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科技创新
搜索文档
一张积分表“贷”动两千亿
金融时报· 2025-06-03 11:19
科技企业融资创新 - 江苏设置科技企业评分体系,通过精准画像引导金融资源流向科技创新领域,解决银行"看不准、不敢贷"问题 [1] - "苏创积分贷"政银产品包含6方面24项指标的评价体系,将科技企业分为优先支持、推荐支持、一般支持和培育支持四类 [1]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江苏银行机构累计发放"苏创积分贷"2092亿元,规模位居全国前列 [2] 智达自动化案例 - 智达自动化研发新一代工业除尘设备,将清灰效率从60%提高到90%,国内90%钢铁厂为其客户 [1] - 公司同时开发新一代智慧环保管理平台,资金需求大,原有贷款额度无法满足研发投入 [1] - 交通银行通过"科创积分贷"快速审批500万元贷款,2天内完成放款 [1] 政策支持措施 - 江苏推出"财政+金融"20项措施,包括财政贴息、风险补偿、融资增信等手段 [2] - 具体举措包括科技创新企业首贷贴息、专项担保计划、鼓励发行科技创新公司债券等 [2] - 江苏省将4万家优先支持和推荐支持类企业推送给银行机构,提升金融支持精准度 [2] 银行服务创新 - "科创积分贷"弱化财务指标考核,重点考量企业创新能力和长期价值 [1] - 贷款全流程线上操作,实现快速放贷、随借随还 [1] - 金融机构服务显著创新,资金到位及时且具备灵活性 [1]
市场积极响应债市“科技板”,近百家机构发行超2500亿元科创债
搜狐财经· 2025-05-22 20:57
债市"科技板"阶段性成绩 - 债市"科技板"推出两周后已有近100家机构发行科技创新债券规模超过2500亿元 [1] - 交易所市场发行3331亿元银行间市场发行21644亿元两周内科技创新债券总发行量达24975亿元 [4] - 首批科技创新债券密集落地华泰证券中银证券中信证券等金融机构积极参与 [4] 政策支持与制度设计 - 科技创新债定义为由科创领域企业发行或募集资金用于支持科创发展的公司债券 [2] - 央行证监会联合公告提出创新信用评级体系和完善风险分散分担机制等政策 [3] - 债市"科技板"支持三类主体发行科创债: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私募股权投资机构 [2] - 政策允许灵活分期发行简化信披要求减免手续费重点支持股权投资机构解决其发债期限短融资成本高问题 [3] 市场参与主体特征 - 银行是科创债发行绝对主力AAA评级发行人占比80%以上央国企占比95%以上 [5] - 25家股权投资机构参与注册发行预计规模约200亿元包括君联资本启明创投等 [3] - 科技型企业发行主体以高等级央国企和头部民企为主未来将鼓励更多成长期民营科技企业发债 [5] 市场影响与扩容效应 - 引入金融机构发行科创金融债改变此前仅非金融企业参与的局面 [5] - 参考绿色债券市场经验科创金融债有望成为第一大品种类似绿色金融债32%的占比 [5] - 债市"科技板"增强贷债股资金联动性推动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长周期投资 [2][5]
科技部副部长邱勇:建立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长效投入机制
期货日报网· 2025-05-22 17:21
科技金融政策举措 - 七部门联合发布《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 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旨在以科技创新需求侧为牵引,破解金融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难点堵点 [1] - 政策举措是系统性部署和安排,科技部将细化任务分工,明确实施节点,推动政策落地实施和尽早见效 [1] - 目标是通过政策实施建立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长效投入机制,形成科技金融发展的政策框架体系,完善激励约束机制 [1] - 政策将在金融资本和科技创新之间搭建纽带和桥梁,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入格局 [1] 创新积分制实施情况 - 创新积分制是2022年推出的科技金融政策工具,帮助金融机构精准识别科技型企业的科技创新属性 [2] - 科技部联动实施科技创新再贷款和科技创新专项担保计划,截至去年底已有7000多家企业与银行签约,签约金额超过880亿 [2] - 科技创新专项担保计划已在全国31个省市区全面铺开,落地业务1.22万笔,担保规模超过380亿 [2] - 下一步将以更大力度推行创新积分制,适时推出升级版2.0,更精准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画像" [2]
招商证券:副总裁张浩川辞职;多只红利基金限购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13 09:07
招商证券管理层变动 - 招商证券副总裁张浩川因个人原因辞职 辞职后不再担任任何职务 公司确认已做好工作交接且无重大分歧 [1] - 一周前总裁吴宗敏到龄退休 董事长霍达暂代总裁职责 短期内管理层变动或引发市场对公司稳定性的担忧 [1] 券商科技创新债发行 - 央行与证监会联合公告允许商业银行 证券公司等发行科技创新债 首批11家券商包括中信建投 申万宏源 中信证券 招商证券等 合计规模超百亿元 [2] - 此举拓宽券商融资渠道 优化资产负债结构 利好资本补充与业务拓展 同时引导资金流向科技创新领域 [2] 百亿级私募阵营扩容 - 截至5月12日百亿级私募达87家 较3月底新增3家 二季度以来7家私募新晋或重返百亿阵营 包括上海睿量 君之健投资 珠海宽德等 [3] - 主观策略百亿私募增至41家占比47.13% 量化策略38家占比43.68% 反映发行市场回暖与行业竞争加剧 [3] 红利基金限购动态 - 中欧红利优享混合基金自5月12日起限购50万元 西部利得央企优选股票基金暂停1000万元以上申购 主因规模控制与保护持有人利益 [4] - 红利类指数基金同步限购 反映市场对低估值稳健资产的追捧 或影响资金流向相关行业板块 [4]
科创债加速落地!10余家银行官宣 多个科创领域获债券融资支持
新京报· 2025-05-12 18:07
银行科创债发行进展 - 截至5月12日已有超10家银行官宣发行科技创新债券 发行进程持续加速[1] - 国家开发银行 工商银行 中国银行发行规模均达到或超过200亿元 兴业银行发行规模达87亿元[2] - 人民银行初步统计显示近100家市场机构计划发行超3000亿元科技创新债券[2] 政策支持与市场机制 - 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证监会于5月7日联合发布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公告 交易商协会同步推出债券市场"科技板"[1] - 金融监管层推出政策组合拳 包括增加科技创新再贷款额度 制定科技保险高质量发展意见[4] - 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股权投资试点扩大 促进投贷联动发展并提高直接融资比例[5] 资金投向领域 - 债券资金覆盖半导体 集成电路 高端装备制造 新能源新材料 生物医药及农业等领域[2] - 农业银行债券涵盖新希望集团 立讯精密 吉利控股 京东方等4家科技企业及2家股权投资机构[2] - 兴业银行资金投向11家企业 覆盖信息科技 集成电路 新能源新材料 生物医药等多省份项目[2] - 光大银行发行主体包括科大讯飞 安徽应流机电 合肥晶合集成等5家科技企业 其中3家为民营企业[3] 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意义 - 债券市场"科技板"标志金融支持科技创新进入新阶段 精准匹配不同生命周期科技企业融资需求[1] - 国际竞争核心是金融竞争 金融支持科创成为金融机构核心任务 需建立符合科创企业需求的市场机制[4][5] - 需完善股权投资退出机制 税收机制等配套政策 形成资金良性循环[5]
潘功胜,回应六大热点话题!信息量大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06 22:31
文章核心观点 3月6日下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经济主题记者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回应六大经济金融领域热点话题,释放重要政策信号 [1] 分组1:2024年货币政策成效 - 2024年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效果明显,政策效果将在今年持续显现 [2] - 总量上两次降准、两次降息并引导LPR下行;结构上创设多种再贷款和货币政策工具,优化房地产金融政策;汇率上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货币政策传导上完善框架、创新操作、改革核算方式并强化监督 [2] - 2024年末社会融资规模、广义货币M2、人民币贷款同比增速7% - 8%,高于名义经济增速约3个百分点,融资成本处于历史低位 [2] 分组2:2025年适度宽松货币政策考量 - 美联储虽多次降息但政策利率仍处高位,货币政策为限制性;中国货币政策为支持性,总量宽松,今年将择机降准降息 [3] - 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平均为6.6%有下行空间,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资金利率也有下行空间,将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充裕,降低融资成本 [4] 分组3:政策传导 - 2025年将进一步完善利率调控框架,强化利率政策执行和监督,规范市场行为,推动落实银行补充资本金等措施,畅通传导机制 [6] 分组4:汇率方面 - 坚持市场在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保持汇率弹性,强化预期引导,防范汇率超调风险,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 [8] 分组5:金融支持科技创新 - 2025年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举措为创新推出债券市场“科技板”和优化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政策 [10] - 支持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发行科技创新债券,完善发行交易制度安排,创新风险分担机制,引导资金投向科技创新领域 [11] 分组6:风险化解 - 金融领域风险处置成效显著,多管齐下推进改革化险工作 [12] - 稳妥化解中小银行风险,高风险中小银行数量较峰值已减半 [12] - 优化房地产金融政策,为超5000万户家庭年减息约1500亿元,引导保交楼;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大幅收敛,约40%融资平台退出序列,2024年末经营性金融债务规模较2023年初降25%左右,四季度新发行债券平均利率2.67% [12][13]