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资本市场开放
icon
搜索文档
从证监会李明最新讲话看资本市场建设新方向:开放步伐始终坚定,即将出台重要改革政策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9 14:12
资本市场改革方向 - 深化科创板、创业板改革的政策措施即将出台,为企业创新成长提供更适配的制度支撑 [1][6][7] - 证监会持续引导上市公司通过现金分红、回购增持、并购重组等方式提升投资价值,2024年A股分红2.4万亿元、回购1476亿元均创历史新高 [1][10] - 新"国九条"和"1+N"政策体系逐步落地,监管执法和投资者保护力度加强,中长期资金入市等关键举措深入推进 [12] 资本市场开放进展 - 中国资本市场开放步伐坚定,境外投资者持有A股流通市值稳定在3万亿元左右 [1][11] - 提出进一步开放的"四个着力",包括推进制度相容相通、增强透明度、加强市场协同、深化跨境监管合作 [5] - 支持外资机构申请新业务、设立新产品,优化合格境外投资者机制 [5] 上市公司表现与质量 - 2024年A股75%公司实现盈利,50%企业利润增长,实体上市公司研发费用1.6万亿元(同比+3.1%),超800家公司研发强度超10% [7][8] - 高新技术企业占新上市公司超90%,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绿色低碳领域涌现全球竞争力龙头企业 [8] - 沪深300指数股息率接近3.6%,市盈率12.6显著低于境外主要指数 [10] 资金流动与市场韧性 - 2025年以来社保、保险、年金等中长期资金累计净买入A股超2000亿元 [2] - 面对外部冲击,中国通过稳市"组合拳"迅速稳定市场,体现政策应对能力 [12] - 中长期资金加速流入与股市稳中有涨的良性循环正在形成 [2] 投资中国的确定性 - 中国具备完整产业体系、超大市场规模及稳定社会环境,一季度GDP"开门红"展现经济韧性 [12] - 政策预期稳定,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扩内需、防风险等措施效果显著 [12] - 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增强,为全球投资者提供稀缺的稳健机遇 [13]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一个国家的资本市场开放程度与经济增长呈显著正相关
证券日报网· 2025-05-18 19:28
外资布局与投资策略的双向驱动 - 中国市场保持开放姿态,欢迎外商来华投资,外资进入中国金融市场的政策不会因中美关税问题而改变 [2] - 中国资本市场企业估值相对较低,具备超大规模市场、丰富人力资本储备和制度型开放等独特优势 [2] - 资本市场开放程度与经济增长呈显著正相关,国外机构投资者可为国内市场注入长期资本,缓解科创企业融资难题 [3] - 多元化投资主体参与可分散创新投资高风险,鼓励社会资本流向半导体、新能源、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 [3] - 国际资本参与伴随成熟治理理念与监管标准,倒逼国内企业完善治理结构,提升市场稳定性与竞争力 [3] - 企业需苦练"内功",加强科技创新、降低成本、扩大"朋友圈",以应对外部不确定性 [3] - 吸引外资与对外投资双轮驱动是应对国际贸易不确定性的重要策略 [3] 国内循环的深层改革与内需激活 - 国内大循环面临地方保护主义、政策效能未达预期、民营经济融资难融资贵等结构性堵点 [5] - 打破地方本位主义、实现全国统一大市场是首要任务,需消除人员、资本、数据、技术等要素流动壁垒 [5] - 若积极财政政策和宽松货币政策未达预期,需在2025年三季度至四季度适时加码以提振信心、激发内需 [5] - 民营经济需规范涉企执法、推动政府职能向服务型转型,以稳定预期、释放活力 [5] - 短期挑战为内需不足,表现为居民消费能力、意愿和场景有待提升,需通过就业优先政策、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等措施提振消费 [6] - 中长期挑战为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需突破"卡脖子"技术,提升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 [6]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走出去”是中国企业应对外部一切不确定性最重要的法宝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17 19:31
中美贸易与全球化趋势 - 中国市场对全球资本仍具强吸引力 核心优势包括政局稳定 企业估值较低 超大规模市场及人力资本储备 [1] - 未来贸易壁垒和冲突可能持续出现 全球化状态难以完全恢复 [1] - 中国企业需通过科技创新 降本增效 扩大朋友圈减少对单一市场依赖 [1] 中国企业出海战略 - 出海面临政治 法律 文化等多重挑战 但可突破单一市场依赖并提升全球竞争力 [2] - 国家政策支持如跨境投资服务是重要助力 出海被视为应对不确定性的关键路径 [2] - "走出去"被定位为企业做大做强和全球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2] 中小企业支持措施 - 短期措施包括税收减免 贷款展期 地方专项补贴以缓解关税冲击 [2] - 长期需依靠科技创新 开拓多元市场及出海提升抗风险能力 [2] - 企业自身能力是应对外部冲击的根本保障 [2] 国内大循环优化方向 - 需打破地方保护主义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消除要素流动壁垒 [2] - 强化政策效能评估 动态调整专项债 降准降息等工具力度 [2] - 优化民营经济环境 通过立法保障"两个毫不动摇"以提振信心 [2] 资本市场与服务业开放 - 需加大金融市场开放力度 外资进入可优化公司治理并支持科技创新 [3] - 制造业已全面开放 下一步聚焦服务业制度型开放 强调有序推进 [3]
划重点!关于资本市场 这场发布会传递这些信号
搜狐财经· 2025-05-07 20:51
资本市场政策组合 - 三大部委联合发布一揽子金融政策,核心战略为"以改革促发展、以开放稳预期",短期提振市场信心修复估值,中长期推动资本市场从规模优势向质量优势跃升 [1] - 政策组合包括优化货币政策工具(总额度8000亿元合并使用)、扩大机构参与范围至40家、延长回购增持贷款期限至3年并降低自有资金比例要求至10% [2] - 金融监管总局上调保险资金权益类资产投资比例上限,拟新增600亿元试点额度并调降股票投资风险因子10%以鼓励险资入市 [3][4] 市场稳定措施 - 证监会推出稳市"组合拳"应对美关税冲击,包括政策对冲、资金对冲和预期对冲,A股市场展现强劲韧性 [2] - 央行优化两项资本市场货币政策工具,质押品范围扩展至港股和限售股,增强流动性支持 [2] - 保险资金作为长期资本加大入市力度,一季度经济数据符合预期背景下政策具有前瞻性 [3][4] 市场活力激发 - 证监会将深化科创板、创业板改革,增强制度包容性并推动典型案例落地,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 [3] - 修订《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简化并购流程,降低交易成本以加速产业整合 [5] - 优化公募基金收费模式和考核机制,强化基金公司与投资者利益绑定,推动行业向"重回报"转型 [5] 高水平对外开放 - 证监会提出四大开放举措:扩大机构开放、丰富产品供给、深化市场开放、加强跨境监管合作 [6] - 支持优质中概股回归内地和香港股市,优化境外上市备案机制,推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6] - 外资持有A股市值占比上升反映对中国经济长期信心,需完善法治化营商环境以提升外资信任度 [7] 制度改革与功能强化 - 通过制度创新提升资本市场包容性和适应性,形成优质企业上市与投资回报的良性循环 [5] - 发展科技创新债券提供多元化融资渠道,推动并购重组提升上市公司质量 [5] - 强化投资者保护机制,实现市场稳健与活力的双核驱动发展 [5]
刚刚!证监会,最新发声!
券商中国· 2025-03-11 19:26
证监会党委传达学习全国两会精神 - 会议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的重要讲话精神,强调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和对全局工作的深刻洞察 [1] - 2025年全国两会是在"十四五"规划收官和"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关键时期召开的重要会议 [1] -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全面深化改革、强化教育科技人才支撑等重要观点 [1] 资本市场贯彻落实举措 - 全力巩固市场回稳向好势头:强化上市公司回报投资者能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加强稳市机制建设 [2] - 支持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增强制度包容性,支持优质未盈利科技企业上市,稳妥恢复科创板第五套标准 [2] - 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以投融资综合改革为牵引,启动新一轮资本市场改革 [2] - 扩大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制定对外开放总体规划,拓展跨境互联互通,提升境外上市备案质效 [2] - 提升监管执法效能:完善监管法规体系,强化科技赋能,打击恶性违法违规 [2] - 建设监管铁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强化干部队伍专业性和战斗力 [2] 两会建议提案办理 - 健全两会建议提案办理工作制度机制,推动办理工作提质增效 [3] - 促进资本市场各方面工作改进提升 [3] 参会人员 - 驻证监会纪检监察组、会机关各司局、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主要负责同志参会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