基础概念(如复利公式、风险溢价),再延伸至分支领域(股票估值/债券定价),最后嫁接应用场景(资产配置/套利策略) [1] - 遇到复杂模型时可通过故事化读物(如《小狗钱钱》)或Excel模拟10年定投收益等可视化方式辅助理解 [1] 金融实践方法论 - 金融本质是概率游戏,需接纳"试错即红利"的容错空间,用模拟盘替代真金白银进行实践 [2] - 错误案例分析应聚焦决策逻辑链(如"因美债收益率倒挂而减仓"),将失败案例转化为决策训练集 [2] - 财报分析、汇率波动理论、行为金融学等知识具有现实应用价值,可拆解商业陷阱、规避消费风险、优化决策(如用货币时间价值评估机会成本) [2] 金融学习终极目标 - 金融学习的核心是修炼"认知弹性",能区分市场信号本质(如"北向资金流出"属于短期避险或趋势转向) [2] - 需保持"求知者而非赌徒"的心态,在黑天鹅事件中冷静评估持仓抗风险能力 [2]
贝森特为特朗普辩护:没人比他更懂谈判
金十数据· 2025-04-28 12:41
贸易谈判策略 - 特朗普在贸易谈判中运用"战略不确定性"策略 通过不透露最终立场来创造谈判优势 [1] - 关税政策被描述为"大棒" 而取消贸易壁垒和补贴则是"胡萝卜" 以此推动谈判 [1] - 4月初宣布对数十个国家征收高额关税 但几天后暂停最高关税90天 保留10%基础税率 [1] 贸易政策动机 - 征税措施旨在应对贸易逆差 重新调整被认为使美国制造业处于劣势的关税政策 [2] - 政策导致与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长期联盟关系出现裂痕 [2] - 经济学家批评该策略激进且不可预测 [2] 市场反应与观点 - 尽管近期美国股市和债市下跌 但短期波动被视为统计噪音或市场噪音 [2] - 强调需要为强势美元 强劲经济和股市打下基础 并维护美国债券市场的安全稳健形象 [2] 中美贸易争端 - 认为存在解决与中国贸易争端的"路径" 达成协议可能需要数月时间 [2] - 原则性协议和贸易伙伴的良好行为可防止关税回升到最高水平 [2] - 中方否认中美关税谈判传闻 称双方未开展磋商 [2]
美国中小企业,离不开中国供应链
虎嗅· 2025-04-23 11:20
关税落地已经十来天了,那中美的贸易现在成啥样了呢? 我这段时间跟不少做对美贸易的读者聊了下,很确认地说:生意还在继续。 确实有人在观望,但即便是在特朗普加关税当天,还有美国中小企业在给中国工厂发来1400万的大单。 他们找过一圈东南亚的"平替",没找到。 在中国一家工厂里就能成套购买的商品,在东南亚要找三四家工厂分别定制,相互之间尺寸甚至也很难 匹配。 事实证明,美国中小企业离不开中国供应链。 其实说起中国供应链的优势,大家可能第一反应是人力成本便宜,这当然是真的。但这并不是全部,甚 至如今已经不是最重要的。 咱们现在的优势主要是另外两个:规模优势和产业网络的灵活性。 规模优势很好理解,咱们现在的生产规模太大了,生产的越多,可以把固定成本均摊的越低。大家知道 一个东西叫"学习曲线"吧,看着好像说的是中学生记单词曲线,其实说的是1915年美国航空工业发现, 随着飞机生产数量增加,工人组装时间呈指数级下降。 后来又发现,生产的越多,技术迭代、工艺优化、管理创新等层面的不断改进,会导致成本不断下降。 中国工业独步世界这些年,不仅仅是积累了巨大的产能,更是积累了无数的相关知识和经验,这让中国 生产的产品成本降得非常非 ...
幸福的人不爱吵架
虎嗅· 2025-04-21 16:50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小马宋读书学习,作者:小马宋,头图来自:虎嗅(小雨摄) 这个问题,是一位读书群友私下问我的,我觉得也有普遍性,所以公开回复一下。 这位群友看到网上有人在"骂"我,希望我回复一下。 我来回复一下这个问题:我从两个角度讲一讲这个事。 一个视角是经济学的角度,这里也提醒一下,大家可以看看我几天前讲的读书法则,就是:理解、琢 磨、对照、应用。 经济学看待事情有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从成本和收益来看待问题。 你看那些骂我的,都是名气比我小的。名气比我小,他骂我的话, 相对收益就会更高,而骂人的成本 很低。名气比我大的,人家也不屑于骂我。 骂人是自媒体获得流量的一个经典套路,因为网友天然就爱看热闹,王尔德说过一句更刻薄的观察:每 个人都喜欢看别人悲惨的故事。 这是一个成本低,收益高的行为,符合经济学的规律。 那我的做法是什么呢? 就是忽略,我甚至都没有去看他们骂我的内容。因为对我来说,我回复了,不仅会提高骂人者的流量, 对我来说成本高,收益低,所以我选择不理会。 第二个视角,是博弈论的视角。 博弈论中有一个"幸福让"的概念。 什么叫幸福让?就是在冲突中,幸福的人更容易采取退让的策略。 假设两个人吵架,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