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路云一体化

搜索文档
五问“车路云一体化”:如何解锁自动驾驶“规模商用”密码?
36氪· 2025-07-03 14:31
技术路径与关系 - 单车智能与车路云一体化并非竞争关系,而是实现自动驾驶的两个互补组成部分 [2][3][4] - 单车智能聚焦车辆自身传感器和算法,车路协同强调车与交通系统的关系,车路云一体化实现全局交互 [3][4] - 类比手机智能化发展,汽车智能化需同时推进终端升级(单车智能)和云端协同(车路云一体化) [3][4] 商业化与监管挑战 - 当前L2+辅助驾驶存在营销模糊化问题,可能导致用户过度信任系统引发事故风险 [5][6] - 车路云一体化可构建监管框架,通过联网服务监控车辆状态和驾驶员行为,降低事故风险并明确责任归属 [6][7][14] - L4自动驾驶商业化面临监管滞后问题,车路云一体化为法规修订和牌照管理提供执行方案 [25] 商业模式创新 - 自动驾驶商品化的核心是驾驶责任转移,当责任由系统承担时"驾驶"成为可运营的商品 [16][17] - 驾驶商品化形成数字经济生态链:车企提供智能车辆、运营商搭建通信网络、政府提供数据平台、金融机构开发动态保险产品 [17][19] - Robotaxi是推动规模经济的关键应用,车队规模需达万级才能显现效应,车路云一体化可加速其规模化落地 [23][25] 产业发展策略 - 需组建全国统一的车联网运营商,整合通信、车企、金融等资源实现标准统一和规模部署 [21] - 增值服务运营商(如Robotaxi平台)是价值变现核心,应作为产业发展的驱动角色 [22] - 通过重点发展Robotaxi等杀手级应用,带动车路云一体化全产业链协同发展 [22][25][26]
行进中国丨重庆汽车产业向“新”而行
人民网· 2025-07-02 15:17
赛力斯超级工厂 - 问界M9交付突破20万辆,并在工厂举行用户验收交付仪式 [1] - 工厂配备1600多台智能终端和3000多台机器人,实现焊接、喷涂、压机线自动化率100%,满产后最快30秒下线一台车 [3] - 采用AI视觉检测技术,十几秒完成单一零部件几十处卡口的检测,确保产品一致性和品质 [3] 长安汽车研发与技术布局 - 开发"脑电波驾驶"技术,结合头枕与脑电控制,已申请相关专利 [3] - 全球专利布局量达约2万件,平均19件/天,发明专利占比70%,预计2028年实现人形机器人生产下线 [3] - 未来十年计划在新兴领域投入超2000亿元,新增超1万人科技创新团队,布局AI垂直领域模型、光子计算、量子计算等 [4] 重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 2024年重庆市新能源汽车产量95.3万辆,同比增长90.5%,高于全国56.1个百分点,对全市汽车总产量增长贡献率达207.8% [6] - 配套出台产业支持政策,包括《重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提升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7年)》等 [6] - 目标打造"便捷超充之城"、"车路云一体化"标杆城市和自动驾驶生态高地 [6] 智能网联与车路云一体化 - 重庆开放智能网联测试道路约2400公里,覆盖多种场景,共享450组交通信号灯数据 [7] - 开展全国首个面向车联网的智能交通控制专网试点应用 [7] - "车路云网图"协同测试智驾小车,提升特定场景下的安全性和应对能力 [7] 超充基础设施建设 - 重庆建成超充站1403座、超充桩2472个,超充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全国第一 [9] - 高速公路服务区快速补能效率全国领先,实现乡镇街道超快充基础设施全覆盖 [9] - 有效缓解新能源车主的"里程焦虑" [9] 重庆汽车产业战略规划 - 按照"整零协同、软硬结合、共建生态"思路,加快建设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9] - 下一步将打造汽车技术创新高地、培育汽车消费中心城市、加大"渝车出海"力度 [9]
鄂尔多斯:“车路云一体化”让“聪明车”跑上“智慧路”
新华社· 2025-07-01 17:48
智能驾驶应用场景落地 - 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街头已实现无人驾驶公交车、自动驾驶清扫车、无人售货车等多种智能驾驶应用场景 [1] - 智能网联观光巴士实现自动驾驶功能 包括自动转弯、掉头、加速、减速 全程平稳行驶 [2] - 车辆搭载5组激光雷达 可在0.3秒内完成红绿灯识别与障碍物规避 [3] - 智能网联观光巴士车速从20公里/小时提升至25公里/小时 [3] "车路云一体化"发展路径 - "车路云一体化"指通过新一代信息与通信技术 将人、车、路、云融合为一体 实现安全、节能、舒适及高效运行 [2] - 鄂尔多斯市2024年获批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 [2] - 云平台作为智能交通大脑 实现全局协同感知、决策与控制 形成"全市一朵云" [4] 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化应用 - 鄂尔多斯重点布局物流运输场景 全年上线运输重卡达33万辆 道路环境简单 适合商用车和矿用车无人驾驶应用 [3][4] - 已部署300辆自动驾驶重卡进行L2+L4领航编队运输示范 [4] - 露天煤矿实现24小时无人驾驶矿卡自动作业 [3] 基础设施建设与测试进展 - 鄂尔多斯逐步部署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等交通感知设施 完成重点区域智能路口升级改造 [4] - 全域开放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 吸引华为、踏歌智行、广汽、金龙等10余家企业投放车辆开展路测 [4] - 城市综合服务领域已部署70辆智能网联车辆 [4]
滴滴、联发科、腾讯加持,四维智联冲刺港股车路云第一股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30 20:31
公司上市与股东结构 - 四维智联向香港联交所递交招股文件,中信证券担任独家保荐人 [1] - 四维图新为第一大股东,持有27%股份并通过其他主体合计掌握45.32%表决权 [1] - 滴滴出行、联发科中国、腾讯分别持有16.46%、15.83%和4.13%股份 [1] 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为国内第十大一级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供应商,市场份额0.1% [2] - 全球以软件驱动的中国一级供应商中排名第三,舱泊一体解决方案服务量全国第二 [2] - 累计交付智能座舱软件解决方案超1590万套、软硬一体化解决方案超155万套 [2] - 智能座舱解决方案被国内约250家整车厂中的20%采用 [2]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智能座舱及解决方案业务收入分别为1.634亿、1.644亿和2.434亿元 [2] - 软硬一体化解决方案业务收入分别为3.736亿、3.124亿和2.347亿元 [2] - 同期研发投入分别为1.13亿、1.03亿和2.09亿元 [3] - 归属股东净利润分别为-2.03亿、-2.65亿和-3.78亿元 [3] 客户覆盖与战略合作 - 覆盖中国15大畅销汽车品牌中的12个车型,对中国前十大车厂完成全面覆盖 [3] - 服务某大客户27款车型,占该车厂70%销售总额 [3] - 滴滴通过增资与四维智联建立深入合作,涉及网约车和智能驾驶产业链 [4][5] 行业竞争与趋势 - 2025年智能驾驶、座舱企业加速赴港上市,包括希迪智驾、驭势科技等 [8] - 四维智联基于"车路云"的解决方案面临泰博车联网等同质竞争 [9] 技术与资源禀赋 - 滴滴、四维图新、腾讯分别提供车、路、云资源,联发科提供芯片技术支持 [1][6] - 公司拥有独特数据要素来源,如滴滴行车数据、高精地图和云端算力 [6] - 差异化解决方案支持向舱驾融合中央域控领域拓展 [7]
半年间从L3级到L4级,济南无人驾驶跑出城市未来
齐鲁晚报网· 2025-06-27 18:51
济南智能驾驶发展 核心进展 - 济南首条L4级智能网联公交线正式亮相 将于6月28日开放市民预约体验 实现高度无人化 车辆无方向盘与油门踏板 [1][4] - 半年内完成从L3级到L4级的技术跨越 L3级线路(智能网联公交1号线)此前两个月内吸引2300多名市民体验 [6] - L4级公交配备激光雷达与多传感器 车身设计科技感强 引发市民广泛关注并成为"网红"产品 [4][6] 多场景应用拓展 - 物流领域:顺丰投入25辆L4级无人驾驶物流车 实现24小时配送 运输成本降低30%-50% [7][8] - 环卫领域:无人驾驶清扫车已落地 可自动规划路线并提升作业效率 [10] - 未来规划:起步区发布"车路云一体化"场景需求清单 探索无人公交/物流/环卫等全生态 [10] 基础设施与产业基础 - 测试路段覆盖全面:含26公里封闭高速(博莱高速)及174.75公里开放道路 涵盖隧道/收费站/风景区等多元场景 [10] - 起步区建成全国首个城市级智能感知路网 10余条智能道路通车 20余条在建 [10] - 产业合作:临工重机与华为开发无人矿车 仙途智能落地环卫自动驾驶技术 [10] 政策支持与试点优势 - 政策体系完善:2018年起连续出台测试管理办法 2025年推进低速无人车细则编制 [12] - 国家级试点加持:2023年入选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试点 2024年成为山东唯一"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 [13] - 试点目标:推动城市级大规模自动驾驶商业运营 实现车-路-云-城协同 [13] 对标城市经验 - 武汉:百度"萝卜快跑"无人出租车累计订单数百万 建立智能交通互联体系 [15] - 广州:南沙区打造国内首个"智芯" 实现全场景运营并形成产业链 [17] - 北京:在政策创新与标准制定领先 覆盖测试/示范/商业全环节 [17]
云星宇(873806) - 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6-27 18:40
活动基本信息 - 活动类别为现场参观及其他 [3] - 活动时间为2025年6月27日,地点在北京市丰台区方庄芳星园二区4号楼 [3] - 参会单位及人员共29人,包括鹏华基金、国泰海通证券等 [3] - 上市公司接待人员为总经理张新先生、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邢凯风先生 [3] 活动目的 - 让投资者近距离感受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深化对上市公司了解,提升投资认知,培育理性投资文化 [4] 公司情况 - 公司深耕智慧交通领域28年,业务覆盖全国及海外,拓展至数字基建、智慧城市等泛交通新兴领域,推动业务数智化转型 [4] - 创新成果包括建成国内领先的智慧隧道综合管控平台、研发隧道机器人、构建北京高速“一张图”平台 [4] - 未来将紧抓车路云一体化及低空经济政策机遇,拓展空中交通新领域,参与新基建竞标,推动业务向“硬件+软件+运营”全链条服务模式转型 [4] 分享内容 - 鹏华基金分享《北交所投资价值及投资策略》 [4] - 国泰海通证券分享《智能交通板块投资逻辑与展望》 [4]
“十五五”智慧交通怎么干?交通运输部提出谋划“三大工程”
第一财经· 2025-06-26 17:24
智慧交通政策方向 - 智慧交通被列为"十五五"交通运输发展重点推进领域,将实施创新工程、示范工程、应用工程[1] - 交通运输部强调加快智慧交通发展是培育新质生产力、打造国际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1] - 将科学编制"十五五"综合交通运输规划,明确2030/2035年发展目标,完善智慧交通指标体系[1] 行业技术发展 - 车路一体智能交通全国重点实验室2023年启动,聚焦交通数字化、控制智能化、车路云一体化三大方向[2] - 实验室目标成为智能交通系统应用基础理论与核心技术的策源地[2] - 需打通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开发-产业应用全链条,提升体系化创新能力[3] 专家观点与成果 - 王云鹏创立车路协同研究方向,成果显著提升路网效率与安全性[5] - 严新平提出"零死亡、零排放、碳中和"的未来交通愿景[5] - 李克强强调"车路云一体化"需建立可行商业模式才能大规模推广[6] 企业实践案例 - 中国交通信息科技集团聚焦"大模型+智慧交通",建设15项AI标杆场景和151项典型场景[6] - 中航信移动科技推动机场数字化/智能化转型[6] - 高德地图实现车道级病害精准管理,无人机巡检效率提升80%[6]
活力中国调研行丨“软”环境+“硬”政策 北京打造自动驾驶“样板间”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6-25 15:41
自动驾驶示范区建设 - 北京建成全球首个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覆盖经开区、通州区、顺义区共600平方公里,并建成全市统一的云控基础平台[10] - 示范区已部署1600多个"智慧路口",每个路口配备集成化智能设备,可实时收集并传输环境信息给自动驾驶车辆[10] - 云控平台作为车路云中枢,已接入近1100台车辆,实现自动驾驶监管无死角[12] 自动驾驶应用场景 - 无人快递车已在15分钟社区生活圈布设20多辆,实现智能化配送[1] - 顺义物流转运中心部署30辆无人车,日均配送快递近2万件,每车每天发运5个班次[3] - 无人车应用于城市管理,可识别垃圾箱漫溢、道路裂缝等市政问题并自动上报[5] - 示范区已落地八大自动驾驶场景,包括无人小巴、无人清扫车等[7] 技术支撑体系 - 采用"车路云一体化"技术架构,实现"车在动、路在看、云在算"的闭环系统[7][8] - 动态绿波技术已在60条街道应用,最长可实现连续通过8-9个路口[13] - 云计算使交通效率显著提升,关键路口日均流量增加19.7%情况下,全天平均车速提升15.1%[13] 产业生态发展 - 示范区聚集35家自动驾驶测试车企,累计发放1000+测试通知书,测试里程达3800万公里(占全国25%以上)[13] - 亦庄经开区汇聚20多家自动驾驶独角兽及潜力企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达120余家[21] - 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建成22个功能实验室和1个试制车间,拥有14万+高价值场景数据库[18] 政策与资本支持 - 《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于2024年4月实施,明确自动驾驶等级和监管要求[14] - 经开区设立100亿元政府投资引导基金二期,形成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基金生态体系[20] - 2021-2024年北京汽车产量增长近30%,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近3倍[23] 研发与人才优势 - 自动驾驶企业研发投入占比高,某公司300多人团队中研发人员占比超2/3,硕士以上学历占30-40%[15] - 北京高校为行业提供丰富人力资源,科研院所形成良好科研基础[15][16]
600平方公里“车路云”勾画“智慧之城”
金融时报· 2025-06-25 11:16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发展 - 自动驾驶技术达到L4级的接驳车可实现车端、云端、路侧信息实时交互,配备硬件冗余系统确保安全 [2] - 新能源乘用车L2级及以上辅助驾驶功能装车率达67.8%,较2023年提升12.5个百分点 [2] - 2025年中国智能驾驶汽车市场规模预计接近万亿元,2030年L3及以上ADAS渗透率或达35% [3] 北京市自动驾驶示范区建设 - 北京市实现600平方公里路侧基础设施智能化部署,覆盖1600个全息路口,建成"车路云一体化"城市级工程试验平台 [4] - 示范区从1.0阶段双向10公里道路扩展至3.0阶段600平方公里,落地八大应用场景包括自动驾驶乘用车、无人配送等 [5] - 大兴国际机场2024年初开放常态化自动驾驶接驳服务 [5] 车路云一体化技术应用 - "聪明的车、智慧的路、精确的图、可靠的网、实时的云"五大体系融合多元数据,支撑自动驾驶技术发展 [7] - 示范区定义"多感合一"智能网联标准路口,部署1000余套车载单元,测试里程超3800万公里 [7] - 电子地图突破传统导航边界,以高精度空间底座支撑多场景协同需求 [7] 产业政策与研发投入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新一代智能终端 [3] - 创新中心年均研发投入占比不低于50%,聚焦车规级开源开放"车路云一体化"共性技术平台 [8] - 智能网联汽车在顶层设计、技术研发等领域形成与国际并跑趋势 [8]
从“车看灯”到“灯看车” “软环境+硬政策”支撑自动驾驶“加速跑”
央视网· 2025-06-25 10:49
自动驾驶示范区建设 - 北京建成全国首个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累计测试里程3800万公里,占全国总测试里程25%以上[1][20] - 示范区覆盖经开区、通州区、顺义区共600平方公里,建成1600多个智慧路口和全市统一云控平台[16] - 示范区聚集35家自动驾驶测试车企,落地8大场景,发放1000多台车辆测试通知书[20] 自动驾驶应用场景 - 社区物流:20多辆无人快递车服务15分钟社区生活圈,每车每天配送近2万件快递[5][7] - 城市管理:AI巡检车自动识别垃圾箱漫溢、道路裂缝等问题并联动城市管理平台处理[9][10] - 交通出行:无人小巴、无人清扫车等已在示范区常态化运行[12] 车路云一体化技术 - 云控平台实时监管1100台入网车辆,实现"灯看车"动态调节,关键路口日均流量增加19.7%[16][18] - 60条街道实现动态绿波,最长可连续通过8-9个路口,全天平均车速提升15.1%[18] - 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建成22个功能实验室和1个试制车间,覆盖车路云网图5大体系[23] 产业生态支持 - 《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2025年实施,支持自动驾驶乘用车出行[21] - 经开区设立100亿元政府引导基金二期,形成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基金生态[25] - 亦庄经开区聚集20多家自动驾驶独角兽企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达120余家[28] 产业发展数据 - 北京汽车产量从2021年89.2万辆增至2024年114.53万辆,增长30%[28] - 2024年北京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近3倍[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