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车路云一体化
icon
搜索文档
从数据看成效: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车路云一体化”跑出“加速度”
新华财经· 2025-10-27 17:29
城市级云控平台与基础设施建设 - 全面完成鄂尔多斯市“一朵云”云控基础平台建设,实现对车辆、道路、行人、环境、交通事件等全要素感知与智慧融合 [1] - 建成150个智能路口,构建覆盖全域的“交通神经网络”,实现车端、路端、云端数据的智慧融合 [1] - 实现智能网联汽车道路全时段全域开放,形成“一地审批、全域通行”运行机制 [4] 城市场景规模化示范应用 - 打造“1+N”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布局,投放42辆自动驾驶车,覆盖城市观光巴士、公共交通、环卫清扫、新型零售、物流配送、警用等场景 [2] - 综合测试里程超20万公里,服务52万人次,累计配送快递单件120万件 [2] - 开通机场、火车站自动驾驶摆渡专线,部署2辆接驳车,打造“一场一站”智驾体验专线 [2] 商用车与矿用车商业化应用 - 以康巴什为研发总部,卡尔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完成343辆智能网联重卡的规模化部署,累计运营里程已突破3000万公里,货物运输量突破2600万吨 [2] - 鄂尔多斯市已部署202辆智能网联矿卡,煤炭运输量超1.6亿吨公里,实现特定区域无人化运行 [3] - 联合研发的无人驾驶宽体车在终端煤矿投入使用,开拓“车路云一体化”项目应用新场景 [3] 跨区域协同与政策支持 - 鄂尔多斯市与包头市组建内蒙古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互认联盟,开通“鄂尔多斯万利陆港—包头河西陆港”智能网联重卡测试专线,规划覆盖G6/G7高速的“千里智慧货运走廊” [3] - 印发《鄂尔多斯市关于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试行)》,在科技创新、人才引育、车辆购置及产业培育等方面给予奖励补贴 [4] - 康巴什区以探索井工矿智能矿用产品安全测试方法为出发点,编制完成《智慧无人矿山车辆与装备实验室和测试场建设方案》 [3]
中信科智联于中腾:安全为基,以C-V2X织就“车路云一体”智慧交通网
中国汽车报网· 2025-10-27 11:10
行业发展趋势 - 车联网技术特别是C-V2X已成为智能网联汽车全球竞争的新焦点,多国正加快其落地部署[1] - 全球多国已开始采用C-V2X技术并形成共识,中国是最早提出并推动该技术标准研究及应用建设的国家[3] - 5G-A技术与C-V2X是互补关系,5G-A擅长处理大带宽业务如高清地图下载和车载娱乐,而C-V2X专精于低时延、高可靠的近场实时安全信息交互[6] 技术应用与价值 - C-V2X车联网首要解决智能网联汽车安全问题,通过车端与路侧协同赋能车辆安全高效运行[3] - 该技术能提供道路上如突然出现的行人、施工管制等实时信息,这是智能网联汽车运行所需的关键数据[3] - 在无锡实现了全域交通指挥数字信号服务智能网联汽车,信号灯、潮汐车道、动态限速等信息以数字化方式通过路侧设备直接发送至车辆,提供准确及时的交通指挥信号[4] 公司业务与解决方案 - 中信科智联拥有完整的C-V2X产品系列及车路协同、智能网联、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解决方案[3] - 公司推出了面向城市道路、高速道路、矿山场景、机场等一系列场景的"车路云一体化"解决方案[4] - 在智能座舱领域,公司以国产自主技术为核心构建了覆盖全场景的创新解决方案体系,面向不同级别车辆推出高、中、低配多种方案[7] 项目实施与市场覆盖 - 公司累计完成超2000公里智慧高速车路协同改造[4] - 在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完成了超500个路口的车路协同路侧基础设施部署[4] - 在浙江德清完成了300多个智能化路口改造,并实现业内首发公交专用道动态分享应用,提升车辆出行效率[5] 市场挑战与战略 - 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路侧覆盖率和车端渗透率"两率"较低,但目前路侧覆盖率在试点城市已有显著提升[5] - 当前车端渗透率仍相对较低,公司正探讨率先推动营运车辆C-V2X车端渗透率提升,以等效多辆私家车效果[6] - 提升渗透率需推进车企C-V2X前装上车以提升前装渗透率,并鼓励全面后装以提升用户后装渗透率[6] 未来发展方向 - 智驾与智舱的发展趋势是舱驾一体,融合独立功能,打通硬件软件壁垒,统筹管理所有智能功能以确保安全[7] - 公司通过从车载通信到智能网联场景创新应用,再到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部署,实现了智能网联汽车全栈式布局[7]
车路云一体化,掘金万亿市场
36氪· 2025-10-27 10:05
车路云一体化技术应用与价值 - 通过道路传感器和5G网络实现车路协同感知,提升恶劣天气或视线受阻情况下的行驶安全与效率 [1] - 停车场地图与实时动态车位信息直接传送至车辆,减少寻找车位时间,缓解拥堵并提高停车场资源利用率 [1] - 技术本质是信息世界与物理世界融合,使"聪明"的车行驶在"智慧"的路上 [1] 政策推动与试点进展 - 2024年起,北上广深等20个城市在五部委部署下开展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 [1][3] - 交通运输部推动用三年左右时间实现85%繁忙国家高速公路和25%繁忙普通国道的数字化转型 [3] - 北京市规划近100亿元车路云一体化新基建项目,武汉市170亿元项目获备案,福州、鄂尔多斯等多城市启动招标 [3] - 全国已建成17个国家级测试示范区,开放测试道路超过35000公里,发放测试牌照超过10000张 [5] 试点项目具体成效 - 北京经开区实现600平方公里设施智能化部署,超30家车企的800余辆自动驾驶车辆运行,市民可常态化使用App打车 [4] - 车路云平台攻克十大功能场景,包括匝道协同汇入汇出,支撑智慧公交、无人配送等八大应用系统 [5] - 智慧公交通过信号优先和编队行驶技术,提升准点率并降低能耗,北京、广州试点线路日均载客量较传统公交增长 [5] - 为个人车辆提供自动寻桩-无感充电-预约离场服务,提高新能源车充电效率 [6] 产业规模与增长预期 - 预计2025年车路云一体化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产值增量为7295亿元,2030年达25825亿元 [2][10] - 2030年中国智能网联车市场规模有望突破5万亿元,车路云一体化相关市场规模超14万亿元 [10] 当前挑战与制约因素 - 道路升级成本高昂,平均每公里投资达数十万乃至百万元,可持续商业模式尚不明确 [2][7] - 车企参与度较低,部分单车数据未接入统一平台,因基建覆盖不完整且车企资金压力大 [7][8] - 组织架构分散、行业标准不统一,导致车企难以对接多区段分包商的数据 [8] 商业模式与变现路径探索 - 数据变现有三种可能:向自动驾驶公司出售清洗后的路侧数据、与运营商分成流量收益、对路权直接收费(如武汉按年收取自动驾驶牌照费用) [11] - 建议轻量化投资,复用智慧城市算力,快速覆盖全城后再与地图公司、车企等合作创造商业价值 [10] - 商业化可分三层:政府投资传统基建升级、通信运营商承担基础网络、社会化融资建设路侧算力设备 [13] - 参考高速公路"主体借债、运营偿债"模式,打造多方参与收益机制 [12][13] 未来发展方向与战略定位 - 车路云一体化是新型基础设施体系,可与汽车、交通、城市链接,形成智能网联汽车、智慧交通、智慧城市发展方案 [9] - 按规划,到2030年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将取得显著成效 [9] - 通信运营商视车联网为突破点,仅对每台车收费10元即可带来庞大收益 [13]
15家中外车企联合“发车” 全球最大规模车路云协同演示落地重庆
新浪科技· 2025-10-26 11:32
行业战略与共识 - 中国正全力推进车路云深度融合 走中国特色智能网联汽车发展道路 [1] - 车路云一体化不仅是中国的战略选择 更已成为全球产业共识 是通向未来智慧交通的必由之路 [1] - 此次行动是中外车企产业协同的历史性突破 是全球最大规模实现跨国界跨品牌车辆在统一云控平台下的协同演示 [1] 技术实践与目标 - 实践聚焦行车安全与交通效率两大核心诉求 着力破解不同品牌车辆与云端系统互联互通的共性难题 [1] - 探索让车辆看得更广 想得更远 行动更协同的实现路径 [1] - 活动不仅是一次技术演示 更将为未来形成跨车型跨品牌的统一技术规范和行业标准提供关键数据支撑和实践依据 [1] 参与方与演示场景 - 一汽 东风 长安 丰田 广汽 比亚迪 北汽 上汽 蔚来 吉利 奇瑞 宇通 上汽通用五菱 智御维科 载合等15家中外主流车企共同参与 [2] - 动态演示及试乘体验活动包括云支持自动紧急制动 云支持绿波车速引导 云支持协作式车辆汇入 虚实融合多智能体测试验证等核心量产应用场景 [2]
广汽集团前三季度营收669.29亿元 海外终端销量同比增36.5%
证券时报网· 2025-10-24 18:06
财务业绩 - 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69.29亿元,累计销售汽车118.37万辆 [1] - 第三季度营收为243.18亿元,环比增长6.98%,汽车销量为42.84万辆,环比增长11.49% [1] - 自主品牌第三季度合计销量超过15.95万辆,环比增长15.09%,其中广汽传祺销量86805辆环比增长12.63%,广汽埃安销量72739辆环比增长18.13% [1] - 合资品牌第三季度合计销量26.78万辆,环比增长9.30%,其中广汽本田销量69258辆环比增长11.85%,广汽丰田销量198511辆环比增长8.43%同比增长9.15% [1] 国际化战略 - 公司前三季度海外终端销量同比增长36.5%,业务覆盖85个国家与地区 [2] - 第三季度已进入英国、波兰、葡萄牙、芬兰等国,计划于2026年第一季度在欧洲交付两款全球战略车型,目标在2028年实现欧洲市场全覆盖 [2] - 公司力争打造多个5万—10万辆级核心市场及全球明星车型 [2] 研发投入与技术 - 公司预计2025年全年研发投入将突破100亿元,旨在推动智能辅助驾驶、智能座舱、电子电气架构等关键领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2] - 公司参与国家级"车路云一体化"协同开发测试行动,成为首家将云控基础平台相关功能融入车端智能驾驶系统进行公开验证演示的车企 [2] - 公司于今年8月发布"星源增程"技术,实现增程器油电转化率3.73kWh/L、电驱系统CLTC工况效率93%、最高持续发电功率85kW等多项领先指标 [2] 新能源与前沿技术 - 公司已完成车网互动(V2G)从数字化平台、技术研发、设备制造到用户运营的全链条布局,并于今年9月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的V2G示范项目,截至10月19日该项目放电量已突破25万kWh,累计订单达11260单 [3] - 广汽多旋翼飞行汽车GOVY AirCab在三季度已完成香港、北京两地样机交付,获得过千架意向订单,并已推出三款具身智能机器人展开示范应用 [3] - 公司与华为联合打造的高端智能电动汽车品牌"启境"首款车型已完成设计定型,将于2026年年中推出 [3]
超越单点智能!“人-车-路-云-星”联合创新体行业首发
南方都市报· 2025-10-24 11:05
行业技术发展动态 - 中汽创智联合中国一汽、东风汽车、长安汽车等公司发布了汽车行业内首个"人-车-路-云-星"全维信息技术平台联合创新体 [1] - "车路云一体化"是车端、路侧和云端智能协同的系统性解决方案 通过路口部署的智能化路侧单元将红绿灯状态、行人、被遮挡来车等关键信息实时发送给车辆 [1] - 该平台明确"车为终端、路为延伸、云为中枢、星为链接"的定位分工 通过天地协同推动智能汽车从"单点智能"迈向"全域全场景"生态 [1] 政策与规划支持 - 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组织编制"十五五"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并深入推进"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 支持共建可信数据空间 [2] -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3.0》明确了"车路云一体化"智能网联汽车基础设施生态体系成熟健全的时间表 到2040年L4级智能网联汽车全面普及 L5级开始进入市场 [2] 未来出行生态展望 - 未来的出行生态将是全方位的、立体的 包括平面汽车、低空飞行汽车及航空器等有机组合 [2] - 未来汽车将与社会、道路、城市、基础设施和人的生活深度交融 构建立体全方位的三维系统 实现各种场景的深度整合 [2] 商业化挑战 - 车路云一体规模化商业化落地面临挑战 目前最大的挑战在于不同系统之间如何实现高效连接 [2] - 高效连接涉及通信技术、智能化和网联化技术的深度融合 同时需要交通部门、车企、城市管理部门、通信运营商等多方协同配合 [2]
广汽、一汽等均布局“车路云一体化”迎阶段性成果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4 02:12
行业核心观点与前景 - 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是行业发展的关键路径,在政策、技术和市场多重因素催化下迎来发展机遇 [1] - 业内预测到2030年中国智慧交通行业规模将超过3000亿元,而“车路云一体化”带来的经济价值更为惊人,中性预期下2025年全产业链产值增量达7259亿元,2030年将增至25825亿元 [1] - 该技术路线被视为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新阶段,是在现有单车智能系统上增加“数字轨道”,用以突破车辆感知盲区瓶颈,提升自动驾驶安全性 [3] 技术定义与优势 - “车路云一体化”是指利用新一代信息与通信技术,将人、车、路、云的物理层、信息层与应用层融为一体,基于系统协同感知、决策与控制,实现交通系统高效运行 [2] - 该系统下汽车不再是孤立个体,而是与路侧设备、云端服务器进行交互的节点 [2] - 该模式是“车路协同”的升级版,实现智能网联汽车与交通系统的整体协同设计,是一种更加经济、高效和安全的模式 [2] - 以“云支持自动紧急制动”为例,云端可实时发送车辆视距之外的关键风险信息,支持车辆实现自动紧急制动等功能,显著提升复杂场景下行车安全性 [2] 企业参与与试点进展 - 广汽集团与14家国内外主流车企及自动驾驶公司共同参与了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主办的协同开发测试行动 [1] - 一汽集团、吉利汽车、东风汽车等企业均进行了相应布局 [1] - 通过试点已提炼出“车路云一体化”十大功能场景,将有效支撑智慧公交、无人配送等应用系统的商业化落地 [1] - 各地积极推进技术,例如北京投资项目额达99亿元,计划对6050个道路路口进行智慧化改造 [3] 技术路线争议与发展路径 - 业界对“单车智能”和“车路云一体化”两条技术路线存在争议,有企业认为智慧道路修建成本高、周期长,因此“单车智能”很关键 [3] - 专家观点认为单车智能是“车路云一体化”的基础,而“车路云一体化”是单车智能的升级,未来两者将各有优势、相互结合 [4] - 面对高级别智能驾驶的复杂场景,单车智能路线仍解决不了感知和不确定性事项判断等问题,下一个发力点应是网联协同式智能 [4] - 推广必须分阶段进行:首先在封闭场地测试技术,其次车辆需具备前装单车智能,最后实现商业闭环并提升交通安全水平 [6] 当前挑战与制约因素 - “车路云一体化”在产业热度、市场接受度和技术成熟度上仍远不及单车智能 [5] - 面临高成本问题,如一个智能化路口的改造成本仍高达数十万元,且多为政府主导投资 [6] - 技术依赖政府部门的基础设施投资,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支撑才能发挥最佳效果,同时技术通用性受限 [5] - 路侧技术水平面临挑战,当前路侧的感知精度、通信稳定性和延时性不及车端,管理体系尚不完备 [5] - 从消费者角度,方案上车可能导致购车成本上涨数万元,但体验感不强,难以形成商业闭环 [6]
专访 || 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李升波:我们正在推动一条全新的端到端自动驾驶路线
中国汽车报网· 2025-10-23 17:58
政策监管动态 - 近期智能网联汽车领域政策频出,9月15日《关于加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品召回、生产一致性监督管理与规范宣传的通知》结束意见征集,9月17日工信部就《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公开征求意见,与今年2月已实施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召回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的通知》共同构成对行业的更高要求[1] - 政府主管部门加强监管旨在纠正行业将“辅助驾驶”宣传为“自动驾驶”的夸大营销行为,引导消费者正确认识和使用功能,促使技术发展回归产品本色,对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具有积极意义[4] 行业现状与核心挑战 - “智驾平权”概念反映了行业通过技术创新和成本控制将高端功能普及至中低端车型的积极心态,但其核心降本必须以保证安全为前提,硬件配置降低带来的性能损失需由更高质量的软件系统加倍弥补,否则将存在极大安全隐患[2] - 当前所有量产车的智驾功能均属辅助驾驶而非自动驾驶,关键区别在于由谁监控行车风险及由谁负责事故责任,辅助驾驶要求驾驶员全程监控并准备接管,事故责任由驾驶员承担[3] - 行业存在产品进化与激进营销不匹配的现象,个别企业的不当宣传是对用户的误导和对公众安全的不负责任[3] 技术路线演进:从规则驱动到端到端 - 智能驾驶系统存在两大技术路线:以专家规则为核心的分模块架构和以神经网络为载体的端到端方案,代表了从规则驱动向数据驱动学习系统的技术演进[5] - 端到端系统的本质是通过训练神经网络建立从感知信号到控制命令的直接映射,其核心特征是所有模块均实现神经网络化,而非单一黑箱网络,可分为多段式或一段式架构[6] - 分段式端到端因更适合团队分工而具备更强工程落地性,但模块间信息传递存在损失;一段式端到端采用隐层特征传输,理论上具有更高性能上限[6] - 端到端概念可追溯至1988年的ALVINN系统,特斯拉于2023年底发布的FSD V12版本实现了该技术的首次商业化突破,展示了优秀驾驶能力[7] 中国技术发展路径与成果 - 面对数据匮乏与算力不足的资源瓶颈,清华大学车辆学院于2018年同期探索出“数据不足仿真补,算力落后算法超”的创新路线,以仿真数据为主、实车数据为辅,结合强化学习与模仿学习进行训练[8] - 该方案相比特斯拉的“实车数据+模仿学习”路线,在训练成本和模型能力上具显著优势,高保真仿真数据可海量廉价生成降低成本,强化学习通过自主环境探索实现性能持续提升,具备更高能力上限[8] - 团队通过研发一系列核心算法与工具软件,于2023年底推出国内首套全栈神经网络化的端到端自动驾驶系统iDrive,并在城市开放道路测试验证,标志着中国探索出与国情相符的新技术路径[9] 未来发展方向:车路云一体化 - 破解单车智能能力边界与安全性难题的核心思路是从“单车智能”走向“车路云一体化”,利用路的全局视野弥补车的感知局限,这是契合中国基建优势与管理模式的中国方案[13] - 车路云框架下,行业可合力构建更大规模数据闭环系统,通过路侧设备提供全局视角和超视距预警,结合云控平台强大算力进行数据清洗筛选与虚拟场景生成,融合真实与虚拟数据建立双阶段训练范式,提升安全性并降低成本[14] - 未来端到端模型将向多模态演进,例如视觉-语言-动作模型,参数规模预计可达千亿甚至万亿级,具备与人类相仿的语言交互和理解能力,未来三五年内有望实用化[14] - 训练算法层面,强化学习的重要性将进一步加强,模型微调与世界模型的结合可提升数据泛化性与训练效率,赋予系统自进化能力[15] 安全性与性能考量 - 在汽车这一安全敏感场景中,不能仅关注算法在常规情况下的平均性能,更要重视极端复杂场景下的保底性能,确保算法维持人类可接受的安全底线是系统研发最核心的考量[15][16]
“十四五”答卷·创新驱动产业蝶变|技术创新助推中国新能源汽车驶向全球
科技日报· 2025-10-23 17:15
行业整体发展 - 2025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展示全无人Robotaxi运营、新一代前装自动驾驶汽车搭载33个高精度传感器以及集成10家国内主流芯片企业产品的“中国芯”展区 [1] - 中国建成涵盖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网联云控在内的完整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体系 [1] - “十四五”期间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核心技术、产业链生态实现跨越式突破,带动中国汽车出口首次位居全球第一 [1] - 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动力电池充电效率5年内提升4倍以上,电机电控系统全球领先,整车国产化率突破95% [3] - 2024年新能源汽车整车消费超过2万亿元,有力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和相关产业快速发展 [5] 技术创新与突破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团队制备的新材料使一体化柔性电池可承受20000次反复弯折,用作复合正极聚合物电解质时能量密度提升86% [2] - 智能化技术深度融合重新定义汽车为智慧出行的“移动终端”,具备高度集成语音交互、车载智能大屏娱乐社交、面部识别体感监测等功能 [3] - 汽车行业正快速步入人工智能深度探索时代,推动“AI+汽车”向“移动智能体”进化,实现智能电动、数字空间等五大变革 [3] - “车路云一体化”系统通过实时传递交通信号和路况信息解决自动驾驶在复杂条件下的技术挑战,并能在突发事件时发送预警信息 [4] - 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发布十大全新功能场景,为智慧公交、无人配送等商业化落地提供支撑 [4] 产业链协同与出口 - 以产品为核心、场景为牵引的协同创新带动上下游数百条产业链协同跃升,每辆车超过2000片的芯片需求推动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 [4] - 新能源汽车集成新型储能、新材料、电子制造等多领域技术,成为基础元器件、基础软件等前沿技术的重要载体 [4] - AI技术已应用于众多中国车企和合资车企,中国在电动化和智能化上的进步获得国际认可 [5] - 今年前9个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175.8万辆,同比增长89.4%,平均每天出口5000多辆 [5] - 中国品牌为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注入强大动力 [5]
如何用“一张网”给汽车装上“最强大脑”?(附图片)
新浪财经· 2025-10-23 07:52
智能网联汽车作为汽车产业与人工智能、5G、大数据等前沿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政策导向作为引领产业发展的 核心力量,不仅强化了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也通过标准制定、安全监管、基础设施建设与试点示范等多项措施,全方位推动智能网联汽车高质量发展。 在国家战略层面,智能网联汽车已被视为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以及与人工智能、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发展的关键载体。在2025世界智 能网联汽车大会上,工信部宣布将组织编制"十五五"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统筹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为2026年及以后的产业升级提供系统性 指引。同时,工信部明确表示,将深入推进"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支持共建可信数据空间,促进基础设施与汽车产业的协同创新。"车路云一体化"已确 立为中国特色的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路径。这一技术路线强调车、路、云三位一体协同发展,相较于单纯的单车智能,更注重系统化解决方案。 6 e to a com - 77 915 . b (0 0 近日,2025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在京举行,"车路云一体化"阶段性成果发布、十大功能场景落地,不仅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注入中国动能,更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