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出海

搜索文档
比亚迪电池装机量连续5个月创新高!
起点锂电· 2025-07-02 18:50
2025第五届起点两轮车换电大会 倒计时9天 及轻型动力电池技术高峰论坛 活动主题: 换电之城 智慧两轮 主办单位: 起点锂电、起点钠电、起点两轮车及换电 活动时间: 2025年7月10-11日 活动地点: 深圳宝安登喜路国际酒店2楼国际厅 活动赞助/演讲/合作单位: 雅迪科技集团/台铃集团/新日股份/菜鸟集团/嘟嘟换电/司马出行/河豚换电/ 汇创新能源/ 中兴派能/孚能科技/保力新/创明新能源/多 氟多/博力威/睿恩新能源/诺达智慧/时代瑞象/优旦科技/逸飞激光/盾创科技/博观科技/尚闻科技/威胜能源/兆科动力/中国钠电/比克电池/鹏辉能源/亿纬锂能/星 恒电源/先导智能/小安科技/鑫晟达/精锐精密等 比亚迪电池方面今年来逐渐向好。 起点锂电获悉, 7 月 2 日比亚迪披露今年 6 月产销快报, 6 月动力 / 储能电池装机量约 27.02GWh ,今年累计装机总量约 134.526GWh 。 起点锂电又查询了 1 月到 5 月的电池装机量,发现环比呈现出逐月走高的形势, 1 月装机总量约 16.101GWh ; 2 月装机总量约 16.695GWh ; 3 月装机总量约 20.347GWh ; 4 月装机 ...
雷军距离马斯克有多远?
搜狐财经· 2025-07-01 16:13
小米YU7与特斯拉Model Y的竞争 - 小米YU7对标特斯拉Model Y,起售价25.35万,比Model Y便宜1万元 [3][4] - YU7开售3分钟大定突破20万台,18小时锁单量达24万台,相当于特斯拉Model Y 2024年内地总销量48万台的一半 [4] - 美国媒体The Verge将YU7称为"中国版苹果汽车"和"特斯拉Model Y的直接竞争对手",引发美国读者复杂情绪 [3] 特斯拉自动驾驶技术进展与挑战 - 特斯拉完成首辆全自动驾驶汽车从工厂到客户的交付过程,全程无人介入 [4] - 特斯拉Robotaxi在德克萨斯州奥斯汀小规模运营,每次费用4.2美元,但配备安全员 [6] - 外媒The Verge批评Robotaxi存在驶入错误车道、突然刹车等问题,质疑其安全性 [6] - 特斯拉在北美和欧洲市场销量下滑,部分原因是中国竞争对手加剧 [6] 小米汽车的发展规划 - 小米汽车计划2027年出海,当前主要任务是在中国市场稳住阵脚 [15] - 2027年小米汽车三大主力产品将成型:SU7、YU7和增程SUV(代号昆仑) [15] - 增程SUV将进入问界和理想汽车的舒适区 [15] 特斯拉的全球市场表现 - 特斯拉全球前三大市场为中国、美国和欧洲,中国市场销量占比近一半 [16] - 2023年一季度特斯拉全球销量同比下滑13%,5月欧洲市场销量下滑27.9% [16] - 中国车企在欧洲市场总销量同比增长85%,市场占有率达5.4% [16] 特斯拉的应对策略 - 特斯拉可能推出低价版Model Y(代号E80),售价或降至15万元 [18] - 花旗银行建议特斯拉在中国市场免费提供FSD软件并提供更多优惠 [18] - 分析师预测若无产能限制,小米YU7成熟阶段月销量可达6-8万辆 [18] 自动驾驶安全与声誉管理 - 小米SU7曾发生碰撞爆燃事故,导致行业对智能辅助驾驶宣传降温 [7] - 特斯拉2016年因两起死亡事故将"自动驾驶"改为"自动辅助驾驶" [9] - 2021年特斯拉在近400起自动辅助驾驶系统事故中占据273起 [12] - Waymo无人出租车出行次数突破1000万次,未发生严重事故 [13] 产能与交付挑战 - 小米YU7 Max版本交付周期需7个月以上,标准版需12个月 [14] - 社交媒体出现大量用户要求退款和转单,主要因等待时间过长 [14] - 特斯拉Model 3曾因产能问题导致20%预定者要求退款 [8]
出海提速,金融滞后:中国汽车全球化的隐形痛点
钛媒体APP· 2025-07-01 09:03
中国汽车出口现状与挑战 - 2024年中国汽车出口达640万辆,预计2030年有望冲击千万辆大关 [2] - 零部件出口(不含动力电池)超930亿美元,2030年目标1200亿美元 [2] - 金融支撑薄弱,央行对境外汽车金融持保守态度,不适应行业发展需求 [2] 金融短板与风险 - 央行不对海外客户提供终端金融服务,海外用户对汽车金融依赖度更强 [2] - 海外经销商财务报表不佳,融资能力弱,库存融资艰难 [2] - 海外融资成本高,中资银行海外分支机构网络不完善,风险评估模型适配性差 [3] - 新能源汽车生态化、快速迭代特征与传统金融产品设计逻辑冲突 [4] 新能源汽车金融挑战 - 电池技术迭代快,三年可能面临能量密度升级换代,残值评估与风险承担主体模糊 [4] - 车电分离模式、充电设施配套融资等新型需求缺乏成熟金融方案 [4] - 底盘一体化技术带来更高维修成本和保险定价难题,国外保险机构承保意愿低 [4] 资金跨境流动困境 - 企业在伊朗、俄罗斯等市场面临资金流转困境,支付链条脆弱 [4] - 昆仑银行对创业公司支持有限,大宗贸易转款风险高,价格波动可能吞噬利润 [4] 政策性金融补位 - 中国信保2024年为118家新能源车企承保22亿美元,整车出口承保额达175亿美元,同比增长45% [5] - 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为一年内账期的实物流或服务出口提供付款保障 [5] - 海外投资险承保金额达720亿美元,覆盖战争暴乱、征收等政治风险 [5] 商业银行创新方案 - 兴业银行推出"NRA账户跨境供应链融资",解决境外子公司向境内采购整车时的资金融通问题 [5] 金融支持体系建设建议 - 支持中国车企或金融机构在重点海外市场设立专属汽车金融公司 [6] - 建立专项汽车出口支持资金或海外产业发展基金,聚焦绿地投资、兼并收购等 [6] - 配套"融资审批白名单制度",为头部车企和优质项目提供高效融资与信保支持 [6] 海外协同与平台能力 - 车企与零部件企业海外布局缺乏协同效应,需借鉴日本商社模式 [7] - 海外汽车产业链长,涉及制造、金融、售后、二手车等多个环节,需顶层设计与协同共建 [8] - 日本车企历史路径显示,过度依赖出口规模终将遇到天花板,需转向全球产能布局 [8] 未来发展方向 - 从"走出去"到"扎下去",需资本、产品、战略耐心与体系化能力 [8] - 第二阶段目标是"把体系种下去",形成品牌、产能、服务、数据和政策协同闭环 [8]
车企“出海”,为何要在海外市场实现本土化?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30 15:39
新能源汽车出海战略 - 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加速 本土化成为重要策略 小鹏汽车印尼工厂采用KD组装方式生产 首个海外本地化生产项目启动[1] - 公司制定"出海2.0战略" 在印尼快速构建组装生产体系 未来将在更多海外市场实现本土化[3] - 2025年计划从30个海外市场扩展至60个国家和地区 建立超300家服务营销网点 2033年目标半数销量来自海外[9] 品牌定位与市场策略 - 公司坚持中高端差异化定位 以高科技公司身份进入全球市场 品牌先行和服务先行是核心战略[3] - 欧洲消费者将公司与特斯拉、BBA对标 2024年在欧洲终端售价4万欧元以上的中国纯电品牌中销量第一[4] - 2024年小鹏G9成为北欧中大型纯电SUV销量冠军 在意大利和荷兰赞助"设计周"活动强化品牌文化[6] 产品与技术布局 - 产品力是出海首要条件 智驾技术因法规限制暂未进入海外市场 但已在德国、中东等地开展测试[5] - 提出"科技平权"发展战略 包括智驾科技和快充科技全球平权[5] - 针对不同市场进行产品适配 北欧配置冬季轮胎 亚太主推X9纯电MPV 右舵车市场进行专项调整[8] 营销渠道本地化 - 欧洲采用四种营销模式并行 包括直营代理、代理、经销商和总代模式 丹麦直营代理模式运行两年成功[6] - 欧洲市场90%以上员工为本地人 通过赞助手球比赛、自行车环赛等本地活动提升品牌认可度[6] - 在中东建设备件库 设立子公司 亚太地区发展合作伙伴 尊重当地社会文化习惯[7] 市场竞争与规划 - 海外市场暂未感受到国内"内卷"压力 当前聚焦品牌建设和服务建设[8] - 未采用"0公里二手车出口"模式 坚持中长期布局 海外市场正通过法规收紧此类进口[8] - 未来智驾出海将分三步走 从法规适配、竞争适配到用户体验适配 软件本地化适配是重点[9]
汽车业探索出海新模式
经济日报· 2025-06-30 05:59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全球化发展 -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以开放创新姿态参与全球合作,推动供应链协同对全球汽车产业绿色转型与创新发展至关重要 [2] - 2024年1-5月中国汽车整车出口249万辆同比增长7.9%,新能源汽车出口85.5万辆同比增长64.6% [3] - 品牌全球化和运营本土化成为新拓展模式,如小鹏汽车在欧洲探索4种市场模式并开展本土化营销 [4] 全球化合作模式转型 - 传统"品牌出海+整车投资"模式面临瓶颈,需重构合作逻辑与路径 [4] - 建议依托中国新能源智能化增量供应链赋能全球汽车产业发展,实现产业互补资源共赢 [4] - 需输出数字化智能化标准化服务体系加快融入全球市场 [4] 企业全球化布局案例 - 岚图汽车计划2030年进入60个国家市场布局500家以上门店,进行产品本地化开发 [5] - 国轩高科在全球建立8个研发中心20个生产基地申请超1万项专利 [5] - 国轩高科构建从矿产开采到电池回收的垂直一体化产业链 [5] 产业链协同发展 - 电池出海成为产业链协同重要一环需应对各国本地化生产碳足迹政策 [5] - 中国正通过电池智驾电控等核心技术实现从"代工制造"向"规则制定"转变 [6] - 需构建全球高质量智能超充网络推动检测结果互认消除数字壁垒 [6] 本地化运营挑战 - 进入欧洲市场需深刻理解当地市场法规文化和用户习惯 [7] - 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面临城市土地紧张政策复杂等障碍 [7] - 需加强与本地政府企业合作打造适合当地的基础设施解决方案 [7] 数字化与服务体系 - 汽车产业需满足地域性合规要求及生成式AI应用数据隐私保护等新要求 [8] - 建议建立风险可识别流程可管控责任可追溯的全球合规管理平台 [9] - 需"一国一策"结合本地文化市场产业链实现全球化布局 [9] 智能化发展趋势 - 汽车产业从"电动化出海"向"智能化出海"转变 [9] - 大模型应用将改善智能辅助驾驶和智能座舱体验 [9] - 需在全球部署全栈AI能力服务出海企业 [9] 后市场服务延伸 - 新能源汽车海外使用面临维修厂缺少操作系统生态不同等问题 [10] - 建议在后装市场共建数字化网络打通主机授权配件维修质保溯源等信息 [10] - 需向使用和服务环节延伸价值 [10]
协同创新 智驱全球 中国汽车零部件出海开启“生态化突围”新篇章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27 12:05
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出海发展 - 2024年中国汽车出口量达640万辆,同比增长23%,连续两年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6] - 中国零部件企业出海面临三大挑战:技术壁垒、贸易挑战和供应链系统难题[6] - 零部件企业正积极向海外进行产能布局,建立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技术创新成为驱动出海的核心引擎[9] 全球汽车供应链格局变化 - 全球汽车供应链Top10企业中仅3家实现正增长,增长主要依靠并购、新型业务和区域机会[16] - 中国企业在全球供应链Top100中新上榜3家,主要来自长三角区域,依托智能化和国际化布局增长[16] - 新四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带来三电、智能驾驶等新的价值高地,重塑产业链价值分布[16] 中国汽车供应链企业表现 - 宁德时代以2530亿元营收位居中国供应链榜首,潍柴控股(2406.42亿元)和华域汽车(1586亿元)分列二三位[23] - 2025年1-5月中国汽车整车出口249万辆,同比增长7.9%,新能源汽车出口85.5万辆,同比增长64.6%[18] - 2024年中国整车出口首次超过零部件出口,地缘政治是导致这一结构性变化的主要原因[18] 企业国际化实践与挑战 - 银轮股份实践四个国际化(产品、人才、管理、制造),但面临国际化人才短缺的挑战[21] - 亿咖通科技在海外多地设立研发中心,通过AI大模型技术提升研发效率[21] - 中国汽研建议企业提前了解目标市场法规标准,避免不必要的耗费[21] 全球供应链百强企业 - 博世以4198.96亿元营收位居全球供应链榜首,电装(3222.83亿元)和麦格纳(3079.36亿元)紧随其后[26] - 宁德时代(2530亿元)位列全球第7,是排名最高的中国企业[26] - 全球Top100中中国企业数量增加,新上榜企业主要来自长三角区域[16][26]
长安汽车20250625
2025-06-26 22:09
纪要涉及的公司 长安汽车及其旗下深蓝、阿维塔、启源等新能源品牌,长安福特、长安马自达合资公司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整体目标与各品牌表现**:长安汽车2025年整体目标未调整,新能源板块目标100万台,深蓝和阿维塔表现较好;海外板块保底目标70万台,受国际形势和产品输出延迟影响 [2][6][7] - **新产品情况**:2025年启源Q07 5月底累计订单超5万辆,5月交付超12000台,6月预计月销15000台左右;启源A06预计三季度上市;深蓝S09车展预售,5月22日交付,预售订单破2万台;阿维塔06月销稳定在12000台以上,下一代产品预计年内推出 [3][5] - **出海业务**:全年出海目标100万台有风险,保底70万台;增量机会大的市场有欧洲、东南亚、中南美等;计划在五大区域投超19款新产品,拓展市场容量至3000万个渠道和销售机会;年底海外产能预计达46万规模 [7][8] - **应对关税风险**:采取优化全球供应链布局、加强与当地政府沟通等措施应对关税风险,长期对明年出海增长乐观 [9] - **品牌定位与销量目标**:深蓝面向年轻用户,价格15 - 30万元并计划突破30万,2025年预计全年盈利,盈亏平衡点约20万台;启源定位于家用和经济型市场,争取提升销量接近盈亏平衡;阿维塔为高端品牌,2025年销量目标20万台以上,计划上市前盈利 [11] - **应对价格战**:通过提升产品力应对中低端新能源车市场价格战,加快更新迭代速度,每年至少推两个版本改款车型,最多三年推换代车型 [2][12] - **库存情况**:国内库存稳定且偏低,一般不超两个月;海外库存因物流时间长,数据参考意义不大 [13] - **控股股东重组**:原兵装集团剥离汽车业务成立新央企集团,将提高运行效率,支持市场化转型和出海战略,可能提供更多支持 [4][14] - **合资公司情况**:长安福特目标保持20万台产销规模并盈利,适应市场转型;长安马自达获长安技术与产品输出支持,合作模式改变 [15]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中国品牌出海成趋势,目前输出国内产品,2026年将有针对海外市场开发的新产品 [10] - 长安汽车引力系列正在向电动化转型,以满足基本出行需求 [11] - 泰国工厂5月份投产右舵车 [6]
比亚迪“西安号”正式交付!将打造年运力百万辆“出海舰队”
南方都市报· 2025-06-23 13:43
公司动态 - 比亚迪第五艘汽车运输船"西安号"在江苏仪征顺利交付,第六艘"长沙号"即将交付投入使用 [2] - "西安号"总长219.9米,型宽37.7米,服务航速19节,拥有9200个标准装载车位,是目前全球最大LNG双燃料汽车运输船之一 [2] - "长沙号"同样可载9200辆汽车,与"西安号"规格相近 [2] - 比亚迪2022年订购8艘7000+运力级滚装船,其中2艘由广船国际建造,6艘由中集来福士承建,均采用液化天然气与燃油双动力系统 [4] - 2024年初开始交付滚装船,"开拓者1号"和"常州号"分别在1月和12月交付运营,"合肥号"和"深圳号"在今年1月和4月交付 [4] - 第7艘"郑州号"和第8艘"济南号"预计今年8-9月份交付运营 [4] - 比亚迪计划2026年前建成由8艘汽车运输船组成的"出海舰队",船队总装载量将达6.7万辆,年运力超百万辆 [4] 海外市场表现 - 2023年比亚迪出口销量为24.28万辆,2024年增长至41.7万辆,同比增长71.9% [5] - 2025年1至5月,比亚迪海外销量达44.52万辆,同比增长133.6% [5] - 公司预计今年海外销量目标为80万辆,发展前景乐观 [5] 战略意义 - 自建船队将解决运力短缺问题,提升海外市场交付效率 [5] - 降低物流成本与运输周期,增强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 [5] - 以往依赖外部航运资源需支付较高运输费用,且在运输时间和计划调整方面存在局限性 [5]
21对话|贾可:车企只做产品出海没有未来,要走全球本土化道路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0 21:52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焦文娟广州报道 国内市场竞争激烈,中国汽车"走出去"也面临诸多挑战。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今年1至5月,中国 新能源汽车出口85.5万辆,同比增长64.6%,占总出口量的34.34%。 贾可指出,目前中国车企出海存在几个关键问题:中国车企的出海模式需要从单纯出口转向全球本土 化,不能仅仅出口到国外,而要在本土培育供应链、生产基地、管理能力甚至研发基地。 在2025第十七届轩辕汽车蓝皮书论坛期间,我们与贾可就目前汽车行业的竞争态势和出海等议题进行了 对话,以下是对话内容,经摘编: 2025年,"增收不增利"依旧是汽车行业显著特征。 据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统计,今年1~4月的汽车行业收入3.26万亿元,同比增长7%;利润1326亿 元,同比下降5.1%。 轩辕汽车蓝皮书论坛主席贾可在日前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也指出:"我们中国汽车市场的同 质化竞争太严重了,导致主机厂只能依赖性价比吸引客户,进而导致主机厂拼命地要求供应商降 价。"供应商和经销商的生存困境愈发凸显。 行业深知,只有产业链共生才能保障行业长远发展。6月10日至11日,包括中国一汽、东风汽车、长安 汽车、北汽集团、上汽集团 ...
中国人太猛,东南亚市场,日系车守不住了
商业洞察· 2025-06-20 17:24
中国车企在东南亚市场的崛起 - 中国车企在东南亚市场表现亮眼 比亚迪ATTO 3在泰国上市首日引发抢购热潮 采用叫号购车方式 现场火爆程度堪比苹果新机发售 [7] - 比亚迪ATTO 3在泰国市场首个完整年销量达1.9万辆 占据25%市场份额 2024年销量增至2.7万辆 市场份额近40% [7] - 中国车企集体发力 比亚迪和名爵进入泰国年度汽车销量前十 哪吒 长安 广汽分别位列12 14和15位 [8] 日系车企的市场份额下滑 - 日系车在东南亚市场份额持续下滑 2019-2024年间日本汽车厂商在东南亚五国损失市场份额为全球车企之最 [11] - 泰国和新加坡市场日系车份额下降明显 分别损失12和18个百分点 [12] - 日产计划关闭曼谷郊区一家工厂的部分运营 本田将停止大城府工厂生产 铃木和斯巴鲁宣布退出泰国本土生产 [14][15] 新能源汽车成为突破口 - 中国车企选择新能源路径切入东南亚市场 避开与日系燃油车正面竞争 [26] - 东南亚各国政府大力扶持新能源汽车 泰国计划2030年电动车占比达30% 提供2万-10万泰铢购车补贴 [29] - 中国电动车已占据东南亚市场75%份额 丰田bZ4X在泰国单月销量跌至个位数 [31] 本土化战略加速推进 - 中国车企掀起东南亚投资热潮 比亚迪 上汽 广汽等均在当地布局本土化生产 [32] - 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在泰国外资企业占比从2020年7%增至2023年22% 与日系企业分庭抗礼 [33] - 本土化生产提升市场响应速度 同时可将东南亚打造为出口中枢 避开贸易壁垒 [36] 面临的挑战与隐忧 - 日系车仍占据消费者心智 东南亚消费者对日系品牌存在"盲目崇拜" [39] - 日系车企通过金融 媒体 政策等多维度构建护城河 甚至影响车展数据发布 [46][47] - 价格战引发负面效应 比亚迪降价引发老车主投诉 泰国银行担忧中国车贬值风险 [50][52] - 快速扩张可能带来质量风险 需警惕重蹈中国摩托车在越南市场的覆辙 [56][59] 长期发展建议 - 不应过度追求短期销量 需重点构建品牌力和体系化能力 [61] - 全行业需共同维护中国新能源车的全球势能 通过优质产品和服务树立口碑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