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数据要素市场化
icon
搜索文档
数博对话|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张向宏:高质量数据集是决定大模型质量的关键因素
环球网· 2025-08-19 16:02
数字化转型梯队划分 - 互联网、金融、商贸流通等行业处于第一梯队,数字化转型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垂直大模型和智能体等数据系统应用广泛替代面向流程和业务的信息化系统 [1] - 气象、时空、医疗、交通等行业处于第二梯队,数据采集汇聚规模大质量高,人工智能垂直大模型和智能体应用增多 [2] - 政务服务、社会管理、高端制造业处于第三梯队,数据资源采集汇聚增强但加工处理滞后,数据应用处于初级阶段 [1] - 中小企业和农业处于第四梯队,处于信息化初级阶段,信息系统未建设应用,数据资源未得到充分重视和应用 [1] 数据要素市场化难题 - 数据具有多环节性和低成本易复制性特点,导致确权困难或确权成本很高 [2] - 数据存在阿罗信息悖论效应特征,导致难以实现场内规模交易 [2] - 数据价值不确定性特征导致价值易变,难以定价 [2] 人工智能数据产业链 - 下游是垂域大模型在千行百业的应用 [3] - 中下游是在基础大模型上加上大规模行业高质量数据集训练调优的垂域大模型 [3] - 中上游是加工海量数据资源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体系化高质量数据集 [3] - 上游是各行各业的数据资源供给 [3] - 整条数据产业链需要在数据基础设施中实现 [3] 人工智能发展关键因素 - DeepSeek等企业实现MOE等关键技术突破,采取模型开源策略,实现"算力平权"和"算法平权" [4] - 高质量数据集成为决定大模型质量的关键因素,供给规模和质量决定行业渗透速度和应用水平 [4] - 在同等计算资源下,高质量数据集规模比算法模型规模更重要 [4] - 医疗数据集中含有0.001%错误信息就可能导致模型输出不准确医学答案 [4] - 垂域大模型能力决定企业核心竞争力,训练推理高度依赖高质量数据集供给 [4] 数据资源流通现状 - 全球数据资源中20%是公域可流通数据,80%是私域不可流通数据 [5] - 公域数据中仅4%是互联网可流通格式化数据,16%多模态数据不能直接流通 [5] - 预计2028年互联网上流通数据将全部耗尽 [5] - 需建设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促进私域数据安全高效流通 [5] 数博会平台价值 - 数博会是全球首个以大数据为主题的博览会,我国数据领域两大国家级平台之一 [5] - 聚焦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前沿技术,提供行业风向标 [5] - 聚集华为、腾讯、蚂蚁等科技企业,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促进产教融合 [6] - 2025数博会通过"数字人才培养"活动探讨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模式 [6] - 促进跨区域跨领域协同创新,如深圳大数据研究院与香港中文大学合作开展人工智能研究 [6] 数博会未来发展方向 - 更加重视面向人工智能应用的高质量数据集建设,建议设立人工智能+专场和高质量数据集建设专场 [6] - 更加重视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建议设立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专场梯度开展IT、BI、AI应用 [7] - 更加重视数据要素普惠化应用,建议设立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专场建设全国一体化数据基础设施 [7] 贵州数据发展定位 - 希望贵州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的"两地四区" [8] - "两地"指数据技术策源地和数据制度新高地 [8] - "四区"指数据应用引领区、数据安全先行区、数据资源汇聚区和数据流通示范区 [8]
内蒙古首例“蒙电通”专项电费贷款落地乌海
内蒙古日报· 2025-08-18 11:00
蒙电通专项电费贷款业务落地 - 内蒙古自治区首笔"蒙电通"专项电费贷款在乌海市成功落地,标志着针对中小微企业的电费专项贷款业务正式启动 [1] - 乌海市长宏矿业有限公司通过200万元"蒙电通"专项贷款完成电费缴纳,成为首笔业务受益企业 [1] - 该业务由内蒙古电力集团乌海供电公司联合中国建设银行乌海分行为中小微企业量身定制 [1] 产品特点与创新 - "蒙电通"打破传统贷款对固定资产抵押的依赖,采用电力使用数据和电费缴纳台账作为信用评估依据 [1] - 产品具有利率低、期限长、审批快、还款方式灵活等优势 [1] - 该创新金融服务实现了"银电企"三方共赢,既释放企业流动资金,又提升供电部门电费回收率 [1] 市场推广与意向企业 - 乌海市已有13家中小微企业成为"蒙电通"贷款意向企业,包括海融矿业和宝宏化工等公司 [2] - 这些企业凭借稳定的电力需求和优质信用水平获得贷款资格 [2] 业务意义与价值 - "蒙电通"是供电部门挖掘电力数据价值、释放数据潜能的创新探索 [2] - 将"无形数据"转化为"有形信用",激活电力数据的金融价值 [2] - 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在普惠金融领域落地,使企业经营痕迹成为融资信用凭证 [2]
数字中国成效显著 截至今年6月底高质量数据集超3.5万个
经济日报· 2025-08-15 09:11
截至今年6月底,5G基站总数达455万个,高质量数据集超3.5万个 5G基站总数455万个、算力总规模位于全球第二,数据产业规模5.86万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117%, 数据生产量达到41.06泽字节,高质量数据集超过3.5万个……在国新办8月14日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 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国全面深化数据要素 市场化配置改革,加快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推动数字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数字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数据产业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汇聚、计算存储、流通交易、开发利用、安全治理和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及服 务等业态,是促进数据要素市场化价值化的新兴产业。"十四五"期间,我国数据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市 场空间大,已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当前,数据技术正从商业智能(BI)向人工智能(AI)加速演进,以数据深度挖掘和融合应用、算法算力和 数据高度集成为主要特征的产业生态正在形成。数据驱动技术创新、应用创新、产业创新不断深化,数 据"采存算管用"全链条焕新迭代,催生出"数据即服务""知识即服务""模型即服务"等新模式、新业态。 国家数据发展研究院研究结果 ...
数字中国成效显著
经济日报· 2025-08-15 08:02
数据产业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汇聚、计算存储、流通交易、开发利用、安全治理和数据基础设施建设 及服务等业态,是促进数据要素市场化价值化的新兴产业。"十四五"期间,我国数据产业发展势头良 好、市场空间大,已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5G基站总数455万个、算力总规模位于全球第二,数据产业规模5.86万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 117%,数据生产量达到41.06泽字节,高质量数据集超过3.5万个……在国新办8月14日举行的"高质量完 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国全面深化数 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加快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推动数字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数字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我们加快推进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制度建设。"国家数据局副局长陈荣辉介绍,在公共数据方面,印 发了《关于加快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意见》,资源登记、授权运营、价格机制相关政策发布实施。 《政务数据共享条例》出台实施,省市两级制定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相关政策超过87项,政务数据共享、 公共数据开发和授权运营更加规范和高效。国家登记平台登记的资源、产品和服务快速增长,目前已经 覆盖超过78个国民 ...
数据产业已成为数字经济发展新增长点
证券日报· 2025-08-15 07:10
为更好地推进数据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必不可少。国家数据局副局长夏冰表示,面向"十五五"规划,国 家数据局将进一步聚焦高质量的标准构建、大规模的设施部署、市场化的生态运营,持续打造便捷高 效、自主安全、世界领先的国家级数据基础设施,有效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和全国统一大市场 建设。 作为人工智能发展的三大核心要素之一,数据在推动"人工智能+"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特别是高质 量数据集的建设至关重要。 本报记者 杜雨萌 "我国数据产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市场空间大,已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8月14日,国家发 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 布会上表示,据国家数据发展研究院研究,2024年,全国数据企业数量超过40万家,数据产业规模达 5.86万亿元,较"十三五"规划末增长117%,预计未来几年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水平。 数据产业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汇聚、计算存储、流通交易、开发利用、安全治理和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及服 务等业态,是促进数据要素市场化价值化的新兴产业。近年来,不仅数据产业规模快速增长,数据产业 链亦加速形成。 刘烈宏称,当前,数据技术正从 ...
国家数据局相关负责人在回答中证报记者提问时表示 今年底数据流通节点城市将扩大到50个左右
中国证券报· 2025-08-15 06:18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成就 - 截至2025年6月底5G基站总数达455万个较2020年增长5倍 [2] - 千兆宽带用户达2.26亿户较2020年增长34倍 [2] - 算力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 [2] - 数据流通节点城市规模预计年底扩大至50个覆盖80%省区市 [1][3] - 已建成25个城市节点布局16个省区市数据基础设施架构 [3] 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 - 去年推出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等21项政策 [2] - 今年将推出数据产权等10多项制度 [2] - 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吸引接入各类主体超2000家 [3] - 支撑政务治理金融风控等上百个场景应用 [3] - 数据交易机构挂牌高质量数据集总规模达246PB [4] 人工智能数据发展 - 高质量数据集超3.5万个总体量超400PB [4] - 高质量数据集累计交易额近40亿元 [1][4] - 试点数据语料作价入股模式引导企业将数据集折算为股权 [4][5] - 已布局成都沈阳合肥等7个数据标注基地 [5] 数字经济发展成果 - 截至2024年底软件收入规模较2020年增长80% [2] - 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超70% [2] - 数字经济带动新增超100个新型职业 [2] - 形成覆盖设计制造封装测试材料和装备的完整集成电路产业链 [2]
数字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就(锐财经)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15 06:10
数字基础设施发展 - 5G基站总数达455万个 较2020年增长5倍 [2] - 千兆宽带用户达2.26亿户 较前期增长34倍 [2] - 算力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 [2] - 数字基础设施带动集成电路/通信设备/服务器等产业链发展 [3] - 超前部署推动网络购物/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等新业态发展 [3] - "东数西算"工程布局八大枢纽 其中5个位于西部 [3] 人工智能与数据消耗 - 日均Token消耗量突破30万亿 较2024年初1000亿增长300倍 [3] - 数据技术从商业智能(BI)向人工智能(AI)加速演进 [5] - 上市数据企业研发投入较"十三五"末增长79% 年均增速15.7% [5] 数据产业规模与生态 - 全国数据企业数量超40万家 [5] - 数据产业规模达5.86万亿元 较"十三五"末增长117% [5] - 长三角数据产业规模占全国22.6% 集聚企业超10万家 [5] - 数据产业涵盖采集/存储/流通/安全治理等全链条业态 [4] 数字化应用普及 - 网民数量达11.23亿人 互联网普及率79.7% [6] - 互联网医院年服务量超1亿人次 [6] - 医保码用户超12亿人 跨省就医结算惠及5.6亿人次 [6] - 电子社保卡覆盖10.7亿人 占人口75%以上 [6] - 5A级景区数字化改造完成率100% [6] 产业转型与创新 - 5G+工业互联网推动传统制造向智能智造转型 [3][4] - 农村电商发展使手机成为"新农具"、数据成为"新农资" [3] - 即时零售/智能网联汽车/微短剧等新业态持续涌现 [6]
国家数据局:数据产业已成为数字经济发展新增长点
证券日报· 2025-08-15 00:12
数据产业发展现状 - 数据产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已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2024年全国数据企业数量超过40万家,产业规模达5.86万亿元,较"十三五"规划末增长117% [1] - 数据产业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汇聚、计算存储、流通交易、开发利用、安全治理和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及服务等业态 [1] - 数据技术正从商业智能(BI)向人工智能(AI)加速演进,产业生态以数据深度挖掘和融合应用、算法算力和数据高度集成为主要特征 [1] 数据产业链创新 - 2024年上市数据企业平均研发投入较"十三五"规划末增长79%,年均增速15.7%,产业链创新活力持续增强 [1] - 数据驱动技术创新催生出"数据即服务""知识即服务""模型即服务"等新模式、新业态 [1] - 数据"采存算管用"全链条焕新迭代,推动应用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化 [1] 数据流通与基础设施建设 - 国家数据局计划部署一批数据产业集聚区建设试点,优化产业布局,加快形成产业生态和规模优势 [2] - 将聚焦高质量标准构建、大规模设施部署、市场化生态运营,打造便捷高效、自主安全、世界领先的国家级数据基础设施 [2] - 高质量数据集建设是推动"人工智能+"的关键,截至今年6月底已建设高质量数据集超过3.5万个,总体量超过400PB [3] 数据交易市场表现 - 今年上半年主要数据交易机构新上架数据产品3328个,同比增长70%,人工智能领域高质量数据集产品同比增长2.8倍 [2] - 截至今年6月底,各地高质量数据集累计交易额近40亿元,数据交易机构挂牌的高质量数据集总规模达246PB [3] - 人工智能模型训练推动数据交易需求攀升,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成效显现 [2][3] 未来发展方向 - 国家数据局将通过体系化布局持续推进高质量数据集建设,重点打造具身智能、低空经济、生物制造等领域数据高地 [3] - 推动全社会强化数据要素价值认同,培育"为优质数据买单"的市场共识,加快数据要素价值共创 [3]
国家数据局:上半年主要数据交易机构新挂牌上架数据产品达3328个 同比增长70%
智通财经网· 2025-08-14 11:33
数字基础设施发展 - 5G基站总数达455万个,较2020年增长5倍,千兆宽带用户达2.26亿户,增长34倍,算力总规模全球第二 [4] - "东数西算"工程深入实施,八大算力枢纽节点5个位于西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4] - 数字基础设施带动集成电路、通信设备等产业链发展,培育完整产业体系 [4] 数字技术创新突破 - 集成电路形成完整产业链,国产操作系统鸿蒙生态设备突破11.9亿台 [5] - 人工智能专利数量占全球60%,人形机器人、智能终端领域不断突破 [5] - 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推出21项政策,今年将推出10多项新制度 [5] 数据要素市场发展 - 上半年数据交易机构新挂牌产品3328个,同比增长70%,AI领域数据供给增长2.8倍 [1][29] - 高质量数据集累计交易额近40亿元,上海等地试点数据作价入股新模式 [1][25] - 全国数据企业超40万家,产业规模达5.86万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117% [10] 数字经济发展 - 软件收入规模较2020年增长80%,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超70% [6] - 建成万余家智能工厂,覆盖80%制造业大类,数据赋能农业产量提升5.5% [6] - 数字经济带动超100个新型职业,创造新就业机会 [6] 数据基础设施建设 - 建成25个数据流通节点城市,16省市区完成互联互通,年底将扩至50个城市 [19] - 数据基础设施接入超2000家机构,支撑上百个应用场景,上架近万数据产品 [20] - 数据处理效率提升6.5倍,促进多学科联合创新 [20] 高质量数据发展 - 建设高质量数据集超3.5万个,总量超400PB,相当于国家图书馆数字资源140倍 [25] - 中文数据在国内大模型训练中占比超60%,部分达80% [25] - 日均Token消耗量从1千亿增至30万亿,1年半增长300倍 [23] 数据资源开发利用 - 2024年数据生产量达41.06泽字节,占全球26.67%,人均数据量为"十三五"末2.2倍 [35] - 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政策超87项,覆盖78个国民经济大类 [36] - 发布70个示范场景,气象数据支撑13万应用场景 [37] 数字经济国际合作 - 与26国签署数字经济合作备忘录,"丝路电商"伙伴国增至33个 [39] - 北斗系统服务全球,智慧港口方案广泛应用 [40] - 举办数字经济培训项目,设置数据开发利用等核心课程 [40]
为数据市场建设定规立矩
经济日报· 2025-08-12 06:00
数据要素经济价值 - 数据流动量每增加10%带动GDP增长0.2% [1] - 数据流动对各行业利润增长的平均促进率为10% [1] - 2024年中国数据生产总量达41.06泽字节(ZB) [1] 数据市场定义与构成 - 交易对象包括原始数据、加工数据及标准化数据服务产品 [2] - 供给方涵盖企业、政府机构、公共机构和数据经纪商 [2] - 需求方包括企业(精准营销、风险管理)、政府部门(城市治理)和开发者(软件架构搭建) [2] 数据交易机制创新 - 定价模式包含按次调用、订阅制、分层定价和收益分成 [3] - 交易模式涵盖平台交易、场外交易及数据联盟共享池 [3] - 隐私增强技术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以保障权益 [3] 数据市场制度构建 - 需建立全国统一数据规范体系(分类/格式/权限/安全等级) [4] - 需制定数据产权归属认定、市场交易、权益分配制度 [4] - 缺乏统一数据分类规格导致数据对接应用困难 [4] 数据经营主体培育 - 数商分为服务型、应用型和技术型三类 [5] - 需引导开放高价值公共数据(如交通、气象数据)通过授权运营释放价值 [5] - 鼓励企业将数据资源纳入资产管理体系并开发行业数据产品 [5] 数据基础设施支撑 - 数据流通需网络设施、算力设施和安全设施支持 [6] - 目标构建"国家级+区域性+行业性"互联互通市场体系 [6] - 缺乏基础设施会导致数据成为"孤岛"难以市场化 [6] 数据跨境合作机制 - 需探索数据研发和评估标准国际互认 [7] - 采用区块链和隐私计算技术保障跨境数据流动安全 [7] - 需协调数据安全标准并构建差异化流动框架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