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税制改革
icon
搜索文档
盛松成:如何通过再分配提振消费,促进经济增长
第一财经· 2025-04-15 11:12
文章核心观点 需采取完善再分配政策措施提振消费、促进经济增长,政策应兼顾短期与长期,将稳增长与促改革结合,引导经济需求结构向消费倾斜,且增发国债有空间,资金使用要在消费和投资、民生和建设间取得平衡 [1][2] 再分配调节机制有待改进 - 我国居民部门收入占GDP比重低于日本、德国和美国等主要国家,住户部门收入份额偏低与再分配调节不合理有关 [3] - 2000年以来我国居民部门可支配收入比重持续低于初次分配收入比重,再分配调节不合理,居民部门转移支付支出大于收入 [3] - 近年来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总体低于GDP增速,截至2023年末我国社保等民生领域政府支出有提升空间 [4] 通过转移支付增加居民部门可支配收入 增加对居民部门的短期转移支付 - 2025年消费品“以旧换新”加力扩围,加强对中西部地区政策倾斜,拓展支持品类,建立政策反馈机制 [12] - 增加对灵活就业人员、多孩家庭等群体的转移支付,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均工资涨幅下降,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是促进消费关键 [12] - 设定有效期的消费券有显著时效性优势,建议将本轮消费券使用有效期设定为3个月左右,分阶段、分批次发放 [13] 提高个税起征点、降低中低收入人群税率,并完善转移支付制度 - 建议将个税起征点从每月5000元上调至8000元,降低中低收入群体税率,两项调整每年约减少税收1300多亿元,对国家财政影响小但惠及中低收入人群 [14] - 长期应完善转移支付制度,优化中央与地方财政分配机制,加大对中西部和农村地区转移支付力度,完善资金使用和监管机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 [15] 引导需求结构进一步向消费倾斜 以政府购买撬动市场供给和相关投资 -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存在“重建设、轻服务”倾向,需优化,以政府购买增加民生支出可带动企业投资,如家政、托育、养老领域 [17] - 注重政府投资基金等创新财政工具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引导社会资本进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17] 税制改革应关注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 - 产业端支持现代产业与消费升级融合,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给予税收优惠,建立创新消费税收试验机制 [18] - 需求端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推进消费税改革,下调升级消费品税率,考虑消费区域布局 [18] 加大个人养老金税优力度,并带动有关服务供给 - 降低个人养老金账户税率,完善对养老金融产品管理人激励机制,增加与个人养老金账户相关联服务 [19] 增发国债仍有空间,更多向消费领域倾斜 - 我国中央财政有较大举债和赤字提升空间,模拟显示不同情景下到2035年我国政府负债率有不同变化,加大积极财政政策力度需转变观念,货币政策应配合 [20][21][22] - 资金用途要在支持消费和投资、民生和建设间取得平衡,消费和投资相辅相成,提振消费有助于稳外资,应对外部冲击 [23]
热点思考:税收增速为何跑输GDP?——“大国财政”系列之一
赵伟宏观探索· 2025-02-26 18:26
税收与GDP增长规律 - 税收增速与名义GDP增速存在非对称波动特征,弹性系数约为2:1,即GDP增速每偏离5%基准1个百分点,税收增速波动幅度可达2个百分点 [2][7] - 税收弹性主要源自所得税机制:企业所得税对名义GDP弹性略大于2,个人所得税对城镇居民工资收入弹性明显大于2 [2][8] - 2024年税收下降主要源于国内增值税(-2662亿)、出口退税(-2159亿)、契税(-740亿)和土地增值税(-425亿),合计占降幅的97.1% [9] 行业税负差异 - 税收行业集中度显著高于GDP,2021年前五大行业(制造业、批发零售、金融、房地产、采矿业)贡献77.4%税收,而GDP前五大行业占比仅58.8% [3][13] - 房地产(28.3%)、金融(27.3%)、租赁商务服务(22.9%)税负最高,农林牧渔(0.2%)、教育(1.3%)最低 [3][14] - 制造业与批发零售业税收受PPI主导,房地产税收与土地购置和销售周期相关,金融业税收取决于信贷规模、盈利及薪酬 [3][15][16][17] 2025年税收趋势 - PPI回升及金融地产周期改善或推动税收恢复性增长,预计全国税收总量有望回升至2023年18万亿元水平 [5][19] - 21个省份2025年税收预测均值3.9%,青海(13.8%)、新疆(8.0%)、湖北(7.8%)增速领先 [5][19] - 税制改革将聚焦新业态税收制度完善和央地财政关系调整,包括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等举措 [5][20] 税收结构性影响因素 - 增值税下降受PPI下行和金融地产活跃度降低双重影响,2024年同比下降3.8% [10] - 出口退税因出口量增长扩大12.6%,进口环节税收(-1.6%)未能有效对冲 [11] - 房地产五大税种(契税、土地增值税等)与行业周期强关联,2024年贡献税收降幅显著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