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民生福祉
icon
搜索文档
人工智能+行动 来了
小熊跑的快· 2025-08-26 22:19
政策框架与目标 - 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政策 以6大领域为重点培育新质生产力并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1] - 设定三阶段发展目标:2027年人工智能与重点领域深度融合且应用普及率超70% 2030年应用普及率超90%且智能经济成为重要增长极 2035年全面步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新阶段 [1] 重点应用领域 - 科学技术领域加速科学发现进程并驱动技术研发创新 [2] - 产业发展领域培育智能原生新业态并推进工业农业全要素智能化 [2] - 消费提质领域拓展服务消费新场景并推动智能终端"万物智联" [2] - 民生福祉领域创造智能工作方式与更有品质的生活 [2] - 治理能力领域开创社会治理人机共生新图景 [2] - 全球合作领域推动人工智能普惠共享与共建全球治理体系 [3] 基础设施支撑 - 提升模型基础能力与加强数据供给创新 [4] - 强化智能算力统筹与优化应用发展环境 [4] - 促进开源生态繁荣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4] - 强化政策法规保障与提升安全能力水平 [4] 商业化应用关键要素 - 生态构建需满足to b端无缝对接业务流程与to c端快速培养用户习惯形成网络效应 [5] - 垂类数据结合强化学习可创造巨大价值 特别是高质量用户数据持续反馈形成的滚雪球优势 [5] - 人才储备是人工智能应用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 [6]
奋力书写让人民满意的民生答卷
海南日报· 2025-08-06 09:16
海南自贸港建设与民生福祉 核心观点 - 海南自贸港建设以人民为中心,旨在通过高水平开放和深化改革提升民生福祉,实现共同富裕[1][2] - 全岛封关运作是推动经济体制、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全面升级的战略机遇[1] - 开放政策红利将转化为居民收入提高、生活品质改善和公共服务完善的现实成果[3] 教育与就业 - 封关后将吸引国际企业和高端服务业入驻,推动教育对外开放和国际化职业教育发展[6] - 优化营商环境支持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创造高质量就业岗位确保本地居民稳定就业[6] 收入与社会保障 - 落实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双15%"优惠政策,健全收入分配调节机制[7] - 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养老、医疗、失业等保险的统筹层次[7] 医疗与住房 - 引进国际先进医疗技术,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实现"大病不出岛"[7] - 构建安居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市场化商品房为主体的住房供应体系[7] 生态与文化 - 持续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加强热带雨林和海岸带保护[8] - 挖掘黎苗文化、海洋文化等特色资源,推动文旅融合打造公共文化空间[8] 治理能力提升 - 加强党员干部专业培训以应对封关后的政策落地和制度创新挑战[10] - 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激发群众参与热情[10]
全省各市县传达学习省委八届七次全会精神
海南日报· 2025-08-04 09:18
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 - 五指山市强调拼经济促发展 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2] - 临高县大力发展镇域经济 推动县域经济从重点突破转向各镇集群联动 探索重点园区辐射带动、乡镇特色支撑的发展之路[3] - 屯昌县统筹推进封关运作前经济工作 重点抓产业促发展 扎实推进"一园三区两中心"产业空间布局 大力招引优质企业 建设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4] - 白沙县巩固提升上半年招商引资成效 压实链长制责任 开展延链补链强链建链行动 围绕重点产业精准招商 确保重点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见效[6] 民生保障与公共服务 - 五指山市持续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 着力解决物业管理等堵点难点问题[2] - 临高县强化就业社保医疗教育等民生领域建设 全面提高民生保障水平[3] - 屯昌县加快补齐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短板 优化公共服务供给[4] - 昌江县着力增强社会保障公平性 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 扩大基础民生服务普惠性 提升多样化社会服务可及性[4] - 白沙县聚焦"一老一小、低收入、青少年"四类人群办好民生事项 增进民族地区幸福指数[6] 乡村振兴与基层治理 - 五指山市以乡村振兴为民生工作重中之重 聚焦"三抓三强"持续发力 推动乡村振兴更实更稳[2] - 屯昌县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扎实推进乡村振兴 深化垦地融合力争产业协同取得新突破[4] - 琼中县建立健全责任明确动态更新闭环管理工作机制 将民生工作纳入"监督一张网"[5][6] 生态保护与文化发展 - 五指山市牢牢抓好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治理修复等重点工作 确保生态环境持续保持全省最优水平[2] - 白沙县打造多样文体服务 深挖黎族语言歌舞技艺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创作以黎族传统文化为特色的优秀作品[6] 组织保障与政策落实 - 各市县通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三会一课等方式组织学习 分层分批对县镇村三级领导干部进行集中轮训[5] - 白沙县各级党组织带头扛起责任 主动学习研究政策 做好宣传引导 确保工作闭环落实 同时落实基层减负深化作风建设[6] - 屯昌县着力净化政治生态转变干部作风 结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查摆问题 推进整改整治顽瘴痼疾[4]
省政协主席李荣灿参加省委八届七次全会分组讨论
海南日报· 2025-08-01 07:36
会议背景与核心文件 - 海南省政协主席李荣灿参加省委八届七次全会分组讨论[1][2] - 会议讨论核心文件为《中共海南省委关于全面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增强群众在自由贸易港建设中获得感的意见(讨论稿)》[2] 政策出台的战略意义 - 政策出台于海南自贸港即将启动全岛封关运作的关键时期[2] - 旨在补齐民生短板弱项、营造和谐稳定社会环境、确保封关运作平稳有序[2] - 体现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执政理念[2] 政策预期影响与政协角色 - 《意见》目标明确具体、措施扎实有效 预期将引领海南民生事业迎来新的飞跃[2] - 省政协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 聚焦民生福祉深入调查研究、建言资政、深化民主监督[3] - 省政协致力于推动全会部署的各项目标任务落地落实 为自贸港建设贡献政协力量[3]
从三个“最”看中国经济新发展(锐财经)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12 05:25
创新驱动 - 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规模比"十三五"末增长近50%,增量达到1.2万亿元,研发投入强度提高到2.68% [2] - 中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研发人员队伍,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专业毕业生每年超过500万 [3] - 自主研发的高性能芯片、操作系统、AI大模型和机器人等技术突破加速,"三新"经济增加值超过24万亿元 [3] 民生福祉 - 义务教育巩固率和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均在95%以上 [3][5] -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或享受政府购买学位比例达到97%,比"十三五"末提高11.2个百分点 [5] - 新增114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总数达125个,全国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惠及4亿多人次 [5] 绿色发展 - 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历史性超过煤电,建成全球最大清洁发电体系,每用3度电有1度是绿电 [6] - 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从"十三五"末的9.34亿千瓦增至20.9亿千瓦,翻了一番多 [6] - 单位GDP能耗比"十三五"末下降11.6%,主要资源产出率提高约12%,生活垃圾焚烧处理量增长83.6% [6] 交通与基础设施 - "十四五"期间高铁新增投运里程超过1万公里,高铁运营里程是其他国家总和的2倍 [5] - 生鲜产品实现"当天到""次日达",交通出行和快递服务效率显著提升 [5] 生态保护与生活方式 - 长江、黄河干流全线达到二类水质标准,中国成为全球"增绿"最多最快的国家 [7] -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从492万辆增至3140万辆,增长5倍多,一级能效家电销售额占比达90% [7]
今年中国经济总量预计可达140万亿元左右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10 07:33
经济总量与增长 - "十四五"时期中国经济总量连续跨越110万亿元、120万亿元、130万亿元,今年预计可达140万亿元左右,增量预计超过35万亿元[1] - 中国经济增量相当于广东、江苏、山东三省经济总量总和,超过世界经济排名第三国家的经济总量[1] - 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保持在30%左右[1] 创新驱动与研发投入 - 中国研发投入规模比"十三五"末增长近50%,增量达到1.2万亿元[2] - 研发投入强度提高到2.68%,接近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平均水平[2] 民生福祉与社会保障 - 中国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2] - 义务教育巩固率和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都在95%以上[2] 营商环境与市场建设 - 全国统一大市场"四梁八柱"基本建立,民营经济促进法颁布施行[2] - 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清零",全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限制措施缩减到29项[2] - 民营企业增加到5800多万户,比"十三五"末增长超过40%[2] 绿色发展与环境治理 - 中国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5%以上,新增森林面积贡献全球新增绿化面积的四分之一[3] -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稳定在87%左右,比"十三五"时期提高3个百分点[3] - 长江、黄河干流全线达到二类水质标准[3] - 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历史性超过煤电,建成全球最大清洁发电体系[3] - 每用3度电就有1度是绿电[3] - 每年生产钢材中20%以上原料来自废钢循环利用[3] 基础设施与产业体系 - 支持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4.6亿亩,累计建成超过10亿亩高标准农田[3] - 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电力基础设施体系,发电装机容量占全球三分之一[3] - 拥有全球规模最大、门类最齐全、体系最完整的制造体系[3] - 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不断提升[3]
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 新的开创性进展、突破性变革、历史性成就——国新办发布会聚焦我国“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
新华社· 2025-07-09 19:36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 经济总量连续跨越110万亿元、120万亿元、130万亿元,2024年预计达到140万亿元左右,增量超过35万亿元[2] - 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前4年经济增速平均5.5%[2] - 内需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86.4%,最终消费贡献率56.2%,比"十三五"提高8.6个百分点[2] - 制造业增加值连续15年全球第一,每年超过30万亿元,200多种工业品产量世界第一[3] 创新突破与产业升级 - 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比"十三五"末增长近50%,增量1.2万亿元,研发强度达2.68%[5] - 集成电路年产量增长72.6%,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42%,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73.8%[5] - 在研创新药4000余款占全球30%,STEM专业毕业生每年超500万[5] - 建成全球最多5G基站,拥有最大中等收入群体和社会保障体系[3] 绿色发展成效 - 森林覆盖率超25%,贡献全球新增绿化面积25%[7] - 新能源发电装机超煤电,清洁发电占比达33%[7] - 单位GDP能耗比"十三五"末下降11.6%,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140万辆(增长5倍)[7] - 废钢循环利用率超2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87%[7] 民生与社会保障 - 城镇新增就业年均超1200万人,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8] - 基本医保参保率超95%,每千人口执业医师数从2.9人增至3.6人[8] - 新增402种医保药品,跨省就医结算惠及4亿人次[8] - 护理型养老床位占比64.6%,托育服务中心覆盖300多地级市[8] 改革与开放成果 - 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从151项减至106项,清理4218件妨碍公平竞争规定[9] - 外商直接投资累计4.7万亿元(超"十三五"总量),外资贡献1/4工业增加值[10] - 建成全国统一电力市场,数据基础制度与国家数据局组建[10] - 推广88条综合改革试点经验,民营经济促进法推进实施[9][10]
《清华金融评论》封面专题:“十四五”回顾与“十五五”前瞻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7-09 17:26
"十四五"经济成就 - GDP规模连续突破110万亿、120万亿、130万亿元,2025年预计达140万亿元[3] - 内需对经济增长平均贡献率86.4%,最终消费贡献率56.2%,较"十三五"提高8.6个百分点[3] - 前4年经济增速平均5.5%,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30%[4][12] - 研发经费投入比"十三五"末增长50%,增量1.2万亿元,强度达2.68%[17] - 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历史性超过煤电,清洁发电占比达33%[20] 创新驱动发展 - 实现国产电磁弹射航母、大型邮轮、LNG运输船等船舶工业突破[17] - 第四代核电站投入商业运行,空间站全面建成[17] - C919大飞机实现商业飞行,嫦娥六号完成月球背面采样[17] - 高铁运营里程达其他国家总和2倍,"十四五"新增超1万公里[18] 民生改善 - 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超95%,新增114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18] - 长期护理保险参保1.8亿人,托位数574万个增长125%[18] - 人均预期寿命达79岁,每5年增长1岁[18] - 建成全球最大教育/社保/医疗体系,义务教育巩固率超95%[18] 产业升级 -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3] - 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清零,民营企业达5800万户增长40%[19] - 钢材原料20%来自废钢循环利用[20] - 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相当于黑龙江+河南耕地面积[21] "十五五"战略方向 - 聚焦形成内生动力,扩大国内需求[4][8] - 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与乡村振兴[6][7] - 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应对人口老龄化[6][7] - 增强宏观经济政策一致性,完善治理体系[9] - 发展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生物技术等前沿科技[6] 国际影响力 - 单位GDP能耗四年累计降11.6%,减碳11亿吨[22] - "一带一路"合作覆盖150多国,雅万高铁带动5.1万人次就业[22] - 建成全球最大电力基础设施,装机占全球1/3[21]
“十四五”成绩单来了:多项指标进展超过预期
中国新闻网· 2025-07-09 16:13
经济发展 - 5年经济增量预计超过35万亿 相当于再造一个长三角 也超过世界排名第三国家的经济总量 [2] - "十四五"前4年中国经济增速平均在5.5% 在经济发展史上前所未有 [3] - 制造业增加值每年超过30万亿元 连续15年全球第一 200多种主要工业品产量世界第一 [4] 科技驱动 - 船舶工业取得重大突破 包括第四代核电站 中国空间站 月球背面采样 国产大飞机C919等 [4] - 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数量达26个 占比全球第一 高新技术企业超过46万家 [5] - "三新"经济增加值超过24万亿元 相当于北京 上海 广东地区生产总值总和 [5] 民生福祉 - 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岁 每5年增长1岁 [6] - 每年城镇新增就业稳定在1200万人以上 服务业就业占比提升至48.8% [7][8] - 402种药品新增进入国家医保目录 护理型养老床位占比提高到64.6% [9] 治理效能 - 全国统一大市场"四梁八柱"基本建立 民营经济促进法颁布施行 [10] - 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清零" 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缩减到29项 [10] - 民营企业达5800多万户 比"十三五"末增长超40% [10] 绿色发展 - 单位GDP能耗比"十三五"末下降11.6% 全球能耗强度下降最快国家之一 [11] - 长江 黄河干流全线达到二类水质标准 中国成为全球"增绿"最多最快国家 [11] -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140万辆 比"十三五"末增长5倍多 [12] 安全保障 - 累计建成超10亿亩高标准农田 相当于黑龙江 河南两省面积总和 [13] - 建成全球最大电力基础设施体系 发电装机容量占全球三分之一 [13] 对外开放 - 外商累计对华直接投资4.7万亿元 超"十三五"期间总额 [14] - 外资企业贡献中国1/3进出口 1/4工业增加值 1/7税收 创造3000多万就业岗位 [14]
“十四五”前4年经济增速平均值5.5%,还有这些亮点
第一财经· 2025-07-09 15:46
综合国力突飞猛进 - 2025年中国经济总量预计达到140万亿 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在30% [1] - "十四五"前4年经济增速平均值5.5% 内需对经济增长平均贡献率86.4% [1] - 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数量达26个(全球第一) 高新技术企业超46万家 [1] - 经济总量增量超35万亿 相当于广东、江苏、山东三省经济总量之和 [4] - 制造业增加值连续15年全球第一 200多种主要工业品产量世界第一 [5] - 拥有全球最大高速公路网、高铁网、港口网等基础设施体系 [5] 内需潜能释放 - 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平均贡献率56.2%(较"十三五"提高8.6个百分点) [8] - 资本形成对经济增长平均贡献率30.2% 投资侧重补短板利长远 [8] - 2024年底全国充电基础设施总量达1281.8万台 支撑新能源汽车普及 [8] - 90%县级行政中心实现30分钟上高速 50万人口以上城市高铁覆盖率97% [9] 科技创新与重大工程 - 全员劳动生产率、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指标符合预期 [4] - 102项重大工程进展顺利 预计年底前全部完成目标 [8] - 基础设施构筑"新支撑" 科技攻关赋能"新活力" 生态建设创造"新奇迹" [8] - 贵阳至南宁高铁等交通设施投运 川藏铁路等工程稳步建设 [9] 民生福祉提升 - 城镇新增就业稳定在1200万人/年以上 服务业就业占比提升至48.8% [13] -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超95% [13] - 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超14年 每千人口执业医师数从2.9增至3.6人 [13] - 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覆盖81项项目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