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积木
icon
搜索文档
“传奇类”MMORPG厂商贪玩牵手加菲猫:一场IP豪赌与转型突围
新浪证券· 2025-09-12 16:23
核心交易 - 公司获得加菲猫家族IP在大中华区独家授权 涵盖手办、盲盒、雕塑、积木、毛绒产品等非功能性潮玩立体物开发与销售权[1] - 授权期限从2025年9月1日至2030年5月17日 为期近五年[1] - 双方就游戏设计开发与改编及发行运营权授权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将共同打造IP生态社区[1] IP价值分析 - 加菲猫IP拥有超过40年历史积淀 全球近3亿忠实粉丝 创造超过100亿美元市场价值[1] - IP个性特征为"说真话、做想做的事" 通过2024年夏季全球公映的动画电影再度引爆热度与商业潜能[2] - 成都模玩咖作为影片IP在大中华区独家总授权商 拥有五年期全品类衍生品商业化运营权利[2] 战略布局 - 公司秉持"IP生态战略"核心 以"用创意和乐趣点亮日常"为品牌价值主张[2] - 计划构建"虚拟—实体"联动IP增值体系 将游戏角色形象转化为具有收藏价值的潮玩产品[2] - 2021年推出自有IP"BRO KOOLI"涉足潮玩市场 2025年进行战略升级 包括搭建新团队、推出"CASHY BABY"公仔、计划推出行业首款水晶元素潮玩IP"LILIA ANGEL"[2] 财务状况 - 2021年至2024年归母净利润逐年下滑 分别为6.159亿元、5.141亿元、2.355亿元和-362.4万元[3] - 营收在2022年大增53.72%至88.17亿元后近两年逐年下滑 2024年降至55.80亿元[3] - 2025年上半年总营收20.05亿元 同比减少37.86% 净利润大增257.21%主要得益于与集团持有其他上市公司股份有关的公平值由亏损转收益[3] 业务表现 - 潮玩业务2021-2024年营收分别为0.3亿元、2.16亿元、2.14亿元及1.02亿元 占总营收比分别为0.5%、2.4%、3.3%及1.8%[3] - 2025年上半年潮玩业务营收占比仅为2.6%[3] - 2024年消费品业务营收"腰斩" 公司解释因战略聚焦游戏主营业务营销运营及市场竞争激烈[3] 转型历程 - 2022年初公司品牌升级为"中旭未来" 拓展至食品、潮玩、新派酒水等消费品赛道 推出速食品牌"渣渣灰"和潮玩IP"Bro Kooli"[4] - 转型尝试收效甚微 未能形成清晰闭环 2025年7月宣布重回"贪玩"品牌 被解读为聚焦游戏主业战略重塑[4] - 本次跨界潮玩是在主业增长乏力背景下的战略突围 加菲猫IP提供触达多年龄层用户机会[4] 市场环境 - 中国潮玩市场快速发展但竞争日益激烈[3] - 跨界成功取决于能否理解潮玩行业本质 实现游戏与潮玩有效协同 在激烈市场竞争中找到差异化优势[4]
高瓴淡马锡出手,资本押注下一个泡泡玛特
36氪· 2025-09-06 09:28
行业投资动态 - 闪魂完成数亿元融资 由高瓴创投领投 高榕创投和凯辉基金跟投 [1] - 量子之歌收购潮玩企业Letsvan 旗下IP"wakuku"正复刻Labubu爆火路径 [2] - 52TOYS获得万达电影等投资约1.44亿元 TOPTOY获淡马锡领投战略融资 投后估值约100亿港元 [2] - 盲盒企业TNTSPACE完成新一轮融资 有头部投资机构参与 [5] - 小黄鸭德盈收购潮玩企业HIDDEN WOOO 旨在获得资金进行海外业务拓展 [6] - 杰森娱乐集团获得横店资本战略投资 阅文集团参与毛绒潮玩品牌"超级元气工厂"战略投资 [11][12] 头部企业表现 - 泡泡玛特市值曾飙升至3000多亿元 2025年上半年营收138.8亿元 同比增长204.4% 经调整净利润47.1亿元 同比增长362.8% [7] - 泡泡玛特IP矩阵中有5个IP营收破10亿元 13个IP营收破亿元 [7] - 2024年中国前四大IP玩具公司GMV分别为87.2亿元 43亿元 9.3亿元和9亿元 市场份额分别为11.5% 5.7% 1.2%和1.2% [8] - 卡游和布鲁可年营收达百亿级规模 [2] 商业模式特征 - 闪魂主要与腾讯 网易 米哈游等游戏IP合作 对单一IP依赖度高 [3][5] - 潮玩企业普遍以授权IP为主 自有IP稀少 持续打造爆款难度大 [9] - 卡牌赛道玩法丰富 包括集换式TCG游戏 拼图式和稀缺性收藏 考验企业IP获取+运营+渠道能力 [11] - 行业形成新运营公式:通过明星/KOL带货 IP专属歌曲和精灵形象设计进行短期造势 [9] 渠道运营现状 - 九木杂物社2024年营收14.06亿元 同比增长13% 但净利润亏损1244万元 [14] - 潮玩集合店通常有5000余个SKU 100万元营业额中约50万元为货品成本 最终净利润约5-10万元 [15] - 酷乐潮玩通过加盟/直营模式在一二线城市开设300余家门店 加盟扩张主要为抢占市场份额 [16] - 潮玩集合店自研IP年销售额可达上亿元 但属于短期商业价值榨取 难以成为长效爆品 [15] 行业整合趋势 - 潮玩行业正掀起并购热潮 以上市公司收购初创企业为主 [2] - 量子之歌收购wakuku母公司后股价逆市暴涨140% 乐华娱乐股价一度涨400% [5] - 行业加速整合 "二八效应"将更加明显 [6] - 拥有影视 游戏 IP资源的企业通过投资上下游完善产业链 [12]
情绪消费托起千亿级潮玩产业
每日商报· 2025-08-29 06:18
公司动态 - TOP TOY获得淡马锡投资 投后估值达100亿港元 [1] - TOP TOY 2025年第一季度总营收同比增长59%至3.4亿元 自研产品占比首次超40% [1] - TOP TOY独家签约IP"Nommi糯米儿"2024年全渠道营收过亿 2026年预计实现5亿元-6亿元 [1] - 泡泡玛特2025年上半年海外营收达55.93亿元 同比增长439.6% 营收占比升至40.31% [3] - 布鲁可2025年上半年海外收入突破1亿元 占比从2024年前2%提升至8.3% [3] 业务模式 - TOP TOY产品覆盖盲盒、积木、手办等八大品类 SKU总量超1万个 价格带涵盖39元至万元级别 [1] - TOP TOY采用"授权IP+原创IP"双轮驱动模式 早期依托迪士尼、王者荣耀等IP授权 后期加强自有IP布局 [1] - 泡泡玛特建立从设计到销售的全链路本土化运营体系 [3] - TOP TOY通过"店中店+独立门店"双模式拓展东南亚市场 2025年第一季度搪胶毛绒系列占海外销售额35% [3] - TNT SPACE以IP形象"Rayan"为核心 通过快闪店、社交媒体互动和跨界合作增强海外影响力 [3] 行业格局 - 中国潮玩产业规模预计2026年达1101亿元 [2] - 行业形成多品牌、多业态生态化格局 布鲁可、卡游、52TOYS等品牌或已上市或正冲刺IPO [1][2] - 布鲁可登陆港股时招股阶段获6000倍认购 国际配售超39倍认购 [2] - 卡游2024年营收突破百亿元 上市进程已箭在弦上 [2] - 52TOYS已递交招股书拟赴香港上市 [2]
TOP TOY获淡马锡A轮投资
北京商报· 2025-08-25 19:02
公司融资动态 - 潮玩品牌TOP TOY完成A轮融资 投资方为国际知名投资机构Temasek淡马锡 [1] - 融资将用于推动公司在潮玩领域的市场拓展和产品创新 [1] 公司业务概况 - TOP TOY成立于2020年11月5日 [1] - 产品覆盖盲盒 艺术潮玩 日漫手办 美漫手办 娃娃模型 拼装模型 积木等七大核心品类 [1]
100亿,“东南亚泡泡玛特”诞生了
36氪· 2025-08-23 12:11
融资与估值 - 淡马锡领投TOP TOY最新融资 投后估值达100亿港元 [2][3] - 此次融资是TOP TOY分拆IPO计划的关键步骤 旨在优化股东价值 [2][6] 业务规模与扩张 - TOP TOY门店数量从2020年首店增至2024年底超200家 覆盖国内80多座城市 [4] - 海外扩张已进入马来西亚吉隆坡和泰国曼谷 计划五年内海外销售占比过半并进入40个国家 [4] - 海外门店模型跑通迅速 泰国和印尼门店当月盈利 三到四个月收回成本 马来西亚单店首月流水达150万 [11] 产品与IP战略 - 产品覆盖盲盒、积木、手办、雕像等全品类 价格区间从几十元至万元 目标客群为10至40岁人群 [4] - 拥有Tammy、卷卷羊等自有IP及迪士尼、漫威等200多个国际IP授权 [4][11] - 自营+独家SKU占比高 毛利率优于母公司名创优品 [7] 分拆上市逻辑 - 分拆上市可释放潮玩业务高溢价估值 反哺母公司渠道与供应链投入 [7] - 独立融资支持海外扩张、IP孵化和数字平台等资本密集型项目 [7] - 便于实施股权激励 直接绑定设计师、IP方及运营团队 [7] 资本视角与行业趋势 - 淡马锡投资TOP TOY基于其"亚洲Z世代消费"主题 东南亚潮玩市场年复合增速超40% [10][11] - TOP TOY模式契合淡马锡"轻资产、高周转"偏好 单店回本快且库存周转优势明显 [11] - 潮玩行业本质是情绪价值变现 将孤独、治愈等抽象需求转化为标准化SKU并通过IP联名提升溢价 [16][17] - 盲盒机制利用行为心理学"变比率奖励"刺激消费 隐藏款设计强化社交属性与二级市场金融属性 [17][19] 战略协同与资源整合 - 淡马锡提供东南亚政府关系、ESG框架及渠道资源 形成生态协同 [11][13] - TOP TOY凭借名创优品覆盖90国的供应链基础 实现"本土供应链+全球IP运营"模式 [10][11] - 投资策略聚焦人口结构、技术跃迁及政策红利锁定的长期主题 如数字化、可持续生活及未来消费 [13]
缝纫机“踩冒烟”,泡泡玛特持续狂飙?
虎嗅· 2025-08-20 13:27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收138.8亿元,同比增长204%,归母净利润45.7亿元,同比增长400%,显著超出市场预期 [1][2][3][8] - 业绩增长主要由海外市场爆发驱动,LABUBU IP在欧美发达国家通过社交媒体引爆全球抢购潮,带动毛绒玩具品类成为第一大收入来源 [5][12][15][30] - 公司战略重心向海外倾斜,上半年新增28家海外门店(总数达128家),并优化国内门店质量,同时线上渠道占比提升超10个百分点 [9][11][17][39] - 毛利率创新高达70%,因高毛利海外业务占比提升及产品结构优化,费用率下降进一步释放经营杠杆 [18][20][61][66] 财务表现 - 总营收138.8亿元,同比增长204%,其中国内市场(含港澳台)营收82.8亿元(同比增长135.2%),海外市场营收56.0亿元 [3][6][21] - 归母净利润45.7亿元,同比增长400%,超出预增公告中不低于350%的指引 [2][8] - 毛利率达70.3%,同比提升6.3个百分点,因海外业务毛利率较国内高约10%且毛绒玩具占比提升 [18][21][61] - 销售费用率同比下降6.7个百分点至23%,管理费用率下降4个百分点至5.5%,经营效率显著提升 [20][66] 区域市场表现 - 海外收入占比达40%,北美地区因LABUBU爆火成为主要扩张区域,新增19家门店 [9][21][31] - 国内门店新增12家(总数达443家),重心转向门店翻新及下沉市场布局,单店营收同比增长54%至835万元 [11][21][44] - 海外单店营收2320万元,为国内的近3倍,但因快速扩张环比增速有所回落 [45] 产品与IP分析 - LABUBU(The Monster系列)占比提升6个百分点至35%,成为第一大IP,因4月上市的3.0系列在欧美供不应求 [12][47] - 毛绒玩具品类收入占比从不到10%飙升至44%,取代盲盒成为第一大品类,因公司多IP采用该设计 [14][15][55] - 星星人系列增速最快,占比近3%,CRYBABY等腰部IP合计占比超10%,形成多元IP矩阵 [13][26][49] - 积木品类在海外表现优于国内,但当前体量较小 [16][56] 渠道与运营 - 线上渠道占比提升超10个百分点,因公司推行新品线上首发、加强直播运营并拓展海外电商平台 [17][58] - 海外社交媒体投放(如Instagram、TikTok)降低获客成本,提升转化率 [5][20][64] - 公司优化全球架构,分设大中华区、美洲区、亚太区、欧洲区域总部,提升决策效率 [66] 未来展望 - 公司计划2025年新增超100家海外门店,海外收入占比有望超过50 [19][39][62] - LABUBU产能从300-400万只/月提升至1000万只/月,下半年业绩确定性较高 [22] - 需关注2026年高基数压力及IP生命周期管理,需通过运营手段延长LABUBU热度并培育新IP [23][28][52]
泡泡玛特和布鲁可中报前瞻
2025-08-13 22:53
**泡泡玛特和布鲁可中报前瞻 20250813 关键要点总结** **1 公司及行业概述** - 涉及公司:泡泡玛特(潮玩行业)、布鲁可(积木行业)[1] - 行业动态:IP衍生品行业景气度高,玩具行业整体表现平淡[23] --- **2 泡泡玛特核心观点** **2.1 品类扩张与IP矩阵** - 品类扩张:从盲盒扩展到Mega、糖胶、毛绒等,计划布局小家电及衍生品[1][2] - IP矩阵健康度:拉布布占比若控制在30%左右,表明其他IP(如Molly、Dimo、Skull Panda)持续增长[1][3] - 经典IP:Molly通过形象演变(Space Molly、Baby Molly等)拓宽消费者边界[4] - 新锐IP:Crybaby(排名第四)、猩猩人、Zizika等表现亮眼[5] **2.2 海外市场表现** - 海外店效高于国内:东南亚单店月均销售额超500万元,美国单店月均500-800万元[21][22] - 长期看好海外潜力,尤其欧美市场拉布布受欢迎[1][7] **2.3 财务与估值** - 2025H1预期:收入增长≥200%,利润增长≥350%[2] - 2026年估值:25-30倍(全产业链优势)[28] **2.4 其他关键点** - 二手价格:定位平价潮玩,避免过度炒作[8] - 积木品类:客群重合度高,需拓展家庭用户[19] --- **3 布鲁可核心观点** **3.1 业绩与挑战** - 2025H1增速低于预期(全年目标60-80%,实际<60%),因经销商压货及新品节奏延迟[9][10] - 全年目标:营收35-40亿元(2024年22亿元),需下半年加速[10][16] **3.2 增长策略** - 产品策略:全年计划800个SKU(2024年400个),重点推《王者荣耀》《星球大战》等新IP[10][16] - 渠道下沉:目标新增5-10万网点(目前1-2万),Q2起加速[12] - 出海布局:通过沃尔玛、Costco进入北美,东南亚KA渠道全覆盖[10][11] **3.3 竞争与估值** - 竞争优势:产品与渠道优势,对手乐高/万代定价高且渠道上行[14] - 估值中枢:20-25倍(积木赛道龙头)[15] - 盈利预期:2025年有望扭亏(无大额股权激励计提)[27] **3.4 其他关键点** - 自有IP:英雄无限海外表现优异(东南亚超奥特曼)[34][35] - 生产周期:自有IP4-5个月,授权IP6-10个月[26] --- **4 其他重要信息** - **卡游**:2025H1同比下滑,IP断档(小马宝莉势能下滑)[24] - **行业对比**:泡泡玛特全产业链模式与布鲁可经销模式差异显著[20] - **技术差异**:布鲁可与乐高生产技术相当,但定位不同(下沉vs高端)[33] --- **5 潜在风险与机会** - **泡泡玛特**:需平衡拉布布占比,海外扩张持续性[3][7] - **布鲁可**:新品节奏与渠道下沉进度是关键[12][16]
泡泡玛特20250811
2025-08-11 22:06
泡泡玛特20250811电话会议纪要分析 公司概况 - 泡泡玛特是中国内地潮玩行业领先企业,在IP孵化运营、供应链管理和产品创新方面具有深厚壁垒[20] - 公司市场定位从领先的盲盒和潮玩公司转变为全链条的IP运营公司[3] - 采用直营加自由IP商业模式,核心竞争力在于IP筛选和孵化体系以及IP运营体系[6] 财务表现 - 2024年收入130亿元,同比增长107%[2][4] - 2024年利润34亿元,同比增长186%[2][5] - 2024年经调整后利润率26%,同比增长7个百分点[5] - 2024年海外收入占比39%,同比增长375%[2][5] - 2025-2027年营收预期:221亿元(+69%)、299亿元(+35%)、387亿元(+30%)[19] - 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期:54亿元、74亿元、96亿元[19] IP运营 - 2024年Molly、Demo等独家艺术家IP收入占比达85%,授权IP占比12%[6] - 通过PDC产品设计中心进行自主IP孵化,考察艺术家设计能力及快速推新能力[6] - 形成了较强的IP全链路运营平台体系,从IP资源获取到创新突破的IP衍生品运营流程[3] 产品结构 - 2023-2024年手办占比从76%下降到53%,毛绒玩具从3%提升至22%,衍生品从10%提升至12%[9] - 2024年毛绒玩具收入28亿元,实现爆发式增长[2][9] - Mega系列2024年增长146%,收入接近17亿元[4][10] - 成功开拓毛绒、积木、Mega饰品等新产品品类[8] 用户运营 - 截至2024年中国会员总量超4,600万(2017年30万)[7] - 会员贡献销售额超90%,平均复购率达49.4%[2][7] - 通过会员制、线上平台和创新玩法提升用户粘性和复购率[7] 海外扩张 - 采取由近及远的海外扩张策略,截至2024年底海外店铺达120家,主要为直营模式[4][12] - 2024年东南亚市场比例从31%提升至47%,北美从10%升至14%[12] - 海外运营注重IP接入节奏,从国际大IP、自有IP再到本地IP设计[13] - 采用GM模式管理,每个国家由GM组建团队并拥有自主权[14] - 对比乐高:乐高全球1,069家门店,泡泡玛特海外120家[15] 行业对比 - 对比三丽鸥、万代和迪士尼等全球知名企业,公司在多元化变现方面仍处于初始阶段[11] - 三丽鸥主题乐园收入占比13%,万代传统手办玩具业务占比超70%,迪士尼体育收入占比20%[11] 未来发展 - 短期成长驱动力:IP多元化变现和海外市场扩张[2][4] - 线上业务不断创新玩法,呈现快速成长趋势[17] - 关税影响有限,美国毛利率较高,加价倍率4-5倍[18] - 基于2025年40倍PE估值,目标价185.6港元,保持推荐评级[20]
中国可选消费行业:群雄激战,拉锯持续:业绩前瞻与展望
中银国际· 2025-08-05 15:18
行业投资评级 - 增持 (H) 中国可选消费板块 [2] 核心观点 - 2025年上半年消费复苏主要依赖政策拉动 但618活动显示品牌竞争加剧 存在业绩低于预期风险 [2][3] - 电商平台竞争升温将加剧下半年品牌压力 消费复苏周期可能比2010年代更长 [2] - 中国企业海外竞争力提升 出海将成为盈利增长关键抓手 看好安踏 同程旅游 泡泡玛特 布鲁可等公司 [2] - 社会零售总额1-6月累计同比增长5% 但二季度有所放缓 家电(增长30.7%) 金银珠宝(增长11.3%) 潮玩(增长超20%)表现突出 [5] - 618期间五大电商平台GMV达8556亿元(同比增长15.2%) 但品牌实际经营环境比2024年更艰难 [5] 行业细分表现 家电板块 - 以旧换新补贴延长至下半年 但边际效益递减 四季度可能出现价格战 [5] - 2025年上半年全渠道销售同比增长9.2%至4537亿元 5月(增长19.4%) 6月(增长11.3%)表现强劲 [76] - 清洁电器(增长30%) 净水器(增长22%) 空调(增长12%)为增速最快品类 [76] - 新房需求疲弱 房屋新开工面积持续下滑 对家电销售形成压力 [75] 旅游板块 - 境内航线增长放缓 国际航线恢复至疫情前85%水平 [13] - 酒店行业RevPAR同比下降 平均房价下降2% 出租率下降4% [18][19] - 出境游恢复强劲 入境游增长显著 成为行业亮点 [22] - 京东入局酒店平台业务影响有限 现有OTA格局稳定 [23] 潮玩与珠宝板块 - 潮玩行业规模达1741亿元 2019-2024年CAGR为13.6% [38] - 泡泡玛特海外门店单店收入显著提升 欧美市场成为新增长点 [43][45] - 黄金价格创新高带动珠宝销售 1-6月金银珠宝增长11.3% 3-5月单月增速超20% [31] - M2货币供应增长与黄金销售呈正相关 下半年可能继续走强 [33][35] 服装板块 - 行业进入下行周期 表现为销售放缓 库存高企 折扣加深 竞争加剧 [52] - 耐克销售疲软加剧行业竞争 国产品牌加速出海发展 [64][66] - 安踏多品牌战略表现稳健 预计能跑赢行业 [72] 估值水平 - 可选消费板块预期市盈率22.2倍 高于历史平均15.8倍 [7] - 消费板块估值处于多年低位 仅个别龙头估值较高 [9] - MSCI中国可选消费指数预期市盈率25.6倍 高于19.1倍历史均值 [10] 重点推荐公司 - 同程旅游(780 HK):出境游基数低 业务整合提升利润 [30] - 泡泡玛特(9992 HK):海外市场爆发 LABUBU等IP表现强劲 [51] - 布鲁可(325 HK):下半年新品集中上市 海外市场放量 [51] - 安踏(2020 HK):多品牌战略稳健 回购支撑股价 [72]
2025年积木品牌推荐:积木在教育与娱乐领域的双重角色演变
头豹研究院· 2025-07-30 21:10
市场背景 - 积木市场作为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呈现显著增长态势,形成全年龄段覆盖的消费格局 [5] - 积木定义包括塑料或木制固体玩具,通过自由拼搭促进儿童创造力、逻辑思维和空间感知能力发展 [6] - 行业演变经历萌芽期(1983年乐高进入中国)、启动期(1994年本土生产)、高速发展期(2010年后外资布局与本土崛起)和全球化输出阶段(2023年产业大会) [7] 市场现状 - 市场规模从2019年332.49亿人民币增长至2024年529.43亿人民币,预计2029年达785.42亿人民币 [9] - 供给端环保材料渗透率预计2025年达40%,木材产量2024年1.37亿立方米(同比+8.2%) [10] - 需求端2023年产量6.57亿套/需求量3.25亿套,中老年人群占比11.3%,线上渠道占比49.9%(淘宝) [11] 市场竞争 - 评估维度包括产品创新能力(IP联名/智能编程)、品牌影响力(乐高高端主导/本土性价比)和渠道布局(线上线下融合) [13][14] - 竞争格局呈现国际品牌(乐高)主导高端与本土品牌(奇妙/布鲁可)崛起并存,差异化竞争显著 [15] - 十大品牌推荐:奇妙积木(本土头部/IP授权)、乐高(全球领导者/STEAM教育)、布鲁可(无颗粒感/智能编程)等 [16][17][18] 发展趋势 - 教育属性深化:可编程积木结合STEAM教育理念,适配课程标准的产品将更受青睐 [27] - IP联名驱动:本土品牌合作《三体》《流浪地球》等科幻IP,国际品牌聚焦哈利波特等经典IP [28] - 成人市场扩展:成年玩家占比超30%,偏好收藏级积木,渠道向直播电商(抖音)与线下体验店融合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