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指数期货
搜索文档
证监会:积极支持香港推出国债期货 丰富香港离岸人民币风险管理工具
期货日报· 2025-11-05 01:19
资本市场开放成效 - 全面取消证券基金期货机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新增核准13家外资控股证券基金期货公司 [2] - 完善企业境外上市监管制度,支持269家企业实现境外上市 [2] - 境外投资者持有A股市值达3.4万亿元 [2] - 拓展境内外基金互认、ETF互挂等机制,支持香港推出首个A股指数期货,24个期货期权特定品种引入境外投资者 [3] 香港的桥梁纽带作用 - 香港成为内地资本市场联接全球的重要桥梁纽带 [2] - 香港资本市场呈现蒸蒸日上态势,宁德时代、恒瑞医药等境内优质企业在港上市 [3] - 形成"香港好,国家好;国家好,香港更好"的协同发展格局 [3] 未来开放举措 - 推出《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优化工作方案》,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水平 [4] - 深化内地与香港合作,提升境外上市备案质效,扩大沪深港通标的范围,支持将人民币股票交易柜台、REITS等纳入港股通,支持香港推出国债期货 [5] - 加强开放环境下监管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建设,深化跨境监管与执法合作 [5] 资本市场现状与投资价值 - "十四五"期间中国经济实现5.5%左右平均增速,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稳定在30%左右 [7] - 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突破119万亿元,科技板块市值占比超过1/4,沪深两市日均成交额约2万亿元 [7] - 今年上半年A股上市公司营收、净利润同比双增,前三季度现金分红2.1万亿元,再创同期新高 [7] - 上证综指年化波动率14.1%,较去年同期下降6.1个百分点 [7]
证监会最新发声!
证券时报· 2025-11-04 23:19
证监会副主席李明 在第四届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上致辞。 全文如下: 尊敬的李家超行政长官,尊敬的徐启方副主任、周霁主任,陈茂波司长,余伟文总裁、梁凤仪总裁,各位 嘉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来到香港参加第四届峰会。我谨代表中国证监会,对峰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当前,世界百 年变局加速演进,全球经贸秩序和金融体系面临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本届峰会以"驾驭变局 砥砺 前行"为主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刚才,何立峰副总理发表重要致辞,对于我们准确把握国际经济金 融大势,全面落实"十五五"规划建议关于扩大开放的战略部署,推动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的协同发展不断 向更高水平、更深层次迈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将会同相关方面认真抓好落实。 中国资本市场因改革而生、因开放而兴。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幻,中国资本市场始终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 放,以协同发展、合作共赢的"定数"应对外部环境的"变数"。"十四五"期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 势,中国证监会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方向,从市场准入到规 则对接,步稳蹄疾推出了一批牵引性强、含金量高的标志性开放举措,取得了积极成效。 ...
李明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重磅发声!全文来了
搜狐财经· 2025-11-04 21:14
资本市场开放成就 - 全面取消证券基金期货机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外资机构实现国民待遇,新增核准13家外资控股证券基金期货公司[2] - 支持269家企业实现境外上市,境外投资者持有A股市值达3.4万亿元[2] - 拓展境内外基金互认、ETF互挂等机制,支持香港推出首个A股指数期货,24个期货期权特定品种引入境外投资者[2] 内地与香港市场协同发展 - 香港成为内地资本市场联接全球的重要桥梁,香港资本市场呈现蒸蒸日上态势[3] - 两地资本市场通过优势互补、协同发展,为香港巩固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提供支撑[3] - 推动形成在岸与离岸协同发展、良性互动的新格局[4][5] 未来开放举措规划 - 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水平,推出《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优化工作方案》[4] - 深化内地与香港合作,扩大沪深港通标的范围,支持将人民币股票交易柜台、REITS等纳入港股通,支持香港推出国债期货[4][5] - 加强开放环境下监管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建设,深化跨境监管与执法合作[5] 资本市场现状与投资价值 - A股总体保持回稳向好态势,上市公司总市值突破119万亿元,科技板块市值占比超1/4,沪深两市日均成交额约2万亿元[5] - 今年上半年A股上市公司营收、净利润同比双增,前三季度现金分红2.1万亿元创同期新高[6] - 上证综指年化波动率14.1%,较去年同期下降6.1个百分点[6] 对国际机构的倡议 - 倡议国际机构做投资价值的发现者,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内涵,抓住投资机遇[6] - 倡议国际机构做改革发展的贡献者,发挥专业优势分享经验,为资本市场制度改革创新提出意见[6] - 倡议国际机构做市场稳定的维护者,坚持长期主义,健全内部风控,参与构建多元共治风险防控体系[7]
证监会将推出更多有力度的开放举措!李明最新发声
上海证券报· 2025-11-04 11:04
中国资本市场开放举措 - 中国证监会将系统谋划推出更多有力度的开放举措,锚定深化资本市场制度型开放的目标任务 [1] - 推出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优化工作方案,从优化准入管理、提高投资运作效率、扩大投资范围、丰富服务支持等方面提升便利化水平 [1] - 切实增强政策的稳定性、透明度和可预期性,持续加强与国际投资者常态化沟通 [1] 内地与香港市场合作深化 - 着力提升境外上市备案质效,扩大沪深港通标的范围 [1] - 支持将人民币股票交易柜台、REITs等纳入港股通,积极支持香港推出国债期货 [1] - 丰富香港离岸人民币风险管理工具,坚定支持香港巩固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1] 跨境监管与风险防范 - 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化与包括香港证监会在内的跨境监管与执法合作 [2] - 加强资本跨境流动和风险监测,推动信息共享、政策互商、处置协同,坚决防范风险跨境传染共振 [2] - 共同推进全球资本市场治理改革,推动资本市场更加公平、公正、包容、有韧性 [2] “十四五”期间开放成果 - 全面取消证券基金期货机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外资机构经营范围和监管要求实现国民待遇 [3] - 新增核准13家外资控股证券基金期货公司,外资控股公司数量呈现较大增长 [3] - 完善企业境外上市监管制度,269家企业实现境外上市 [3] 市场互联互通与产品开放进展 - 境外投资者持有A股市值已达3.4万亿元,成为市场的重要参与力量 [3] - 持续优化完善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和沪深港通机制,扩大投资范围 [3] - 拓展境内外基金互认ETF孵化机制,支持香港推出首个A股指数期货 [3] - 目前已有24个期货期权特定品种引入境外投资者参与交易 [3] 资本市场质量与投资价值 - 随着新“国九条”和资本市场“1+N”政策体系加快落地见效,中国资本市场基础制度不断完善 [5] - 今年上半年A股上市公司营收、净利润实现同比双增,前三季度上市公司现金分红2.1万亿元,再创同期新高 [5] - 上证综指年化波动率14.1%,较去年同期下降了6.1个百分点 [5] 对国际机构的倡议与展望 - 中国证监会热忱欢迎更多国际机构和长期资本来华展业、兴业,共同发展,互利共赢 [4] - 希望国际机构从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刻内涵中发现投资价值,抓住机遇投资中国 [5] - 希望国际机构发挥专业优势,分享有益经验,为深化资本市场制度改革和机制创新提出宝贵意见 [5] - 希望国际机构在华投资展业坚持长期主义,健全内部风险管控体系,参与构建多元共治的风险防控体系 [6]
资本市场双向开放向纵深推进
搜狐财经· 2025-11-01 04:42
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成果 - 资本市场在“十四五”期间实现量质齐升,基础制度和监管逻辑全方位重构,多层次市场体系更完备,市场韧性和功能增强 [3] - 沪深股通标的股票数量达2922只,市值占A股总市值比例超90%,合格境外投资者数量超900家 [4] - 境外上市新规实施以来至今年9月30日,证监会已完成296家境内企业境外上市备案,其中109家为科技企业,涵盖机器人、新消费、半导体等行业 [4] - 离岸A股衍生品工具不断丰富,支持香港推出首个A股指数期货,便利国际投资者风险管理 [5] - 跨境投资渠道实现多层次双向开放,形成以互联互通机制和多元机构投资者制度为主体的跨境机构投资者体系 [5] 金融开放面临的法治挑战 - 北京金融法院审理的1080件涉外案件中,证券虚假陈述、金融借款与委托理财合同纠纷是数量居前的三类案件,涉及美国、中国香港等多地 [6] - 各国监管体系存在固有差异,包括不同法域的会计处理标准、信息披露要求、数据安全与跨境流动规则不一致,给跨境投融资带来挑战 [6] - 生成式AI等人工智能技术深度渗透智能投研、风控等流程,打破金融系统地域限制,改变跨境资本流动方式,对监管提出新要求 [7] 构建涉外法治新生态的举措 - 证监会通过《证券法》《期货和衍生品法》进行顶层设计,并对法律域外适用和跨境执法作原则性安排 [8] - 制定《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管理试行办法》等规章,为境外上市、合格境外投资者参与境内交易及互联互通营造透明制度环境 [8] - 证监会已与67个国家和地区签署合作备忘录,深化与境外执法机构关系,为境外执法提供便利 [8] - 加强涉外法治建设需坚持立法先行,有重点分步骤制定修改法律,加快建立透明完备的资本市场涉外法律体系 [9] - 需深化跨境监管协同,加强境内外监管沟通,压实发行人及中介机构责任,对欺诈发行等违法行为保持零容忍 [9] 市场参与者的建议与关注 - 外资不仅关注市场准入,更关心争议解决机制,建议整合分散规则体系形成清晰指引,增强争议解决机制的国际公信力 [10] - 退出机制是跨境股权投资焦点,其清晰度直接影响投资者信心,建议主管部门构建清晰退出机制并鼓励在合同中明确约定退出程序 [10]
证监会:将进一步研究完善资本市场涉外立法工作
中国证券报· 2025-10-29 05:10
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成果 - 多层次市场体系更加完备,市场功能不断健全,市场韧性明显增强 [1] - 沪深港通、沪伦通等机制持续完善,交易标的范围不断扩大,合格境外投资者准入条件持续放宽 [1] - 沪深股通标的股票数量达2922只,市值占A股市场总市值比例超过90%,合格境外投资者数量已超900家 [1] - 境外上市新规实施以来,证监会已完成296家境内企业境外上市备案,其中109家为科技企业 [1] - 企业境外上市渠道保持畅通,涵盖机器人、新消费、半导体等行业,在香港、美国、瑞士等地上市 [1] 涉外法治体系建设 - 证监会将根据急用先行原则,有重点、分步骤地推动制定新法、修改旧法或释法,加快建立公开透明的涉外法律体系 [1][3] - 证券法、期货和衍生品法对法律的域外适用和跨境执法作了原则性安排 [2] - 已制定《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管理试行办法》等规章,为境内企业赴境外上市营造透明可预期的制度环境 [2] - 证监会与67个国家和地区签署合作备忘录,深化与境外执法机构合作关系 [2] 跨境监管与执法协作 - 要切实强化境内外监管协同和沟通协作,压实发行人、中介机构责任 [1][4] - 保持对跨境违法行为“零容忍”,严厉打击欺诈发行、财务造假、跨境操纵等严重违法行为 [1][4] - 需要针对性协调跨境监管中的难点,如证据出境的标准与转化、监管互认的标准与程序以及跨境审计监管合作 [4] 开放与风险防控关系 - 需处理好对外开放与对内改革、“放得开”与“看得清”和“管得住”、在岸与离岸市场等关系 [2] - 金融工具创新既是管理风险的重要手段,也可能带来风险,需重视创新与风险防范的动态平衡 [3] - 随着金融科技快速发展,需着力提升开放环境下的风险防控水平和监管能力,坚决防范外部输入性风险 [2][3] 司法保障作用 - 需要充分发挥司法审判在涉外法治建设中的作用,优化涉外审判协同机制 [5] - 提升涉外审判工作效能,争取办理一批具有规则意义和国际影响的典型涉外案例 [5]
证监会:完善资本市场涉外法治体系,深化跨境监管协同
券商中国· 2025-10-28 19:54
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成果 - 沪深股通标的股票数量达到2922只,市值占A股市场总市值比例超过90% [3] - 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数量已超过900家 [3] - 境外上市新规实施以来,证监会已完成296家境内企业境外上市备案,其中109家为科技企业,涵盖机器人、新消费、半导体行业 [3] - 支持香港推出首个A股指数期货,丰富离岸A股衍生品工具供给 [3] 涉外法治体系建设 - 证监会与67个国家和地区签署合作备忘录,深化与境外执法机构合作关系 [4] - 通过《证券法》《期货和衍生品法》对法律域外适用和跨境执法作出原则性安排 [4] - 制定《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管理试行办法》等规章,为境外上市和互联互通提供透明制度环境 [4] 未来法治工作方向 - 坚持立法先行,有重点分步骤推动制定新法、修改旧法或释法,建立公开透明的涉外法律体系 [5][6] - 深化跨境监管协同,保持对欺诈发行、财务造假等跨境违法行为"零容忍",压实发行人及中介机构责任 [2][6] - 优化涉外审判协同机制,提升审判效能,推动办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典型涉外案例 [6]
证监会:完善资本市场涉外法治体系 深化跨境监管协同
证券时报· 2025-10-28 17:57
资本市场双向开放进展 - 截至10月17日,沪深股通标的股票数量达2922只,市值占A股总市值比例超过90% [9] - 合格境外投资者(QFII)数量已超过900家 [9] - 自境外上市新规实施至今年9月30日,证监会已完成296家境内企业境外上市备案,其中109家为科技企业 [9] 涉外法治体系建设 - 证监会已与67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合作备忘录 [5] - 通过《证券法》《期货和衍生品法》等法律对域外适用和跨境执法作出原则性安排 [5] - 制定了《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管理试行办法》等规章,为境内企业境外上市营造透明制度环境 [5] 未来监管工作重点 - 坚持立法先行,将根据急用先行原则有重点分步骤地推动制定新法、修改旧法或释法 [7] - 深化跨境监管协同,保持对欺诈发行、财务造假、跨境操纵等违法行为的“零容忍”态度 [2][7] - 充分发挥司法保障作用,优化涉外审判协同机制,争取办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典型涉外案例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