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出海
搜索文档
中国车企逐鹿拉美2.0:从整车出口到体系出海 不落地就可能出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8 07:10
国产汽车的出海征程还在加速。 10月14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前9个月汽车工业"成绩单"。今年前三季度,汽车出口495万辆,同比 增长14.8%。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表现抢眼,出口175.8万辆,同比增长89.4%。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 华表示,从目前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态势来看,2025年全年汽车出口有望超过650万辆。 那片曾被欧美车企长期主导的拉美汽车市场,如今正迎来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加速出海"浪潮。圣保罗的 街头,比亚迪元PLUS与名爵ZS EV的身影日益常见;墨西哥城的经销商展厅里,咨询吉利混动车型的 消费者排起长队;哥斯达黎加的公务车采购清单上,中国品牌电动车已占据半壁江山。 只是,浪潮之下,部分拉美国家竖起的关税壁垒、本地化要求,也在无形之中改变车企出海的航道。从 整车出口到生态出海,国产新能源准备好了? "福特离开,比亚迪来了" "今天是我人生中最难忘的一天。"当地时间10月9日,巴西总统卢拉在比亚迪巴西工厂的演讲中激动地 说道。他还说,"福特离开了,比亚迪来了!" 在这一天,比亚迪第1400万辆新能源汽车在巴西工厂下线,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将这辆宋Pro的钥匙交 付给卢拉。 第1400万辆新车在巴 ...
透视奇瑞出海成绩单,前三季度近百万辆出口“含金量”如何?
格隆汇· 2025-10-17 17:11
当下,中国汽车出海不仅是产业升级趋势,也是资本市场关注的核心领域。在全球供应链重构与电动化转型的大背景下,具备持续出海能力、能突破高壁 垒市场的车企,投资者认为其将享受更高的估值水平。 今年前三季度,我国汽车出口量达495万辆,同比增长14.8%。其中,9月汽车出口量为65.2万辆,同比增长21%,势头强劲。 具体到车企上,比如奇瑞的出海表现尤为亮眼,明显跑赢中国汽车出口增速。数据显示,9月,奇瑞集团取得单月出口137,624辆、同比增长26.2%的成 绩,再次刷新单月出口纪录。1-9月,奇瑞集团累计出口936,428辆,同比增长12.9%,按照官方说法,平均每25秒即有一辆"奇瑞造"驶向海外。 所以从投资的角度来看,奇瑞这份出海的成绩单,是投资者观察中国汽车出海潜力的典型样本。近期奇瑞汽车已在港交所挂牌上市,其出海背后的产品、 技术、市场布局等细节得以披露,也值得深入探讨。 01 出海成绩的"含金量",从规模领先到价值突围 对于出海的成绩单,若将奇瑞的汽车出口数据置于行业之中对比,更加凸显出"含金量"。 尽管其他中国车企在海外销量增长迅猛,奇瑞的销量稳步攀升,释放出强大的规模效应。根据易车整理的乘联分会9月 ...
中国车企征战欧洲,奇瑞前三季度已经卖了15万台
华尔街见闻· 2025-10-14 11:39
公司战略与资本市场举措 - 公司于2024年9月下旬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开启国际资本市场新征程 [1] - 港股IPO计划募集资金的20%将专项用于海外市场拓展 [1] - 海外业务收入已成为公司业绩稳健的压舱石,2024年海外营收首次突破1000亿元大关,达到1008.98亿元 [22]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海外市场营收分别为330.87亿元、770.6亿元、1008.98亿元,占总营收比例分别为32.8%、47.2%、37.4% [22] 全球化进程与市场表现 - 公司已连续22年成为中国乘用车出口冠军 [3] - 2024年公司年内出口量首次突破100万辆,意味着中国每出口5辆车中就有1辆是该公司产品 [7] - 公司旗下OMODA与JAECOO品牌用两年时间覆盖全球44个市场,遍及欧洲、澳洲及南美等重点区域 [3] - 2024年1-9月,公司在欧洲市场销售14.5万台,实现两倍多的增长 [3][13] - 公司全球化战略经历了从“走出去”到“走进去”再到“走上去”三个阶段的演进 [5][6][7] 高端化战略与产品布局 - 公司进入品牌向上的突破阶段,战略向高端化和新能源化倾斜 [7] - 2024年9月,公司旗下高端电混越野车型纵横G700以34.99万-42.99万元预售价切入市场,全球预售100小时订单突破1万台 [15] - 该高端车型在迪拜哈利法塔亮相,标志着公司正式以豪华之姿登上世界舞台 [3][15] - 公司目标是推动混动技术平权,锚定“全球十大汽车品牌”地位 [24] 海外市场拓展与本地化 - 欧洲市场成为公司品牌向上的试金石,公司采取差异化市场切入策略,选择以意大利、西班牙等南欧国家为突破口 [11][12] - 2024年4月,公司与西班牙汽车公司Ebro-EV Motors签署协议,将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合作生产新型电动汽车 [13] - 公司通过收购原日产工厂进行欧洲本地生产与分销,该工厂于2023年11月投产,预计至2027年年产量达5万辆,2029年增至15万辆 [13] - 2024年下半年,公司计划进入丹麦、克罗地亚、德国、法国等新市场 [13] 技术实力与质量体系 - 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8大研发中心,覆盖德国、西班牙、巴西等关键市场 [23] - 公司拥有全球质量管理体系,涵盖产品全生命周期,已在世界各大生产基地践行 [8] - 2025年,公司包揽J.D. Power中国新车质量研究等四项“自主第一”,成为唯一自主品牌“四冠王” [16] - 公司产品获得欧洲、澳洲等地五星安全认证,是获得全球五星安全认证最多的中国品牌车企 [16] - 公司在2025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中排名第233位,是全球跃升速度最快的车企 [16]
在马来西亚“狙击”日系的三种姿势
虎嗅· 2025-10-12 12:19
东南亚汽车市场格局变化 - 2025年上半年马来西亚汽车销量达39.68万辆,首次超越印度尼西亚的39.05万辆,成为东南亚最大汽车市场 [1] 马来西亚新能源汽车政策 - 政府计划到2030年将电动汽车销量占比提升至15%,到2040年提升至38% [2] - 目标在2025年前建成1万个公共充电设施 [2] 马来西亚市场特殊性 - 华人占总人口约20%,但创造了80%的财富,是除中国外唯一拥有完整中文教育体系的国家 [6] - 作为产油国,燃油价格低廉,每升约3元人民币,导致2025年上半年燃油车占比高达92% [12] - 拥有自主汽车品牌Perodua和宝腾,两者合计市场份额接近60% [14] 中国车企在马来西亚战略 长城汽车策略 - 采用多能源路线结合智能化,并实施高溢价策略,坦克300高配版售价43万元,坦克500 HEV售价56万元 [21][22] - 2025年上半年在马来西亚销量已超2024年全年,成为当地增长最快品牌 [18] - 目标客户为高收入华人群体,占比80%,通过影响富裕阶层带动普通消费者 [22][23] 奇瑞汽车策略 - 目标成为马来西亚第三大国民品牌,目前在所有品牌中排名第五 [30] - 通过Chery、Jeacoo、Icaur四个品牌和三个渠道运营,全国销售网点超100个,远超长城的20多个和比亚迪的40多个 [32] - 在莎阿南布局具备四大工艺的新工厂,作为奇瑞国际右舵市场研发与测试枢纽 [36] 吉利通过宝腾布局 - 2017年收购宝腾49.9%股份,基于吉利车型推出宝腾S70和X50等车型 [42] - 首款纯电车型e.MAS 7基于银河E5打造,上市后霸榜当地纯电销量榜,单车型销量抵过比亚迪多款车型总和 [43] - 未来计划借助宝腾的关税和政治宗教优势,征战墨西哥、印度等对中国品牌敏感的市场 [52] 市场挑战与质量要求 - 马来西亚消费者对车辆耐用性要求极高,当地没有汽车报废政策,可见40年老车在路上行驶 [60][61] - 日系车凭借皮实耐用占据市场,有“一车传三代,人走车还在”的俗语 [60] - 中国车企需坚守质量红线,避免重蹈历史上中国摩托车因价格战导致质量下降而退出市场的覆辙 [56][63]
港股敲完钟的奇瑞,还藏了好几手
新浪财经· 2025-10-11 17:53
公司核心观点与市场定位 - 公司处于向新能源与智能化升级转型过程中,销量规模、品牌及业绩属国内民营车企第一梯队,但市值被低估 [3] - 公司的海外优势与燃油车基本盘能提供稳定现金流,若募资有效投入新能源领域,有望在2025-2027年实现营收与利润的二次增长 [3] - 市场普遍看好公司登陆港股后的发展前景,认为其业绩已进入快车道,2024年营收达到约2699亿元人民币高位 [3] 新能源转型进展与产品策略 - 公司利用经典燃油车IP(如风云、QQ、瑞虎)作为开拓新能源市场的抓手,实现经典车系转型 [4] - 风云A9L车型上市后连续两个月(8月和9月)交付突破1万辆,成为传统车企IP转型新能源的佼佼者 [6] - 公司设立QQ事业部聚焦新能源小车市场,全新纯电奇瑞QQ计划于2026年上半年量产上市 [6] - 2025年1-9月公司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同比增长77.1%至约58.8万辆 [6] - iCAR品牌V23车型凭借复古造型,1-8月累计销量近4万台,成为细分车型销量冠军,设计口碑领先 [14] 全球化布局与海外市场表现 - 公司拥有强大的全球化产销网络,2025年前三季度出口销量超过93.6万辆,同比增长12.9%,保持中国汽车出口第一 [7] - 公司是首个累计出口销量突破500万的中国品牌,并创下连续5个月出口超10万辆、单月出口突破13万辆的记录 [7] - 欧洲市场表现强劲,1-9月在欧洲销售汽车14.5万辆,实现2倍多的增长,并成功进入西班牙、意大利、英国、匈牙利等市场 [8] - OMODA和JAECOO品牌用两年时间覆盖全球44个市场,并计划进入丹麦、克罗地亚、德国、法国等新市场 [8] - 风云新能源和iCAR品牌具备全球化视野,新车研发符合多市场要求,计划进入中东、东盟等新能源渗透率低但需求强烈的市场 [9] 技术创新与品牌向上 - 公司被称为“理科生”,注重技术研发,是“中国心”年度十佳发动机及混动系统评选的常客 [13] - 通过展示捷途纵横G700的“纵横方舟”水陆两栖行驶技术,实现了营销突破,该车有望成为公司历史上关注度最高的40万级新车 [13] - 纵横G700在迪拜哈利法塔亮相,标志着公司正式以豪华之姿登上世界舞台 [14] - 2025年1-9月公司累计销售新车超过200万辆,同比增长14.5%,在新能源赛道展现出量、价齐升的势头 [15]
比亚迪 | 9月:批发环比回升 高端化稳步突破【民生汽车 崔琰团队】
汽车琰究· 2025-10-08 22:44
公司9月销量表现 - 9月新能源汽车批发销售39.6万辆,同比下降5.5%,环比增长6.1% [2] - 9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售39.3万辆,同比下降5.9%,环比增长5.8% [2] - 1-9月新能源乘用车累计批发321.9万辆,同比增长17.6% [3] - 9月插混乘用车销售18.8万辆,同比下降25.6%,环比增长9.4%;纯电乘用车销售20.5万辆,同比增长24.3%,环比增长2.7% [3] 分品牌销量与高端化进展 - 9月王朝海洋品牌销量35.6万辆,腾势、方程豹、仰望品牌销量分别为12,407辆、24,121辆、758辆 [2] - 腾势、仰望、方程豹三个高端品牌9月合计销量3.7万辆,占新能源乘用车总销量的9.4% [3] - 方程豹品牌推出豹7车型,售价17.98-21.98万元,首周订单突破1万辆,采用硬派设计并配备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 [4] - 腾势品牌完成管理层调整,由李慧接任以强化服务体系与用户体验 [4] 海外市场拓展 - 9月新能源出口销量7.1万辆,同比增长115.8%,1-9月累计出口69.7万辆,同比增长134.0% [5] - 海外增长得益于土耳其、巴西、欧洲等地销量快速提升以及自建滚装船运力增强 [5] - 公司在巴西的乘用车工厂已落成投产,并计划在乌兹别克、匈牙利、土耳其、印尼等地布局新工厂 [5] 财务业绩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9,908.1亿元、11,889.7亿元、13,970.4亿元 [6] - 预计2025-2027年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分别为454.0亿元、603.5亿元、704.2亿元 [6] - 预计2025-2027年每股收益分别为4.98元、6.62元、7.72元,对应市盈率分别为22倍、16倍、14倍 [6]
“智税”护航,“中国车谷”新能源汽车驶向全球赛道
长江日报· 2025-09-30 15:05
岚图汽车及“中国车谷”业绩表现 - 岚图汽车2025年8月交付量达到13505辆,同比增长119%,连续7个月攀升并刷新历史纪录 [1] -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国车谷”)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200亿元,并下线中国新能源汽车首个年产第1000万辆整车 [1] - 2025年上半年,“中国车谷”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58%,预计全年上市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将达20款 [2] 产业智能化升级与税惠支持 - 岚图汽车智慧车间集成AI视觉检测、5G全连接技术,采用935台工业机器人,可混流生产4种车型,每118秒下线一台新能源汽车 [2] - 税务部门2024年为车谷70余户智能网联汽车企业办理增值税留抵退税共计1.04亿元;2025年以来办理留抵退税6995万元,缓解企业研发和产能扩张压力 [3] - 国家政策支持包括制造业增值税留抵退税、先进制造业增值税加计抵减、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及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 [2] 海外市场拓展与支持 - 东风进出口公司2025年上半年出口汽车50711辆,同比增长75%,其中乘用车出口38804辆,同比增长105% [5] - 该公司近两年在境外参与7次大型展会,收获订单7500辆,2025年上半年在中东地区销量同比增长180% [4] - 税务部门提供“一企一策”服务,为企业定制《国别(地区)投资税收指南》等,帮助规避跨境经营风险 [5] 物流体系建设与税务助力 - 武汉港汉南港区作为长江中上游唯一具备汽车滚装外贸功能的港口,2025年3月“车谷号”运载600余辆新能源汽车往欧洲,单车出海成本降低至少1000元 [6] - 近三年来税务部门辅导8家港口企业落实大宗商品仓储设施用地城镇土地使用税费优惠共计630余万元 [6] - 武汉已初步建成内陆最大铁水联运中心,阳逻港为汽车及零部件企业提供经济高效“出海”通道 [6] 产业集群效应 - “中国车谷”已聚集10家整车企业、14座整车工厂和千余家零部件企业,包括路特斯、小鹏等新能源整车龙头企业 [7] - 东风悦享无人巴士在“双智”协同发展示范区实现100平方公里区域范围内的常态化运营 [2]
国产汽车“出海”添新通道 上海南港码头新开澳新直航班轮航线
中国新闻网· 2025-09-29 17:23
航线首航与运力 - 澳新班轮直航航线于9月28日在上海南港码头迎来首航 聚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市场[1] - 首航船舶“维京翡翠”轮为4300车位汽车滚装船 本航次装载2330件货物 包括新能源汽车、工程车及配件[1] - 直航模式减少中途挂靠港 航程可缩短至14天内 显著提升国产汽车出海效率[4] 汽车行业政策与市场前景 - 中国八部门联合印发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 设定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目标约1550万辆 同比增长约20% 并要求保持汽车出口稳定增长[2] - 澳大利亚政府发布国家电动交通战略 设定2030年新能源汽车占新车销售30%的目标 并设立清洁交通基金提供税收优惠和补贴[2] - 澳大利亚计划在2027年实现充电桩数量翻倍 在政策支持下有望成为亚太地区最具活力的新能源交通市场之一[2] 中国汽车品牌在澳市场表现 - 2025年第二季度澳大利亚电动汽车单季销量超2.9万辆 市场份额接近9.3%[2] - 中国汽车品牌凭借价格优势和契合家庭需求的产品定位 成为推动澳大利亚电动汽车市场增长的重要力量[2] 航线运营背景与发展 - 中国航运企业与澳新市场早有联结 2023年4月已有航企以包船形式首航澳大利亚[2] - 2025年以来 随着自建新船交付和班轮化运营经验积累 澳新班轮航线已具备全面开航条件[2]
观车 · 论势 || 中国汽车“出海”,“扎根”比“捞金”更重要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9-26 09:36
中国汽车品牌在俄罗斯市场的现状与挑战 - 俄罗斯网红视频引发关注,指出中国汽车品牌在俄市场忽视品牌形象维护和售后服务 [1] - 中国汽车品牌在俄罗斯市场占有率从2020年不足10%飙升至2024年的68% [1] - 市场占有率登顶后开始呈现下滑态势,部分原因是俄罗斯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限制性措施 [3] 市场扩张模式及其问题 - 大量中国汽车通过平行进口、二手车出口等非官方渠道进入俄罗斯市场,贸易商以赚取高额利润为主要目的 [1][2] - 具体运作模式为在中国采购低成本汽车,通过二手车变更后经独联体国家(如吉尔吉斯斯坦)转口至俄罗斯,例如一辆价值5万美元的中国汽车申报价格可能仅8000美元,进口商赚取税额差 [2] - 此种模式下,贸易商不投入资源建立售后网络、培训技术人员或处理客户投诉,导致消费者遇到故障后无法维权或维修,损害品牌口碑 [2] - 有品牌因质量问题被吊销认证后换个名字继续销售,这种行为被视作短视 [4] 产品质量认知与系统性难题 - 2020年俄罗斯消费者普遍认为中国品牌汽车"品质一般",当时力帆汽车的廉价车型契合了市场需求,但也成为质量不佳印象的源头 [2] - 当前进入俄罗斯市场的品牌(如理想、极氪)产品质量相较过去有很大提升,售价也较国内高出近1倍 [2] - 但俄罗斯消费者和维修行业依然面临维修经验不足、备件获取困难以及中国车设计复杂特殊等系统性难题 [2] 高质量发展与长期战略的必要性 - 行业需深刻认识到深耕当地市场、扎根发展远比短期逐利更为重要,必须实现高质量"出海" [3] - 深蓝汽车董事长邓承浩表示,为做高质量"出海"而非试水型国际化,对欧洲市场研究了两三年才启动 [3] - 全球化车企必须坚持"长期主义"和"本位主义",例如产品需针对俄罗斯冬季大量使用融雪剂的情况,在车身防腐蚀方面进行更严格处理 [3] - 本土化运营和生产能更深入目标国市场,有效解决消费者对售后便利性的期待 [3] 成功本土化实践案例 - 长城汽车在俄罗斯图拉州建立了全工艺独资汽车制造厂,是中国汽车品牌在海外首个涵盖冲压、焊接、涂装、总装四大工艺的整车制造厂 [3] - 吉利通过与白俄罗斯合资的Belgee工厂生产电动车型,并同步布局售后网络 [3] - 零跑汽车与Stellantis集团共同成立合资公司,以加速其电动技术的海外布局 [3] - 上汽集团在海外建立制造基地、研发中心、金融公司和自营航线,提供从购车到报废的全生命周期服务 [4] 品牌形象扭转的关键路径 - 品牌方需加强官方渠道建设,通过本地化生产、直营门店、双边合作等方式掌控销售终端 [4] - 需建立"研产供销服"生态体系 [4] - 需回应政策关切,针对俄罗斯的"报废税"和认证新规,与俄方合作建立本地实验室以缩短认证周期,同时加强输出新能源汽车技术,塑造新企业形象 [4] - 中国汽车"出海"需构建以品质和服务为核心的品牌价值,实现从"市场填空者"到"全球引领者"的身份转变 [4]
中金 | 乘用车出海洞察#5:全球格局再重构,中国汽车深受益
中金点睛· 2025-09-26 07:57
全球汽车格局重构 - 全球汽车正处于格局重构阶段 2025年中国汽车已完成出口扩张 即将迎来出海加速 全球消费者对电动智能技术认知已建立 欧美日车企加速产品投放 非中国市场的新能源渗透率将从拖累转向加速 [2] - 中国汽车电动智能变革基本完成 依托技术变革优势 中国自主品牌实现本土新能源市场份额领先 新能源上险口径8M25达89% 依托规模优势和运营效率 中国蝉联汽车出口全球第一 自主车企即将迎来出海加速 进入更深入的国际化扩张阶段 [2] - 2030年中国自主品牌车企有望实现全球近3000万辆的产量规模 并培育数家年产500万辆以上的车企 [2] 中国新能源市场表现 - 2024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上险量达1077万辆 同比增长68% 2020-2024年复合增速达75% 新能源年销量及存量规模均位居全球第一 [4] - 8M25中国新能源上险量同比增长24% 新能源渗透率50.5% 3月以来单月新能源渗透率均达50%以上 8M25自主品牌新能源市场份额达89% [4] - 预计2025年新能源销量中性假设下同比增长接近25% 乐观状态下有望实现同比增长25% 对应渗透率突破55% [4] 汽车出口表现 - 1-8月乘用车累计出口364万辆 同比+14.5% 单月出口量环比持续提升 1-8月新能源占出口比重较2024年增长15ppt至41% [8] - 1-8月中国对欧盟、东盟、西亚、非洲等重要市场出口均实现高速增长 对墨西哥新能源出口量增长1.1倍 对西亚增长1.0倍 对欧盟的新能源出口量同比增长32% [8] - 1-8月比亚迪出口量同比增长1.3倍至60.1万辆 奇瑞、上汽通用五菱出口量稳健增长 小鹏、零跑累计出口量分别达2.5/3.1万辆 [8] 欧洲新能源市场 - 1H25欧盟市场新能源渗透率向上突破达23% 同比增速达到20% BEV/PHEV渗透率分别为15%/8% 同比+3ppt/1.5ppt [9] - 1H25丹麦、瑞典、芬兰、荷兰渗透率最高均达50%以上 德国、法国渗透率在20-30%区间 西班牙、意大利渗透率低于欧盟平均水平 [9] - 非欧盟国家中 挪威新能源渗透率在2023年已突破90%且持续增长 英国新能源渗透率1H25达32% [9] 欧洲市场竞争格局 - 欧盟市场格局仍以传统车企主导 2024年大众、Stellantis、雷诺、宝马、梅赛德斯-奔驰市占率分别为26%、16%、11%、7%、5% [12] - 新能源市场集中度相对较低 大众、宝马、梅赛德斯-奔驰市占率整体靠前 特斯拉、Stellantis份额呈下降趋势 比亚迪、小鹏等份额提升明显 [12] - 比亚迪1H25在欧盟新能源市占率达3.7% 新能源市场份额提升至第9名 [12] 东盟新能源市场 - 东盟市场新能源销量逆势增长 2024年/1H25同比增速达55%/101% 销量规模分别达22.9/19.7万辆 [17] - 1H25越南、泰国、印尼新能源渗透率分别达37%/28%/14% 越南市场新能源渗透率快速提升主要系Vinfast多款新能源车型上市带动 [17] - 比亚迪1H25在轻型车市场份额达5.2%位列第7 在新能源市场份额达31% 广汽、奇瑞、上汽、长城等自主车企在新能源市场份额位居前列 [19] 拉美新能源市场 - 拉美地区6国2024年乘用车及轻型车年销量为489万辆 同比+10% 新能源销量达11万辆 同比增长2.5倍 新能源渗透率2.3% [20] - 巴西占8.7万辆 同比增长3.2倍 渗透率达3.5% 1H25巴西、哥伦比亚新能源渗透率持续提升 [20] - 比亚迪在新能源市场份额从60%提升至77% 宋Plus、海豚及海豚mini贡献主要增量 沃尔沃、长城位列其后 [23] 全球车企电动化规划 - 大众集团重点推出4款全新紧凑型和小型电动车型 包括ID.Polo、ID.Polo GTI、ID.Cross以及ID.EVERY1概念车 2026年在欧洲市场补齐2.5万欧元左右价格的入门级电动车型 [29] - 宝马iX3车型作为NEUE KLASSE系列第一款车型正式发布 WLTP续航里程802km 采用800V架构 最高10分钟充电可支持续航里程372km 2027年前计划有40款运用NEUE KLASSE平台的车型 [31] - 梅赛德斯-奔驰发布基于全新MB.EA平台的纯电GLC新车型 WLTP续航里程为713km 采用800V架构 最高10分钟充电可支持续航里程303km 计划2026年推出电动版C-Class 2027年推出电动E-Class [33] - 丰田计划2026年前推出10款纯电动车 2030年前推出30款纯电动车 本田"Honda 0系列"将于2026年推出首款车型 现代目标2030年前上市21款纯电车 [37] 市场前景预测 - 预计2025年海外市场新能源销量达到666万辆 渗透率达到12% 欧盟2030年新能源渗透率逐步达到65% 带动海外市场新能源销量达到2000万辆 年复合增速达到26% 渗透率达到33% [39] - 预计中国自主品牌2030年海外销量有望超900万辆 其中新能源超550万辆 对应25%的市场份额 [39] - 预计东南亚2025年新能源渗透率有望达16% 而后逐步提升至30%以上 拉美市场看好供给端发力 带动以巴西为主的新能源销量增长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