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SD系统

搜索文档
特斯拉Q2交付量创十年最大降幅 Robotaxi和Optimus能否扭转乾坤?
新浪财经· 2025-07-24 15:45
财务表现 - 二季度营收同比下降12%至224 96亿美元 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11 72亿美元 同比下滑16% 连续第二个季度下滑 [1] - 毛利率17 2% 较上季度14 0%有所回升 但仍低于去年同期的20 8% [1] - 监管积分收入从去年同期的8 9亿美元骤降至4 39亿美元 跌幅超26% [1] - 现金储备达367 82亿美元 同比增长20% 运营现金流同比减少10% [3] 成本与政策压力 - 关税导致季度成本增加约3亿美元 其中约三分之二冲击汽车业务 [1] - 美国市场7500美元电动汽车税收抵免将在本季度末取消 [1] - 特朗普政府放松燃油经济性标准处罚 监管积分收入面临崩塌风险 [1] 销量与市场竞争 - 二季度交付量下滑13%至38 41万辆 创十年来最大跌幅 Model 3和Y交付量同比下降12% Model S和X跌幅高达52% [1] - 欧洲市场成为重灾区 德国销量暴跌36% 法国下滑41% 整体市场份额跌至1 2%的历史低位 [1] - 中国市场交付约12 9万辆 环比增长10 98% 但同比下滑5 4% 市占率从2020年15%的峰值腰斩至7 6% [2] - 比亚迪 小米等本土品牌蚕食市场份额 福特Mustang Mach-E和大众ID 4销量同比增长25% Rivian和Lucid在高端市场持续发力 [2] 自动驾驶业务 - Robotaxi试运营已安全行驶超7000英里 没有显著安全关键事件 [2] - 计划将Robotaxi升级整合到量产车FSD系统中 承诺带来跨越式改进 几周内大幅扩展奥斯汀服务区域至竞争对手10倍规模 [2] - FSD在北美采用率因V12版本提升25% 但约半数特斯拉车主从未使用过该功能 欧洲和中国市场面临监管审批延迟 [2] 人形机器人业务 - Optimus原定上半年生产5000台 实际交付仅约1000台 存在关节电机过热和续航时间不足等技术瓶颈 [3] - 当前成本从20万美元降至10万美元 仍远高于小米CyberOne的1 6万美元 计划2026年压缩至2万美元 [3] 未来展望 - 马斯克预计挑战将持续至2026年第一季度甚至更久 源于税收抵免取消和关税冲击的双重压力 [3] - 预计2024年资本支出超90亿美元 主要投向AI 机器人技术和制造能力扩张 [3] - 公司将未来押注在Robotaxi和Optimus机器人上 这两个业务计划2026年开始规模化生产 [4]
无人驾驶特斯拉首次交付 突破还是造势?
科技日报· 2025-07-03 07:46
特斯拉自动驾驶新进展 - 特斯拉Model Y完成全球首例全程无人、无远程控制的自动驾驶交付,历时约30分钟,最高时速达115公里,涵盖复杂郊区道路与高速公路[1] - 此次交付被视为FSD系统的重大突破,达到L4级别自动驾驶,表现优于Waymo的无人驾驶测试[1] - 系统依靠定制神经网络芯片、摄像头、类激光雷达数据源和超声波传感器,成功应对多种驾驶情境[2] 行业现状与挑战 - 自动驾驶行业热潮降温,福特/大众关闭Argo AI,苹果终止造车计划,通用Cruise项目因事故关闭[4] - 实现L5级自动驾驶需应对极端场景和伦理抉择,成本高昂且技术复杂[5] - 公众对机器事故容忍度低于人类,监管尚未批准L4级全面应用,特斯拉展示依赖临时豁免政策[6] 技术路线分化 - L2/L3级ADAS成为主流方案,奔驰Drive Pilot在部分高速实现L3,沃尔沃EX90配备激光雷达提升环境感知[6][7] - 中国车企加速普及辅助驾驶,比亚迪将"天神之眼"功能作为10万元车型标配,并引入AI软件[7] 商业化与质疑 - 批评者认为特斯拉演示为"可控展示",规模化部署仍遥远,Robotaxi运营需配备人类安全员[2][6] - 行业曾过度乐观,2019年马斯克预测百万辆Robotaxi部署未实现,多数企业转向辅助驾驶技术[3][4]
Robotaxi爆发年,自动驾驶将迎GPT时刻?
36氪· 2025-07-01 07:59
特斯拉Robotaxi业务进展 - 特斯拉于6月22日正式启动Robotaxi服务,首批投放10台Model Y在美国得州奥斯汀试运营[1] - 试运营车辆并非专为Robotaxi打造的CyberCab,且配备安全员而非全无人驾驶[3] - 市场对特斯拉Robotaxi前景保持乐观,消息公布后股价大涨8%[3] - 马斯克表示Robotaxi商业化运营标志着其视觉+端到端模型技术路线已跑通[3] - 计划未来几个月车队拓展至1000辆,2026年底美国将有超100万辆自动驾驶特斯拉投入运营[13] 全球Robotaxi市场格局 - 第一梯队:萝卜快跑商业化进度领先,Waymo紧随其后[5] - 第二梯队:文远知行、小马智行等加速布局[5] - 新入局者:曹操出行推出自动驾驶平台曹操智行,哈啰联合蚂蚁集团、宁德时代进军Robotaxi[5][21] - 高盛预计2030年全球Robotaxi市场规模达400-457亿美元,CAGR超60%[5] - 中国Robotaxi市场预计从2025年5400万美元增长至2030年120亿美元,CAGR超96%[27] - 美国Robotaxi市场预计从2025年3亿美元增长至2030年70亿美元,增速仅为中国1/6[27] 三巨头技术路线与商业化对比 - 萝卜快跑:基于百度Apollo平台,全球首个应用L4级自动驾驶大模型ADFM[8] - 特斯拉:纯视觉方案FSD系统,利用车队持续学习和迭代[10] - Waymo:激光雷达+高精地图为主,引入多模态大模型[10] - 萝卜快跑累计提供超1100万次出行服务,Waymo1000万次,特斯拉刚进入试运营阶段[13] - 萝卜快跑加速全球化布局,覆盖国内十余城及香港、中东、东南亚、欧洲[13] - Waymo主要市场在美国,正在布局纽约、亚特兰大等新城市[14] 第二梯队与新入局者动态 - 文远知行:获准在北京城区开展收费服务,车队规模1200多辆,计划在沙特开展商业化运营[17] - 小马智行:将2025年定为Robotaxi量产之年,预计年底车队规模扩大至千台[17] - 曹操出行:计划2026年底推出专为L4级自动驾驶设计的定制Robotaxi车型[19] - 哈啰Robotaxi:联合宁德时代底盘架构,整合蚂蚁集团AI与支付生态[21] 行业发展趋势与中美竞争 - Robotaxi是L4级自动驾驶最佳数据收集器和试炼场,海量道路数据对技术演进至关重要[24] - 萝卜快跑代表中国企业商业化进程领先,背后有文远知行、小马智行等支持[25] - 特斯拉作为美企最大变量,依托庞大车队和FSD技术形成产业闭环[27] - 中国企业需组成联盟应对竞争,国内市场规模及增速是主要优势[27]
一辆特斯拉自己从工厂开到车主家,马斯克很激动:全球首次
创业邦· 2025-06-30 10:58
特斯拉自动驾驶交付突破 - 公司首次实现新车通过FSD系统完全自动驾驶交付客户 全程无任何人为干预 最高车速达116km/h [4][5][12] - 交付过程涵盖城市道路与高速公路 车辆从德州超级工厂出发至客户家中 证实FSD在复杂路况下的可靠性 [13][16] - 车主为随机选择 非内部人员 显示技术已具备初步商业化条件 [6][9] FSD技术进展 - 系统实现"工厂到客户"端到端自动驾驶 包括生产线末端自动驶向物流区的预处理环节 [14][20] - 马斯克强调此次为全球首次公共高速公路无车内/远程人员操作的完全自动驾驶行程 [12][13] - 社交媒体目击显示多辆不同颜色新车正进行同类交付 技术规模化应用迹象显现 [9][11][15] 行业影响 - 事件标志着自动驾驶技术从测试阶段进入实际运营场景 推动智能汽车产业链效率革新 [18][19] - 结合6月22日德州Robotaxi试运营 公司连续展示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的多场景应用能力 [6][18] - 全自动交付模式或成为智能汽车领域新标杆 重新定义车辆交付与物流标准 [16][19]
产业观察:【智能车产业事件点评】特斯拉Robotaxi正式上线,无人驾驶商业化进展提速
国泰海通证券· 2025-06-25 17:36
特斯拉Robotaxi上线情况 - 当地时间2025年6月22日,特斯拉在得州奥斯汀推出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10台左右焕新Model Y首批投入使用,后续预计有Cybercab等加入并拓展运营范围[2][13] - 首批试乘邀请制,驾驶位无人副驾配安全员,通过App呼叫,费用4.2美元,覆盖奥斯汀南部,运行时间6时至24时[3][16] Robotaxi行业发展历程 - 2010年代迎来第一轮热潮,谷歌、Uber、通用、百度等参与研发和试点[20] - 2020年代走向应用,Waymo、特斯拉、百度、AutoX、小马智行等推进商业化[21] - 2025年以来商业化加速,北美Waymo、特斯拉付费运营,国内小马智行、萝卜快跑拓展业务[22] 中美商业化情况 - 中美处于商业化1.0阶段,实现一二线城市内5%-10%划定试运营[25] - 中国审慎推进,2023年起出台支持政策,多地开启试点[25] - 美国开放快捷,多城市放宽监管,Cruise获全无人商业化资质[27] 产业链构成 - 上游软硬件包括感知系统、智驾芯片与软件算法[6][35] - 中游整车制造有整车加装、联合开发、自产自研三种方式,线控底盘是核心环节[6][39][42] - 下游出行运营由主机厂和出行服务提供商主导[6][45] 产业影响与风险 - 落地领先的自动驾驶公司和整车企业、产业链核心部件供应商有望受益[7][49] - 存在商业化进展不及预期、自动驾驶技术发展不及预期风险[8][50]
马斯克把Robotaxi捧上天,这里是不看好的5大理由
搜狐财经· 2025-06-25 11:51
行业观点分歧 - 经济学教授迈克尔·斯米奇卡不看好Robotaxi商业前景 认为其成本高 市场规模有限 且低利润模式不可持续 [2][3] - 地平线创始人余凯认为Robotaxi是小趋势 个人化才是大趋势 [3] - 特斯拉加入Robotaxi赛道后引发行业扎堆现象 [4] 特斯拉Robotaxi试运营细节 - 6月22日在德州奥斯汀启动试运行 初期投放10-20辆Model Y(另有说法称35辆)配备FSD系统 配备安全员 [5] - 服务采取邀请制 运营时间为6:00-24:00 覆盖南科罗拉多河至Zilker公园区域 单程统一定价4.20美元 [6] - 用户需步行至上车点 车内摄像头未全面开放 但紧急情况下可远程人工干预 [6] - 试运行反馈显示存在导航延迟 路线误判等问题 NHTSA已介入调查 [7] 特斯拉战略规划 - 计划数月内部署1000辆 2025年底扩展至25个美国城市 与Waymo直接竞争 [8] - 2026年支持车主共享车辆加入网络 2026-2027年推出无方向盘车型Cybercab和Robovan [9][10] - 采用纯视觉技术路线 未使用激光雷达或高精地图 [7][11] 市场竞争格局 - Waymo已在5个城市商业化运营1500辆车 每周完成25万次收费出行 技术更成熟 [12] - 滴滴低调研发L4 Robotaxi 新车型配备激光雷达 GPU算力超2000TOPS 传感器能力翻倍 [26] 资本市场反应 - 试运行当天特斯拉股价上涨8% 目标股价上调至500美元 市值预期达2万亿美元 [13] - 分析师预测2029年Robotaxi业务估值或达1万亿美元 运营成本0.40美元/英里显著低于传统网约车 [14] - 摩根士丹利认为FSD+Robotaxi估值接近公司当前总估值一半 [15] - UBS等机构认为估值已充分反映 技术政策障碍仍存 [16] 监管环境分析 - 德州政策宽松允许L4测试 但2025年9月将引入更严格监管要求 [20] - 加州监管严格 特斯拉未获商业牌照 Waymo/Cruise已合规运营 [21][22] - 联邦层面缺乏统一法规 NHTSA通过个案调查监管 [22] - 量产无方向盘车型需向NHTSA申请豁免 [23] 技术配套体系 - 开发自动化清洁系统 包括车辆自清洁 运营中心机械臂清洁机器人 及车内紫外线杀菌 [24][25] - 清洁流程平均耗时5分钟 目标实现零人工干预 [25]
马斯克把Robotaxi捧上天,这里是不看好的5大理由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6-25 07:29
核心观点 - 特斯拉Robotaxi项目引发行业高度关注,资本市场对其估值存在显著分歧,支持者认为其将开启自动驾驶黄金时代并带来万亿美元估值,而保守派则提醒技术、监管和商业模式风险 [21][24][26] - 特斯拉采用纯视觉技术路线,与Waymo等激光雷达方案形成差异化竞争,其FSD系统车祸率仅0.15起/百万英里,但面临NHTSA调查和技术稳定性质疑 [15][20][34] - 法规监管呈现州际差异,特斯拉利用德州政策宽松窗口期启动试运营,但加州等地区要求严格许可制度,未来政策趋严将考验公司合规能力 [29][32][38] 商业模式与运营进展 - 特斯拉在奥斯汀启动邀请制试运行,投放10-35辆配备FSD的Model Y,单程定价4.2美元,计划2025年底扩展至25个美国城市 [8][10][12][16] - 公司计划2026年推出无方向盘的专用车型Cybercab和Robovan,支持无线充电和车主共享车队模式 [18][42] - 分析师测算Robotaxi每英里成本0.4美元,显著低于传统网约车0.9-1.2美元/英里,若实现规模效应可创造高利润率 [21] 技术路线与竞争格局 - 特斯拉坚持纯视觉方案,依赖800万像素摄像头和AI神经网络,未采用激光雷达或高精地图,强调成本优势和扩展性 [15] - Waymo在5个城市运营1500辆车,周订单超25万次,技术积累更成熟但成本较高,形成直接竞争 [20] - 滴滴自动驾驶采用激光雷达方案,算力超2000TOPS,传感器能力翻倍,保持低调研发 [50] 清洁与维护体系 - 开发全自动清洁系统包括车载摄像头自清洁、机械臂清洁机器人(5分钟/车)及紫外线杀菌专利,目标实现零人工干预 [43][45][47] - 未来车型将取消方向盘和踏板,清洁体系需解决"无人驾驶但需人工维护"的矛盾 [42][48] 资本市场反应 - 试运行启动当日股价上涨8%,乐观分析师将目标价调至500美元,预测Robotaxi业务估值可达1万亿美元 [21] - 摩根士丹利认为FSD和Robotaxi估值占公司总估值近半,但UBS警告当前股价已充分反映预期 [22][24] - 市场分歧体现在:长期平台化转型潜力VS短期技术/监管不确定性 [26]
马斯克的下一个万亿赛道?瑞银详解Robotaxi商业模式
硬AI· 2025-06-23 23:37
核心观点 - 瑞银预测到2040年特斯拉在美国的Robotaxi网络有望扩展至230万辆车的规模,年收入或将达到2030亿美元,贡献高达860亿美元的税后营业利润 [1][2][5][7] - 特斯拉的垂直整合能力使其成为目前唯一能将"车+软件+网络平台"三者统一打包的企业 [1][2][10] - 瑞银为特斯拉网络业务赋予3500亿美元估值,将目标价从190美元上调至215美元,但维持"卖出"评级 [3][19] 2030亿美元的潜力市场 - 到2040年特斯拉Robotaxi车队可能达到230万辆,其中40%为自营车辆,60%为外部"贡献"车辆 [5][7] - 按每辆车每天行驶8小时、时速25英里计算,Robotaxi年均运营里程可达49000英里 [7] - 预计总年营收可达2030亿美元,自营车队贡献1430亿美元,贡献车队贡献约600亿美元(按30%平台抽成计) [7] - 整体毛利率高达72%,净利润率为42% [7] 全产业链一体化 - 特斯拉拥有自主研发FSD系统、整车制造能力和运营平台,构建"自动驾驶闭环" [10] - 这种垂直整合能力使公司能同时受益于整车销售利润、FSD软件订阅收入和Robotaxi平台抽成收入 [10][17] - 可以通过平台机制动态调节供给,规避资源闲置风险 [12] 成本精算 - 以2040年为例,特斯拉每英里总成本约为0.86美元 [14] - 成本构成包括:保险费用0.30美元、车辆折旧0.10美元、维护和清洁0.18美元、充电费用0.12美元、停车与注册等其他费用0.16美元 [18] - 在3美元/英里的收费水平下,单位毛利率将超过70% [14] 盈利能力与估值分析 - Tesla Network业务预计2027年仍处于亏损状态,2030年实现扭亏为盈 [16] - 2040年预计实现税后营业利润86亿美元,毛利率72%,EBIT利润率55% [16] - 贡献车队部分利润率高达92%,成为重要现金流来源 [16] - Tesla Network业务估值3500亿美元,相当于每股99美元,占当前股价321.87美元的31% [19]
马斯克的下一个万亿赛道?瑞银详解Robotaxi商业模式
华尔街见闻· 2025-06-23 17:38
投资者对特斯拉Robotaxi的关注度高涨,尤其是在特斯拉22日于奥斯汀推出首个Robotaxi服务之后。 据华尔街见闻此前文章,目前Robotaxi仅配备10辆车,运营时间限制在上午6点至午夜12点,且只在地理围栏区域内运行。最重要的是,车辆仍配 备安全员和远程操作员,统一收费4.20美元。 据追风交易台消息,瑞银23日发布研报,认为指出如果一切按计划进行(包括技术、监管、网络建设与规模化等),这可能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到2040年,特斯拉在美国的Robotaxi网络有望扩展至230万辆车的规模,年收入或将达到2030亿美元,为公司贡献高达860亿美元的税后营业利 润。 公司不仅自主研发FSD系统,还拥有整车制造能力和运营平台。这种垂直整合的能力使特斯拉成为目前唯一能将"车+软件+网络平台"三者统一打 包的企业。 瑞银据此为特斯拉网络(Tesla Network)业务赋予3500亿美元估值,将特斯拉目标价从190美元上调至215美元。截止发稿,特斯拉美股盘前为327 美元。尽管如此,瑞银仍维持对特斯拉"卖出"评级,认为Robotaxi的远景虽然诱人,但市场已经充分定价,现阶段特斯拉的估值"难以为继"。 | ...
4.2美元一次的特斯拉“自动驾驶出租车”上路 能否搅动业界?
环球网· 2025-06-23 16:00
特斯拉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启动 - 公司于6月22日在德克萨斯州奥斯汀正式启动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 每次乘车费用为4 2美元[1] - 测试车辆为搭载FSD系统的普通Model Y 并非Cybercab 前排配备安全员[4][5] - 服务处于内测阶段 仅受邀用户可在APP下单 运营时间上午6点至午夜12点[4] - 车队初期仅约10辆车 在地理围栏区域内提供服务 避开复杂路口和机场[4] - 测试车辆年满18岁的乘客才能申请乘坐 恶劣天气可能暂停或无法使用[5] 技术路线与行业对比 - 公司采用从L2+级高级辅助驾驶升级到L4级自动驾驶的路线 技术方案成本经济[6] - 与Waymo和Cruise使用L4级别自动驾驶不同 公司技术安全性面临质疑[6] - Waymo在奥斯汀推出商业服务前进行了长达一年的测试 包括6个月有安全驾驶员和6个月无安全驾驶员[6] - Waymo已在旧金山等地提供完全无人的自动驾驶叫车服务[6] 历史背景与发展规划 - 公司早在2016年10月就提出将车辆变成共享车队赚钱的想法[4] - 2019年4月公司预言将在次年部署自动驾驶出租车 每辆车每年可为车主带来3万美元收入[4] - 2024年10月公司发布了无方向盘的无人车Cybercab 但该车型要到2026年才能上市[4] - 量产取决于法规审批 供应链建设和技术成熟情况[4] 安全与监管挑战 - 公司对安全问题极为谨慎 有技术人员进行远程监控[5] - FSD系统仍面临安全性质疑和监管调查 尤其是低能见度情况下无法识别行人的问题[5] - 美国国家高速公路安全委员会正在对FSD安全性展开调查[5] - 公司还面临多起事故监管调查与民事诉讼[5] 行业现状与竞争格局 - 无人出租车是自动驾驶行业最重要的商用场景之一 但容错率极低[5] - Waymo和Cruise曾是该领域的两大领头羊 但Cruise因一起严重事故被迫退出市场[5] - 公司此次谨慎推进无人出租车测试 显然是想避免重蹈Cruise的覆辙[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