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文旅

搜索文档
“五一”假期北京接待游客1790.8万人次,创历史新高
新京报· 2025-05-05 20:56
文旅市场整体表现 - 北京"五一"假期游客接待量达1790 8万人次同比增长5 6% 旅游总花费209 8亿元同比增长6 9% [2] - 入境游客10 4万人次同比增长42 4% 入境旅游花费11 3亿元同比增长48% [3] - 演出市场举办营业性演出1664场吸引观众66 8万人次实现票房2 42亿元同比增长10%/10 9%/29% [6] 热门景区及消费趋势 - 游客接待量前十景区包括王府井、奥林匹克公园、天安门地区等传统商圈及什刹海、南锣鼓巷等文化街区 [2] - 京郊民宿推出"民宿+"多元产品 甲乙级民宿出租率超85% 平谷国际桃花节打造"桃花元宇宙" 怀柔推出13条电影主题线路 [2] - 秀水街大厦入境游客人次增53%销售额增67% 欧美游客偏好"中国礼物""北京礼物"等高性价比商品 [3] 创新文旅消费场景 - 昌平区"音乐节+文旅"联动实现综合收入6593 05万元 延庆草莓音乐节首日吸引3万游客带动消费6000万元 [4] - 长城夜游融合光影科技与历史叙事 八达岭新增国风电音派对 慕田峪打造"长城星空影院" 居庸关举办街舞大赛 [4] - 科技文旅活动表现突出 海淀区科技嘉年华、东城区敦煌数字艺术展、朝阳区VR展等吸引游客体验 [6] 服务保障措施 - 开通多语种投诉热线及支付渠道 景区出入口全开保障通行 增设临时停车位及特殊人群服务 [7] - 重点景区配备中英文导览机 地铁站开设货币兑换店支持40+币种 提升离境退税便利度 [3][7]
“五一”假期江苏“赛博文旅”解锁新体验
新华日报· 2025-05-05 07:26
科技赋能文旅创新 - 无锡梅里古镇推出机器人嘉年华,包括机器狗舞狮、机器人川剧变脸和民乐演奏等表演,每天安排10个场次演出[4][5] - 淮安吴承恩故居引入VR体验馆,游客可"穿越"西游神话世界,体验腾云驾雾的真实感[14] - 连云港渔湾景区打造"光影神话剧场",推出《梦幻渔湾》行进式山水实景演出,融合1600℃铁水泼洒形成的"铜梁火龙"非遗表演[9] - 常熟沙家浜风景区推出"飞天火凤凰"表演,结合水上飞行器与非遗火壶技艺[11] 大型活动带动客流 - 启东江海澜湾举办烟花音乐节,2000架无人机与35种大型焰火共同表演,吸引2.5万余名游客[2] - 常州万象城"五一"假期首日客流突破10万人次,天宁吾悦广场单日客流达9.5万人次,销售额突破500万元[6] - 淮安区"五一"假期前3天接待游客61.55万人次,推出水上飞人、光影舞蹈等15个夜游节目[15] - 沙家浜风景区夜游票种售出近1.7万张,夜游接待游客近7000人,同比增长40.05%,营收约45万元,同比增长35.33%[11] 传统商业体转型升级 - 常州万象城举办"兜风生活节"创意市集,引入20余家景德镇手作品牌,设置"华为折叠奇妙屋"体验AI图像处理技术[6] - 天宁吾悦广场引入央视春晚同款宇树机器人表演,带动客流和销售额创新高[6] - 九洲新世界广场打造常州首个"二次元"主题街区,举办coser巡游等活动,并引入"红跑车"等新品牌[7] 非遗文化创新展示 - 沙家浜风景区以京剧《沙家浜》为背景展示水乡婚俗,恢复旧时商业销售方式[10] - 连云港花果山景区设置西游小剧场,推出"女儿国王招婿"等沉浸式表演,游客可与"孙悟空"等角色互动[8] - 淮安沈坤状元府推出《我到明朝当状元》实景互动剧,游客可化身"考生"体验科举考试[14] 夜游经济蓬勃发展 - 东台黄海森林生态旅游度假区举办"沐光森林极光派对",结合LED屏幕与音乐表演[12] - 连云港渔湾景区创新"白+黑"模式,日间溯溪嬉水,夜间观赏国潮快闪、歌舞演艺[9] - 常熟沙家浜夜游活动持续至10月19日,结合特效装置与灯光效果展示中国鼓、舞狮等传统艺术[10]
纵览湖北文旅“世界名片”:这里跃动着旅游产业国际化转型的脉搏
新华社· 2025-05-03 18:58
文旅战略规划 - 湖北推出"神武峡"和"赤黄红"两大文旅主轴,串联7处世界级自然与文化地标及12处国家5A级景区,目标打造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 [2][3] - 重点打造大黄鹤楼、武当山、长江三峡、神农架、恩施大峡谷5家世界级景区,同步建设20家5A级景区和100家精品景区,构建"520100"品牌体系 [8][9] - 计划到2027年旅游综合收入超1.3万亿元,2030年达2万亿元,2035年全面建成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 [9] 资源整合与市场表现 - "神武峡"线路覆盖武当山、神农架、三峡等景区,包含海拔3106米的"华中屋脊"神农架、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及三峡工程等核心资源 [3] - "赤黄红"线路整合三国文化、长江文化及红色文化IP,覆盖荆州、武汉、红安等地,包含赤壁古战场、黄鹤楼等标志性景点 [3] - 2024年湖北接待游客8.73亿人次(同比+13%),旅游总收入9011.6亿元(同比+18.8%) [4] 科技赋能与产品创新 - 武当山推出沉浸式剧目《武当一梦》,融合全息交互技术,开园3个月接待游客43.6万人,创收1600万元 [5] - 黄鹤楼推出"朝游"和夜游模式,游览时间延长至14小时,结合光影秀与传统文化活动提升体验 [6] - 行业强调旅游产品需强化新鲜感、参与感,配套服务需高效便捷 [5] 国际化推进与政策支持 - 湖北过境免签政策优化,外国游客停留时间延长至240小时,活动范围扩至全省,2024年免签入境外国人2.8万人次(同比+2.3倍) [7] - 国际专家评价湖北文旅资源"国际化气息浓郁",亚太旅游协会称其为"闪耀的新星" [7][8] - 《行动方案》提出从文旅融合、科技赋能等四方面推进国际化转型,重点开发武当太极、三峡等世界级产品 [8]
“科技+”赋能老景区焕发新活力 假日文旅消费“新”意浓
央视网· 2025-05-03 12:00
文旅活动创新 - 湖南天门山景区推出999级彩虹台阶灯光秀,夜间点亮山体形成彩虹桥景观[3] - 福建武夷山推出全球首部270度环形水幕史诗剧场《月映武夷》,采用45米高压水幕和2400平方米IMAX级影像技术[5][7] - 新疆喀什古城新增"铁匠铺交响曲"和"智慧的阿凡提"情景剧等沉浸式演出项目[8] 科技融合体验 - 贵州梵净山景区展示机器狗和机器人舞蹈秀,实现仿生互动游戏[20] - 湖南永州零陵古城使用1000架无人机配合非遗打铁花表演,呈现科技与文化融合的夜间秀[29] - 青海祁连县卓尔山运用500架无人机组成灯光秀,展示当地特色物种和地标景观[32] 传统文化活化 - 广东顺德举办"功夫龙舟"公开赛,配套水乡市集展示非遗手作和传统美食[11][13] - 江苏连云港景区通过360度全景屏幕重现《西游记》女儿国场景,老街打造复古音乐灯光秀[36] - 河南郑州戏剧幻城景区推出近千款传统与现代融合的文创产品[23] 新型消费场景 - 北京昌平通过音乐节联动文旅餐饮资源,预计吸引7万观众参与[16] - 山东寿光推出智慧农业体验,游客可通过手机软件远程控制大棚种植环境[25] - 江苏盐城打造300亩草坪沉浸式消费区,结合非遗漆扇制作和特色美食[38][39] 客流数据表现 - 新疆喀什古城假期首日接待游客量突破17万人次[4][8] - 福建武夷山《月映武夷》将与《印象大红袍》形成常态化演出联动[10] - 北京、成都、上海、昆明等地位列"五一"十大热门旅游目的地[16]
景区上新“黑科技” 游客体验新玩法
广西日报· 2025-05-03 10:06
人工智能在文旅行业的应用 - 广西旅游景区在"五一"期间引入U05类人型机器人"抱抱",具备语音交互、路径规划、商品导购等多种功能,是广西首台此类机器人[1] - 机器人"抱抱"接入知名大语言模型,能够清晰回答游客各类问题,并具备舞蹈表演功能,成为"景区百事通"[1] - 两台"抱抱"机器人在银滩"潮"雕广场充当AI导游,吸引大量游客互动,提升游客体验[2] 北海银滩景区的智能化升级 - 景区新增自助拍报机和自助明信片机,丰富游客体验[3] - 景区引入多种智能化产品包括机器狗、水陆两栖智能车,既方便运营又提升游客体验[3] - 计划进一步探索"AI+文化+服务"融合方式,让科技成为景区"引流神器"[3] 桂林景区的科技应用 - 象山景区引入广西首台AI拉花咖啡机器人,具备微米级喷头精准控制技术[4] - 咖啡机器人可通过AI大模型将桂林山水图案打印在咖啡上[4] - 景区同步上线冰淇淋机器人,实现点餐、制作全程无人化[4] 行业发展趋势 - 科技赋能文旅正在成为广西旅游景区特色标签[4] - "人工智能+文旅"深入发展,未来将继续探索更多科技与文旅融合方式[4] - 智慧旅游新趋势正在形成,将为游客带来更多惊喜体验[4]
姑苏启夏宴 以笺寄江南
苏州日报· 2025-04-30 08:29
文化艺术活动盛况 - 第七届江南文化艺术·国际旅游节以六大主题板块呈现姑苏文化魅力,涵盖戏剧、非遗、园林夜游等多元内容 [1] - 青春版《牡丹亭》20余年演出500余场,吸引百万观众,青年观众占比75%,网络传播超1亿人次 [2] - 舞剧《牡丹亭》首演3场售罄后加场,60%购票者来自长三角及北京、广州等核心城市 [3] 文旅产业基础设施 - 苏州拥有12家千座以上剧院及百余个"江南小剧场",形成覆盖全域的戏剧演艺网络 [5] - 开明大戏院焕新升级为文旅融合地标,结合民国建筑与现代化设备吸引客流 [5] - 中国电影资料馆江南分馆设立戏曲电影放映厅,每周惠民放映推动电影文化传播 [6] 文化创新与科技融合 - 苏州考古博物馆以1:1还原三国墓葬等展陈形式打造沉浸式文旅新空间 [6] - 园林推出11项夜游项目,结合光影秀与实景演艺重构古典美学体验 [7] - 非遗数字化应用如戏曲XR演绎、AI创作等科技产品亮相艺术节 [10] 青年参与与产业联动 - 高校学生策划非遗市集、数字媒体大赛等活动,为文化品牌注入青春活力 [8][9] - "轧神仙"庙会与龙舟赛等民俗活动吸引年轻人参与文创衍生开发 [10] - 戏剧消费带动"连打"模式,联动餐饮住宿形成跨城文旅消费链 [3][5]
大公国际:从《哪吒2》百亿票房看地方国企文旅产业投资实践
大公国际· 2025-03-06 14:25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提及行业投资评级 [1][2][3][4][5][6][7][8][9][10][11][12][13][14][15] 核心观点 - 《哪吒2》票房突破140亿,成为文化现象级事件,地方国企在基础设施建设、文化资源整合及产业平台搭建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1] - 地方国企通过整合资源、收购参股等方式积极布局文旅产业,提升产业竞争力与可持续收益 [1] - 政策、资源与市场需求是驱动地方国企投资文旅产业的三大因素 [4][5][6] - 地方国企进入文旅领域的主要模式包括整合区域内文旅资源、收购参股文旅企业或直接投资建设文旅项目 [9] 行业现状与数据 - 2023年中国经营性影院超过1.4万家,银幕数逾8.6万块,远超美国的4万余块 [2] - 2024年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41,510亿元,同比增长6.0%;国内出游人次56.15亿,同比增长14.8%;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5.75万亿元,同比增长17.1% [6] - 文旅产业呈现多元化、个性化、品质化发展趋势,关联性高、带动性强,具有低能耗、高附加值特点 [6] 地方国企实践案例 徐州市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 - 2019年重组成立,整合新盛集团、国盛集团等资产,形成多元化业务布局 [9] - 2023年营业收入与毛利润分别达6.50亿元和1.60亿,较2018年的0.18亿元和0.12亿元大幅增加 [10] - 2024年成功发行3年期4亿元的"24徐州文旅PPN001",拓宽融资渠道 [10] 溧阳市城投公司收购天目湖资产 - 2021-2023年合计出资11.17亿元,取得天目湖股份26.86%的股份,成为控股股东 [11] - 2023年溧阳城发全年毛利润2.85亿元,其中来自天目湖股份的旅游服务业务占比超60% [12] - 政企合作增强产业协同效应,推动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12] 地方国企投资建议 - 深化资源整合与资产盘活,构建可持续现金流体系,探索REITs、ABS等金融工具 [13] - 推动科技赋能与创新融合,部署智能化导览系统,建立文旅数据资产目录 [14] - 强化全域产业协同,设计主题化旅游线路,打通"文旅+商业+康养"链条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