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邮政在河南域内开通首条洲际航线 豫邮牵手 拥抱世界
河南日报· 2025-06-24 07:36
航线开通 - 中国邮政郑州—卢森堡国际邮货运航线于6月23日正式开通,这是公司继南京—卢森堡航线后开通的第二条洲际航线,也是河南域内首条洲际航线 [2] - 新航线将进一步加密郑州与欧洲的空中通道,推动"空中丝路"从"串点连线"向"组网成面"转变 [2] - 航线开通标志着中国邮政郑州全球航空枢纽项目迈入实质性运作新阶段,深度释放央企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潜能 [3] 战略意义 - 航线开通是央地合作相向而行的生动实践,有助于河南构建"覆盖全球主要经济体"枢纽航线网络 [2] - 中国邮政作为快递物流领域唯一的央企,此次开通是构建自主国际航空网络的关键一步 [3] - 河南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以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为牵引,做强枢纽优势 [3] 区位优势 - 河南地处中原,郑州是"米"字形高铁网络与"四纵六横"货运干线铁路网的交会点,具有"空铁公"多式联运的复合交通优势 [4] - 郑州"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区位特征,使其成为中国邮政构建"全国—区域—国际"三级物流网络的理想节点 [4] - 河南跨境电商进出口额从2016年的760多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2600多亿元,年均增长24%以上,亟须高效国际寄递通道 [4] 产业协同 - 河南已形成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对物流时效、稳定性要求极高 [4] - 中国邮政在河南的战略布局是国家战略导向、区位枢纽价值、产业需求拉动、企业自主发展等多重逻辑的共振 [5] - 未来协同效应将向金融、人文等领域延伸,进一步放大战略布局的综合价值 [5] 历史合作 - 郑州与卢森堡自2014年6月卢森堡货航"郑州号"首次降落郑州机场开始合作 [2] - 中国邮政自2011年6月起陆续开通西安—郑州—南京、郑州—首尔、郑州—东京航线 [3]
“国家队”加入!这条国际航线为何如此抢手? | 大象时政+聊会儿
搜狐财经· 2025-06-23 21:49
中国邮政航空枢纽项目进展 - 中国邮政航空郑州至卢森堡全货运航线完成首航 执飞机型为波音777全货机 飞行时长10小时 [1] - 该航线成为继卢森堡货运航空后第二条郑州-卢森堡货运航线 标志郑州航空港枢纽建设取得实质性突破 [1] - 首航货品包括欧洲急需的日用品和跨境电商电子产品 返程运输机械元件和汽车零部件 [1] - 未来运输品类将向生物医药 高端制造设备零部件等高附加值领域扩展 [1] 郑州航空货运市场表现 - 郑州机场前5个月货邮吞吐量同比增长28.4% 其中国际及地区货邮吞吐量增速达45.8% [2] - 新航线将强化郑州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功能 助力河南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2] 战略意义 - 项目体现中国邮政构建自主可控国际物流供应链体系的战略意图 [2] - 通过双货运航空公司运营模式 证实郑州-卢森堡航线货源充足且合作空间广阔 [1] - 航线运营有助于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提升国内货物国际流通效率 [2]
金融赋能外贸“量质齐升” 青岛农商银行:小微外贸企业背后的“金融护航者”
搜狐财经· 2025-06-22 18:41
中国外贸表现 - 今年前5个月中国电动汽车出口增长19%,船舶、集成电路等"新三样"表现抢眼 [1] - 对东盟进出口增长9.1%,对非洲增长12.4%,共建"一带一路"朋友圈持续扩大 [1] - 外汇局将企业退汇免登记门槛从5万美元提高到20万美元 [1] - 商务部在全国推进280多个保税维修项目 [1] - 海关总署"智慧口岸"建设大幅提升货物通关效率 [1] 青岛农商银行创新服务 - 累计服务支持外贸企业客户13000多家,接近全市外贸客户总量的一半 [2] - 推出"中巴清算直通车"产品,跨境结算中间行费用最高优惠75% [2][3] - 推出"外贸提振贷"产品,2024年以来已为150多家企业提供5亿元资金支持 [5] - 推出"保贷通"产品,累计为1000余家企业发放贷款近20亿元 [5] - 推出"关税e贷2.0"产品,已有1379家企业获得融资支持,其中606家企业共获得4.05亿元授信额度 [6] - 推出"贸信e贷"产品,已发放7笔贷款总金额848万元 [7] - 推出"外贸易贷"产品,自2024年11月上线以来已为33个企业发放贷款2.65亿元 [7] 数字化创新实践 - 将企业外贸数据、原产地证信息等纳入信用评估体系 [6] - 深度挖掘企业海关申报记录、关税缴纳情况等数据构建"信用肖像" [6] - 整合工商、税务、海关等多维度数据源构建全流程风控体系 [9] - 将十余年积累的百万条外贸交易数据通过大数据建模为企业"信用画像" [7] 风险管理与制度建设 - 2024年全年修订23项制度,开展"穿透式"审查 [8] - 连续11年获评外汇管理"A类行" [8] - 建立分层分类的授信管理体系,制定差异化信贷政策 [9] 未来发展规划 - 持续深耕"支农支小"主责主业 [10] - 深化数字金融,拓展跨境服务,优化风控体系 [10] - 计划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10]
“与民同行 共创共赢” 温州市民营企业转型发展策略会成功举办
和讯网· 2025-06-18 20:38
6月18日,由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共同主办,温州市工商联、民生银行温州分行 联合承办的"与民同行 共创共赢"温州市民营企业转型发展策略会成功举办,约300家优质民营企业代表 应邀参会。 会上,来自中国社科院、工商联、金融机构的领导、专家学者们围绕民营企业转型发展策略展开深入探 讨,旨在为企业搭建政策解读、经验分享、资源对接的平台,助力企业在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中把握机 遇、应对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 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原会长庄聪生发表主题演讲时表示,作为我国首部专门聚焦 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民营经济促进法》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该法直击民营经济发展的 要害,致力于消除阻碍民营经济发展的各类堵点、突破制约其壮大的难点、解决长期存在的痛点问题。 通过破除市场准入领域的隐形壁垒,着力化解企业账款拖欠难题以及企业内部腐败现象,全方位维护企 业家的合法权益,进一步释放民营经济的蓬勃活力与强大创造力,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源 源不断的强大动力。 温州市工商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陆千帆表示,工商联作为政府与民营企业之间的沟通桥梁,应切实履行 服务、指导、教育及维权职责,帮助 ...
“产业+会展”深度融合 广州会展航母启航
南方都市报· 2025-06-18 07:09
公司组建背景与战略目标 - 广州国际会展集团由广州市委市政府主导组建,整合全市优质会展资源,依托岭南集团产业链优势 [1] - 公司以"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数字化、品牌化、绿色化"为目标,打造"产业+会展"融合的国内领先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 [1] - 战略分三阶段实施:一年起步、三年明显成效、五年成为国内一流会展集团 [1] 业务发展策略 - 采用"引进来+走出去"双轨策略:通过广之旅全球网络组织企业出海参展,同时吸引国际采购商来穗参会 [1] - 坚持轻重资产结合模式,借助岭南资本布局大型会展场馆,优化股权结构并引入战略合作伙伴 [1] 产业协同合作 - 联合广东会展组展企业协会培育本土专业会展品牌,服务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2] - 与广东省商业联合会共建产销对接平台,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 [2] - 协同光亚法兰克福等企业打造"数智未来"产业展,聚焦智能制造与数字经济 [2] - 与广药集团合作布局生物医药专业展会,服务大健康产业集群 [2]
2024年中国港口经济增加值达6.7万亿元 占海港城市经济总量的13.6%
中国经营报· 2025-06-16 11:17
港口经济总体发展 - 2024年中国海港城市港口经济增加值达6.7万亿元,占这些城市经济总量的13.6%,规模较2023年增长3606亿元,增幅高于前两年 [1] - 港口经济呈现"一核、两区、多片"空间格局:以上海、苏州等城市群为"一核",长三角和珠三角为"两区"协同发展,环渤海、东南沿海、西南沿海为"多片"共同发展 [1] - 2024年港口经济在一产、二产、三产中占比分别为15%、22%、8%,对一产、二产支撑更显著,增加值结构从2023年的4:65:31调整为4:64:32 [1] 区域发展格局 - 长三角区域港口经济增加值占全国海港城市的44.9%,是最发达区域 [2] - 津冀、山东、长三角、福建沿海地区占比分别提升0.1、0.3、0.2、0.1个百分点,辽宁、广东和西南沿海地区占比分别下降0.1、0.5、0.1个百分点 [2] - 区域特点表现为规模上"北轻南重"、产业类型上"北重南新" [1] 港口经济定义与趋势 - 港口经济是以港口为中心、城市为载体,依托港口产业的经济活动总和,是港口、产业、城市协同发展的开放型经济 [2] - 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港口及航运物流成为国际产业链链接器和双循环新格局支撑盘 [2] - 数智科技推动港口、航运企业发展供应链集成服务,构建工贸港航协同新生态 [2]
中国海港城市港口经济增加值达6.7万亿元,上海稳居龙头地位
第一财经· 2025-06-12 20:31
港口经济总体发展格局 - 中国海港城市港口经济已形成以上海、苏州等城市群为"一核"引领,以长三角区域和珠三角区域为"两区"协同发展,以环渤海区域、东南沿海区域、西南沿海区域"多片"共同发展的空间格局 [1] - 2024年中国海港城市港口经济增加值达到6.7万亿元,占这些城市经济总量的13.6%,规模较2023年增长3606亿元 [1] - 港口经济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是我国海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1] 港口经济产业结构 - 2024年海港城市一产、二产、三产中港口经济占比分别为15%、22%和8%,港口对一产、二产的支撑作用更为显著 [2] - 海港城市港口经济增加值中一产、二产、三产比重由2023年的4:65:31调整为2024年的4:64:32 [2] - 2024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港口经济增加值达到4114亿元,占全国海港城市港口经济总规模的6.2% [2] 区域港口经济发展 - 2024年长三角沿海地区港口经济增加值达到3万亿元,占我国海港城市港口经济总量的44.9%,对长三角沿海区域GDP贡献率达到13.9% [3] - 2024年广东沿海地区港口经济增加值达到1.5万亿元,占我国海港城市港口经济总量的22.7%,对广东沿海区域GDP贡献率达到12.9% [5] - 上海市港口经济增加值高于其他城市,占区域的五分之一左右,与2023年相比快速增长 [5] 重点城市表现 - 中国海港城市港口经济高质量发展总指数得分最高城市为上海市,评级为A+ [1][5] - 评级为A级城市主要有天津市、青岛市、苏州市、宁波市、广州市、深圳市 [5]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港口经济增加值较大的海港城市包括上海市、广州市、青岛市、天津市、宁波市等 [2] 行业发展趋势 - 港口及航运物流是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的连接器,也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支撑盘 [5] - 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正在加速重构,国际供应链韧性和安全已成为关乎国计民生的战略命题 [5]
打造国内一流会展集团!广州国际会展集团正式揭牌
南方都市报· 2025-06-11 12:57
公司组建背景与目标 - 广州国际会展集团由广州市委市政府决策组建 整合全市优质会展资源 依托岭南集团产业链优势 [2] - 集团以"市场化 专业化 国际化 数字化 品牌化 绿色化"为目标 打造"产业会展"一站式综合服务运营平台 [2] - 计划通过"产业+会展"深度融合 服务实体经济 形成"一产业一展会"格局 促进城市产业优化和消费升级 [2] 发展战略与路径 - 制定"一年起步 三年明显成效 五年成为国内一流会展集团"的发展目标 [2] - 采用"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策略 利用广之旅全球网络资源组织企业出海参展 同时引客入穗提升展会国际化水平 [2] - 坚持轻重资产结合模式 谋划大型会展场馆布局 引入优质合作伙伴优化股权结构 打造市场化运营团队 [2] 战略合作与产业布局 - 联合广东会展组展企业协会培育本土专业会展品牌 服务本地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3] - 与广东省商业联合会共建产销对接平台 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 [3] - 协同光亚法兰克福 广州工控集团 广州数科集团打造"数智未来"产业展 促进智能制造与数字经济发展 [3] - 与广药集团合作布局"生物医药"专业展会 服务广州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集群 [3]
全面看待美国关税压力测试|国际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6-07 18:21
关税政策影响分析 - 4月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至145%,中国对美出口同比下降21.3%,但降幅低于预期[2] - 4月上旬和中旬美国从中国进口出现显著抢进口行为,进口增速波动剧烈[4] - 4月15日-30日美国从中国进口货值同比下降10.5%,抢进口效应明显[4] - 5月1日-13日美国从中国进口同比下降21.3%,抢进口动能减弱[5] 进口来源替代性分析 - 4月15日-5月13日中国占美国海运进口比重仅下降1.3%,显示短期替代困难[7] - 玩具行业美国自中国进口下降24.4%,但在美市场份额上升10个百分点[8] - 服装对美出口下降18.1%,但在美市场份额上升近2个百分点[8] - 无机化学品和有机化学品在美市场份额分别上升7.7和6.8个百分点,与关税豁免有关[7] 保税运输情况 - 保税运输占美国自华进口集装箱数量和货值比重分别为14.0%和15.7%[10] - 即时运输占保税运输比重超95%,主要涉及机械、电气设备和汽车零部件[11] - 即时出口规模同比翻3倍,显示更多货物直接转口他国避税[11] 行业韧性分析 - 七成以上中国对美出口产品在美市场份额保持稳定或上升[7] - 纺织品、家具、塑料制品、电气设备、钢铁制品、机械、汽车零部件等行业市场份额总体稳定[8] - 高关税下中国对美出口显示韧性,但长期可能面临进一步下降压力[12]
5月份PMI指数环比回升 宏观政策综合成效渐显
证券日报· 2025-06-03 00:10
制造业PMI指数回升 - 5月份制造业PMI为49 5% 环比上升0 5个百分点 显示经济运行有所回稳 [1] - 生产指数为50 7% 环比上升0 9个百分点 升至临界点以上 制造业生产活动加快 [2] - 新订单指数为49 8% 环比上升0 6个百分点 市场需求整体趋稳运行 [2] 进出口指数改善 - 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分别为47 5%和47 1% 环比分别上升2 8和3 7个百分点 [2] - 部分涉美企业反映外贸订单加速重启 进出口情况有所改善 [2] - 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达成协议后 制造业出口下行态势放缓 [2] 重点行业表现分化 - 高技术制造业PMI为50 9% 连续4个月保持在扩张区间 [3] - 装备制造业和消费品行业PMI分别为51 2%和50 2% 环比上升1 6和0 8个百分点 [3] - 高耗能行业PMI为47 0% 环比下降0 7个百分点 市场活跃度偏低 [3] 企业规模差异明显 - 大型企业PMI为50 7% 环比上升1 5个百分点 重返扩张区间 [3] - 中型企业PMI为47 5% 环比下降1 3个百分点 [3] - 小型企业PMI为49 3% 环比上升0 6个百分点 有所改善 [3] 非制造业延续扩张 - 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 3% 环比下降0 1个百分点 仍高于临界点 [5] - 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1% 环比下降0 9个百分点 扩张放缓 [5] - 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 2% 环比上升0 1个百分点 [5] 服务业细分领域亮点 - 土木工程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62 3% 环比上升1 4个百分点 连续两个月回升 [6] - 铁路运输、航空运输、住宿、餐饮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明显回升 均位于扩张区间 [6] - 邮政、电信广播电视及卫星传输服务、互联网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继续在55 0%以上较高景气区间 [6] 市场预期与政策建议 - 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2 5% 环比上升0 4个百分点 [3] - 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6 5% 环比上升0 1个百分点 服务业企业对市场持续乐观 [6] - 建议多措并举扩大内需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拓展外需增量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