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中国化
搜索文档
大国博弈的新战场:美澳矿产协议引爆检测仪器技术较量
仪器信息网· 2025-10-23 16:06
协议核心内容 - 美澳签署价值85亿美元的关键矿产协议,计划在未来六个月内各投入超10亿美元启动首批采矿和加工项目 [3] - 协议旨在通过在澳大利亚建立完整的关键矿产加工体系,构建西方自主可控的供应链,涵盖从勘探、开采、精炼到制造的全产业链 [5] - 五角大楼将直接投资支持西澳大利亚州建设年产能100吨的高端镓精炼厂,以改变美国100%镓需求依赖进口的现状 [5] 对检测仪器行业的影响 - 矿产勘探阶段将激增对地质勘探仪器的需求,美国内政部要求六个月内完成联邦土地尾矿资源普查 [6] - 矿石开采和加工环节的质量控制,将增加对在线监测设备与实验室分析仪器的需求,特别是高纯度材料精炼对分析精度要求极高 [6] - 各国对关键矿产出口管制日益严格,增加了对权威检测服务与配套仪器的需求 [7] - 全球稀土价格上涨(如镝价达每公斤850美元,铽价从每公斤965美元涨至3000美元,涨幅超210%)将促使企业加大在质量控制和成分分析方面的投入,带动检测仪器采购预算增长 [8] 检测技术发展趋势 - 现场快速筛查技术需求上升,以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为代表,可在矿山、港口等场景快速实现定性和半定量分析 [10] - 实验室精密分析技术需求增加,如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ICP-OES、X射线衍射仪(XRD)等,可提供精确的定量分析和物相鉴定 [10] - 仪器制造商正开发专用的分析方法和数据库,以提升对镓、稀土等战略元素的检测准确性与效率 [11] 中国市场影响与机遇 - 中国对稀土等的出口管制可能在短期内影响部分分析仪器厂商的海外业务,境外制造商需承担额外运营支出 [9] - 中美科技脱钩趋势倒逼国产科学仪器自主可控升级,中国实验室分析仪器市场规模达380亿元,但国产化率仍低,替代空间广阔 [9] - 中国稀土企业向高端制造转型(如北方稀土加大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产能投入),将带动对用于材料性能分析的高端精密设备的需求 [9] 全球供应链格局 - 中国控制全球约70%的稀土开采、90%的分离与加工以及93%的磁体制造,其稀土储量占全球37%,但精炼产能占比高达85% [12] - 美国、澳大利亚等资源国的稀土矿70%以上需出口至中国加工,例如美国芒廷帕斯矿2024年生产的稀土精矿中92%供应中国企业 [12] - 中国近期对含稀土磁体实施的出口审批新规,加速了西方国家构建替代供应链的进程 [12]
特朗普笑了,“冤大头”终于出现:一年后,稀土会多到用不完
搜狐财经· 2025-10-22 21:33
中美贸易摩擦在2025年持续加剧,美国针对中国商品维持高关税,中国则加强稀土出口管制,这让美国 军工和科技产业面临供应链压力。澳大利亚在这个节点选择介入,与美国签署关键矿产协议,提供稀土 供应渠道。2025年10月20日,唐纳德·特朗普和安东尼·阿尔巴尼斯在白宫完成这项价值85亿美元的协议 签署,美国白宫将它定位为打破中国垄断的关键一步。特朗普在现场表示,一年以后美国稀土和矿物将 多到不知道怎么处理。白宫经济顾问凯文·哈塞特直接点出协议目标是结束全球对中国的稀土依赖。特 朗普还借此向中国传递信息,避免在稀土问题上继续施压。协议具体内容包括半年内投入30亿美元开发 澳大利亚稀土矿,潜在矿产价值达530亿美元,美国军方计划在澳大利亚建年产百吨镓金属加工厂,针 对雷达和芯片等军工领域使用。 特朗普将协议作为施压手段,提出三条件换取降低对华关税:中国放弃稀土管控、采购美国大豆、解决 芬太尼问题。这暴露美国在稀土领域的被动。中国稀土优势根基在实验室和技术积累,而非单纯矿山拥 有量。美澳联盟面临技术人才短缺、环保成本上升和中国收紧冶炼设备出口的三重挑战。产业链构建需 技术沉淀、政策连续性和市场协同,不是烧钱就能速成。协议 ...
澳矿产抢占美市场,美急找中国供应商替代,中方立场成关键
搜狐财经· 2025-10-22 16:17
美澳关键矿产合作背景与意图 - 澳大利亚总理访美,涉及价值高达3680亿美元的奥库斯协议及关键矿产合作计划,旨在利用其丰富矿产资源打开美国市场,弥补美国在供应链“去中国化”战略中的空缺 [1] - 澳大利亚宣称其境内拥有美国认定的50种战略矿产中的30种,并具备可持续开采和稳定输出的能力,以此作为核心谈判筹码 [2] - 澳大利亚为迎合美国,拟将数十亿美元矿产投资计入国防支出,并准备了一揽子利益交换方案,包括关键矿产联合开发、国防预算增量承诺及养老金资金投入路径 [2] 中国在全球关键矿产产业链中的优势 - 中国在全球关键矿产加工环节占据主导地位,尤其在稀土元素分离提纯和锂资源深度冶炼方面,拥有高度专业化、规模化的产业链 [2] - 中国掌控全球超过八成的稀土分离提纯产能,能够提供高纯度材料,使美国“去中国化”计划屡屡受阻 [7] - 以力拓与中国宝武合作的西澳西坡铁矿项目为例,该矿年产设计能力达2500万吨,依赖中方资金及中国企业在矿山建设和矿石分选的技术专长 [3] - 力拓计划未来三年投入超130亿美元开拓新矿区,其中几内亚西芒杜铁矿项目初期年产目标为1.2亿吨高品质铁矿石,也将与中国企业合作推进 [3] 美澳合作面临的挑战与风险 - 美国若仅凭地缘政治偏见弃用高效稳定的中国供应体系,转而依赖尚未成熟的澳大利亚模式,将置国家安全于不确定风险 [6] - 美国此前尝试重建本土稀土加工能力,因高成本和技术瓶颈而被迫中止,仍需通过马来西亚、越南等第三方进口,而这些工艺本质上仍源自中国技术 [6] - 美国想彻底替代中国供应商,需要建立完整的“开采—运输—精炼—制造”全链条,但澳大利亚现有产业水平远不足以支撑此目标 [7] 中国的战略应对与合作理念 - 中国在关键矿产领域坚持开放、互惠的合作理念,并未中断与澳大利亚的合理合作,例如2022年宝武与力拓成立合资公司继续开发西坡铁矿 [3] - 中国同时加快与巴西、阿根廷等国的资源合作,并强化国内稀土、锂矿勘探和回收体系,形成多元化、分散风险的资源网络 [4] - 中国坚持理性务实、强化核心竞争力、推动公平高效的全球资源治理,强调开放协作是保障供应链稳定的唯一途径 [6]
西方应战中国稀土管制,妄图一举改变全球稀土格局
搜狐财经· 2025-10-21 18:24
在资源决定实力的时代,谁掌握了稀土,谁就握住了高科技产业的命门。 如今,中国在稀土领域不仅是资源大户,更是技术高地。 面对中国不断升级的稀土管控措施,美澳等国坐不住了,重金砸下85亿美元,妄图绕开中国打造一 条"去中国化"的新稀土供应链。 他们也不是没想过办法,比如通过政府下单、价格兜底、补贴投资等方式想把产业带起来,问题在于市 场反应不大热情。 但问题来了:砸钱容易,落地难。稀土不是你想炼,想炼就能炼。西方这场"突围战",看着风风火火, 实则困难重重。 钱砸下去了,技术瓶颈却还没动静 日前,美澳联手搞了一个大动作,《关键矿产框架协议》一签,就是85亿美元的大蛋糕,看起来很有决 心。 他们的算盘是:澳大利亚挖矿,美国来加工,形成一个"从矿山到磁铁"的西式闭环,把对中国的依赖摆 脱。 听起来挺有画面感,现实却没那么配合。 澳大利亚的确有不少稀土矿,储量不低,品位也还行。 但开采容易,加工难。精炼稀土不是挖煤,也不是炼钢,而是一道道化学工艺的细致活儿。 这里面涉及的技术门槛很高,不是花钱就能堆出来的。 美国那边的企业虽然也在干,但产出的材料纯度还远达不到高端制造的要求,尤其是军工级别的重稀 土,差得还不只是一点半 ...
“不能忘,常思量”——歌声中的台湾光复印记
新华网· 2025-10-21 13:47
在台湾东海大学教授潘兆民的儿时记忆里,每年10月25日是个欢乐的日子,因为这天是台湾光复节,路上满 是游行庆祝的人群,到处都会响起《台湾光复纪念歌》那欢欣鼓舞的旋律。 次年,10月25日被定为"台湾光复节"。感怀这一重要时刻,台湾音乐家陈波、陈泗治当年创作了《台湾光 复纪念歌》。这首歌曾被列入台湾小学音乐教本,改写后的歌词被编入小学语文课本。 这首153个字、30个小节的歌曲,以欢快喜庆的旋律道出了宝岛光复时人们的愉悦之情,反复颂唱"台湾光 复不能忘""八年血战不能忘""民族精神不能忘",就像歌词中所写,一夜之间"唱遍城市和村庄",铸就几代人 的时代记忆。 此后,每年台湾光复节,这首歌常会在台北中山堂内外响起。中山堂也成为各种艺文活动及市民集会举行 的重要场所,台湾光复后的第一场西式音乐会"庆祝台湾光复广播音乐会"就在这里举行。 据全国台湾研究会会长汪毅夫考证,除了有《台湾光复纪念歌》外,台湾民间还有《台湾光复歌》《台湾 光复》《光复新生台湾歌》等歌曲流传至今。 《台湾光复歌》唱道:"五十年台湾,六百万同胞,现在复归咱祖国!这可比,拨开云雾,解消风雨,霎时间重见 天日!可恭喜,出头天,莫非是天有理,也是祖国大 ...
中美关税大战:最后谁赢了不重要,而美国再无可能排除中国
搜狐财经· 2025-10-18 20:17
2025年中美关税战升级 - 特朗普政府对华商品关税最高税率飙升至145%,钢铁、汽车、电子零件和日用品等首当其冲 [2][4] - 作为回应,中国实施34%的无差别反制关税、稀土出口管控并更新不可靠实体清单 [6] 中国的应对策略与产业优势 - 反制措施具有针对性,加税打击美国大豆、玉米等农产品,限制稀土出口影响美国高科技及军工企业 [6] - 中国拥有41个工业大类全覆盖的完整工业体系,物流与产业协同能力(如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构成强大护城河 [8][9] - 在技术自主研发方面取得进展,国产GPU、稀土精加工等关键领域达到全球领先水平 [11] 全球供应链格局的演变 - 美国推动的“制造业回流”、“友岸外包”等策略效果不彰,越南、墨西哥、印度等国在基础设施和配套产业链上无法替代中国 [8] - 美国企业(如福特汽车)在供应链上仍高度依赖中国,即使将工厂迁至墨西哥,核心零部件仍需从中国进口 [11] 中美经济影响对比 - 美国面临商品涨价、通胀上升、企业利润缩水等压力,关税成本转嫁给本国消费者 [13] - 中国经济内需对增长的贡献率接近70%,对东盟、中东、中亚等新兴市场出口增长,有效对冲对美出口压力 [13] - 外部压力倒逼中国加速产业升级、扩大内需和结构优化,将挑战转化为转型机遇 [15] 长期格局与启示 - 关税战凸显全球化不可逆转,美国无法通过关税政策将中国排除在全球供应链之外 [17][19] - 未来竞争焦点转向经济韧性、稳定性和长期战略远见,而非短期对抗胜负 [19]
外交部回应美方所谓去中国化
第一财经· 2025-10-16 16:01
据央视新闻,今天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就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批评中国稀土出口管制措施, 呼吁美国盟友共同努力实现"去中国化"一事提问。 外交部发言人林剑表示,中方的主管部门已经多次阐述了关于稀土出口管制政策的有关立场。中方出台 的出口管制措施符合国际通行做法,目的是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履行防扩散等国际义务。 微信编辑 丨瑜见 ...
外交部回应美方所谓“去中国化”
新京报· 2025-10-16 15:46
美国对中国稀土出口管制的批评 -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批评中国稀土出口管制措施并呼吁美国盟友共同努力实现去中国化[1] 中国对稀土出口管制的立场 - 中方主管部门已多次阐述关于稀土出口管制政策的有关立场[1] - 中方出台的出口管制措施符合国际通行做法[1] - 管制措施目的是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并履行防扩散等国际义务[1]
外交部回应美方所谓去中国化
新浪财经· 2025-10-16 15:42
今天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就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批评中国稀土出口管制措施,呼吁美国盟友 共同努力实现"去中国化"一事提问。外交部发言人林剑表示,中方的主管部门已经多次阐述了关于稀土 出口管制政策的有关立场。中方出台的出口管制措施符合国际通行做法,目的是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与 地区稳定,履行防扩散等国际义务。(央视新闻) ...
中俄贸易驭局势!特朗普能源停火设想,普京访华背后欧洲加深对我们合作
搜狐财经· 2025-10-10 05:03
冬天的欧洲,总爱以街灯的温度来丈量形势。2024年冬,一度每兆瓦时天然气价飙到150欧元,灯还亮着,厂房却暗了。德国工业产值下滑到—8%,法国经 济停在原地,北海的风更冷。回溯到2022年,德国和法国曾试图保住与俄罗斯的能源联系,可压力自彼岸涌来,北溪管道在同年遭爆炸,欧盟的算盘被打 翻。此后的一年,美国向欧洲的液化天然气出口直接翻倍,2023年再创新高;船一艘艘来,账却越来越重。欧洲原以为击败俄罗斯可以分汤,谁知一锅汤里 多了一只看不见的手,在供给与价格之间稳稳压住秤砣。 看不见的秤砣 秤砣的主人不是战争一线的任何一方,而是全球供应链的中心。中国制造业在2023年占据全球约三成的产能,这不是抽象数字,是每一块电池、每一片光 伏、每一台机床在集装箱里说话。2024年欧盟拿出1100亿欧元搞绿色转型,太阳能板、电池、储能系统的主供应商还是中国。美国LNG船队能救急,却 贵,欧洲政策被夹在美国的气和中国的绿技之间,进退维谷。与其完全倒向美国,欧洲继续同中国做生意:2024年中欧贸易保持稳定,对德贸易达到2530亿 美元,法国与中国的贸易还增长了12%。欧洲有人连着账本叹气:若想重起炉灶,材料与设备要从东方来。 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