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去中国化
icon
搜索文档
民进党当局抢当帮凶终成炮灰
环球网· 2025-06-17 15:47
台湾对大陆科技企业的管制措施 - 台湾首次将华为、中芯国际及其多家子公司列入"战略性高科技货品"实体管理名单 新增601个实体 台厂商需取得许可证才能向受管制实体出口 [1] - 此举表面是技术贸易管控 实则是配合美国对华科技遏压的战略布局 填补美国制裁"缺口" [1] - 台湾作为全球半导体供应链关键环节 此举操弄"去中国化" 将台湾半导体产业卷入地缘政治博弈 [1][2] 对台湾半导体产业的影响 - 台湾厂商在封装测试、设备材料等领域与大陆企业的业务往来将面临更多合规审查 [2] - 部分为华为、中芯国际提供配套服务的台湾厂商已收到客户通知要求评估供应链风险 [2] - 台湾14纳米以下芯片40%产能依赖大陆市场 若强推"脱钩"将失去全球最大芯片消费市场 [4] - 仅联发科一家台湾科技企业年损失就将超300亿新台币 [4] 两岸半导体产业合作现状 - 大陆市场是台湾经济的重要支柱 切断两岸合作纽带将自断生路 [2] - 第十七届海峡论坛正在福建厦门召开 数千台湾各界人士与大陆展开深入交流 [4] - 两岸经济融合与全球产业协作的潮流不可阻挡 [4]
追过《藏海传》,台湾青年想来大陆“奔现”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6-15 17:55
大陆影视作品在台湾的市场表现 - 《藏海传》连续7天稳居台湾本日热播前10名,显示大陆影视作品在台湾的高热度[1] - 台湾媒体将《藏海传》称为"最强陆剧"和"2025年度必追陆剧",反映市场对大陆剧的高度认可[2] - TVBS《新闻大白话》评论员郭正亮透露自己一口气观看16集,并通过央视第八台收看,显示大陆剧在台湾的广泛传播渠道[3] 大陆影视作品的文化影响力 - 台湾观众对《藏海传》中"皇帝制曰"等细节的考据,体现大陆剧引发台湾观众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入探索[2] - 台湾评论员赖岳谦指出,即使民进党当局推行"去中国化"政策,也无法阻挡《藏海传》在台湾的火爆,证明中华文化的强大凝聚力[3] - 台湾观众对《长安三万里》中"诗还在,长安就在"的深刻解读,显示大陆影视作品激发两岸共同的文化认同[4] 大陆影视作品的制作特点 - 台湾观众称赞《藏海传》服化道精良,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制作水准获得高度评价[2] - 台湾摄像行业从业者认为大陆古装剧以大制作、大场面和历史厚重感吸引台湾观众[2] - 第16届两岸电影展在台北开幕时排成长龙的台湾影迷,反映大陆电影在台湾的市场潜力[4] 两岸文化交流的新形态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剧《藏海传》在台湾的受欢迎程度,显示共追大陆影视剧已成为两岸文化交流的新方式[1] - 台湾网红"馆长"通过直播大陆旅游行程,亲自验证大陆实际情况,体现两岸民间交流的深化[4] - 马英九基金会执行长萧旭岑表示,两岸交流不应受政治阻挠而停滞,反映台湾民间对加强两岸交流的强烈意愿[4]
特朗普彻底慌了,中国对美痛下重拳,直接掐断美国“命脉”,不简单
搜狐财经· 2025-06-08 11:09
中美贸易摩擦升级 - 中国对美实施对等关税反制,4月4日起提高重稀土出口管制,4月10日将关税提高至125% [1] - 美国对中国加征125%关税后,中国对大豆、汽车等商品加征10%-25%关税,导致美国艾奥瓦州30%农场濒临破产 [3] - 中国对10家美国军工企业实施"四禁止"制裁:禁止进出口、禁止在华投资、高管不准入境、工作许可冻结 [3] 稀土产业链博弈 - 中国控制全球90%稀土精炼产能和85%精炼技术,4月对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直接冲击美国军工、电动汽车和芯片产业 [3] - 福特汽车因稀土断供关闭芝加哥工厂,F-35战斗机、特斯拉电机、5G基站等关键领域依赖中国稀土供应链 [3] - 印度汽车行业稀土磁铁库存预计5月底耗尽,日本韩国电池半导体制造商也极度依赖中国稀土供应 [5] 全球供应链重构 - 东盟连续三年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区域,中国已建立以东盟、拉美、中东为主的稳定供应链替代方案 [5] - 美国试图通过"印太经济框架"拉拢东盟国家制衡中国,但贸易格局正缩小美国对中国施压的余地 [5] - 中美产业链深度捆绑,美国虽推动"去中国化"但仍高度依赖中国资源和技术 [7]
特朗普通告全球,必须交出“投降书”!越南突然被点名,中方态度明确
搜狐财经· 2025-06-06 20:47
美国钢铝关税政策升级 - 美国政府将钢铝关税从25%翻倍至50% [1] - 要求贸易伙伴在7月4日前提交谈判方案 否则7月9日恢复高额关税 [1] - 美国当前实际关税水平达1938年以来最高 若完全实施将创19世纪90年代以来峰值 [1] 对美国本土经济影响 - 经合组织下调美国2025年经济增速预测从2 2%至1 6% 2026年降至1 5% [3] - 5月制造业PMI降至48 5% 连续第三个月低于荣枯线 [3] - 企业信心指数出现1976年以来最大单季跌幅 从60点骤降至34点 [3] - 俄亥俄州电吉他踏板厂商业务量同比下滑超30% [3] 对越南制造业的冲击 - 美国要求越南工厂减少使用中国原材料作为豁免46%关税前提条件 [3] - 越南纺织服装业60%面料 电子组装业70%零部件来自中国 [3] - 切断中国供应链将导致越南生产成本飙升30%-50% [3] - 越南对美出口占GDP 30% [3] 全球产业链深层矛盾 - 越南对美出口从2018年383亿美元跃升至1235亿美元 [4] - 越南每向美国多出口1美元商品 需从中国进口0 6美元中间产品 [4] - 美国将供应链转移污名化为"非法转运" 实质推动"去中国化" [4] 全球性连锁反应 - 美国超市金属包装食品价格上涨8%-12% 农机设备采购成本增加15% [6] - 欧盟表示将对美实施"对等措施" 日本车企考虑将生产线转移至东南亚 [6] - 全球投资增速下降1 2个百分点 贸易量萎缩2 3% [6] 国际社会应对措施 - 越南纺织协会表示无法在6个月内找到中国面料替代来源 [7] - 东盟通过RCEP加强供应链联动 [7] - 金砖国家扩容谈判加速 上合组织增设经济合作机制 [7] 中国供应链韧性 - 2025年1-5月中国对东盟投资同比增长22% [9] - 中越跨境电商交易额突破1800亿元 [9] - 中国对东盟投资同比增长22% [9]
中美日第一季度GDP差距断崖:美7.32万亿,日0.99万亿,中国多少
搜狐财经· 2025-05-26 06:37
美国经济表现 - 一季度GDP达7.32万亿美元但环比下降0.07% 年化增速仅1.1% [3] - 汽车行业受28%关税冲击 福特工厂停工 资金转向中国新能源赛道 [3] - 通胀率维持5.2%高位 民生消费品如牛奶价格涨至4.99美元/加仑 [3] 日本经济困境 - GDP跌破万亿至0.99万亿美元 家庭支出连续四季负增长 [3] - 日元汇率跌至158:1 汽车出口受挫 丰田全球销量暴跌18% [3] - 半导体产业70%稀土依赖中国 本土工厂使用苏州产高纯硅片 [8] 中国经济亮点 - GDP达4.44万亿美元同比增5.4% 装备制造业贡献10.9%增量 [4] - 家电零售增长26.9% 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9.7% [4] - 新能源汽车出口暴涨120% 比亚迪等品牌受国际关注 [8] 三国债务与财政对比 - 美国国债达35万亿美元 日本政府负债占GDP260% [6] - 中国28/31省会实现财政盈余 深圳土地出让收入800亿元 [6] - 中国减持美债500亿美元转投非洲锂矿资源 [6] 产业链竞争格局 - 特斯拉上海工厂贡献全球60%产能 苹果加大在华投入 [8] - 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受瞩目 比亚迪汉在慕尼黑车展被拆解研究 [8] - 中国在氢能炼钢、量子计算等领域建立技术优势 [8] 行业转型动态 - 房地产行业仍处调整期 恒大等企业风险未完全出清 [8] - 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 北京自动驾驶测试里程超1000万公里 [8] - 生物制药行业利用AI将研发周期从10年缩短至2.5年 [8]
时评|生造“其余人口”尽显民进党当局“去中”入魔
新华社· 2025-05-15 17:01
台行政机构网站有关台湾地区人口情况介绍中的表述被悄然修改,在地区总人口中占比逾九成五的"汉 人"竟变成所谓"其余人口",避而不谈以汉族为主体的基本事实。如此荒谬绝伦的政治操作,再次暴露 民进党当局企图斩断两岸血缘亲缘和历史文化联结的险恶用心,尽显"台独"分裂势力"去中国化"已至走 火入魔。 据台媒报道,相关网站内容原表述为"汉人为最大族群,占总人口96.4%",被替换成了"2.6%为原住民族 群,另外来人口占1.2%,其余人口占96.2%"。酷爱玩弄文字游戏的民进党当局自以为"改编"手法高明, 却立即引发岛内各界群嘲与痛批。把"最大族群"篡改为"其余人口",违背常识、逻辑不通,突破了正常 人的认知。面对群嘲,台行政机构竟以"为促进族群平权"诡辩。这下倒更让人们看清这一小伎俩背后的 大阴谋,那就是要"反中"就得"去中",要"去中国化"就得"去祖先化"。为了谋求"台独",不惜数典忘 祖,连列祖列宗都不认了。如此荒唐的操作,足见"台独"是反人性、邪恶的。 "水有源,故其流不穷;木有根,故其生不穷。"中华民族的漫长历史记载着历代先民迁居台湾、繁衍生 息的足迹,镌刻着两岸同胞血脉相连、同气连枝的史实。立宗祠、修族谱、拜 ...
台行政机构网站删除“汉人”改为“其余人口”,国台办回应
快讯· 2025-05-14 10:52
金十数据5月14日讯,国务院台办14日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问:近日,台行政机构网站有 关台湾人口情况介绍中删除"汉人"表述,改为"其余人口"。岛内舆论批评这是赖清德当局进一步"去中 国化"、"去祖先化"的做法。对此有何评论?国台办发言人陈斌华表示,这种做法荒谬绝伦,可笑至 极。民进党当局做这些事的人,尤其是那些属于所谓"其余人口"的人,不知他们有何颜面面对列祖列 宗!两岸同胞有共同的血脉、共同的文化、共同的历史,同属中华民族、炎黄子孙,都是中国人,这是 谁都无法改变的客观事实。民进党当局出于谋"独"本性和政治私利,花招百出操弄"去中国化",割裂两 岸历史文化联结,不得人心,不会得逞,必遭唾弃。 (澎湃) 台行政机构网站删除"汉人"改为"其余人口",国台办回应 ...
关税战正酣,印度对中方趁火打劫!莫迪这波操作把中企整笑了
搜狐财经· 2025-05-07 21:09
印度对中国企业的投资限制政策 - 印度电子信息技术部拟将中国企业在印合资公司的股份上限设定为10%,并要求转让核心技术 [3] - 该政策针对中国企业形成"特供版"投资限制,其他国家企业可100%独资 [3] - 印度电子制造业76%的零部件依赖中国进口,政策与产业现实严重脱节 [3][5] 印度本土制造业现状 - 印度"生产挂钩激励计划"投入260亿美元补贴,但本土手机品牌市占率不足5% [3] - 印度制造业占GDP比重降至14.3%,失业率突破10% [8] - 外资对印投资暴跌40%,中企对印投资同比骤降78% [8] 中企在印度的运营困境 - vivo被塔塔集团强制收购51%股权,生产线仍依赖中文操作指南 [3] - 小米印度公司被罚款629亿卢比,但维持零件库存不组装的生产停滞状态 [8] - OPPO印度工厂70%零部件需从中国进口 [5] 印度产业链对中国依赖 - 班加罗尔半导体工厂90%封装设备来自中国 [5] - 印度钢铁产业60%焦炭需从中国唐山进口 [5] - 塔塔集团新能源车电池组依赖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供应 [5] 国际企业市场替代 - 三星和苹果迅速填补中方品牌撤离后的市场真空 [5] - 越南强制技术转让导致日韩企业撤离的历史教训 [8] 美印合作与产业矛盾 - 美国推动印度成为反华急先锋,但印度3亿吨钢铁产能因缺乏中国焦炭陷入瘫痪 [8] - 印度对中国钢铁加征关税后,本土高炉无法正常运转 [8] 中印产业发展差距 - 中国汽车出口量全球第一时,印度仍在为月产30万辆汽车的目标庆祝 [10] - 印度GDP增速从8%下滑至5%,远低于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 [8][10]
这才是中美贸易战最大的转折点,中国没趴下!美国却失去主导地位
搜狐财经· 2025-05-03 03:26
文章核心观点 - 美国在中美关税大战中已无能力控制中国走向,其关税政策成政治秀,“脱钩”失败,“去中国化”未遂,美国正“失控”,主导权悄然转移 [3][6][13] 245%关税:不是杀手锏,是最后的情绪表达 - 特朗普政府对中国电动汽车、电池、光伏和半导体征245%惩罚性关税,震撼力不如2018年首战 [3] - 中国社会和经济质变,不再依赖美国市场,关税成美国政治秀,作用有限且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3] - 美国制造业未回流,通胀加剧、消费者成本上升、企业投资放缓;中国企业布局海外市场,全球化产业链复杂难断 [5] “脱钩失败”是美国最大痛点 - 关税大战实质是控制权和主导力博弈,美国试图“脱钩”压制中国,结果自身全球控制力下降,中国加速独立 [6] - 美国围堵下中国内循环、创新发展,如自研芯片架构、发展锂电池、海外建厂等 [7] - 美国关税政策想遏制中国制造、维持规则制定权,但该权力正动摇 [9] “去中国化”未遂,全球市场反而更加依赖中国 - 美国想“替代”中国,但无国家能替代中国制造能力,也无国家愿为其战略买单 [10] - 2023年中国电动车出口同比增70%,一半以上进欧洲;欧洲光伏装机多来自中国;英伟达、ASML重视中国市场 [10] - 美国战略错判,低估中国韧性、高估盟友配合、误判全球市场意志,盟友有自身利益考量 [12] 美国“失控”,是这场博弈的真正底牌 - 美国关税是政治秀,其已“失控”,政策不系统、手段无后劲、目标模糊,盟友关系不稳 [13] - 美国从“规则制定者”变“规则干扰者”,正瓦解自己建立的全球体系,中美竞争是制度等方面较量 [15] 结语:不是中国赢了,而是美国出完了牌 - 美国关税是其控制力丧失的信号,无法规定博弈规则,最多制造扰动,主导权已转移 [16][18]
追寻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英雄足迹
新华网· 2025-04-29 23:37
新华社台北4月29日电 题:追寻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英雄足迹 新华社记者杨晓静、刘斐 1661年4月末,郑成功登陆台湾。在台湾,郑成功兼具民族英雄、开垦台湾先祖、地方神明与神话人物的特质,以他名字或封号命名的学校、街 道、地名数不胜数,彰显他在台湾民众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尤其在台南市,郑成功登陆宝岛初期的众多文物古迹构成了台湾社会的特殊记忆场 域,也见证了两岸同根同源的历史联结。 这是台南安平古堡内的"民族英雄郑成功"雕像(3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斐 摄 郑成功祖籍福建南安,出生于1624年,同年荷兰殖民者占据台湾南部。1661年至1662年初,郑成功挥师东征,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为中 华民族立下不朽功勋。 台南市中西区的赤崁楼是郑成功踏足宝岛的"始迹楼"。这里前身为荷兰人所建的"普罗民遮城",是控扼台江内海的战略要冲。364年前,郑成功率 军从台湾西南沿海进入台江内海,"先克此城"。清代,这里增建了海神庙、文昌阁、蓬壶书院等中式建筑,与残剩的荷兰式基座交织成独特的历 史拼图。 如今,地处闹市的赤崁楼已不见昔日"登临眺远,波光辉映,云影徘徊"的夕照美景。2022年动工的两阶段修复工程尚未完工,院内散落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