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玩

搜索文档
每天摸过1500个Labubu脸蛋的家庭女工,日薪50元
虎嗅· 2025-07-01 18:27
潮玩产业链分析 - Labubu系列潮玩由泡泡玛特旗下推出 初代产品拍卖价达108万元 多个国家门店出现抢购现象[6] - 东莞是全国最大玩具出口基地 聚集4000多家玩具生产企业 近1500家配套企业 中国85%潮玩产自该地[15] - 2020年东莞有超30家代工厂为泡泡玛特供货 同时也是"祖国版"Labubu主要供应地[15] 搪胶产品生产环节 - 搪胶脸生产包含模具制作、PVC液体成型、削边、上色、喷油等10余道工序 需经至少10名工人处理[20] - 小型搪胶厂Labubu尺寸搪胶脸报价5元/个 加上毛绒身体超15元/个 明确拒绝仿制订单[15] - 中型塑胶玩具厂拥有150名工人 专注海外IP潮玩代工 同样不接Labubu仿制订单[19][21] 生产环节人工成本 - 家庭女工从事"削裙边"工序 每件报酬3.5分钱 日处理1500件收入50-60元[7][10] - 正规工厂老年女工月收入5000-6000元 需承担削边、上色等多道工序[16] - 搪胶炉技术工月薪可达万元 负责模具操作和PVC成型关键工序[17] 娃衣配套产业 - 娃衣工厂批发价15-30元/套 电商平台零售价达工厂价2-3倍 部分单品售价数百元[26][27] - 缝制工序外包单价2元/件 家庭女工实际到手约0.35元/件 日产量千件月入可达7000元[25][26] - Labubu热潮带动娃衣需求激增 工厂近期接到大量该系列订单[26] 市场供需变化 - 泡泡玛特618期间大规模补货 Labubu系列盲盒二手价格下跌50%[28] - 产业链存在明显价值分配不均 终端售价千元产品与3.5分/件的人工成本形成巨大反差[6][7] - 东莞产业集群形成完整分工 从模具开发到成品组装具备全链条生产能力[15][19]
AI版泡泡玛特,能复制第二个Labubu吗?
新浪财经· 2025-06-26 21:21
潮玩行业现状 - 潮玩赛道成为2025年最火爆的赛道之一,泡泡玛特股价一度上涨近15倍,市值超过3500亿港元[1] - 名创优品计划分拆潮玩品牌TOPTOY赴港IPO,融资目标约3亿美元[1] - 行业衍生出IP快闪店、二手交易市场、拆盒直播等多元化业态[1] 传统潮玩商业模式 - 核心资产为王牌IP,如泡泡玛特的Molly和Labubu,通过限量发售、联名款制造稀缺感[5] - 盲盒隐藏款概率低至1/144,刺激消费者反复购买[5] - 产品植入NFC芯片确保真伪和唯一性,稀有款Labubu曾在二级市场拍出108万元人民币[5] - 商业模式依赖稀缺性和收藏价值,创始人王宁强调"无用之用"的产品理念[5] AI潮玩市场兴起 - AI潮玩结合潮玩外观与AI交互功能,定位情感陪伴、语音交互等场景[6] - 赛道吸引30余家厂商入局,包括跃然创新、优必选、TCL等,Robopoet获朱啸虎投资[2] - 产品价格跨度大,从398元(Fuzozo)至12999元(灵童机器人)不等[10] AI潮玩与传统潮玩的差异 - 功能属性:AI潮玩强调智能交互,传统潮玩侧重收藏价值[6] - 稀缺性冲突:AI技术迭代削弱产品长期价值,与传统潮玩的"独一无二"属性矛盾[8] - 商业模式:AI潮玩采用"硬件销售+订阅服务",传统潮玩依赖IP溢价和限量营销[17] AI潮玩营销策略 - 借鉴潮玩打法:预售制(提前3个月造势)、周边销售(Lovot拖鞋售价550元)、出海(Ropet主攻北美)[11][13][15] - 差异化挑战:消费者更关注硬件耐用性、软件更新而非IP收藏,同质化竞争加剧价格战[23] 商业化挑战 - 多数AI潮玩产品尚未实现量产,仅7款上市[9] - 用户留存难题:受访者普遍认为AI潮玩易闲置,付费意愿低于传统潮玩[22] - 技术门槛:需平衡IP设计、硬件性能与AI交互体验,任一短板均影响产品成功率[23]
二次元与潮玩的现状与投资机会 - 消费动态
2025-06-24 23:30
纪要涉及的行业 潮玩与二次元行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市场现状与趋势** - 2025 年上半年潮玩与二次元市场保持增长,2024 年开店数显著增加,推测 2023 年行业销售良好,潮玩绝对开店数高,二次元增长速度快[1][3][4] - 购物中心业态竞争率自 2019 年以来首次整体负增长,但潮玩和二次元领域保持开店增长[2] - 2025 年 4、5 月潮玩销售额环比显著上涨,4 月环比涨 40%,5 月环比涨 30%,标杆店铺销售额超 100 万元[8] - 2024 年杂货集合店同比销售额上涨 10% - 15%,二次元品牌借助大 KOL 渠道扩张推动销售额提升[6] - 2025 年购物中心内潮玩和二次元品类销售增长率达 15% - 30%,远超购物中心整体 5%的增长率[28] 2. **品类与销售渠道** - 潮玩品类分卡牌、盲盒和拼搭类玩具,盲盒依赖直营控制价格和防窜货,卡牌和拼搭类通过经销商或大型 KA 渠道销售[1][5] - 二次元线下业态分零售、餐饮和主题体验三大类,2024 年周边店最热门[11] 3. **品牌与合作方式** - 潮玩头部品牌如泡泡玛特采用保底加抽成合作,租售比约 11%,低于零售板块平均水平[7] - 二次元品牌集中度弱,头部品牌单店月销售额 40 - 50 万,非头部 10 - 20 万,购物中心与二次元合作采用固定租金与租售比取高方式,租金水平低于潮玩[3][17][18] 4. **市场前景与发展潜力** - 潮玩赛道预计继续保持热度,可通过家庭客群购物中心和大型零售商渠道推动销售增长[9] - 二次元市场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未来两年是跑出头部企业的重要时间窗口,国漫市场表现出色,《哪吒》《原神》等 IP 市场份额扩大[6][22][25] 5. **消费者偏好与市场意义** - 年轻一代将二次元和潮玩消费作为社交货币,经营者可围绕此营销[14] - 二次元业态能吸引远端客流,增量客流范围可达 10 公里以外,对提升购物中心整体收入有显著作用[19]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店铺数据** - 潮玩店铺平均面积约 200 平方米,单店销售额 60 - 100 万,租金水平每平方米 400 - 600 元,租售比约 11%[26] - 二次元店铺面积 100 - 150 平方米,头部品牌销售额 40 - 60 万,多数集中 40 - 50 万,租金水平每平方米 200 多到 300 元,租售比约 12% - 15%[26] 2. **开店计划** - 2026 年直营潮玩店新增 20 - 30 家左右,大型 KA 渠道持续扩展[28] 3. **增长率差异原因** - 卡牌类玩具因目标客群小学生数量减少,增长率预测低于拼搭玩具和盲盒玩具[29] 4. **地区与项目案例** - 上海、北京、成都等城市二次元文化流行,上海在二次元市场断崖式领先[10][16] - 南京水游城引入二次元业态举办 IP 活动,集中进驻周边店实现转型成功[19][21] - 上海创趣场等购物中心积极调整二次元潮玩,但二次元租金水平不理想,无法支撑整个购物中心租金收入[29]
“丑怪”变“怪萌”,全球年轻人为何都追LABUBU?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6-24 11:35
核心观点 - 泡泡玛特旗下潮玩IP拉布布通过设计迭代、材质创新和跨界营销实现全球爆红,成为中国潮玩出海的典型案例 [1][17][20] - 该IP从2015年诞生至今经历十年发展,2020年设计风格转向"怪萌"后迎来转折点,2023年搪胶毛绒工艺开创全新品类 [2][8][10] - 明星自发带货和社交平台传播推动其成为全球年轻人的社交货币和生活方式符号,海外单日销售破千万 [17][18] - 中国供应链优势支撑复杂生产工艺,单个潮玩需上百道工序,零件数量达20-30个 [21][22] IP发展历程 - 2015年由香港艺术家龙家升创作初代形象,2018年泡泡玛特签约后以手办形式推出市场 [3][6] - 2020年MiniSeries3系列实现设计转型,脸型变圆、眼睛放大,从"丑怪"变为"怪萌"风格 [8][10] - 2023年10月推出首代搪胶毛绒产品"心动马卡龙"系列,结合PVC搪胶与毛绒材质,拓展日常穿戴场景 [10][12] - 2024年连续推出"坐坐派对"和"前方高能"系列,新增坐姿设计和立体化形象 [12][14][16] 全球化营销策略 - 韩国女团BLACKPINK成员Lisa自发晒图获230万点赞,引发东南亚抢购风潮 [17] - 泰国公主、蕾哈娜、贝克汉姆等国际明星自发带货,TikTok话题我的包与拉布布播放量破亿 [17] - 与《海贼王》、可口可乐、优衣库等品牌联名制造话题,曼谷主题店创海外单日销售破千万纪录 [17] 用户行为分析 - Z世代消费者将其视为个性标签,美国用户称其"唤起童年回忆",中国玩家通过"改娃"建立情感纽带 [19] - 朝阳公园城市乐园的线下互动促成消费转化,族群首领ZIMOMO舞蹈视频成为打卡热点 [5][20] - 从摆设品转变为穿搭单品,隐藏款如第三代"本我"的七彩牙齿具备高辨识度收藏价值 [18] 供应链优势 - 单个10-20厘米潮玩需上百道工序,复杂款零件达30个,搪胶毛绒涉及泥样、蜡样、模具等精密流程 [21] - 广东合作工厂实现工艺自动化升级,数字化系统覆盖全链条,产品瑕疵率控制达"工艺品级别" [21][22] - 供应链能力直接支撑IP变现,确保设计还原度与工艺品质满足成年收藏者需求 [22]
新北洋(002376) - 2025年6月21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6-23 17:48
投资者关系活动概况 - 活动类别为特定对象调研和现场参观 [2] - 参与单位有民生证券山东第二分公司、远方基金、其他个人投资者 [2] - 时间为 2025 年 6 月 21 日 9:30 - 11:30 [2] - 地点包括新北洋自助智能新终端产业园展厅等 [2] - 上市公司接待人员有董事会秘书康志伟等 [2] 公司业绩情况 - 2024 年半年度开始连续四个报告期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超 50% [5] - 2024 年度营业收入 23.76 亿元,同比增长 8.5%;净利润 4854 万元,同比增长 152% [5] - 2025 年一季度营业收入 4.96 亿元,同比增长 21%;净利润 492 万元,同比增长 127% [5] - 2024 年海外业务收入 9.92 亿元,同比增长 24%,占比首次突破 40% [12] 新零售综合运营业务 - 2020 年开始布局,已打通商业模式,可提供全周期运维服务 [6] - 2024 年底收入约 1.6 亿元,同比增长超 50%,在营点位近万个 [7] - 运营模式为“公共点位 + 商业点位”和“城市聚焦”“区域聚焦” [7] - 盈利模式以商品售卖为主,推动创新增值业务多元化 [8] 公司竞争优势 - 有 1200 余人研发团队,年研发投入占比超 10%,截至 2024 年底有有效专利 2185 项,发明专利 661 项 [9] - 践行“以客户为中心”理念,提供解决方案与服务,与知名企业合作 [9] - 有规模生产制造能力,专用打印扫描产品年产能超 120 万台,智能自助终端产品年产能超 30 万台 [10] - 建有全球营销服务网络,产品销售至 40 多个国家和地区 [11] 业务出海历程 - 2002 年设立之初专用打印扫描产品走向海外 [12] - 2005 年收购欧洲子公司拓展海外市场 [12] - 2015 年启动二次创业,转变海外拓展思路 [13] - 2024 年设立新北洋(泰国)公司 [13] 潮玩业务布局 - 智能微超产品在“潮玩”场景有一定销售,但规模不大,占比小,不影响业绩 [14] 未来业绩提升方式 - 发展阶段变化:二次创业大规模投入和大客户依赖问题基本解决 [16] - 业务结构变化:构建“一体两翼、八大业务”布局,打造“三个战略成长曲线” [16] - 成长模式变化:多业务布局、服务运营业务占比增加、海外收入规模增加支撑业绩增长 [16]
泡泡玛特LABUBU现象分析:新消费浪潮下的潮玩崛起与破圈之道
搜狐财经· 2025-06-20 11:46
泡泡玛特LABUBU现象分析 核心观点 - 泡泡玛特通过LABUBU等IP实现从小众潮品到千亿市值潮玩帝国的转型,核心策略包括艺术家签约、文化符号打造及全球化布局 [1] - LABUBU凭借"丑萌"设计、盲盒营销及明星效应成为现象级IP,2024年海外收入占比达38.9%,同比增长375.2% [2][9] - 中国潮玩产业预计2026年规模达1101亿元,年均增速超20%,泡泡玛特引领行业创新与国际化 [3] --- 发展历程与市场表现 LABUBU发展轨迹 - 2015年由香港艺术家龙家升创作,融合北欧神话与东方美学,初期市场反响平淡 [20] - 2022-2023年通过设计优化(如"饱满萌系"化)实现营收增长,THE MONSTERS系列营收从2.63亿增至3.68亿元 [21] - 2024-2025年爆发:BlackPink成员Lisa、蕾哈娜带货推动全球热度,THE MONSTERS系列营收达30.4亿元(同比+726.6%) [22][23] 市场表现 - **全球抢购**:2025年"前方高能"系列发售引发欧美门店通宵排队,美国App Store购物榜登顶 [9][10] - **二手溢价**:隐藏款"本我"二手价达3188元(原价99元),初代藏品拍卖价超108万元 [12] - **资本热度**:泡泡玛特股价从2022年10港元涨至2025年244港元,270只基金重仓持股 [13][14] --- 爆火原因剖析 产品设计 - **独特美学**:"丑萌"风格打破传统,森林精灵系列结合搪胶工艺与可动设计,马卡龙系列色彩冲击力强 [24][25] - **系列创新**:覆盖森林音乐会、可口可乐联名等主题,Vans联名款溢价数十倍 [26][27] 营销策略 - **盲盒机制**:隐藏款概率1/144刺激复购,多巴胺分泌强化消费行为 [28][29] - **社交传播**:TikTok Labubu话题播放量60亿次,小红书相关笔记11万篇 [32][33] - **明星效应**:Lisa、蕾哈娜带货直接拉动东南亚与欧美市场 [30][31] 用户洞察 - **核心客群**:Z世代(15-35岁)占比70%,女性65%,男性关注联名款与收藏价值 [15][16] - **消费动机**:收藏(限量款稀缺性)、社交(拆盒视频分享)、情绪疗愈(减压需求) [17][19] --- 对泡泡玛特的影响 业绩贡献 - 2024年公司营收130.4亿元(+106.9%),LABUBU所属IP贡献23% [36] - 2025年Q1海外收入增长475%-480%,LABUBU驱动全球化扩张 [36][41] 品牌升级 - 从潮玩零售商转型潮流文化符号,联名Vans、可口可乐提升国际知名度 [39][40] - 海外门店覆盖30国,地标旗舰店强化品牌势能 [41] 业务拓展 - 衍生品开发(服装、文具)、IP授权及主题乐园规划,探索线上游戏等新场景 [42][43] --- 行业启示 潮玩产业变革 - 中国潮玩打破地域限制,设计力+产业链优势支撑全球竞争力 [3][44] - 行业竞争加剧,20余款模仿产品涌现,倒逼原创设计投入 [52] 新消费方法论 - **产品创新**:需持续迭代设计(如LABUBU年度7大系列)并跨界合作 [46][47] - **全渠道运营**:线上小程序+线下主题店协同,强化体验与社交属性 [48][49] - **社群经济**:通过"葩趣"社区沉淀用户UGC,提升复购与粘性 [50][51] 注:数据与案例均来自原文标注段落,单位已统一换算为中文表述(如"亿"、"万")。
单只被炒到108万,Labubu在全球杀疯了!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无用才是真正的永恒【附潮玩行业市场分析】
前瞻网· 2025-06-16 14:37
全球潮玩市场趋势 - Labubu凭借"丑萌"形象颠覆传统迪士尼式甜美风格 在全球引发抢购狂潮 包括中国、英国、韩国等地出现排队抢购甚至线下销售被迫中止的现象 [2] - 国际巨星如Lisa、蕾哈娜、贝克汉姆的社交媒体曝光推动Labubu知名度呈几何级增长 成为全球潮玩新宠 [2] Labubu产品设计及商业模式 - 香港艺术家龙家升设计的尖耳九齿形象通过"缺陷美学"形成独特辨识度 初期争议后用户产生"认知驯化" 形成比传统可爱风格更强的情感黏性 [3] - 盲盒玩法包含常规款、限量款、联名款等多系列 未知性设计刺激复购 形成成瘾消费循环 [3] - 二手市场价格炒作显著 原价99元盲盒溢价至200-600元 限量版棕色Labubu成交价达82万元 初代薄荷色款拍卖价108万元 [6] 泡泡玛特公司表现 - 2021年自有IP产品营收26亿元 占总营收比重超50% 完成从IP开发到全产业链布局 [6] - 创始人王宁提出潮玩满足"存在感与满足感"需求 创造非功能性商品的消费价值 [3] 中国潮玩行业数据 - 46.78%消费者将"惊喜感"列为潮玩消费主因 核心诉求集中于社交与自我愉悦而非投资 [4] - 行业处于成长期 预计2028年市场规模超1300亿元 过去几年经历快速扩张阶段 [9]
泡泡玛特王宁:快乐会是一个更大的市场,「无用」的东西才是永恒的
Founder Park· 2025-06-15 15:12
核心观点 - 泡泡玛特从潮玩起家发展至原创IP生态,成为港股消费类明星企业,创始人王宁分享了对"无用经济"、行业门槛及全球化战略的思考 [3][4][72] - 公司通过重新定义"满足感"与"存在感"的消费逻辑,验证非功能型产品的长期价值,其商业模式从渠道集合店转型为IP产业公司 [5][19][52] - 艺术家资源与经营沉淀构成双重竞争壁垒,海外业务连续三年三位数增长,预计未来海外收入占比将达50% [26][35][75][76] 商业模式演进 - 早期定位为年轻消费品集合渠道(POP MART),2015年战略聚焦潮玩品类,实施"减宽加深"策略 [42][47][48] - 发展路径经历"乐高式语言体系构建"到"迪士尼式IP生态"转型,形成盲盒、隐藏款等行业标准玩法 [51][52][56] - 当前业务覆盖IP孵化、游戏、电影、衍生品及乐园,成为国内仅次于迪士尼的IP授权输出商 [54][57][69] 行业认知框架 - 提出"水龙头与喷泉"理论:功能性产品引发焦虑感,艺术性消费满足情感需求,后者具备更长生命周期 [18][19][22] - 消费行为本质是解决"满足感"(物质需求)与"存在感"(身份标识)的双重诉求 [9][10][11] - 艺术IP的商业价值在于时间沉淀而非故事性,需通过持续投入维持生命力,如《西游记》《星球大战》案例 [78][79][80] 核心竞争壁垒 - 软性门槛:稀缺艺术家资源形成虹吸效应,平台规模可反向培育新兴IP,类比唱片公司与音乐家关系 [27][30][34][35] - 硬性门槛:13年零售运营积累的供应链管理、库存周转等细节能力,遵循"尊重时间、尊重经营"原则 [37][38][39][41] - 独创行业标准体系(尺寸、材质、隐藏概率等),主导百度百科"潮流玩具"词条定义 [4][51][52] 全球化进展 - 海外门店从50家扩展至年底100家,直营模式保证20%净利率,美国市场为重点拓展区域 [76] - 2023年海外收入预计超10亿元(占总收入10%+),连续三年实现100%+增长 [75][76] - 产品完成在地化适配,区别于"出口转内销"策略,实现真实海外盈利 [74][76][77] 市场扩容逻辑 - 用户圈层从潮流小众(优越感驱动)→时尚大众(ZARA式覆盖)→快乐经济(迪士尼式陪伴)逐步扩张 [61][63][67][68] - 验证成人玩具市场潜力,女性用户贡献主要购买力,颠覆传统玩具行业性别结构 [88] - 提出"celebrate your life"营销理念升级,突破传统消费升级的"enjoy"框架 [86][87]
抢不到,根本抢不到!它也太火了吧
搜狐财经· 2025-06-15 13:32
活动热度与消费者行为 - The Monsters怪味便利店华东首展在上海静安嘉里中心南广场开业,现场人气爆棚,吸引众多潮玩爱好者[1] - 活动采用预约制,每日10点开放次日名额,预约名额极为抢手,开放后瞬间售罄[3][5] - 有消费者从合肥连夜开车7小时赶来提货,表现出极高热情[6][8] - 现场推出价格59-299元不等的限定新品,搪胶毛绒吊卡、海鲜丸子串等产品最受欢迎[9] 产品市场表现 - 泡泡玛特抽盒机前排队现象严重,最早消费者凌晨5点开始排队,等待4个多小时[12][14] - 抽盒机备货不足,机器内仅剩2盒产品,显示供不应求[14] - LABUBU系列产品热度高涨,二手市场出现租赁服务,日租价格30-200元不等[16][19] - LABUBU部分隐藏款二手市场价格翻数倍,显示产品收藏价值[16] 品牌影响力 - LABUBU从最初不起眼的IP成长为席卷海外的超级IP,吸引国际明星关注[16] - 产品在二手交易平台形成租赁市场,主要用于摄影、社交展示等场景[19] - 消费者对泡泡玛特产品的热情持续高涨,从预约抢购到二手市场活跃度均可体现[3][16]
和讯投顾黄儒琛:市场情绪又遇冰点,下周重点关注这两大板块的低吸
搜狐财经· 2025-06-13 18:29
地缘战争影响下的市场表现 - 地缘战争促使资金向避险方向转移 军工午后启动 港口 航运 石油及黄金开盘即表现 [1] - 市场情绪处于冰点 银行未出手干预 弹性金融方向展现韧性 炸板率22.5% 实际跌停5家 最大回撤上升至11家 [1] - 石油 天然气 核电站修复 军工 黄金 航运等板块均为首板爆发 无领先题材升位 56家实际涨停中40家来自这些方向 [1] 航运与黄金的投资机会 - 航运和黄金板块存在低吸机会 石油板块优质品种高开或一字开盘 后排品种溢价空间有限 [2] - 若周末波斯湾地缘战争消息持续发酵 航运和黄金板块下周或进一步走强 但持续性存分歧 [2] - 逆指数上涨的防御类板块可能在指数修复时补跌 [2] 新消费与其他题材表现 - 新消费中IP经济跌幅居前 但泡泡玛特企稳后尾盘资金回流 若地缘缓和 下周或迎修复 [3] - 创新药 化工 稀土永磁等核心品种走弱 周初布局的筹码面临利润回吐 4200多家个股收绿加剧压力 [3] - 数字货币在冰点环境下表现抗跌 低吸策略获得收益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