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行业内卷
icon
搜索文档
江苏一电池企业破产
起点锂电· 2025-09-03 17:56
行业现状 - 储能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 头部企业优势巩固 产业洗牌向纵深推进[2] - 行业面临严重内卷 与过去新能源强配储能政策密切相关 强制配储流于形式导致产品要求低 拉低准入门槛[5] - 资本大量涌入 各类企业跨界涌入储能系统集成领域 造成产能严重过剩[5] - 行业企业数量超过35万家 其中新增注册企业达48920家 同比增长1891%[6] - 基于过剩压力 十余个储能产能类和电站类项目相继延期或终止 涉及金额数百亿[6] - 洗牌期行业面临更激烈竞争 行业集中度显著提升 具备技术资金规模优势的头部企业将占据更大市场份额[7] 企业案例 - 江苏富能宝储能科技进行破产拍卖 各项目评估价值合计4972万元[2] - 公司成立于2019年6月 注册资本1亿元 实缴资本8670万元 为富能宝能源科技集团控股子公司(持股90%)[2] - 核心业务包括储能系统开发 太阳能风能技术开发及设备销售 分布式发电系统集成等[2] - 曾经总投资5亿元新建2条储能设备生产线 累计授权和受理专利54项[2] - 2024年与盐城万泰保安服务有限公司等陷入合同纠纷 2025年被限制高消费并列入被执行人[3] - 4月8日新增破产案件 7月30日新增欠税公告 欠房产税2147万元和城镇土地使用税1001万元[3] 资产处置 - 第一笔电池电芯等用品评估价881万元 以881万元成交[3] - 第二笔土地房屋等资产评估价值4631万元 起拍价2964万元 面积40046平方米[3] - 第三笔机器设备及存货评估价248万元 起拍价122万元 包括储能箱5套 储能电芯2461个等[4] - 第四笔3箱电芯评估价45万元 起拍价45万元[5] 行业淘汰 - 类似江苏富能宝被淘汰的储能系统企业众多 已有超过3万家企业处于异常状态[5] - 机构预测未来三年或将还有超6万家储能企业无法存活[5] 行业转型 - 152家储能企业发声反内卷 涵盖锂电池 液流电池 钠离子电池等全产业链单位[8] - 产业开始从卷价格卷产能 走向卷技术卷价值的新型竞争轨道[8]
MTBE行业“反内卷”破局不易
中国化工报· 2025-09-03 11:52
产能扩张加剧行业竞争 - 北方某石化公司新建年产12万吨MTBE装置投产 [1] - 下半年国内MTBE新增产能预计达435万吨 较上半年增加6%以上 同比增加近16% [1] - 新增产能源于异丁烷脱氢装置盈利提升及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配套需求 具备显著成本与技术优势 [1] 落后产能出清难度大 - 当前MTBE老旧装置产能仅占总产能的21% [1] - 占老旧产能61%的"三桶油"旗下装置多已完成技改或关停搬迁 [1] - 寄希望于落后产能出清缓解内卷压力实施难度较大 [1] 需求端持续萎缩 - 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突破50% 使用成本低于传统燃油车且多地出台配套扶持政策 [1] - 国内汽油消费量在2023年达峰后 2024年起同比持续下滑 [1] - 今年上半年汽油产量同比下跌近6% 各月消费量均呈负增长 [1] 供需矛盾突出 - 调油型MTBE消费量较去年同期下降 [2] - 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影响持续 汽油消费量或进一步下跌 [2] - MTBE市场供过于求矛盾愈发突出 行业内卷程度持续加剧 [2] 价格大幅下跌 - 上半年MTBE均价为5527元/吨 同比跌幅近20% [2] - 价格震荡下行 偶有反弹但持续时间短幅度小 一度跌破5000元 [2] - 价格跌幅远超上游原料 导致生产企业长期处于亏损状态 [2] 企业盈利困境 - 部分MTBE工厂选择减产挺价但效果有限 [2] - 下半年供应宽松格局难改变 价格重心较上半年明显下移 [2] - 企业盈利能力依旧孱弱 行业仍将处于困境之中 [2] 行业发展出路 - 需加速开发高附加值应用 拓展高纯度MTBE在医药中间体 特种聚合物等领域的用途 [2] - 加大节能降耗改造力度 切实降低产品成本 提升市场竞争力 [2] - 反内卷关键在于率先突破技术壁垒 打开应用边界 [2]
比亚迪 (01211.HK):行业内卷下拖累卖车毛利逊预期
新浪财经· 2025-09-02 15:02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二季度毛利率因价格竞争激烈录得明显下滑 [3] - 单车盈利连续回落 [3] - 研发及资本开支增加导致成本压力进一步提升 [3] - 短期盈利承压 [3] 销量情况 - 上半年汽车销量同比增长 [3] - 第二季度销量按季下跌 [3] 成本与竞争 - 行业竞争加剧导致成本控制难度提升 [3] - 公司向经销商发放额外奖励以应对行业内卷 [3] - 固定成本压力有望随产能利用率提升而减缓 [3] 海外业务 - 积极推动海外产能布局和出口增长 [3] - 泰国、印度尼西亚、巴西等新生产基地将陆续启动 [3] - 海外业务比重提升将带动长期利润增长动能 [3] 未来展望 - 下半年若能维持稳健销量增长及价格企稳有望带动单车盈利回升 [3] - 多元化业务、技术领先及全球市场拓展有助缓冲竞争风险 [3] - 长期增长潜力依然具吸引力 [3]
怕被员工举报,义乌一老板关停15年工厂
搜狐财经· 2025-08-28 08:48
司法解释发布与市场反应 -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二)》,明确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需缴纳社保的条款无效,未依法缴纳社保的劳动者可要求解除合同并获经济补偿 [2][3] - 新规将于9月1日生效,实际是对现有政策的司法裁量标准统一,并非新增强制性要求 [3] 小微企业成本压力与应对措施 - 义乌箱包厂因社保新规及累计亏损60万元决定关停,该厂此前采用零工模式并按件计费,未缴纳社保 [2][6] - 江苏无纺布工厂通过缩减规模应对,保留3名工人并协商社保缴纳方案,预计年成本增加近2万元 [8] - 福建地区小微企业普遍按最低工资标准而非实际月薪缴纳社保,当地执行存在弹性空间 [12] - 奶茶加盟店通过削减兼职及正式员工数量应对社保成本,预计盈余从5500元降至2000元 [10] 行业用工模式与社保现状 - 小微制造业普遍采用零工模式,工人月薪约6000元且流动性高,社保缴纳非惯例 [6] - 城镇就业人口中8%处于"应保未保"状态,灵活就业群体月薪5000元为社保参与经济门槛值 [10] - 工人因收入限制倾向放弃社保,如宠物洗护工月薪2600元,缴纳社保后实际可支配收入仅700元 [10] 外部环境与行业挑战 - 电商平台崛起导致中间商环节消失,行业陷入低价恶性竞争,利润空间压缩 [15] - 国际关系与关税政策影响订单稳定性,如印巴冲突导致义乌箱包厂订单无法出货 [16] - 疫情后医院成本控制导致无纺布工厂订单减少近三分之二 [8] 企业长期策略调整 - 部分企业计划转为雇佣退休人员以规避社保成本 [17] - 工厂关停后设备处置损失显著,原价4000元缝纫机仅回收200元 [13] - 企业通过缩小厂房规模控制亏损,如无纺布工厂将年亏损控制在10万元以内 [8][9]
全文|美团Q2业绩会实录:坚决反行业内卷
新浪财经· 2025-08-28 03:05
核心财务表现 - 第二季度营收918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1.7% [1] - 净利润3.653亿元人民币 较2024年同期114亿元大幅下降 [1] - 调整后净利润15亿元人民币 低于2024年同期的136亿元 [1] 订单量与盈利目标 - 日订单量达1.5亿单 大幅超越2018年设定的1亿单目标 [4] - 每单盈利1元目标暂未实现 当前利润率约为3% [4] - 平均订单价值维持在30元人民币水平 [4] 竞争策略与行业定位 - 反对行业内卷 强调捍卫市场地位的决心 [2] - 专注零售本质:产品选择/配送效率/价格竞争力 [3][5] - 单位经济效益领先同业 竞争差距持续扩大 [7][28] 即时零售业务进展 - 覆盖超100万家零售商 品类扩展至全线下零售 [10] - 618大促期间白酒GTV增10倍 大家电增11倍 [13] - 推出24小时药店/冰镇啤酒配送等差异化服务 [11][12] - 会员消费力为普通用户3倍 低线市场增长超50% [13] 食品杂货战略调整 - 关闭美团优选 加速小象超市扩张 [18] - 小象超市覆盖20城近1000家门店 行业排名前二 [19][20] - 探索"快乐猴"硬折扣线下模式 处于早期阶段 [18][21] - 长期目标为3%左右利润率 [20] 海外业务(Keeta)扩张 - 香港市场排名第一 沙特阿拉伯跻身前二 [22] - 进入卡塔尔市场 人均GDP位居世界前列 [23] - 筹备巴西市场进军 全球食品GMV前五 [24] - 十年千亿美元GMV目标 2033年为截止期 [25] 资本配置策略 - 优先投资核心本地业务(外卖/即时零售/到店) [26][27] - 第三季度预计出现业务亏损 [8][28] - 股票回购作为股东回报主要手段 [29] - 严格控制新业务投资节奏与ROI [26][28] 到店业务与会员体系 - 低线市场交易用户与GTV快速增长 [16] - 美团会员净增1000万 高阶会员占比提升 [17] - 与万豪旅享家推出联合会员计划 [17] - 全行业补贴水平趋于稳定 [16]
“产能出清”网传文件获证实 磷酸铁锂行业闭门会在深圳召开
新浪财经· 2025-08-23 09:46
行业会议背景 - 磷酸铁锂材料分会理事会于8月22日召开 旨在商讨应对行业产能过剩的解决方案[1] - 会议为闭门形式 无媒体参与或直播录制[1] - 参会方共计13人次 包括3名秘书处工作人员及10家产业链企业代表[1] 参会企业构成 - 10家参会企业均为磷酸铁锂材料分会会员[1] - 包括5家上市公司或子公司:湖南裕能 万润新能 安达科技 德方纳米 当升蜀道(攀枝花)新材料有限公司[1] - 其他参会企业:友山科技 丰元锂能 常州锂源 天原理电[1][3] 会议核心议题 - 重点探讨行业内卷及去落后产能方案[1] - 商讨全产业链低碳转型路径[1]
中腐协规范腐植酸肥料市场秩序
中国化工报· 2025-08-20 10:09
行业现状与问题 - 腐植酸基础产品和肥料领域出现无序竞争、恶性压价、忽视质量、同质化严重、创新乏力等内卷现象 [2] - 内卷严重侵蚀企业合理利润空间 削弱行业整体创新动力 损害产品声誉和用户信任度 危及行业可持续发展根基 [2] 战略方向调整 - 行业发展重心从内卷转向外拓与上升 外拓包括新应用、新市场、新技术 上升包括提质量、塑品牌、创价值 [2] - 推动产业从低层次价格竞争转向高质量发展轨道 [2] 具体措施与行动方案 - 正本清源回归价值竞争本源 恪守商业道德准则 筑牢质量根基 优化定价机制 规范市场秩序 重塑竞争格局 [3] - 鼓励加大研发投入 深化产学研用融合 倡导差异化发展 拓展新兴领域 以卓越品质、创新技术、专业服务赢得市场 [3] - 腐植酸协会将强化行业自律与诚信体系建设 建立行业信用信息管理及黑名单制度 实施信息共享和风险警示 [3] - 开展行业质量综合整治专项行动 集中规范生产经营行为 重点整治腐植酸、黄腐酸、腐植酸钠等基础产品质量问题 [3]
储能价格战已至“危险地步”!远景储能田庆军:评价体系、商业逻辑是破局关键
新浪财经· 2025-08-15 15:20
8月15日消息,在第四届EESA储能展期间,远景高级副总裁、远景储能总裁田庆军谈到行业"内卷"问 题,他表示,今年以来,国内外储能系统的成交价一路下跌,几乎是自由落体,行业差不多1/3的系统 集成商在低于成本价销售,这个比例还在增加,让人非常担心。他直言,行业已经到了很危险的地 步,"虽然成本在下行,但成本下行的速度远远赶不上市场价格下行的速度。" 如何破除行业"内卷"?田庆军提出两项建议: 首先,要建立科学的行业评价体系。以标准而非价格衡量储能产品优劣,目前远景正联合行业协会,积 极建设储能行业评价体系,从安全可靠性(产品稳定性)、健康度(容量保持率)、运行能效(转换效 率与综合效率)等维度进行评估,精准区分优劣产品。 其次,政策引导构建健康市场。推动容量电价、调频市场、电力现货市场等机制的开放与规范化,使储 能行业形成自我闭环的商业逻辑,让优质设备通过市场竞争脱颖而出。 2025年初,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136号文",明确新能源项目(风电、太阳能发电)上网电量 原则上全部进入电力市场,由市场交易形成价格。田庆军建议,在此背景下,应进一步支持容量电价机 制与电力市场的开放,让企业在公平的平台上以性能 ...
肖竹青预测:未来十年中国盈利的规模酒厂不超过100家?
搜狐财经· 2025-08-09 20:39
行业现状 - 2025年1-6月59 7%酒企营业利润减少 50 9%企业营业额下滑 客户数与客单价减少是主因 [2] - 行业面临社会购买力不足问题 消费者收入预期悲观导致消费紧缩和降级 灵活就业者及低收入群体主动削减非必需消费 [3] - 企业被迫加码促销、降价、降档以生存 渠道促销和产品矩阵向下延伸趋势不可逆转 [3] 价格战影响 - 价格战导致价格下降与渠道费用上升双向吞噬利润 形成"彼此抵消"效应 [5] - 需求端未因降价扩张 低收入人群将白酒列为可削减的非必需消费 价格弹性极低 [6] - 行业从"高价滞销"转向"低价微利" 大量酒企仍面临退出或边缘化 [6] 破局路径 - 减量增质:聚焦1-2款代表产区风味且控量保价的核心单品 以稀缺性对抗价格战 [7] - 错位竞争:深耕区域、圈层及场景化需求(如高净值收藏、海外礼赠、夜场轻饮) 成为细分市场隐形冠军 [7] - 主动退出:地方小厂可出售基酒、窖池等资产给头部企业或跨界资本 实现产业整合 [7] 未来十年预测 - 规模以上酒企数量从2017年1593家降至2023年963家 六年减少1/3 十年后或不足100家 [9] - 2024年21家白酒上市公司中7家营收超百亿 贡献95%净利润 全行业仅40-50家年净利超1亿元 [11] - 行业呈现K型分化:高端名酒与区域龙头凭借高净值基本盘或现金流优势存活 中小企业因费用及资金成本压力加速退出 [12] - 最终稳定盈利酒厂数量预计60-90家 "不超过100家"为保守合理判断 [13]
一个卡车司机村的奋斗和“内卷”
经济观察网· 2025-08-09 12:39
行业概况 - 大郢村是著名的"卡车司机村",户籍人口3200余人中1600余人外出务工,近一半从事货运物流业 [2] - 全国共有3800万货车司机,被称为"公路上的游牧民族" [4] - 2005-2014年中国高速公路里程从4.1万公里增至11.19万公里,年均增速超10%,同期公路货运量增长232% [28] 行业变化 - 2017年上海至广东钢材运价约400元/吨,2025年跌至200余元/吨,跌幅近50% [9] - 2024年货车司机月均收入集中在5000-8000元,低于2008年高峰期月入超1万元的水平 [30][14] - 个体经营司机中94.05%认为运费水平偏低,78%反馈2024年收入较2023年下降 [9] 经营模式 - 卡车司机平均每天行驶超400公里,部分司机年行驶里程达15万公里 [18] - 从雇佣驾驶员模式转向"夫妻档"模式,因每月利润空间从6000-8000元降至约1万元 [13] - 70%以上司机患职业病,90%有颈椎/腰椎病,70%有胃病,30%患高血压或耳聋 [20] 区域经济影响 - 卡车司机月入过万,显著高于当地务农(亩净利<1000元)和工厂蓝领(约4000元/月)收入 [29] - 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22年30余万元增至2024年60余万元,通过土地托管创造就业 [31] - 计划发展农产品种植加工产业链,改变单一依赖运输业的现状 [32] 行业竞争 - 行业呈现"车多货少"局面,2020年起公路货运总量波动下行但运力持续增加 [8] - 货主压价现象普遍,"这个价格你不接,有的是司机接"成为常态 [10] - 北方省份司机进入南方线路竞争,加剧运价下行压力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