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

搜索文档
以制度适配激活科技创新基因
证券时报· 2025-06-26 02:17
禾元生物科创板IPO - 禾元生物科创板IPO申请将于7月1日上会 拟采用第五套上市标准 成为该标准重启后首家上会企业 具有标志性意义 [1] - 科创板第五套标准允许无收入、未盈利企业通过"市值+研发"指标上市 但过去两年未有企业采用 此次重启体现制度包容性增强 [1] - 第五套标准契合科技型企业"研发投入高、盈利周期长、商业验证慢"的特点 例如新药研发需10-15年、数十亿元投入 [1] 科技企业成长规律 - 美股科技巨头如亚马逊上市6年后盈利 特斯拉11年后盈利 苹果、英伟达曾经历亏损阶段 证明短期盈利非核心指标 [2] - 技术壁垒、创新潜力与市场空间才是科技企业长期价值关键 传统净利润估值体系难以准确衡量技术价值 [2] - 第五套标准重启将推动估值逻辑变革 "创新价值"或成新共识 为企业提供试错空间和长期资本支持 [2] 科创板政策导向 - 禾元生物案例体现科创板对未盈利科技型企业的包容 彰显支持科技创新、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政策导向 [1] - 第五套标准是科创板制度适配性的重要体现 符合科创企业发展规律 有助于解决研发周期长、资金需求大的痛点 [1]
机器人企业A股上市有了新路径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6-25 19:45
政策调整背景 - A股市场收紧导致现金流差、融资节奏快的机器人企业转向港股上市,A股错失相关企业[1] - 2025年6月18日证监会宣布创业板启用第三套标准,重启科创板第五套标准(允许未盈利企业以40亿元预计市值门槛上市)[1] - 改革措施包括设置科创板科创成长层及推出6项配套政策,增强对科技型企业的包容性[1] 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重启 - 该标准自2022年7月实质性暂停3年后重启,原为生物医药企业主要上市路径(39家企业中20家为生物医药公司)[3] - 2023年6月智翔金泰上市后监管收紧,要求企业提供国家级科研背书或产业链验证[3] - 2024年2月至5月证监会多次发声支持未盈利科技企业上市,明确将扩大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4][5][6] 科创成长层机制 - 定位:服务技术突破性强但未盈利的科技企业,机器人企业为重点对象[7][12] - 入层标准:未盈利企业自动纳入,调出条件为连续两年净利润≥5000万元或单年营收≥1亿元[7] - 风险标识:股票简称加"U",强制披露未盈利原因及风险声明[7] - 投资者管理:个人投资者需签署专门风险揭示书[8] 6项配套改革措施 1. **机构投资者试点**:对第五套标准企业引入资深机构投资者作为审核参考,建立黑名单制度[9][13] 2. **IPO预审机制**:允许企业秘密提交申报文件,缩短审核周期[10][14] 3. **扩大适用范围**:新增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领域适用第五套标准[10][15] 4. **增资扩股便利**:允许在审企业向老股东定向融资用于研发[10] 5. **再融资优化**:放宽战略投资者认定,支持上市公司并购整合[10] 6. **投资工具丰富**:增加科创板ETF期权品种,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11] 行业影响 - 政策直接利好机器人、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领域企业[12][15] - 证监会强调科创成长层可集中管理未盈利企业风险,同时增强制度包容性[12] - 改革旨在解决科技型企业转盈利周期长的问题,提升资本市场服务效能[12][15]
重启五套标准,一级医药市场熬过至暗时刻?
搜狐财经· 2025-06-19 16:16
科创板改革政策 - 中国证监会宣布深化科创板改革"1+6"政策措施,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发行上市,并将在创业板启用第三套标准支持优质未盈利创新企业上市 [1] - 科创成长层的设置旨在精准服务技术突破大、商业前景广阔、持续研发投入大的优质科技企业,同时强化信息披露和投资者适当性管理 [3] - 改革试点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仅针对第五套标准企业开展小范围试点,机构入股情况作为审核参考而非新上市条件 [5] 第五套标准调整 - "新五套"转换考核维度,以长期价值共识对冲短期亏损风险,为研发投入高峰期但未形成稳定营收的创新企业提供差异化上市通道 [3] - 适用范围从生物医药扩展到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前沿科技领域,具体细则尚未出台 [7] - 支持在审未盈利科技型企业向老股东增资扩股,解决此前申报期间融资受限的问题 [7] 生物医药行业影响 - 科创板第五套标准是生物医药一级投资常见退出路径,其重启有望提高一级市场对生物医药领域的投资意愿和风险偏好 [1] - 2019-2021年生物医药投融资热度持续走高,2021年总金额达340亿美元,但2022年回落至156亿美元,2023年进一步降至109亿美元 [8] - 20家采用第五套标准上市的生物医药企业IPO及增发募资总额485.31亿元,其中2020年募资192亿元,2021年47.25亿元,2022年199.33亿元,2023年46.73亿元 [8] 市场预期与执行 - 短期内生物医药行业可能以消化在审的六家企业为主,未来预计保持每年1-2家上市节奏 [2] - 政策扩大适用范围但创新药领域仍受益,未盈利医药企业重拾关键上市通道可能撬动社会资本涌入 [9] - 需警惕政策与市场情绪共振引发的局部过热风险,参考港股18C规则下部分未盈利科技企业上市后高估值或破发压力 [9]
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重启
搜狐财经· 2025-06-19 07:16
【深圳商报讯】(记者 陈燕青)6月18日,在2025陆家嘴论坛上,证监会主席吴清宣布,将在科创板重 启未盈利企业第五套上市标准,同时扩大第五套标准范围,试点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这意味 着未盈利企业IPO将提速。 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是2019年设立科创板时推出的创新性制度安排,旨在支持尚未盈利但具备高成长 性的科技企业上市。吴清表示,将进一步深化改革的"1+6"政策措施,统筹推进投融资综合改革和投资 者权益保护,加快构建更有利于支持全面创新的资本市场生态。 具体来看,"1"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并且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于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更加精 准服务技术有较大突破、持续研发投入大、商业前景广阔的优质科创企业,在强化信息披露、加强投资 者适当性管理方面作出安排。"6"就是在科创板推出6项措施,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的制度,面向优 质科技企业试点IPO预先审阅机制,扩大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支持在审的未盈利企业对老股东开展增 资扩股活动,完善科创板公司再融资制度和战略投资者认定标准,增加科创板投资产品和风险管理工具 等。 去年6月19日,证监会发布的"科创板八条"提出,支持具有关键核心技术、市场潜力大 ...
金融助力科创,涌现更多“DeepSeek时刻”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9 01:48
科创板深化改革政策 - 中国证监会宣布推出"1+6"政策措施 更加精准服务技术突破大 商业前景广阔 研发投入高的优质科技企业 [1] - 设置科创板科创成长层 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第五套上市标准 支持人工智能 商业航天 低空经济等前沿科技领域企业 [1] - 科创板上市公司已达588家 总市值6.80万亿元 成为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聚集地 [1] 第五套上市标准的历史与现状 - 第五套标准是2019年设立科创板的创新制度 支持未盈利但高成长的科技企业 [1] - 2023年6月后采用第五套标准的IPO实质性暂停 2024年"科创板八条"明确支持硬科技企业 2025年已有4家未盈利企业IPO申请获受理 [2] - 资本市场提供从风险投资到上市融资的全链条服务 满足企业不同阶段需求 [2] 风险资本与科技企业发展 - 风险资本在科技产业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但2023~2024年美元风险资本流入减少 国内IPO收紧影响创投机构退出 [3] - 当前人工智能 生物科技 商业航天 低空经济等前沿技术蓬勃发展 需要构建适配的金融服务体系 [3] - 应吸引社保基金 保险资金 产业资本等参与私募股权投资 促进科技与产业创新融合 [3] 科技初创企业与资本市场 - 互联网革命期间成长的巨头多由美元资本投资并在境外上市 高盛中国十大民营上市公司中一半是互联网公司 [4] - 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演进 科技初创企业遍地开花 资本市场制度包容性提升有助于金融资源助力科技创新 [4] - 资本市场应支持更多"硬科技"企业成为未来巨头 实现科技创新事业跃升 [4]
第五套上市标准激发创新药企活力 19家生物医药企业科创板“落地生金”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9 00:15
科创板改革与生物医药企业融资 - 中国证监会发布《科创板意见》,上交所同步制订2项配套业务规则,旨在增强科创板制度包容性和适应性,允许符合科创板定位、尚未盈利或存在累计未弥补亏损的企业上市 [1] - 科创板设立6年来,54家未盈利企业成功上市,其中22家已实现盈利 [2] - 20家采用第五套上市标准的生物医药企业中,19家实现核心产品上市,2024年共有9款新药获批,其中5款为1类新药 [3] - 科创板创新药企业已推出33款"全球新"属性的国家1类新药,约占同期国产1类新药获批总数的14% [3] 生物医药企业商业化进展 - 23家未盈利创新生物医药企业在科创板合计首发募资近700亿元,为研发提供资金支持 [2] - 百济神州2024年营业收入达272.14亿元,同比增长56.19% [3] - 泽璟制药2024年营业收入5.33亿元,迈威生物2.00亿元,迪哲医药3.60亿元,百奥泰7.43亿元 [4] - 君实生物通过科创板融资80多亿元,加速推进多个产品管线 [3] - 神州细胞2024年实现净利润1.12亿元,欧林生物净利润2075.76万元 [4] 创新药企未来发展趋势 - 证监会将推出"1+6"政策措施,设置科创板科创成长层,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第五套上市标准 [5] - 未来"H+A"双平台运作将成为创新药企首选融资模式 [6] - 我国在研创新药管线达3258项,全球占比39.1%,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创新药研发国 [6] - 香港推出"科企专线",便利特专科技及生物科技公司申请上市 [5]
A股或迎创新药企上市潮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8 23:26
科创板改革政策 - 证监会宣布深化科创板改革的"1+6"政策措施,包括设置科创成长层和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第五套上市标准,精准服务优质科技企业 [1] - "6"项措施涵盖试点引入资深专业投资者制度、扩大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支持未盈利科技企业增资扩股等 [1] - 政策释放对科创企业的重磅支持信号,核心在于扶持优质企业以提升上市公司质量 [1] 科创板第五套标准实践 - 科创板设立之初推出五套上市标准,其中第五套针对未盈利但高成长性科技企业,已有20家生物医药企业通过该标准上市 [3][4] - 2023年智翔金泰作为唯一通过第五套标准上市的企业首日破发,导致审核趋严,此后无生物医药企业通过该标准上市 [4] - 2024年超15家生物医药企业终止科创板IPO申请,多家采用第五套标准的企业未能上市 [5] 生物医药行业现状 - 生物医药领域存在"双十定律",需超10年时间和10亿美元成本研发新药,商业化周期长 [4] - 2024年A股生物医药企业上市数量和募资总额同比分别下降77.27%和87.91%,仅5家企业上市募资25.61亿元 [4] - 2025年至今仅有4家生物医药企业通过主板、科创板和创业板"标准一"上市 [4] 已上市企业表现 - 20家通过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的生物医药企业中,19家已自研45款药品获批上市,全部实现核心产品上市或申请获受理 [5] - 2024年这20家企业合计营收143.39亿元,同比激增445%,艾力斯、荣昌生物等4家营收超15亿元 [6] - 2025年一季度19家企业营收37.8亿元,同比增长29.27%,艾力斯单季营收突破10亿元 [6] 港股与BD交易动态 - 港股"18A"规则为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提供上市通道,2024年9家生物医药企业上市募资25.25亿元 [10] - 2025年6月以来7家本土药企递表赴港,包括曾谋划A股IPO未果的长风药业和轩竹生物 [10] - 2020-2024年创新药BD交易总金额从92亿美元升至523亿美元,首付款从6亿美元增至41亿美元 [11] - 2025年初至今创新药出海交易总金额达455亿美元,首付款22亿美元,全年有望创新高 [11]
科创成长层重点服务未盈利科技型企业 特点是技术有大突破、商业前景广、研发投入大
中国经营报· 2025-06-18 21:42
科创板改革政策核心内容 - 证监会发布《科创板意见》 旨在通过设置科创成长层和推出6项改革措施 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 支持优质科技型企业发展[1] - 政策重点服务技术突破性强 商业前景广阔 研发投入大但未盈利的科技型企业[2] - 改革措施包括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第五套上市标准 试点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 扩大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至人工智能 商业航天 低空经济等领域[1][2] 科创成长层实施细则 - 未盈利科技型企业全部纳入科创成长层 调出条件实施新老划断[2] - 新注册企业调出标准: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不低于5000万元 或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且营收不低于1亿元[2] - 存量企业按现行取消特殊标识条件执行调出[2] 第五套上市标准创新机制 - 试点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 将其入股年限 数量 比例作为审核注册参考依据[2] - 上交所将建立专业机构投资者认定标准 完善信息披露 设立"黑名单"打击违法违规行为[2] 配套改革措施 - 推出IPO预先审阅机制 提升交易所预沟通服务效率[1] - 允许在审未盈利企业向老股东增资扩股[1] - 健全支持上市公司发展的制度机制 协调投融资市场功能[1] 政策实施计划 - 证监会将组织上交所推进改革举措落地 加强政策解读 提升市场获得感[3] - 目标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 服务中国式现代化[3]
【新华解读】设置科创成长层、试点IPO预审机制……科创板深耕“试验田”
新华财经· 2025-06-18 20:37
科创板改革核心举措 - 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重点服务技术有较大突破、商业前景广阔但未盈利的科技型企业,股票简称后添加"U"标识 [2] - 科创成长层调出条件实施"新老划断",新注册企业需满足最近两年累计净利润不低于5000万元或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且营收不低于1亿元 [2] - 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试点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扩大标准适用范围至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领域 [5][6][7] 市场数据与成效 - 科创板开板6年来54家未盈利企业上市,2024年合计营收1744.79亿元,其中26家营收超10亿元,22家已实现盈利 [3] - 此前39家企业通过第五套标准上市,20家为生物医药企业,新政策将激活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企业上市需求 [6][7] 制度创新与配套措施 - 试点IPO预先审阅机制,允许企业在正式申报前进行非公开预审阅,缩短上市流程并保护技术信息安全 [8] - 支持在审未盈利企业面向老股东增资扩股,丰富科创板指数及ETF品类,纳入基金投顾配置范围 [9] - 上交所强调将严格把握"硬科技"定位,统筹投融资平衡,稳妥推进未盈利企业上市 [4] 行业影响与专家观点 - 科创成长层突破传统盈利限制,精准匹配科创企业高研发投入特点,引导资本流向高附加值产业 [3][6] - 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可优化科创板投资者结构,提升价格稳定性和交易深度 [6][7] - 改革将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学研融合,构建全生命周期融资支持体系 [3][4][11] 政策方向与长期目标 - 证监会提出以科创板为"试验田",强化股债联动,培育耐心资本,支持科技型上市公司做优做强 [10][11] - 政策组合旨在增强资本市场对"硬科技"和"新质生产力"关键技术的支撑,破解融资瓶颈 [9][11]
科创改革再出发:扩大第五套上市标准适用范围,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
第一财经· 2025-06-18 20:08
在"科创板八条"实施一年后,科创板迎来新一轮改革。 设置科创板科创成长层的同时,科创板推出了6项改革举措,包括:扩大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对于适 用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的企业,试点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面向优质科技型企业试点IPO预 先审阅机制等;支持在审未盈利科技企业面向老股东开展增资扩股等活动;完善科创板公司再融资制度 和战略投资者认定标准;增加科创板投资产品和风险管理工具等。 "'1+6' 的新政策,可以更加精准地服务于有技术重大突破、持续研发投入和商业前景广阔的优质科创企 业。新政策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国家对科技型企业的重视和支持力度,也让科技型上市公司看到了更广 阔的发展空间和机会。"影石创新董事长刘靖康说。 兴业证券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忆东认为,这些举措有利于提升科创板乃至A股市场的活力和吸引力, 有助于推进中国股市的专业性、科学性、高质量发展,有助于促进金融更好地服务于科技创新。 据第一财经了解,此次改革将继续严把发行上市入口关,做好IPO逆周期调节,不会出现大规模扩容。 扩大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 暂停近两年后,证监会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并扩大适用范围,引发市场高度关 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